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射诱饵弹的涡喷动力国内也有现货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20:17
美国又将目光投向欺骗式干扰和诱饵弹。欺骗式电子干扰的关键是在于信号特征要能以假乱真,仅用电子战攻击机实施欺骗干扰还不能以假乱真,随着地空导弹抗干扰技术的发展,简单的诱饵弹也不再有效,必须发射一种能够持续飞行并模拟真实战机信号的弹药,才能形成最好的欺骗效果,于是ADM-160空射诱饵导弹应运而生,美国人将这种跨时代的弹药简称为MALD。

 ADM-160属于多用途空地弹药,是一种外形像导弹的有动力空射诱饵,可以逼真地模仿被掩护目标的雷达反射特征。

  这个小东西长度只有2米,总重量只有300磅(136公斤),但速度可达0.9马赫(1100公里/小时),覆盖大部分现役战机的突防作战速度。采用推力只有68公斤的TJ-150微型涡喷发动机,最大航程可达500英里(920公里),续航时间高达50~60分钟,可以在敌人防区内长时间游弋。由GPS和惯性导航控制航迹,进行复杂航路规划,在发射前可以指定多达100个转弯点,能够通过数据链在飞行中修改航线。弹上安装具有可调雷达反射增强装置,能够复制美军及其盟军飞机的作战飞行剖面和信号,可以逼真地模仿从B-2到B-52轰炸机,从F-16到F-15战斗机的各种战机。



====
在航空发动机领域, 开展小型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的研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温升和低污染燃烧室。针对我国国防建设对无人机动力装置的迫切需求,研发一系列适用于高空高速无人机、高空高速靶机的小型涡轮喷气/涡轮风扇发动机。主持中科院《无人机用XX涡扇发动机平台建设》项目,建设科学院第一个集部件、整机、装配为一体的小型航空发动机试验平台;主持中科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子课题《XX涡扇发动机燃烧室关键技术研究》和《无人机用XX公斤推力涡喷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




2014年主要成果与工作进展
  在航空发动机整机系统集成方面:60公斤推力涡喷发动机交付10台样机,4台顺利通过科研试飞;80公斤推力涡喷发动机交付6台样机,即将首飞;140公斤推力涡喷发动机达到设计转速和设计推力,完成地面试车;750公斤推力涡扇发动机达到设计转速和设计推力,顺利通过项目验收;1000公斤推力涡扇发动机核心机完成初步试车,达到设计转速;开展了高负荷低压涡轮、超紧凑高低压涡轮过渡段、基于波瓣混合器排气系统内部复杂流动机理研究,突破并掌握了新型斜流+离心组合压气机和分层部分预混主燃烧室设计关键技术;完成了高速压气机试验台、全环全压燃烧室试验台、涡轮导向器流函数试验台、柔性高速转子动力学试验台和涡扇发动机整机试车台等部件及整机试验台建设,有力支撑了研究所中小型航空发动机整机研制及关键技术研发,并顺利通过中国科学院平台研制项目验收;承担的863项目富氢燃烧取得进展,球形燃烧弹实验结果在FUEL期刊发表,与中航黎明发动机公司干式低排放燃烧室技术成果签署了专利许可证合同,成为其部件供应商。 美国又将目光投向欺骗式干扰和诱饵弹。欺骗式电子干扰的关键是在于信号特征要能以假乱真,仅用电子战攻击机实施欺骗干扰还不能以假乱真,随着地空导弹抗干扰技术的发展,简单的诱饵弹也不再有效,必须发射一种能够持续飞行并模拟真实战机信号的弹药,才能形成最好的欺骗效果,于是ADM-160空射诱饵导弹应运而生,美国人将这种跨时代的弹药简称为MALD。

 ADM-160属于多用途空地弹药,是一种外形像导弹的有动力空射诱饵,可以逼真地模仿被掩护目标的雷达反射特征。

  这个小东西长度只有2米,总重量只有300磅(136公斤),但速度可达0.9马赫(1100公里/小时),覆盖大部分现役战机的突防作战速度。采用推力只有68公斤的TJ-150微型涡喷发动机,最大航程可达500英里(920公里),续航时间高达50~60分钟,可以在敌人防区内长时间游弋。由GPS和惯性导航控制航迹,进行复杂航路规划,在发射前可以指定多达100个转弯点,能够通过数据链在飞行中修改航线。弹上安装具有可调雷达反射增强装置,能够复制美军及其盟军飞机的作战飞行剖面和信号,可以逼真地模仿从B-2到B-52轰炸机,从F-16到F-15战斗机的各种战机。



====
在航空发动机领域, 开展小型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的研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温升和低污染燃烧室。针对我国国防建设对无人机动力装置的迫切需求,研发一系列适用于高空高速无人机、高空高速靶机的小型涡轮喷气/涡轮风扇发动机。主持中科院《无人机用XX涡扇发动机平台建设》项目,建设科学院第一个集部件、整机、装配为一体的小型航空发动机试验平台;主持中科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子课题《XX涡扇发动机燃烧室关键技术研究》和《无人机用XX公斤推力涡喷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




2014年主要成果与工作进展
  在航空发动机整机系统集成方面:60公斤推力涡喷发动机交付10台样机,4台顺利通过科研试飞;80公斤推力涡喷发动机交付6台样机,即将首飞;140公斤推力涡喷发动机达到设计转速和设计推力,完成地面试车;750公斤推力涡扇发动机达到设计转速和设计推力,顺利通过项目验收;1000公斤推力涡扇发动机核心机完成初步试车,达到设计转速;开展了高负荷低压涡轮、超紧凑高低压涡轮过渡段、基于波瓣混合器排气系统内部复杂流动机理研究,突破并掌握了新型斜流+离心组合压气机和分层部分预混主燃烧室设计关键技术;完成了高速压气机试验台、全环全压燃烧室试验台、涡轮导向器流函数试验台、柔性高速转子动力学试验台和涡扇发动机整机试车台等部件及整机试验台建设,有力支撑了研究所中小型航空发动机整机研制及关键技术研发,并顺利通过中国科学院平台研制项目验收;承担的863项目富氢燃烧取得进展,球形燃烧弹实验结果在FUEL期刊发表,与中航黎明发动机公司干式低排放燃烧室技术成果签署了专利许可证合同,成为其部件供应商。
微发有的,涡喷涡扇都有。
中国有没有这种诱饵单
小型猴版巡航导弹,有多难
OYEXXN 发表于 2016-8-10 15:46
中国有没有这种诱饵单
有的   紫薯补丁
butongla 发表于 2016-8-10 13:07
微发有的,涡喷涡扇都有。
这种一次性用品,谈什么涡扇。。。

