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王耀武》 作者:禅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5:29:59
大家知道,半个多世纪前,国军的军界曾经流传过这么一个说法,叫做“三李不如一王”。三李者,指李仙洲、李延年和李玉堂,一王者,王耀武也。把三李一王放在一起比,原因是这四人都是黄埔系的山东籍著名将领。论资历,王耀武最浅,他出身黄埔三期,而三李个个是一期学长,早年的军阶也都比他高,可是到了抗战结束时,王耀武已经是一个方面军的司令长官,手里的部队不是王牌也是嫡系,三李虽然官也做得不小,风头却已不敌老乡王老弟。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选秀,要派人到山东做军政大员,他弃资深的三李不用,偏偏派王耀武任山东省主席兼第二绥靖区司令官,于是有了“三李不如一王”之说。

王耀武究竟何德何能,让蒋介石如此青睐宠信?

王耀武,字佐民,一九O四年出生在山东省泰安县夏张乡山王庄,在家排行第二。他的父亲王进增是个不折不扣的贫农,家产只有几亩山田,却要维持一家六口的生活。很不幸,王进增在王耀武幼年时即去世,全家仅靠王母一人支撑。王母吃苦能干,虽然家境贫寒,仍设法让孩子上私塾读书认字。 [  禅人]

  这样背景的农村孩子,长大除了种地,不外乎进城打工讨生活。一九二一年春,十七岁的王耀武经亲戚介绍到天津当学徒,两年后去了上海做店员。颇有上进心的王耀武明白,要想有所作为,自己得在学业上有所提升,所以他白天看店,晚上上夜校补习。后来黄埔军校招生,他在亲戚和少东家的帮助下,于一九二四年秋前往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

  读了大约一年军校,一九二六年一月王耀武毕业了,在国民革命军第1师任少尉排长。不久北伐开始,他因作战勇敢屡获提升,北伐结束时,已经挂少校军衔当上了营长。一九三O年外调升团长。

  王耀武在团长阶段打出了名气。一九三二年八月,红军围攻宜黄,王耀武因死守有功,战后受到蒋介石的召见,次年被调往江西抚州,升任新组建的补充第1旅旅长。蒋校长对他说,原来的独立旅黄埔一期二期的有好几个,怕他摆不平,所以决定还是让他另起炉灶的好,王耀武因此对校长的关怀感激涕零。补1旅原先临时归顾祝同指挥,因了这层关系,善于经营人事的王耀武这时就与顾祝同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 [ 禅人]

  一九三四年秋冬,红军北上先遣队杀到浙赣交界处,时任浙江省保安处处长的俞济时向南昌行营叫救命,于是王耀武的补1旅派归俞济时,参加了对红军北上先遣队的围剿,为重创红10军团立下大功,此役中,早期红军领导人寻淮洲、胡天陶、方志敏、刘畴西等不是战死就是俘虏后被杀。说起来,刘畴西还是俞济时黄埔同期的同学,大冬天的俞济时身披大氅,对被俘冻得索索发抖的刘畴西眼皮也不抬一下。事后黄维听说了还责怪俞济时绝情,说怎么的也是同学一场,好歹也该弄点热乎的给他吃嘛。

    凭着围剿红军期间的表现,王耀武赢得了蒋介石的首肯。浙江战事结束,王耀武和他的补1旅就调往松潘高原,追着红军的屁股爬雪山过草地,又冻又饿累个半死。西北是胡宗南的地盘,虽然王耀武原本在第1师就是胡的部下,却害怕手长的胡宗南在西北把他改编了去,就走老上司俞济时的门路,要济公帮忙他继续保持独立,还巴结地不时向俞济时通报本旅的行踪,把济公哄得不小心又笑豁了嘴,心说王佐民娘西皮还真把我当济公活佛咧。[ 禅人]

