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德军装甲掷弹兵的变革---“战斗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06:15
在德国军事传统中,师一直是陆军各兵种(步兵,炮兵和骑兵)的最基干作战单位。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30年代骑兵师的后继----装甲师的问世。然而装甲师的编制远比骑兵师复杂。当1935年德国人组建最初的3支装甲师时---在魏玛的第1装甲师,在吴茨堡的第2装甲师和在柏林的第3装甲师,他们还没有发现和解决坦克与步兵之间的数量分配及配合支援等等问题。在新成立的装甲师中,进攻a力量完全依靠下属的2个装甲团,其大约配备有560辆坦克。而机械化步兵(当时德国人把装甲师内的机械化步兵称为“步枪兵”)仅仅是一支比较次要的辅助力量,每个装甲师内都辖有一个步枪兵旅其由一个步枪兵团(下辖2个营)和一个摩托车营组成。

                    
                  在随后的实践中,德国人发现现有装甲师内坦克和机械化步兵之间分配部署存在着种种不足,同时又伴随着新成立装甲师数目的不断增加,在1939年8月,所有装甲师下属的装甲团都被减少一个装甲连(新成立的第4装甲师内则只有1个步枪兵团,而第5装甲师内再增加一个辖2个营的步枪兵团)这使得各装甲师内平均坦克数量下降至328辆。以1939年9月1日波兰战役的德国第1装甲师为例:其机械化步兵部队为第1步枪兵旅,下辖第2个机械化营(每营拥有1个摩托车连,2个步兵连和一个由工兵,步兵炮和反坦克炮排组成的重火力连)和一个摩托车营(由3个摩托车连,1个摩托车重机枪连和1个负责支援的重火力连组成)。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德国机械化步兵的机动基本上是依靠卡车和大量的摩托车实现的。此外在波兰战役后,由于机械化步兵部队在作战时的表现以及装甲部队的需要,德国又在装甲师的步枪兵旅内增加了一个步枪兵营,使其总数达到4个营。
                    
                  除了装甲师外,德国人在战前还以骑兵师为基础组建了4个“轻装甲师”,分别为第1,2,3,4,5轻装甲师。其大致编制为1个装甲营,1个或2个步枪兵团,1个炮兵团,1个机械化侦察营或机械化侦察团及若干保障部队(和后来的装甲掷弹兵师编制很相似)。而在1939年波兰战役后,德国人又对其进行了一次改编,主要是在原有一个装甲营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个装甲团(2个装甲营),机械化侦察团被解编:其中的机械化侦察营保留下来,剩下的另一个摩托车营则编入无此编制的机械化步兵单位。

                    
                  德军的第3种机械化部队也就是我要尽力在这里详述的---“机械化步兵师”(当时德国人只有在师一级编制上才将其称之为“机械化步兵”),当时就是以机动车辆运输的步兵部队(所以那时仍属于步兵科),其编制内没有完整的装甲部队。战前德国共有4支机械化步兵师,分别是第2,13,20和29机械化步兵师。通常由1支机械化步兵师和2支装甲师(或轻装甲师)组成1个装甲军:由装甲师进行主要方向上的突破和决战,轻装甲师主要进行追击,远距离断后和侦察作战,而机械化步兵师则负责进行额外的机动步兵支援,确保战果和肃清作战(所以德军在大战初期的胜利并非是因为坦克的质量或数量,而是因为其各机械化部队之间正确协同达到的)。
                    
                  再次以同样在波兰战役时的第2机械化步兵师为例,其下辖3个机械化步兵团,每团拥有4个营,由3个步兵连,1个重火力连,1个反坦克连和1个步兵炮连组成。同时师内还辖有一个炮兵团,由4个装备105毫米轻型野战炮和150毫米重型野战炮的炮兵营组成。除此之外,还拥有1个反坦克营,1个配备有摩托车和装甲车的侦察营,1个工兵营,1个通信营和若干保障支援单位---标准兵员为16445人(军官492人)。和装甲师内的“步枪兵”一样,这些机械化步兵主要也是依靠卡车和摩托车进行机动---共有492辆军用卡车,1627辆其它车辆,1323辆摩托车和621具摩托车斗。
                    