就简易的低成本涡喷发动机就可以,工作时间恐怕几分钟到头了。

追风箭 发表于 2016-8-10 16:19
这种一次性用品,谈什么涡扇。。。

就简易的低成本涡喷发动机就可以,工作时间恐怕几分钟到头了。


九百多公里的射程,不是几分钟吧。
倒是从使用来说,需要在战区维持一定的飞行时间,之前美帝都是用拖曳式的诱饵弹,但那个还是比较危险的,等于把地方雷达吸引到战机所在的区域附近。


美国空军为提高F—16生存力装上拖曳式诱饵
肖  
【摘要】:正美国空军通用系统分部负责人克文·J·奥康诺上校说,美国空军正在用雷声公司的ALE—50先进机载一次性投放诱饵改进其64架第40和50批F-16战斗机,以增强它们对抗威胁导弹系统的能力.奥康诺上校和他的电子战专家同事们在最近的一次采访谈话中提供了有关MLE—50以及空军电子战计划进展概况的信息.这种诱饵也用于美国空军的B—1B轰炸机和A—10攻击机,直到海军综合防卫电子对抗(IDECM)计划完成后更为先进的光纤拖曳诱饵可用时为止.ALE-50和IDECM的诱饵均被设计成可以拖曳在飞机后面将导弹威胁引偏


