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把握世界军舰研发新脉动---亚洲国际海防展掠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58:43
2005年亚洲国际海事防务展于5月17日至20日在新加坡博览中心举行,与展览会同时进行的还有“海军平台技术”研讨会和军舰参观等活动。
    亚洲国际海事防务展是由新加坡海军赞助,新加坡海事与港务管理局,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新加坡旅游局属下的展览会议局协办。自1997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为亚太地区规模最,最具影响力的海事防务展.
    本次参展商近150家,只有上一届的四分之三。各主要军火商的参展规模也明显小于上一届。

新加坡展示新型无人艇

    东道主新加坡首次展示了无人驾驶刚性船体充气艇。新加坡把无人技术视为其武装力量向第三代转型的关键因素,现已装备少量以色列制造的“保护者”无人艇,并曾随新加坡海军登陆舰前往阿拉伯湾,参加“自由伊拉克行动”,担负护卫任务。
    新加坡国防科技局和海军两年前加入了美国的“斯巴达人先进概念技术演示”(ACTD)项目,参与船体、情报、监视与侦察模块、精确打击与反舰模块及反水雷模块的开发。此次露面的新加坡版“斯巴达侦察兵”与一年多前美国测试的版本有很大不同,充分展示了新加坡在项目开发上的成果。船体是新加坡制造的,长7米,遥控距离8海里,装有导航雷达、导航用摄像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高清晰度前视红外/光电耦合摄像机、激光指示器,采用类似无线宽带局域网技术以应付大流量的信息传送。新加坡还准备配备法国研制的反潜模块,以适应本区域水下力量的不断增长。
通过引进,自主研制,联合开发等多种方式,新加坡在无人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迅速跨进了世界先进行列。

停靠在樟宜海军基地的“斯巴达侦察兵”,中间带帽打领带者是新加坡国防部长张志贤海军(预备役)准将。新加坡国防部照片

美国厂商实力雄厚

    美国联合防务公司除了继续推销Mk45 Mod4 127毫米舰炮,Mk41垂直发射系统,Mk25“四单元”发射贮运箱这些“拳头”产品外,还展出了MK110 57毫米舰炮及配用的Mk295炮弹模型。这种火炮可以根据舰上火控中心传递的数据,通过对发射的预制破片弹进行编程来对付六种不同类型的目标。该系统已经被美国海军和海岸警卫队选为新一代舰艇的近程火炮系统,难怪产品市场经理们个个气定神闲,胸有成竹。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年内,奥托76毫米舰炮的垄断地位将被彻底打破。
雷锡昂公司亮出了一系列武器系统。近程武器系统有“密集阵” 、“拉姆” 、和它们的结合体“海拉姆”。“先进海麻雀”能够通过联合防务公司的Mk25“四单元”发射贮运箱装入Mk41垂发系统,可谓珠联璧合。该公司还展玖俗钕冉腁IM-9X“响尾蛇”近距空空导弹和AMRAAM先进中距空空导弹。
    还是Mk41垂发系统,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介绍了它在反弹道导弹系统中的作用。美国海军已经计划在“宙斯盾”巡洋舰和驱逐舰上部署可由Mk41发射的SM-3“标准”导弹。该方案已经完成了陆上试验。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还介绍了濒海作战舰(LCS)的一些新特点:新设计的舰尾坡道提供了航行中收放硬底快艇的能力;

新的飞行器拖曳系统适用于各种飞行器,飞行甲板和机库,省掉了导轨和拖车,从而节省人力,方便维护,降低成本,减轻重量;


