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佩刀”改变高超声速推进 “游戏规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9:44:4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c988a7f0102xiu0.html
转载自博客,好像博主也是转载的。


“佩刀"发动机示意图

正当各空天大国投入巨资研发超燃冲压发动机而技术仍未成熟之际,英国反应发动机公司(Reaction Engines Limit,REL)的“协同吸气式火箭发动机”(Synergistic Air- Breathing Rocket Engine, SABRE,简称“佩刀”),在地面试验台上,完成的100多次试验,证明它能在百分之一秒内,将气流从1000摄氏度冷却到零下150摄氏度,不会造成霜冻堵塞,从而为高超声速推进系统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改变了这个领域的“游戏规则(Game Change)”。

从“佩刀”到“弯刀”

    “佩刀”发动机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中期。那时许多国家,为了降低天地往返运输的费用,纷纷提出了多种水平起降的空天飞机的方案,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国采用预冷式吸气火箭的“霍托尔(HOTOL)”、美国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的“东方快车(NASP)”和德国采用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的“桑格尔(Sanger)”。在这些方案中,最关键的是其推进系统各不相同。到了90年代,这三国的空天飞机相继下马,但英国曾参与“霍托尔”研制的三名主力仍然坚持前行,于1989年成立了英国反应发动机公司,并自筹资金,低调实施 “云霄塔(Skylon)”空天飞机计划,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创新,特别是在发展“佩刀”发动机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佩刀”发动机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在火箭模式下,发动机以闭循环液氧/液氢高比冲火箭发动机工作;在吸气模式下(从起飞阶段到Ma大于5),液氧气流被大气中空气所代替,使发动机比冲增加了3-6倍。此时,空气流被吸入发动机,并在压缩之前被冷却至很低的温度。氢燃料在进入燃烧室之前作为闭循环氦回路的冷却剂,而冷却的氦气则用于冷却空气。“佩刀”发动机的关键组成部分是预冷热交换系统,该系统能冷却进气口吸入的空气。热交换系统由许多螺旋形缠绕的细小管道组成,空气通过热交换器时被管中流动的氦气冷却。反应发动机公司为此攻克了两个关键技术,其一是制造技术,他们采用了铬镍铁718合金管,孔径为0.98mm,厚度为40μm,它能确保良好的热交换性能而没有物理强度的降低。其二是霜冻堵塞的控制技术。若“佩刀”发动机研制成功,就可在其基础上发展两级入轨的空天飞机,进而发展单级入轨的“云霄塔”空天飞机。


“弯刀"发动机示意图

反应发动机公司已经设计了一个源于“佩刀”的“弯刀”(SCIMITAR)液氢预冷发动机。“弯刀”发动机可以用于欧盟的“远期先进推进概念和技术计划(Long Term Advanced Propulsion  Concepts and Technology, LAPCAT)”的超音速客机,开启了客机Ma5时代。LAPCAT的飞行速度可达6437公里/时,大约是协和式超音速客机最高速度的2.5倍。乘客从伦敦飞到纽约将只需要2小时。此外,LAPCAT可以在28千米的高空飞行。当然,“弯刀”发动机也可用于军用飞机。

强预冷吸气式发动机的特点

     众所周知,涡轮喷气发动机在Ma5小于3时比冲最高、技术最成熟,但在更髙马赫数下,其性能急剧恶化,而此时冲压发动机具有优势,因此提出了将两种发动机组合起来的方案,即所谓“基于涡轮的组合循环(Turbine Based Combine d Cycle,TBCC)”的组合发动机。但是这种发动机存在模态转換时的推力缝隙、背死重和防热难等一系列问题,至今并未得到实际应用。另一种组合发动机是“基于火箭的组合循环(Rocket Based Combined Cycle,RBCC)”的组合发动机, 即火箭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的组合,由于其低速性地能较TBCC发动机低,存在两种发动机的流动通道的协调问题,也沒有达到实用阶段。

