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小学考题难倒教育专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1:32:38
一道小学考题难倒教育专家
日期:2006-01-15 作者: 来源:劳动报
   “二”字头成语无一答出“减负”再成两会热议话题  

  题目:请以“一”到“十”开头,写十个成语。来源:本市某小学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结果:“二”字开头成语全年级小学生与10名教育界别政协委员无一答对。原因: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成语字典》中,“二”字开头成语仅“二三其德”、“二竖为虐”、“二姓之好”三个。  

  做完这道难题后,“减负”,这个谈论了许久的老话题再次成为委员们讨论的热点。他们普遍认为,“减负”必须是一个系统工程,关系到选拔机制、培养机制等诸多方面,不能仅流于形式。  

  “0”分结果让人意外吗  

  昨天是小学考试的阅卷日,这道四年级的语文考题得分率出人意料的为“0”,而据出题的老师表示,出这道题的本意恰恰是为了“减负”考虑,跳出课本知识,考验学生课外阅读面,却没想到杀伤力却如此之强。  

  不过这位老师也坦言,“减负”一直在要求,取消应试教育,拓展素质教育也一直在实行。但不知不觉中,他们反而发觉更累了。“以前学生考试还有课本范围可以复习,而现在鼓励知识面、阅读量、信息量,学生和老师反而没方向了。”  

  这位老师又举了另外一个例子:一道考题要求写出列夫·托尔斯泰三部代表作及其主要人物。“试想一下,许多中文系大学生也未必把这三部作品都看一遍,何况四年级小学生?我们有的老师想出了一个巧办法,让学生们记住:在战争与和平的年代,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了,这样学生就记住了三部作品。但没想到考试时却多考了个主要人物,结果学生无一答对。因为他们不可能、也没时间去看作品,即使看了也理解不了其中的意义,所以我们给学生复习起来根本没有方向。”  
  
    老师出题完全能巧妙些  

  “如此冷僻的成语出现在试题中值得商榷。”闸北区教育局副局长袁园委员说,出什么题目关键要看老师的出发点,如果要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或是要检验学生的阅读底子,那完全可以作为一道附加“娱乐题”,在不占基础分的前提下,让学生有选择地去做。  

  上述的两道题目从表面上看是检验学生平日阅读的积累,但最终还是要落到卷面上,家长和老师看到分数这个量化指标后就会给学生确定复习的方向,国内外名著、诗歌、成语纷纷“上马”,种类繁多让学生手足无措。  

  “难道读了《三国演义》,不看《雷雨》就不对了吗?如果都是这样的出题思路,学生反而更没时间去做喜欢的事情了。”  

  “培养学生文学爱好、接触文学作品怎么可以从死记硬背出发,这样下来肯定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大康委员表示,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考察力、领悟力,而不能把学生改造成只会死记硬背的电脑。“文学作品中最珍贵的是传递一种精神,包括人文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而在试卷中仅仅填鸭式地灌输众多概念和常识,只会把文学作品本身的魅力淡化,而变成了空洞的符号。”  

  陈大康委员指出,其实平时阅读完全可以设置一些短小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童话,“同样是俄国文学,普希金的《渔夫与金鱼的故事》就比托尔斯泰的作品更适合小学生阅读。”  

    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园长傅坚敏委员则建议,同样的题目可以变个脸出现。比如“请你找出以数字开头的成语”,学生找到了以“一”开头的成语,他们自然就会有找二、三开头成语的兴趣,不仅有发现的热情,学生们还会主动交流,并寻找其中的规律,这样不是更符合出题老师的初衷?  