飞行甲板下的侧门可以方便地投放特殊器材,例如洛克•马公司研制的AN/WLD-1遥控猎雷系统

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没有透露DD(X)驱逐舰的更多细节,倒是公开了一些美国海岸警卫队“深水计划”的几种舰艇的情况。其中包括已经投产的“国家安全舰”和尚在概念与技术发展阶段的“快速反应艇”及“近海巡逻舰”。有意思的是,该公司分别基于“国家安全舰”和 “近海巡逻舰”推出了两种具备综合作战能力的护卫舰。以往美国只有“佩里”级护卫舰曾经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九十年代开发的FF-21应者寥寥,这次看来打算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笔者注意到,“深水计划”将采用RQ-4A“全球鹰”长航时高空无人机和HV-911鹰眼垂直起降倾转旋翼无人机,后者将配备“国家安全舰”和 “近海巡逻舰”,并很有可能装备DD(X)与LCS。美海军对无人机的发展与运用值得关注。
    除了水面作战舰艇,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介绍了LPD 17“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的最新进展。作为未来远征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海军把两栖船坞运输舰视为体现21世纪海上力量和实现21世海上前景的关键成分,它将取代以往的船坞运输舰、坦克登陆舰、两栖货船和船坞登陆?个类别共41艘舰。其首制舰“圣安东尼奥”号已经完成建造商海试,将于今秋服役。该舰在开发过程中运用了“为使用者而设计”的思想,从一开始就吸取现有两栖舰只使用者们的意见。由于三维建模与设计工具的运用,使得人们可以在建造完成前模拟各种情况,从而及时发现并纠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使得该舰有了革命性的进步,自动化水平高(乘员减少80人),隐身、防空能力达到空前水平,最突出的是具备同时遂行多种不同任务的灵活性。
    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还介绍了改进的“白鱼”常规潜艇,不过没有什么客户对这种基于六十年代设计的天价潜艇感兴趣,因为它的用户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台湾。
    舰载直升机方面,直升机王国西科斯基摆出了一系列“黑鹰”的改型。有出口用海军型S-70A、早期的SH-60B“海鹰” 、专事航母战斗群内圈反潜和援救任务的SH-60F、UH-60L与SH-60B的结合体MH-60S(用来取代CH/HH-46D、SH-3、MH-53E、HH-60N,担负战场搜索、实施特种作战、反水雷、回收无人机以及后勤补给)。最新的改型是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担任任务系统综合商开发MH-60R,它将取代目前美国海军大量使用的SH-60B和SH-60F。一种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产品,在三十年后的今天依然勃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其成功经验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总体上可以明显地看出,美国利用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雄厚的财力,正在信心十足地打造一支“未来舰队”,实现其“由海到陆,以海制陆”的作战思想。其战法上的高屋建瓴及技术上的遥遥领先让发展中国家难以望其项背。
欧亚厂商各显其能

    欧洲公司此次十分低调,在亚洲市场占相当份额的德法公司介绍的仍是以往的传统产品,似乎显示了对其新产品近期内在亚太市场前景的悲观态度。德国介绍了基于MEKO100为马来西亚建造的近海巡逻舰和为南非海军建造的MEKO A-200防空护卫舰,展现了MEKO模块化设计概念极强的适应能力。英国BAE系统公司则继续推销F2000家族(之前马来西亚和文莱已经分别采购了2艘和3艘这种两千吨级护卫舰)。BAE认为仰仗其丰富的设计经验,先进的概念,配以精良的武器系统,F2000是一种具有隐身特性,既有较高自卫能力又有强大的打击力量的近海巡逻舰。
    在“库尔斯克”号惨案之后,各国更加重视潜艇救生设备的开发。由AMITS,bfa和HDW三家公司正在共同开发的潜艇单人救生系统可以安装在现有潜艇上,完全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在模拟试验中达到550米的救生深度,是一种很有前景的产品。
    澳大利亚的坦尼克斯公司(Tenix) 介绍了以德国MEKO为模型设计建造的 “安扎克”(Anzac)级护卫舰,该级舰已经装备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军。其首制舰“安扎克”号曾参加第二次海湾战争,以舰炮火力支援英军在奥法半岛的进攻。该舰去年还访问青岛并与我北海舰队举行联合搜救演习。该舰在设计上显得比较粗糙,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韩国大宇造船与船舶工程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护卫舰,力图打入本地区的中小型护卫舰市场。这些护卫舰采用西方主流的设计布局,舰身,上层建筑,桅杆,烟囱,主炮等都采用了隐身设计。各型皆配一门76毫米主炮和两门双管小口径炮,两组反舰导弹,一套防空导弹发射装置,两具鱼雷发射器,舰壳声纳,电子对抗系统,敌我识别系统,具备了较为全面的作战能力。两种排水量1400吨级的小型护卫舰中,DW-1400C加配2门20毫米机炮和一套近防系统,适用于在低强度海区的长时间低速巡逻。而DW-1300H则配直升机和较大功率的动力系统,提高了反潜能力。两种护卫舰都有核生化防护系统并配有直升机,2300吨的DW-2000H配备的鱼雷发射装置为三联装,侧重反潜;2500吨的DW-2500H则装有垂发系统,更侧重防空。
    除了利用德国转让技术建造的“张保皋”级潜艇,这次韩国大宇造船与船用工程公司透露了编号DSX3000的3300吨新型潜艇的草图,该设计采用围壳舵和X型尾舵,艇长79米,潜深350米,艇员42人(外加6名训练人员),使用AIP装置时续航力14,000海里,自持力70天。难道这就是韩国海军拟建的重型潜艇SSX?
    首次参展的印度派出了十家公司。从其展示的大量舰艇模型看,其布局大都没有充分考虑隐身设计,武器、动力、电子战系统都依赖进口。看来,不管是满足本国海军需要,还是打入国际市场,印度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与上次参展时的“全面出击”不同,此次俄罗斯重点推销轻型作战舰艇,尤其是瞄准了205型(即我国21型)导弹艇的老主顾。俄罗斯希望装有新型反舰导弹的BOGOMOL等巡逻艇能够打入南亚和东南亚的第三世界国家。
    纵观俄罗斯推销的武器系统:“棕榈树” (PALMA)近防系统;A190E 100毫米舰炮;“阿穆尔” 、636型“基洛”潜艇;11356型护卫舰;俱乐部-S/俱乐部-N潜射/舰射巡航导弹;Kh-31超音速空舰导弹;URAN-E导弹系统(包括KH-35E即北约称为SS-N-25的反舰导弹);卡-31预警直升机、卡-28反潜直升机,似乎就是俄罗斯军事工业在苏联解体后艰难跋涉的一个缩影。
    有意思的是,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还利用这个机会推销一些非海军产品,很多都是苏联时代研制的,像久负盛名的AGS-17自动榴弹发射器,伊拉克武装分子曾经使用的RPG-27/RPG-29火箭筒等等。比较有新意的是一种适用于城市反恐作战的3管33毫米榴弹发射器,配有声光弹,催泪弹,橡皮霰弹和弹性防暴弹4种非致命杀伤弹。
展览会之后的思考

