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头不顾腚——城市的下水道与农村的茅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4:07:13
    真正的城市,重要标志,就是地下管网、排水系统,以及与此有关的入厕场所。
    中国有美食,是世界共识。但光讲究吃,对排泄却不怎么考虑,可以说是“顾头不顾腚”的文化。
    没有勇气承认和改变错误,是一种劣根性。
    2012年7月21日晚上,32岁的编辑丁志健先生,开车行至广渠门桥下,那天的雨实在太大了,但桥下排水很不畅,他的车抛锚最后被淹没了,他奋力挣扎,连头骨都撞破了,但无济于事,死在了繁华北京的市中心。

       这个事情,举国震惊,也提醒了有关部门。大约是痛定思痛,其后各地加大了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包括管网的建设投入,后来这些举措也构成“保增长惠民生”的重要举措。
       但是,差不多整整四年后,还是一场大雨,华中第一大城市武汉又成了一片泽国。武汉人抱怨说,花了130多亿改造排水系统,你就给我这样的下水道?而官方回应,才刚花了30多亿。意思是不能怪我啊。
      为什么城市没有像样的下水道?
      多年前,学《新概念英语》,有一课 An unknown goddess,说考古学家在爱琴海旁边的一个岛上的庙宇古迹里,发现了排水系统。我就很惊讶。中国考古学家,不会发现这个,因为中国古代的城市不可能有这玩意儿。
      我们常常以盛唐的长安、北宋的开封等等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荣的城市而自豪。可是,说实话,长安开封,洛阳北京,都不过是一个个大村而已。中国出现真正意义的城市,才100多年啊。
     真正的城市,重要标志,就是地下管网、排水系统,以及与此有关的入厕场所。看很多照片,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北京的厕所和农村的茅房没多大分别,都是蹲坑的。而古希腊和古罗马,已经有很好的排水和入厕设施了,古罗马城有冷热两套水管系统,人们经常在公共浴室里谈论国家大事。而据说,北京人第一次安抽水马桶,还是在八国联军的刺刀逼迫之下,中国人是多不情愿在自己屋里上厕所啊。后来,当然抽水马桶普及了,但时至今日,街上的公厕还是稀少,前几年还对入厕的人收费,而且公厕永远不给你准备纸,据说是怕偷。真是国际笑话。
      中国是农业文明悠久的国家,与滥觞于古希腊罗马的城市文明,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文化和价值观上的,不是抓紧多盖点高楼大厦,就可以弥合。不见城市大街上,到处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排队、大声嚷嚷还不以为意的人,如果你批评他们,会引起对方的理直气壮的攻击谩骂。所以大家就这么一直忍着。
      说实话,现在城里人到乡下去,最受不了的,就是茅房。一想起来,就有生无可恋的感觉。但是,这是敏感问题,你一说,就有人攻击你,比如说,你不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吗,你的祖上不也是如此吗等等。现在,即使是最富裕的农村地区,房子盖的很漂亮,但唯独不肯在厕所上下功夫。
      尽管上厕所凑合,但不管城里人还是农民,都讲究吃,中国的吃文化,博大精深,比如一见面就问“您吃了吗”,公款大吃大喝,也是多年痼疾,屡禁不止。中国有美食,是世界共识。但光讲讲究吃,对排泄却不怎么考虑,可以说是“顾头不顾腚”的文化。

     顾头不顾腚,是一种什么思维方式呢。首先是好面子,喜欢做表面文章,喜欢留口碑。做一点好事,就想让全世界都知道。否则就认为白干。比如学XX运动,一律是扫大街,尘土飞扬,这是做广告,大家看,我们在做好事。做了哪怕一点分内的事,立马想上电视、被采访,起码写成日记以后读给人听,否则就没有了动力,镜头在眼前,就装模作样积极,都是演戏高手,没了镜头就糊弄差事。写文章,就起个耸人听闻的题目,内容倒不打紧。重要事情,就开个会,层层传达,用会议贯彻会议,用文件贯彻文件,而且会议和文件还说力戒形式主义、必须真抓实干云云。但实际上呢,说说就完事。
       越穷的人,越怕人瞧不起,越好面子。农村不管多穷的人家,都要弄个院墙和大门,这是门面。不管多穷的人家,婚礼什么的,都要办的风风光光的,这是给人看的,不然没有面子。而茅房呢,外人看不见,自己用,脏点怕什么呢。
      城里也一样。现在,中国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的建筑、道路、绿化世界一流,在北京的CBD、上海的陆家嘴、广州的小蛮腰和深圳的华侨城一带徜徉,就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只因为这些看得见,包子有肉就得体现在褶上。而下水道,修得再好,谁能得见,再说百年一遇的大雨也不是说来就来,能凑合一天是一天,钱还是用在高楼大厦大马路景观绿化划算。修下水道,是千百年大计,但正因为如此,才没人在乎,城市领导都是几年的任期,何必给后来者当垫脚石呢。
      根本上,这是一种见好就收,不追求完美,不讲究内在品质的思维定式。农业文明,都是大而化之的,差不多就行,不要精确。把种子撒下去,土地自己就长东西呢。

