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被民族问题骗了好大一个圈,民族问题正在乱我中华,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06:27


最近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吵的很激烈。所以我也来凑凑热闹。
承诺:所有论述均不传播极端民族思想,不破坏民族团结,不扰乱国家秩序。也望回帖的各位不要过激,我打算多写一点。
我一段一段想哪写哪,比较自然比较舒服,可能有点凌乱,只是说一下自己的看法,望见谅,请轻点拍。
PS:我只称述观点,不参与辩论。如有疑问,在能及的范围内予以解答。


另:我会依据占贴情况,以修改的方式补充。

好,从讨论激烈的宗教开始:

宗教,我不是很懂,只是知道的,这玩意很邪乎很魔性,概念也比较模糊,往往很多人不乏大家把其和学说、世界观等混淆在一起。
宗教,我认为它具备了三个与众不同的特质:第一、它是自我无知的唯心信仰,是对客观世界无解的一种认知,很原始;第二、它同时具备强烈的主动传播性和压迫性;第三、具有强大的破坏性,这个是它的作用之一,相对于前两点,这一点不是那么特别,但很重要。
启示凭前两点,我们就可以轻易判断谁是宗教谁是学说、世界观。
==============

举个例子,佛教(特指中原佛教)、道教,它看似具备第一条特点,第二条中它也具备传播性,但不具备压迫性(这个压迫性怎么理解,我之前没有说清楚,通俗点就是,“信我,好说,好同志,我们来共同发展下一位;不信我,对不起,敌人、魔鬼、异端、Wicker Man、卡菲尔,要代表月亮消灭你”)。确切的说,佛教和道教是一种原始的同时具有极大魅力的世界观、价值观,并不是什么宗教。
而儒家、法家等诸子百家更是不具备这样的特点,他们都是为人处世、齐家治国平天下、关乎社稷,探讨人文科学的一种学说,因此,一些人说什么儒教,其实是对中华文明的侮辱。

宗教是个舶来物,是落后的、无知的、愚昧的,而极端宗教更是不道德的、反人类的、邪恶的,是要被消灭的东西。
宗教是低阶愚昧无知和高阶权利斗争的共同产物,是政治政党发展的萌芽阶段,是人类文明未进化好的原始遗留,终究会泯灭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PS:我没有贬低西方社会未进化好的意思,而是东西方文明处于不同的进化轨迹)

一不小心,有点小激动,收不住,说多了,其实我不太懂宗教。还是言归正传说说民族吧。

=================
首先,“民族”这个概念是完完整整的舶来品,很晚才飘过来,而且是从泛中华文化圈中最早误入“歧途”的一群人手里拿来。对,没有错,是在19世纪末叶从日本传入中国的。该词语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固有词汇“中华”共同组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词汇,这个“中华民族”究竟是个什么,我们暂且抛开不说,后面再提。

=============

但是“民族”(nation)概念不是日本首创,而是欧洲人最早发现和整理的。是由18世纪中期一位名叫伯伦知理(Bluntchli Johann Caspar,也有译成J.K.布伦奇利)的瑞士-德国政治学家、法学家整理的。
这位学家依据8个条件(理由)总结了民族(nation)的特质:
1)        其始也同居一地;
2)        其始也同一血统;
3)        同其肢体形状;
4)        同其语言;
5)        同其文字;
6)        同其宗教;
7)        同其风俗;
8)        同其生计。
和中国像吗?自我大秦以来是否能对应?放下再说。

==================

刚才说到nation的由来(PS:为什么突然用nation了呢?为此,我做了一下认真的反省,对于之前的“民族”一词的使用过度西化,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历史事实,虽然“民族”一词在中国的时间不长,但其也有自己的发展阶段,为了表述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自此以后,凡狭义的民族概念,我统统会用nation表示,这样更准确)。
那么它又怎么和我泱泱中华粘上边了呢?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个民族还有nation的中国史。


(楼下继续)

最近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吵的很激烈。所以我也来凑凑热闹。
承诺:所有论述均不传播极端民族思想,不破坏民族团结,不扰乱国家秩序。也望回帖的各位不要过激,我打算多写一点。
我一段一段想哪写哪,比较自然比较舒服,可能有点凌乱,只是说一下自己的看法,望见谅,请轻点拍。
PS:我只称述观点,不参与辩论。如有疑问,在能及的范围内予以解答。


另:我会依据占贴情况,以修改的方式补充。

好,从讨论激烈的宗教开始:

宗教,我不是很懂,只是知道的,这玩意很邪乎很魔性,概念也比较模糊,往往很多人不乏大家把其和学说、世界观等混淆在一起。
宗教,我认为它具备了三个与众不同的特质:第一、它是自我无知的唯心信仰,是对客观世界无解的一种认知,很原始;第二、它同时具备强烈的主动传播性和压迫性;第三、具有强大的破坏性,这个是它的作用之一,相对于前两点,这一点不是那么特别,但很重要。
启示凭前两点,我们就可以轻易判断谁是宗教谁是学说、世界观。
==============

举个例子,佛教(特指中原佛教)、道教,它看似具备第一条特点,第二条中它也具备传播性,但不具备压迫性(这个压迫性怎么理解,我之前没有说清楚,通俗点就是,“信我,好说,好同志,我们来共同发展下一位;不信我,对不起,敌人、魔鬼、异端、Wicker Man、卡菲尔,要代表月亮消灭你”)。确切的说,佛教和道教是一种原始的同时具有极大魅力的世界观、价值观,并不是什么宗教。
而儒家、法家等诸子百家更是不具备这样的特点,他们都是为人处世、齐家治国平天下、关乎社稷,探讨人文科学的一种学说,因此,一些人说什么儒教,其实是对中华文明的侮辱。

宗教是个舶来物,是落后的、无知的、愚昧的,而极端宗教更是不道德的、反人类的、邪恶的,是要被消灭的东西。
宗教是低阶愚昧无知和高阶权利斗争的共同产物,是政治政党发展的萌芽阶段,是人类文明未进化好的原始遗留,终究会泯灭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PS:我没有贬低西方社会未进化好的意思,而是东西方文明处于不同的进化轨迹)

一不小心,有点小激动,收不住,说多了,其实我不太懂宗教。还是言归正传说说民族吧。

=================
首先,“民族”这个概念是完完整整的舶来品,很晚才飘过来,而且是从泛中华文化圈中最早误入“歧途”的一群人手里拿来。对,没有错,是在19世纪末叶从日本传入中国的。该词语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固有词汇“中华”共同组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词汇,这个“中华民族”究竟是个什么,我们暂且抛开不说,后面再提。

=============

但是“民族”(nation)概念不是日本首创,而是欧洲人最早发现和整理的。是由18世纪中期一位名叫伯伦知理(Bluntchli Johann Caspar,也有译成J.K.布伦奇利)的瑞士-德国政治学家、法学家整理的。
这位学家依据8个条件(理由)总结了民族(nation)的特质:
1)        其始也同居一地;
2)        其始也同一血统;
3)        同其肢体形状;
4)        同其语言;
5)        同其文字;
6)        同其宗教;
7)        同其风俗;
8)        同其生计。
和中国像吗?自我大秦以来是否能对应?放下再说。

==================

刚才说到nation的由来(PS:为什么突然用nation了呢?为此,我做了一下认真的反省,对于之前的“民族”一词的使用过度西化,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历史事实,虽然“民族”一词在中国的时间不长,但其也有自己的发展阶段,为了表述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自此以后,凡狭义的民族概念,我统统会用nation表示,这样更准确)。
那么它又怎么和我泱泱中华粘上边了呢?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个民族还有nation的中国史。


(楼下继续)


接楼上


民族和nation跑到中国的发家史

第一个阶段

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民族”一词,这也是有详细记载的第一次使用,也是最接近nation的第一次使用。

到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将中国民族演变分为上、中、下(近)三个阶段,初具 大民族 的概念。注意,是大民族概念,不是nation。

1902年,梁启超对民族概念的思想愈发成熟,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将“中国民族”正式表述为“中华民族”,并且阐述了“中华”一词的内涵:
立于五洲中之最大洲而为其洲中之最大国者,谁乎?我中华也;人口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谁乎?我中华也;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一中断者,谁乎?我中华也。
由此,完整的大民族概念具体化----“中华民族”正式诞生。(注意:我这里说的都是民族,不是nation)
这个沿用至今的“中华民族”是否就是梁启超的那个“中华民族”?

PS:以上,是民族进入中国的初始阶段,实质上只是套用了民族这个词表达了我大中华的意,并非实质上的nation。可以说这个阶段的“民族”概念还是中华文明照耀下的“民族”概念。

=================

第二个阶段

然而很遗憾,或许洋务思想侵占了梁启超的全部大脑。自1902年以后,梁启超的民族的理解开始愈发向nation靠拢,也可以是说西化。

终于,在1905年,梁启超又写了一篇名为《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的文章,在此文中,他从历史演变的角度重点分析了中国民族的多元性和混合性,并断然下结论说:“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nation混合而成”