  学校“减负”可做得更好  

  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委员说,社会、经济、传统文化的综合作用下才诞生了“减负”这个老大难问题,不过,这并不是说学校完全没有责任。  

  谈到“责任”,教育还是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精选习题例题并进行筛选,让学生有的放矢地练习。刘委员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如果仅仅按照课本上“圆就是点到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来教学生,即使重复多遍,学生们也非常可能一知半解,但如果老师能主动引导学生,提出“20个学生和1个球,如何能使所有的学生公平地抢到这个球”的问题,给学生搭平台让他们自己去找解决的方案,结果就大不一样。  

  刘京海委员曾经在闸北八中进行过上述的试点,以每个人到球必须公平为起点,引出“距离相等”的初概念,再由究竟有多少人推出“点的集合”,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验最终得出圆的定义,他们不仅记住了,而且印象深刻。事实证明,如此经过“减负加工”后的教学方式反而给学生加了不少分,去年中考,闸北八中274名考生的平均考分是107.86,比满分只少了12.14分。  

    刘委员说,虽然“二期课改”的理念非常好,但目前不少老师所运用的教学方式仅仅是讲和练两种单调的方式,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果在接受知识多元化的同时,老师的教学方式也能逐渐扩大,“减负”就不会那么辛苦。  

  我来给孩子们想一高招  

  ●优秀教师的经验变为更多教师的行为“试想,集体的合力肯定要比一个人的力量发挥更大的作用。”刘京海委员表示,“减负”不需要空话和套话,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做法,让优秀教师的经验应该变为更多教师的直接行为、通过分享好的经验让更多的孩子少走弯路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学生选拔权从小学“回归”高校  

  袁园委员告诉记者,本市进行“二期课改”的大面积推广后,课本知识的要求的确是降低了,课堂作业的量也减少了,然而应试教育的弊端让学生的负担并未减少。如果让学生的选拔权真正地“回归”到高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家长、孩子和老师也就不会那么累。  

  ●通过个别教育来挖掘学生潜能“跳一跳就能摘到的苹果”  

  对学生来说最能接受。傅坚敏委员表示,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老师应该因材施教,不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考量学生的优劣。老师可以设定“基本保底数”,根据学生的情况设定具体评价标准。一道小学考题难倒教育专家
日期:2006-01-15 作者: 来源:劳动报
   “二”字头成语无一答出“减负”再成两会热议话题  

  题目:请以“一”到“十”开头,写十个成语。来源:本市某小学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结果:“二”字开头成语全年级小学生与10名教育界别政协委员无一答对。原因: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成语字典》中,“二”字开头成语仅“二三其德”、“二竖为虐”、“二姓之好”三个。  

  做完这道难题后,“减负”,这个谈论了许久的老话题再次成为委员们讨论的热点。他们普遍认为,“减负”必须是一个系统工程,关系到选拔机制、培养机制等诸多方面,不能仅流于形式。  

  “0”分结果让人意外吗  

  昨天是小学考试的阅卷日,这道四年级的语文考题得分率出人意料的为“0”,而据出题的老师表示,出这道题的本意恰恰是为了“减负”考虑,跳出课本知识,考验学生课外阅读面,却没想到杀伤力却如此之强。  

  不过这位老师也坦言,“减负”一直在要求,取消应试教育,拓展素质教育也一直在实行。但不知不觉中,他们反而发觉更累了。“以前学生考试还有课本范围可以复习,而现在鼓励知识面、阅读量、信息量,学生和老师反而没方向了。”  

  这位老师又举了另外一个例子:一道考题要求写出列夫·托尔斯泰三部代表作及其主要人物。“试想一下,许多中文系大学生也未必把这三部作品都看一遍,何况四年级小学生?我们有的老师想出了一个巧办法,让学生们记住:在战争与和平的年代,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了,这样学生就记住了三部作品。但没想到考试时却多考了个主要人物,结果学生无一答对。因为他们不可能、也没时间去看作品,即使看了也理解不了其中的意义,所以我们给学生复习起来根本没有方向。”  
  
    老师出题完全能巧妙些  

  “如此冷僻的成语出现在试题中值得商榷。”闸北区教育局副局长袁园委员说,出什么题目关键要看老师的出发点,如果要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或是要检验学生的阅读底子,那完全可以作为一道附加“娱乐题”,在不占基础分的前提下,让学生有选择地去做。  

  上述的两道题目从表面上看是检验学生平日阅读的积累,但最终还是要落到卷面上,家长和老师看到分数这个量化指标后就会给学生确定复习的方向,国内外名著、诗歌、成语纷纷“上马”,种类繁多让学生手足无措。  