    在逐步走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亚太许多国家开始恢复增加军费开支,在海军建设方面,为了捍卫《联合国海洋公约》生效后扩大的海洋国土,加强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管制,显示国家实力,各国对 1200吨至4000吨级护卫舰的需求不断上升,而南亚,东南亚国家争购潜艇的势头进一步促进了对护卫舰的需求。除了传统上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德法等国外,美俄也在积极地努力。
    一些过去只能整舰进口的国家为了降低成本,建立和发展本国的舰船工业,避免受制于人,开始要求通过技术转让方式逐步过渡到自行建造(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采取了这种方式),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舰上武器装备的配置提出要求(新加坡从法国引进的护卫舰就采用与法国海军不同的主炮、导弹和舰载直升机),使贸易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尤其应该引起注意的是,韩国依托本国雄厚的造船实力,通过二十几年逐步的技术积累,具备了相当的设计和建造能力,并且开始走向海外市场。
    另一方面,舰艇的动力、武器、C4ISR系统等核心技术仍然牢牢掌握在少数国家手里。通用电气的燃气轮机,MTU的柴油机;“捕鲸叉”反舰导弹;奥托76毫米舰炮等几乎已经成为标准配备。
    在新的形势下,我国舰船工业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是笔者在整个参展期间一直思考的问题。在这里冒昧地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首先,应该积极地走出国门。有关部门应该把相关单位组织起来,有重点地参加国外的大型展览会。通过参展,一方面让各国客户了解我们的产品,了解我们能力,为今后的合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了解国外的发展动态,并通过多方收集客户的各种需求了解市场动向。在上一届国际海事防务展上,笔者就注意到中国海军技术军官在国际交流方面非常缺乏经验。要弥补这一点,除了加强自身业务素质,一定要广泛参加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一定要走出去。
    其次,对于外销产品,在设计,生产及售后服务上要努力与国际接轨。
    最后,要把握商机。九十年代我出口泰国的F25T型舰在舰载设备配套时,美国武备系统供应商对我方提供的舰体不予配合,封锁相应的接口数据,以期达到阻挠我舰艇出口的目的。今后,一旦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不但会对我们的装备与技术引进,而且也会给我国武器出口带来新的契机。我们将有能力为客户提供多的选择和更完善的配套服务。为此我们要及早进行充分的准备。
走向世界的军事刊物
    这次展览会除了众多的厂商,还有一些军事刊物出版商也开设了展台,如英国简氏集团、澳大利亚的《亚太防务报告》、马来西亚的《亚洲防务杂志》等。   
    引起笔者注意的是,创刊不久的中英文《汉和防务评论》也参展并进行了免费散发。笔者有幸与汉和的平可夫先生交换了一些看法,他对没有看到中国军事刊物参展表示非常遗憾与不解。我衷心希望在下一届的国际海事防务展上能看到《兵工科技》这样的国内一流军事刊物一展风采。
参观军舰轶事

