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与地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8:08:33
军事与地形
《孙子兵法》载“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而用战者必败。”地形自古以来在战争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为将者善于运用地形或攻击或防御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作战双方,为了达到战争目的对可能影响军事行动的各种地形地貌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山地在地球陆地表面占了绝大部分,而山地构造地形地貌形态万千,有悬崖峭壁,有湍流瀑布,有荆棘丛生,有沟壑峡谷。不同的环境可以对山地战争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作战双方必须仔细研究山地地形,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创造有利的战争条件,赢得战争的胜利。
       海拔高于500米,落差大于200米的起伏明显,坡度较大的高地叫山地。根据张庆祥博士的观点,“山地一般崎岖陡峻,渊深谷窄,地形复杂,可提供良好的隐蔽条件,又由于山地地势较高,有利于观察射击,从而可以凭险固守,设置埋伏一般来讲易守难攻。”
山地作战,军队不能像在别的地方那样可以离开道路行进,如果急需分割兵力而由一路变为两路或三路前进时,大多只能拥塞在隘路上,实际上起不到兵分多路的效果。所以军队一般说应该沿着几条道路前进或者更正确的说应该在一个更宽的正面上前进。对地面很宽的山地防御,进攻者应该集中兵力实施进攻,但在这种情况下要包围敌人的整个军队是不可想象的。要要取得战争的重大胜利,主要应采取突破敌人的防线和击退敌人的侧翼部队的方法,而不是采用旨在切断敌人退路的包围的手段。因此在敌人主要退路上迅速而不停顿的前进是进攻者必然采纳的方法。但是在山地对兵力配置比较集中的敌人的进攻,那么迂回进攻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因为正面进攻会遇到防御者用最大兵力和集中火力进行抵抗,而迂回重要以切断敌人的退路为目的,而不是以战术上的侧翼攻击或背后攻击为目的。其理由是:如果防御者有很多的兵力那么他在山地阵地的背后就也能够对攻击者进行激烈的抵抗。这时只有让敌人担心失去退路,结果适得其反。
        在历代战争中,优秀的军事家都善于利用险峻的山地地形进行作战。特别是在防御站中,利用山地关隘作战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古以来,中国的防御工程都是建立在崇山峻岭之间。中国最伟大的防御工程长城就是建立在北方的高山之上,贯穿大半个中国,在封建时代的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进程中起了很好的防御作用,而山海关,函谷关,居庸关等险关隘口在历史战争中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1979——1989年的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就是典型的山地战争。众所周知,在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山地地形配合阿人民的顽强抵抗最终迫使苏军在10年的战争中无功而返。阿富汗位于亚洲的十字路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境内大部分土地是海拔在3000米——7750米地高原和山地。当时全国没有铁路,交通只能依靠为数不多的公路和山间小路和航空运输。北部是起伏的群山绵延的兴都库什山脉,东部矗立着峰峦重叠的苏莱曼山脉。居民们有很多生活在山谷峡谷,河谷和沙漠间的绿地。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是在阿富汗进行军事行动的必须掌握的前提。从在十年战争中,阿富汗人民进行了坚苦卓绝的斗争。苏军虽拥有绝对的武器优势,战略战术优势,但阿人民充分有效的运用山地地形进行作战最终战胜了入侵者。在阿富汗,山区作战是非常复杂的。对苏军来说,山区内的水渠,坎儿井和其他建筑物窑洞分布广阔,形成网络。这些物体往往成为阿人民的抵抗工事,大大延缓了作战速度,有时一小时只能前进150到200米。茂密的植物妨碍了测定地形和行动配合,经常用烟雾来判断方位也是无效的,双方作战距离只有50到100米,这就使苏军强大的炮兵和空军力量大大减弱。某些地区,苏军的装甲车辆因陡坡或水源而无法通过,降低了苏军的作战能力。大部分的战役在3千米或更高的山区进行,部队必须在缺氧,没有道路和温差极大的条件下行动,士兵的很多装备也根本派不上用场。对阿富汗人民来说,他们较熟悉当地的地形,有较为丰富的山地丛林作战生活经念,可以快速的转移。在武器装备落后的条件下小股部队化整为零,携带轻便的武器,在纵深广阔的山区进行灵活的作战,充分发挥游击战的优越性,给了苏军沉重的打击。另外,山区有四通八达的山洞坑道,利用这些人工建筑,进可以有效的攻击,退可以迅速的撤退,坑道掩体成为天然的保护伞。采用游击战术,良好的单兵训练,坚韧耐劳,生活简朴,善于适应当地条件和高昂的战斗士气,这些因素使得阿富汗人民在武器装备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自己的实力,并最终赢的了战争的胜利。
        在中国也有很多利用山地地形取得战争胜利的经典战例。20世纪红军的发展,成熟与壮大都与山区有关:红色革命根据地大都建立在山区,关系红军生死存亡摆脱国民党围追堵截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也是在崇山峻岭之间,而前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也是充分利用山区地形分割敌人的兵团并予以歼灭取得胜利。可以说中国的革命进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军队从山区推进到平原的进程。
        山地战争是军事地质的一个重要部分,地形对战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战者必须了解山区作战的诸多因素,知己制彼,利用有利地形,方能百战不殆。军事与地形
