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航导弹两家:布拉莫斯和战斧哪家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20:01
越南准备购买布拉莫斯,台湾计划采购战斧。那么问题来了:这两种巡航导弹,哪家强?

“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 编辑
“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是由印度和俄罗斯合资的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公司研制的新一代巡航导弹。印度是第一个大买家,印度对它寄予厚望,将以“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来全面更新现有陈旧落后的海陆空军的导弹装备。近年来印度在各种国际武器装备展览会上频频展出“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一时间引起各国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然而种种迹象表明,“布拉莫斯”距离成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导弹采用主动雷达+GPS和卫星导航制导方式。导弹在飞行末段下降到10米左右,贴近海平面并作蛇形机动弹道飞行,以躲避敌方拦截。 导弹弹长8.1米(导弹发射储存器长9米),弹径0.67米,射程范围50~350千米,巡航高度14 000~15 000米,飞行速度2.5~2.8马赫,末段弹道高度10~15米,发射重量3 000千克(空射型为2 500千克),弹头重量200~300千克。 [1]
中文名称 “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 英文名称 BrahMos 服役时间 2005年印度海军 印度陆军2007年 国    家 印度和俄罗斯 类    别 巡航导弹 制导方式 主动雷达+GPS和卫星导航
目录
1 简介
2 发展背景
3 研制概况
4 导弹性能
5 市场前景
6 表现平平
简介编辑
“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一时间引起各国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印度和俄罗斯专家称,这种导弹在未来十年内将没有能与之比肩的对手。据报道,该型导弹是以快制胜,导弹以近3倍音速的飞行速度,以多种飞行弹道攻击目标。这样的性能超过了显赫一时的美国“战斧”和具有隐身能力的英法“风暴亡灵”巡航导弹。可见,该型导弹确有过人之处,值得关注。
发展背景编辑
上世纪90年代,印度大力推行“印度洋是印度人民的印度洋”的海上强军战略,极为重视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急需更新武器装备。在政府耗巨资购买英国二手航空母舰、俄罗斯K级潜艇、隐身护卫舰等新型舰艇外,还积极开发以新型反舰导弹为重点的各类导弹。印度国防部研究与发展局欣然受命。当时负责此项工作的即是后来在2002年7月当选为印度共和国第十二任总统的阿卜杜勒·卡拉姆。
1995年12月,印度与俄罗斯开始联合研制超音速反舰导弹。后来,因研制经费严重不足,未能完成预定的型号研制任务。
1998年2月,印度国防部研究与发展局(DRDO)与俄罗斯导弹生产和设计商(NPO)联合体签订了联合研制“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的谅解备忘录。在印度联合组建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合资公司,决定在俄罗斯“白玛瑙/宝石”反舰导弹的基础上,共同研制开发设计代号为P-J10、名称为“布拉莫斯”的超音速巡航导弹。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合资公司总资产2.5亿美元,印度占50.5%。后来,该合资公司与俄罗斯国家武器出口总公司和导弹生产和设计商联合体,共同签订了联手向全球市场推销“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的计划书。从而,确定并开始实施此项工程。
该工程启动后,不仅研制生产舰载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而且在此基础上,还改型设计、研制陆基型和空射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
“布拉莫斯”,其英文名字为BrahMos,由印度布拉马普特拉河 (Brahmaputra,该河上游是中国的雅鲁藏布江)和俄罗斯莫斯科河(Moscow),两个英文单词缩写组合而成,标志着印俄两国之间的友谊,隐含着“既有布拉马普特拉河狂放的一面,又有莫斯科河优雅的一面”之寓意。
研制概况编辑
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合资公司由印度20家军工企业和俄罗斯10家军工企业组成,印度总统卡拉姆直接参与领导,于1998年积极展开“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的研制开发工作,导弹组装在印度哈伊塔拉邦进行。
导弹的研制工作进展较为顺利,自2001年6月进行首次导弹试射,至2005年10月,已进行了10多次海基、陆基等飞行试验。各类“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的研制生产,都取得了进展。
“布拉莫斯”反舰巡航导弹1998年,“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开始
发射管道
发射管道
研制,首先在俄罗斯“白玛瑙/宝石”反舰导弹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1999年,由俄罗斯提供研制生产所需的技术资料与备件, 在完成导弹的工程研制工作后,开始进行样弹的生产。2001年6月,首次在陆上成功进行了导弹的发射试验。2003年2月,在孟加拉湾进行了第三次飞行试验,即首次在舰船上成功发射了舰载型“布拉莫斯”巡航导弹。2003年12月,印度海军开始实施为期10年的导弹武器装备计划。2004年4月,进行了第十次导弹飞行试验,也是“布拉莫斯”反舰巡航导弹第一次携带弹头的靶试,取得了成功。当时,印俄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公司总裁皮赖说:“我们正在为印度海军生产这种导弹,它已经基本上达到了要求。”同年9月,“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全面投产。印度国防部长普拉般普·穆克杰曾在印度议会上宣布,印度海军2005年将装备“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2005年11月,印度国防部长访问俄罗斯,参观了俄罗斯的导弹生产厂(机械制造科研生产联合体),并进一步扩大了与俄罗斯的合作计划。计划安排多艘印度海军军舰装载“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首先,准备在“卡辛”级“拉吉普特”号驱逐舰上装备可携带核弹头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为印度提供强有力的第二打击能力。同时,还准备为新建的“班加罗尔”号驱逐舰装备两座8单元垂直发射“布拉莫斯”导弹武器系统。