另外一种高超声速发动机的发展途径是预冷,即将高马赫数飞行时的高温空气冷却到发动机的正常温度。为此,美国捉出了射流冷却方荣,日本、俄罗斯提出了冷却器方案,均因技术复杂而并未进入研制阶段,只有英国提出的强预冷器加闭合循环的方案,得到了认可,成功进入了研制阶段。预冷对高超声速发动机带来诸多好处:首先,降低了发动机的进口气流温度,提高了飞行器的飞行马赫数,缓解了各工作部件的热环境。其次,降低进口气流的温度可以提高气体的密度而增加流量,从而增加推力。而预冷技术的关键是设计紧湊髙效的预冷器。其核心技术是选择換热介质和设计制造微型換热单元。在这方面,英国的“佩刀”和“弯刀”发动机方案取得了重大突破。
      强预冷的“佩刀”发动机,与前述的TBCC和RBCC等组合发动机比,其优点是:飞行速度的范围大,飞行Ma数从0直到20以上;推重比和比冲具有优势,在整个飞行马赫数范围内比冲都高于组合发动机,推重比也最高,Ma 2时推重比为9~14;Ma 5时推重比为6,它比TBCC 组合发动机在所有的飞行马赫数范围可以降低耗油率18-23%;它用单一发动机即可实现多种发动机(或组合循环发动机)才能完成的工作,从而大大降低起飞总重;和亚燃和超燃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相比,它避免了目前难于成熟的十分复杂的流动和燃烧的控制,从而提高了可靠性。另一方面,“佩刀”和“弯刀”都采用氢为燃料,虽然氢的燃烧热值是碳氢燃料的2.8倍,保障了发动机有足够的推力,但氢的价格较贵,由于存在“氢脆”现象,对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束语

      据英国广大《每日邮报》7月12 日报道,英国反应发发动机公司宣称它已募集到的资金达到了1.7亿美元,包括欧洲航天局(ESA)已签署合同的1110万美元;英国航天局承诺的6620万美元;英国BAE系统公司入股投资的2650万美元;公司创办时募集到的私人投资约6620万美元。该公司称其资金足够支撑在2020年前完成“佩刀”发动机缩比验证机的地面试验。该公司与美国空军签订了有关“佩刀”发动机技术的合作协议,后者正在开展这种发动机的潜在应用和发展等研究。因此,反应发动机公司正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建立美国子公司,以加强与美国政府部门和工业伙伴的联系。
      国际上对这种强预冷技术以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一种发动机领域颠覆性技术,是继喷气技术发明以后的第二次革命。芵国大学与科学部认为这项技术将彻底改变人类在空中和太空中的旅行。美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认为“佩刀”发动机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技术,它在技术上可行,并可能会更早地在两级入轨空天飞机或国防中应用。北航陈懋章院士的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家实验室团队认为,这是一项意义非凡的重大技术穾破,将改变整个航空发动机的面貌,有望成为未来最适用的高超声速动力技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c988a7f0102xiu0.html
转载自博客,好像博主也是转载的。


“佩刀"发动机示意图

正当各空天大国投入巨资研发超燃冲压发动机而技术仍未成熟之际,英国反应发动机公司(Reaction Engines Limit,REL)的“协同吸气式火箭发动机”(Synergistic Air- Breathing Rocket Engine, SABRE,简称“佩刀”),在地面试验台上,完成的100多次试验,证明它能在百分之一秒内,将气流从1000摄氏度冷却到零下150摄氏度,不会造成霜冻堵塞,从而为高超声速推进系统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改变了这个领域的“游戏规则(Game Change)”。

从“佩刀”到“弯刀”

    “佩刀”发动机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中期。那时许多国家,为了降低天地往返运输的费用,纷纷提出了多种水平起降的空天飞机的方案,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国采用预冷式吸气火箭的“霍托尔(HOTOL)”、美国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的“东方快车(NASP)”和德国采用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的“桑格尔(Sanger)”。在这些方案中,最关键的是其推进系统各不相同。到了90年代,这三国的空天飞机相继下马,但英国曾参与“霍托尔”研制的三名主力仍然坚持前行,于1989年成立了英国反应发动机公司,并自筹资金,低调实施 “云霄塔(Skylon)”空天飞机计划,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创新,特别是在发展“佩刀”发动机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佩刀”发动机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在火箭模式下,发动机以闭循环液氧/液氢高比冲火箭发动机工作;在吸气模式下(从起飞阶段到Ma大于5),液氧气流被大气中空气所代替,使发动机比冲增加了3-6倍。此时,空气流被吸入发动机,并在压缩之前被冷却至很低的温度。氢燃料在进入燃烧室之前作为闭循环氦回路的冷却剂,而冷却的氦气则用于冷却空气。“佩刀”发动机的关键组成部分是预冷热交换系统,该系统能冷却进气口吸入的空气。热交换系统由许多螺旋形缠绕的细小管道组成,空气通过热交换器时被管中流动的氦气冷却。反应发动机公司为此攻克了两个关键技术,其一是制造技术,他们采用了铬镍铁718合金管,孔径为0.98mm,厚度为40μm,它能确保良好的热交换性能而没有物理强度的降低。其二是霜冻堵塞的控制技术。若“佩刀”发动机研制成功,就可在其基础上发展两级入轨的空天飞机,进而发展单级入轨的“云霄塔”空天飞机。