                  在波兰战役之后,机械化步兵师内的4营步兵团编制发生了变化,由于4个营证明在战斗中并非作用明显,所以每团都被减少一个营,总共相当于减少了一个团。

                    
                  与此同时最高统帅部也充分肯定了4个机械化步兵师在战役中的表现,由此一直到1941年,又有9个机械化步兵师陆续成立(其中3个为党卫军部队)。而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时,作为理想机械化步兵装备的Sdkfz251型半履带装甲运兵车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装甲师的“步枪兵”部队中(该车首次于波兰战役时在第1装甲师内使用)。但是由于产量不足,仅有1个营装备,剩下占大多数的机械化步兵仍然还是依靠卡车和摩托车。

                    
                  进入1941年后,德军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巴巴罗萨计划做准备。希特勒决定将现有装甲师的数量翻一倍,然而当时德国的坦克数量却不能满足这个要求,所以作为权益之计,每个装甲师内的坦克数量不得不减半:在波兰战役时,每个师平均拥有328辆坦克,而到了入侵苏联时数量下降至160辆。1941年型装甲师编制内除了一个装甲团(2个营)外,还辖有4个机械化步兵营和一个摩托车营。很明显的步兵和坦克之间的数量比率发生了完全的变化。虽然到了1942年一个装甲师内名义上的坦克数量又上升至200辆,但是由于前线持续不断的战斗损失,故障以及坦克产量的不足,仅仅只有极为少数的师接近这一标准数字,大部分部队处入一半或者一半以下(100辆以下)的状态。由此一来,为了弥补坦克力量的不足,装甲师内的机械化步兵部队就便得越来越重要。
                    第二节.大战中后期的装甲掷弹兵
                    
                  1942年6月,所有装甲师内的“步枪兵团”开始逐步被改称为“装甲掷弹兵团”,希特勒本人也在7月5日正式下达了改编令。根据1942年7月号德军杂志<<信号>>上Thiess少将的撰写的文章说:这是一作法是以重新启用旧时德国军队的精锐称号来鼓舞士气。除了“掷弹兵”外,同时启用还有以下几种称号:
                    来复枪兵,用以命名轻步兵部队。
                  燧发枪兵---重步兵。1942年起德军在每个步兵师内减少一个侦察营(当时步兵师内步兵营的标准数量由原来的9个下降至6个),为了弥补,师内有的步兵部队承当起部分侦察职能(配备了机动车辆)。而这些部队也被称为“燧发枪兵”。

                  毛瑟枪兵,和装甲掷弹兵相同,但是不常使用。
                    
                  和装甲师内坦克部队一样,其机械化步兵部队也同样被减少:每师辖有2个装甲掷弹兵团,每个装甲掷弹兵营内的连由原来的5个下降至4个(3个装甲掷弹兵连和1个重火力连)。同时半履带装甲运兵车不足的问题依然困绕着德军的机械化部队:2个团还是仅有1个营装备sdkfz251。其它剩余部队仍然使用卡车。
                  而且两者在名称上也略有不同:装甲师内所有装备半履带装甲运兵车的机械化部队德国人命名为(Gepanzerte)
                  Panzergrenadier---直译是“被装甲化的装甲掷弹兵”,在这里我们可以意译为“重装甲掷弹兵”-它们可以才可以被理解是真正的“装甲”掷弹兵,而剩下的车载(卡车等非装甲车辆)机械化部队虽然表面上仍然叫“装甲掷弹兵”,不过在德军内部对其还多了一个专门的非正式昵称-“橡皮掷弹兵”--我们也可以姑且称之为“轻装甲掷弹兵”。

