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的今天,南京大校机场7.31空难追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04:06
       24年前的今天,给南京人留下的是一个黑色的印记:7·31空难!中国通用航空公司一架俄制雅克-42gp7552次航班2755号飞机,从南京飞往厦门,起飞时失事。以至多少年过去了,人们还在传说着当天的故事:  

  ……两个北京人喝酒误了航班,正在出租车上相互责怪时,突闻飞机失事,便调转车头返回城里,为有幸误机而继续喝酒……

  ……失事飞机上一半是大款,当地的老百姓从现场捡走的金项链有几十条,都是足金……  

  ……飞机失事是因为天太热、气压低……  

  7·31空难10周年回眸,不难发现传言终究是传言,面对这一突发性事件,南京人成功地实施了大救援。  

  第一辆送伤员到医院的,是红花镇的一台手扶拖拉机  

  如今,南京已建有相当先进的急救中心  

  7·31空难事发地,正位于如今红花街道香园树村。村里的许多人都在距空难现场百余米的南京贵金属厂上班。  

  “那天天真热(气象预报是37.8℃),厂子里开始上半班,吃过午饭大家都回家休息了。午睡中,猛然被一声闷响震醒,跑出来一看,飞机就在眼前着火冒烟。村里的人没用喊,就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上去救人,不知是谁把家里的手扶拖拉机开了来,横七竖八抬上去七八个轻伤员。”昨天,烈日下当年二十出头,如今三十有四的门卫崔健一边指点事发地,一边讲述着当年的救援。  

  “没错,第一辆送伤员的车是手扶拖拉机,我见伤员浑身都是泥,还以为农民工出车祸了呢。可给伤员分类时,发现这些‘农民’怪怪的,有的挂着进口相机,大多数都是大戒指和粗项链。正纳闷儿呢,又送来一卡车伤员,才知道是飞机失事”,市立第一医院急救中心护士长孙琦清楚地记得当年的事情。孙护士长告诉记者,当时她还是名二十出头的小护士。伤员陆续被送到医院后,全院的医护人员也紧急动员了起来,加入到紧张的抢救工作中。“伤员太多了,有轻有重,6个手术间13个手术台全用上了。”现已退居二线当时任该院外科门诊副主任的张依飞医师,也打开话匣子,将记者的思绪拉回到10年前那紧张的一幕中。下午3时许,正在医院当班的张医师,听说飞机出事了,急忙将此情况上报医院高层,并组织相关医护人员迅速投入抢救工作。数十分钟后,该院休假的、下班的医护人员被紧急召回。当时该院上下共50余名医护人员参加了抢救,由于人手不够,内科的医生也主动参战带着推车、清创、整理病历。张医师对记者说,如此众多伤员以及待抢救的惨烈场面,是他从医以来看到的最大的一次。据了解,“7·31空难”事故中,该院共接收了近40余名伤员,其中19人经及时医治挽回了生命。  

  自此事后,张医师便向院里建议筹备组建急救中心。据了解,该院1996年正式开始筹建急救中心,并于2001年正式落成投入使用。急诊中心里设有南京市惟一的icu急诊重症监护室。在整洁明亮的icu室里,孙琦护士长指着心肺复苏机、监护除颤起搏等新置设备对记者说,当初如果有这些先进的仪器,罹难者生还的机会可能会多一些。  

  据当年组织救援工作的一位市公安局的领导说,飞机3点多出事,3点30分时,已有军、警、民2000余人抵达现场,形成了大规模的救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钅容基同志当时曾对在场的公安干警们说:“没有出事时,不感到什么,出了事就想到你们的重要。”  