    一九三六年春,补1旅撤下高原在汉中扩编成师,半年后军政部给他核发了第51师的番号,王耀武开始招兵买马当师长了。就在这个时候,有条汉子因为一枪毙了老婆吃官司,刚从南京的监狱里放出来,正在老家西安晃悠,闲着也是闲着顺便就又结了一把婚,听说佐公当师长了,就近来投奔,大家弄个师长团长的干干。您也猜着了,是的,这位就是张灵甫。

    接下来大家就要一起搂袖子打日本了。先是八一三,队伍一拉到上海,51师就与俞济时的58师归了刚成立的74军,军长就是俞济时,这回王耀武算是真正成了济公的部下。有了前面这几出,您就明白了,军委会为什么会把51师和58师搭在一起,当然不是拉郎配了,济公和佐公这一对原来这渊源可不是一点点的深尼。大家知道,半个多世纪前,国军的军界曾经流传过这么一个说法,叫做“三李不如一王”。三李者,指李仙洲、李延年和李玉堂,一王者,王耀武也。把三李一王放在一起比,原因是这四人都是黄埔系的山东籍著名将领。论资历,王耀武最浅,他出身黄埔三期,而三李个个是一期学长,早年的军阶也都比他高,可是到了抗战结束时,王耀武已经是一个方面军的司令长官,手里的部队不是王牌也是嫡系,三李虽然官也做得不小,风头却已不敌老乡王老弟。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选秀,要派人到山东做军政大员,他弃资深的三李不用,偏偏派王耀武任山东省主席兼第二绥靖区司令官,于是有了“三李不如一王”之说。

王耀武究竟何德何能,让蒋介石如此青睐宠信?

王耀武,字佐民,一九O四年出生在山东省泰安县夏张乡山王庄,在家排行第二。他的父亲王进增是个不折不扣的贫农,家产只有几亩山田,却要维持一家六口的生活。很不幸,王进增在王耀武幼年时即去世,全家仅靠王母一人支撑。王母吃苦能干,虽然家境贫寒,仍设法让孩子上私塾读书认字。 [  禅人]

  这样背景的农村孩子,长大除了种地,不外乎进城打工讨生活。一九二一年春,十七岁的王耀武经亲戚介绍到天津当学徒,两年后去了上海做店员。颇有上进心的王耀武明白,要想有所作为,自己得在学业上有所提升,所以他白天看店,晚上上夜校补习。后来黄埔军校招生,他在亲戚和少东家的帮助下,于一九二四年秋前往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

  读了大约一年军校,一九二六年一月王耀武毕业了,在国民革命军第1师任少尉排长。不久北伐开始,他因作战勇敢屡获提升,北伐结束时,已经挂少校军衔当上了营长。一九三O年外调升团长。

  王耀武在团长阶段打出了名气。一九三二年八月,红军围攻宜黄,王耀武因死守有功,战后受到蒋介石的召见,次年被调往江西抚州,升任新组建的补充第1旅旅长。蒋校长对他说,原来的独立旅黄埔一期二期的有好几个,怕他摆不平,所以决定还是让他另起炉灶的好,王耀武因此对校长的关怀感激涕零。补1旅原先临时归顾祝同指挥,因了这层关系,善于经营人事的王耀武这时就与顾祝同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 [ 禅人]

  一九三四年秋冬,红军北上先遣队杀到浙赣交界处,时任浙江省保安处处长的俞济时向南昌行营叫救命,于是王耀武的补1旅派归俞济时,参加了对红军北上先遣队的围剿,为重创红10军团立下大功,此役中,早期红军领导人寻淮洲、胡天陶、方志敏、刘畴西等不是战死就是俘虏后被杀。说起来,刘畴西还是俞济时黄埔同期的同学,大冬天的俞济时身披大氅,对被俘冻得索索发抖的刘畴西眼皮也不抬一下。事后黄维听说了还责怪俞济时绝情,说怎么的也是同学一场,好歹也该弄点热乎的给他吃嘛。

