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军委高参:智力成本怎么算?抛砖,请大家扔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10:28

作者:参谋长  转自:微信公众号“超级探索号”(super-expert)


前两天,我在超级探索号(super-expert)上发了封信,希望借助网友的力量,能够让军委首长看到。这封信被大量转发,现在已经有7000多人看了,还有不少人给了赞赏,在此特别对大家表示感谢!


    那封信里,我初步提出了一些想法,其中有一个问题非常关键,就是关于智力成本的问题。这是国防科技创新中无法回避的一个关键问题,我想把初步想法先说出来,跟大家讨论。


    超级探索号的文章后面可以留言,希望大家踊跃发表见解,批评也没关系,请大家一起来完善思路,也是为我国的国防科技创新出力!相信总有一天,军委首长能看到我们的观点。



一、智力成本是什么?


    谈起智力成本,很多人都不否认它的合理性,但在真正落实的时候,又感觉无法操作,不知道它包括什么内容,应该如何计算。


    智力成本实际上是为了让科学家能够潜心做研究而付出的成本,最直接的是科学家以及他的家庭在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


    包括科学家的收入,还有分摊到科学家头上的管理费——每个企业、机构都有管理费。


    我算上了科学家的家庭开支,可能很多人有异议,我向很多在海外待过、了解情况的人咨询过,美国、新加坡……很多国家的科学家、教授就是这个待遇。我想,一个为国家安全作贡献的人,一个在埋头钻研枯燥乏味的国防科技岗位上工作的人,我们让他们多那么一点点收入,有何不可?让这样的岗位对大众都有吸引力,把我们的精英吸引到这里来,难道不是应该的?


二、智力成本怎么算?


不能说智力成本在当前的国防科研定价一点都没体现,但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需要考虑地域差别,在北京上海和在湛江、威海,生活成本不一样,智力成本就不一样。跨地区调动的时候,地区补偿也是应该的。


    工资那一部分,不宜规定过死,政府需要做的是根据地域设定上下限,需要看科研经费中申报的工资是否真的给了科研人员,谁敢挪用就重罚谁,直接清除出国防科研领域,永久禁入。管用的震慑手段不难想出来。


    作为科学家,智力成本的标准至少要让他们感觉到生活得还算体面。科技创新需求在马斯洛需求曲线中,是处于较高层面的,低层次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追求的是生存而非创新。


    具体的算法,可以用统计分析、市场调研,各个地区的这个数字区间不难算出来,要实事求是,把买房、租房、婚嫁、育儿等开支算进去,别糊弄,就一定能弄出科学的结果。每年的变动可参考CPI、GDP、货币总量变动幅度。


    管理成本,可以采用上面的类似算法,对于国有企业来说, 可以取行业平均值,也督促他们提升管理水平、压缩管理成本。对于民营企业或者面向市场的企业来说,管理成本还包括适当水平的企业利润,利润率比企业平均利润水平明显高一点,就能达到吸引他们参加国防科研的目的。


    可以试点,我得考虑也未必周全,请大家完善,或者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来。


我认为,牢记几点,就不会迷茫:


    国防科研应该吸引科学家中的精英分子。


    吸引精英不需要最高的收入,但如果收入水平让科学家还要考虑生计,忧心房价、孩子教育、生老病死,一定会流失科研精英而非吸引他们!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浪费点钱,把精英吸引在国防科研上,也比省了很多钱,但没人才真正投入国防科研要强得多!



我想,说到这个程度应该可以了吧?不用我拿一个具体的例子出来算算吧?我希望有人干这样的事,不过这事不会少费时间和脑力。


三、国防科研成本也不能无限大啊!怎么控制?


肯定有人担心,按照上面的智力成本测算方法,那得多少开支啊?我们的国防科研经费够吗?


这个无法测算,但我觉得这个担心大可不必。总成本是可以控制的,搞不好还能比当前节约经费。


要想控制成本,两条主线:一是控制参加国防科研的科学家的规模,控制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的比例关系,提高管理效率。这是必然的,也是应该的,不可能把所有的科学家都弄去搞国防科研。二是控制智力之外的成本,主要是杜绝硬件、材料等报价中的掺水。