    这次共有12个国家的17艘舰艇开放参观。由于时间所限,笔者只重点走访了一小部分。
    首先登上的是韩国海军最新型的KDX-2级首制舰“忠武公李舜臣”号导弹驱逐舰,它是以历史上“壬辰卫国战争”的英雄李舜臣的名字命名的。在那场战争中,李舜臣率部与中国明朝水军并肩作战,最终击溃丰臣秀吉的侵略军,粉碎了日本侵吞朝鲜半岛的野心。李舜臣和中国老将邓子龙也在作战中壮烈牺牲。该舰采用全封闭甲板和全宽舰桥,舰内诸多机电设备都是韩国制造,各种标示清晰明了;走廊十分宽敞整洁,还挂有一系列描写李舜臣率部打败日本水军的油画;笔者拉开了一个舱室,只见里面各种管线排列整齐,颜色分明。走进会议室,里面挂了许多书法作品,都是用汉字写就的,如“必死则生,必生则死”。反映了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深厚的渊源关系。
    走进驾驶室,虽然各种主要设备都是进口产品,但是从很多细微之出还是能够感觉韩国人设计上的独具匠心。比如,正面窗台的木头上挖了一个放望远镜的座;操纵台前面有一根横杠,风浪大时指挥员可以抓住以保持平衡,而且横杆不是刚性的,反倒像藤条,哪怕跳起来撞到也没事;各个战位的座椅都是固定在地板上的,靠背可以调节,既舒适又安全;操纵台边上也有一圈扶手。要知道对马海峡、朝鲜海峡平均浪高达3米,所以不可小看这些细节。随行的新加坡海军人员也对这些设计大为赞赏。舰上值班记录表的表头赫然印着“大洋海军 先导舰 忠武公李舜臣提督”的字样,可见韩国海军的野心。在驾驶室的墙壁上挂有两张图版,印有朝鲜海军各种飞机和舰艇的侧视图,陪同的韩国军官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那是我们的敌人……“忠武公李舜臣”装备了32单元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但是笔者发现,与舰体庞大的美国巡洋舰不同,是纵向排列布局的。中部甲板在安装了两座4联装“捕鲸叉”反舰导弹后仍有相当大的空间,据称以后要装对地巡航导弹。总体来看,该舰布局合理,设备先进,建造水平明显超过我国海军的167“深圳”号驱逐舰,令人刮目相看。韩国海军人员的热情接待更是给人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之后又登上了印度海军的“迈索尔”号驱逐舰,这是“德里”级的第二艘,曾经访问过上海。上舰后首先吸引我的,是身穿防弹背心,手执FNFAL自动步枪的执勤卫兵,确切地说,是枪管上的一大片锈迹。记得好几年前,当“德里”到访时,笔者曾经专程前往印度大使馆武官处领取了参观证,结果一上舰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卫兵手里满是铁锈的“斯特林”冲锋枪。这不免让人联想到北洋水师炮管上晾的衣服。武器是军人的第二生命啊!笔者不禁再三打量这些军装笔挺,一尘不染的军人们,深深怀疑他们的战斗力。
    在军舰上印度军舰的制造工艺明显落后,涂层、焊接工艺十分粗糙,不但远未达到前苏联的水平,而且明显落后于中韩。舰上装备的全是苏式(注意:不是俄式)武器系统,尤其是巨大的五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真让人感慨不已。笔者发现本来每侧应该有的两门AK-630型6管30毫米自动炮被拆除了一门,不知是不是要安装以色列的“巴拉克”近程防空和反导系统。
    令笔者十分感动的是,与“德里”号一样,只要是印度族裔(不管是印度公民还是新加坡公民)上舰,“迈索尔”号的值星军官都会在舷梯旁立正敬礼。真希望当登上我们自己的军舰时,也能得到这样的待遇。我想对这一点每个华人都会有同样的想法。
    走下“迈索尔”号,发现对面的新西兰驱逐舰上,一名军士顶着烈日站在舰桥前喊口令,两个水兵跟着口令“左,右,左”地绕着甲板走队列。
    在美国海军“提康德罗加”级“詹斯勒维尔”号(Chancellorsville)巡洋舰上接待我的是一位稚气未脱的女兵,笔者忍不住问她为什么当兵,为什么当海军?原来她出身海军世家,家族的每个成员都有在海军服役的传统,所以她也不例外。
    “詹斯勒维尔”号两年前曾在关岛欢迎过我国海军167 “深圳”号驱逐舰,去年曾经在“小鹰”号航母战斗群编成内参加了“夏季脉动2004”大演习(这次演习美国共出动了7个航母战斗群)。不久它将由现在的母港日本横须贺港调回美国本土的圣地亚哥。
    “詹斯勒维尔”的早期型127毫米主炮还没有来得及升级,与周围韩国、新西兰驱逐舰上的62倍身管,具有隐形设计的Mk45 Mod4最新型舰炮一比,显得很老土。驾驶室的设备已显陈旧,新安装的一台液晶显示器品牌居然是……三星。走廊显得杂乱而拥挤,有些管线甚至暴露在外面,有些舱门得费好大劲才能关上。一圈转下来,颇有“廉颇老矣”的感觉。当然,近万吨的满载排水量,“宙斯盾”,前后两座61单元垂发系统,放眼满港的军舰仍是无人能敌。不得不承认,大哥还是大哥。
    走下美舰,我发现烈日下,两名新西兰水兵还在军士指挥下走队列,汗水已经浸湿了军服。 我没有举起照相机,只是立正,向他们行注目礼。
    在离开码头的中巴上,当车驶过加拿大海军护卫舰时,一名新西兰水兵扭过头来告诉同伴们:“知道吗?加拿大人可有意思了,他们早上六点半的起床号居然是…Wakey wakey…Come on…Wakey Wakey…” 他学的腔调简直就像幼儿园的阿姨,把大伙都乐坏了,一天的疲劳就此一扫而空。