“弯刀"发动机示意图

反应发动机公司已经设计了一个源于“佩刀”的“弯刀”(SCIMITAR)液氢预冷发动机。“弯刀”发动机可以用于欧盟的“远期先进推进概念和技术计划(Long Term Advanced Propulsion  Concepts and Technology, LAPCAT)”的超音速客机,开启了客机Ma5时代。LAPCAT的飞行速度可达6437公里/时,大约是协和式超音速客机最高速度的2.5倍。乘客从伦敦飞到纽约将只需要2小时。此外,LAPCAT可以在28千米的高空飞行。当然,“弯刀”发动机也可用于军用飞机。

强预冷吸气式发动机的特点

     众所周知,涡轮喷气发动机在Ma5小于3时比冲最高、技术最成熟,但在更髙马赫数下,其性能急剧恶化,而此时冲压发动机具有优势,因此提出了将两种发动机组合起来的方案,即所谓“基于涡轮的组合循环(Turbine Based Combine d Cycle,TBCC)”的组合发动机。但是这种发动机存在模态转換时的推力缝隙、背死重和防热难等一系列问题,至今并未得到实际应用。另一种组合发动机是“基于火箭的组合循环(Rocket Based Combined Cycle,RBCC)”的组合发动机, 即火箭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的组合,由于其低速性地能较TBCC发动机低,存在两种发动机的流动通道的协调问题,也沒有达到实用阶段。

另外一种高超声速发动机的发展途径是预冷,即将高马赫数飞行时的高温空气冷却到发动机的正常温度。为此,美国捉出了射流冷却方荣,日本、俄罗斯提出了冷却器方案,均因技术复杂而并未进入研制阶段,只有英国提出的强预冷器加闭合循环的方案,得到了认可,成功进入了研制阶段。预冷对高超声速发动机带来诸多好处:首先,降低了发动机的进口气流温度,提高了飞行器的飞行马赫数,缓解了各工作部件的热环境。其次,降低进口气流的温度可以提高气体的密度而增加流量,从而增加推力。而预冷技术的关键是设计紧湊髙效的预冷器。其核心技术是选择換热介质和设计制造微型換热单元。在这方面,英国的“佩刀”和“弯刀”发动机方案取得了重大突破。
      强预冷的“佩刀”发动机,与前述的TBCC和RBCC等组合发动机比,其优点是:飞行速度的范围大,飞行Ma数从0直到20以上;推重比和比冲具有优势,在整个飞行马赫数范围内比冲都高于组合发动机,推重比也最高,Ma 2时推重比为9~14;Ma 5时推重比为6,它比TBCC 组合发动机在所有的飞行马赫数范围可以降低耗油率18-23%;它用单一发动机即可实现多种发动机(或组合循环发动机)才能完成的工作,从而大大降低起飞总重;和亚燃和超燃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相比,它避免了目前难于成熟的十分复杂的流动和燃烧的控制,从而提高了可靠性。另一方面,“佩刀”和“弯刀”都采用氢为燃料,虽然氢的燃烧热值是碳氢燃料的2.8倍,保障了发动机有足够的推力,但氢的价格较贵,由于存在“氢脆”现象,对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束语

      据英国广大《每日邮报》7月12 日报道,英国反应发发动机公司宣称它已募集到的资金达到了1.7亿美元,包括欧洲航天局(ESA)已签署合同的1110万美元;英国航天局承诺的6620万美元;英国BAE系统公司入股投资的2650万美元;公司创办时募集到的私人投资约6620万美元。该公司称其资金足够支撑在2020年前完成“佩刀”发动机缩比验证机的地面试验。该公司与美国空军签订了有关“佩刀”发动机技术的合作协议,后者正在开展这种发动机的潜在应用和发展等研究。因此,反应发动机公司正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建立美国子公司,以加强与美国政府部门和工业伙伴的联系。
      国际上对这种强预冷技术以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一种发动机领域颠覆性技术,是继喷气技术发明以后的第二次革命。芵国大学与科学部认为这项技术将彻底改变人类在空中和太空中的旅行。美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认为“佩刀”发动机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技术,它在技术上可行,并可能会更早地在两级入轨空天飞机或国防中应用。北航陈懋章院士的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家实验室团队认为,这是一项意义非凡的重大技术穾破,将改变整个航空发动机的面貌,有望成为未来最适用的高超声速动力技术。
牛牛这每年几百万磅的经费,搞这种项目怎么看怎么觉得还不够塞牙缝的,另外图全挂了