    国防科研院所的人员规模是可以压缩的,或者说,在当前的人员规模下,我们实际上可以干更多事,干得更好!我们目前低水平的重复劳动真的不少。简单地说,我们有多少型号?为什么要弄这么多型号?还不是因为定价指挥棒导致的吗?作为新型号,总的报价就高,如果只是改进,就报不高价格。既然作为了新型号,那一系列的论证之类的就得来一遍,这里面有多少工作是没什么价值的、几乎纯浪费科研人员时间的啊!如果去掉那些低水平重复劳动对科研人员精力的消耗,我们的国防科研效率无疑要提高很多。


    消除报价中的掺假,原来掺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把人头费掺出来,现在不必要了。只要不掺假,我的判断是,最终的总体报价很可能不会比原来的高。重拳打击掺假,让掺假的成本高到无法承受,一般的人都不会跨越这条红线,管用的政策威慑力是很大的。


关于智力成本的话题,我的初步想法大体上说的差不多了。


我想,这个问题说到这里,一定引起了您的更多疑问,比如:


    这样是不是吃大锅饭?旱涝保收,科学家们还会有工作的积极性吗?


    如何能够审计出是否仍然有科研报价掺假的情况?


    国防科研机构内部的管理能保证大量出有用的成果吗?


    既要给足够的工资,又不能人员规模过于庞大,如何找到人员规模与科研工作需求之间平衡关系?


    这里没有特别讲清楚哪些吃皇粮,哪些市场化,这个也不好办啊?国防科研并不一定都要财政养起来吧?国家也不可能养那么多人吧?走市场道路的和财政支持的之间是什么比例关系?


一个智力成本测算,就引出这么多问题……就是这样,国防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绝没那么简单。我今后的文章会逐步涉及到上述问题的很多内容,请大家持续关注。我特别希望大家提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也希望大家多转发,让更多高人来指点迷津!


真的希望这一系列文章能有军委首长看到!希望对我国的国防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有所贡献。





超级探索号(super-expert)公众号,在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上设有分舵,在搜狐上是《国防科技》,文章每天被搜狐、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大量推荐,每篇文章会被推荐到10万至30万用户手机上,内容以深入浅出的科技解读和独到见解,受到读者的欢迎。


作者:参谋长  转自:微信公众号“超级探索号”(super-expert)


前两天,我在超级探索号(super-expert)上发了封信,希望借助网友的力量,能够让军委首长看到。这封信被大量转发,现在已经有7000多人看了,还有不少人给了赞赏,在此特别对大家表示感谢!


    那封信里,我初步提出了一些想法,其中有一个问题非常关键,就是关于智力成本的问题。这是国防科技创新中无法回避的一个关键问题,我想把初步想法先说出来,跟大家讨论。


    超级探索号的文章后面可以留言,希望大家踊跃发表见解,批评也没关系,请大家一起来完善思路,也是为我国的国防科技创新出力!相信总有一天,军委首长能看到我们的观点。



一、智力成本是什么?


    谈起智力成本,很多人都不否认它的合理性,但在真正落实的时候,又感觉无法操作,不知道它包括什么内容,应该如何计算。


    智力成本实际上是为了让科学家能够潜心做研究而付出的成本,最直接的是科学家以及他的家庭在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


    包括科学家的收入,还有分摊到科学家头上的管理费——每个企业、机构都有管理费。


    我算上了科学家的家庭开支,可能很多人有异议,我向很多在海外待过、了解情况的人咨询过,美国、新加坡……很多国家的科学家、教授就是这个待遇。我想,一个为国家安全作贡献的人,一个在埋头钻研枯燥乏味的国防科技岗位上工作的人,我们让他们多那么一点点收入,有何不可?让这样的岗位对大众都有吸引力,把我们的精英吸引到这里来,难道不是应该的?


二、智力成本怎么算?


不能说智力成本在当前的国防科研定价一点都没体现,但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需要考虑地域差别,在北京上海和在湛江、威海,生活成本不一样,智力成本就不一样。跨地区调动的时候,地区补偿也是应该的。


    工资那一部分,不宜规定过死,政府需要做的是根据地域设定上下限,需要看科研经费中申报的工资是否真的给了科研人员,谁敢挪用就重罚谁,直接清除出国防科研领域,永久禁入。管用的震慑手段不难想出来。


    作为科学家,智力成本的标准至少要让他们感觉到生活得还算体面。科技创新需求在马斯洛需求曲线中,是处于较高层面的,低层次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追求的是生存而非创新。


    具体的算法,可以用统计分析、市场调研,各个地区的这个数字区间不难算出来,要实事求是,把买房、租房、婚嫁、育儿等开支算进去,别糊弄,就一定能弄出科学的结果。每年的变动可参考CPI、GDP、货币总量变动幅度。