“忠武公李舜臣”号后部的“守门员”近防炮,注意直升机库侧壁的开口,十分方便补给


印度“迈索尔”号舰桥和前桅上的电子设备,注意“顶板”三坐标雷达

美国“詹斯勒维尔”号巡洋舰,该舰之前在日本进行了例行的翻新和保养,注意其舰桥正面的金属覆盖层还没有装回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 10:02:08编辑过]
2005年亚洲国际海事防务展于5月17日至20日在新加坡博览中心举行,与展览会同时进行的还有“海军平台技术”研讨会和军舰参观等活动。
    亚洲国际海事防务展是由新加坡海军赞助,新加坡海事与港务管理局,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新加坡旅游局属下的展览会议局协办。自1997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为亚太地区规模最,最具影响力的海事防务展.
    本次参展商近150家,只有上一届的四分之三。各主要军火商的参展规模也明显小于上一届。

新加坡展示新型无人艇
    东道主新加坡首次展示了无人驾驶刚性船体充气艇。新加坡把无人技术视为其武装力量向第三代转型的关键因素,现已装备少量以色列制造的“保护者”无人艇,并曾随新加坡海军登陆舰前往阿拉伯湾,参加“自由伊拉克行动”,担负护卫任务。
    新加坡国防科技局和海军两年前加入了美国的“斯巴达人先进概念技术演示”(ACTD)项目,参与船体、情报、监视与侦察模块、精确打击与反舰模块及反水雷模块的开发。此次露面的新加坡版“斯巴达侦察兵”与一年多前美国测试的版本有很大不同,充分展示了新加坡在项目开发上的成果。船体是新加坡制造的,长7米,遥控距离8海里,装有导航雷达、导航用摄像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高清晰度前视红外/光电耦合摄像机、激光指示器,采用类似无线宽带局域网技术以应付大流量的信息传送。新加坡还准备配备法国研制的反潜模块,以适应本区域水下力量的不断增长。
通过引进,自主研制,联合开发等多种方式,新加坡在无人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迅速跨进了世界先进行列。

停靠在樟宜海军基地的“斯巴达侦察兵”,中间带帽打领带者是新加坡国防部长张志贤海军(预备役)准将。新加坡国防部照片

美国厂商实力雄厚
    美国联合防务公司除了继续推销Mk45 Mod4 127毫米舰炮,Mk41垂直发射系统,Mk25“四单元”发射贮运箱这些“拳头”产品外,还展出了MK110 57毫米舰炮及配用的Mk295炮弹模型。这种火炮可以根据舰上火控中心传递的数据,通过对发射的预制破片弹进行编程来对付六种不同类型的目标。该系统已经被美国海军和海岸警卫队选为新一代舰艇的近程火炮系统,难怪产品市场经理们个个气定神闲,胸有成竹。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年内,奥托76毫米舰炮的垄断地位将被彻底打破。
雷锡昂公司亮出了一系列武器系统。近程武器系统有“密集阵” 、“拉姆” 、和它们的结合体“海拉姆”。“先进海麻雀”能够通过联合防务公司的Mk25“四单元”发射贮运箱装入Mk41垂发系统,可谓珠联璧合。该公司还展玖俗钕冉腁IM-9X“响尾蛇”近距空空导弹和AMRAAM先进中距空空导弹。
    还是Mk41垂发系统,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介绍了它在反弹道导弹系统中的作用。美国海军已经计划在“宙斯盾”巡洋舰和驱逐舰上部署可由Mk41发射的SM-3“标准”导弹。该方案已经完成了陆上试验。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还介绍了濒海作战舰(LCS)的一些新特点:新设计的舰尾坡道提供了航行中收放硬底快艇的能力;

新的飞行器拖曳系统适用于各种飞行器,飞行甲板和机库,省掉了导轨和拖车,从而节省人力,方便维护,降低成本,减轻重量;


