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可不是那么简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5:07:15
潜伏战术说说很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可绝不是悄悄地往那一趴这么简单。毕竟潜伏战术风险极大,稍有不慎,那就是满盘皆输。所以志愿军在采用潜伏战术时,前期准备工作也是非常充分的。 首先,对于潜伏地点的选择。不是每个阵地都适合潜伏,所以要根据进攻目标的阵地大小,守军多少,地形怎样,进行综合考虑,最后才确定潜伏的地点。这是潜伏战术的第一步,必须非常谨慎。 其次,潜伏分队的挑选和动员。潜伏分队的规模主要根据攻击目标的情况来定,既要保证有一定的兵力优势,又不能太大,潜伏兵力大了,暴露的可能也就自然相应增大。所以潜伏分队规模也是要仔细考量的。至于潜伏分队的人员,必须精挑细选,一定要有高度的思想觉悟,还要有过硬的单兵素质以及实战经验。潜伏人员选好后,都会进行思想动员,使每个人都明确潜伏的意义,特别是把潜伏纪律牢牢地记在心中,树立宁可牺牲个人也要确保大局的思想。正是因为思想动员到位,才使所有的潜伏分队人员都有高度的大局观念和牺牲精神,在众多的潜伏战例中,像邱少云那样受伤之后坚持不动的英雄战士也不是一个两个。

然后,就要进行针对性训练,重点是要解决在潜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吃喝拉撒,比如咳嗽打喷嚏,比如蚊叮虫咬,还有怎样保证在潜伏状态下的通信联系,以及如何应付敌军可能的侦察或是冷炮。其中敌军的侦察活动是最有威胁的,所以潜伏分队进入潜伏地点后,后方的观察哨就严密监视敌军阵地动静,一旦发现敌军人员可能进入潜伏地点,就立即以冷枪冷炮射击迫使敌军人员退回工事,保证潜伏分队安全。至于敌军的冷炮,就只能靠潜伏分队自己了,即使出现了伤亡,也都必须遵守铁一样的潜伏纪律,不能有丝毫暴露。战斗开始前,通常会选择与潜伏地点地形接近的地方,来让潜伏分队进行潜伏演练,还要专门组织观察哨进行观察,如果发现潜伏分队,就要根据暴露的原因进行改进。通过这样最接近于实战的潜伏演练,让潜伏部队真正明确潜伏的要求和技能,掌握潜伏战术。 实战中,通常是在进攻前一天夜里进入潜伏地点,要整整潜伏一个白天,通常都会在12小时以上,直到第二天黄昏,天色黑下来之后发起攻击。如果有可能,还会在潜伏地点预先挖掘屯兵洞和坑道,以便于部队潜伏。如果阵地前有雷区,还必须先派出工兵提前悄悄地清除地雷。 只有经过这样充分的前期准备,才会真正开始运用潜伏战术。从1953年6月开始,志愿军的潜伏战术运用越来越娴熟,潜伏分队的规模也从最初的排连规模逐渐发展到营团规模,甚至出现了三千五百人的大潜伏。


最成功的三千人大潜伏


那是1953年秋季,60军计划挟夏季反击战役的胜利之势,继续发动秋季反击。这回60军选中的目标是883.7高地、949.2高地和十字架山一线,这块宽20千米,纵深9千米居高临下的山地,可以俯瞰志愿军纵深十几千米范围的阵地,对志愿军威胁极大。所以60军决心拔掉这个“楔子”,只是防守这块阵地的韩军有一个团,志愿军投入进攻的兵力至少要3000人,才能确保在拿下阵地后还能顶住敌军的反击巩固住阵地。在作战会议上,志愿军20兵团代司令员郑维山提出敌我主阵地相距3000米,中间深谷相隔,可以让部队提前隐蔽在敌阵地前沿,第二天天黑后发起冲击,当晚完成攻击战斗,争取四五个小时抢修工事,补充弹药,天亮后就可有效反击敌人反扑。但是潜伏部队至少要3000人,这可不是几十人或几百人的小部队,这个风险实在太大了。所以郑维山话语一落,全场一片寂静。只有60军军长张祖谅也认为敌阵地前沿长满茂密的灌木和野草,具备隐蔽潜伏的有利地形条件;敌所在高地附近有溪流,流水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掩盖潜伏的声响;运用炮兵火力对敌实施火力干扰,做好佯动和伪装;同时严明潜伏纪律;最重要的是三千人兵力在敌前潜伏,是从来没有过的,完全可以出敌不意!