漫谈机载拖曳诱饵技术
复制本文地址#
发布于:2015-05-01 19:44
兵器知识
  
点击查看原图
常规主被动干扰的手段和局限
  机载雷达制导武器对抗手段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比较成熟,先进作战飞机都装备有干扰弹和干扰机。这些主动和被动雷达干扰措施,都是通过增加导弹对目标的瞄准误差,结合载机的机动以摆脱导弹威胁。
  干扰弹通过释放箔条形成雷达波束难以通过的干扰云,利用箔条的遮蔽作用形成假目标,干扰和诱骗敌火控雷达和雷达制导的导弹。干扰弹体积小,安装位置灵活,可搭配雷达和红外弹种,是军用飞机最基本的自卫对抗装备,几乎装备了所有的作战飞机。干扰弹的使用简单、灵活,但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这就是干扰弹装填的干扰丝的波长,需要在装填时就根据威胁等级确定,不容易根据威胁雷达波长进行调整。机载干扰弹的箔条主要用于对抗火控雷达,专用电子干扰机挂载的箔条装置,虽然可以通过自动控制切刀切割不同尺寸的箔条,以满足战场上遇到的不同波长雷达的对抗需要,但尺寸和重量无法适应战术飞机使用,也要占用相当大的机体空间/外挂架。雷达对干扰弹的对抗措施比较容易实现,就是通过多普勒等技术对信号进行测量,依据干扰弹投放后迅速减速,以及箔条干扰云的运动速度和高度变化慢的特点,通过信号特征测量将目标与干扰分辨出来。常规箔条干扰弹对无线电指令和圆锥扫描半主动雷达制导武器的干扰作用较好,但对采用单脉冲雷达半主动制导导弹的效果较差,对有识别和抗干扰技术的雷达制导导弹几乎无效。
  主动干扰机是通过内装或外挂方式,将接收和发送天线安装到机身上,通过对告警机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制后转发的方式,为威胁导弹的制导系统提供错误的目标回波信号。主动干扰机信号控制灵活性好,较大的功率可以在近距离压制控制信号,对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干扰效果比较出色,是高性能战术飞机普遍装备的高端对抗设备。主动干扰机在海湾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有效对抗了无线电指令和半主动雷达制导武器。
  主动干扰机的技术发展很快,性能也比较完善,也成为F-22/35这些四代战斗机的标准配置。主动干扰机的问题是要主动辐射信号,如果干扰机在技术上的优势较大,可以压制到导弹武器制导系统,干扰效果是非常理想的。但是,干扰机如果不能压制住导弹制导系统,或来袭导弹应用跟踪干扰源这样的技术,集中安装在机体上的干扰机,很可能将会成为诱导导弹的信号源。AIM-120这类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导引技术先进,拥有较为完善的抗干扰措施,设计时就考虑过电子对抗的反制手段,主动干扰机的辐射信号存在现实的危险性。
  消极干扰模拟效果不好,主动干扰机辐射源与目标重合,在对抗主动雷达制导先进导弹时,都存在难以彻底克服的技术难题。基于安全、高效的雷达对抗手段,适合于高机动战术飞机装备使用的拖曳式主动干扰机,在冷战后期开始接近实用标准,在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行动中取得了很好的实战效果。
  拖曳诱饵的技术基础
  雷达是通过跟踪目标反射的雷达波来确定目标。针对单点源搜索的干扰措施有遮蔽、冲淡和欺骗,可以通过散布箔条反射团隐蔽真实目标,也可以通过向雷达主动发射经过调制后,存在虚假距离和角度数据的信号,使雷达向导弹数据处理系统提供错误的目标位置信息。常规雷达在单目标探测中,瞄准点是对准目标反射源最强的一个点,如果在雷达扫描范围内存在多个近距离的反射源,雷达瞄准点则自动对准几个反射源中间的平衡点,这个特点也是多点源干扰的应用基础。
  多点源干扰是针对可对抗单点源干扰系统所采用的电子对抗手段。通过在雷达扫描范围内形成多个反射源,使雷达将目标位置错误判断在多点源之间的空白点。多源反射要求将多个反射源容纳到雷达扫描范围内,并较长时间的保持多源干扰的存在性,这个要求对于静止或慢速目标的难度不大,但对快速运动的作战飞机则存在很大难度。抛弃式主动干扰弹虽然可以形成多源反射效应,但抛弃的干扰体(弹/云)与飞机存在速度差,雷达根据测量角度和速度等数据就可以识别,并自动排除假目标所存在的干扰。
  常规单点源主动电子对抗手段,能够有效应付半主动雷达和无线电指令,但却难以应对采用多普勒主动雷达制导方式,具备较强分辨识别能力的先进对空导弹。国外很早就在战略轰炸机上应用过自由飞假目标,也开发过小型化的滑翔式主动干扰机,但这些干扰设备的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使用也不够灵活,难以应用于小型化战术飞机。自由飞假目标仍然属于单点源干扰,只能模拟真实飞机的反射条件,却不能长时间有效保护载机的安全。
  拖曳诱饵是综合几种主动干扰手段的应用创新,是针对雷达对目标反射时自动对“质心”的功能,利用牵引装置拖曳干扰机的天线,使干扰发射天线既脱离飞机,又与飞机有相同的运动特性。拖曳天线与机载干扰机共同组成信号一致性好,像真性强的双点源干扰装置。
  拖曳诱饵可以分为无源和有源两类。无源诱饵的应用技术与常规的拖靶相似,通过钢索牵引角反射器或透镜反射器,反射器按照载机的雷达信号特征设计,能够模拟与飞机相似的速度、角度和RCS信号特征。无源诱饵的技术简单,成本极低,又不需要依托主动电子对抗系统,可以直接用于有雷达告警系统的作战飞机。无源诱饵的问题是采用直接雷达反射方式,虽然可以模拟常规的反射信号特征,对单脉冲雷达的效果也比较好,却不能模拟真正飞机的部分雷达反射条件,能够被采用抗干扰手段的先进雷达系统识别。同时,无源诱饵的尺寸受到限制,被动反射体的反射强度存在局限,也限制了回波功率和干扰的有效性。真正能够较全面模拟飞机信号特征的,是带有信号发射机的有源拖曳诱饵(TRAD),目前所说的拖曳诱饵也大都是主动发射信号的有源诱饵。典型型号是美国的ALE-50/55,既可以作为附加设备安装到作战飞机上,也可以与ALQ-184(V)9之类的电子干扰吊舱进行模块化组合,适应不同作战飞机载荷、功能和系统的需要。
  拖曳诱饵并没有什么高深的技术突破,但却有相当高的技术实现难度。拖曳诱饵只是个独立于飞机的干扰天线,本身并没有什么大的创新,设计和工艺相对简单。难的是想要让拖曳诱饵发挥作用,必须保证小型天线拖曳体有足够高的发射功率,能够根据威胁类型自动选择适应的干扰频率,拖曳体要灵敏有效又得足够轻巧便宜,设计、工艺和系统软、硬件标准要求很高,简单的系统背后却是很不简单的系统工程。有源拖曳诱饵相比无源诱饵的干扰效果更好,技术完善程度更高,更有发展潜力,下文则以有源诱饵作为分析模板。
诱饵的干扰压制比越高导弹被诱偏的角度就越大,但诱饵本身的尺寸和天线规格受载体限制,增加功率有一个技术局限的临界点,超过这个点后的技术难度和成本都将急剧增加。
  有源诱饵是通过载机电子作战系统处理数据,由自载天线转发信号的电子对抗装置,其天线发射的信号可以由载机提供能源,小尺寸的拖曳体就可以辐射很高的功率。有源辐射的信号灵活性高,功率大,能够根据真实目标的特征库,在拖曳体自动保证速度、距离数据的基础上,用电子战系统模拟出RCS调制信号,以及飞机蒙皮闪烁和引擎信号调整这样的特殊信号特征。电子战系统的数据库越全,自动化程度越高,能主动模拟的信息量就越大,技术难度也就越高。
  拖曳诱饵的特点和应用
