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已经读不出来那些来自火星的数据缩微胶片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15:36:01


罗马 - 40年前发送到火星上的维京号(Viking)探测器是项壮举。而在今天,恢复存储在缩微胶卷上的数据,对于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来说又像是另一个惊心动魄的使命。因为保存在纸盒中的这些胶片卷轴,已成有化为灰烬的趋势。因为读取它们的设备,以及相应的软件,可以说事实上已经都不存在了。还因为当年写那些程序的工程师要么就是已经去世,要么就是退休了或已经换了工作。

为了不要失去经过了那么多努力所得到的成果 - 维京号计划,其第一艘探测器在1976年7月20日在火星上登陆,在当年共花费了10亿美元 - 美国航空航天局今天决定重新打开纸盒,展开胶片卷轴,并将它们转换到数字媒体上。这项操作应能将保存了数十年的仍然是最早的,美丽的,那个红色星球的土壤照片保留下来。以及对土壤的一些样品进行分析的数据,根据一些分析认为,这些数据并没有排除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在当年认为缩微胶片是能够获得未来的支持的”,美国航空航天局数据方面的负责人David Williams,在提出这个新的保护项目的时候,他这样回忆说。“之后,出现了互联网,所有人都开始将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了。现在我们将重新读取缩微胶片,我们并将扫描每幅图象,将使任何人都可以访问”。

Williams清楚地记得将维京号的数据从其沉睡的纸盒中“唤醒”的时刻。那是在2000年的年初,当时这位科学家接到了一位生物学家同事的电话,他希望看看微缩胶片,以更好地分析火星上可能有生命的可能的迹象。“那时是我第一次打开封条,拿起缩微胶片”,他回忆说。“在那个时候我想到:我们曾完成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创举,所留下的一切就只有这些了。如果这些胶片卷轴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就会永远失去一切”。最后,那位生物学家什么都没有看到。

在两艘维京号探测器上携带的众多仪器中的其中一台,叫做Labeled Release,它是用来收集火星上的土壤样本,并将其与营养物质接触。任何细菌或其他低级生命物质都会开始代谢养分,并释放出废物如二氧化碳或甲烷。其中的一个测试 - 颇具争议,并且一直没有后续的实验证实 - 似乎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现了其中一种的这类的代谢产物。

甚至不是所有的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数据都已经被记录在了微缩胶片上。1988年,来自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们惊恐地发现,有3000张来自维京号探测器的图像从来就没有被处理过。能处理那些图象的电脑已不复存在,处理图象的软件代码已经丢失。要重现火星土壤的这些照片就好象是要从头开始破译一种象形文字。必须要有细致的工作才能重新诠释当年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计算机语言。

美国航空航天局不是唯一的出现了“过时技术”问题的科学机构。在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为了提取美国以前做过的一个实验的数据,别无选择,只能从零开始重造一台能够读取它们的计算机。即使是五艘月球探测器拍摄到的我们的卫星的那些图片也经历了可能出现一个糟糕结局的风险。当美国航空航天局负责数据保存的工程师退休后,或被一家私人公司雇佣后,这些资料被放在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太阳谷的一个粮仓里。一直到了2007年,美国航天局才想起来决定收回它们。在被抢救回来的图片中,就包括如下图那张最美丽的“黎明”的地球升起在月球月平线上的照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2ee85830102wjb0.html

罗马 - 40年前发送到火星上的维京号(Viking)探测器是项壮举。而在今天,恢复存储在缩微胶卷上的数据,对于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来说又像是另一个惊心动魄的使命。因为保存在纸盒中的这些胶片卷轴,已成有化为灰烬的趋势。因为读取它们的设备,以及相应的软件,可以说事实上已经都不存在了。还因为当年写那些程序的工程师要么就是已经去世,要么就是退休了或已经换了工作。

为了不要失去经过了那么多努力所得到的成果 - 维京号计划,其第一艘探测器在1976年7月20日在火星上登陆,在当年共花费了10亿美元 - 美国航空航天局今天决定重新打开纸盒,展开胶片卷轴,并将它们转换到数字媒体上。这项操作应能将保存了数十年的仍然是最早的,美丽的,那个红色星球的土壤照片保留下来。以及对土壤的一些样品进行分析的数据,根据一些分析认为,这些数据并没有排除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在当年认为缩微胶片是能够获得未来的支持的”,美国航空航天局数据方面的负责人David Williams,在提出这个新的保护项目的时候,他这样回忆说。“之后,出现了互联网,所有人都开始将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了。现在我们将重新读取缩微胶片,我们并将扫描每幅图象,将使任何人都可以访问”。