根据这个大胆的计划,60军进行了充分的战前准备。6月9日19时30分,潜伏部队包括535团团部、542团团部、15个步兵连和4个机炮连,总共3500人陆续出发,于10日凌晨4时前全部进入潜伏地点。5时过后,天就逐渐亮了。天亮后,敌军不时打上几发冷跑,到7时许,已有8名战士被冷炮打伤,好在他们位置比较靠后,按照预定计划,前沿部队派出小分队假装是侦察活动,将伤员运回。但到了下午14时许,敌军的冷炮打中了535团5连战士张保才,他的位置在前方,距离敌军阵地很近,所以根本不能包扎,稍有动作就会被发现。他以高度的牺牲精神和纪律性,坚持一动不动,直到流尽最后一滴鲜血。18时许,敌军冷炮又落到了542团部队的潜伏地点,8连战士苟子清腹部受伤,肠子都流出来了,但他将肠子塞回肚子里,再用毛巾紧紧扎住,仍然坚持继续潜伏。19时30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佯攻部队540团2连、539团2连、4连开始向949.2高地发起攻击,吸引敌军注意。20时20分,志愿军炮兵316门火炮猛烈开火,经过20分钟的炮击后,潜伏部队不打信号弹不吹冲锋号,突然紧跟着炮兵延伸射击的弹幕发起了冲锋,守军根本没想到志愿军这么快就冲了上来,完全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仅仅15分钟,潜伏部队就突破了敌军防线,50分钟后就将守军韩军第5师27团基本消灭,占领了以三个高地为核心的防御阵地。之后60军又击退了韩军数十次反击,巩固住了新夺占的阵地。此战60军扩展阵地45平方千米,歼敌14800余名。这一战绩在志愿军阵地战阶段,可谓是独一无二的辉煌胜利了。 三千人的敌前大潜伏,绝对是战争史上的奇迹,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志愿军之所以采用潜伏战术,也是在没有制空权,没有炮火优势的情况下的无奈和苦涩的选择。在没有技术装备优势的情况下,几乎是完全是靠着志愿军战士的忠诚、勇敢和牺牲,来换取胜利。潜伏战术说说很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可绝不是悄悄地往那一趴这么简单。毕竟潜伏战术风险极大,稍有不慎,那就是满盘皆输。所以志愿军在采用潜伏战术时,前期准备工作也是非常充分的。 首先,对于潜伏地点的选择。不是每个阵地都适合潜伏,所以要根据进攻目标的阵地大小,守军多少,地形怎样,进行综合考虑,最后才确定潜伏的地点。这是潜伏战术的第一步,必须非常谨慎。 其次,潜伏分队的挑选和动员。潜伏分队的规模主要根据攻击目标的情况来定,既要保证有一定的兵力优势,又不能太大,潜伏兵力大了,暴露的可能也就自然相应增大。所以潜伏分队规模也是要仔细考量的。至于潜伏分队的人员,必须精挑细选,一定要有高度的思想觉悟,还要有过硬的单兵素质以及实战经验。潜伏人员选好后,都会进行思想动员,使每个人都明确潜伏的意义,特别是把潜伏纪律牢牢地记在心中,树立宁可牺牲个人也要确保大局的思想。正是因为思想动员到位,才使所有的潜伏分队人员都有高度的大局观念和牺牲精神,在众多的潜伏战例中,像邱少云那样受伤之后坚持不动的英雄战士也不是一个两个。

然后,就要进行针对性训练,重点是要解决在潜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吃喝拉撒,比如咳嗽打喷嚏,比如蚊叮虫咬,还有怎样保证在潜伏状态下的通信联系,以及如何应付敌军可能的侦察或是冷炮。其中敌军的侦察活动是最有威胁的,所以潜伏分队进入潜伏地点后,后方的观察哨就严密监视敌军阵地动静,一旦发现敌军人员可能进入潜伏地点,就立即以冷枪冷炮射击迫使敌军人员退回工事,保证潜伏分队安全。至于敌军的冷炮,就只能靠潜伏分队自己了,即使出现了伤亡,也都必须遵守铁一样的潜伏纪律,不能有丝毫暴露。战斗开始前,通常会选择与潜伏地点地形接近的地方,来让潜伏分队进行潜伏演练,还要专门组织观察哨进行观察,如果发现潜伏分队,就要根据暴露的原因进行改进。通过这样最接近于实战的潜伏演练,让潜伏部队真正明确潜伏的要求和技能,掌握潜伏战术。 实战中,通常是在进攻前一天夜里进入潜伏地点,要整整潜伏一个白天,通常都会在12小时以上,直到第二天黄昏,天色黑下来之后发起攻击。如果有可能,还会在潜伏地点预先挖掘屯兵洞和坑道,以便于部队潜伏。如果阵地前有雷区,还必须先派出工兵提前悄悄地清除地雷。 只有经过这样充分的前期准备,才会真正开始运用潜伏战术。从1953年6月开始,志愿军的潜伏战术运用越来越娴熟,潜伏分队的规模也从最初的排连规模逐渐发展到营团规模,甚至出现了三千五百人的大潜伏。