  “7·31”空难中,该机共有乘客116人,机组人员10人,最后死亡107人,由于抢救及时,有19人得以生还。  

  找到当年的幸存者,可她不想再谈伤心事……空难,留给人的不仅仅是伤感  

  1那场空难,让不少个南京的家庭失去了亲人,父母思念亡故的儿女,儿女想念遇难的父母,这思念还将一直延续。损失最重的,当属梅山铁矿,该矿一位办公室主任和其他5位员工一同登上这架飞机,无一人幸免于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7·31空难”中惟一幸存的一名南京人是位女士。她在空难中身上11处受伤,多处骨折。坠地苏醒后,即被抢险人员送往南京市第一医院救治。寻找这位幸存者的过程,也可谓费尽周折。但我们还是找到了她。昨天,当记者摁响这位女士家的门铃后,开门的是一位清秀的小姑娘。说明来意后,小姑娘告诉记者,她的妈妈上班去了。经电话联系,这位幸存者起先拒绝采访,后在记者的努力下,才表示中午可以见面聊聊。本报记者冒着高温耐心地在骄阳下等待着。可中午时分,这位幸存者的女儿下楼告诉记者,她的母亲因有事中午不能回来了,同时又转达了她母亲不想再谈及伤心往事的心情。无奈之下,记者留下联系方式,准备晚上再次造访这位避而不见的幸存者。大约20分钟后,这位心地善良的幸存者也许是被记者在烈日下苦等的行为所感动,终于同意通过电话和记者谈谈。  

  言谈中,她告诉记者,如果不是记者的突然来访,她已经记不起今天是几号了。记者的到来,再次勾起了她的回忆。因为她不想记起这个给她家庭就业及生活带来诸多麻烦的可怖日子,“7·31空难”改变了她的生活,虽然她活了下来,但无穷尽的痛苦始终折磨着她,她不希望再被别人打扰。记者问:“如果现在再让你坐飞机,你怕吗?”她回答得非常轻松:“虽经历了那震惊世人的恐怖瞬间,但灾难本身并没有给她造成多少心理压力,如果有乘机的机会,她将顺其自然。”结束通话时,这位女士表示,她现在生活得很好。记者理解,这也许是一种不希望打扰的表白。  

  南京大校场机场的一位中校飞行员昨天回忆那场空难时说:“你别管我姓什么叫什么,也别问我怕不怕这类问题。我只想告诉你一句话,任何一次重大事故,都是一个小错误加上一个小错误再加上若干小错误形成的,也就是错误的叠加,我能做到的,也就是消灭每一个小错误。”天之骄子,话语中颇多哲理!  

  雅克-42“7·31”全程回放  

  1992年7月31日7时11分从山西太原机场起飞,执行太原—杭州—厦门航班任务。9时11分在杭州机场落地,上下旅客后于10时14分从杭州机场起飞,11时20分在厦门机场落地,12时39分从厦门机场起飞,14时19分在南京大校场机场落地。机组人员办理好过站手续后,准备飞往厦门。  

  14时59分,机组人员请求开车,15时02分开始滑行,15时04分进入起飞跑道,起飞方向为238度,15时06分,飞机在跑道头将发动机加速到起飞功率后,开始起飞滑跑——  

  滑跑960米时,飞机达到决断速度204公里/小时;  

  滑跑1018米时,达到抬前轮速度215公里/小时;  

  滑跑1198米时,达到离地速度230公里/小时;  

  滑跑1968米时,最大速度达到270公里/小时……  

  此时,飞机距跑道末端只有178米,但始终没能离开跑道。冲过60米长的安全道,360米长的草地和一条宽6.8米、深1.5米的水沟后,该机以210公里/小时的速度撞在机场尽头2米多高的防洪堤上,并越过防洪堤,于空中解体坠地起火,残骸主要分三部分散落在约5000平方米范围内,左右机翼被烧毁,机身前部被撞碎,机身尾部落在一水塘中,失事准确时间为15时08分。  

  空难发生后,事故调查组现场勘察发现:机场跑道末端主轮痕迹清晰,冲出跑道之后,在草地上滑跑时留下两个主轮和前轮的痕迹,但无刹车痕迹,飞机驾驶舱内应急刹车手柄未拉起,全动式水平尾翼的角度未达规定角度。据机场空军警卫战士反映,飞机滑跑至跑道中间时曾有2次抬前轮现象。  

  附录一:事故结论  

  导致“7·31”空难的直接原因,是该机机组人员未把飞机全动式水平尾翼调整到与飞机重心相适应的角度起飞,致使该机始终未能离开地面。根本原因是机组人员未严格按照该机型《飞行操作指南》进行操作。本次事故属机组违章操作造成的重大事故。

  附录二:雅克-42简介  

  该机由前苏联雅克列夫设计局研制,1975年试飞,1980年交付使用,是三发中短程喷气式客机,载客定员为120人。飞机经济巡航高度9600米,航程390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56.5吨,装载燃油9吨,使用跑道长度为1800米。









http://www.jsly001.com/read.php?tid=1983520       24年前的今天,给南京人留下的是一个黑色的印记:7·31空难!中国通用航空公司一架俄制雅克-42gp7552次航班2755号飞机,从南京飞往厦门,起飞时失事。以至多少年过去了,人们还在传说着当天的故事:  