      什么都是浅尝辄止,不再探究更为深刻的层面,足够唬人就罢手。你看中国人早就有“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想法,但最后没有极限和微积分;早就知道炼丹,但没有炼出化学;明朝就有个叫万虎的人,把自己绑在火药上想一飞冲天,当然是粉身碎骨了,但中国人终于也没有发明火箭;更不用说嫦娥奔月,仅仅停留在幻想上而已了。进了城,搞搞房子,就已经是鸟枪换炮,今非昔比,下水道什么的,就算了。
       没有勇气承认和改变错误,是一种劣根性。很多事情,人人都知道不对,早晚必须改变,否则大家都完蛋。但人人又都不愿意或不敢公开言明,而是随波逐流地照旧过下去。除非遇到强大的外力,或出现强力的人物,才会改变。
       好比下水道,如果不是连续出现几场百年不遇的大雨,遭遇几次严重的内涝,造成严重的不可收拾的后果,是不会认真的。因为重建下水道系统,差不多是城市要推倒重来。不但影响表面繁荣,贻误经济增长,还会带来诸多不变和麻烦,不如得过且过。
       于是,农民讲究吃喝但不在乎上最脏的茅房,与城里的高楼大厦但不在乎没有下水道,就殊途同归了,高楼大厦与可怜的下水道,就是农村美食与肮脏茅坑关系在城市中的继续。
       但是,正如穿衣,真正讲究的,最看重的是内衣而不是外套,尽管不外露,但那是穿给自己的,是真舒服。已经富裕起来的中国,也必须补上下水道文化这一课。


原文链接:http://kongfuf.baijia.baidu.com/article/538620
                 http://news.hexun.com/2016-07-13/184896585.html    真正的城市,重要标志,就是地下管网、排水系统,以及与此有关的入厕场所。
    中国有美食,是世界共识。但光讲究吃,对排泄却不怎么考虑,可以说是“顾头不顾腚”的文化。
    没有勇气承认和改变错误,是一种劣根性。
    2012年7月21日晚上,32岁的编辑丁志健先生,开车行至广渠门桥下,那天的雨实在太大了,但桥下排水很不畅,他的车抛锚最后被淹没了,他奋力挣扎,连头骨都撞破了,但无济于事,死在了繁华北京的市中心。

8cb1cb13495409233053fa729a58d109b3de4980.jpg (33.71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15 07:16 上传