图挂了吗,我明天再处理吧,今天晚上实在太累了,大家看链接得了。

到2020年才开始进行地面测试啊,那时才是真正开始花大钱的时候呢,现在都是预研,应该花不了几个钱。

图挂了吗,我明天再处理吧,今天晚上实在太累了,大家看链接得了。

到2020年才开始进行地面测试啊,那时才是真正开始花大钱的时候呢,现在都是预研,应该花不了几个钱。
百分之一秒内,将气流从1000摄氏度冷却到零下150摄氏度

一直想不通为什么要冷却气流 不就是空气吗 直接用窝喷不就行了吗
丰血 发表于 2016-8-16 01:14
百分之一秒内,将气流从1000摄氏度冷却到零下150摄氏度

一直想不通为什么要冷却气流 不就是空气吗 直接 ...
超音速飞行时,空气被进气道压缩、摩擦,静温急剧升高。 高超音速时可高达数千K。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航天系统的黄志澄院士。
百分之一秒内,将气流从1000摄氏度冷却到零下150摄氏度

一直想不通为什么要冷却气流 不就是空气吗 直接 ...
不冷却那就是涡喷了,冷却后可以当氧化剂输送进火箭发动机燃烧室。预冷后的空气和经过再生冷却后的液氢性质差不多,喷注器都没必要做多大修改。

dddd_dh_200001 发表于 2016-8-16 07:40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航天系统的黄志澄院士。


多谢指教。
根据网上2015年冯如奖颁发给王振国教授的新闻,取得高超音速突破的发动机应该是我国自行研制的航空煤油再生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飞行速度至少在5马赫以上。
再看2016年央视宣布进行组合式发动机技术突破的新闻,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制应该正式立项了。就是不知道研究的到底是TBCC还是RBCC,还是两者都有。至于类似佩刀发动机的强预冷项目,连英国自己都还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只是一些关键性技术预研取得了进展,筹到了一些试验资金而已,等到地面缩比发动机试验项目顺利完成之后,再来谈实用化吧,现在还早的很呢。

根据博客里的内容,佩刀发动机强预冷系统“在地面试验台上,完成的100多次试验,证明它能在百分之一秒内,将气流从1000摄氏度冷却到零下150摄氏度,不会造成霜冻堵塞”。只是这100多次试验,在百分之一秒内,将压力多高,速度多快的气流从1000摄氏度冷却到零下150摄氏度呢,是在5马赫或者比较低得超音速、亚音速风洞内完成的试验吗。还有不会造成霜冻堵塞,常压下,液氮的沸点是零下196度,液氧的沸点是零下182度,考虑到空气气流速度快,进入到预冷器内可是速度急剧降低,压力温度骤然升高的,这种情况下急速冷却氧气氮气被液化有可能,但是氧气氮气不太可能会凝固。不过空气里一般都含有水蒸汽的吧,在这么急速冷却的环境下,空气中水蒸气是直接凝华成冰吧,不会造成霜冻堵塞的原因是不是解决了水汽凝华造成的影响啊,求高手解答啊。
dddd_dh_200001 发表于 2016-8-16 07:40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航天系统的黄志澄院士。


多谢指教。
根据网上2015年冯如奖颁发给王振国教授的新闻,取得高超音速突破的发动机应该是我国自行研制的航空煤油再生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飞行速度至少在5马赫以上。
再看2016年央视宣布进行组合式发动机技术突破的新闻,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制应该正式立项了。就是不知道研究的到底是TBCC还是RBCC,还是两者都有。至于类似佩刀发动机的强预冷项目,连英国自己都还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只是一些关键性技术预研取得了进展,筹到了一些试验资金而已,等到地面缩比发动机试验项目顺利完成之后,再来谈实用化吧,现在还早的很呢。

根据博客里的内容,佩刀发动机强预冷系统“在地面试验台上,完成的100多次试验,证明它能在百分之一秒内,将气流从1000摄氏度冷却到零下150摄氏度,不会造成霜冻堵塞”。只是这100多次试验,在百分之一秒内,将压力多高,速度多快的气流从1000摄氏度冷却到零下150摄氏度呢,是在5马赫或者比较低得超音速、亚音速风洞内完成的试验吗。还有不会造成霜冻堵塞,常压下,液氮的沸点是零下196度,液氧的沸点是零下182度,考虑到空气气流速度快,进入到预冷器内可是速度急剧降低,压力温度骤然升高的,这种情况下急速冷却氧气氮气被液化有可能,但是氧气氮气不太可能会凝固。不过空气里一般都含有水蒸汽的吧,在这么急速冷却的环境下,空气中水蒸气是直接凝华成冰吧,不会造成霜冻堵塞的原因是不是解决了水汽凝华造成的影响啊,求高手解答啊。