  “难道读了《三国演义》,不看《雷雨》就不对了吗?如果都是这样的出题思路,学生反而更没时间去做喜欢的事情了。”  

  “培养学生文学爱好、接触文学作品怎么可以从死记硬背出发,这样下来肯定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大康委员表示,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考察力、领悟力,而不能把学生改造成只会死记硬背的电脑。“文学作品中最珍贵的是传递一种精神,包括人文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而在试卷中仅仅填鸭式地灌输众多概念和常识,只会把文学作品本身的魅力淡化,而变成了空洞的符号。”  

  陈大康委员指出,其实平时阅读完全可以设置一些短小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童话,“同样是俄国文学,普希金的《渔夫与金鱼的故事》就比托尔斯泰的作品更适合小学生阅读。”  

    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园长傅坚敏委员则建议,同样的题目可以变个脸出现。比如“请你找出以数字开头的成语”,学生找到了以“一”开头的成语,他们自然就会有找二、三开头成语的兴趣,不仅有发现的热情,学生们还会主动交流,并寻找其中的规律,这样不是更符合出题老师的初衷?  

  学校“减负”可做得更好  

  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委员说,社会、经济、传统文化的综合作用下才诞生了“减负”这个老大难问题,不过,这并不是说学校完全没有责任。  

  谈到“责任”,教育还是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精选习题例题并进行筛选,让学生有的放矢地练习。刘委员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如果仅仅按照课本上“圆就是点到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来教学生,即使重复多遍,学生们也非常可能一知半解,但如果老师能主动引导学生,提出“20个学生和1个球,如何能使所有的学生公平地抢到这个球”的问题,给学生搭平台让他们自己去找解决的方案,结果就大不一样。  

  刘京海委员曾经在闸北八中进行过上述的试点,以每个人到球必须公平为起点,引出“距离相等”的初概念,再由究竟有多少人推出“点的集合”,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验最终得出圆的定义,他们不仅记住了,而且印象深刻。事实证明,如此经过“减负加工”后的教学方式反而给学生加了不少分,去年中考,闸北八中274名考生的平均考分是107.86,比满分只少了12.14分。  

    刘委员说,虽然“二期课改”的理念非常好,但目前不少老师所运用的教学方式仅仅是讲和练两种单调的方式,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果在接受知识多元化的同时,老师的教学方式也能逐渐扩大,“减负”就不会那么辛苦。  

  我来给孩子们想一高招  

  ●优秀教师的经验变为更多教师的行为“试想,集体的合力肯定要比一个人的力量发挥更大的作用。”刘京海委员表示,“减负”不需要空话和套话,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做法,让优秀教师的经验应该变为更多教师的直接行为、通过分享好的经验让更多的孩子少走弯路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学生选拔权从小学“回归”高校  

  袁园委员告诉记者,本市进行“二期课改”的大面积推广后,课本知识的要求的确是降低了,课堂作业的量也减少了,然而应试教育的弊端让学生的负担并未减少。如果让学生的选拔权真正地“回归”到高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家长、孩子和老师也就不会那么累。  

  ●通过个别教育来挖掘学生潜能“跳一跳就能摘到的苹果”  

  对学生来说最能接受。傅坚敏委员表示,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老师应该因材施教,不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考量学生的优劣。老师可以设定“基本保底数”,根据学生的情况设定具体评价标准。
<P>我儿子的题目</P>
<P>我经常是不会的</P>
<P>我的感觉是</P>
<P>老师真丫的变态。</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5 17:43:53编辑过]
<P>我正是这种教育的受害者,而且是进行时</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5 19:50:21编辑过]
呵呵,楼上的也有道理,每年公务员考试的火爆也是其中一个表现。
<P>哈,好像 出题的老师想证明一下,他比学生强。</P>
<P>毫无疑问,对于考试的题目,如果答者全部为0分或100分,只能说明考者的无能及水平低下。考者如此,达者呢?育人的如此,被培育的呢?以此推论我们目前的教育水平,不能不令人汗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