                    
                  1942年德军对装甲师内机械化部队的变动并不仅仅表现在名称上,尽管其装甲师属坦克减少,但是相应的其装甲掷弹兵团的火力却增强了。例如1939年波兰战役后,1个装甲师内的3个步枪兵营和1个摩托车营共有110挺轻机枪,56挺重机枪,36门50毫米和24门80毫米迫击炮,8门轻步兵炮和12门37毫米Pak36型反坦克炮。而在1944年,装甲师内4个装甲掷弹兵营共有364挺轻机枪,49挺重机枪,无50毫米轻迫击炮,但是却拥有了28门80毫米和16门120毫米重迫击炮,12门重步兵炮,40门20毫米高射炮和12门75毫米榴弹炮。所有的反坦克炮移交给师内的反坦克营,共有43门75毫米Pak40反坦克炮,负责装甲掷弹兵的近距离反坦克火力支援。
                    
                  同年10月15日,所有机械化步兵师内的机械化步兵团被改为“机械化掷弹兵团”),每师共有2个机械化掷弹兵团共6个营,无半履带装甲运兵车,全部装备卡车。但是从夏季开始为了配合德军在东线南部方向展开的攻势,最高统帅部下令南方集团军群内所有的机械化步兵师都增加一个装甲营(大多是装备突击炮),这一举措明显提高了机械化步兵师的作战能力。鉴于在1942年夏季战役中取得的成功,1943年古德里安出任德国装甲兵总监后立刻作出的举措之一就是把装甲营纳入机械化步兵师的正式编制中去(相应的其装备的突击炮也由炮兵科转为装甲兵科),这是一项实质性的改革。同年3月,“机械化掷弹兵团”被正式命名为“装甲掷弹兵团”。随即除第14和第36之外的所有机械化步兵师于6月23日正式被称为“装甲掷弹兵师”(前面的2个机械化步兵师被改编为步兵师)。
                    
                  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在1943年9月24日公布的1943年型装甲掷弹兵师标准编制包括:1个师部,2个装甲掷弹兵团(每团3个营和1个反坦克连),1个装甲营(3个装甲连,实际上大多装备的是突击炮),1个炮兵团(3个炮兵营),1个自行化反坦克营(3个连),1个侦察营(3个连),1个高炮营(3个连),1个通信营(3个连),1个机械化工兵营(3个连)和其它的辅助支援部队(当然这只是理论情况,根据当时前线的战局很多部队不可能达到这一标准)。新的装甲掷弹兵师和1939年型机械化步兵师相比兵员被减少了---由16445人减至15418人(其中军官由492人减至415人)。
                    
                  然而与同一时期装甲师的情况相同的是装甲掷弹兵师的火力也被增强了,让我们再次以1939年型机械化步兵师作个比较:当时全师装备84门轻型迫击炮,54门中型迫击炮,24门轻型步兵炮,72门Pak36型反坦克炮,36门轻型和12门重型榴弹炮以及12门20毫米高射炮。而1943年型装甲掷弹兵师则拥有:46门中型迫击炮,24门重型迫击炮,14门轻型步兵炮,4门重型步兵炮,21门75毫米反坦克炮,24具工兵用火焰喷射器,42门20毫米轻型高射炮,8门88毫米重型高射炮(从地面部队高射炮数量的急剧上升中我们可以看出,德国空军在当时已不再掌握绝对制空权了),18辆用于侦察的装甲车(大多配备20毫米火炮),43辆自行反坦克炮和45辆坦克或突击炮。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装甲掷弹兵师终于脱离了步兵科,开始正式被纳入装甲兵序列中,由装甲兵总监统一指挥,这一变动在原则上最终符合了德国机械化部队“只准集中,不准分散”的建军理念,同时也方便了部队的指挥管理工作,对其装甲兵的发展起到了极为积极的作用。