“布拉莫斯”陆基巡航导弹2004年12月,印度首次进行陆基“布拉莫斯”巡航导弹的发射试验,摧毁了位于印度拉贾斯邦沙漠的50厘米厚的混凝土掩体。2005年11月30日,在位于印度奥里萨邦首府布巴内斯瓦尔东北部的钱迪普尔试验场,又进行了陆基“布拉莫斯”巡航导弹的发射试验,击中了300千米处的目标。印度陆军决定订购60枚陆基“布拉莫斯”巡航导弹,于2007年装备部队,并希望在未来五年内,再购买200枚。
“布拉莫斯”空射巡航导弹2005年2月,印俄公司总裁皮赖在班加罗尔宣布,印度将在“布拉莫斯”反舰导弹的基础上,研制生产空射型“布拉莫斯”空地超音速导弹,准备将导弹装载到图-142海上侦察机和苏-30多用途战斗机上。计划在2006年完成导弹的机载试验,2007年下半年进行11枚导弹的研制定型飞行试验,其中有4枚装载弹头(3枚攻击海上目标、1枚攻击陆上目标)。定型后年产100枚,主要装备苏-30MKI型战斗机。
导弹性能编辑
“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具有超音速、多弹道的性能特点,
导弹发射瞬间
导弹发射瞬间
其突防能力、抗干扰能力和抗反导拦截能力,在目前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故被印俄媒体称之为“神奇”的导弹,最新式的巡航导弹。该型导弹采用梭镖式气动布局外形设计,弹身表层涂有印度自行研制生产的雷达吸波涂料,可增强导弹的隐身性能,最大程度地躲避雷达的搜索探测,降低被敌方雷达发现的概率。动力系统采用固体火箭助推器+冲压喷气发动机。其新式小型整体式冲压喷气发动机是印度HAL公司自行研制的。导弹采用主动雷达+GPS和卫星导航制导方式。导弹在飞行末段下降到10米左右,贴近海平面并作蛇形机动弹道飞行,以躲避敌方拦截。
导弹弹长8.1米(导弹发射储存器长9米),弹径0.67米,射程范围50~350千米,巡航高度14 000~15 000米,飞行速度2.5~2.8马赫,末段弹道高度10~15米,发射重量3 000千克(空射型为2 500千克),弹头重量200~300千克。
市场前景编辑
据印俄宣传,他们将逐步研制生产可供海、陆、空军所需的各种类型
海上飞行
海上飞行
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扩大其军贸市场。印俄两国正在联手推销“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
印度是第一个大买家。印度将以“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达其成为世界军事强国、称霸于南亚大陆和亚洲之目的。印度还在展览会上积极推销这一产品,以此来扩大自己的政治、军事影响并希望在经济上有所收获,以弥补其军费之不足。据总裁皮赖称,该弹出口潜力很大,“世界许多国家都对‘布拉莫斯’导弹感兴趣,一些国家已经就此进行了询问,但是向某一个国家出售这种导弹的决定,将由印度和俄罗斯政府联合作出”,印度称只卖给“可靠”国家。除印度外的第一个买家是智利,印度与智利已达成了导弹出售协议。此外,还有东南亚等几个国家正在与印度协商购买“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的有关事宜。
“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的出世,为世界导弹武库增加了一种新式的导弹武器装备,同时,也为印度更新导弹武器装备,增强国防军事实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且,通过与俄合作,印度有效地提高了军工企业在航空、导弹、电子、计算机、制导等诸多领域的技术水平。[2]
表现平平编辑
面对巴基斯坦巡航导弹发展咄咄逼人的压力,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发现,如果单纯等待无畏巡航导弹研制成功的话,印度将很快单方面受到巡航导弹威胁,开发一种新的巡航导弹抵消巴基斯坦的巡航导弹打击能力迫在眉睫。由于巴基斯坦方面即将试射巡航导弹,印度却无力短时间开发出全新的巡航导弹,于是预定用于反舰的布拉莫斯导弹就被赶鸭子上架,成了陆攻巡航导弹。2004年12月印度陆军布拉莫斯巡航导弹进行了首次试射,2007年3月再次试射,分别攻击了地面目标,2007年6月布拉莫斯导弹交付印度陆军使用。这种导弹改进了反舰型巡航导弹的导引头,使之能实现对陆地目标的攻击。
虽然Block I型布拉莫斯导弹在宣传资料和印度网友的帖子中被吹得天花乱坠,不过从布拉莫斯宇航公司公布的录像看,布拉莫斯 Block I导弹的目标识别能力很弱,靶标是平坦地面上孤零零的房子,还装有角反射器,对于复杂地形下的目标,布拉莫斯巡航导弹识别能力不足,这也是老式主动雷达导引头的通病,即使是新式主动雷达导引头的RBS-15MK3反舰导弹也只有有限的对陆攻击能力。2008年,印度海军使用布拉莫斯 Block I导弹进行了首次有海到陆的试射,这是布拉莫斯导弹的第15次试射,也是印度海军历史上第一次陆攻巡航导弹的试射。
由于来自P-270的主动导引头缺乏分辨能力,更专业的布拉莫斯 Block II巡航导弹被开发出来,据传使用先进的Ka波段毫米波主动雷达导引头代替了分辨能力差的X波段主动雷达导引头,Ka波段导引头可能来自KH-25MAE导弹,KH-25MAE导弹的毫米波导引头具备在4公里距离上发现坦克的能力。2009年1月布拉莫斯 Block II导弹打靶失败,曾引发印度陆军的抗议,声称除非证明布拉莫斯可靠否则不会继续装备,好在后继的试验取得了成功,布拉莫斯宇航公司称导弹击中了一组建筑中的小房子。目前为止布拉莫斯 Block II陆攻巡航导弹在印度陆军进行了3次成功发射,验证了攻击地面目标的能力。
毫米波导引头波长短精度高,作为一种全天候精确制导技术在对陆攻击导弹上应用不少,如美国AGM-114海尔法和派生而出的欧洲硫磺石,AGM-88E反辐射导弹以及俄国的KH-25MAE导弹等。不过布拉莫斯 Block II巡航导弹末段速度快,导引头探测距离短,导致反应时间不足,其高空弹道在先进防空导弹的拦截下突防效果也并不乐观。服役的陆攻巡航导弹如美国的BGM-119战斧,AGM-158,欧洲的风暴阴影和金牛座,普遍是采用中段地形匹配/GPS制导加末段红外成像制导,具有好得多的性能。印度海军的P-15B驱逐舰上,仍然使用亚音速的无畏远程巡航导弹,可知印度军方眼中陆攻型布拉莫斯导弹无法取代真正的陆攻巡航导弹。[1]