    凭着围剿红军期间的表现,王耀武赢得了蒋介石的首肯。浙江战事结束,王耀武和他的补1旅就调往松潘高原,追着红军的屁股爬雪山过草地,又冻又饿累个半死。西北是胡宗南的地盘,虽然王耀武原本在第1师就是胡的部下,却害怕手长的胡宗南在西北把他改编了去,就走老上司俞济时的门路,要济公帮忙他继续保持独立,还巴结地不时向俞济时通报本旅的行踪,把济公哄得不小心又笑豁了嘴,心说王佐民娘西皮还真把我当济公活佛咧。[ 禅人]

    一九三六年春,补1旅撤下高原在汉中扩编成师,半年后军政部给他核发了第51师的番号,王耀武开始招兵买马当师长了。就在这个时候,有条汉子因为一枪毙了老婆吃官司,刚从南京的监狱里放出来,正在老家西安晃悠,闲着也是闲着顺便就又结了一把婚,听说佐公当师长了,就近来投奔,大家弄个师长团长的干干。您也猜着了,是的,这位就是张灵甫。

    接下来大家就要一起搂袖子打日本了。先是八一三,队伍一拉到上海,51师就与俞济时的58师归了刚成立的74军,军长就是俞济时,这回王耀武算是真正成了济公的部下。有了前面这几出,您就明白了,军委会为什么会把51师和58师搭在一起,当然不是拉郎配了,济公和佐公这一对原来这渊源可不是一点点的深尼。
王耀武军旅生涯最辉煌的部分是在抗战,老衲以为,王佐民称一声抗日名将那是当之无愧的。

   您说国军在上海南京打得一塌糊涂,不错,可这是统帅部的问题也怨不得王耀武不是?他的51师表现还是相当好的,王耀武乍到上海就成功奇袭罗店,照片还上过报纸尼。后来兰封、万家岭、南昌等等一路打下来,名气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万家岭,人们现在一说万家岭就是张古山啊张灵甫,别忘了,派小张上去的顶头上司可是王耀武哦。当初若没有王耀武慧眼识英雄提携,小张可能就是另一种命运罗。所以,张军长后来再傲气,对佐公一直是尊重有加惺惺相惜的。

    这一路打就打到了一九三九年。九月,军长俞济时另有高就,蒋校长找来王同学谈心,把王耀武又感动了一把,后来写自述,还念念不忘说,伯乐识马,蒋公识人,我下决心把七十四军整训好,使其成为纪律好、能作战、不怕死、听指挥的部队。王耀武不是说说而已,他带兵确实有一套,治军严格,赏罚分明,而且有一点与别的国军高官不同,他不摆架子,部下有什么困苦找他,他会送钱啦写信啦有求必应,当了军长有时还与小兵拉子一起吃饭,所以上上下下说王军长好话的不老少。[ 禅人]

    在王耀武手里,74军越战越强。一九四一年春,以74军为主力的第19集团军在江西上高重创来犯敌的第33、第34师团和第20混成旅,上高大捷,74军功居首位,荣获最高荣誉的飞虎旗一面,而74军“抗日铁军”的名头,也因集团军司令官罗卓英战后的训词而威名远扬。有人或许要说,和尚你中毒了,尽替74军瞎吹乎。老衲并非党国遗少,干吗替它吹乎?战场上,来自对手的评价应该是最货真价实的吧,那“价”可是泣血的代价,敌人没必要为对手吹乎,是不是?在日军的战史中,74军被称为“虎部队”,上高之战后,日军专门告诫各部,今后对王耀武将军的第74军作战,要特别注意,国内官版的抗战史书对日军的这个说法也有白纸黑字的引述。第二次长沙会战时,当有情报得知74军从江西出动时,阿南惟几的“军司令部顿时为之震动”(见日军的《长沙作战》)。这些不是老衲能瞎编出来的。