                    
                  虽然装甲掷弹兵部队内步兵和坦克之间的理论配置开始日趋完美,但是由于工业能力,兵员的不足以及连续不断的前线损失,所以由始至终,陆军的装甲掷弹兵师的实际兵力都在标准之下,但是只有2个例外:精锐的“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和“统帅堂”装甲掷弹兵师。前者是于1943年6月23日由机械化步兵师改编为装甲掷弹兵师的,当时该师下辖4个装甲营和1个突击炮营,在库尔斯克战役前夕,全师共拥有“虎”式坦克13辆,“豹”式坦克200辆,4号坦克45辆和3号突击炮35辆,这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一个装甲师的兵力。
                    
                  而“统帅”装甲掷弹兵师也是于1943年6月23日在第60机械化步兵师(该师年初在斯大林格勒被歼灭)的基础上组建的,最初其装甲营(前身是第160装甲营残部)拥有4个装甲连(每连22辆坦克或突击炮),而一般装甲营是3个连。不过它们很快的就恢复了标准编制(1营3连)。除此之外,其机械化步兵部队也要多于常规编制:它的装甲掷弹兵营也是由4个连组成。不过也和装甲营一样,该师在1944年7月于明斯克被歼后重建时恢复了常规的3连1营编制。
                    
                  至于党卫军最初的几个装甲掷弹兵师:SS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掷弹兵师。SS第2“帝国”装甲掷弹兵师,SS第3“骷髅”装甲掷弹兵师
                  和SS第5“维京”装甲掷弹兵师。更是要在装备上胜出普通陆军师一筹(这几个师后来升编为装甲师),再以库尔斯克战役为例:在城堡计划开始前,SS第1,第2和第3装甲掷弹兵师以及陆军第167步兵师的部分兵力共同合编为SS第2装甲军,隶属于第4装甲集团军,这个装甲军在1943年7月4日共拥有坦克和突击炮494辆,火炮179门,火箭发射器138门,步兵与掷弹兵营21个(实力仅次与同一集团军内的第47装甲军:其下辖“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第3,
                  第11装甲师, 第167步兵师大部,
                  第911突击炮营,总共拥有坦克和突击炮595辆,火炮244门,火箭发射器59门,步兵与掷弹兵营29个)。其下属的每个党卫军师都有2个装甲营,1个“虎”式坦克连(普通陆军的装甲掷弹兵师只有1个装甲营)和1个突击炮营(陆军中只有军级部队才有此编制)。
                  具体装甲兵力如下:
                  SS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掷弹兵师:
                  2号坦克7辆,3号坦克13辆,4号坦克83辆,6号“虎”式坦克13辆,3号突击炮35辆,“黄蜂”式自行火炮12辆,“胡蜂”式自行火炮6辆。
                  SS第2“帝国”装甲掷弹兵师:
                  2号坦克1辆,3号坦克70辆,4号坦克33辆,6号“虎”式坦克14辆,3号突击炮34辆,缴获的T34坦克26辆,“黄蜂”式自行火炮12辆,“胡蜂”式自行火炮6辆。

                  SS第3“骷髅”装甲掷弹兵师:
                  3号坦克63辆,4号坦克52辆,6号“虎”式坦克15辆,3号突击炮35辆,“黄蜂”式自行火炮12辆,“胡蜂”式自行火炮6辆。

                  可以看出,这3个装甲掷弹兵师的实力甚至要凌驾于普通陆军装甲师之上。在德国军事传统中,师一直是陆军各兵种(步兵,炮兵和骑兵)的最基干作战单位。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30年代骑兵师的后继----装甲师的问世。然而装甲师的编制远比骑兵师复杂。当1935年德国人组建最初的3支装甲师时---在魏玛的第1装甲师,在吴茨堡的第2装甲师和在柏林的第3装甲师,他们还没有发现和解决坦克与步兵之间的数量分配及配合支援等等问题。在新成立的装甲师中,进攻a力量完全依靠下属的2个装甲团,其大约配备有560辆坦克。而机械化步兵(当时德国人把装甲师内的机械化步兵称为“步枪兵”)仅仅是一支比较次要的辅助力量,每个装甲师内都辖有一个步枪兵旅其由一个步枪兵团(下辖2个营)和一个摩托车营组成。

