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重型轰炸机群驰骋海空:一柄突击的利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2:58:02
<p>中国海军重型轰炸机群驰骋海空:一柄突击的利剑&nbsp; </p><p>--------------------------------------------------------------------------------<br/>2006年01月27日 13:00 <br/>&nbsp;<br/>  挟万钧雷霆,啸万里海空。人民海军第一支远海飞行作战部队———南海舰队航空兵某重型轰炸机团,驰骋蓝天碧海50余年,历史上曾7次填补海军航空兵史上的空白,圆满完成了南沙巡逻、远航太平洋、国庆50周年阅兵、空中加受油、海空演习等数十项重大军事任务,先后4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和接见。今天,这支英雄的空中团队,面临汹涌澎湃的新军事变革大潮,不断更新作战训练观念,迅速掌握新改装后的新机型,实现了海空作战的一系列重大突破。</p><p>  酬壮志展翅远海 </p><p>  作为海军重型作战飞机,展翅远海是中国海军轰炸机团官兵心中久远的梦。 </p><p>  2002年9月,一份军兵种报纸在头版头条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远海飞行不缺油了———中国海军战略作战飞机已具备远海作战能力!文章披露说,9月10日上午,南海某海域,由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两架空中加油机,对4架某新型歼击机实施远海空中加油成功,至此,中国海军航空兵已基本具备了战略作战飞机远海作战本领。 </p><p>  但很少有人知道,担负这一历史使命的,就是海军南海舰队航空兵某轰炸机团。而事实上,南海舰队航空兵某轰炸机团实现展翅远海的梦想,远比这家报纸披露的时间要早得多。 </p><p>  远海空中作战能力弱、有效防空距离近等问题,一直是海军航空兵部队实施远海防御作战的“瓶颈”,发展空中加油技术,增加作战飞机的远程打击能力成为世纪之初海军航空兵的新课题。但南海舰队航空兵某轰炸机团官兵做梦也没想到,实现这一梦想的机遇,历史性地落到他们的肩上:上世纪末,按照海军部队的装备部署,空中加油机装备到了南海舰队某轰炸机团。2000年3月,该团正式受领空中加受油任务。时任副团长、现任团长吴中秋担任空中加受油训练课目指挥员。 </p><p>  团长吴中秋带领相关机组人员置生死于度外,一次次飞在蓝天碧海之间。短短的几个月,先后攻克了加油机空中密集编队、对接过程中的心理和技术间断、加受油过程中不同条件下的回合方法以及阻力伞卡滞、发动机喘振等40多个技术性难题。 </p><p>  2000年4月26日,对于人民海军航空兵来说,是个具有特别纪念意义的日子。在无数双眼睛的关注和期待中,胡庆光机组的加油机升空了。吴中秋指挥员把多少人的希冀化在顷刻之间。受油机的控速管与加油机的吊舱“亲密接触”的瞬间,所有参加这项任务的人都意识到,他们成功了!胡庆光机组在空中一个漂亮的回转,书写着轰炸机团冲天的豪气:从加油机伸出的仅仅几米长的输油管与歼击机的历史性对接,标志着中国海军航空兵的作战半径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 </p><p>  然而,轰炸机团并没有停下继续征战的脚步。短短几年,该团已基本具备远海空中加受油、夜间空中加受油、双机同步加受油等多项空中加油水平,80%的飞行员达到了连续作战、多次出动的能力。 </p><p>  3年前的冬日,东南沿海某地上空,8架新型轰炸机在“敌”方严密监视、电子干扰的情况下,突破空中阻击成功。轰炸机团由此拉开了远程空袭战术的序幕。 </p><p>  2004年3月,接力棒传到轰炸机团新一届党委班子的手里。新任团长吴中秋这样向他的伙伴们陈述:作为海军重型轰炸机团,展翅远海是我们这代飞行员的价值所在。 </p><p>  2005年3月,先后飞过5种机型、有“南海第一领航员”之称的海军特级飞行员、副团长范利民带领于志利、胡树清等多个机组,飞越广西十万大山,飞越山东半岛,之后转战南海,连续飞行8个多小时。大洋上空,数枚水雷从弹舱倾泻而出…… </p><p>  几代人的心血,轰炸机团展翅远海的梦想终成现实。 </p><p>  大机群突破云天 </p><p>  相对于其他战斗飞机,重型轰炸机无疑是作战飞机中的“庞然大物”。飞行靠天气“吃饭”,如何让这些“庞然大物”在任何气象条件下都能“行走自如”,被轰炸机的驾驭者们上升到“战略”位置。 </p><p>  他们给这一任务一个形象的说法,叫“走得动”。走不动,一切都无从谈起。 </p><p>  在复杂低气象飞行中,雨天着陆最让人揪心:重达数十吨的轰炸机,在跑道积水情况下降落就像“溜冰”,一旦时速大于185公里这个“临界点”,飞机接地后很难刹住车;而重型轰炸机正常着落时速为250公里,速度再小就容易失速坠毁。发生在10年前的事故,至今仍让人触目惊心:飞机在雨中着陆,冲出跑道,折腾后摔成数截。 </p><p>  面对风险,首先考验着团党委的胆识。团政委罗敏青在党委会上直陈: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风险。 </p><p>  特级飞行员、副团长赵勋率领由4架轰炸机组成的机群,在能见度不足1公里超低气象条件下,带头在雨中起飞。前方,整个航路都在下雨。积雨云“拦路”。 </p><p>  积雨云,又是积雨云!浩淼苍穹顷刻被压缩成一个仿佛用手都可以触摸到的空间。长机看不到僚机,僚机看不到长机。飞机在雨中穿行一个多小时,飞机原定到达预定空域后在4500米高度会合,可高度从7000多米降到3000米,还是没能冲出厚厚的云层。“再降!”赵勋果断命令。当他们在云底只有200米高度重新会合时,所有的人都惊出一身冷汗。 </p><p>  在战友们的惊叹声中,赵勋带着他的突击机群胜利返航。但老天并没有放弃对这些海天骄子的继续考验:沿线机场直至本场阴云密布大雨瓢泼。指挥员果断决定,“到本场降落”! </p><p>  本场,大雨倾盆,云底高100米,能见度500米。机组人员沉着应对,地面接机领导和机务人员的心全提到了嗓子眼儿。“对正跑道,降落!”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突击机群在积水30多公分的跑道上,依次劈开一道道长长的水幕,溅起的水柱如绚丽的礼花。在地面等候多时的官兵一片欢呼。 </p><p>  指挥员的决心是靠飞行员的飞行技术和实力来说话的。 </p><p>  深秋,轰炸机团组织改装训练的新飞行员低气象训练考核。风雨中,16名新飞行员沉着冷静,一路穿云破雾,凯歌高奏。考核组给上级的“战报”说:这个团的新老飞行员已全部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天候”! </p><p>  铸铁拳海空称雄 </p><p>  作为重型轰炸机团,“突击”是其威力所在,练就“突击”绝技也就成为该团官兵的毕生追求。 </p><p>  他们先从夜航下手,率先在海军航空兵部队组织下半夜训练。 </p><p>  早春,南海某海域,海面一片漆黑。副团长胡树清带领10架轰炸机组成的强大机群,与多艘舰艇在夜色中展开突防作战。事先互不通报具体方位,全凭双方斗智斗勇。雷达仔细搜索目标,飞机从多个方向进入,快速接敌,快速突击,快速脱离,夜间技术和战术得到全面检验。 </p><p>  更艰难的课目在等待着轰炸机团的官兵。 </p><p>  “超低空”训练被飞行员们形象地称为“隐身术”,低空突防一直是世界各国航空兵特别关注的一种战术。轰炸机团官兵着眼未来战场创新海空突击样式,积极应对信息战要求,苦练“隐身术”。 </p><p>  2005年5月,轰炸机团多个机组参加上级组织的超低空集训。谢军、张国忠等多个机组组成超低空突击群。100米、90米、70米、50米,庞大的轰炸机掠海飞行,转弯时巨大的机翼眼看就要划破波浪,但参训飞机无不以惊险的高难动作在低空躲过“敌方”雷达搜捕,把超低空技术表现得淋漓尽致。 </p><p>  目前,全团作战编组均达到昼夜间在100米、50米超低空状态下持续稳定飞行数百公里的海上长距离飞行的能力;编队间隔、距离均达到大纲规定的最小间隔、距离30米的要求。 </p><p>  回首射雕处,千里暮云平。2005年9月,一场看不见的激烈对抗正在南海深处展开。这是一次以信息协同唱主角的对敌舰船编队联合突击。由团长吴中秋率领的轰炸机群,与我方巡逻警戒机、水面舰艇编队协同作战。数百公里外,前出警戒的巡逻机仔细搜索,不断向我编队和机群实时传输着敌目标区态势。轰炸机群下降到海面仅数十米超低空,紧贴海面,飞行员们屏声静气,盯着仪表,紧张判断着敌方目标位置、性质、数量、大小、航向、航速。抵近目标,轰炸机群相继跃升到发射高度,轻点按纽,呼啸的导弹直向海天远处的目标扑去,数分钟后,数据传回:敌目标被我强大的海空突击力量全部摧毁!突破云天的重型轰炸机团已成为中国海空突击的一柄利剑。(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张波 梁庆才 寇永强)</p><p>中国海军重型轰炸机群驰骋海空:一柄突击的利剑&nbsp; </p><p>--------------------------------------------------------------------------------<br/>2006年01月27日 13:00 <br/>&nbsp;<br/>  挟万钧雷霆,啸万里海空。人民海军第一支远海飞行作战部队———南海舰队航空兵某重型轰炸机团,驰骋蓝天碧海50余年,历史上曾7次填补海军航空兵史上的空白,圆满完成了南沙巡逻、远航太平洋、国庆50周年阅兵、空中加受油、海空演习等数十项重大军事任务,先后4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和接见。今天,这支英雄的空中团队,面临汹涌澎湃的新军事变革大潮,不断更新作战训练观念,迅速掌握新改装后的新机型,实现了海空作战的一系列重大突破。</p><p>  酬壮志展翅远海 </p><p>  作为海军重型作战飞机,展翅远海是中国海军轰炸机团官兵心中久远的梦。 </p><p>  2002年9月,一份军兵种报纸在头版头条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远海飞行不缺油了———中国海军战略作战飞机已具备远海作战能力!文章披露说,9月10日上午,南海某海域,由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两架空中加油机,对4架某新型歼击机实施远海空中加油成功,至此,中国海军航空兵已基本具备了战略作战飞机远海作战本领。 </p><p>  但很少有人知道,担负这一历史使命的,就是海军南海舰队航空兵某轰炸机团。而事实上,南海舰队航空兵某轰炸机团实现展翅远海的梦想,远比这家报纸披露的时间要早得多。 </p><p>  远海空中作战能力弱、有效防空距离近等问题,一直是海军航空兵部队实施远海防御作战的“瓶颈”,发展空中加油技术,增加作战飞机的远程打击能力成为世纪之初海军航空兵的新课题。但南海舰队航空兵某轰炸机团官兵做梦也没想到,实现这一梦想的机遇,历史性地落到他们的肩上:上世纪末,按照海军部队的装备部署,空中加油机装备到了南海舰队某轰炸机团。2000年3月,该团正式受领空中加受油任务。时任副团长、现任团长吴中秋担任空中加受油训练课目指挥员。 </p><p>  团长吴中秋带领相关机组人员置生死于度外,一次次飞在蓝天碧海之间。短短的几个月,先后攻克了加油机空中密集编队、对接过程中的心理和技术间断、加受油过程中不同条件下的回合方法以及阻力伞卡滞、发动机喘振等40多个技术性难题。 </p><p>  2000年4月26日,对于人民海军航空兵来说,是个具有特别纪念意义的日子。在无数双眼睛的关注和期待中,胡庆光机组的加油机升空了。吴中秋指挥员把多少人的希冀化在顷刻之间。受油机的控速管与加油机的吊舱“亲密接触”的瞬间,所有参加这项任务的人都意识到,他们成功了!胡庆光机组在空中一个漂亮的回转,书写着轰炸机团冲天的豪气:从加油机伸出的仅仅几米长的输油管与歼击机的历史性对接,标志着中国海军航空兵的作战半径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 </p><p>  然而,轰炸机团并没有停下继续征战的脚步。短短几年,该团已基本具备远海空中加受油、夜间空中加受油、双机同步加受油等多项空中加油水平,80%的飞行员达到了连续作战、多次出动的能力。 </p><p>  3年前的冬日,东南沿海某地上空,8架新型轰炸机在“敌”方严密监视、电子干扰的情况下,突破空中阻击成功。轰炸机团由此拉开了远程空袭战术的序幕。 </p><p>  2004年3月,接力棒传到轰炸机团新一届党委班子的手里。新任团长吴中秋这样向他的伙伴们陈述:作为海军重型轰炸机团,展翅远海是我们这代飞行员的价值所在。 </p><p>  2005年3月,先后飞过5种机型、有“南海第一领航员”之称的海军特级飞行员、副团长范利民带领于志利、胡树清等多个机组,飞越广西十万大山,飞越山东半岛,之后转战南海,连续飞行8个多小时。大洋上空,数枚水雷从弹舱倾泻而出…… </p><p>  几代人的心血,轰炸机团展翅远海的梦想终成现实。 </p><p>  大机群突破云天 </p><p>  相对于其他战斗飞机,重型轰炸机无疑是作战飞机中的“庞然大物”。飞行靠天气“吃饭”,如何让这些“庞然大物”在任何气象条件下都能“行走自如”,被轰炸机的驾驭者们上升到“战略”位置。 </p><p>  他们给这一任务一个形象的说法,叫“走得动”。走不动,一切都无从谈起。 </p><p>  在复杂低气象飞行中,雨天着陆最让人揪心:重达数十吨的轰炸机,在跑道积水情况下降落就像“溜冰”,一旦时速大于185公里这个“临界点”,飞机接地后很难刹住车;而重型轰炸机正常着落时速为250公里,速度再小就容易失速坠毁。发生在10年前的事故,至今仍让人触目惊心:飞机在雨中着陆,冲出跑道,折腾后摔成数截。 </p><p>  面对风险,首先考验着团党委的胆识。团政委罗敏青在党委会上直陈: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风险。 </p><p>  特级飞行员、副团长赵勋率领由4架轰炸机组成的机群,在能见度不足1公里超低气象条件下,带头在雨中起飞。前方,整个航路都在下雨。积雨云“拦路”。 </p><p>  积雨云,又是积雨云!浩淼苍穹顷刻被压缩成一个仿佛用手都可以触摸到的空间。长机看不到僚机,僚机看不到长机。飞机在雨中穿行一个多小时,飞机原定到达预定空域后在4500米高度会合,可高度从7000多米降到3000米,还是没能冲出厚厚的云层。“再降!”赵勋果断命令。当他们在云底只有200米高度重新会合时,所有的人都惊出一身冷汗。 </p><p>  在战友们的惊叹声中,赵勋带着他的突击机群胜利返航。但老天并没有放弃对这些海天骄子的继续考验:沿线机场直至本场阴云密布大雨瓢泼。指挥员果断决定,“到本场降落”! </p><p>  本场,大雨倾盆,云底高100米,能见度500米。机组人员沉着应对,地面接机领导和机务人员的心全提到了嗓子眼儿。“对正跑道,降落!”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突击机群在积水30多公分的跑道上,依次劈开一道道长长的水幕,溅起的水柱如绚丽的礼花。在地面等候多时的官兵一片欢呼。 </p><p>  指挥员的决心是靠飞行员的飞行技术和实力来说话的。 </p><p>  深秋,轰炸机团组织改装训练的新飞行员低气象训练考核。