  根据两点干扰的理论,跟踪雷达对于两点高频非相干干扰源,瞄准点将是两点间的功率平衡交点。如果针对的是高频相干干扰源,瞄准点还可能处于两点之外的某个点,诱骗干扰的效果更好,但技术难度更大。拖曳诱饵直接针对雷达的角测量技术,利用雷达对多反射源的“对中”原则,用两个干扰源的点形成一个虚假的“质心”,使制导雷达瞄准这个“质心”以起到欺骗的作用。
  拖曳式诱饵的核心技术仍然是主动干扰机,只是将一组干扰发射机牵引到机体外,结合载机自身的主动干扰机,将单点源干扰发展为双点源干扰。拖曳体主要搭载干扰信号发射天线,雷达告警接收机和信号处理系统仍在载机上,这就可以大幅度缩小拖曳体尺寸、重量和成本。诱饵本身是吸引导弹攻击的消耗品,雷达对抗的核心仍是机载干扰机。
  拖曳式干扰机可融合到装有主动干扰机的载机中。拖曳体接收调制后的信号,并通过天线发送出去。拖曳干扰机在工作时,机载干扰机也要同步发送信号,使载机和拖曳体的两天线形成有一定距离差,有相似信号特征的主动雷达反射信号。拖曳体干扰信号强度要高于载机的信号强度,干扰功率比值的经验系数为2-10,系数过低则掩护能力不足,系数过高则技术实现困难。
  根据第二代有源拖曳诱饵的技术原理,以ALQ-184(V)9和ALE-50组合系统为例,拖曳诱饵典型的作战过程可简化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载机雷达告警系统发现导弹威胁,释放诱饵后,根据雷达告警接收的信号进行调制处理,诱饵的天线通过转发或应答的方式发送干扰信号。这个阶段的导弹距离较远,载机和诱饵都在导引头扫描范围内,制导雷达采用正常的单目标跟踪方式。第二个阶段是在诱饵开始发送干扰信号后,载机根据导弹来袭方向进行机动,增大载机一诱饵连线与制导雷达扫描轴线的夹角,扩大载机和诱饵这两个干扰源在导弹雷达扫描范围中的夹角。第三个阶段则是随着导弹接近目标,两个干扰源与扫描轴线的角度增加,导弹雷达将根据双点源干扰原则瞄准双干扰源的中间,信号强度相对比较平衡的那个点,拖曳诱饵的信号强度越高则瞄准点越靠近诱饵。飞机在施放拖曳体后采取机动摆脱动作,使导弹雷达瞄准点始终处于两辐射源之间,随着导弹的接近,导弹雷达扫描范围减少,瞄准点逐步向诱饵转移。最后阶段,当载机和诱饵的夹角大于雷达波束的一半时,载机将脱离雷达波束的扫描范围,制导雷达扫描范围内只有诱饵一个辐射源。如载机和诱饵距离不变,导弹跟踪雷达的主瓣波束越宽,载机脱离时与导弹的距离就越短。
  作战中,拖曳诱饵只有处于雷达主瓣波束范围内,雷达才会将这两个点看成一个目标,如果距离大到其中一个会脱离主瓣波束,导弹雷达就会采用典型的单目标跟踪方式。因此,拖曳诱饵与载机距离不能过大,以避免雷达导引头通过角度分辨目标和诱饵。过长的拖曳线缆也不利于载机机动,载机高机动时,过长的拖缆甚至可能导致与诱饵碰撞。
  拖曳体与载机的间距不够也会影响诱骗效果。另外导弹战斗部破片的稳定杀伤半径可达30米,载机与拖曳体距离应达到导弹杀伤半径的2倍。根据理论计算和国外产品的技术条件,拖曳体的距离应该在90~150米范围,战术飞机拖曳体线缆长度在90~100米,能保证脱离正常空、地基对空导弹爆炸的杀伤区。
  拖曳诱饵的性能和应用局限
  拖曳诱饵运动的速度和高度与载机一致,雷达无法通过识别箔条的方式识别假信号,无源接收系统同样只能瞄准干扰源之间。拖曳诱饵可对抗现有制导雷达的大部分反干扰措施,但仍有弱点。
  诱饵干扰成功的前提是形成两个干扰源,在雷达扫描范围内通过间距形成必要的夹角。诱饵释放后载机进行的机动,主要目的就是拉大干扰线与导弹扫描线的夹角,反过来也可以说在雷达干扰中必然存在无效夹角。无效夹角是指导弹在载机头、尾向攻击时,载机与诱饵前、后排列,在雷达扫描范围内的间距很小。导弹采用尾追方式攻击目标时,真实的载机在诱饵前方数十米距离,诱饵较小的信号特征难以启动导弹引信,穿过诱饵的导弹的瞄准精度虽然会受到影响,近炸的战斗部仍可威胁到前方的载机。迎头攻击时载机处于诱饵之前,诱饵随动于载机的机动轨迹,导弹与载机相对速度很高,载机与诱饵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角度差,引信信号强度大的载机将首先进入导弹近炸毁伤范围。因此,主动拖曳诱饵发挥作用需要满足目标夹角要求。最理想的是对抗面空导弹,不需要做多大机动就可形成较好的干扰夹角。空战防御则适合超视距空战对抗,因为超视距空战导弹均为雷达制导,且主动雷达制导逐步占据主力,现有的消极干扰和干扰机对其作用不明显,拖曳诱饵能发挥增强和补充作用。超视距空战中有使用诱饵的条件,但空空弹比地空弹的攻击突然性强,尤其是采用低截获技术的AESA雷达,发射导弹前几乎没有明显的告警征候,导弹进入雷达自导段后才有强告警信号产生,留给载机进行对抗干扰的时间很紧张。发挥诱饵的作用必须有完善的电子侦察系统,也要得到C3I系统的支援,只有避免被突袭才能发挥诱饵的作用。
  对抗拖曳诱饵的手段
  理论上,拖曳诱饵如果选择了正确的干扰信号,采用有效战术手段的干扰成功率接近100%,对抗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效果明显。雷达要分辨出真实目标和诱饵,首先要在角度、距离、速度中检出至少一项差异,而拖曳诱饵完全跟随飞机运动特征运动,角度、距离、速度的差异很小,现有技术条件下很难作为分辨的依据。即使采用多普勒原理进行识别,也因为目标与诱饵相互运动复杂,多普勒频率无法定量分析,难以通过比对多普勒频率差异识别目标。
  拖曳诱饵的假“质心”欺骗干扰适合远距防御,载机展开双点源干扰的战术动作需要理想的操作环境。战斗机在格斗空战中,红外弹是主要武器,拖曳诱饵基本起不到作用。像AIM-120、“德比”、“米卡”这类近战效果较好的中距弹,可在进攻时压缩对手的反应时间,使目标没有足够时间让拖曳诱饵有效工作。也可通过战术机动进入目标头、尾向诱饵盲区,迫使对手放弃对机动性有影响的诱饵,采用常规手段进行反导弹对抗。
  战术手段虽然可以发挥一些治标的作用,却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技术上的局限,使用效果也受环境的很大限制,装备技术的改良仍然是治本的办法。
  雷达制导导弹受到雷达波束技术原理限制,通过提高分辨率等措施增加目标识别能力,理论上确实可以有分辨诱饵的能力,但实现难度很大,也不容易保证雷达导引头的多个主要参数的协调。按现有技术,复合制导方式能有效对抗拖曳诱饵。主动雷达制导装置的技术目前已非常成熟,电子设备小型化的进步很快,以AIM-120的改进情况估算,雷达制导段经过技术改进后,完全可以空出必要尺寸的舱段,利用这段舱体增加光电搜索装置。
  拖曳诱饵完全是针对雷达技术原理的双源干扰,而拖曳诱饵本身尺寸小,载荷低,并不具备复合对抗的技术基础,这个弱点完全可以在技术上利用以作为识别依据。毫米波或激光雷达能对目标进行外廓识别,理论上能分辨尺寸差异很大的目标和诱饵,但这些探测手段的有效作用距离近,或对自然环境的要求高,还要与常规雷达争抢天线的最佳位置,短时间里还不能成为复合制导的高效措施。相对这些新技术手段,红外成像制导的技术成熟,成本控制条件好,实用性和有效性相对都比较出色。
  如果为现役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增加红外成像搜索装置,拖曳诱饵根本无法模拟出真实目标的红外特征,即使采用成本较低的扫描红外成像装置,也可以在3千米有效探测距离上识别出真、假目标。通过红外系统对双点源信号的识别,可依据红外信号排除诱饵干扰,为雷达确定一个真正的“质心”位置,“强制”雷达只跟踪双源干扰中的一个点,排除掉雷达信号强度高、红外信号强度低的拖曳诱饵。
  [编辑/旭日]
漫谈机载拖曳诱饵技术_军事新闻_学术猫
http://www.scimao.com/read/2296758
追风箭 发表于 2016-8-10 16:19
这种一次性用品,谈什么涡扇。。。

