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李言荣:用“薄膜”冲破封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06:19
李言荣:用“薄膜”冲破封锁
  李言荣,43岁,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教授。在电子薄膜、固态电子材料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突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解决长期制约我国该领域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在高温超导材料研究方面的成果具有原创性。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防973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是我国电子材料与元器件领域年轻的领军人物。

  颁奖词:一介书生,举重若轻,用一片薄膜,冲破西方封锁,用高温超导材料铸造富国强兵的利剑,把自主创新的重担扛上了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研究的顶峰。李言荣为国争光,永不言荣。
  记者:由你创造发明的一项项科研成果,在国防现代化和四川科技进步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你如何理解科技进步的涵义?
  李言荣:科技进步在于创新,主要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需要“双力驱动”,即对本领域保持不断的好奇心,对国家在该领域的需求有深刻了解。
  记者:1993年至今,你的两个“创新之举”引人注目:一是创造发明的单轴驱动双轴旋转的直流溅射方法,另一项是一种特殊的缓冲层结构(纳米自缓冲层)。
  李言荣:大面积高温超导双面薄膜是高温超导微波电路研制的基础,在我国有着迫切的应用需求。我们发明的单轴驱动双轴旋转的直流溅射方法,成功解决了大面积高温超导双面薄膜的制备技术难题,首次在国内研制出高性能2英寸及3英寸YBCO高温超导双面薄膜。
  记者:这项发明为提升我国超导电子技术水平作出突出贡献。它被德国FZK研究中心评价为“见过的最好的产品之一”,被同行评价为“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那第二个“创新之举”又有什么评价呢?
  李言荣:红外夜视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装备现代化程度的重要考量指标,高性能非制冷热释电薄膜是小型红外夜视仪研制的材料基础,也是我国长期没有解决的瓶颈难题。我们发明的这种特殊缓冲层结构,大幅度提高热释电薄膜的电学性能,将热释电系数和探测率提高1-2个数量级,被某专业所测试后评价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记者:你的创新思维来源于什么?
  李言荣:源自基础理论的学习,它为我们的技术创新提供了不竭动力。
  记者:在个人发展的同时,你在创新团队的组织和管理方面也很出色。
  李言荣:独木难成林。针对未来电子信息系统集成化、器件片式化、材料薄膜化的发展趋势,在学校的强力组织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5年多时间里,我们组织起一支70多人的年轻骨干队伍,包括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承担了973、863、自然基金等100余个在研项目,产生经济效益超过4亿元。我们的“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实验室刚刚被科技部列为2005年新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言荣:用“薄膜”冲破封锁
  李言荣,43岁,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教授。在电子薄膜、固态电子材料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突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解决长期制约我国该领域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在高温超导材料研究方面的成果具有原创性。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防973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是我国电子材料与元器件领域年轻的领军人物。

  颁奖词:一介书生,举重若轻,用一片薄膜,冲破西方封锁,用高温超导材料铸造富国强兵的利剑,把自主创新的重担扛上了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研究的顶峰。李言荣为国争光,永不言荣。
  记者:由你创造发明的一项项科研成果,在国防现代化和四川科技进步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你如何理解科技进步的涵义?
  李言荣:科技进步在于创新,主要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需要“双力驱动”,即对本领域保持不断的好奇心,对国家在该领域的需求有深刻了解。
  记者:1993年至今,你的两个“创新之举”引人注目:一是创造发明的单轴驱动双轴旋转的直流溅射方法,另一项是一种特殊的缓冲层结构(纳米自缓冲层)。
  李言荣:大面积高温超导双面薄膜是高温超导微波电路研制的基础,在我国有着迫切的应用需求。我们发明的单轴驱动双轴旋转的直流溅射方法,成功解决了大面积高温超导双面薄膜的制备技术难题,首次在国内研制出高性能2英寸及3英寸YBCO高温超导双面薄膜。
  记者:这项发明为提升我国超导电子技术水平作出突出贡献。它被德国FZK研究中心评价为“见过的最好的产品之一”,被同行评价为“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那第二个“创新之举”又有什么评价呢?
  李言荣:红外夜视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装备现代化程度的重要考量指标,高性能非制冷热释电薄膜是小型红外夜视仪研制的材料基础,也是我国长期没有解决的瓶颈难题。我们发明的这种特殊缓冲层结构,大幅度提高热释电薄膜的电学性能,将热释电系数和探测率提高1-2个数量级,被某专业所测试后评价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记者:你的创新思维来源于什么?
  李言荣:源自基础理论的学习,它为我们的技术创新提供了不竭动力。
  记者:在个人发展的同时,你在创新团队的组织和管理方面也很出色。
  李言荣:独木难成林。针对未来电子信息系统集成化、器件片式化、材料薄膜化的发展趋势,在学校的强力组织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5年多时间里,我们组织起一支70多人的年轻骨干队伍,包括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承担了973、863、自然基金等100余个在研项目,产生经济效益超过4亿元。我们的“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实验室刚刚被科技部列为2005年新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是用来制造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吗
[B]以下是引用[I]智动铅笔[/I]在2006-1-15 7:15:00的发言:[/B][BR]是用来制造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吗

??????????????????/
每当看到中国具有突破意义的科研成果都是在院校,研究所,而不是在企业,都很是担忧和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