飞行甲板下的侧门可以方便地投放特殊器材,例如洛克•马公司研制的AN/WLD-1遥控猎雷系统

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没有透露DD(X)驱逐舰的更多细节,倒是公开了一些美国海岸警卫队“深水计划”的几种舰艇的情况。其中包括已经投产的“国家安全舰”和尚在概念与技术发展阶段的“快速反应艇”及“近海巡逻舰”。有意思的是,该公司分别基于“国家安全舰”和 “近海巡逻舰”推出了两种具备综合作战能力的护卫舰。以往美国只有“佩里”级护卫舰曾经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九十年代开发的FF-21应者寥寥,这次看来打算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笔者注意到,“深水计划”将采用RQ-4A“全球鹰”长航时高空无人机和HV-911鹰眼垂直起降倾转旋翼无人机,后者将配备“国家安全舰”和 “近海巡逻舰”,并很有可能装备DD(X)与LCS。美海军对无人机的发展与运用值得关注。
    除了水面作战舰艇,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介绍了LPD 17“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的最新进展。作为未来远征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海军把两栖船坞运输舰视为体现21世纪海上力量和实现21世海上前景的关键成分,它将取代以往的船坞运输舰、坦克登陆舰、两栖货船和船坞登陆?个类别共41艘舰。其首制舰“圣安东尼奥”号已经完成建造商海试,将于今秋服役。该舰在开发过程中运用了“为使用者而设计”的思想,从一开始就吸取现有两栖舰只使用者们的意见。由于三维建模与设计工具的运用,使得人们可以在建造完成前模拟各种情况,从而及时发现并纠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使得该舰有了革命性的进步,自动化水平高(乘员减少80人),隐身、防空能力达到空前水平,最突出的是具备同时遂行多种不同任务的灵活性。
    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还介绍了改进的“白鱼”常规潜艇,不过没有什么客户对这种基于六十年代设计的天价潜艇感兴趣,因为它的用户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台湾。
    舰载直升机方面,直升机王国西科斯基摆出了一系列“黑鹰”的改型。有出口用海军型S-70A、早期的SH-60B“海鹰” 、专事航母战斗群内圈反潜和援救任务的SH-60F、UH-60L与SH-60B的结合体MH-60S(用来取代CH/HH-46D、SH-3、MH-53E、HH-60N,担负战场搜索、实施特种作战、反水雷、回收无人机以及后勤补给)。最新的改型是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担任任务系统综合商开发MH-60R,它将取代目前美国海军大量使用的SH-60B和SH-60F。一种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产品,在三十年后的今天依然勃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其成功经验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总体上可以明显地看出,美国利用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雄厚的财力,正在信心十足地打造一支“未来舰队”,实现其“由海到陆,以海制陆”的作战思想。其战法上的高屋建瓴及技术上的遥遥领先让发展中国家难以望其项背。
欧亚厂商各显其能
    欧洲公司此次十分低调,在亚洲市场占相当份额的德法公司介绍的仍是以往的传统产品,似乎显示了对其新产品近期内在亚太市场前景的悲观态度。德国介绍了基于MEKO100为马来西亚建造的近海巡逻舰和为南非海军建造的MEKO A-200防空护卫舰,展现了MEKO模块化设计概念极强的适应能力。英国BAE系统公司则继续推销F2000家族(之前马来西亚和文莱已经分别采购了2艘和3艘这种两千吨级护卫舰)。BAE认为仰仗其丰富的设计经验,先进的概念,配以精良的武器系统,F2000是一种具有隐身特性,既有较高自卫能力又有强大的打击力量的近海巡逻舰。
    在“库尔斯克”号惨案之后,各国更加重视潜艇救生设备的开发。由AMITS,bfa和HDW三家公司正在共同开发的潜艇单人救生系统可以安装在现有潜艇上,完全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在模拟试验中达到550米的救生深度,是一种很有前景的产品。
    澳大利亚的坦尼克斯公司(Tenix) 介绍了以德国MEKO为模型设计建造的 “安扎克”(Anzac)级护卫舰,该级舰已经装备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军。其首制舰“安扎克”号曾参加第二次海湾战争,以舰炮火力支援英军在奥法半岛的进攻。该舰去年还访问青岛并与我北海舰队举行联合搜救演习。该舰在设计上显得比较粗糙,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韩国大宇造船与船舶工程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护卫舰,力图打入本地区的中小型护卫舰市场。这些护卫舰采用西方主流的设计布局,舰身,上层建筑,桅杆,烟囱,主炮等都采用了隐身设计。各型皆配一门76毫米主炮和两门双管小口径炮,两组反舰导弹,一套防空导弹发射装置,两具鱼雷发射器,舰壳声纳,电子对抗系统,敌我识别系统,具备了较为全面的作战能力。两种排水量1400吨级的小型护卫舰中,DW-1400C加配2门20毫米机炮和一套近防系统,适用于在低强度海区的长时间低速巡逻。而DW-1300H则配直升机和较大功率的动力系统,提高了反潜能力。两种护卫舰都有核生化防护系统并配有直升机,2300吨的DW-2000H配备的鱼雷发射装置为三联装,侧重反潜;2500吨的DW-2500H则装有垂发系统,更侧重防空。