就简易的低成本涡喷发动机就可以,工作时间恐怕几分钟到头了。


九百多公里的射程,不是几分钟吧。
倒是从使用来说,需要在战区维持一定的飞行时间,之前美帝都是用拖曳式的诱饵弹,但那个还是比较危险的,等于把地方雷达吸引到战机所在的区域附近。


美国空军为提高F—16生存力装上拖曳式诱饵
肖  
【摘要】:正美国空军通用系统分部负责人克文·J·奥康诺上校说,美国空军正在用雷声公司的ALE—50先进机载一次性投放诱饵改进其64架第40和50批F-16战斗机,以增强它们对抗威胁导弹系统的能力.奥康诺上校和他的电子战专家同事们在最近的一次采访谈话中提供了有关MLE—50以及空军电子战计划进展概况的信息.这种诱饵也用于美国空军的B—1B轰炸机和A—10攻击机,直到海军综合防卫电子对抗(IDECM)计划完成后更为先进的光纤拖曳诱饵可用时为止.ALE-50和IDECM的诱饵均被设计成可以拖曳在飞机后面将导弹威胁引偏


漫谈机载拖曳诱饵技术
复制本文地址#
发布于:2015-05-01 19:44
兵器知识
  
点击查看原图
常规主被动干扰的手段和局限
  机载雷达制导武器对抗手段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比较成熟,先进作战飞机都装备有干扰弹和干扰机。这些主动和被动雷达干扰措施,都是通过增加导弹对目标的瞄准误差,结合载机的机动以摆脱导弹威胁。
  干扰弹通过释放箔条形成雷达波束难以通过的干扰云,利用箔条的遮蔽作用形成假目标,干扰和诱骗敌火控雷达和雷达制导的导弹。干扰弹体积小,安装位置灵活,可搭配雷达和红外弹种,是军用飞机最基本的自卫对抗装备,几乎装备了所有的作战飞机。干扰弹的使用简单、灵活,但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这就是干扰弹装填的干扰丝的波长,需要在装填时就根据威胁等级确定,不容易根据威胁雷达波长进行调整。机载干扰弹的箔条主要用于对抗火控雷达,专用电子干扰机挂载的箔条装置,虽然可以通过自动控制切刀切割不同尺寸的箔条,以满足战场上遇到的不同波长雷达的对抗需要,但尺寸和重量无法适应战术飞机使用,也要占用相当大的机体空间/外挂架。雷达对干扰弹的对抗措施比较容易实现,就是通过多普勒等技术对信号进行测量,依据干扰弹投放后迅速减速,以及箔条干扰云的运动速度和高度变化慢的特点,通过信号特征测量将目标与干扰分辨出来。常规箔条干扰弹对无线电指令和圆锥扫描半主动雷达制导武器的干扰作用较好,但对采用单脉冲雷达半主动制导导弹的效果较差,对有识别和抗干扰技术的雷达制导导弹几乎无效。
  主动干扰机是通过内装或外挂方式,将接收和发送天线安装到机身上,通过对告警机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制后转发的方式,为威胁导弹的制导系统提供错误的目标回波信号。主动干扰机信号控制灵活性好,较大的功率可以在近距离压制控制信号,对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干扰效果比较出色,是高性能战术飞机普遍装备的高端对抗设备。主动干扰机在海湾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有效对抗了无线电指令和半主动雷达制导武器。
  主动干扰机的技术发展很快,性能也比较完善,也成为F-22/35这些四代战斗机的标准配置。主动干扰机的问题是要主动辐射信号,如果干扰机在技术上的优势较大,可以压制到导弹武器制导系统,干扰效果是非常理想的。但是,干扰机如果不能压制住导弹制导系统,或来袭导弹应用跟踪干扰源这样的技术,集中安装在机体上的干扰机,很可能将会成为诱导导弹的信号源。AIM-120这类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导引技术先进,拥有较为完善的抗干扰措施,设计时就考虑过电子对抗的反制手段,主动干扰机的辐射信号存在现实的危险性。
  消极干扰模拟效果不好,主动干扰机辐射源与目标重合,在对抗主动雷达制导先进导弹时,都存在难以彻底克服的技术难题。基于安全、高效的雷达对抗手段,适合于高机动战术飞机装备使用的拖曳式主动干扰机,在冷战后期开始接近实用标准,在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行动中取得了很好的实战效果。
  拖曳诱饵的技术基础
  雷达是通过跟踪目标反射的雷达波来确定目标。针对单点源搜索的干扰措施有遮蔽、冲淡和欺骗,可以通过散布箔条反射团隐蔽真实目标,也可以通过向雷达主动发射经过调制后,存在虚假距离和角度数据的信号,使雷达向导弹数据处理系统提供错误的目标位置信息。常规雷达在单目标探测中,瞄准点是对准目标反射源最强的一个点,如果在雷达扫描范围内存在多个近距离的反射源,雷达瞄准点则自动对准几个反射源中间的平衡点,这个特点也是多点源干扰的应用基础。
  多点源干扰是针对可对抗单点源干扰系统所采用的电子对抗手段。通过在雷达扫描范围内形成多个反射源,使雷达将目标位置错误判断在多点源之间的空白点。多源反射要求将多个反射源容纳到雷达扫描范围内,并较长时间的保持多源干扰的存在性,这个要求对于静止或慢速目标的难度不大,但对快速运动的作战飞机则存在很大难度。抛弃式主动干扰弹虽然可以形成多源反射效应,但抛弃的干扰体(弹/云)与飞机存在速度差,雷达根据测量角度和速度等数据就可以识别,并自动排除假目标所存在的干扰。
  常规单点源主动电子对抗手段,能够有效应付半主动雷达和无线电指令,但却难以应对采用多普勒主动雷达制导方式,具备较强分辨识别能力的先进对空导弹。国外很早就在战略轰炸机上应用过自由飞假目标,也开发过小型化的滑翔式主动干扰机,但这些干扰设备的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使用也不够灵活,难以应用于小型化战术飞机。自由飞假目标仍然属于单点源干扰,只能模拟真实飞机的反射条件,却不能长时间有效保护载机的安全。
  拖曳诱饵是综合几种主动干扰手段的应用创新,是针对雷达对目标反射时自动对“质心”的功能,利用牵引装置拖曳干扰机的天线,使干扰发射天线既脱离飞机,又与飞机有相同的运动特性。拖曳天线与机载干扰机共同组成信号一致性好,像真性强的双点源干扰装置。
  拖曳诱饵可以分为无源和有源两类。无源诱饵的应用技术与常规的拖靶相似,通过钢索牵引角反射器或透镜反射器,反射器按照载机的雷达信号特征设计,能够模拟与飞机相似的速度、角度和RCS信号特征。无源诱饵的技术简单,成本极低,又不需要依托主动电子对抗系统,可以直接用于有雷达告警系统的作战飞机。无源诱饵的问题是采用直接雷达反射方式,虽然可以模拟常规的反射信号特征,对单脉冲雷达的效果也比较好,却不能模拟真正飞机的部分雷达反射条件,能够被采用抗干扰手段的先进雷达系统识别。同时,无源诱饵的尺寸受到限制,被动反射体的反射强度存在局限,也限制了回波功率和干扰的有效性。真正能够较全面模拟飞机信号特征的,是带有信号发射机的有源拖曳诱饵(TRAD),目前所说的拖曳诱饵也大都是主动发射信号的有源诱饵。典型型号是美国的ALE-50/55,既可以作为附加设备安装到作战飞机上,也可以与ALQ-184(V)9之类的电子干扰吊舱进行模块化组合,适应不同作战飞机载荷、功能和系统的需要。
  拖曳诱饵并没有什么高深的技术突破,但却有相当高的技术实现难度。拖曳诱饵只是个独立于飞机的干扰天线,本身并没有什么大的创新,设计和工艺相对简单。难的是想要让拖曳诱饵发挥作用,必须保证小型天线拖曳体有足够高的发射功率,能够根据威胁类型自动选择适应的干扰频率,拖曳体要灵敏有效又得足够轻巧便宜,设计、工艺和系统软、硬件标准要求很高,简单的系统背后却是很不简单的系统工程。有源拖曳诱饵相比无源诱饵的干扰效果更好,技术完善程度更高,更有发展潜力,下文则以有源诱饵作为分析模板。
诱饵的干扰压制比越高导弹被诱偏的角度就越大,但诱饵本身的尺寸和天线规格受载体限制,增加功率有一个技术局限的临界点,超过这个点后的技术难度和成本都将急剧增加。
  有源诱饵是通过载机电子作战系统处理数据,由自载天线转发信号的电子对抗装置,其天线发射的信号可以由载机提供能源,小尺寸的拖曳体就可以辐射很高的功率。有源辐射的信号灵活性高,功率大,能够根据真实目标的特征库,在拖曳体自动保证速度、距离数据的基础上,用电子战系统模拟出RCS调制信号,以及飞机蒙皮闪烁和引擎信号调整这样的特殊信号特征。电子战系统的数据库越全,自动化程度越高,能主动模拟的信息量就越大,技术难度也就越高。