TBCC组合发动机,全程不带氧化剂,使用涡轮风扇发动机在地面水平起飞,加速到冲压发动机点火条件后关机,该涡轮风扇发动机就变成了结构死重,一直带着。该组合发动机应该是适合在大气层内进行10马赫左右的高超音速飞行,起飞加速平稳,对驾驶员身体素质要求较低,不过入轨就别想了,除非载荷是一个小型的航天飞行器,高空释放后点燃火箭发动机入轨。
而RBCC组合发动机,是带有一定氧化剂的,在地面使用火箭发动机助推启动水平或者垂直起飞,达到1马赫速度以上和1万米高空以上后转为水平(如果是垂直发射的话),冲压发动机模式启动,火箭模式发动机关机,使用亚燃/超燃冲压发动机将飞行器加速到10马赫左右,再启动火箭模式发动机进行入轨,以实现单级入轨的目标,这种飞行器比火箭携带的氧化剂要少,在大气层内,燃料的利用率更高,不过从0开始加速时,由于使用的是火箭发动机助推,可能低速性能会很差,1马赫以下时加速度较大,对驾驶员身体要求较高。当然RBCC也可以做成二级入轨,这样的技术难度会更小,载荷二级火箭发动机启动之后,与RBCC组合式发动机分离,带着载荷和剩下的燃料箱单独入轨,而RBCC组合式发动机带着空的燃料箱以滑翔的方式回到地面机场。

按照我理解的TBCC和RBCC就是这样,这两样中国应该都在研制,毕竟航空煤油再生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取得突破之后,没理由不向这两个方向继续研究,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

佩刀发动机应该是采用氢氧火箭发动机,不过可以在地面和大气层中采用吸气冷却的方式取得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进行飞行,等到了高空5马赫速度时,关闭吸气冷却装置,直接用自身携带的液氧做为氧化剂与燃料液氢燃烧发动,达到入轨。看佩刀的纸面技术数据,吸气工作模式时推力20吨,纯液氧液氢工作模式时推力80吨,已经超过了我国长五火箭芯级发动机YF77的50吨推力了,不过佩刀的研制进度缓慢,2020年之前才能完成1:4缩比模型地面试验,是不是一个技术大坑还有待观察。

TBCC组合发动机,全程不带氧化剂,使用涡轮风扇发动机在地面水平起飞,加速到冲压发动机点火条件后关机,该涡轮风扇发动机就变成了结构死重,一直带着。该组合发动机应该是适合在大气层内进行10马赫左右的高超音速飞行,起飞加速平稳,对驾驶员身体素质要求较低,不过入轨就别想了,除非载荷是一个小型的航天飞行器,高空释放后点燃火箭发动机入轨。
而RBCC组合发动机,是带有一定氧化剂的,在地面使用火箭发动机助推启动水平或者垂直起飞,达到1马赫速度以上和1万米高空以上后转为水平(如果是垂直发射的话),冲压发动机模式启动,火箭模式发动机关机,使用亚燃/超燃冲压发动机将飞行器加速到10马赫左右,再启动火箭模式发动机进行入轨,以实现单级入轨的目标,这种飞行器比火箭携带的氧化剂要少,在大气层内,燃料的利用率更高,不过从0开始加速时,由于使用的是火箭发动机助推,可能低速性能会很差,1马赫以下时加速度较大,对驾驶员身体要求较高。当然RBCC也可以做成二级入轨,这样的技术难度会更小,载荷二级火箭发动机启动之后,与RBCC组合式发动机分离,带着载荷和剩下的燃料箱单独入轨,而RBCC组合式发动机带着空的燃料箱以滑翔的方式回到地面机场。

按照我理解的TBCC和RBCC就是这样,这两样中国应该都在研制,毕竟航空煤油再生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取得突破之后,没理由不向这两个方向继续研究,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

佩刀发动机应该是采用氢氧火箭发动机,不过可以在地面和大气层中采用吸气冷却的方式取得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进行飞行,等到了高空5马赫速度时,关闭吸气冷却装置,直接用自身携带的液氧做为氧化剂与燃料液氢燃烧发动,达到入轨。看佩刀的纸面技术数据,吸气工作模式时推力20吨,纯液氧液氢工作模式时推力80吨,已经超过了我国长五火箭芯级发动机YF77的50吨推力了,不过佩刀的研制进度缓慢,2020年之前才能完成1:4缩比模型地面试验,是不是一个技术大坑还有待观察。
冰雨惊云 发表于 2016-8-16 10:37
TBCC组合发动机,全程不带氧化剂,使用涡轮风扇发动机在地面水平起飞,加速到冲压发动机点火条件后关机,该 ...
大致如此吧~其实空天飞机的加速度不会太高,一级火箭的推力要大是因为希望尽快脱离稠密大气而开始横向加速,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引力损失和空气阻力损失。

