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后,18名革命后代胶东寻亲:叫声乳娘泪满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14:18
70年后,18名革命后代胶东寻亲:叫声乳娘泪满襟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曲红梅 管水锁责任编辑:牛晨斐2016-07-06


“生我的是父母,养我的是乳娘。”抗战时期,300多名胶东乳娘精心哺育了1223名八路军后代,严酷的环境中,这些孩子无一伤亡。如今,孩子已逾古稀,乳娘们或已离世或已90高龄

70年后,叫声乳娘泪满襟

——18名革命后代赴胶东育儿所旧址寻亲记

■曲红梅 管水锁


乳儿徐永斌(左)紧紧拉着乳娘宫云英(右)的手来认亲。

巍巍马石山,浓浓乳娘情。

6月29日,位于山东省乳山市崖子镇田家村的胶东育儿所旧址和纪念馆修缮后对外开放,曾在育儿所生活过的18名革命后代从全国各地赶来,再次踏上这片热土,重温那段温情历史,同时寻找当年在炮火中用乳汁哺育自己的乳娘和抚育自己长大的保育员。

胶东育儿所组建于抗战时期。当时,胶东八路军主力和党政军机关在突破日寇封锁中被迫频繁转移,很多同志不得不忍痛抛下刚出生不久的亲生骨肉。1942年7月,中共胶东区党委决定在牟海县(今乳山市)组建胶东育儿所,征选乳娘哺育革命后代和烈士遗孤。此后10多年间,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用超越本能的母爱精心呵护着1223名革命后代,涌现出许许多多类似舍弃亲子保乳儿、深山雪夜以体温温暖乳儿的动人事迹。在日军扫荡和频繁转移中,由于乳娘、保育员和人民群众的严密保护和精心照料,育儿所孩童无一伤亡。建国后,胶东育儿所由乳山市人民政府接管,后被撤销。

近年来,乳山市政府对胶东育儿所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忆进行抢救性保护。有关部门先后走访20多个城市,征集了768件文物,编写了《关于胶东育儿所的历史材料》,举办“乳娘”精神座谈会,编排吕剧《乳娘》,拍摄专题片《红色的爱之革命摇篮》。今年5月,乳山市政府启动了胶东育儿所的修缮工程,修缮后的育儿所设纪念馆和旧址2个部分、10个展室,作为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的重要新成员。

70年过去,当年的乳儿们如今已逾古稀之年、白发苍苍,再一次来到这里,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胶东育儿所纪念馆内,听着熟悉的儿歌,曾在这里长大的宋玉芳动情地说:“敌机来轰炸时,乳娘就会像母鸡扑倒小鸡一样保护每个孩子;为了让孩子们睡着,她们会一遍遍哼唱自编的儿歌……生我的是父母,养我的是乳娘。”2014年至今,宋玉芳3次到乳山寻亲,辗转找到了当时自己班里的阿姨。再次和乳娘唱起曾经的儿歌,宋玉芳笑着,眼泪却在脸上流淌。

回到胶东育儿所,回到曾经的家,大家激动万分,乳娘宫云英更是感慨万千。宫云英家住崖子镇南寨村,今年已90岁高龄,回忆起当年的经历,老人记忆清晰。她告诉记者,那时,不少乳娘都是小脚,行走不便,但大家没有一句怨言,一趟趟跑山路去喂孩子。宫云英说:“八路军是帮咱老百姓打鬼子,才顾不上自己的孩子。他们把孩子给俺是信得过俺,俺对他们的孩子必须比对自己的孩子更金贵……”

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主任姜炳旭告诉记者,如今,乳娘们大多已年高离世,但她们的精神传承了下来。这些年,年年有部队来乳山驻训,乳山百姓总是把最好的房子腾出来请官兵住,最甜的瓜送到训练场慰劳官兵,续写着军民鱼水深情故事。





http://www.81.cn/jwgz/2016-07/06/content_7138600.htm



70年后,18名革命后代胶东寻亲:叫声乳娘泪满襟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曲红梅 管水锁责任编辑:牛晨斐2016-07-06