战斧巡航导弹
拼音:Zhànfǔ Xúnháng Dǎodàn(zhanfu Xuhang Daodan)
英文:Tomahawk cruise missile
同义词条:Tomahawk cruise missile
目录[ 隐藏 ]
1战斧巡航导弹概况
2研制与发展阶段
2.1Block1计划阶段
2.2Block2计划阶段
2.3Block3计划阶段
2.4Block4计划阶段
3性能特点
4识别特征
5主要型号
6主要缺点
7作战使用
8作战表现

战斧巡航导弹资料图
战斧巡航导弹资料图

  战斧巡航导弹(Tomahawk cruise missile)是美国研制的一种从敌防御火力圈外投射的纵深打击武器,可以从水面作战舰艇或潜艇上发射,攻击舰艇或陆上目标,主要用于对严密设防区域的目标实施精确攻击。该导弹于1972年开始研制,1976年首次试飞,1983年开始服役。该导弹飞行速度快,在航行中采用惯性制导加地形匹配或卫星全球定位修正制导,可以自动调整高度和速度进行高速攻击。导弹表层有吸收雷达波的涂层,具有隐身飞行性能,是美国军械库中最有威力的“防空区外发射”导弹。

编辑本段战斧巡航导弹概况

  “战斧”巡航导弹的外型尺寸、重量、助推器、发射平台都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是弹头、发动机和制导系统。其最大时速891公里,最大高度30公里,陆上平坦地区为60米以下,山地为150米,具有很强的低空突防能力。弹头命中精确度10米(后经改进精确度为1米)。因发射的母体不同,发射方式也有所区别。

  “战斧式”导弹基本参数如下:
“战斧式”导弹
“战斧式”导弹图解

  全 长 :5.56米

  直 径 : 0.527米

  翼 展 :2.65米

  最大射程 : 2500公里

  战斧式巡航导弹

  最大巡航马赫数 :0.72

  最大巡航高度 :50-150米

  起飞重量 :1.2吨

  制导方式 :地形匹配制导辅助惯性导航系统

  有效载荷 :122.5公斤

  动力装置: 涡轮风扇发动机+固体火箭助推器

  核弹当量 :1——5万吨

  最大功率 :267公斤+3100公斤

  命中精度 :30米

  发射方式 : 地面或水面机动发射
编辑本段研制与发展阶段
Block1计划阶段

雷神公司推出的“战斧”block-4型战术巡航导弹
雷神公司推出的“战斧”block-4型战术巡航导弹
  Block1计划阶段(1972-1983年):在这一阶段,美国海军以“战斧”巡航导弹的基本型“战斧”对地核攻击导弹(TLAM-N)BGM-109A为基础研制了海射巡航导弹BGM-109A、B、C型和陆射BGM-109G型。
Block2计划阶段

  Block2计划阶段(1983-1988年):1983年国防部提出一个对原Block 1对地常规攻击导弹(TLAM-C)进行改进的Block2计划,内容是将BGM-109C改为Block 2A和2B两种型号。Block2A仍装单一常规弹头,代号仍为BGM-109C,于1986年3月初具作战能力,随之装备海军;Block2B改装撒布器型子母弹头,用于投撒子弹药,编号为BGM-109D,1988年8月初具作战能力,并列入采购计划。在此阶段,海军还研制了BGM-109B的改进型BGM-109E和BGM-109D的改进型BGM-109F。

  Block2计划阶段研究和采用的改进措施主要有:1、将原有(TLAM-C)末段攻击弹道由水平攻击模式改为跃升垂直俯冲攻击模式,战斗部改为程序控制引爆方式;2、为BGM-109D、E、F研制了相应的子母弹头和高爆整体式弹头;3、改进了原型号的“战斧”武器控制系统/指控系统(TWCS/CCS);4、所有型号都采用了同一种涡扇发动机。
Block3计划阶段

  Block3计划阶段(1988-1993年):此计划的目标是到1992年为海军提供278枚新研制的Block3型导弹。1991年海湾战争中,BGM-109C/D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绩,但也暴露出许多不足。据此,美国海军修改了Block3计划,除继续生产新研制的Block 3型导弹外,还要求将库存的Block2全部改装成Block3,并选定休斯公司作为唯一承包商。首批改装的Block3于1993年初装备海军。

  为提高导弹精度、突防能力和目标识别能力,增加射程、缩短任务规划时间、改善与飞机的协同作战性能,Block 3阶段采用的主要改进措施有:1、增装GPS修正系统,用DSMAC2A取代DSMAC2;2、改用推力更大的MK 111助推器和改进后的F107-WR-402涡扇发动机;3、改用装延迟引信贯穿力强的WDU-36B战斗部;4、改进战区任务规划中心,增加海上任务规划系统;5、改进TWCS/CCS,提高协同作战能力。
Block4计划阶段

  Block4计划阶段(1993-2000年):根据海湾战争期间“战斧”导弹取得的战果,和原先拟用于取代“战斧”导弹的“先进桨扇发动机巡航导弹”计划项目被撤消后,海军于1993年提出发展“战斧多任务导弹”(TMMM)Block4设想,后来以“战斧”基本改进计划(TBIP)的形式立项研究。这一计划已于98年取消,被“战术战斧”导弹计划所取代。
编辑本段性能特点

  ①射程远、精度高。 ②威力大,制导方式复杂。战斧可采用 454 千克的高爆战斗部、BLU-97 子母弹战斗部、碳纤维战斗部、大功率微波战斗部和钝感钻地战斗部,实现了软、硬打击一体化。战斧导弹的制导方式较为复合制导, BLOCK3 以前大部分采用的是惯导+地形匹配制导+数字式景象地形匹配相关器末制导, BLOCK3 采用惯性制导+ GPS  +数字式景象地形匹配相关器末制导。 ③体积小、高度低、雷达难以探测和跟踪。 ④弱点较明显。只能打击固定目标,对于运动目标无法实时攻击;造价昂贵、作战效费比低于激光制导炸弹,远低于常规炸弹;无法实时评估打击效果;弹速低,易被拦截等。
编辑本段识别特征

  ①弹头为钝圆形,弹体呈柱形。

  ②采用二组控制翼面,第一组在弹尾、 4 片呈“十”形安装,前缘后掠;第二组在弹体中部,2 片对称弹体安装,翼展较大,呈梯形。

  ③发动机进气斗位于弹体下方,两组控制面之间。
编辑本段主要型号

美国海基战斧式巡航导弹发射升空
美国海基战斧式巡航导弹发射升空
  (1)BGM-109A对陆核攻击型战斧。该导弹属舰(潜)对陆型,1984年6月部署,计划产量1000枚,其中190枚部署于水面舰艇,194枚部署于攻击潜艇,用以执行全球战区对地面目标的核攻击任务,并作为战略后备力量执行核大战后期打击任务。该弹制导系统采用麦道公司研制的以地形匹配修正的惯性导航系统(TAINS),控制系统采用全数字化自动驾仪和AN—194型雷达高度表,发射指挥系统为MK117火控系统,动力装置采用固体火箭助推器和涡轮风扇发动机。导弹射程 2500千米,巡航高度 15~152米,巡航速度 0.72马赫,战斗部重122.5公斤,内装当量可调的20万吨级的W—80-1型核弹头。