《孙子兵法》载“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而用战者必败。”地形自古以来在战争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为将者善于运用地形或攻击或防御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作战双方,为了达到战争目的对可能影响军事行动的各种地形地貌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山地在地球陆地表面占了绝大部分,而山地构造地形地貌形态万千,有悬崖峭壁,有湍流瀑布,有荆棘丛生,有沟壑峡谷。不同的环境可以对山地战争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作战双方必须仔细研究山地地形,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创造有利的战争条件,赢得战争的胜利。
       海拔高于500米,落差大于200米的起伏明显,坡度较大的高地叫山地。根据张庆祥博士的观点,“山地一般崎岖陡峻,渊深谷窄,地形复杂,可提供良好的隐蔽条件,又由于山地地势较高,有利于观察射击,从而可以凭险固守,设置埋伏一般来讲易守难攻。”
山地作战,军队不能像在别的地方那样可以离开道路行进,如果急需分割兵力而由一路变为两路或三路前进时,大多只能拥塞在隘路上,实际上起不到兵分多路的效果。所以军队一般说应该沿着几条道路前进或者更正确的说应该在一个更宽的正面上前进。对地面很宽的山地防御,进攻者应该集中兵力实施进攻,但在这种情况下要包围敌人的整个军队是不可想象的。要要取得战争的重大胜利,主要应采取突破敌人的防线和击退敌人的侧翼部队的方法,而不是采用旨在切断敌人退路的包围的手段。因此在敌人主要退路上迅速而不停顿的前进是进攻者必然采纳的方法。但是在山地对兵力配置比较集中的敌人的进攻,那么迂回进攻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因为正面进攻会遇到防御者用最大兵力和集中火力进行抵抗,而迂回重要以切断敌人的退路为目的,而不是以战术上的侧翼攻击或背后攻击为目的。其理由是:如果防御者有很多的兵力那么他在山地阵地的背后就也能够对攻击者进行激烈的抵抗。这时只有让敌人担心失去退路,结果适得其反。
        在历代战争中,优秀的军事家都善于利用险峻的山地地形进行作战。特别是在防御站中,利用山地关隘作战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古以来,中国的防御工程都是建立在崇山峻岭之间。中国最伟大的防御工程长城就是建立在北方的高山之上,贯穿大半个中国,在封建时代的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进程中起了很好的防御作用,而山海关,函谷关,居庸关等险关隘口在历史战争中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1979——1989年的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就是典型的山地战争。众所周知,在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山地地形配合阿人民的顽强抵抗最终迫使苏军在10年的战争中无功而返。阿富汗位于亚洲的十字路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境内大部分土地是海拔在3000米——7750米地高原和山地。当时全国没有铁路,交通只能依靠为数不多的公路和山间小路和航空运输。北部是起伏的群山绵延的兴都库什山脉,东部矗立着峰峦重叠的苏莱曼山脉。居民们有很多生活在山谷峡谷,河谷和沙漠间的绿地。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是在阿富汗进行军事行动的必须掌握的前提。从在十年战争中,阿富汗人民进行了坚苦卓绝的斗争。苏军虽拥有绝对的武器优势,战略战术优势,但阿人民充分有效的运用山地地形进行作战最终战胜了入侵者。在阿富汗,山区作战是非常复杂的。对苏军来说,山区内的水渠,坎儿井和其他建筑物窑洞分布广阔,形成网络。这些物体往往成为阿人民的抵抗工事,大大延缓了作战速度,有时一小时只能前进150到200米。茂密的植物妨碍了测定地形和行动配合,经常用烟雾来判断方位也是无效的,双方作战距离只有50到100米,这就使苏军强大的炮兵和空军力量大大减弱。某些地区,苏军的装甲车辆因陡坡或水源而无法通过,降低了苏军的作战能力。大部分的战役在3千米或更高的山区进行,部队必须在缺氧,没有道路和温差极大的条件下行动,士兵的很多装备也根本派不上用场。对阿富汗人民来说,他们较熟悉当地的地形,有较为丰富的山地丛林作战生活经念,可以快速的转移。在武器装备落后的条件下小股部队化整为零,携带轻便的武器,在纵深广阔的山区进行灵活的作战,充分发挥游击战的优越性,给了苏军沉重的打击。另外,山区有四通八达的山洞坑道,利用这些人工建筑,进可以有效的攻击,退可以迅速的撤退,坑道掩体成为天然的保护伞。采用游击战术,良好的单兵训练,坚韧耐劳,生活简朴,善于适应当地条件和高昂的战斗士气,这些因素使得阿富汗人民在武器装备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自己的实力,并最终赢的了战争的胜利。
        在中国也有很多利用山地地形取得战争胜利的经典战例。20世纪红军的发展,成熟与壮大都与山区有关:红色革命根据地大都建立在山区,关系红军生死存亡摆脱国民党围追堵截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也是在崇山峻岭之间,而前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也是充分利用山区地形分割敌人的兵团并予以歼灭取得胜利。可以说中国的革命进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军队从山区推进到平原的进程。
        山地战争是军事地质的一个重要部分,地形对战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战者必须了解山区作战的诸多因素,知己制彼,利用有利地形,方能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