                    
                  在随后的实践中,德国人发现现有装甲师内坦克和机械化步兵之间分配部署存在着种种不足,同时又伴随着新成立装甲师数目的不断增加,在1939年8月,所有装甲师下属的装甲团都被减少一个装甲连(新成立的第4装甲师内则只有1个步枪兵团,而第5装甲师内再增加一个辖2个营的步枪兵团)这使得各装甲师内平均坦克数量下降至328辆。以1939年9月1日波兰战役的德国第1装甲师为例:其机械化步兵部队为第1步枪兵旅,下辖第2个机械化营(每营拥有1个摩托车连,2个步兵连和一个由工兵,步兵炮和反坦克炮排组成的重火力连)和一个摩托车营(由3个摩托车连,1个摩托车重机枪连和1个负责支援的重火力连组成)。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德国机械化步兵的机动基本上是依靠卡车和大量的摩托车实现的。此外在波兰战役后,由于机械化步兵部队在作战时的表现以及装甲部队的需要,德国又在装甲师的步枪兵旅内增加了一个步枪兵营,使其总数达到4个营。
                    
                  除了装甲师外,德国人在战前还以骑兵师为基础组建了4个“轻装甲师”,分别为第1,2,3,4,5轻装甲师。其大致编制为1个装甲营,1个或2个步枪兵团,1个炮兵团,1个机械化侦察营或机械化侦察团及若干保障部队(和后来的装甲掷弹兵师编制很相似)。而在1939年波兰战役后,德国人又对其进行了一次改编,主要是在原有一个装甲营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个装甲团(2个装甲营),机械化侦察团被解编:其中的机械化侦察营保留下来,剩下的另一个摩托车营则编入无此编制的机械化步兵单位。

                    
                  德军的第3种机械化部队也就是我要尽力在这里详述的---“机械化步兵师”(当时德国人只有在师一级编制上才将其称之为“机械化步兵”),当时就是以机动车辆运输的步兵部队(所以那时仍属于步兵科),其编制内没有完整的装甲部队。战前德国共有4支机械化步兵师,分别是第2,13,20和29机械化步兵师。通常由1支机械化步兵师和2支装甲师(或轻装甲师)组成1个装甲军:由装甲师进行主要方向上的突破和决战,轻装甲师主要进行追击,远距离断后和侦察作战,而机械化步兵师则负责进行额外的机动步兵支援,确保战果和肃清作战(所以德军在大战初期的胜利并非是因为坦克的质量或数量,而是因为其各机械化部队之间正确协同达到的)。
                    
                  再次以同样在波兰战役时的第2机械化步兵师为例,其下辖3个机械化步兵团,每团拥有4个营,由3个步兵连,1个重火力连,1个反坦克连和1个步兵炮连组成。同时师内还辖有一个炮兵团,由4个装备105毫米轻型野战炮和150毫米重型野战炮的炮兵营组成。除此之外,还拥有1个反坦克营,1个配备有摩托车和装甲车的侦察营,1个工兵营,1个通信营和若干保障支援单位---标准兵员为16445人(军官492人)。和装甲师内的“步枪兵”一样,这些机械化步兵主要也是依靠卡车和摩托车进行机动---共有492辆军用卡车,1627辆其它车辆,1323辆摩托车和621具摩托车斗。
                    
                  在波兰战役之后,机械化步兵师内的4营步兵团编制发生了变化,由于4个营证明在战斗中并非作用明显,所以每团都被减少一个营,总共相当于减少了一个团。

                    
                  与此同时最高统帅部也充分肯定了4个机械化步兵师在战役中的表现,由此一直到1941年,又有9个机械化步兵师陆续成立(其中3个为党卫军部队)。而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时,作为理想机械化步兵装备的Sdkfz251型半履带装甲运兵车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装甲师的“步枪兵”部队中(该车首次于波兰战役时在第1装甲师内使用)。但是由于产量不足,仅有1个营装备,剩下占大多数的机械化步兵仍然还是依靠卡车和摩托车。