  (2)BGM-109B反舰巡航导弹。该导弹属舰(潜)对舰型。1981年开始作战试验和鉴定,1983年11月潜射型初具作战能力,1984年3月舰射型初具作战能力。它主要用来装备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新泽西号战列舰和斯普鲁恩级驱逐舰。1980年计划总产量为243枚,1986年增至593枚。导弹外形尺寸与BGM-109A相同,助推器采用固体助推火箭。中段制导采用捷联式惯性制导系统,由三个速率陀螺和一个加速度陀螺组成姿态参考系统,由计算机/自动驾驶仪控制导弹飞行姿态,由AN/ADN-194型高度表控制飞行高度;末制导采用PR-53/PSQ-28主动雷达导引头。战斗部采用“小斗犬B”半穿甲战斗部,重454公斤。其改进型为BGM-109E,射程460千米。

  (3)BGM-109C常规对陆攻击导弹。该导弹属舰(潜)对地型,1981年初开始研制,1982年初装备潜艇,1983年6月装备水面舰船,主要用来装备攻击型核潜艇和护卫舰级以上的水面战舰,以攻击敌方海军航空兵基地指挥中心、桥梁、油库等陆上重要目标。导弹计划总产量为2643枚,制导系统为惯性导航加地形匹配加数字式景象匹配区域相关器(DSMAC)末制导。导弹配备高能弹头,射程 1300千米 ,巡航高度15~150米 巡航速度 0.72马赫,命中精度小于10米。

战斧巡航导弹垂直发射.
战斧巡航导弹垂直发射.
  (4)BGM-109D布撒型对陆攻击导弹。该导弹属海对地型,于1988年装备部队,射程 875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0.72马赫,配备子母弹头,装有近166枚BLU-97B小口径炸弹。其改进型为BGM-109F。

  (5)BGM-109G对陆核攻击型战斧。该导弹属陆对陆型,以BGM-109A为基础研制,1983年部署,使用格里芬四轮陆基平台发射,主要用于打击前苏联的SS—20中程弹道导弹;射程 2500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0.72马赫,战斗部重122.5公斤,配备当量可调的20万吨级的W—80-1型核弹头。

  (6)BLOCK3对陆攻击导弹。该导弹属舰(潜)对陆型,以BGM-109C/D为基础加以改进,1993装备部队。采用先进的F107-WR-402型发动机,射程为1667公里(舰射型)或1127公里(潜射型),巡航速度0.72马赫,命中精度3~6米,战斗部采用WDU-36B钝感炸药高效战斗部,采用惯性和GPS+DSMAC2A制导。

  (7)“战术战斧”Block4型导弹。该弹从“战斧”Block 3 型发展而来,由雷锡恩导弹系统公司研制,已于2004年进入美国海军服役。其主要特点是:具备双向卫星信号传输功能,指挥官可以在导弹飞行途中改变攻击目标,转而打击预先输入的后备目标或者按外部提供的目标GPS坐标重新瞄准;导弹还能够在战区上空长时间徘徊,以等待接收攻击“高价值目标”的指令;此外,“战术战斧”还可将飞行状态和精确打击情况反馈给作战人员,并能将部分战场损坏图像传回作战舰艇,而导弹系统本身还综合了改进型反干扰全球定位系统。美海军计划耗资16亿美元采购超过2200枚“战术战斧”导弹,采购期为5年。每枚“战术战斧”导弹的售价大约为72.9万美元,仅仅为目前装备海军的“战斧”Block 3 型导弹售价的一半。
编辑本段主要缺点

  导弹携带的发动机、制导系统和燃料负载限制了弹头的尺寸大小,所以它打击钢筋混凝土目标时效果不是太好,并且容易出现不能完成火箭发射阶段向喷气发动机巡航阶段的过渡,每枚导弹耗资75万到120万美元,远比常规炸弹昂贵。因为没有装备摄影机,对导弹破坏情况的评定需要间谍飞机和卫星进行空中观测。
编辑本段作战使用

  目前装备美国海军并在实战中大量使用的主要型号是“战斧”c/d型及其改进型block3对地攻击导弹。其发射方式为:潜射型使用鱼雷管或艇外垂直发射装置发射,导弹离开潜艇10米后,固体助推器点火,四个燃气舵使导弹稳定飞向水面,以大约50度的角度出水,在固体火箭的推动下升空。水面舰艇装备有装甲箱式发射系统(abls)或mk41垂直发射系统。
编辑本段作战表现

  1991 年海湾战争中,战斧式导弹首次投入大规模使用。 美军的主要发射平台是游弋于波斯湾、红海的 18 艘战舰。其中:战列舰 2 艘,导弹巡洋舰 9 艘,导弹驱逐舰 5 艘,攻击型核潜艇 2 艘,装备 4 种发射装置 , 总计 43 具,总载弹量 477 枚。主要目标是伊军指挥控制机构、核生化武器设施、防空阵地、萨达姆地下住地和指挥中心。共发射 288 枚,发射成功 282 枚,被伊军拦截 29 枚,占 10% 。

  1993 年1 月17日,美军使用战斧导弹打击伊拉克核基地,发射平台是停泊于波斯湾和红海的水面舰 4 艘计有:cg-63“考佩斯”号巡洋舰,dd-966“休伊特”号、 dd- 978“斯顿普 ”号、 dd-970“卡伦”号驱逐舰,总载弹量约 125 枚。主要目标是巴格达东南郊约 20 千米处托法拉尼亚赫核设施。共发射 45 枚,成功发射 44 枚,被拦截 8 枚, 占 18% 。

  1996 年9 月3 、4 日,美以保护库尔德人居住区为由,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和南部地区发射了 44 枚。

  1998 年8 月20 日,美以阿富汗和苏丹境内建有恐怖组织训练基地为由,分别向阿富汗和苏丹境内发射了 60 枚导弹。

  1998 年12 月17日至19 日, 美国在对伊“沙漠之狐”行动中,共发射了 325 枚战斧导弹,伊军拦截了包括 agm-86c 在内的巡航导弹超过100 枚。

  1999 年科索沃战争中, 美国、英国共发射包括 agm-86c 在内的巡航导弹 1000 多枚,给南境内的重要设施造成了巨大破坏,南联盟军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拦截,共击落了 328 枚,拦截成功率在 30% 左右。越南准备购买布拉莫斯,台湾计划采购战斧。那么问题来了:这两种巡航导弹,哪家强?