  拖曳诱饵的特点和应用
  根据两点干扰的理论,跟踪雷达对于两点高频非相干干扰源,瞄准点将是两点间的功率平衡交点。如果针对的是高频相干干扰源,瞄准点还可能处于两点之外的某个点,诱骗干扰的效果更好,但技术难度更大。拖曳诱饵直接针对雷达的角测量技术,利用雷达对多反射源的“对中”原则,用两个干扰源的点形成一个虚假的“质心”,使制导雷达瞄准这个“质心”以起到欺骗的作用。
  拖曳式诱饵的核心技术仍然是主动干扰机,只是将一组干扰发射机牵引到机体外,结合载机自身的主动干扰机,将单点源干扰发展为双点源干扰。拖曳体主要搭载干扰信号发射天线,雷达告警接收机和信号处理系统仍在载机上,这就可以大幅度缩小拖曳体尺寸、重量和成本。诱饵本身是吸引导弹攻击的消耗品,雷达对抗的核心仍是机载干扰机。
  拖曳式干扰机可融合到装有主动干扰机的载机中。拖曳体接收调制后的信号,并通过天线发送出去。拖曳干扰机在工作时,机载干扰机也要同步发送信号,使载机和拖曳体的两天线形成有一定距离差,有相似信号特征的主动雷达反射信号。拖曳体干扰信号强度要高于载机的信号强度,干扰功率比值的经验系数为2-10,系数过低则掩护能力不足,系数过高则技术实现困难。
  根据第二代有源拖曳诱饵的技术原理,以ALQ-184(V)9和ALE-50组合系统为例,拖曳诱饵典型的作战过程可简化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载机雷达告警系统发现导弹威胁,释放诱饵后,根据雷达告警接收的信号进行调制处理,诱饵的天线通过转发或应答的方式发送干扰信号。这个阶段的导弹距离较远,载机和诱饵都在导引头扫描范围内,制导雷达采用正常的单目标跟踪方式。第二个阶段是在诱饵开始发送干扰信号后,载机根据导弹来袭方向进行机动,增大载机一诱饵连线与制导雷达扫描轴线的夹角,扩大载机和诱饵这两个干扰源在导弹雷达扫描范围中的夹角。第三个阶段则是随着导弹接近目标,两个干扰源与扫描轴线的角度增加,导弹雷达将根据双点源干扰原则瞄准双干扰源的中间,信号强度相对比较平衡的那个点,拖曳诱饵的信号强度越高则瞄准点越靠近诱饵。飞机在施放拖曳体后采取机动摆脱动作,使导弹雷达瞄准点始终处于两辐射源之间,随着导弹的接近,导弹雷达扫描范围减少,瞄准点逐步向诱饵转移。最后阶段,当载机和诱饵的夹角大于雷达波束的一半时,载机将脱离雷达波束的扫描范围,制导雷达扫描范围内只有诱饵一个辐射源。如载机和诱饵距离不变,导弹跟踪雷达的主瓣波束越宽,载机脱离时与导弹的距离就越短。
  作战中,拖曳诱饵只有处于雷达主瓣波束范围内,雷达才会将这两个点看成一个目标,如果距离大到其中一个会脱离主瓣波束,导弹雷达就会采用典型的单目标跟踪方式。因此,拖曳诱饵与载机距离不能过大,以避免雷达导引头通过角度分辨目标和诱饵。过长的拖曳线缆也不利于载机机动,载机高机动时,过长的拖缆甚至可能导致与诱饵碰撞。
  拖曳体与载机的间距不够也会影响诱骗效果。另外导弹战斗部破片的稳定杀伤半径可达30米,载机与拖曳体距离应达到导弹杀伤半径的2倍。根据理论计算和国外产品的技术条件,拖曳体的距离应该在90~150米范围,战术飞机拖曳体线缆长度在90~100米,能保证脱离正常空、地基对空导弹爆炸的杀伤区。
  拖曳诱饵的性能和应用局限
  拖曳诱饵运动的速度和高度与载机一致,雷达无法通过识别箔条的方式识别假信号,无源接收系统同样只能瞄准干扰源之间。拖曳诱饵可对抗现有制导雷达的大部分反干扰措施,但仍有弱点。
  诱饵干扰成功的前提是形成两个干扰源,在雷达扫描范围内通过间距形成必要的夹角。诱饵释放后载机进行的机动,主要目的就是拉大干扰线与导弹扫描线的夹角,反过来也可以说在雷达干扰中必然存在无效夹角。无效夹角是指导弹在载机头、尾向攻击时,载机与诱饵前、后排列,在雷达扫描范围内的间距很小。导弹采用尾追方式攻击目标时,真实的载机在诱饵前方数十米距离,诱饵较小的信号特征难以启动导弹引信,穿过诱饵的导弹的瞄准精度虽然会受到影响,近炸的战斗部仍可威胁到前方的载机。迎头攻击时载机处于诱饵之前,诱饵随动于载机的机动轨迹,导弹与载机相对速度很高,载机与诱饵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角度差,引信信号强度大的载机将首先进入导弹近炸毁伤范围。因此,主动拖曳诱饵发挥作用需要满足目标夹角要求。最理想的是对抗面空导弹,不需要做多大机动就可形成较好的干扰夹角。空战防御则适合超视距空战对抗,因为超视距空战导弹均为雷达制导,且主动雷达制导逐步占据主力,现有的消极干扰和干扰机对其作用不明显,拖曳诱饵能发挥增强和补充作用。超视距空战中有使用诱饵的条件,但空空弹比地空弹的攻击突然性强,尤其是采用低截获技术的AESA雷达,发射导弹前几乎没有明显的告警征候,导弹进入雷达自导段后才有强告警信号产生,留给载机进行对抗干扰的时间很紧张。发挥诱饵的作用必须有完善的电子侦察系统,也要得到C3I系统的支援,只有避免被突袭才能发挥诱饵的作用。
  对抗拖曳诱饵的手段
  理论上,拖曳诱饵如果选择了正确的干扰信号,采用有效战术手段的干扰成功率接近100%,对抗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效果明显。雷达要分辨出真实目标和诱饵,首先要在角度、距离、速度中检出至少一项差异,而拖曳诱饵完全跟随飞机运动特征运动,角度、距离、速度的差异很小,现有技术条件下很难作为分辨的依据。即使采用多普勒原理进行识别,也因为目标与诱饵相互运动复杂,多普勒频率无法定量分析,难以通过比对多普勒频率差异识别目标。
  拖曳诱饵的假“质心”欺骗干扰适合远距防御,载机展开双点源干扰的战术动作需要理想的操作环境。战斗机在格斗空战中,红外弹是主要武器,拖曳诱饵基本起不到作用。像AIM-120、“德比”、“米卡”这类近战效果较好的中距弹,可在进攻时压缩对手的反应时间,使目标没有足够时间让拖曳诱饵有效工作。也可通过战术机动进入目标头、尾向诱饵盲区,迫使对手放弃对机动性有影响的诱饵,采用常规手段进行反导弹对抗。
  战术手段虽然可以发挥一些治标的作用,却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技术上的局限,使用效果也受环境的很大限制,装备技术的改良仍然是治本的办法。
  雷达制导导弹受到雷达波束技术原理限制,通过提高分辨率等措施增加目标识别能力,理论上确实可以有分辨诱饵的能力,但实现难度很大,也不容易保证雷达导引头的多个主要参数的协调。按现有技术,复合制导方式能有效对抗拖曳诱饵。主动雷达制导装置的技术目前已非常成熟,电子设备小型化的进步很快,以AIM-120的改进情况估算,雷达制导段经过技术改进后,完全可以空出必要尺寸的舱段,利用这段舱体增加光电搜索装置。
  拖曳诱饵完全是针对雷达技术原理的双源干扰,而拖曳诱饵本身尺寸小,载荷低,并不具备复合对抗的技术基础,这个弱点完全可以在技术上利用以作为识别依据。毫米波或激光雷达能对目标进行外廓识别,理论上能分辨尺寸差异很大的目标和诱饵,但这些探测手段的有效作用距离近,或对自然环境的要求高,还要与常规雷达争抢天线的最佳位置,短时间里还不能成为复合制导的高效措施。相对这些新技术手段,红外成像制导的技术成熟,成本控制条件好,实用性和有效性相对都比较出色。
  如果为现役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增加红外成像搜索装置,拖曳诱饵根本无法模拟出真实目标的红外特征,即使采用成本较低的扫描红外成像装置,也可以在3千米有效探测距离上识别出真、假目标。通过红外系统对双点源信号的识别,可依据红外信号排除诱饵干扰,为雷达确定一个真正的“质心”位置,“强制”雷达只跟踪双源干扰中的一个点,排除掉雷达信号强度高、红外信号强度低的拖曳诱饵。
  [编辑/旭日]
漫谈机载拖曳诱饵技术_军事新闻_学术猫
http://www.scimao.com/read/2296758
davidxtb 发表于 2016-8-10 16:22
九百多公里的射程,不是几分钟吧。
倒是从使用来说,需要在战区维持一定的飞行时间,之前美帝都是用拖 ...
你是对的,我看错了。