Williams清楚地记得将维京号的数据从其沉睡的纸盒中“唤醒”的时刻。那是在2000年的年初,当时这位科学家接到了一位生物学家同事的电话,他希望看看微缩胶片,以更好地分析火星上可能有生命的可能的迹象。“那时是我第一次打开封条,拿起缩微胶片”,他回忆说。“在那个时候我想到:我们曾完成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创举,所留下的一切就只有这些了。如果这些胶片卷轴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就会永远失去一切”。最后,那位生物学家什么都没有看到。

在两艘维京号探测器上携带的众多仪器中的其中一台,叫做Labeled Release,它是用来收集火星上的土壤样本,并将其与营养物质接触。任何细菌或其他低级生命物质都会开始代谢养分,并释放出废物如二氧化碳或甲烷。其中的一个测试 - 颇具争议,并且一直没有后续的实验证实 - 似乎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现了其中一种的这类的代谢产物。

甚至不是所有的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数据都已经被记录在了微缩胶片上。1988年,来自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们惊恐地发现,有3000张来自维京号探测器的图像从来就没有被处理过。能处理那些图象的电脑已不复存在,处理图象的软件代码已经丢失。要重现火星土壤的这些照片就好象是要从头开始破译一种象形文字。必须要有细致的工作才能重新诠释当年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计算机语言。

美国航空航天局不是唯一的出现了“过时技术”问题的科学机构。在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为了提取美国以前做过的一个实验的数据,别无选择,只能从零开始重造一台能够读取它们的计算机。即使是五艘月球探测器拍摄到的我们的卫星的那些图片也经历了可能出现一个糟糕结局的风险。当美国航空航天局负责数据保存的工程师退休后,或被一家私人公司雇佣后,这些资料被放在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太阳谷的一个粮仓里。一直到了2007年,美国航天局才想起来决定收回它们。在被抢救回来的图片中,就包括如下图那张最美丽的“黎明”的地球升起在月球月平线上的照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2ee85830102wjb0.html
有的资料就是用的在市场上买的像古董一样的老机器放出来的,
这些图像在传回地球的时候难道不是数字方式的?
cafecat2009 发表于 2016-8-20 04:23
这些图像在传回地球的时候难道不是数字方式的?
模拟的。。。7x年,都是模拟信号。类似以前的电视。
是数字的,但是编码格式信息都找不到了,才会这样。当年也没有统一的数字图像格式,都是自己搞一套,如果文档丢了,就无法解读了。

别说40年前,就是20年前很多东西都成废物了。
bobcat 发表于 2016-8-20 07:00
是数字的,但是编码格式信息都找不到了,才会这样。当年也没有统一的数字图像格式,都是自己搞一套,如果文 ...
所以很多图书馆又开始重新搞微缩胶片了。
既然是存在微缩胶片上
那到底是什么信息?
你家把数字信息存储在胶片上?
你家把模拟信号存储在胶片上?
这是瞎翻译的还是瞎写的?
从不泡妞 发表于 2016-8-20 10:41
既然是存在微缩胶片上
那到底是什么信息?
你家把数字信息存储在胶片上?
也许是记者瞎写,从配图上看,那些东西像是磁带而不是胶片,只有磁带记录的信息才涉及到编码等东西,而胶片只需要光一照就出图了。
这是NASA网站上关于整个项目的详细描述

nssdc.gsfc.nasa.gov/planetary/viking.html

我们看到viking 1着陆器上的数据为

Data storage was on a 40 Mbit tape recorder, and the lander computer had a 6000 word memory for command instructions.