风雨中,16名新飞行员沉着冷静,一路穿云破雾,凯歌高奏。考核组给上级的“战报”说:这个团的新老飞行员已全部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天候”! </p><p>  铸铁拳海空称雄 </p><p>  作为重型轰炸机团,“突击”是其威力所在,练就“突击”绝技也就成为该团官兵的毕生追求。 </p><p>  他们先从夜航下手,率先在海军航空兵部队组织下半夜训练。 </p><p>  早春,南海某海域,海面一片漆黑。副团长胡树清带领10架轰炸机组成的强大机群,与多艘舰艇在夜色中展开突防作战。事先互不通报具体方位,全凭双方斗智斗勇。雷达仔细搜索目标,飞机从多个方向进入,快速接敌,快速突击,快速脱离,夜间技术和战术得到全面检验。 </p><p>  更艰难的课目在等待着轰炸机团的官兵。 </p><p>  “超低空”训练被飞行员们形象地称为“隐身术”,低空突防一直是世界各国航空兵特别关注的一种战术。轰炸机团官兵着眼未来战场创新海空突击样式,积极应对信息战要求,苦练“隐身术”。 </p><p>  2005年5月,轰炸机团多个机组参加上级组织的超低空集训。谢军、张国忠等多个机组组成超低空突击群。100米、90米、70米、50米,庞大的轰炸机掠海飞行,转弯时巨大的机翼眼看就要划破波浪,但参训飞机无不以惊险的高难动作在低空躲过“敌方”雷达搜捕,把超低空技术表现得淋漓尽致。 </p><p>  目前,全团作战编组均达到昼夜间在100米、50米超低空状态下持续稳定飞行数百公里的海上长距离飞行的能力;编队间隔、距离均达到大纲规定的最小间隔、距离30米的要求。 </p><p>  回首射雕处,千里暮云平。2005年9月,一场看不见的激烈对抗正在南海深处展开。这是一次以信息协同唱主角的对敌舰船编队联合突击。由团长吴中秋率领的轰炸机群,与我方巡逻警戒机、水面舰艇编队协同作战。数百公里外,前出警戒的巡逻机仔细搜索,不断向我编队和机群实时传输着敌目标区态势。轰炸机群下降到海面仅数十米超低空,紧贴海面,飞行员们屏声静气,盯着仪表,紧张判断着敌方目标位置、性质、数量、大小、航向、航速。抵近目标,轰炸机群相继跃升到发射高度,轻点按纽,呼啸的导弹直向海天远处的目标扑去,数分钟后,数据传回:敌目标被我强大的海空突击力量全部摧毁!突破云天的重型轰炸机团已成为中国海空突击的一柄利剑。(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张波 梁庆才 寇永强)</p>
从中还是能读到很多东西,本观察员帮你顶
还是观察员!从中看出,这是战略轰炸机还有前出数百公里的“警戒机”......
<p>有些数据很具体啊,</p><p>会不会有泄密啊?</p><p></p>
这样的新闻报道。。。。哎呀
<p>  2005年9月,一场看不见的激烈对抗正在南海深处展开。这是一次以信息协同唱主角的对敌舰船编队联合突击。由团长吴中秋率领的轰炸机群,与我方巡逻警戒机、水面舰艇编队协同作战。数百公里外,前出警戒的巡逻机仔细搜索,不断向我编队和机群实时传输着敌目标区态势。</p><p>  ……应该是运八海上警戒型提供初步预警指挥。</p><p>  短短几年,该团已基本具备远海空中加受油、夜间空中加受油、双机同步加受油等多项空中加油水平,80%的飞行员达到了连续作战、多次出动的能力。</p><p>  ……也只有80%的飞行员能够多次出动,距离世界水平远着呢。</p><p>  目前,全团作战编组均达到昼夜间在100米、50米超低空状态下持续稳定飞行数百公里的海上长距离飞行的能力;编队间隔、距离均达到大纲规定的最小间隔、距离30米的要求。</p><p>  ……初步具备低空长时间稳定飞行,突破能力。我们还很落后。</p><p>  突击机群在积水30多公分的跑道上,依次劈开一道道长长的水幕,溅起的水柱如绚丽的礼花。</p><p>  ……怕是记者胡说。跑道积水怎么可能30多公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