                    
                  进入1941年后,德军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巴巴罗萨计划做准备。希特勒决定将现有装甲师的数量翻一倍,然而当时德国的坦克数量却不能满足这个要求,所以作为权益之计,每个装甲师内的坦克数量不得不减半:在波兰战役时,每个师平均拥有328辆坦克,而到了入侵苏联时数量下降至160辆。1941年型装甲师编制内除了一个装甲团(2个营)外,还辖有4个机械化步兵营和一个摩托车营。很明显的步兵和坦克之间的数量比率发生了完全的变化。虽然到了1942年一个装甲师内名义上的坦克数量又上升至200辆,但是由于前线持续不断的战斗损失,故障以及坦克产量的不足,仅仅只有极为少数的师接近这一标准数字,大部分部队处入一半或者一半以下(100辆以下)的状态。由此一来,为了弥补坦克力量的不足,装甲师内的机械化步兵部队就便得越来越重要。
                    第二节.大战中后期的装甲掷弹兵
                    
                  1942年6月,所有装甲师内的“步枪兵团”开始逐步被改称为“装甲掷弹兵团”,希特勒本人也在7月5日正式下达了改编令。根据1942年7月号德军杂志<<信号>>上Thiess少将的撰写的文章说:这是一作法是以重新启用旧时德国军队的精锐称号来鼓舞士气。除了“掷弹兵”外,同时启用还有以下几种称号:
                    来复枪兵,用以命名轻步兵部队。
                  燧发枪兵---重步兵。1942年起德军在每个步兵师内减少一个侦察营(当时步兵师内步兵营的标准数量由原来的9个下降至6个),为了弥补,师内有的步兵部队承当起部分侦察职能(配备了机动车辆)。而这些部队也被称为“燧发枪兵”。

                  毛瑟枪兵,和装甲掷弹兵相同,但是不常使用。
                    
                  和装甲师内坦克部队一样,其机械化步兵部队也同样被减少:每师辖有2个装甲掷弹兵团,每个装甲掷弹兵营内的连由原来的5个下降至4个(3个装甲掷弹兵连和1个重火力连)。同时半履带装甲运兵车不足的问题依然困绕着德军的机械化部队:2个团还是仅有1个营装备sdkfz251。其它剩余部队仍然使用卡车。
                  而且两者在名称上也略有不同:装甲师内所有装备半履带装甲运兵车的机械化部队德国人命名为(Gepanzerte)
                  Panzergrenadier---直译是“被装甲化的装甲掷弹兵”,在这里我们可以意译为“重装甲掷弹兵”-它们可以才可以被理解是真正的“装甲”掷弹兵,而剩下的车载(卡车等非装甲车辆)机械化部队虽然表面上仍然叫“装甲掷弹兵”,不过在德军内部对其还多了一个专门的非正式昵称-“橡皮掷弹兵”--我们也可以姑且称之为“轻装甲掷弹兵”。

                    
                  1942年德军对装甲师内机械化部队的变动并不仅仅表现在名称上,尽管其装甲师属坦克减少,但是相应的其装甲掷弹兵团的火力却增强了。例如1939年波兰战役后,1个装甲师内的3个步枪兵营和1个摩托车营共有110挺轻机枪,56挺重机枪,36门50毫米和24门80毫米迫击炮,8门轻步兵炮和12门37毫米Pak36型反坦克炮。而在1944年,装甲师内4个装甲掷弹兵营共有364挺轻机枪,49挺重机枪,无50毫米轻迫击炮,但是却拥有了28门80毫米和16门120毫米重迫击炮,12门重步兵炮,40门20毫米高射炮和12门75毫米榴弹炮。所有的反坦克炮移交给师内的反坦克营,共有43门75毫米Pak40反坦克炮,负责装甲掷弹兵的近距离反坦克火力支援。
                    