“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 编辑
“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是由印度和俄罗斯合资的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公司研制的新一代巡航导弹。印度是第一个大买家,印度对它寄予厚望,将以“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来全面更新现有陈旧落后的海陆空军的导弹装备。近年来印度在各种国际武器装备展览会上频频展出“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一时间引起各国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然而种种迹象表明,“布拉莫斯”距离成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导弹采用主动雷达+GPS和卫星导航制导方式。导弹在飞行末段下降到10米左右,贴近海平面并作蛇形机动弹道飞行,以躲避敌方拦截。 导弹弹长8.1米(导弹发射储存器长9米),弹径0.67米,射程范围50~350千米,巡航高度14 000~15 000米,飞行速度2.5~2.8马赫,末段弹道高度10~15米,发射重量3 000千克(空射型为2 500千克),弹头重量200~300千克。 [1]
中文名称 “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 英文名称 BrahMos 服役时间 2005年印度海军 印度陆军2007年 国    家 印度和俄罗斯 类    别 巡航导弹 制导方式 主动雷达+GPS和卫星导航
目录
1 简介
2 发展背景
3 研制概况
4 导弹性能
5 市场前景
6 表现平平
简介编辑
“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一时间引起各国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印度和俄罗斯专家称,这种导弹在未来十年内将没有能与之比肩的对手。据报道,该型导弹是以快制胜,导弹以近3倍音速的飞行速度,以多种飞行弹道攻击目标。这样的性能超过了显赫一时的美国“战斧”和具有隐身能力的英法“风暴亡灵”巡航导弹。可见,该型导弹确有过人之处,值得关注。
发展背景编辑
上世纪90年代,印度大力推行“印度洋是印度人民的印度洋”的海上强军战略,极为重视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急需更新武器装备。在政府耗巨资购买英国二手航空母舰、俄罗斯K级潜艇、隐身护卫舰等新型舰艇外,还积极开发以新型反舰导弹为重点的各类导弹。印度国防部研究与发展局欣然受命。当时负责此项工作的即是后来在2002年7月当选为印度共和国第十二任总统的阿卜杜勒·卡拉姆。
1995年12月,印度与俄罗斯开始联合研制超音速反舰导弹。后来,因研制经费严重不足,未能完成预定的型号研制任务。
1998年2月,印度国防部研究与发展局(DRDO)与俄罗斯导弹生产和设计商(NPO)联合体签订了联合研制“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的谅解备忘录。在印度联合组建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合资公司,决定在俄罗斯“白玛瑙/宝石”反舰导弹的基础上,共同研制开发设计代号为P-J10、名称为“布拉莫斯”的超音速巡航导弹。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合资公司总资产2.5亿美元,印度占50.5%。后来,该合资公司与俄罗斯国家武器出口总公司和导弹生产和设计商联合体,共同签订了联手向全球市场推销“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的计划书。从而,确定并开始实施此项工程。
该工程启动后,不仅研制生产舰载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而且在此基础上,还改型设计、研制陆基型和空射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
“布拉莫斯”,其英文名字为BrahMos,由印度布拉马普特拉河 (Brahmaputra,该河上游是中国的雅鲁藏布江)和俄罗斯莫斯科河(Moscow),两个英文单词缩写组合而成,标志着印俄两国之间的友谊,隐含着“既有布拉马普特拉河狂放的一面,又有莫斯科河优雅的一面”之寓意。
研制概况编辑
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合资公司由印度20家军工企业和俄罗斯10家军工企业组成,印度总统卡拉姆直接参与领导,于1998年积极展开“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的研制开发工作,导弹组装在印度哈伊塔拉邦进行。
导弹的研制工作进展较为顺利,自2001年6月进行首次导弹试射,至2005年10月,已进行了10多次海基、陆基等飞行试验。各类“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的研制生产,都取得了进展。
“布拉莫斯”反舰巡航导弹1998年,“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开始
发射管道
发射管道
研制,首先在俄罗斯“白玛瑙/宝石”反舰导弹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1999年,由俄罗斯提供研制生产所需的技术资料与备件, 在完成导弹的工程研制工作后,开始进行样弹的生产。2001年6月,首次在陆上成功进行了导弹的发射试验。2003年2月,在孟加拉湾进行了第三次飞行试验,即首次在舰船上成功发射了舰载型“布拉莫斯”巡航导弹。2003年12月,印度海军开始实施为期10年的导弹武器装备计划。2004年4月,进行了第十次导弹飞行试验,也是“布拉莫斯”反舰巡航导弹第一次携带弹头的靶试,取得了成功。当时,印俄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公司总裁皮赖说:“我们正在为印度海军生产这种导弹,它已经基本上达到了要求。”同年9月,“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全面投产。印度国防部长普拉般普·穆克杰曾在印度议会上宣布,印度海军2005年将装备“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2005年11月,印度国防部长访问俄罗斯,参观了俄罗斯的导弹生产厂(机械制造科研生产联合体),并进一步扩大了与俄罗斯的合作计划。计划安排多艘印度海军军舰装载“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首先,准备在“卡辛”级“拉吉普特”号驱逐舰上装备可携带核弹头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为印度提供强有力的第二打击能力。同时,还准备为新建的“班加罗尔”号驱逐舰装备两座8单元垂直发射“布拉莫斯”导弹武器系统。