    常德战役后,王耀武升上了第24集团军司令官,这期间他指挥集团军参加过长衡会战、桂柳会战。一年之后,第24集团军改编成第4方面军。王耀武以一个黄埔三期的浅资荣登第4方面军司令官宝座,与卢汉、张发奎、汤恩伯等老姜平起平坐,其破格越升之速,在军界殊为罕见,令同辈望尘莫及。在第4方面军任上,王耀武指挥了对日的最后一战 –芷江战役。是役,王耀武麾下精锐尽出,第73、第74、第79、第100军及第18军等连手击垮日军来犯,冈村宁次组织的“芷江作战”彻底失败。[ 禅人]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王耀武主持长沙、衡阳地区的日军受降工作,在长沙接受日军第20军司令官坂西一良授刀投降。

    胜利之后,王耀武衣锦还乡到了山东,先任绥靖区司令,后加封省主席,是黄埔系里第一个出任省主席的,军政大权一把抓,威风八面。其时,国共尚在和谈,王耀武在山东与共军陈毅也屡有接触,陈毅曾经评价说,王耀武在国民党里算是头脑比较明白的。明不明白也没啥用,反正到了内战时期,王耀武与其他所有国军将领一样,军旅风光是到了头了。

先是莱芜战役,他的副司令李仙洲带的五万人马,三天之中全军覆没,因而有了那句名言流传于世:“就是五万头猪,三天三夜也捉不完哪!”此话典出何处莫衷一是,有一说就是王耀武气话,而且是由于陈矮子不听他的谏言所至,老蒋得知后,生气地骂陈诚:辞修胡闹!接着汤司令把张灵甫栽在了孟良崮,虽然这不是王耀武的责任,但是整74师可是他的亲生子,张军长又与他袍泽情深,当时张灵甫在山上与济南的佐公也保持着联系,当他最后向王耀武诀别的时候,据当时在王耀武身边的73军参谋长马培基回忆,王耀武在办公室里手握话筒,当场泣不成声。[ 禅人]