    除了利用德国转让技术建造的“张保皋”级潜艇,这次韩国大宇造船与船用工程公司透露了编号DSX3000的3300吨新型潜艇的草图,该设计采用围壳舵和X型尾舵,艇长79米,潜深350米,艇员42人(外加6名训练人员),使用AIP装置时续航力14,000海里,自持力70天。难道这就是韩国海军拟建的重型潜艇SSX?
    首次参展的印度派出了十家公司。从其展示的大量舰艇模型看,其布局大都没有充分考虑隐身设计,武器、动力、电子战系统都依赖进口。看来,不管是满足本国海军需要,还是打入国际市场,印度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与上次参展时的“全面出击”不同,此次俄罗斯重点推销轻型作战舰艇,尤其是瞄准了205型(即我国21型)导弹艇的老主顾。俄罗斯希望装有新型反舰导弹的BOGOMOL等巡逻艇能够打入南亚和东南亚的第三世界国家。
    纵观俄罗斯推销的武器系统:“棕榈树” (PALMA)近防系统;A190E 100毫米舰炮;“阿穆尔” 、636型“基洛”潜艇;11356型护卫舰;俱乐部-S/俱乐部-N潜射/舰射巡航导弹;Kh-31超音速空舰导弹;URAN-E导弹系统(包括KH-35E即北约称为SS-N-25的反舰导弹);卡-31预警直升机、卡-28反潜直升机,似乎就是俄罗斯军事工业在苏联解体后艰难跋涉的一个缩影。
    有意思的是,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还利用这个机会推销一些非海军产品,很多都是苏联时代研制的,像久负盛名的AGS-17自动榴弹发射器,伊拉克武装分子曾经使用的RPG-27/RPG-29火箭筒等等。比较有新意的是一种适用于城市反恐作战的3管33毫米榴弹发射器,配有声光弹,催泪弹,橡皮霰弹和弹性防暴弹4种非致命杀伤弹。
展览会之后的思考
    在逐步走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亚太许多国家开始恢复增加军费开支,在海军建设方面,为了捍卫《联合国海洋公约》生效后扩大的海洋国土,加强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管制,显示国家实力,各国对 1200吨至4000吨级护卫舰的需求不断上升,而南亚,东南亚国家争购潜艇的势头进一步促进了对护卫舰的需求。除了传统上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德法等国外,美俄也在积极地努力。
    一些过去只能整舰进口的国家为了降低成本,建立和发展本国的舰船工业,避免受制于人,开始要求通过技术转让方式逐步过渡到自行建造(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采取了这种方式),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舰上武器装备的配置提出要求(新加坡从法国引进的护卫舰就采用与法国海军不同的主炮、导弹和舰载直升机),使贸易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尤其应该引起注意的是,韩国依托本国雄厚的造船实力,通过二十几年逐步的技术积累,具备了相当的设计和建造能力,并且开始走向海外市场。
    另一方面,舰艇的动力、武器、C4ISR系统等核心技术仍然牢牢掌握在少数国家手里。通用电气的燃气轮机,MTU的柴油机;“捕鲸叉”反舰导弹;奥托76毫米舰炮等几乎已经成为标准配备。
    在新的形势下,我国舰船工业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是笔者在整个参展期间一直思考的问题。在这里冒昧地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首先,应该积极地走出国门。有关部门应该把相关单位组织起来,有重点地参加国外的大型展览会。通过参展,一方面让各国客户了解我们的产品,了解我们能力,为今后的合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了解国外的发展动态,并通过多方收集客户的各种需求了解市场动向。在上一届国际海事防务展上,笔者就注意到中国海军技术军官在国际交流方面非常缺乏经验。要弥补这一点,除了加强自身业务素质,一定要广泛参加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一定要走出去。
    其次,对于外销产品,在设计,生产及售后服务上要努力与国际接轨。
    最后,要把握商机。九十年代我出口泰国的F25T型舰在舰载设备配套时,美国武备系统供应商对我方提供的舰体不予配合,封锁相应的接口数据,以期达到阻挠我舰艇出口的目的。今后,一旦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不但会对我们的装备与技术引进,而且也会给我国武器出口带来新的契机。我们将有能力为客户提供多的选择和更完善的配套服务。为此我们要及早进行充分的准备。
走向世界的军事刊物
    这次展览会除了众多的厂商,还有一些军事刊物出版商也开设了展台,如英国简氏集团、澳大利亚的《亚太防务报告》、马来西亚的《亚洲防务杂志》等。   
    引起笔者注意的是,创刊不久的中英文《汉和防务评论》也参展并进行了免费散发。笔者有幸与汉和的平可夫先生交换了一些看法,他对没有看到中国军事刊物参展表示非常遗憾与不解。我衷心希望在下一届的国际海事防务展上能看到《兵工科技》这样的国内一流军事刊物一展风采。