       这个事情,举国震惊,也提醒了有关部门。大约是痛定思痛,其后各地加大了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包括管网的建设投入,后来这些举措也构成“保增长惠民生”的重要举措。
       但是,差不多整整四年后,还是一场大雨,华中第一大城市武汉又成了一片泽国。武汉人抱怨说,花了130多亿改造排水系统,你就给我这样的下水道?而官方回应,才刚花了30多亿。意思是不能怪我啊。
      为什么城市没有像样的下水道?
      多年前,学《新概念英语》,有一课 An unknown goddess,说考古学家在爱琴海旁边的一个岛上的庙宇古迹里,发现了排水系统。我就很惊讶。中国考古学家,不会发现这个,因为中国古代的城市不可能有这玩意儿。
      我们常常以盛唐的长安、北宋的开封等等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荣的城市而自豪。可是,说实话,长安开封,洛阳北京,都不过是一个个大村而已。中国出现真正意义的城市,才100多年啊。
     真正的城市,重要标志,就是地下管网、排水系统,以及与此有关的入厕场所。看很多照片,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北京的厕所和农村的茅房没多大分别,都是蹲坑的。而古希腊和古罗马,已经有很好的排水和入厕设施了,古罗马城有冷热两套水管系统,人们经常在公共浴室里谈论国家大事。而据说,北京人第一次安抽水马桶,还是在八国联军的刺刀逼迫之下,中国人是多不情愿在自己屋里上厕所啊。后来,当然抽水马桶普及了,但时至今日,街上的公厕还是稀少,前几年还对入厕的人收费,而且公厕永远不给你准备纸,据说是怕偷。真是国际笑话。
      中国是农业文明悠久的国家,与滥觞于古希腊罗马的城市文明,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文化和价值观上的,不是抓紧多盖点高楼大厦,就可以弥合。不见城市大街上,到处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排队、大声嚷嚷还不以为意的人,如果你批评他们,会引起对方的理直气壮的攻击谩骂。所以大家就这么一直忍着。
      说实话,现在城里人到乡下去,最受不了的,就是茅房。一想起来,就有生无可恋的感觉。但是,这是敏感问题,你一说,就有人攻击你,比如说,你不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吗,你的祖上不也是如此吗等等。现在,即使是最富裕的农村地区,房子盖的很漂亮,但唯独不肯在厕所上下功夫。
      尽管上厕所凑合,但不管城里人还是农民,都讲究吃,中国的吃文化,博大精深,比如一见面就问“您吃了吗”,公款大吃大喝,也是多年痼疾,屡禁不止。中国有美食,是世界共识。但光讲讲究吃,对排泄却不怎么考虑,可以说是“顾头不顾腚”的文化。

0e2442a7d933c895e69d0677d91373f0830200de.jpg (38.28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15 07:17 上传


     顾头不顾腚,是一种什么思维方式呢。首先是好面子,喜欢做表面文章,喜欢留口碑。做一点好事,就想让全世界都知道。否则就认为白干。比如学XX运动,一律是扫大街,尘土飞扬,这是做广告,大家看,我们在做好事。做了哪怕一点分内的事,立马想上电视、被采访,起码写成日记以后读给人听,否则就没有了动力,镜头在眼前,就装模作样积极,都是演戏高手,没了镜头就糊弄差事。写文章,就起个耸人听闻的题目,内容倒不打紧。重要事情,就开个会,层层传达,用会议贯彻会议,用文件贯彻文件,而且会议和文件还说力戒形式主义、必须真抓实干云云。但实际上呢,说说就完事。
       越穷的人,越怕人瞧不起,越好面子。农村不管多穷的人家,都要弄个院墙和大门,这是门面。不管多穷的人家,婚礼什么的,都要办的风风光光的,这是给人看的,不然没有面子。而茅房呢,外人看不见,自己用,脏点怕什么呢。
      城里也一样。现在,中国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的建筑、道路、绿化世界一流,在北京的CBD、上海的陆家嘴、广州的小蛮腰和深圳的华侨城一带徜徉,就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只因为这些看得见,包子有肉就得体现在褶上。而下水道,修得再好,谁能得见,再说百年一遇的大雨也不是说来就来,能凑合一天是一天,钱还是用在高楼大厦大马路景观绿化划算。修下水道,是千百年大计,但正因为如此,才没人在乎,城市领导都是几年的任期,何必给后来者当垫脚石呢。
      根本上,这是一种见好就收,不追求完美,不讲究内在品质的思维定式。农业文明,都是大而化之的,差不多就行,不要精确。把种子撒下去,土地自己就长东西呢。

86d6277f9e2f07084c27b30ce124b899a901f298.jpg (40.5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15 07:19 上传


      什么都是浅尝辄止,不再探究更为深刻的层面,足够唬人就罢手。你看中国人早就有“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想法,但最后没有极限和微积分;早就知道炼丹,但没有炼出化学;明朝就有个叫万虎的人,把自己绑在火药上想一飞冲天,当然是粉身碎骨了,但中国人终于也没有发明火箭;更不用说嫦娥奔月,仅仅停留在幻想上而已了。进了城,搞搞房子,就已经是鸟枪换炮,今非昔比,下水道什么的,就算了。
       没有勇气承认和改变错误,是一种劣根性。很多事情,人人都知道不对,早晚必须改变,否则大家都完蛋。但人人又都不愿意或不敢公开言明,而是随波逐流地照旧过下去。除非遇到强大的外力,或出现强力的人物,才会改变。
       好比下水道,如果不是连续出现几场百年不遇的大雨,遭遇几次严重的内涝,造成严重的不可收拾的后果,是不会认真的。因为重建下水道系统,差不多是城市要推倒重来。不但影响表面繁荣,贻误经济增长,还会带来诸多不变和麻烦,不如得过且过。
       于是,农民讲究吃喝但不在乎上最脏的茅房,与城里的高楼大厦但不在乎没有下水道,就殊途同归了,高楼大厦与可怜的下水道,就是农村美食与肮脏茅坑关系在城市中的继续。
       但是,正如穿衣,真正讲究的,最看重的是内衣而不是外套,尽管不外露,但那是穿给自己的,是真舒服。已经富裕起来的中国,也必须补上下水道文化这一课。