“布拉莫斯”陆基巡航导弹2004年12月,印度首次进行陆基“布拉莫斯”巡航导弹的发射试验,摧毁了位于印度拉贾斯邦沙漠的50厘米厚的混凝土掩体。2005年11月30日,在位于印度奥里萨邦首府布巴内斯瓦尔东北部的钱迪普尔试验场,又进行了陆基“布拉莫斯”巡航导弹的发射试验,击中了300千米处的目标。印度陆军决定订购60枚陆基“布拉莫斯”巡航导弹,于2007年装备部队,并希望在未来五年内,再购买200枚。
“布拉莫斯”空射巡航导弹2005年2月,印俄公司总裁皮赖在班加罗尔宣布,印度将在“布拉莫斯”反舰导弹的基础上,研制生产空射型“布拉莫斯”空地超音速导弹,准备将导弹装载到图-142海上侦察机和苏-30多用途战斗机上。计划在2006年完成导弹的机载试验,2007年下半年进行11枚导弹的研制定型飞行试验,其中有4枚装载弹头(3枚攻击海上目标、1枚攻击陆上目标)。定型后年产100枚,主要装备苏-30MKI型战斗机。
导弹性能编辑
“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具有超音速、多弹道的性能特点,
导弹发射瞬间
导弹发射瞬间
其突防能力、抗干扰能力和抗反导拦截能力,在目前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故被印俄媒体称之为“神奇”的导弹,最新式的巡航导弹。该型导弹采用梭镖式气动布局外形设计,弹身表层涂有印度自行研制生产的雷达吸波涂料,可增强导弹的隐身性能,最大程度地躲避雷达的搜索探测,降低被敌方雷达发现的概率。动力系统采用固体火箭助推器+冲压喷气发动机。其新式小型整体式冲压喷气发动机是印度HAL公司自行研制的。导弹采用主动雷达+GPS和卫星导航制导方式。导弹在飞行末段下降到10米左右,贴近海平面并作蛇形机动弹道飞行,以躲避敌方拦截。
导弹弹长8.1米(导弹发射储存器长9米),弹径0.67米,射程范围50~350千米,巡航高度14 000~15 000米,飞行速度2.5~2.8马赫,末段弹道高度10~15米,发射重量3 000千克(空射型为2 500千克),弹头重量200~300千克。
市场前景编辑
据印俄宣传,他们将逐步研制生产可供海、陆、空军所需的各种类型
海上飞行
海上飞行
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扩大其军贸市场。印俄两国正在联手推销“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
印度是第一个大买家。印度将以“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达其成为世界军事强国、称霸于南亚大陆和亚洲之目的。印度还在展览会上积极推销这一产品,以此来扩大自己的政治、军事影响并希望在经济上有所收获,以弥补其军费之不足。据总裁皮赖称,该弹出口潜力很大,“世界许多国家都对‘布拉莫斯’导弹感兴趣,一些国家已经就此进行了询问,但是向某一个国家出售这种导弹的决定,将由印度和俄罗斯政府联合作出”,印度称只卖给“可靠”国家。除印度外的第一个买家是智利,印度与智利已达成了导弹出售协议。此外,还有东南亚等几个国家正在与印度协商购买“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的有关事宜。
“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的出世,为世界导弹武库增加了一种新式的导弹武器装备,同时,也为印度更新导弹武器装备,增强国防军事实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且,通过与俄合作,印度有效地提高了军工企业在航空、导弹、电子、计算机、制导等诸多领域的技术水平。[2]
表现平平编辑
面对巴基斯坦巡航导弹发展咄咄逼人的压力,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发现,如果单纯等待无畏巡航导弹研制成功的话,印度将很快单方面受到巡航导弹威胁,开发一种新的巡航导弹抵消巴基斯坦的巡航导弹打击能力迫在眉睫。由于巴基斯坦方面即将试射巡航导弹,印度却无力短时间开发出全新的巡航导弹,于是预定用于反舰的布拉莫斯导弹就被赶鸭子上架,成了陆攻巡航导弹。2004年12月印度陆军布拉莫斯巡航导弹进行了首次试射,2007年3月再次试射,分别攻击了地面目标,2007年6月布拉莫斯导弹交付印度陆军使用。这种导弹改进了反舰型巡航导弹的导引头,使之能实现对陆地目标的攻击。
虽然Block I型布拉莫斯导弹在宣传资料和印度网友的帖子中被吹得天花乱坠,不过从布拉莫斯宇航公司公布的录像看,布拉莫斯 Block I导弹的目标识别能力很弱,靶标是平坦地面上孤零零的房子,还装有角反射器,对于复杂地形下的目标,布拉莫斯巡航导弹识别能力不足,这也是老式主动雷达导引头的通病,即使是新式主动雷达导引头的RBS-15MK3反舰导弹也只有有限的对陆攻击能力。2008年,印度海军使用布拉莫斯 Block I导弹进行了首次有海到陆的试射,这是布拉莫斯导弹的第15次试射,也是印度海军历史上第一次陆攻巡航导弹的试射。
由于来自P-270的主动导引头缺乏分辨能力,更专业的布拉莫斯 Block II巡航导弹被开发出来,据传使用先进的Ka波段毫米波主动雷达导引头代替了分辨能力差的X波段主动雷达导引头,Ka波段导引头可能来自KH-25MAE导弹,KH-25MAE导弹的毫米波导引头具备在4公里距离上发现坦克的能力。2009年1月布拉莫斯 Block II导弹打靶失败,曾引发印度陆军的抗议,声称除非证明布拉莫斯可靠否则不会继续装备,好在后继的试验取得了成功,布拉莫斯宇航公司称导弹击中了一组建筑中的小房子。目前为止布拉莫斯 Block II陆攻巡航导弹在印度陆军进行了3次成功发射,验证了攻击地面目标的能力。
毫米波导引头波长短精度高,作为一种全天候精确制导技术在对陆攻击导弹上应用不少,如美国AGM-114海尔法和派生而出的欧洲硫磺石,AGM-88E反辐射导弹以及俄国的KH-25MAE导弹等。不过布拉莫斯 Block II巡航导弹末段速度快,导引头探测距离短,导致反应时间不足,其高空弹道在先进防空导弹的拦截下突防效果也并不乐观。服役的陆攻巡航导弹如美国的BGM-119战斧,AGM-158,欧洲的风暴阴影和金牛座,普遍是采用中段地形匹配/GPS制导加末段红外成像制导,具有好得多的性能。印度海军的P-15B驱逐舰上,仍然使用亚音速的无畏远程巡航导弹,可知印度军方眼中陆攻型布拉莫斯导弹无法取代真正的陆攻巡航导弹。[1]



