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他从雷达操纵员修炼成“雷达守护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9:52:43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阳文辉 孟强
【主人公小传】朱金峰,男,汉族,河北魏县人,1956年1月出生,1974年12月入伍,1978年10月入党,研究生学历,专业技术三级,专业技术大校军衔,历任操纵员、机务员、雷达技师、技术处处长、技术部部长、总工程师等职,现任南部战区空军某基地雷达旅高级工程师,空军预警学院特聘专家兼导师。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0项,空军武器装备技术革新成果奖5项,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2010年荣获全军作战部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2012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入选空军级专家、高层次科技人才、作战部队技术骨干,被聘为空军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空军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空军新武器装备跟踪团队成员,201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滴水成冰的北国,到炎热潮湿的南疆,从“生命禁区”的雪域高原,到人迹罕至的深海孤岛,南部战区空军某基地雷达旅高级工程师朱金峰每年好几个月奔波在为各型雷达“把脉问诊”的路上。

入伍43年,从一名雷达操纵员成长为空军级专家,一个信念始终在朱金峰心中:当一名忠诚的雷达兵,用智慧和激情擦亮“千里眼”。基层雷达站官兵亲切地称他为“雷达守护神”。

咱有雷达“守护神”在此

看哪部雷达还敢“偷懒”不工作


有人把雷达兵部队称作空防安全的第一道屏障,为了确保雷达正常运转工作,朱金峰练就了手到病除的排故绝活。

2013年4月29日,某雷达站准备开机担负战斗值班,突然出现发射机加不上高压的故障。支援排故的路上,朱金峰根据部队技术骨干提供的故障情况,及时与同事进行分析判断,在理论上先找出破解问题的钥匙。一到部队,朱金峰立即展开工作。雷达站站长李喻看已到晚饭时间,建议:“您长途奔波几个小时了,吃完晚饭再排故吧。”

“必须马上排故,战备工作不能耽误。”朱金峰带领大家一直工作到次日早上6时,看着发射机又欢快地工作起来,才露出欣慰的笑容。

每次新型雷达列装,朱金峰总是收集齐各种相关资料,组织人员认真学习工作原理等,逐个器件、逐台设备研究,把新型雷达的脾气性格摸得清清楚楚。在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朱金峰先后保障过十余种型号的雷达,处置了上千起技术故障难题,从来没有绕过“拦路虎”。

一次,朱金峰在某雷达站蹲点,雷达示波管出了故障一时难以排除。一起排故的雷达营营长对朱金峰说:“还是让厂家来修吧。”“遇到故障就丢给厂家,如果打起仗,等厂家的人过来后,我们早吃败仗了。”朱金峰通过反复检查和验证,终于确定原因,排除故障。下士小王开心地说:“咱有雷达‘守护神’在此,看哪部雷达还敢‘偷懒’不工作!”

第一项重大技术革新

竟是为了扔掉两根竹竿


说来你可能不太相信,朱金峰的第一项重大技术革新竟是为了扔掉两根竹竿。

那年,某雷达站一部雷达装备由于配件烧坏,天线无法启动运转,买不到配件,官兵只好用两根竹竿推着雷达天线启动。朱金峰带领攻关小组经过3个多月的潜心钻研,成功研制出了天线软启动器。随着朱金峰按下启动按钮,天线快速地转动起来,官兵们欢呼着将竹竿扔到了山下。

天线软启动器改装成功不仅填补了我军雷达兵装备技术的一项空白,而且增强了朱金峰技术革新的信心和动力。

该旅装备的某新型雷达由于发射机闸流管故障多,每年消耗巨额的维修费,朱金峰带领技术骨干设计出一套由低成本固态器件代替闸流管的方案,时任旅长朱良毕多方协调帮助立项。该旅保障部装备器材科科长郑利宁告诉记者,当时朱金峰带着他们对雷达40个分机进行拆卸和改装,每天工作16个小时,用时近1个月终于研制出新产品,试用效果很好。空军机关得知后,安排朱金峰带人对其他部队同型雷达进行了改装。