“生我的是父母,养我的是乳娘。”抗战时期,300多名胶东乳娘精心哺育了1223名八路军后代,严酷的环境中,这些孩子无一伤亡。如今,孩子已逾古稀,乳娘们或已离世或已90高龄

70年后,叫声乳娘泪满襟

——18名革命后代赴胶东育儿所旧址寻亲记

■曲红梅 管水锁


乳儿徐永斌(左)紧紧拉着乳娘宫云英(右)的手来认亲。

巍巍马石山,浓浓乳娘情。

6月29日,位于山东省乳山市崖子镇田家村的胶东育儿所旧址和纪念馆修缮后对外开放,曾在育儿所生活过的18名革命后代从全国各地赶来,再次踏上这片热土,重温那段温情历史,同时寻找当年在炮火中用乳汁哺育自己的乳娘和抚育自己长大的保育员。

胶东育儿所组建于抗战时期。当时,胶东八路军主力和党政军机关在突破日寇封锁中被迫频繁转移,很多同志不得不忍痛抛下刚出生不久的亲生骨肉。1942年7月,中共胶东区党委决定在牟海县(今乳山市)组建胶东育儿所,征选乳娘哺育革命后代和烈士遗孤。此后10多年间,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用超越本能的母爱精心呵护着1223名革命后代,涌现出许许多多类似舍弃亲子保乳儿、深山雪夜以体温温暖乳儿的动人事迹。在日军扫荡和频繁转移中,由于乳娘、保育员和人民群众的严密保护和精心照料,育儿所孩童无一伤亡。建国后,胶东育儿所由乳山市人民政府接管,后被撤销。

近年来,乳山市政府对胶东育儿所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忆进行抢救性保护。有关部门先后走访20多个城市,征集了768件文物,编写了《关于胶东育儿所的历史材料》,举办“乳娘”精神座谈会,编排吕剧《乳娘》,拍摄专题片《红色的爱之革命摇篮》。今年5月,乳山市政府启动了胶东育儿所的修缮工程,修缮后的育儿所设纪念馆和旧址2个部分、10个展室,作为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的重要新成员。

70年过去,当年的乳儿们如今已逾古稀之年、白发苍苍,再一次来到这里,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胶东育儿所纪念馆内,听着熟悉的儿歌,曾在这里长大的宋玉芳动情地说:“敌机来轰炸时,乳娘就会像母鸡扑倒小鸡一样保护每个孩子;为了让孩子们睡着,她们会一遍遍哼唱自编的儿歌……生我的是父母,养我的是乳娘。”2014年至今,宋玉芳3次到乳山寻亲,辗转找到了当时自己班里的阿姨。再次和乳娘唱起曾经的儿歌,宋玉芳笑着,眼泪却在脸上流淌。

回到胶东育儿所,回到曾经的家,大家激动万分,乳娘宫云英更是感慨万千。宫云英家住崖子镇南寨村,今年已90岁高龄,回忆起当年的经历,老人记忆清晰。她告诉记者,那时,不少乳娘都是小脚,行走不便,但大家没有一句怨言,一趟趟跑山路去喂孩子。宫云英说:“八路军是帮咱老百姓打鬼子,才顾不上自己的孩子。他们把孩子给俺是信得过俺,俺对他们的孩子必须比对自己的孩子更金贵……”

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主任姜炳旭告诉记者,如今,乳娘们大多已年高离世,但她们的精神传承了下来。这些年,年年有部队来乳山驻训,乳山百姓总是把最好的房子腾出来请官兵住,最甜的瓜送到训练场慰劳官兵,续写着军民鱼水深情故事。





http://www.81.cn/jwgz/2016-07/06/content_7138600.htm



当年的乳儿们参观胶东育儿所基地。
当年的乳儿们举行“寻找胶东育儿所小伙伴”倡议活动。
催人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