以前有一种主动模拟战机机动动作的红外干扰弹,我脑子印象成那玩意了。

这个帖子里的诱饵蛋,还是比较高端的 。


美帝现在是把这种诱饵弹当成宝贝,到处装备,连捕食者无人机都要装备MALD的微型型号了

美将为“死神”无人机集成小型空射诱饵弹(图)

2013年02月21日 16: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1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全副武装的MQ-9“死神”
  中新网2月21日电 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雷声公司已经与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GA-ASI)展开合作,为“捕食者”B(即MQ-9“死神”)无人机集成雷声公司的小型空射诱饵弹(MALD),以实现无人机的高度自主作战能力。
    2012年11月,研发团队已经在加利福尼亚帕姆代尔市灰峰(Gray Butte)飞行试验工厂结束了地面认证试验,预计在2013年完成无人机与小型空射诱饵弹的集成工作。
  小型空射诱饵弹重不到136千克,最大航程达到了925千米,可以深入敌综合防空系统(IADS)并在敌地空导弹的跟踪范围内对其雷达设备实施干扰。小型空射诱饵弹按作战任务特点可分为诱骗型小型空射诱饵弹和干扰型小型空射诱饵弹。小型空射诱饵弹通过逼真模拟作战飞机在敌方地空防御系统雷达屏幕上显示“真实”飞机信号,制造虚假空情;干扰型小型空射诱饵弹通过实施逼近式压制干扰,对敌方地空防御系统进行压制。
  雷声公司已经于2012年秋季开始交付干扰型小型空射诱饵弹。(李宝锋)
美将为“死神”无人机集成小型空射诱饵弹(图)-中新网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3/02-21/4585158.shtml

美帝现在是把这种诱饵弹当成宝贝,到处装备,连捕食者无人机都要装备MALD的微型型号了

美将为“死神”无人机集成小型空射诱饵弹(图)

2013年02月21日 16: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1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全副武装的MQ-9“死神”
  中新网2月21日电 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雷声公司已经与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GA-ASI)展开合作,为“捕食者”B(即MQ-9“死神”)无人机集成雷声公司的小型空射诱饵弹(MALD),以实现无人机的高度自主作战能力。
    2012年11月,研发团队已经在加利福尼亚帕姆代尔市灰峰(Gray Butte)飞行试验工厂结束了地面认证试验,预计在2013年完成无人机与小型空射诱饵弹的集成工作。
  小型空射诱饵弹重不到136千克,最大航程达到了925千米,可以深入敌综合防空系统(IADS)并在敌地空导弹的跟踪范围内对其雷达设备实施干扰。小型空射诱饵弹按作战任务特点可分为诱骗型小型空射诱饵弹和干扰型小型空射诱饵弹。小型空射诱饵弹通过逼真模拟作战飞机在敌方地空防御系统雷达屏幕上显示“真实”飞机信号,制造虚假空情;干扰型小型空射诱饵弹通过实施逼近式压制干扰,对敌方地空防御系统进行压制。
  雷声公司已经于2012年秋季开始交付干扰型小型空射诱饵弹。(李宝锋)
美将为“死神”无人机集成小型空射诱饵弹(图)-中新网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3/02-21/4585158.shtml
微型无人机新用途:F-16的成群空射“诱饵弹”

纪念老兵2016/3/18 9:25:58036
收藏
导读:2015年6月中旬,一架美国空军F-16战斗机从阿拉斯加的一座空军基地起飞,以每小时700公里的速度飞越军事训练场。指令之下,有东西从战机的诱饵弹发射器里飞出——那是一架只有饮料罐大小的无人机,重量只有1磅(约合0.45千克)。这架橙黑色的小无人机拖着降落伞缓慢降向地面。几秒种后降落伞与机身分离,为减小体积而被折叠的无人机机械飞翼向外展开。仅有1英寸(约合2.5厘米)大小的螺旋桨开始转动,把这个小东西向前推进。这架无人机叫做“Perdix”。它是美国国防部战略能力办公室(SCO)

关闭悬浮关闭悬浮
2015年6月中旬,一架美国空军F-16战斗机从阿拉斯加的一座空军基地起飞,以每小时700公里的速度飞越军事训练场。指令之下,有东西从战机的诱饵弹发射器里飞出——那是一架只有饮料罐大小的无人机,重量只有1磅(约合0.45千克)。

这架橙黑色的小无人机拖着降落伞缓慢降向地面。几秒种后降落伞与机身分离,为减小体积而被折叠的无人机机械飞翼向外展开。仅有1英寸(约合2.5厘米)大小的螺旋桨开始转动,把这个小东西向前推进。