空天飞机和火箭相反,它会在低大气层呆比较长的时间尽量利用吸气模式加速,所以不需要太大的推力。另外它利用升力维持高度,推重比低于1也行,较低的推力也可以减少发动机死重。
其实所谓的组合式发动机,就是将冲压发动机和涡轮风扇发动机或者火箭发动机融合在一起,尽可能的共用可调节进气道和燃烧室,减少结构死重,提高发动机推重比而已,毕竟各种模式的发动机如果分开布置,一种发动机启动,另一种发动机关机的话,不但结构死重大,而且还占空间。
看央视新闻发布组合式发动机的消息,说明这种发动机应该处于技术突破的边缘了吧,至于要等到2030年开始工程应用,大家还是养好身体,拭目以待吧。
TBCC组合发动机,全程不带氧化剂,使用涡轮风扇发动机在地面水平起飞,加速到冲压发动机点火条件后关机,该 ...
佩刀4燃烧室,每个燃烧室才20多推力。
而且吸气状态下,速度越大外涵道的冲压发动机提供的推力占的比重越大
TBCC组合发动机,全程不带氧化剂,使用涡轮风扇发动机在地面水平起飞,加速到冲压发动机点火条件后关机,该 ...
佩刀4燃烧室,每个燃烧室才20多推力。
而且吸气状态下,速度越大外涵道的冲压发动机提供的推力占的比重越大
TBCC组合发动机,全程不带氧化剂,使用涡轮风扇发动机在地面水平起飞,加速到冲压发动机点火条件后关机,该 ...
佩刀4燃烧室,每个燃烧室才20多推力。
而且吸气状态下,速度越大外涵道的冲压发动机提供的推力占的比重越大
TBCC关于涡扇停机后气动结构不好的问题,可以可以这样解决:
在涡扇停机之后,驾驶员大喊一声:“变形!”。然后涡扇前面升出四瓣整流罩把发动机进气口给堵上。
百分之一秒内,将气流从1000摄氏度冷却到零下150摄氏度

一直想不通为什么要冷却气流 不就是空气吗 直接 ...
密度提高,速度降低
丰血 发表于 2016-8-16 01:14
百分之一秒内,将气流从1000摄氏度冷却到零下150摄氏度

一直想不通为什么要冷却气流 不就是空气吗 直接 ...
话说汽车发动机带涡轮增压还要搞个中冷.......
热交换器一方面给燃料预热气化增压,一方面冷却空气增加密度,客观上也就促进了冲压的压缩能力。
当年印度还打算玩直接将空气冷却出液氧的发动机用于空天飞机,确实这年头印度人PPT规划的能力蚂蚁笼是拍烂屁股也追不上。
不玩CS的T 发表于 2016-8-16 13:36
话说汽车发动机带涡轮增压还要搞个中冷.......
热交换器一方面给燃料预热气化增压,一方面冷却空气增加 ...
话说中国突破的发动机是航空煤油再生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你能给解释一下航空煤油再生冷却是啥意思吗
http://www.docin.com/p-1114671806.html
豆丁网有一篇论文讲的是超燃冲压发动机再生冷却技术的研究,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的温度能够轻易超过现有材料的承受温度,热管理系统对超燃冲压发动机长时间工作至关重要,使用吸热型碳氢燃料进行再生冷却是最有效和实际的方法之一。原来燃料航空煤油还承担发动机燃烧室的冷却工作啊,瞬间觉得中国很牛啊,这都能研究成功,不过PPT人家印度做的好,直接从空气中冷出液氧出来才是水平啊
http://www.docin.com/p-1114671806.html
豆丁网有一篇论文讲的是超燃冲压发动机再生冷却技术的研究,超燃 ...
再生冷却在火箭发动机里用的很多,而且高超音速飞行器不仅仅发动机要再生冷却,蒙皮也要。高速飞行器采用再生冷却往上可追溯到黑鸟和D21……
这也是碳氢燃料吸气动力飞行器速度始终上不去的原因所在,碳氢燃料是会结焦的,这就极大制约了飞行器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
另外天朝在高超音速飞行领域最大的开创性突破实际上是气膜冷却的应用,这在火箭发动机延伸段上和涡扇发动机叶片冷却上应用很广,但是应用在高超音速飞行器上尚无前例。
话说中国突破的发动机是航空煤油再生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你能给解释一下航空煤油再生冷却是啥意思吗{:16 ...

