中国公民教育取代政治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39:27
● 于泽远(北京) <p>  中央电视台(央视)近来在最讲政治的《新闻联播》中加入了一个叫“公德镜”的节目,将国民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守秩序、大声喧哗等等不讲公德的行为一一曝露在观众面前。堂堂央视每天还要宣讲小学生都应熟知的公德课,不仅说明当局认识到道德滑坡已经威胁到现实政治,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现行道德教育的失败。  </p><p>  就在央视大张旗鼓地开讲道德ABC之际,一套名为《新公民读本》的选修教材经过三年的打磨,于去年底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即将进入部分中小学课堂——这是1949年以来中国第一套公民教育读本,标志着中国的中小学终于要把培养合格公民、而不仅仅是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作为教育目标了。 </p><p>  北京大学一名社会学教授指出,1949年以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逐渐被执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取代。尤其1950年代“反右”和1960年代“文革”后,政治说教完全代替了公德教育,差不多两代中国人基本不了解传统道德和现代公民意识为何物。 </p><p>  直到今天,宣传执政党的政治理念仍是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内容。但在1990年代后中国社会普遍厌倦政治的大背景下,带有政治说教色彩的品德课沦为大多数学生不喜欢、不重视的课程,品德教育的效果自然乏善可陈,几乎形同虚设。 </p><p>  学校品德教育失效、社会公德缺失再加上腐败盛行,整个社会出现道德滑坡就不令人奇怪了。需要强调的是,道德滑坡的原因虽然复杂,但它肯定不是改革开放或建立市场经济的结果,也不是西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消极影响的结果,而是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缺乏传统道德的约束、缺乏必要的宗教或政治信仰、尤其是缺乏现代公民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p><p>  而中国要改变道德滑坡的现状需要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进一步改革开放,品德教育当然也要与时俱进。品德教育应该淡化政治色彩,用真实可信的内容取代“假、大、空”的说教,让中小学生首先做一个遵守基本道德的公民,而不是某种政治信仰的“接班人”。 </p><p>  在这方面,《新公民读本》显然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p><p>  而《新公民读本》包括了纳税人权利的内容,值得称道。这将使中小学生慢慢理解这方面的道理,了解自己的权利,有助于告别传统的臣民心态。 </p><p>  《新公民读本》由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担任主编,编写者既包括各学科领域的中青年学者,也有来自教学一线的中小学教师。 </p><p>  杨东平认为,中国的公民教育是“大势所趋”。他说,《新公民读本》只是尝试,目的是吸引大家关注公民教育,使大家在公民教育上形成共识和合力。“如果这样的读本有10种、20种,有很多人探讨和研究,这个事情就能做得更好。” </p><p>  由于《新公民读本》不是正式教材,杨东平希望读本能以选修课的身份进入课堂,从那些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学校开始,逐渐推广。 </p><p>    </p><p>《新公民读本》通俗活泼 </p><p>  《新公民读本》共八册:小学卷四册,供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使用;初中卷三册,供初一至初三年级使用;高中卷一册,供高中各年级使用。 </p><p>  与中国现有的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不同的是,《新公民读本》包括公民道德、公民价值观、公民知识和公民参与技能四个方面的内容。 </p><p>  在公民道德方面,有仁爱、宽容、感恩、友谊、尚礼、诚信、责任、尊严、合作等主题;在公民价 值观方面,包括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治、正义、和平、爱国、追求真理、与自然和谐共处等主题;在公民知识方面,包括国家与政府、民主政治、政党制度、司法公正、社会公共生活、公民的权利与责任等主题:在公民参与技能方面,包括与人沟通、演讲、讨论、组织活动、参与选举、处理纠纷、维护权益、向责任部门或媒体反映问题和提出建议等主题。 </p><p>  《新公民读本》在坚持公民教育基本理念同时,也考虑到适应中小学生的理解水平,像“政府的职责”、“政府为什么要收税”,“新闻舆论的力量”、“维护公正”、“走近民主”这些重大主题,都是通过孩子容易理解的小故事,做出通俗活泼的讲解,并且配了生动有趣的插图,让人耳目一新。 </p><p>  例如读本中选用这样一个故事:美宝出生于马来西亚贫穷的华裔家庭。一次老师让同学们谈个人理想,有的要当医生,有的要当律师,有的要当军官……而美宝说要做美发师,同学一片哗然。为实现理想,美宝来到纽约边打工边学习,经过艰苦磨炼,被沙宣美国总部聘用为艺术总监,这是美发行业的最高职位。 </p><p>  这个故事表达的是:志向无论大小,只要有益的都是好志向。</p>● 于泽远(北京) <p>  中央电视台(央视)近来在最讲政治的《新闻联播》中加入了一个叫“公德镜”的节目,将国民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守秩序、大声喧哗等等不讲公德的行为一一曝露在观众面前。堂堂央视每天还要宣讲小学生都应熟知的公德课,不仅说明当局认识到道德滑坡已经威胁到现实政治,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现行道德教育的失败。  </p><p>  就在央视大张旗鼓地开讲道德ABC之际,一套名为《新公民读本》的选修教材经过三年的打磨,于去年底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即将进入部分中小学课堂——这是1949年以来中国第一套公民教育读本,标志着中国的中小学终于要把培养合格公民、而不仅仅是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作为教育目标了。 </p><p>  北京大学一名社会学教授指出,1949年以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逐渐被执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取代。尤其1950年代“反右”和1960年代“文革”后,政治说教完全代替了公德教育,差不多两代中国人基本不了解传统道德和现代公民意识为何物。 </p><p>  直到今天,宣传执政党的政治理念仍是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内容。但在1990年代后中国社会普遍厌倦政治的大背景下,带有政治说教色彩的品德课沦为大多数学生不喜欢、不重视的课程,品德教育的效果自然乏善可陈,几乎形同虚设。 </p><p>  学校品德教育失效、社会公德缺失再加上腐败盛行,整个社会出现道德滑坡就不令人奇怪了。需要强调的是,道德滑坡的原因虽然复杂,但它肯定不是改革开放或建立市场经济的结果,也不是西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消极影响的结果,而是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缺乏传统道德的约束、缺乏必要的宗教或政治信仰、尤其是缺乏现代公民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p><p>  而中国要改变道德滑坡的现状需要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进一步改革开放,品德教育当然也要与时俱进。品德教育应该淡化政治色彩,用真实可信的内容取代“假、大、空”的说教,让中小学生首先做一个遵守基本道德的公民,而不是某种政治信仰的“接班人”。 </p><p>  在这方面,《新公民读本》显然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p><p>  而《新公民读本》包括了纳税人权利的内容,值得称道。这将使中小学生慢慢理解这方面的道理,了解自己的权利,有助于告别传统的臣民心态。 </p><p>  《新公民读本》由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担任主编,编写者既包括各学科领域的中青年学者,也有来自教学一线的中小学教师。 </p><p>  杨东平认为,中国的公民教育是“大势所趋”。他说,《新公民读本》只是尝试,目的是吸引大家关注公民教育,使大家在公民教育上形成共识和合力。“如果这样的读本有10种、20种,有很多人探讨和研究,这个事情就能做得更好。” </p><p>  由于《新公民读本》不是正式教材,杨东平希望读本能以选修课的身份进入课堂,从那些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学校开始,逐渐推广。 </p><p>    </p><p>《新公民读本》通俗活泼 </p><p>  《新公民读本》共八册:小学卷四册,供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使用;初中卷三册,供初一至初三年级使用;高中卷一册,供高中各年级使用。 </p><p>  与中国现有的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不同的是,《新公民读本》包括公民道德、公民价值观、公民知识和公民参与技能四个方面的内容。 </p><p>  在公民道德方面,有仁爱、宽容、感恩、友谊、尚礼、诚信、责任、尊严、合作等主题;在公民价 值观方面,包括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治、正义、和平、爱国、追求真理、与自然和谐共处等主题;在公民知识方面,包括国家与政府、民主政治、政党制度、司法公正、社会公共生活、公民的权利与责任等主题:在公民参与技能方面,包括与人沟通、演讲、讨论、组织活动、参与选举、处理纠纷、维护权益、向责任部门或媒体反映问题和提出建议等主题。 </p><p>  《新公民读本》在坚持公民教育基本理念同时,也考虑到适应中小学生的理解水平,像“政府的职责”、“政府为什么要收税”,“新闻舆论的力量”、“维护公正”、“走近民主”这些重大主题,都是通过孩子容易理解的小故事,做出通俗活泼的讲解,并且配了生动有趣的插图,让人耳目一新。 </p><p>  例如读本中选用这样一个故事:美宝出生于马来西亚贫穷的华裔家庭。一次老师让同学们谈个人理想,有的要当医生,有的要当律师,有的要当军官……而美宝说要做美发师,同学一片哗然。为实现理想,美宝来到纽约边打工边学习,经过艰苦磨炼,被沙宣美国总部聘用为艺术总监,这是美发行业的最高职位。 </p><p>  这个故事表达的是:志向无论大小,只要有益的都是好志向。</p>
● 李气虹 <p>  记得小学地理课本介绍,珠江上游夹带的泥沙,在下游囤积而成三角洲,是耕耘农作物的沃土。自此,脑海中对那片遥远土地有了“鱼米之乡”的模糊印象。 </p><p>  今天的珠江三角洲已是“世界工厂”的代名词,但一些工厂将污水排入河中,加上大量的城市垃圾,使珠江水变黑变臭。据官方不完全统计,每天高峰时期可打捞多达200吨以上的垃圾。中国环保总局去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更让人触目惊心:40%的珠三角农田菜地重金属污染情况超出安全标准,其中10%属于严重超标。 </p><p>  据“老广州”回忆,三十多年前的珠江很清澈,江水大约从1975年开始变脏,“下水游上一圈便粘乎乎”。到1980年代末期,珠江已看不到鱼虾,脏兮兮的黑水让泳客望而却步。 </p><p>  毛泽东、邓小平生前都喜欢在长江、珠江、黄河游泳,经党国长期宣传,那不只是强身健体的锻炼,更是一代伟人英雄气概的展现,引无数百姓竞模仿。正因如此,能否让珠江水恢复到适宜游泳的水质,成了广东高官宣传治理珠江政绩的口号。 </p><p>  2001年,中共广州市委书记黄华华(现任广东省长)首次提出,争取到2005年珠江水质可让市民游泳。此后,现任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也多次重提这一承诺。 </p><p>  2004年北京召开全国人大、政协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对广东高官们表示:珠江是广东的母亲河,必须得全流域治理。他还半开玩笑地问林树森:“明年你带头跳到珠江里游泳,行不行?” </p><p>  去年“两会”期间,李长春又再问起珠江治污情况,黄华华回答说“到夏天就能初见成效”。李长春接着问:“那我夏天就能在珠江游泳了?”黄华华说:“能。” </p><p>  眼看今年“两会”即将来临,林树森日前透过广州媒体表示,力争在今年下半年由市长张广宁组织一次全民横渡珠江的大型活动。 </p><p>  高官为了自己的政绩下达政治任务,却难为了环保和水利专家们。他们不能断然表示珠江水质还不达标,只能说“今年下半年不排除部分地域、部分时段达到国家第三类水质标准”,“但要整个流域都达标基本不可能”。 </p><p>  根据中国政府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只有第三类以上的水质适宜人类游泳,第四类水质不适宜人体直接接触,第五类水质就更加等而下之。广东省环保局的监测数据显示,去年珠江广州河段有七个月达到第四类水质,4月和11月属于第五类水质,1、2、3月的水质比第五类还差。 </p><p>  就算珠江水质适宜游泳,但水深流急,漩涡密布,一般市民不像“伟大领袖”有泳术高超的安全人员四周戒护,下水游泳其实万分危险。2004年以来,广州市公安局一再提醒市民切勿冒险游江,不时仍发生民众溺毙事件。 </p><p>  如果真搞全民游江,万一发生人命意外,到时恐怕连广州市委书记和市长,全跳进珠江也洗不清!</p>
<p>呵呵,没有关系啦</p><p>出发点不错</p>
&nbsp; 应当重视公民教育.
就是 ,教会有些人做人和爱国比背三块表好多
叫什麽名字不重要, 重要的是内容.[em01]
好!!!<br/>早就该改。我在国内上中学的时候就深受政治老师之害......整天在证明定义里的已知条件。<br/>到了国外才体会到什么叫‘爱国’!才体会到只有国家强盛全天下的华人才能为祖国而自豪。<br/>一个人的品格是在政治课上学来的吗?<br/>
不要光放在嘴里说.要行动.
共产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展,是因为同中国国情相接合!老一辈的成功经验没学到,只会空口说教,加之权利缺乏监督,贪污腐败纵横,说的那套东西怎么让人相信!个人认为还是应该把中华传统美德甚至是中华传统优良文化和共产主义的理念相结合为好。两者皆不可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