某型空管雷达是先进装备,由于缺乏使用保障经验,当时其平均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使用寿命。朱金峰带着攻关小组成功延长了其使用寿命,节约经费1500多万元。2011年,该研究成果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迅速在雷达兵部队推广使用。

方案设计先天不足

雷达装备部队后怎么形成战斗力


为了认真履行空军级专家的职责,朱金峰在多次参与空军组织的新型雷达定型验证等重大工作中,坚持从部队实战需求和装备维修保障的角度出发,敢提意见敢唱黑脸。

2011年6月,朱金峰作为空军评审组组长,参加了某型雷达可靠性增长评审会。这型雷达装备部队后故障率高,生产厂家提出了改进方案。朱金峰仔细审核发现方案无法达到要求,毫不留情地指出:“要对方案重新论证设计,否则通不过评审。”工厂领导找到朱金峰,想请他通融一下,朱金峰严词拒绝:“如果方案设计就先天不足,生产的雷达装备部队后怎么形成战斗力?必须重新设计方案。”直到厂家重新设计方案达到要求后,朱金峰才同意通过评审。

不少老朋友都埋怨他不讲情面,但埋怨背后,更多是对他心系打赢、情注基层的由衷佩服。据统计,担任专家评委的几年里,他先后在十几个评审项目中提出各类意见百余条,都得到了采纳或合理解释。

为了更好地给部队培养人才,2004年朱金峰主动向部队党委申请辞去领导职务,只是担任高级工程师,在朱金峰带动和培育下,该旅涌现出刘江志、文荣安、张居雨3名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11名空军作战部队技术骨干。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阳文辉 孟强
【主人公小传】朱金峰,男,汉族,河北魏县人,1956年1月出生,1974年12月入伍,1978年10月入党,研究生学历,专业技术三级,专业技术大校军衔,历任操纵员、机务员、雷达技师、技术处处长、技术部部长、总工程师等职,现任南部战区空军某基地雷达旅高级工程师,空军预警学院特聘专家兼导师。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0项,空军武器装备技术革新成果奖5项,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2010年荣获全军作战部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2012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入选空军级专家、高层次科技人才、作战部队技术骨干,被聘为空军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空军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空军新武器装备跟踪团队成员,201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滴水成冰的北国,到炎热潮湿的南疆,从“生命禁区”的雪域高原,到人迹罕至的深海孤岛,南部战区空军某基地雷达旅高级工程师朱金峰每年好几个月奔波在为各型雷达“把脉问诊”的路上。

入伍43年,从一名雷达操纵员成长为空军级专家,一个信念始终在朱金峰心中:当一名忠诚的雷达兵,用智慧和激情擦亮“千里眼”。基层雷达站官兵亲切地称他为“雷达守护神”。

咱有雷达“守护神”在此

看哪部雷达还敢“偷懒”不工作


有人把雷达兵部队称作空防安全的第一道屏障,为了确保雷达正常运转工作,朱金峰练就了手到病除的排故绝活。

2013年4月29日,某雷达站准备开机担负战斗值班,突然出现发射机加不上高压的故障。支援排故的路上,朱金峰根据部队技术骨干提供的故障情况,及时与同事进行分析判断,在理论上先找出破解问题的钥匙。一到部队,朱金峰立即展开工作。雷达站站长李喻看已到晚饭时间,建议:“您长途奔波几个小时了,吃完晚饭再排故吧。”

“必须马上排故,战备工作不能耽误。”朱金峰带领大家一直工作到次日早上6时,看着发射机又欢快地工作起来,才露出欣慰的笑容。

每次新型雷达列装,朱金峰总是收集齐各种相关资料,组织人员认真学习工作原理等,逐个器件、逐台设备研究,把新型雷达的脾气性格摸得清清楚楚。在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朱金峰先后保障过十余种型号的雷达,处置了上千起技术故障难题,从来没有绕过“拦路虎”。

一次,朱金峰在某雷达站蹲点,雷达示波管出了故障一时难以排除。一起排故的雷达营营长对朱金峰说:“还是让厂家来修吧。”“遇到故障就丢给厂家,如果打起仗,等厂家的人过来后,我们早吃败仗了。”朱金峰通过反复检查和验证,终于确定原因,排除故障。下士小王开心地说:“咱有雷达‘守护神’在此,看哪部雷达还敢‘偷懒’不工作!”