燃烧室采用通道壁,燃料通过通道壁预热同时带走部分热量。这技术在火箭发动机领域烂大街了,应用在航空发动机上也有五六十年历史了-_-||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6-8-16 19:11
再生冷却在火箭发动机里用的很多,而且高超音速飞行器不仅仅发动机要再生冷却,蒙皮也要。高速飞行器采用 ...
http://www.doc88.com/p-2169590669589.html
这篇论文说到了一个重点
膜冷却一般作为辅助冷却手段,和再生冷却配合使用。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6-8-16 19:11
再生冷却在火箭发动机里用的很多,而且高超音速飞行器不仅仅发动机要再生冷却,蒙皮也要。高速飞行器采用 ...
气膜冷却用在蒙皮上?
http://www.docin.com/p-1114671806.html
豆丁网有一篇论文讲的是超燃冲压发动机再生冷却技术的研究,超燃 ...
v2火箭就开始采用燃料给燃烧室降温的技术了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6-8-16 19:11
再生冷却在火箭发动机里用的很多,而且高超音速飞行器不仅仅发动机要再生冷却,蒙皮也要。高速飞行器采用 ...


中国既然采用航空煤油做为燃料开发超燃发动机取得突破,估计会对积炭结焦应该有所解决吧,毕竟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都使用这么多年了,在气流速度更快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里,想结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吧。氢燃料更好,但是带来的材料方面的问题也更多,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液氢携带量,肯定比长5要多的多,比长5甚至土星5号更大型的氢燃料储箱技术,中国可能都突破不了,就算国外可能也没啥好的解决办法。

另外,气膜冷却怎么应用在整个飞机机体外表面蒙皮上呢,整个飞机外表面都要做成通道壁,进行再生冷却,然后外表面上再像涡轮叶片那样,再打很多细小的孔,生成气膜防护吗??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6-8-16 19:11
再生冷却在火箭发动机里用的很多,而且高超音速飞行器不仅仅发动机要再生冷却,蒙皮也要。高速飞行器采用 ...


中国既然采用航空煤油做为燃料开发超燃发动机取得突破,估计会对积炭结焦应该有所解决吧,毕竟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都使用这么多年了,在气流速度更快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里,想结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吧。氢燃料更好,但是带来的材料方面的问题也更多,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液氢携带量,肯定比长5要多的多,比长5甚至土星5号更大型的氢燃料储箱技术,中国可能都突破不了,就算国外可能也没啥好的解决办法。

另外,气膜冷却怎么应用在整个飞机机体外表面蒙皮上呢,整个飞机外表面都要做成通道壁,进行再生冷却,然后外表面上再像涡轮叶片那样,再打很多细小的孔,生成气膜防护吗??
中国既然采用航空煤油做为燃料开发超燃发动机取得突破,估计会对积炭结焦应该有所解决吧,毕竟液氧煤油 ...
结焦问题不可能解决,否则YF100和YF480就不会使用富氧预燃室靠过量氧化剂冷却了
另外天朝应用液氧煤油发动机才一年不到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6-8-17 11:52
结焦问题不可能解决,否则YF100和YF480就不会使用富氧预燃室靠过量氧化剂冷却了
另外天朝应用液氧煤油发 ...
天朝应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确是才一年,但之前肯定做了相当长时间的试验啊,不然为何天朝会选用煤油作燃料开发超燃冲压发动机,就连美帝的X51A乘波体用的也是碳氢燃料,说明结焦问题的处理,至少在目前发动机工作的短短几秒钟内不是太难
天朝应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确是才一年,但之前肯定做了相当长时间的试验啊,不然为何天朝会选用煤油作燃料 ...
所以X51A最高速度才5马赫,近二十年钱采用液氢燃料的X43A就飞到过10马赫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6-8-16 19:11
再生冷却在火箭发动机里用的很多,而且高超音速飞行器不仅仅发动机要再生冷却,蒙皮也要。高速飞行器采用 ...
黑鸟,燃料直接在驾驶舱周围循环,冷却。第一次看就惊到了。

好奇的是,黑鸟本是作为攻击机研制的,那么黑科技飞机,成批服役的话,会是怎样的景象。。。
所以X51A最高速度才5马赫,近二十年钱采用液氢燃料的X43A就飞到过10马赫
22楼链接里的论文有提到煤油结焦的问题,你可以去看看
中国既然采用航空煤油做为燃料开发超燃发动机取得突破,估计会对积炭结焦应该有所解决吧,毕竟液氧煤油 ...
结焦主要是蒙皮冷却使用的煤油,煤油超燃冲压能达到8马赫的理论速度,制约其速度的实际上是蒙皮冷却


                                                               

                                                               


                                                   

                                                   
22楼链接里的论文有提到煤油结焦的问题,你可以去看看
那是发动机,但是制约高超音速飞行器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机体冷却。否则液氢超燃冲压甚至能吸气状态直接达到入轨速度,也不至于困在10马赫了……
黑鸟,燃料直接在驾驶舱周围循环,冷却。第一次看就惊到了。