原文链接:http://kongfuf.baijia.baidu.com/article/538620
                 http://news.hexun.com/2016-07-13/184896585.html


再对比看一下另外一篇文章。

宋朝排水系统发挥作用 暴雨下赣州无车辆泡水

近期的暴雨与城市内涝,让雨果那句“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获得共鸣。人们常常津津乐道于有些国际大都市梦幻般的下水道,不仅保持了“地下血脉”的畅通无阻,还建成地下博物馆对游客开放。殊不知,在我国江西赣州也有一处值得称道的地下水利工程——福寿沟。



福寿沟内壁图

福寿沟,一套近千年前古人创设的地下排水系统,一个至今还在发挥作用的“活文物”。与其配合,赣州古城的整个设计都隐含着防洪排涝的远见与巧思。走进赣州城,探秘福寿沟,我们看到的是古人对于城市水系健康运转、保持“长寿”的良苦用心,是祖先留下的一笔无形财富。

福寿沟始建于宋代,它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因暴雨发生内涝,而同遭暴雨袭击的赣州,却“没有一辆汽车泡水”。历经近千年,全长12.6公里的福寿沟依然护佑着一方的安宁。因此,当年亲自设计并带领群众修建福寿沟的知州刘彝受到群众的拥戴,他的铜像如今坐落在赣州城北的宋城公园。

福寿沟历史上也曾荒废过。清同治八年,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进行修复,共有6个出水口。1953年,赣州修下水道,修复了厚德路的原福寿沟,长767.6米。旧城区现有9个排水口,其中福寿沟水窗6个仍在使用。至今,总长约12.6千米的福寿沟仍是旧城区的主要排水干道。依靠福寿沟,赣州旧城区几乎每年都“雨而不涝”,这在全国众多古城中是罕见的。

福寿沟的设计确有许多独到之处。外部看:它与赣州老城内的三池(凤凰池、金鱼池、嘶马池)以及清水塘、荷包塘、花园塘等数十口池塘连通,俨然一个活的水系。遇暴雨,它可调节雨水流量,减轻下水道溢流;江水回灌时,这些池塘又成为天然的蓄水池。从内部结构看,在出水处“造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后闭之,水患倾息”。据水利专家解释,水窗是一项颇具科技含量的设计,原理很简单:当水位低于水窗时,即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当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冲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据称,福寿沟建成近千年,赣州老城区未出现大内涝。

作为一项古代水利设施,福寿沟现在仍为人类造福;同时,作为标识和文脉,它体现着城市的气质和风采。

今天的人们不仅深为这项伟大治水工程中的先人智慧所折服,而且为先人的境界和追求所感动。

历朝历代,“争言水利”,治理河道,防患洪涝之害,都是吃苦出力的事,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有什么“提成”。组织成千上万人上工地,花费无数时间、精力与银两,为的是给百姓造福、保一方安宁。刘彝的风范和精神至今仍为人们所景仰,他的铜像前拜谒者络绎不绝,可见福寿沟所蕴含的精神元素,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今天普通人的生活空间与日常环境中,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标识之一。
相关链接:

设计巧妙

福寿沟的可贵不仅在于实用,更在于其体现了古人的高妙思维。

首先,巧借外力,因势利导。福寿沟的一大特点,就是利用天然地形的高低之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污水排入江中和濠塘内,免去了今人使用抽水机的麻烦。第二大特点是它的12个水窗(即排水口)。水窗的闸门借水力自动启闭,十分巧妙。原闸门均为木闸门,门轴装在上游方向。当江水低于下水道水位时,借下水道水力冲开闸门;江水高于下水道水位时,借江中水力关闭闸门,以防江水倒灌。

其次,着眼全局,效益最大化。福寿沟与城内三大池塘、几十口小塘连为一体,有调蓄、养鱼、溉圃和污水处理利用的综合效益,形成了一条生态环保循环链。

龟形“浮城”