第一项重大技术革新

竟是为了扔掉两根竹竿


说来你可能不太相信,朱金峰的第一项重大技术革新竟是为了扔掉两根竹竿。

那年,某雷达站一部雷达装备由于配件烧坏,天线无法启动运转,买不到配件,官兵只好用两根竹竿推着雷达天线启动。朱金峰带领攻关小组经过3个多月的潜心钻研,成功研制出了天线软启动器。随着朱金峰按下启动按钮,天线快速地转动起来,官兵们欢呼着将竹竿扔到了山下。

天线软启动器改装成功不仅填补了我军雷达兵装备技术的一项空白,而且增强了朱金峰技术革新的信心和动力。

该旅装备的某新型雷达由于发射机闸流管故障多,每年消耗巨额的维修费,朱金峰带领技术骨干设计出一套由低成本固态器件代替闸流管的方案,时任旅长朱良毕多方协调帮助立项。该旅保障部装备器材科科长郑利宁告诉记者,当时朱金峰带着他们对雷达40个分机进行拆卸和改装,每天工作16个小时,用时近1个月终于研制出新产品,试用效果很好。空军机关得知后,安排朱金峰带人对其他部队同型雷达进行了改装。

某型空管雷达是先进装备,由于缺乏使用保障经验,当时其平均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使用寿命。朱金峰带着攻关小组成功延长了其使用寿命,节约经费1500多万元。2011年,该研究成果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迅速在雷达兵部队推广使用。

方案设计先天不足

雷达装备部队后怎么形成战斗力


为了认真履行空军级专家的职责,朱金峰在多次参与空军组织的新型雷达定型验证等重大工作中,坚持从部队实战需求和装备维修保障的角度出发,敢提意见敢唱黑脸。

2011年6月,朱金峰作为空军评审组组长,参加了某型雷达可靠性增长评审会。这型雷达装备部队后故障率高,生产厂家提出了改进方案。朱金峰仔细审核发现方案无法达到要求,毫不留情地指出:“要对方案重新论证设计,否则通不过评审。”工厂领导找到朱金峰,想请他通融一下,朱金峰严词拒绝:“如果方案设计就先天不足,生产的雷达装备部队后怎么形成战斗力?必须重新设计方案。”直到厂家重新设计方案达到要求后,朱金峰才同意通过评审。

不少老朋友都埋怨他不讲情面,但埋怨背后,更多是对他心系打赢、情注基层的由衷佩服。据统计,担任专家评委的几年里,他先后在十几个评审项目中提出各类意见百余条,都得到了采纳或合理解释。

为了更好地给部队培养人才,2004年朱金峰主动向部队党委申请辞去领导职务,只是担任高级工程师,在朱金峰带动和培育下,该旅涌现出刘江志、文荣安、张居雨3名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11名空军作战部队技术骨干。
看到这玩意就想起观通站,那地方山头一年有半年云雾缭绕,云雾遮山的时候墙壁地面冒水,衣服洗了全晒到柴油发电机房,靠机器的散热风扇烤干,干衣服放到柜子里还得吊个白炽灯泡,不然一晚上干衣服变湿衣服,床上不睡人的时候得开电热毯,不然被子吸水没法睡。。。更可怕的还是打雷,尤其雷云在你头顶的时候。某次雷雨,刚请示上级雷达关机,雷就下来了,好大的雷,每次外面一闪光,拔掉的电话线头就闪下电弧,啪的一声,然后外面再传来轰隆隆的雷响,好容易等头顶的雷雨散了,大家出门才发现战士宿舍屋顶的铝天线锅被击中了,一半融成了半球形。。。。
ssn097 发表于 2016-8-26 20:37
看到这玩意就想起观通站,那地方山头一年有半年云雾缭绕,云雾遮山的时候墙壁地面冒水,衣服洗了全晒到柴油 ...
这些经历蛮有意思的嘛
这就是业精于勤
我军不容易啊,从研制单位到生产单位,全是想着用不合格产品坑部队。。。。八股也太那啥了
七十年代的研究生啊?那可真是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