好奇的是,黑鸟本是作为攻击机研制的,那 ...
A12只是掩护名,后来的截击机型是在F108下马后上马的替代型号。原计划大规模服役的F108也是个不锈钢怪兽……
黑鸟,燃料直接在驾驶舱周围循环,冷却。第一次看就惊到了。

好奇的是,黑鸟本是作为攻击机研制的,那 ...
A12只是掩护名,后来的截击机型是在F108下马后上马的替代型号。原计划大规模服役的F108也是个不锈钢怪兽……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6-8-17 15:46
结焦主要是蒙皮冷却使用的煤油,煤油超燃冲压能达到8马赫的理论速度,制约其速度的实际上是蒙皮冷却


其实蒙皮冷却未必非要直接使用煤油,可以用氦气,水或其他物质做热交换剂,将热量传递给燃料煤油啊,这样不就解决了蒙皮内部通道的碳结焦问题了,当然我也有可能想的简单了一点。佩刀发动机也不是用液氢直接预冷空气,而是用液氢先冷却液氦,再用液氦冷却吸入空气的啊。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6-8-17 15:46
结焦主要是蒙皮冷却使用的煤油,煤油超燃冲压能达到8马赫的理论速度,制约其速度的实际上是蒙皮冷却


其实蒙皮冷却未必非要直接使用煤油,可以用氦气,水或其他物质做热交换剂,将热量传递给燃料煤油啊,这样不就解决了蒙皮内部通道的碳结焦问题了,当然我也有可能想的简单了一点。佩刀发动机也不是用液氢直接预冷空气,而是用液氢先冷却液氦,再用液氦冷却吸入空气的啊。
2233w 发表于 2016-8-17 14:12
22楼链接里的论文有提到煤油结焦的问题,你可以去看看
感谢你的指点,我看了论文,的确是煤油结焦问题是在冷却通道内结焦,不是在燃烧室内壁上结焦。我把这点搞混了,还以为是煤油燃烧结焦呢。
冰雨惊云 发表于 2016-8-17 16:22
其实蒙皮冷却未必非要用煤油,可以用氦气,水或其他物质做热交换剂啊,这样不就解决了蒙皮内部通道的碳结 ...

用什么冷却氦气?煤油是常温的,液氧用于冷却氦气而不参与燃烧相当于直接浪费了……
如果用煤油,绕了一圈问题又回来了,煤油温度大于250度就会结焦……
发动机采用气膜冷却,节省的那部分煤油流量就可以用于蒙皮冷却,也就放宽了最大速度。不过也放宽不了多少啊,即使按6到7马赫计算,需要的二级规模依旧不低于现有运载火箭。能否做到这么大规模的载机先不说(如果二级依旧采用煤油动力,要达到8.5吨LEO轨道载荷,载重质量就要超过100吨),经济性也是问题啊。即使做不到单级入轨,那么二级规模也要压缩到数吨,否则无论从可行性还是经济性上来说都不可能实现……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6-8-17 17:03
用什么冷却氦气?煤油是常温的,液氧用于冷却氦气而不参与燃烧相当于直接浪费了……


燃料煤油是常温的,氦气也是常温的,我说的是将氦气或其他物质作为热交换剂将蒙皮的热量带出来,在燃料箱内与煤油进行热交换,受热过后的煤油进入燃烧室燃烧做功,后面的常温煤油继续补充上来,直到煤油消耗完毕或者仅剩下一点冷却用的煤油就飞行结束了,冷却后的氦气再返回蒙皮继续降温,难道不是这样循环的吗,这样避免煤油直接从管道壁内流过产生结焦而已。

按照你的意思,用于降温的煤油是不参与燃烧室燃烧做功的吗,那煤油的热量到哪里释放啊,就这样一直带着,那肯定最后结焦啊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6-8-17 17:03
用什么冷却氦气?煤油是常温的,液氧用于冷却氦气而不参与燃烧相当于直接浪费了……


燃料煤油是常温的,氦气也是常温的,我说的是将氦气或其他物质作为热交换剂将蒙皮的热量带出来,在燃料箱内与煤油进行热交换,受热过后的煤油进入燃烧室燃烧做功,后面的常温煤油继续补充上来,直到煤油消耗完毕或者仅剩下一点冷却用的煤油就飞行结束了,冷却后的氦气再返回蒙皮继续降温,难道不是这样循环的吗,这样避免煤油直接从管道壁内流过产生结焦而已。

按照你的意思,用于降温的煤油是不参与燃烧室燃烧做功的吗,那煤油的热量到哪里释放啊,就这样一直带着,那肯定最后结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