战斧巡航导弹
拼音:Zhànfǔ Xúnháng Dǎodàn(zhanfu Xuhang Daodan)
英文:Tomahawk cruise missile
同义词条:Tomahawk cruise missile
目录[ 隐藏 ]
1战斧巡航导弹概况
2研制与发展阶段
2.1Block1计划阶段
2.2Block2计划阶段
2.3Block3计划阶段
2.4Block4计划阶段
3性能特点
4识别特征
5主要型号
6主要缺点
7作战使用
8作战表现

战斧巡航导弹资料图
战斧巡航导弹资料图

  战斧巡航导弹(Tomahawk cruise missile)是美国研制的一种从敌防御火力圈外投射的纵深打击武器,可以从水面作战舰艇或潜艇上发射,攻击舰艇或陆上目标,主要用于对严密设防区域的目标实施精确攻击。该导弹于1972年开始研制,1976年首次试飞,1983年开始服役。该导弹飞行速度快,在航行中采用惯性制导加地形匹配或卫星全球定位修正制导,可以自动调整高度和速度进行高速攻击。导弹表层有吸收雷达波的涂层,具有隐身飞行性能,是美国军械库中最有威力的“防空区外发射”导弹。

编辑本段战斧巡航导弹概况

  “战斧”巡航导弹的外型尺寸、重量、助推器、发射平台都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是弹头、发动机和制导系统。其最大时速891公里,最大高度30公里,陆上平坦地区为60米以下,山地为150米,具有很强的低空突防能力。弹头命中精确度10米(后经改进精确度为1米)。因发射的母体不同,发射方式也有所区别。

  “战斧式”导弹基本参数如下:
“战斧式”导弹
“战斧式”导弹图解

  全 长 :5.56米

  直 径 : 0.527米

  翼 展 :2.65米

  最大射程 : 2500公里

  战斧式巡航导弹

  最大巡航马赫数 :0.72

  最大巡航高度 :50-150米

  起飞重量 :1.2吨

  制导方式 :地形匹配制导辅助惯性导航系统

  有效载荷 :122.5公斤

  动力装置: 涡轮风扇发动机+固体火箭助推器

  核弹当量 :1——5万吨

  最大功率 :267公斤+3100公斤

  命中精度 :30米

  发射方式 : 地面或水面机动发射
编辑本段研制与发展阶段
Block1计划阶段

雷神公司推出的“战斧”block-4型战术巡航导弹
雷神公司推出的“战斧”block-4型战术巡航导弹
  Block1计划阶段(1972-1983年):在这一阶段,美国海军以“战斧”巡航导弹的基本型“战斧”对地核攻击导弹(TLAM-N)BGM-109A为基础研制了海射巡航导弹BGM-109A、B、C型和陆射BGM-109G型。
Block2计划阶段

  Block2计划阶段(1983-1988年):1983年国防部提出一个对原Block 1对地常规攻击导弹(TLAM-C)进行改进的Block2计划,内容是将BGM-109C改为Block 2A和2B两种型号。Block2A仍装单一常规弹头,代号仍为BGM-109C,于1986年3月初具作战能力,随之装备海军;Block2B改装撒布器型子母弹头,用于投撒子弹药,编号为BGM-109D,1988年8月初具作战能力,并列入采购计划。在此阶段,海军还研制了BGM-109B的改进型BGM-109E和BGM-109D的改进型BGM-109F。

  Block2计划阶段研究和采用的改进措施主要有:1、将原有(TLAM-C)末段攻击弹道由水平攻击模式改为跃升垂直俯冲攻击模式,战斗部改为程序控制引爆方式;2、为BGM-109D、E、F研制了相应的子母弹头和高爆整体式弹头;3、改进了原型号的“战斧”武器控制系统/指控系统(TWCS/CCS);4、所有型号都采用了同一种涡扇发动机。
Block3计划阶段

  Block3计划阶段(1988-1993年):此计划的目标是到1992年为海军提供278枚新研制的Block3型导弹。1991年海湾战争中,BGM-109C/D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绩,但也暴露出许多不足。据此,美国海军修改了Block3计划,除继续生产新研制的Block 3型导弹外,还要求将库存的Block2全部改装成Block3,并选定休斯公司作为唯一承包商。首批改装的Block3于1993年初装备海军。

  为提高导弹精度、突防能力和目标识别能力,增加射程、缩短任务规划时间、改善与飞机的协同作战性能,Block 3阶段采用的主要改进措施有:1、增装GPS修正系统,用DSMAC2A取代DSMAC2;2、改用推力更大的MK 111助推器和改进后的F107-WR-402涡扇发动机;3、改用装延迟引信贯穿力强的WDU-36B战斗部;4、改进战区任务规划中心,增加海上任务规划系统;5、改进TWCS/CCS,提高协同作战能力。
Block4计划阶段

  Block4计划阶段(1993-2000年):根据海湾战争期间“战斧”导弹取得的战果,和原先拟用于取代“战斧”导弹的“先进桨扇发动机巡航导弹”计划项目被撤消后,海军于1993年提出发展“战斧多任务导弹”(TMMM)Block4设想,后来以“战斧”基本改进计划(TBIP)的形式立项研究。这一计划已于98年取消,被“战术战斧”导弹计划所取代。
编辑本段性能特点

  ①射程远、精度高。 ②威力大,制导方式复杂。战斧可采用 454 千克的高爆战斗部、BLU-97 子母弹战斗部、碳纤维战斗部、大功率微波战斗部和钝感钻地战斗部,实现了软、硬打击一体化。战斧导弹的制导方式较为复合制导, BLOCK3 以前大部分采用的是惯导+地形匹配制导+数字式景象地形匹配相关器末制导, BLOCK3 采用惯性制导+ GPS  +数字式景象地形匹配相关器末制导。 ③体积小、高度低、雷达难以探测和跟踪。 ④弱点较明显。只能打击固定目标,对于运动目标无法实时攻击;造价昂贵、作战效费比低于激光制导炸弹,远低于常规炸弹;无法实时评估打击效果;弹速低,易被拦截等。
编辑本段识别特征

  ①弹头为钝圆形,弹体呈柱形。

  ②采用二组控制翼面,第一组在弹尾、 4 片呈“十”形安装,前缘后掠;第二组在弹体中部,2 片对称弹体安装,翼展较大,呈梯形。

  ③发动机进气斗位于弹体下方,两组控制面之间。
编辑本段主要型号

美国海基战斧式巡航导弹发射升空
美国海基战斧式巡航导弹发射升空
  (1)BGM-109A对陆核攻击型战斧。该导弹属舰(潜)对陆型,1984年6月部署,计划产量1000枚,其中190枚部署于水面舰艇,194枚部署于攻击潜艇,用以执行全球战区对地面目标的核攻击任务,并作为战略后备力量执行核大战后期打击任务。该弹制导系统采用麦道公司研制的以地形匹配修正的惯性导航系统(TAINS),控制系统采用全数字化自动驾仪和AN—194型雷达高度表,发射指挥系统为MK117火控系统,动力装置采用固体火箭助推器和涡轮风扇发动机。导弹射程 2500千米,巡航高度 15~152米,巡航速度 0.72马赫,战斗部重122.5公斤,内装当量可调的20万吨级的W—80-1型核弹头。