  ……两个北京人喝酒误了航班,正在出租车上相互责怪时,突闻飞机失事,便调转车头返回城里,为有幸误机而继续喝酒……

  ……失事飞机上一半是大款,当地的老百姓从现场捡走的金项链有几十条,都是足金……  

  ……飞机失事是因为天太热、气压低……  

  7·31空难10周年回眸,不难发现传言终究是传言,面对这一突发性事件,南京人成功地实施了大救援。  

  第一辆送伤员到医院的,是红花镇的一台手扶拖拉机  

  如今,南京已建有相当先进的急救中心  

  7·31空难事发地,正位于如今红花街道香园树村。村里的许多人都在距空难现场百余米的南京贵金属厂上班。  

  “那天天真热(气象预报是37.8℃),厂子里开始上半班,吃过午饭大家都回家休息了。午睡中,猛然被一声闷响震醒,跑出来一看,飞机就在眼前着火冒烟。村里的人没用喊,就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上去救人,不知是谁把家里的手扶拖拉机开了来,横七竖八抬上去七八个轻伤员。”昨天,烈日下当年二十出头,如今三十有四的门卫崔健一边指点事发地,一边讲述着当年的救援。  

  “没错,第一辆送伤员的车是手扶拖拉机,我见伤员浑身都是泥,还以为农民工出车祸了呢。可给伤员分类时,发现这些‘农民’怪怪的,有的挂着进口相机,大多数都是大戒指和粗项链。正纳闷儿呢,又送来一卡车伤员,才知道是飞机失事”,市立第一医院急救中心护士长孙琦清楚地记得当年的事情。孙护士长告诉记者,当时她还是名二十出头的小护士。伤员陆续被送到医院后,全院的医护人员也紧急动员了起来,加入到紧张的抢救工作中。“伤员太多了,有轻有重,6个手术间13个手术台全用上了。”现已退居二线当时任该院外科门诊副主任的张依飞医师,也打开话匣子,将记者的思绪拉回到10年前那紧张的一幕中。下午3时许,正在医院当班的张医师,听说飞机出事了,急忙将此情况上报医院高层,并组织相关医护人员迅速投入抢救工作。数十分钟后,该院休假的、下班的医护人员被紧急召回。当时该院上下共50余名医护人员参加了抢救,由于人手不够,内科的医生也主动参战带着推车、清创、整理病历。张医师对记者说,如此众多伤员以及待抢救的惨烈场面,是他从医以来看到的最大的一次。据了解,“7·31空难”事故中,该院共接收了近40余名伤员,其中19人经及时医治挽回了生命。  

  自此事后,张医师便向院里建议筹备组建急救中心。据了解,该院1996年正式开始筹建急救中心,并于2001年正式落成投入使用。急诊中心里设有南京市惟一的icu急诊重症监护室。在整洁明亮的icu室里,孙琦护士长指着心肺复苏机、监护除颤起搏等新置设备对记者说,当初如果有这些先进的仪器,罹难者生还的机会可能会多一些。  

  据当年组织救援工作的一位市公安局的领导说,飞机3点多出事,3点30分时,已有军、警、民2000余人抵达现场,形成了大规模的救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钅容基同志当时曾对在场的公安干警们说:“没有出事时,不感到什么,出了事就想到你们的重要。”  

  “7·31”空难中,该机共有乘客116人,机组人员10人,最后死亡107人,由于抢救及时,有19人得以生还。  

  找到当年的幸存者,可她不想再谈伤心事……空难,留给人的不仅仅是伤感  

  1那场空难,让不少个南京的家庭失去了亲人,父母思念亡故的儿女,儿女想念遇难的父母,这思念还将一直延续。损失最重的,当属梅山铁矿,该矿一位办公室主任和其他5位员工一同登上这架飞机,无一人幸免于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7·31空难”中惟一幸存的一名南京人是位女士。她在空难中身上11处受伤,多处骨折。坠地苏醒后,即被抢险人员送往南京市第一医院救治。寻找这位幸存者的过程,也可谓费尽周折。但我们还是找到了她。昨天,当记者摁响这位女士家的门铃后,开门的是一位清秀的小姑娘。说明来意后,小姑娘告诉记者,她的妈妈上班去了。经电话联系,这位幸存者起先拒绝采访,后在记者的努力下,才表示中午可以见面聊聊。本报记者冒着高温耐心地在骄阳下等待着。可中午时分,这位幸存者的女儿下楼告诉记者,她的母亲因有事中午不能回来了,同时又转达了她母亲不想再谈及伤心往事的心情。无奈之下,记者留下联系方式,准备晚上再次造访这位避而不见的幸存者。大约20分钟后,这位心地善良的幸存者也许是被记者在烈日下苦等的行为所感动,终于同意通过电话和记者谈谈。  