                  同年10月15日,所有机械化步兵师内的机械化步兵团被改为“机械化掷弹兵团”),每师共有2个机械化掷弹兵团共6个营,无半履带装甲运兵车,全部装备卡车。但是从夏季开始为了配合德军在东线南部方向展开的攻势,最高统帅部下令南方集团军群内所有的机械化步兵师都增加一个装甲营(大多是装备突击炮),这一举措明显提高了机械化步兵师的作战能力。鉴于在1942年夏季战役中取得的成功,1943年古德里安出任德国装甲兵总监后立刻作出的举措之一就是把装甲营纳入机械化步兵师的正式编制中去(相应的其装备的突击炮也由炮兵科转为装甲兵科),这是一项实质性的改革。同年3月,“机械化掷弹兵团”被正式命名为“装甲掷弹兵团”。随即除第14和第36之外的所有机械化步兵师于6月23日正式被称为“装甲掷弹兵师”(前面的2个机械化步兵师被改编为步兵师)。
                    
                  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在1943年9月24日公布的1943年型装甲掷弹兵师标准编制包括:1个师部,2个装甲掷弹兵团(每团3个营和1个反坦克连),1个装甲营(3个装甲连,实际上大多装备的是突击炮),1个炮兵团(3个炮兵营),1个自行化反坦克营(3个连),1个侦察营(3个连),1个高炮营(3个连),1个通信营(3个连),1个机械化工兵营(3个连)和其它的辅助支援部队(当然这只是理论情况,根据当时前线的战局很多部队不可能达到这一标准)。新的装甲掷弹兵师和1939年型机械化步兵师相比兵员被减少了---由16445人减至15418人(其中军官由492人减至415人)。
                    
                  然而与同一时期装甲师的情况相同的是装甲掷弹兵师的火力也被增强了,让我们再次以1939年型机械化步兵师作个比较:当时全师装备84门轻型迫击炮,54门中型迫击炮,24门轻型步兵炮,72门Pak36型反坦克炮,36门轻型和12门重型榴弹炮以及12门20毫米高射炮。而1943年型装甲掷弹兵师则拥有:46门中型迫击炮,24门重型迫击炮,14门轻型步兵炮,4门重型步兵炮,21门75毫米反坦克炮,24具工兵用火焰喷射器,42门20毫米轻型高射炮,8门88毫米重型高射炮(从地面部队高射炮数量的急剧上升中我们可以看出,德国空军在当时已不再掌握绝对制空权了),18辆用于侦察的装甲车(大多配备20毫米火炮),43辆自行反坦克炮和45辆坦克或突击炮。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装甲掷弹兵师终于脱离了步兵科,开始正式被纳入装甲兵序列中,由装甲兵总监统一指挥,这一变动在原则上最终符合了德国机械化部队“只准集中,不准分散”的建军理念,同时也方便了部队的指挥管理工作,对其装甲兵的发展起到了极为积极的作用。

                    
                  虽然装甲掷弹兵部队内步兵和坦克之间的理论配置开始日趋完美,但是由于工业能力,兵员的不足以及连续不断的前线损失,所以由始至终,陆军的装甲掷弹兵师的实际兵力都在标准之下,但是只有2个例外:精锐的“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和“统帅堂”装甲掷弹兵师。前者是于1943年6月23日由机械化步兵师改编为装甲掷弹兵师的,当时该师下辖4个装甲营和1个突击炮营,在库尔斯克战役前夕,全师共拥有“虎”式坦克13辆,“豹”式坦克200辆,4号坦克45辆和3号突击炮35辆,这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一个装甲师的兵力。
                    