这架无人机叫做“Perdix”。它是美国国防部战略能力办公室(SCO)的最新研发成果。SCO在2012年由五角大楼建立,其任务是找到新的途径来部署现有武器。

这个办公室想出的主意之一,就是把F-16和其他高速战机变成成群小型无人机的高速发射器,这些小型无人机可以迷惑敌人的防御,也可用来执行侦查任务。

“想象一架向集成防空系统深入突防的飞机释放出30架这样的小型无人机,形成一张网络来做一些疯狂的事情”,美国国防部副部长鲍勃·沃克(Bob Work)对商业刊物《Breaking Defense》说,“我们已经这么测试过了。测试显示它确实能行。”

Perdix无人机是用凯夫拉纤维和碳纤维通过3D打印出来的。它由锂电池供电,同样的电池你在手机里就能找到。发射Perdix的是标准的诱饵弹发射装置,F-16、F/A-18和其他一些战机上都有。

韧性是一项关键的设计要求。Perdix必须能够从高速发射器的强力弹射中生存下来,并且在湍流风中稳住自己。

这些无人机最初是由麻省理工的学生们在2011年研制的。学生们在气球上测试了Perdix,并设想用小型无人机来支持环境监测。

但对这些小机器最感兴趣的是军方。位于弗吉尼亚州的SCO室于2014年开始试验Perdix。SCO是一支由26人组成的团队,由曾在导弹防御领域为美国军方服务的物理学家威廉·罗珀(William Roper)带队。

麻省理工绘制的Perdix概念设计

阿拉斯加的那次飞行,是快速发射系列飞行测试中的第一次。作为2015年6月美军“北方利刃”(Northern Edge)演习的一部分,战机先后72次发射了Perdix无人机。在展开部署后,有数十架结群Perdix无人机通过无线电数据链相互连接,以完成他们的目标。

《华盛顿邮报》报道称,“关于这些微小的无人机能做些什么的细节是保密的,不过它们可以用来迷惑敌军并携带设备执行侦查任务,其成本远低于全尺寸的无人机”。

由战机发射机器人诱饵本身并不新鲜。F-16是美军自1990年代末以来首批携载微型空射诱饵(MALD)的飞机之一,当时的诱饵是大约10英尺(约合3米)长、能够欺骗雷达的无人机。

二者的区别在于,这一次是成群的。F-16或许只能发射两架微型空射诱饵无人机,但同样的F-16却可以部署多达30架Perdix(30架的数量来自标准的ALE-47反制洒布器最多能携带的诱饵弹数量),这些更小的无人机更难被摧毁,而且可能也更有效。

更不用说它们还更便宜。一架ADM-160B微型空射诱饵无人机所需花费超过30万美元,而多亏Perdix对现有技术的高度依赖,对它两年来的测试——包括可能多达数百架的Perdix在内,一共只花了美国政府2000万美元。

“我们不一定要开发全新的武器,”罗珀对《华盛顿邮报》表示,“但是我们必须在一体化集成以及作战理念上下功夫。继而你就会拥有全新的作战能力,而且还不用等太久。”
2016-8-10 16:56 上传


无人机叫做“Perdix”。它是美国国防部战略能力办公室(SCO)的最新研发成果。SCO在2012年由五角大楼建立,其任务是找到新的途径来部署现有武器。

这个办公室想出的主意之一,就是把F-16和其他高速战机变成成群小型无人机的高速发射器,这些小型无人机可以迷惑敌人的防御,也可用来执行侦查任务。

“想象一架向集成防空系统深入突防的飞机释放出30架这样的小型无人机,形成一张网络来做一些疯狂的事情”,美国国防部副部长鲍勃·沃克(Bob Work)对商业刊物《Breaking Defense》说,“我们已经这么测试过了。测试显示它确实能行。”

Perdix无人机是用凯夫拉纤维和碳纤维通过3D打印出来的。它由锂电池供电,同样的电池你在手机里就能找到。发射Perdix的是标准的诱饵弹发射装置,F-16、F/A-18和其他一些战机上都有。


这个玩意说白就是个大嗓门的一次性高速无人机,专门忽悠对空警戒系统、防空系统的。

所需的动力,国内有一次性靶机的各种涡喷,也可以用在这个上面,例如附图的。



这个玩意说白就是个大嗓门的一次性高速无人机,专门忽悠对空警戒系统、防空系统的。

所需的动力,国内有一次性靶机的各种涡喷,也可以用在这个上面,例如附图的。

d067e519bbcc1526e4072a.jpg (662.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8-10 17:28 上传

d067e519bbcc1526e4231b.jpg (604.3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8-10 17:29 上传

d067e519bbcc1526e3cc0d.jpg (624.4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8-10 17:30 上传

这种诱饵弹,需要的时候是可以研制出来的。
舰队防空 发表于 2016-8-10 17:37
这种诱饵弹,需要的时候是可以研制出来的。
战场消耗品,得定型提前造,一个批次订单少了几百架,多了上千架,这样才能做得便宜,批量库存备战。
MALD早就有了,为啥现在热起来
有的   紫薯补丁
哦,能再详细一些,来点资料吗?蟹蟹
问题是这东西也是从战斗机发射的吧
岂不是要占用宝贵的挂架空间?
这种东西不仅仅是飞机保命用的诱饵,它不但可以迫使敌方防空导弹火控雷达开机,乘机收集雷达频率数据;还能有效消耗对方昂贵的中远程防空导弹,一举多得。如果再加上小型弹头和GPS制导,还有可能用来攻击对方的防空雷达系统。这样对方如果不拦截的话自己雷达挨炸,拦截的话成本又划不来。

所以美军的主要投放方式是在距离对方防空导弹阵地几百公里外的地方,用C-17飞机从尾舱门大批量地投放。
这种东西不仅仅是飞机保命用的诱饵,它不但可以迫使敌方防空导弹火控雷达开机,乘机收集雷达频率数据;还能 ...
加了制导和战斗部,成本也增加了,抗干扰能力也是一个问题。
战斗机能装多少这玩意
这种弹对付WW肯定很爽吧.发几百个过去,WW的防空弹就基本骗完了.
对于防守一方来说是挺麻烦的,关键是平台所搭载的电子系统能否很好的模拟各种信号,弄的好的话是极好的东西。

防守一方不可能对每个目标都用截击机做目视截击,很多时候雷达信号真真假假,你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在高度紧张的时期很容易就浪费防守一方的昂贵弹药,并且为进攻方力量提供突破的机会。
看来中国一直是紧跟时代潮流啊。
养猫专家 发表于 2016-8-10 20:16
这种东西不仅仅是飞机保命用的诱饵,它不但可以迫使敌方防空导弹火控雷达开机,乘机收集雷达频率数据;还能 ...
问题是,敌方如果有DF-26,或者WU-14,可以把六七千公里外的C-17、诱饵弹仓库一起打掉,甚至把上万公里外的诱饵弹生产线打掉。

当然,如果敌方是叙利亚、朝鲜这种档次的国家,就当我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