福寿沟能发挥作用,离不开一个基础:赣州城保留了古城墙和古城水系。

民间传说认为,赣州是座龟形“浮城”,不管江水怎样涨,赣州城都能跟着浮起来。现存的赣州古城,的确是由唐末五代时风水学家杨筠松选址建造的“上水龟城”,城形如龟,可以减小洪水对城墙的冲击力。

此外,建城时摒弃了当时流行的土城,改用砖石修砌城墙,并冶铁固基。道光时期府志记载:“州守孔宗翰因贡水直趋东北隅,城屡冲决,甃石当其啮,冶铁锢基,上峙八境台。”可知其法为:用石甃砌基址,再用熔化的铁水浇在石缝间,使之凝固后,成为坚固的整体。

整体布局

赣州古城的整体规划,处处贯穿着古人防患未然、规避洪涝的巧妙心思。离开这样的整体布局,福寿沟的作用再大,恐怕也难以维系今天的局面。

筑造符合力学原理的“浮城”、用铁水浇筑砖石城墙,这在古城防洪史上是个创举。赣州人还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历代以来不断加高加固城墙,戒备洪水。明朝初年,城墙只有二丈四尺高,到明末增至三丈三尺。

除了赣州,我国尚有寿州、文安、潮州、荆州、台州等十多座古城至今仍起防洪作用,其建筑思路对今人很有启发。

原文链接:http://news.ifeng.com/a/20160714/49354778_0.shtml

再对比看一下另外一篇文章。

宋朝排水系统发挥作用 暴雨下赣州无车辆泡水

近期的暴雨与城市内涝,让雨果那句“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获得共鸣。人们常常津津乐道于有些国际大都市梦幻般的下水道,不仅保持了“地下血脉”的畅通无阻,还建成地下博物馆对游客开放。殊不知,在我国江西赣州也有一处值得称道的地下水利工程——福寿沟。

wKhTgleHU54EAAAAAAAAAAAAAAA506.jpg (150.24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15 07:23 上传



wKhThFeHUyEEAAAAAAAAAAAAAAA616.jpg (52.04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15 07:24 上传


福寿沟内壁图

福寿沟,一套近千年前古人创设的地下排水系统,一个至今还在发挥作用的“活文物”。与其配合,赣州古城的整个设计都隐含着防洪排涝的远见与巧思。走进赣州城,探秘福寿沟,我们看到的是古人对于城市水系健康运转、保持“长寿”的良苦用心,是祖先留下的一笔无形财富。

福寿沟始建于宋代,它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因暴雨发生内涝,而同遭暴雨袭击的赣州,却“没有一辆汽车泡水”。历经近千年,全长12.6公里的福寿沟依然护佑着一方的安宁。因此,当年亲自设计并带领群众修建福寿沟的知州刘彝受到群众的拥戴,他的铜像如今坐落在赣州城北的宋城公园。

福寿沟历史上也曾荒废过。清同治八年,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进行修复,共有6个出水口。1953年,赣州修下水道,修复了厚德路的原福寿沟,长767.6米。旧城区现有9个排水口,其中福寿沟水窗6个仍在使用。至今,总长约12.6千米的福寿沟仍是旧城区的主要排水干道。依靠福寿沟,赣州旧城区几乎每年都“雨而不涝”,这在全国众多古城中是罕见的。

福寿沟的设计确有许多独到之处。外部看:它与赣州老城内的三池(凤凰池、金鱼池、嘶马池)以及清水塘、荷包塘、花园塘等数十口池塘连通,俨然一个活的水系。遇暴雨,它可调节雨水流量,减轻下水道溢流;江水回灌时,这些池塘又成为天然的蓄水池。从内部结构看,在出水处“造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后闭之,水患倾息”。据水利专家解释,水窗是一项颇具科技含量的设计,原理很简单:当水位低于水窗时,即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当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冲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据称,福寿沟建成近千年,赣州老城区未出现大内涝。

作为一项古代水利设施,福寿沟现在仍为人类造福;同时,作为标识和文脉,它体现着城市的气质和风采。

今天的人们不仅深为这项伟大治水工程中的先人智慧所折服,而且为先人的境界和追求所感动。

历朝历代,“争言水利”,治理河道,防患洪涝之害,都是吃苦出力的事,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有什么“提成”。组织成千上万人上工地,花费无数时间、精力与银两,为的是给百姓造福、保一方安宁。刘彝的风范和精神至今仍为人们所景仰,他的铜像前拜谒者络绎不绝,可见福寿沟所蕴含的精神元素,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今天普通人的生活空间与日常环境中,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标识之一。
相关链接:

设计巧妙

福寿沟的可贵不仅在于实用,更在于其体现了古人的高妙思维。

首先,巧借外力,因势利导。福寿沟的一大特点,就是利用天然地形的高低之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污水排入江中和濠塘内,免去了今人使用抽水机的麻烦。第二大特点是它的12个水窗(即排水口)。水窗的闸门借水力自动启闭,十分巧妙。原闸门均为木闸门,门轴装在上游方向。当江水低于下水道水位时,借下水道水力冲开闸门;江水高于下水道水位时,借江中水力关闭闸门,以防江水倒灌。

其次,着眼全局,效益最大化。福寿沟与城内三大池塘、几十口小塘连为一体,有调蓄、养鱼、溉圃和污水处理利用的综合效益,形成了一条生态环保循环链。

龟形“浮城”

福寿沟能发挥作用,离不开一个基础:赣州城保留了古城墙和古城水系。

民间传说认为,赣州是座龟形“浮城”,不管江水怎样涨,赣州城都能跟着浮起来。现存的赣州古城,的确是由唐末五代时风水学家杨筠松选址建造的“上水龟城”,城形如龟,可以减小洪水对城墙的冲击力。

此外,建城时摒弃了当时流行的土城,改用砖石修砌城墙,并冶铁固基。道光时期府志记载:“州守孔宗翰因贡水直趋东北隅,城屡冲决,甃石当其啮,冶铁锢基,上峙八境台。”可知其法为:用石甃砌基址,再用熔化的铁水浇在石缝间,使之凝固后,成为坚固的整体。

整体布局

赣州古城的整体规划,处处贯穿着古人防患未然、规避洪涝的巧妙心思。离开这样的整体布局,福寿沟的作用再大,恐怕也难以维系今天的局面。

筑造符合力学原理的“浮城”、用铁水浇筑砖石城墙,这在古城防洪史上是个创举。赣州人还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历代以来不断加高加固城墙,戒备洪水。明朝初年,城墙只有二丈四尺高,到明末增至三丈三尺。

除了赣州,我国尚有寿州、文安、潮州、荆州、台州等十多座古城至今仍起防洪作用,其建筑思路对今人很有启发。

原文链接:http://news.ifeng.com/a/20160714/49354778_0.shtml
可是,说实话,长安开封,洛阳北京,都不过是一个个大村而已。中国出现真正意义的城市,才100多年啊。

真正的城市,重要标志,就是地下管网、排水系统,以及与此有关的入厕场所。看很多照片,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北京的厕所和农村的茅房没多大分别,都是蹲坑的。而古希腊和古罗马,已经有很好的排水和入厕设施了,古罗马城有冷热两套水管系统,人们经常在公共浴室里谈论国家大事。而据说,北京人第一次安抽水马桶,还是在八国联军的刺刀逼迫之下,中国人是多不情愿在自己屋里上厕所啊。后来,当然抽水马桶普及了,但时至今日,街上的公厕还是稀少,前几年还对入厕的人收费,而且公厕永远不给你准备纸,据说是怕偷。真是国际笑话。】


按这位砖家的说法中国古代城市都是城墙一围的大村庄,宋朝开封一百多万人口的城市只能算村庄?见过哪个村庄有像古代赣州一样完善的下水道工程?古代农村的茅房是来年田地的肥料,不可缺的,不像现在都是化肥。
现在所有的猫狗都可以成为砖家,只要需要就行。

以最为人熟悉丽江古城为例,除了不是地下,作为排水设施那点不完善?
规划统筹设计能力完全蜕化了
中国农村的厕所确实是中国之耻

我没有去过农村没有见过,可是今年春节天涯上嫁了凤凰男的回家过年的城市人,谈论了乡下的厕所,好可怕
我才知道中国农村,其实也就跟印度农村一样的,没有公共排污管,粪便都存在大缸里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攒粪去种地才故意不要公共排污管的
是不是黑中国的文章才有市场?
这是一碗回了锅的鸡汤
中国古代也有地下排水系统,当然这个情况各地不一
至于农村的厕所,要看到也只是这几十年有了化肥才考虑粪便要往哪排,以前种地的时候可是重要的肥料啊,厕所里的还不够用呢,还有好多拾粪的人呢,还考虑进不进下水道?
料事如神经 发表于 2016-7-15 09:54
中国农村的厕所确实是中国之耻