                  而“统帅”装甲掷弹兵师也是于1943年6月23日在第60机械化步兵师(该师年初在斯大林格勒被歼灭)的基础上组建的,最初其装甲营(前身是第160装甲营残部)拥有4个装甲连(每连22辆坦克或突击炮),而一般装甲营是3个连。不过它们很快的就恢复了标准编制(1营3连)。除此之外,其机械化步兵部队也要多于常规编制:它的装甲掷弹兵营也是由4个连组成。不过也和装甲营一样,该师在1944年7月于明斯克被歼后重建时恢复了常规的3连1营编制。
                    
                  至于党卫军最初的几个装甲掷弹兵师:SS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掷弹兵师。SS第2“帝国”装甲掷弹兵师,SS第3“骷髅”装甲掷弹兵师
                  和SS第5“维京”装甲掷弹兵师。更是要在装备上胜出普通陆军师一筹(这几个师后来升编为装甲师),再以库尔斯克战役为例:在城堡计划开始前,SS第1,第2和第3装甲掷弹兵师以及陆军第167步兵师的部分兵力共同合编为SS第2装甲军,隶属于第4装甲集团军,这个装甲军在1943年7月4日共拥有坦克和突击炮494辆,火炮179门,火箭发射器138门,步兵与掷弹兵营21个(实力仅次与同一集团军内的第47装甲军:其下辖“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第3,
                  第11装甲师, 第167步兵师大部,
                  第911突击炮营,总共拥有坦克和突击炮595辆,火炮244门,火箭发射器59门,步兵与掷弹兵营29个)。其下属的每个党卫军师都有2个装甲营,1个“虎”式坦克连(普通陆军的装甲掷弹兵师只有1个装甲营)和1个突击炮营(陆军中只有军级部队才有此编制)。
                  具体装甲兵力如下:
                  SS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掷弹兵师:
                  2号坦克7辆,3号坦克13辆,4号坦克83辆,6号“虎”式坦克13辆,3号突击炮35辆,“黄蜂”式自行火炮12辆,“胡蜂”式自行火炮6辆。
                  SS第2“帝国”装甲掷弹兵师:
                  2号坦克1辆,3号坦克70辆,4号坦克33辆,6号“虎”式坦克14辆,3号突击炮34辆,缴获的T34坦克26辆,“黄蜂”式自行火炮12辆,“胡蜂”式自行火炮6辆。

                  SS第3“骷髅”装甲掷弹兵师:
                  3号坦克63辆,4号坦克52辆,6号“虎”式坦克15辆,3号突击炮35辆,“黄蜂”式自行火炮12辆,“胡蜂”式自行火炮6辆。

                  可以看出,这3个装甲掷弹兵师的实力甚至要凌驾于普通陆军装甲师之上。
德国人“群”的编制,一般都是不得已拼出来的。不过楼主,你这篇文中,似乎对群的描述不多嘛……还没有贴完吗?
<P>积极变通或者说是权宜之计。</P>
[B]以下是引用[I]中国闪电[/I]在2006-1-17 9:43:00的发言:[/B][BR]
               

                    
                  德军的第3种机械化部队也就是我要尽力在这里详述的---“机械化步兵师”(当时德国人只有在师一级编制上才将其称之为“机械化步兵”),当时就是以机动车辆运输的步兵部队(所以那时仍属于步兵科),其编制内没有完整的装甲部队。战前德国共有4支机械化步兵师,分别是第2,13,20和29机械化步兵师。通常由1支机械化步兵师和2支装甲师(或轻装甲师)组成1个装甲军:由装甲师进行主要方向上的突破和决战,轻装甲师主要进行追击,远距离断后和侦察作战,而机械化步兵师则负责进行额外的机动步兵支援,确保战果和肃清作战(所以德军在大战初期的胜利并非是因为坦克的质量或数量,而是因为其各机械化部队之间正确协同达到的)。
                    
                  
                  
请问德军有师一级的机械化师吗??我怎么记得只有团一级才称为机械化,而且是属于装甲掷弹兵师2个步兵团之一。一个是装备汽车的机械化步兵团,一个是装甲掷弹步兵团。
<P>这是转帖,原文如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