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壇刮起左翼風 聯盟政府來年可能分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07:27
亚洲时报







       隨著拉丁美洲定於2006年舉行的一系列選舉漸次逼近,拉美政治可能進一步左擺的趨勢正吸引著全球的關注。印度目前正呈現出導致拉美左擺的經濟、政治和社會趨勢,但與拉美不同的是,印度2006年可能會出現最出人意料的政治發展。





       拉美政治自1999年委內瑞拉左派力量掌權後開始左擺,隨後迅速蔓延到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並可能在未來數月內進一步擴展。在玻利維亞、秘魯、尼加拉瓜、厄瓜多爾和墨西哥即將到來的選舉中,左翼政黨或政黨聯盟上臺的可能性都很高。不少人認為,拉美經濟發展的長期疲軟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狀況惡化是推動左翼政黨上臺的動力。






       不過過去15年以來,印度似乎並沒有遭受拉美式的經濟疲軟。在1990-2004年間,印度平均每年的GDP實際增長率為6.5%,而拉美地區同期還不到2%。不過,印度的經濟發展一直以來都非常不平衡。





       在1990至2004年間,印度農業部門的實際平均年增長率約為2%。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該國工業和服務部門同期的增長率卻分別達到7%和8%。印度過去15年來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源自如下事實:全國65%的就業人口都在農業部門。





       儘管自1990年以來的經濟增長使1/3的的印度人受益,但農業部門的緩慢發展卻使其他2/3人口的社會狀況大大惡化。但印度社會狀況的惡化往往很難直接觀察出來。因為根據印度官方2000年公佈的上一次貧困資料,在1990-2000年間,印度的貧困率已經由以前的35%下降到目前的25%。





       政府公佈的大幅下降的貧困率及其絕對水準已經引起人們相當多的爭議。政府在2000年統計資料中給出的貧困率受到統計方法上的微小變化的影響。此外,許多境外分析家紛紛對印度政府用來定義居民支付基本食品需要的成本提出質疑。一些獨立分析家對印度貧困率的估計在30%-75%之間。不過印度政府和獨立分析家都認同一點:印度的貧困人口多數集中在以農業為唯一收入來源的農村地區。





       除了資料指示器外,印度近年來的政經局勢也表明,日益加劇的收入分配不均和貧困懸殊正在加深民眾對政府的不滿。這一點在印度2004年的大選後表現得非常明顯。儘管16年來印度經濟一直保持強勁增長勢頭,當時的執政聯盟――國家民主聯盟(National Democratic Alliance)還是在選舉中敗北。





       更重要的是,以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為首的左翼政黨一改長期處於政治低谷的局面,成為印度立法機構中的第三大力量。印度左翼政黨的力量是如此強大,以至於由印度總理曼莫汗•辛格(Manmohan Singh)領導的現任聯盟政府都必須仰仗他們日益減少的支援才不至於下野。





       顯示印度政壇即將發生變化的另一跡象是社會動盪不斷升級。這種動盪的最溫和體現形式就是受政治因素激發的全國工人罷工。跟與工業相關的爭端不同,印度有政治誘因的勞工罷工尋求的是辛格政府改變經濟和外交政策。此類罷工(包括今年9月那次有5000萬人參加的全國抗議活動)在2005年已經變得日益頻繁。





       還有一個更令人不安的社會動亂也加劇了,即印度極左或納薩爾派分子(主張通過農民武裝鬥爭奪取政權的共產黨人)的起義也在2005年加劇了。納薩爾派分子的起義得到了印度大量貧困的低種姓成員的支持與擁護。納薩爾派分子從2003年的9個邦擴散到2005年第三季度的15個邦。根據印度內政部的統計,納薩爾派分子今年共製造了逾2000起暴力事件,導致近800人喪生,其與喀什米爾叛亂的破壞力幾乎一樣大。





       社會動亂的加劇使印度聯盟政府感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執政聯盟與左翼陣線政黨聯盟的關係也在不斷惡化。與此同時,有利於印度第三股政治戰線出現的勢頭正在加強。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印度日益脆弱的聯盟政府可能在2006年瓦解,一個新的以左翼政黨為首的聯盟將會誕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0 23:01:24编辑过]
亚洲时报