  (2)BGM-109B反舰巡航导弹。该导弹属舰(潜)对舰型。1981年开始作战试验和鉴定,1983年11月潜射型初具作战能力,1984年3月舰射型初具作战能力。它主要用来装备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新泽西号战列舰和斯普鲁恩级驱逐舰。1980年计划总产量为243枚,1986年增至593枚。导弹外形尺寸与BGM-109A相同,助推器采用固体助推火箭。中段制导采用捷联式惯性制导系统,由三个速率陀螺和一个加速度陀螺组成姿态参考系统,由计算机/自动驾驶仪控制导弹飞行姿态,由AN/ADN-194型高度表控制飞行高度;末制导采用PR-53/PSQ-28主动雷达导引头。战斗部采用“小斗犬B”半穿甲战斗部,重454公斤。其改进型为BGM-109E,射程460千米。

  (3)BGM-109C常规对陆攻击导弹。该导弹属舰(潜)对地型,1981年初开始研制,1982年初装备潜艇,1983年6月装备水面舰船,主要用来装备攻击型核潜艇和护卫舰级以上的水面战舰,以攻击敌方海军航空兵基地指挥中心、桥梁、油库等陆上重要目标。导弹计划总产量为2643枚,制导系统为惯性导航加地形匹配加数字式景象匹配区域相关器(DSMAC)末制导。导弹配备高能弹头,射程 1300千米 ,巡航高度15~150米 巡航速度 0.72马赫,命中精度小于10米。

战斧巡航导弹垂直发射.
战斧巡航导弹垂直发射.
  (4)BGM-109D布撒型对陆攻击导弹。该导弹属海对地型,于1988年装备部队,射程 875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0.72马赫,配备子母弹头,装有近166枚BLU-97B小口径炸弹。其改进型为BGM-109F。

  (5)BGM-109G对陆核攻击型战斧。该导弹属陆对陆型,以BGM-109A为基础研制,1983年部署,使用格里芬四轮陆基平台发射,主要用于打击前苏联的SS—20中程弹道导弹;射程 2500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0.72马赫,战斗部重122.5公斤,配备当量可调的20万吨级的W—80-1型核弹头。

  (6)BLOCK3对陆攻击导弹。该导弹属舰(潜)对陆型,以BGM-109C/D为基础加以改进,1993装备部队。采用先进的F107-WR-402型发动机,射程为1667公里(舰射型)或1127公里(潜射型),巡航速度0.72马赫,命中精度3~6米,战斗部采用WDU-36B钝感炸药高效战斗部,采用惯性和GPS+DSMAC2A制导。

  (7)“战术战斧”Block4型导弹。该弹从“战斧”Block 3 型发展而来,由雷锡恩导弹系统公司研制,已于2004年进入美国海军服役。其主要特点是:具备双向卫星信号传输功能,指挥官可以在导弹飞行途中改变攻击目标,转而打击预先输入的后备目标或者按外部提供的目标GPS坐标重新瞄准;导弹还能够在战区上空长时间徘徊,以等待接收攻击“高价值目标”的指令;此外,“战术战斧”还可将飞行状态和精确打击情况反馈给作战人员,并能将部分战场损坏图像传回作战舰艇,而导弹系统本身还综合了改进型反干扰全球定位系统。美海军计划耗资16亿美元采购超过2200枚“战术战斧”导弹,采购期为5年。每枚“战术战斧”导弹的售价大约为72.9万美元,仅仅为目前装备海军的“战斧”Block 3 型导弹售价的一半。
编辑本段主要缺点

  导弹携带的发动机、制导系统和燃料负载限制了弹头的尺寸大小,所以它打击钢筋混凝土目标时效果不是太好,并且容易出现不能完成火箭发射阶段向喷气发动机巡航阶段的过渡,每枚导弹耗资75万到120万美元,远比常规炸弹昂贵。因为没有装备摄影机,对导弹破坏情况的评定需要间谍飞机和卫星进行空中观测。
编辑本段作战使用

  目前装备美国海军并在实战中大量使用的主要型号是“战斧”c/d型及其改进型block3对地攻击导弹。其发射方式为:潜射型使用鱼雷管或艇外垂直发射装置发射,导弹离开潜艇10米后,固体助推器点火,四个燃气舵使导弹稳定飞向水面,以大约50度的角度出水,在固体火箭的推动下升空。水面舰艇装备有装甲箱式发射系统(abls)或mk41垂直发射系统。
编辑本段作战表现

  1991 年海湾战争中,战斧式导弹首次投入大规模使用。 美军的主要发射平台是游弋于波斯湾、红海的 18 艘战舰。其中:战列舰 2 艘,导弹巡洋舰 9 艘,导弹驱逐舰 5 艘,攻击型核潜艇 2 艘,装备 4 种发射装置 , 总计 43 具,总载弹量 477 枚。主要目标是伊军指挥控制机构、核生化武器设施、防空阵地、萨达姆地下住地和指挥中心。共发射 288 枚,发射成功 282 枚,被伊军拦截 29 枚,占 10% 。

  1993 年1 月17日,美军使用战斧导弹打击伊拉克核基地,发射平台是停泊于波斯湾和红海的水面舰 4 艘计有:cg-63“考佩斯”号巡洋舰,dd-966“休伊特”号、 dd- 978“斯顿普 ”号、 dd-970“卡伦”号驱逐舰,总载弹量约 125 枚。主要目标是巴格达东南郊约 20 千米处托法拉尼亚赫核设施。共发射 45 枚,成功发射 44 枚,被拦截 8 枚, 占 18% 。

  1996 年9 月3 、4 日,美以保护库尔德人居住区为由,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和南部地区发射了 44 枚。

  1998 年8 月20 日,美以阿富汗和苏丹境内建有恐怖组织训练基地为由,分别向阿富汗和苏丹境内发射了 60 枚导弹。

  1998 年12 月17日至19 日, 美国在对伊“沙漠之狐”行动中,共发射了 325 枚战斧导弹,伊军拦截了包括 agm-86c 在内的巡航导弹超过100 枚。

  1999 年科索沃战争中, 美国、英国共发射包括 agm-86c 在内的巡航导弹 1000 多枚,给南境内的重要设施造成了巨大破坏,南联盟军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拦截,共击落了 328 枚,拦截成功率在 30%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