哭完了张灵甫,很快也就轮到王耀武自己了。
一九四八年,国共战局已经逆转。在山东,昌乐、潍坊、张店、博山等相继被解放军攻陷,王耀武特飞南京向蒋介石进言,中央无力增援,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放弃济南,巩固徐兖防务,以利再战。但老蒋坚持济南必守。七月,兖州解放,济南孤悬。王耀武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只得硬着头皮困守孤城。
        历史有时就是这样与世人开玩笑。十四年前,王耀武跟着俞济时在浙赣剿共,几乎灭了红10军团,当年侥幸突围出来的数百名红军干部战士,后来组成红军挺进师,创建浙南革命根据地打游击,其中一个领导就有之前红10军及先遣队参谋长粟裕。十四年后,历史走了一个轮回,粟裕成了华东野战军的掌门人,一九四八年九月,粟裕麾下的华东野战军高喊着“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一举攻克了山东首府济南。王耀武十来万人马本指望守济南个把月,结果只扛了不到十天。王耀武雄风不再。[  禅人]
现在有人说,主要是三性奴才吴化文坏了王耀武的大事。依老衲看,吴化文不过是一剂催命剂,按王耀武当时的心态,作战意志咋样还真不好说。济南风声一紧,他便把妻儿老小送往南京,要打仗了嘛,这个很正常。可是仗正开打,他居然与太太通电话一通半把小时,满脑子这财那产讨论个没完。军用电话是通过与南京之间的驻军转接的,结果电话被那驻军兵团司令听了去,那司令大人偷听了人家夫妻的私房话,不但不保密,还对部下哇哇叫:战事正紧,王佐民还三心二意,这样的将领怎么能指望他有决心与共军死磕!(大意如此)。兵团司令倒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还是有资格这样指责王耀武的,不出俩月,黄百韬果然在碾庄坚决与共军死磕,最后把自己磕死了。
       王耀武可不愿意死。解放军一突破城门打起巷战,王耀武就钻了司令部的地道,那地道穿过大名湖直达城外。不死就不死吧,他还拉出老母撑面子,对左右说,俺不能成仁,俺死了俺娘要伤心死的,端的是大孝子。于是王耀武换一大褂脑袋用毛巾裹巴裹巴,躺一驴车还是马车上装生病的小商人,让副官赶着车出了城。在一个叫寿光的地方遇上民兵拦路盘查,本来差点给糊弄过去,也不知是急的还是惊的,节骨眼上老王忽然内急了,跳下车往野地里蹲。副官大约伺候惯了,想也没想抓了把手纸就跟了过去。咱民兵同志警惕性高啊,咱村里人拉屎抓把野草完事儿,这年头啥人用这雪白的软纸擦屁股?于是露了馅的王耀武被揪去交给了解放军,他只好认命了。[  禅人]
        当了俘虏的王耀武不久就在共方的电台喊话,反对内战啥的,坊间传言,说老蒋大叹佐民负我,气得当场摔收音机。王耀武这一喊,也让外面的同仁深为不齿,以致一些去台老人在后来的回忆中仍对他冷言冷语,甚至说他没啥真本事,靠做善财童子广结善缘向上爬,马屁精一个。对此老衲觉得,人家王耀武好歹已经把宝贵青春全献给你这党国了,还为你这党国坐牢十余年,因为他接受共方改造就如此埋汰,至少是不够厚道。这方面,以往国方对留在大陆降将的评论与共方对与之死磕悍将的评论有得一拼,五十部笑百步,都省省算了吧。
       被俘后,王耀武在华东高俘团与李仙洲、马励武、周毓英等先进同僚见面了,华野待他们还客气。后来国军兵败如山倒,淮海战役之后,老朋友们在此越聚越多,大家苦中作乐。有次好象是过年,王耀武写了一副对联:早进来晚进来早晚进来,早出去晚出去早晚出去,横批是:你也来了。幽默得紧。解放后,王耀武作为战犯移送北京功德林。这人缘好的在哪儿都让人待见,王耀武在战犯管理所也很得共产党领导的信任,委以学习委员的要职,比别人有更多的活动自由,可以挨门派报纸送信串门。[  禅人]
       一九五九年,王耀武与杜聿明、宋希濂、溥仪等十人获得第一批特赦释放。出来之后,在大陆孑然一身的王耀武自然想找回太太。王耀武早年不仅在军界发达,在商界也是长袖善舞,公司连锁店开了一家又一家,他在官场上能如鱼得水,军功是一大因素,高超圆滑的人际关系也是另一个因素,他的出手大方是有殷厚的家财作后盾的。王耀武的太太早就逃离了大陆,据说开始在香港,得知老头子出来后不但不联系,还与他人双双飞赴南美避而不见。人比人气死人,这与老杜太太放弃美国优沃生活,自愿飞回北京与老杜同甘共苦实在有天壤之别。
       王耀武人财两空,心情郁闷,幸得周恩来的关心,六十年代与北京的一位中学女教师共结连理。那时当个政协文史馆员收入很不错,记得好象是每月200块,六十年代,这可是绝对的高薪,于是老两口过起了安逸生活,还时常受到总理的召见关怀。可惜好景不长,不久文革了,以王耀武的历史背景,一顶历史反革命的帽子扣个正着,他不时被红卫兵拖出去批斗、陪斗。一九六八年某日,他被拉去给康泽陪斗,康泽这历史大特务在台上被红卫兵皮带、棍棒打得半死,王耀武虽然稍好些,也大受惊吓,再加他本来身体就不大好,回家之后高烧数日不退,那时的医院谁来管你这反革命的命呢?一代名将王耀武就此命休矣。他的妻子也跟着倒霉,作为反属倍受欺凌,后来不堪迫害而发疯致死。[  禅人]
文革结束后,统战部、全国政协在一九八O年七月为王耀武和溥仪、廖耀湘三人补开了追悼会。王耀武的骨灰存于北京八宝山公墓。
(完)
王耀武的那个济南战役叫惨呀,我奶奶当年跟部队进去,说是连厕所里也都是大兵们的断胳膊断腿。。。。。。。。。。。
济南战败前,王手下留情,狱中关的几百个我党党员全看到了红旗,算是给自己留了条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