我没有去过农村没有见过,可是今年春节天涯上嫁了凤凰男的回家过年的城市 ...
这不是废话吗?现在农村也用上了城市 的厕所,因为有了自抽水井和水塔。没哟这二个玩意玩什么城市厕所,有沼气池和化粪池。印度那个是没有厕所。
武汉那个跟什么良心排水系统无关,有一百个这样排水系统也白搭,新浪前星期的文章还说出真相
(武汉市是再沼泽和湖泊上建立起来的,关键是武汉城市在长江水位以下,那是水的家,水只是回家而已,不内涝就怪了,除非花上上千亿搞只能用十几天的排灌站,问题又来了,长江也无法排出这么多少的水,还是卵用),这个星期又是有良心的下水道出来。不知道小编到底有良心还是没有良心?
kanhai1978 发表于 2016-7-16 01:19
这不是废话吗?现在农村也用上了城市 的厕所,因为有了自抽水井和水塔。没哟这二个玩意玩什么城市厕所, ...
可是没有公共排污管道,反正我看那些去农村过年的和家在农村的人都是这么说的,粪便是不会通过管道去到特定地方的,那农村的粪便都到哪里去啦?
扯蛋吧,我老家湖南,那里的农村排水系统普遍能够适应日300毫米以上降水,甚至更高。
可是没有公共排污管道,反正我看那些去农村过年的和家在农村的人都是这么说的,粪便是不会通过管道去到特 ...
以前是满了后弄到地里面浇肥去哩,旱厕所是不堪入啊,尤其是夏天下雨到处泛滥后
料事如神经 发表于 2016-7-16 02:37
可是没有公共排污管道,反正我看那些去农村过年的和家在农村的人都是这么说的,粪便是不会通过管道去到特 ...
你这生活常识啊~~~~~哎~~~~~没去过农村也看过书看过电视吧
中国农村的厕所确实是中国之耻

我没有去过农村没有见过,可是今年春节天涯上嫁了凤凰男的回家过年的城市 ...
别扯淡,那是农村积肥的需要,要是你听说以前还有捡粪的,是不是更令人惊讶。三哥是随地大便好吧
Cu2(OH)2CO3 发表于 2016-7-16 08:44
以前是满了后弄到地里面浇肥去哩,旱厕所是不堪入啊,尤其是夏天下雨到处泛滥后
想当年暑假回老家住在我姨家,东北,还不是严格的农村,是郊区。一排平房,家里没厕所,厕所在一排平房把头。晴天还凑合,捏着鼻子蹲在旱厕的茅坑上,挥赶着嗡嗡而来的绿头苍蝇。快速排泄完屁股也不知道擦净没,就拎着裤子跑出来。
住了十来天,他妈的下雨了,越下越大。我操,满地鸭子粪鸡屎。憋得受不住了,来到厕所一看,茅坑里的粪水和地面的污浊的雨水已经没有界限!!!!卖糕的,我实在受不了了。以超人的毅力憋着米田共,骑上我姨夫的二八加重自行车,飞奔到矿务局的老舅家。一进门直奔卫生间。然后说啥也不回去了,一直住到晴天过去一个礼拜才回老姨家。从此以后对农村的厕所是刻骨铭心。
长安开封,洛阳北京,都不过是一个个大村而已

这个确实,我到过故宫的居住区,感觉后妃们住的所谓后宫,就是一个大的农村,

基本设施,构造,布局,排水等,和农村的没什么两样,就是用黄色的砖瓦,墙是黄色的,漂亮点而已
还不错啊,赣州的地下排水系统居然没被强拆
农村旱厕,万蛆攒动,苍蝇漫天。用大粪浇地传播寄生虫病和肝炎。
故宫的雨水收集,排放系统还是不错的,有边坡,雨水管流向御花园的池塘转向护城河最后流入金水河。但生活污水处理确实是马桶收集。这点直到清末也没有改变。
何止?现在中国有几个城市不是大村?除了一些高的钢筋混凝土,还有什么值得夸赞的东西?
料事如神经 发表于 2016-7-15 09:54
中国农村的厕所确实是中国之耻