       隨著拉丁美洲定於2006年舉行的一系列選舉漸次逼近,拉美政治可能進一步左擺的趨勢正吸引著全球的關注。印度目前正呈現出導致拉美左擺的經濟、政治和社會趨勢,但與拉美不同的是,印度2006年可能會出現最出人意料的政治發展。





       拉美政治自1999年委內瑞拉左派力量掌權後開始左擺,隨後迅速蔓延到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並可能在未來數月內進一步擴展。在玻利維亞、秘魯、尼加拉瓜、厄瓜多爾和墨西哥即將到來的選舉中,左翼政黨或政黨聯盟上臺的可能性都很高。不少人認為,拉美經濟發展的長期疲軟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狀況惡化是推動左翼政黨上臺的動力。






       不過過去15年以來,印度似乎並沒有遭受拉美式的經濟疲軟。在1990-2004年間,印度平均每年的GDP實際增長率為6.5%,而拉美地區同期還不到2%。不過,印度的經濟發展一直以來都非常不平衡。





       在1990至2004年間,印度農業部門的實際平均年增長率約為2%。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該國工業和服務部門同期的增長率卻分別達到7%和8%。印度過去15年來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源自如下事實:全國65%的就業人口都在農業部門。





       儘管自1990年以來的經濟增長使1/3的的印度人受益,但農業部門的緩慢發展卻使其他2/3人口的社會狀況大大惡化。但印度社會狀況的惡化往往很難直接觀察出來。因為根據印度官方2000年公佈的上一次貧困資料,在1990-2000年間,印度的貧困率已經由以前的35%下降到目前的25%。





       政府公佈的大幅下降的貧困率及其絕對水準已經引起人們相當多的爭議。政府在2000年統計資料中給出的貧困率受到統計方法上的微小變化的影響。此外,許多境外分析家紛紛對印度政府用來定義居民支付基本食品需要的成本提出質疑。一些獨立分析家對印度貧困率的估計在30%-75%之間。不過印度政府和獨立分析家都認同一點:印度的貧困人口多數集中在以農業為唯一收入來源的農村地區。





       除了資料指示器外,印度近年來的政經局勢也表明,日益加劇的收入分配不均和貧困懸殊正在加深民眾對政府的不滿。這一點在印度2004年的大選後表現得非常明顯。儘管16年來印度經濟一直保持強勁增長勢頭,當時的執政聯盟――國家民主聯盟(National Democratic Alliance)還是在選舉中敗北。





       更重要的是,以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為首的左翼政黨一改長期處於政治低谷的局面,成為印度立法機構中的第三大力量。印度左翼政黨的力量是如此強大,以至於由印度總理曼莫汗•辛格(Manmohan Singh)領導的現任聯盟政府都必須仰仗他們日益減少的支援才不至於下野。





       顯示印度政壇即將發生變化的另一跡象是社會動盪不斷升級。這種動盪的最溫和體現形式就是受政治因素激發的全國工人罷工。跟與工業相關的爭端不同,印度有政治誘因的勞工罷工尋求的是辛格政府改變經濟和外交政策。此類罷工(包括今年9月那次有5000萬人參加的全國抗議活動)在2005年已經變得日益頻繁。





       還有一個更令人不安的社會動亂也加劇了,即印度極左或納薩爾派分子(主張通過農民武裝鬥爭奪取政權的共產黨人)的起義也在2005年加劇了。納薩爾派分子的起義得到了印度大量貧困的低種姓成員的支持與擁護。納薩爾派分子從2003年的9個邦擴散到2005年第三季度的15個邦。根據印度內政部的統計,納薩爾派分子今年共製造了逾2000起暴力事件,導致近800人喪生,其與喀什米爾叛亂的破壞力幾乎一樣大。





       社會動亂的加劇使印度聯盟政府感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執政聯盟與左翼陣線政黨聯盟的關係也在不斷惡化。與此同時,有利於印度第三股政治戰線出現的勢頭正在加強。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印度日益脆弱的聯盟政府可能在2006年瓦解,一個新的以左翼政黨為首的聯盟將會誕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0 23:01:24编辑过]
不要政府分裂啊,要分就国家分裂,轰轰烈烈得,多好
<P>种姓问题是印度无法根除的毒瘤,不单单是农村,在不少大中城市,左派都具有明显优势的支持率。</P>
<P>原来不觉得印度的左派有这么强,要好好观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