    管理成本,可以采用上面的类似算法,对于国有企业来说, 可以取行业平均值,也督促他们提升管理水平、压缩管理成本。对于民营企业或者面向市场的企业来说,管理成本还包括适当水平的企业利润,利润率比企业平均利润水平明显高一点,就能达到吸引他们参加国防科研的目的。


    可以试点,我得考虑也未必周全,请大家完善,或者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来。


我认为,牢记几点,就不会迷茫:


    国防科研应该吸引科学家中的精英分子。


    吸引精英不需要最高的收入,但如果收入水平让科学家还要考虑生计,忧心房价、孩子教育、生老病死,一定会流失科研精英而非吸引他们!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浪费点钱,把精英吸引在国防科研上,也比省了很多钱,但没人才真正投入国防科研要强得多!



我想,说到这个程度应该可以了吧?不用我拿一个具体的例子出来算算吧?我希望有人干这样的事,不过这事不会少费时间和脑力。


三、国防科研成本也不能无限大啊!怎么控制?


肯定有人担心,按照上面的智力成本测算方法,那得多少开支啊?我们的国防科研经费够吗?


这个无法测算,但我觉得这个担心大可不必。总成本是可以控制的,搞不好还能比当前节约经费。


要想控制成本,两条主线:一是控制参加国防科研的科学家的规模,控制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的比例关系,提高管理效率。这是必然的,也是应该的,不可能把所有的科学家都弄去搞国防科研。二是控制智力之外的成本,主要是杜绝硬件、材料等报价中的掺水。


    国防科研院所的人员规模是可以压缩的,或者说,在当前的人员规模下,我们实际上可以干更多事,干得更好!我们目前低水平的重复劳动真的不少。简单地说,我们有多少型号?为什么要弄这么多型号?还不是因为定价指挥棒导致的吗?作为新型号,总的报价就高,如果只是改进,就报不高价格。既然作为了新型号,那一系列的论证之类的就得来一遍,这里面有多少工作是没什么价值的、几乎纯浪费科研人员时间的啊!如果去掉那些低水平重复劳动对科研人员精力的消耗,我们的国防科研效率无疑要提高很多。


    消除报价中的掺假,原来掺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把人头费掺出来,现在不必要了。只要不掺假,我的判断是,最终的总体报价很可能不会比原来的高。重拳打击掺假,让掺假的成本高到无法承受,一般的人都不会跨越这条红线,管用的政策威慑力是很大的。


关于智力成本的话题,我的初步想法大体上说的差不多了。


我想,这个问题说到这里,一定引起了您的更多疑问,比如:


    这样是不是吃大锅饭?旱涝保收,科学家们还会有工作的积极性吗?


    如何能够审计出是否仍然有科研报价掺假的情况?


    国防科研机构内部的管理能保证大量出有用的成果吗?


    既要给足够的工资,又不能人员规模过于庞大,如何找到人员规模与科研工作需求之间平衡关系?


    这里没有特别讲清楚哪些吃皇粮,哪些市场化,这个也不好办啊?国防科研并不一定都要财政养起来吧?国家也不可能养那么多人吧?走市场道路的和财政支持的之间是什么比例关系?


一个智力成本测算,就引出这么多问题……就是这样,国防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绝没那么简单。我今后的文章会逐步涉及到上述问题的很多内容,请大家持续关注。我特别希望大家提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也希望大家多转发,让更多高人来指点迷津!


真的希望这一系列文章能有军委首长看到!希望对我国的国防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有所贡献。





超级探索号(super-expert)公众号,在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上设有分舵,在搜狐上是《国防科技》,文章每天被搜狐、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大量推荐,每篇文章会被推荐到10万至30万用户手机上,内容以深入浅出的科技解读和独到见解,受到读者的欢迎。

640.jpg (42.6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3 00:34 上传

我觉得国有科研院所也应该有适当水平的利润,因为总有自己要提前谋划的事,需要经费的支持。
这个概念提的其实挺好的,但是不完整。
第一,任务定性。你是做预研,还是一定出成果,还是怎么样。
第二,成果转化。做预研的,不需要立刻出成果,但也得有要求;必须出成果的,明确需求;
第三,如何量化。上面的那一段主要强调了待遇和管理问题,比较空泛,啥时候来点细的了。
再聊不迟。
楼主死活不登陆啊,08年的列兵,真神仙也
按劳分配,奖励科研。
首长们考虑的都是大事,这些交给下面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