我没有去过农村没有见过,可是今年春节天涯上嫁了凤凰男的回家过年的城市 ...
公共排污管?你搞笑呢吧,平原还好说,山地丘陵两家之间能隔几百米,高度落差几十米,你修公共排污管,你出钱啊。在早一点,粪便还要做肥料呢,那可是绿色肥料,不是化肥。
料事如神经 发表于 2016-7-16 02:37
可是没有公共排污管道,反正我看那些去农村过年的和家在农村的人都是这么说的,粪便是不会通过管道去到特 ...
上地了,做肥料了,你去问问,去养殖场买粪肥多少钱一吨。
赵家二少 发表于 2016-7-16 11:01
长安开封,洛阳北京,都不过是一个个大村而已

这个确实,我到过故宫的居住区,感觉后妃们住的所谓后宫, ...
昧着良心说话你对得起自己吗?你去找找,就你说这大村,世界上哪个国家还有。照你这么说,白宫也就大点豪华点的厕所而已。
kiosk 发表于 2016-7-16 11:05
农村旱厕,万蛆攒动,苍蝇漫天。用大粪浇地传播寄生虫病和肝炎。
日本人和欧洲人用粪肥的时候,你不还鼓吹绿色肥料呢吗。
最伟大的小强 发表于 2016-7-16 11:51
昧着良心说话你对得起自己吗?你去找找,就你说这大村,世界上哪个国家还有。照你这么说,白宫也就大点豪 ...
不是说假话,

我第一次游故宫时,游玩有正大光明牌匾的殿,坤宁宫什么的,感觉还像点宫殿,

但是游到后宫的时候,就觉得像大农村,虽然颜色是黄的,但是总感觉给人破败的感觉,

而且后宫的房子外墙边,都是一个个露天的排水小沟,跟农村的一模一样,绝了。。
日本人和欧洲人用粪肥的时候,你不还鼓吹绿色肥料呢吗。
你的意思是万蛆攒动好?
你喜欢吃粘着寄生虫卵的菜?
你的意思是万蛆攒动好?
你喜欢吃粘着寄生虫卵的菜?
看到这无语了,你知道啥叫沤肥
那时候有个运动叫积肥,小学生起床就背着背篼去捡狗屎,然后倒在生产队的池子里沤肥,并不是直接把屎浇在大萝卜上。粪是庄稼宝,还有人偷粪的。
生产队派专人进城,把城里人的便便用船运回去。老成都有个地名叫粪草湖街,就是转运粪肥的
沤肥不能改变苍蝇成群。
可以杀死一些寄生虫卵,但也不是万能的。发展中国家寄生虫感染率高,拿人粪来浇地是原因之一。
kiosk 发表于 2016-7-16 12:33
你的意思是万蛆攒动好?
你喜欢吃粘着寄生虫卵的菜?
那是你无知,你见哪家用粪肥不先堆肥,沤肥。这个过程杀死了绝大多数的虫卵。你以为用化肥就没有寄生虫了吗,一样有,不然农药用来做什么用的。
赵家二少 发表于 2016-7-16 11:57
不是说假话,

我第一次游故宫时,游玩有正大光明牌匾的殿,坤宁宫什么的,感觉还像点宫殿,
你非要这么说,谁也没办法。
cxfree 发表于 2016-7-15 08:37
现在所有的猫狗都可以成为砖家,只要需要就行。

以最为人熟悉丽江古城为例,除了不是地下,作为排水设施 ...
然后每年一到雨季,照样在古城看海
中国农村的厕所确实是中国之耻

我没有去过农村没有见过,可是今年春节天涯上嫁了凤凰男的回家过年的城市 ...
既然没去过就找个时间好好去看看!别听风就是雨,别人说什么都信。现在有的农村不比城市差,当然落后地区也是有个别。
想想小时候上茅厕那感受,大夏天屎苍蝇(绿头苍蝇)跟蚊子乱飞,上个大号还流一身臭汗,冬天一脱裤子上完那屁股都是冰凉冰凉的,那味道就不说了,不过时间长习惯了对坑里的蛆对着眼看都没反应了。没上过的人觉得恶心不习惯是正常的。现在用抽水马桶那么多年了,再回过去用茅厕也是吃不消了。不过我家路对面还留着一个茅厕,是给那些外地租户用的。
赵家二少 发表于 2016-7-16 11:01
长安开封,洛阳北京,都不过是一个个大村而已

这个确实,我到过故宫的居住区,感觉后妃们住的所谓后宫, ...
说到故宫,有金水河环绕故宫而走,然而,故宫里的饮用水是从山里用水车拉来的。金水河就是皇家御用下水道。
德国良心下水道居然没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