很明显的是数字格式。
通讯方式也是数字的,这么远根本不可能用模拟的

Some of the data collected were returned by direct radio link to earth, but most were returned by relay through one of the orbiters via the UHF relay radio at 4 or 16 kbits/s. By direct link, engineering data could be returned at 8.33 and 33.33 kbits/s, and science data at 250, 500, and 1000 bits/s.
图像也都是数字格式的,存在磁带上

nssdc.gsfc.nasa.gov/nmc/datasetDisplay.do?id=PSPA-00090

This data set consists of the Experiment Data Records (EDRs) for the approximately 6000 images obtained by the Viking 1 Lander TV experiment, stored on magnetic tapes. The EDRs consist of unprocessed (raw) instrument data in VICAR format. Each image file consists of 515 or more blocks, containing a variable number of bytes per block. The number of bytes per block is equal to the number of scan lines taken by the camera or 360, whichever is larger.
既然是存在微缩胶片上
那到底是什么信息?
你家把数字信息存储在胶片上?

我觉得记者是瞎写的,那个时代的视频是模拟信号,地月级别可用,但地火这个距离不可能做成模拟或数字视频的,误码率太高了,校验码和数据一样多,只能是照片。存储部分应该是磁盘或磁带,一旦那种磁盘或磁带驱动器损坏或找不到,数据也和丢失差不多了
这些图像在传回地球的时候难道不是数字方式的?
那时代还没有数字化,都是模拟信号,估计成像的方法是探测器用胶卷照相并进行自动冲洗显影(60年代的侦查星多用返回地球的方法,到70年代就能自动冲洗显影),然后扫描并传真,对!加入大量校验码的彩色传真!
sunnerman 发表于 2016-8-20 11:13
也许是记者瞎写,从配图上看,那些东西像是磁带而不是胶片,只有磁带记录的信息才涉及到编码等东西,而胶 ...
按你一说,俺觉得没准是俺瞎翻译错了,俺是业余瞎学意大利语的。不过刚又查了下原文,这个东西的原文是:microfilm,这是英文啊,觉得应该是胶片不是磁带啊~~~
海盗一号和二号
这个nasa老是弄些耸人听闻的东西来要经费。自从那个重大消息就是发现疑似地球行星之后。这个组织发布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倾向于无厘头。
这样算个事?
解码起来也不难吧啊,真要想折腾的话
所以NASA麾下的CCSDS搞了个OAIS模型(开放档案信息系统),就是解决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问题。该模型已经上升到ISO 14721国际标准。
要也许他们的意识是,月球的原始资料也读不出了
按你一说,俺觉得没准是俺瞎翻译错了,俺是业余瞎学意大利语的。不过刚又查了下原文,这个东西的原文是: ...
有可能是存有原始数据的胶片,这种存储格式可能类似于针孔纸带那样,也有可能是多行,比如说一行有64个孔代表64个1。这是我自己瞎想的,因为我也没见过。
声波 发表于 2016-8-21 23:02
有可能是存有原始数据的胶片,这种存储格式可能类似于针孔纸带那样,也有可能是多行,比如说一行有64个孔 ...
胶片也可能坏掉

最好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备份,还要定期检查
pafupafu 发表于 2016-8-20 23:41
解码起来也不难吧啊,真要想折腾的话
这种新闻听听就算了,千万别当真

几千年前的甲骨文和楔形文字都能破解,几十年前的编码能解不出来?

可能就是运行软件的计算机硬件已经狗带了,存储软件的媒体可能也狗带了,但只要肯花钱,找人搞个虚拟机一样能运行
胶片也可能坏掉

最好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备份,还要定期检查
以前的人认为胶片能存很久,还方便移动,就出了很多微缩胶片。
声波 发表于 2016-8-22 00:07
以前的人认为胶片能存很久,还方便移动,就出了很多微缩胶片。
胶片在温度和湿度都控制的环境下确实可以放很久,这个是经过实践考验的
JudgementDay 发表于 2016-8-22 00:06
这种新闻听听就算了,千万别当真

几千年前的甲骨文和楔形文字都能破解,几十年前的编码能解不出来?
我老湿以前也说过自己帮研究所解码过文件,真没那么神奇
数字资料的载体也需要定期转存,否则读取设备会消失,数据就僵尸了。
这种新闻听听就算了,千万别当真

几千年前的甲骨文和楔形文字都能破解,几十年前的编码能解不出来?

你的最后依据道出了问题的关键。并没有钱去雇能干这活的人,现在美国的资深的软件工程师薪水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