最成功的三千人大潜伏


那是1953年秋季,60军计划挟夏季反击战役的胜利之势,继续发动秋季反击。这回60军选中的目标是883.7高地、949.2高地和十字架山一线,这块宽20千米,纵深9千米居高临下的山地,可以俯瞰志愿军纵深十几千米范围的阵地,对志愿军威胁极大。所以60军决心拔掉这个“楔子”,只是防守这块阵地的韩军有一个团,志愿军投入进攻的兵力至少要3000人,才能确保在拿下阵地后还能顶住敌军的反击巩固住阵地。在作战会议上,志愿军20兵团代司令员郑维山提出敌我主阵地相距3000米,中间深谷相隔,可以让部队提前隐蔽在敌阵地前沿,第二天天黑后发起冲击,当晚完成攻击战斗,争取四五个小时抢修工事,补充弹药,天亮后就可有效反击敌人反扑。但是潜伏部队至少要3000人,这可不是几十人或几百人的小部队,这个风险实在太大了。所以郑维山话语一落,全场一片寂静。只有60军军长张祖谅也认为敌阵地前沿长满茂密的灌木和野草,具备隐蔽潜伏的有利地形条件;敌所在高地附近有溪流,流水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掩盖潜伏的声响;运用炮兵火力对敌实施火力干扰,做好佯动和伪装;同时严明潜伏纪律;最重要的是三千人兵力在敌前潜伏,是从来没有过的,完全可以出敌不意!


根据这个大胆的计划,60军进行了充分的战前准备。6月9日19时30分,潜伏部队包括535团团部、542团团部、15个步兵连和4个机炮连,总共3500人陆续出发,于10日凌晨4时前全部进入潜伏地点。5时过后,天就逐渐亮了。天亮后,敌军不时打上几发冷跑,到7时许,已有8名战士被冷炮打伤,好在他们位置比较靠后,按照预定计划,前沿部队派出小分队假装是侦察活动,将伤员运回。但到了下午14时许,敌军的冷炮打中了535团5连战士张保才,他的位置在前方,距离敌军阵地很近,所以根本不能包扎,稍有动作就会被发现。他以高度的牺牲精神和纪律性,坚持一动不动,直到流尽最后一滴鲜血。18时许,敌军冷炮又落到了542团部队的潜伏地点,8连战士苟子清腹部受伤,肠子都流出来了,但他将肠子塞回肚子里,再用毛巾紧紧扎住,仍然坚持继续潜伏。19时30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佯攻部队540团2连、539团2连、4连开始向949.2高地发起攻击,吸引敌军注意。20时20分,志愿军炮兵316门火炮猛烈开火,经过20分钟的炮击后,潜伏部队不打信号弹不吹冲锋号,突然紧跟着炮兵延伸射击的弹幕发起了冲锋,守军根本没想到志愿军这么快就冲了上来,完全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仅仅15分钟,潜伏部队就突破了敌军防线,50分钟后就将守军韩军第5师27团基本消灭,占领了以三个高地为核心的防御阵地。之后60军又击退了韩军数十次反击,巩固住了新夺占的阵地。此战60军扩展阵地45平方千米,歼敌14800余名。这一战绩在志愿军阵地战阶段,可谓是独一无二的辉煌胜利了。 三千人的敌前大潜伏,绝对是战争史上的奇迹,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志愿军之所以采用潜伏战术,也是在没有制空权,没有炮火优势的情况下的无奈和苦涩的选择。在没有技术装备优势的情况下,几乎是完全是靠着志愿军战士的忠诚、勇敢和牺牲,来换取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