参观军舰轶事
    这次共有12个国家的17艘舰艇开放参观。由于时间所限,笔者只重点走访了一小部分。
    首先登上的是韩国海军最新型的KDX-2级首制舰“忠武公李舜臣”号导弹驱逐舰,它是以历史上“壬辰卫国战争”的英雄李舜臣的名字命名的。在那场战争中,李舜臣率部与中国明朝水军并肩作战,最终击溃丰臣秀吉的侵略军,粉碎了日本侵吞朝鲜半岛的野心。李舜臣和中国老将邓子龙也在作战中壮烈牺牲。该舰采用全封闭甲板和全宽舰桥,舰内诸多机电设备都是韩国制造,各种标示清晰明了;走廊十分宽敞整洁,还挂有一系列描写李舜臣率部打败日本水军的油画;笔者拉开了一个舱室,只见里面各种管线排列整齐,颜色分明。走进会议室,里面挂了许多书法作品,都是用汉字写就的,如“必死则生,必生则死”。反映了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深厚的渊源关系。
    走进驾驶室,虽然各种主要设备都是进口产品,但是从很多细微之出还是能够感觉韩国人设计上的独具匠心。比如,正面窗台的木头上挖了一个放望远镜的座;操纵台前面有一根横杠,风浪大时指挥员可以抓住以保持平衡,而且横杆不是刚性的,反倒像藤条,哪怕跳起来撞到也没事;各个战位的座椅都是固定在地板上的,靠背可以调节,既舒适又安全;操纵台边上也有一圈扶手。要知道对马海峡、朝鲜海峡平均浪高达3米,所以不可小看这些细节。随行的新加坡海军人员也对这些设计大为赞赏。舰上值班记录表的表头赫然印着“大洋海军 先导舰 忠武公李舜臣提督”的字样,可见韩国海军的野心。在驾驶室的墙壁上挂有两张图版,印有朝鲜海军各种飞机和舰艇的侧视图,陪同的韩国军官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那是我们的敌人……“忠武公李舜臣”装备了32单元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但是笔者发现,与舰体庞大的美国巡洋舰不同,是纵向排列布局的。中部甲板在安装了两座4联装“捕鲸叉”反舰导弹后仍有相当大的空间,据称以后要装对地巡航导弹。总体来看,该舰布局合理,设备先进,建造水平明显超过我国海军的167“深圳”号驱逐舰,令人刮目相看。韩国海军人员的热情接待更是给人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之后又登上了印度海军的“迈索尔”号驱逐舰,这是“德里”级的第二艘,曾经访问过上海。上舰后首先吸引我的,是身穿防弹背心,手执FNFAL自动步枪的执勤卫兵,确切地说,是枪管上的一大片锈迹。记得好几年前,当“德里”到访时,笔者曾经专程前往印度大使馆武官处领取了参观证,结果一上舰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卫兵手里满是铁锈的“斯特林”冲锋枪。这不免让人联想到北洋水师炮管上晾的衣服。武器是军人的第二生命啊!笔者不禁再三打量这些军装笔挺,一尘不染的军人们,深深怀疑他们的战斗力。
    在军舰上印度军舰的制造工艺明显落后,涂层、焊接工艺十分粗糙,不但远未达到前苏联的水平,而且明显落后于中韩。舰上装备的全是苏式(注意:不是俄式)武器系统,尤其是巨大的五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真让人感慨不已。笔者发现本来每侧应该有的两门AK-630型6管30毫米自动炮被拆除了一门,不知是不是要安装以色列的“巴拉克”近程防空和反导系统。
    令笔者十分感动的是,与“德里”号一样,只要是印度族裔(不管是印度公民还是新加坡公民)上舰,“迈索尔”号的值星军官都会在舷梯旁立正敬礼。真希望当登上我们自己的军舰时,也能得到这样的待遇。我想对这一点每个华人都会有同样的想法。
    走下“迈索尔”号,发现对面的新西兰驱逐舰上,一名军士顶着烈日站在舰桥前喊口令,两个水兵跟着口令“左,右,左”地绕着甲板走队列。
    在美国海军“提康德罗加”级“詹斯勒维尔”号(Chancellorsville)巡洋舰上接待我的是一位稚气未脱的女兵,笔者忍不住问她为什么当兵,为什么当海军?原来她出身海军世家,家族的每个成员都有在海军服役的传统,所以她也不例外。
    “詹斯勒维尔”号两年前曾在关岛欢迎过我国海军167 “深圳”号驱逐舰,去年曾经在“小鹰”号航母战斗群编成内参加了“夏季脉动2004”大演习(这次演习美国共出动了7个航母战斗群)。不久它将由现在的母港日本横须贺港调回美国本土的圣地亚哥。
    “詹斯勒维尔”的早期型127毫米主炮还没有来得及升级,与周围韩国、新西兰驱逐舰上的62倍身管,具有隐形设计的Mk45 Mod4最新型舰炮一比,显得很老土。驾驶室的设备已显陈旧,新安装的一台液晶显示器品牌居然是……三星。走廊显得杂乱而拥挤,有些管线甚至暴露在外面,有些舱门得费好大劲才能关上。一圈转下来,颇有“廉颇老矣”的感觉。当然,近万吨的满载排水量,“宙斯盾”,前后两座61单元垂发系统,放眼满港的军舰仍是无人能敌。不得不承认,大哥还是大哥。
    走下美舰,我发现烈日下,两名新西兰水兵还在军士指挥下走队列,汗水已经浸湿了军服。 我没有举起照相机,只是立正,向他们行注目礼。
    在离开码头的中巴上,当车驶过加拿大海军护卫舰时,一名新西兰水兵扭过头来告诉同伴们:“知道吗?加拿大人可有意思了,他们早上六点半的起床号居然是…Wakey wakey…Come on…Wakey Wakey…” 他学的腔调简直就像幼儿园的阿姨,把大伙都乐坏了,一天的疲劳就此一扫而空。

“忠武公李舜臣”号后部的“守门员”近防炮,注意直升机库侧壁的开口,十分方便补给


印度“迈索尔”号舰桥和前桅上的电子设备,注意“顶板”三坐标雷达

美国“詹斯勒维尔”号巡洋舰,该舰之前在日本进行了例行的翻新和保养,注意其舰桥正面的金属覆盖层还没有装回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 10:02:08编辑过]
168也去坐坐呀
文字太多,图片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