  言谈中,她告诉记者,如果不是记者的突然来访,她已经记不起今天是几号了。记者的到来,再次勾起了她的回忆。因为她不想记起这个给她家庭就业及生活带来诸多麻烦的可怖日子,“7·31空难”改变了她的生活,虽然她活了下来,但无穷尽的痛苦始终折磨着她,她不希望再被别人打扰。记者问:“如果现在再让你坐飞机,你怕吗?”她回答得非常轻松:“虽经历了那震惊世人的恐怖瞬间,但灾难本身并没有给她造成多少心理压力,如果有乘机的机会,她将顺其自然。”结束通话时,这位女士表示,她现在生活得很好。记者理解,这也许是一种不希望打扰的表白。  

  南京大校场机场的一位中校飞行员昨天回忆那场空难时说:“你别管我姓什么叫什么,也别问我怕不怕这类问题。我只想告诉你一句话,任何一次重大事故,都是一个小错误加上一个小错误再加上若干小错误形成的,也就是错误的叠加,我能做到的,也就是消灭每一个小错误。”天之骄子,话语中颇多哲理!  

  雅克-42“7·31”全程回放  

  1992年7月31日7时11分从山西太原机场起飞,执行太原—杭州—厦门航班任务。9时11分在杭州机场落地,上下旅客后于10时14分从杭州机场起飞,11时20分在厦门机场落地,12时39分从厦门机场起飞,14时19分在南京大校场机场落地。机组人员办理好过站手续后,准备飞往厦门。  

  14时59分,机组人员请求开车,15时02分开始滑行,15时04分进入起飞跑道,起飞方向为238度,15时06分,飞机在跑道头将发动机加速到起飞功率后,开始起飞滑跑——  

  滑跑960米时,飞机达到决断速度204公里/小时;  

  滑跑1018米时,达到抬前轮速度215公里/小时;  

  滑跑1198米时,达到离地速度230公里/小时;  

  滑跑1968米时,最大速度达到270公里/小时……  

  此时,飞机距跑道末端只有178米,但始终没能离开跑道。冲过60米长的安全道,360米长的草地和一条宽6.8米、深1.5米的水沟后,该机以210公里/小时的速度撞在机场尽头2米多高的防洪堤上,并越过防洪堤,于空中解体坠地起火,残骸主要分三部分散落在约5000平方米范围内,左右机翼被烧毁,机身前部被撞碎,机身尾部落在一水塘中,失事准确时间为15时08分。  

  空难发生后,事故调查组现场勘察发现:机场跑道末端主轮痕迹清晰,冲出跑道之后,在草地上滑跑时留下两个主轮和前轮的痕迹,但无刹车痕迹,飞机驾驶舱内应急刹车手柄未拉起,全动式水平尾翼的角度未达规定角度。据机场空军警卫战士反映,飞机滑跑至跑道中间时曾有2次抬前轮现象。  

  附录一:事故结论  

  导致“7·31”空难的直接原因,是该机机组人员未把飞机全动式水平尾翼调整到与飞机重心相适应的角度起飞,致使该机始终未能离开地面。根本原因是机组人员未严格按照该机型《飞行操作指南》进行操作。本次事故属机组违章操作造成的重大事故。

  附录二:雅克-42简介  

  该机由前苏联雅克列夫设计局研制,1975年试飞,1980年交付使用,是三发中短程喷气式客机,载客定员为120人。飞机经济巡航高度9600米,航程390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56.5吨,装载燃油9吨,使用跑道长度为1800米。









http://www.jsly001.com/read.php?tid=1983520
每一次事故都是一场灾难,希望世界少一些灾难,多一些幸福
二三十年前的中国,空难多发期。特别是广东的那一起。
楼主一提,想起来了。事故原因倒第一次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