=================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晚清著名立宪派代表杨度,他也是首批使用“中华民族”的人。1907年5月20日,他在其所创办的《中国新报》连载的《金铁主义说》一文中,多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 “中国向来虽无民族二字之名词,实有何等民族之称号。今人必目中国最旧之民族曰汉民族,其实汉为刘家天子时代之朝号,而非其民族之名也。中国自古有一文化较高、人数较多之民族在其国中,自命其国曰中国,自命其民族曰中华。即此义以求之,则一国家与一国家之别,别于地域,中国云者,以中外别地域远近也。一民族与一民族之别,别于文化,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即此以言,则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故《春秋》之义,无论同姓之鲁、卫,异姓之齐、宋,非种之楚、越,中国可以退为夷狄,夷狄可以进为中国,专以礼教为标准,而无亲疏之别。其后经数千年混杂数千百人种,而称中华如故。以此推之,华之所以为华,以文化言,不以血统言,可决知也。故欲知中华民族为何等民族,则于其民族命名之顷,而已含定义于其中。与西人学说拟之,实采合于文化说,而背于血统说。”

此文系统阐述了“中华民族”一体化融合和发展。代表了中国这一时期对“中华民族”概念的理解和描述。

至此梁启超的大民族的概念逐步瓦解,“民族”概念开始脱离中华文明的照耀和哺育。

=================

第三个阶段,1912年元旦,孙中山先生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也郑重宣告: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nation)之统一。”

并且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用法律形式将各nation平等规定下来:"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这就是"五族(nation)共和"的思想。
到此时,“民族”概念已和西方“nation”趋同,逐渐延续至今。

当然,这里又要提及一位,李大钊同志,其于1917年2月19日和4月18日在《甲寅》日刊上分别发表《新中华民族主义》和《大亚细亚主义》两文,针对日本人宣扬的以日本大和nation为中心的大亚细亚主义,提出了中国人应激发出一种以各nation融合为基础的"新中华民族"主义的自觉,来实现对古老中华民族的 “更生再造”,从而当仁不让地承担起有关"兴亚"责任的思想主张。(PS:日本的阿伊努族几乎全被大和同化,所以,李大钊文中提到的日本nation,实际就是指大和nation,和“中华民族”是不同的理解方式)
这里,李大钊同志是个本本土土的中国人,他的看法也算是中国“民族”概念理解的一个反复吧。毕竟中华文明下的思维不是那么容易去根的。

后面的,没有什么更新的含义了,“民族”一词进入中国,完成了其华丽转身变成了nation直至今日。传统“大民族”概念长期处于弱化地位。

需要记住和强调一点:团结中国的,挽救中国的毕竟不是nation,而是骨子里的“大民族”。


/////////////////////////////////////////////////////////


(后续内容见楼下)

接楼上


民族和nation跑到中国的发家史

第一个阶段

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民族”一词,这也是有详细记载的第一次使用,也是最接近nation的第一次使用。

到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将中国民族演变分为上、中、下(近)三个阶段,初具 大民族 的概念。注意,是大民族概念,不是nation。

1902年,梁启超对民族概念的思想愈发成熟,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将“中国民族”正式表述为“中华民族”,并且阐述了“中华”一词的内涵:
立于五洲中之最大洲而为其洲中之最大国者,谁乎?我中华也;人口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谁乎?我中华也;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一中断者,谁乎?我中华也。
由此,完整的大民族概念具体化----“中华民族”正式诞生。(注意:我这里说的都是民族,不是nation)
这个沿用至今的“中华民族”是否就是梁启超的那个“中华民族”?

PS:以上,是民族进入中国的初始阶段,实质上只是套用了民族这个词表达了我大中华的意,并非实质上的nation。可以说这个阶段的“民族”概念还是中华文明照耀下的“民族”概念。

=================

第二个阶段

然而很遗憾,或许洋务思想侵占了梁启超的全部大脑。自1902年以后,梁启超的民族的理解开始愈发向nation靠拢,也可以是说西化。

终于,在1905年,梁启超又写了一篇名为《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的文章,在此文中,他从历史演变的角度重点分析了中国民族的多元性和混合性,并断然下结论说:“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nation混合而成”

=================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晚清著名立宪派代表杨度,他也是首批使用“中华民族”的人。1907年5月20日,他在其所创办的《中国新报》连载的《金铁主义说》一文中,多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 “中国向来虽无民族二字之名词,实有何等民族之称号。今人必目中国最旧之民族曰汉民族,其实汉为刘家天子时代之朝号,而非其民族之名也。中国自古有一文化较高、人数较多之民族在其国中,自命其国曰中国,自命其民族曰中华。即此义以求之,则一国家与一国家之别,别于地域,中国云者,以中外别地域远近也。一民族与一民族之别,别于文化,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即此以言,则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故《春秋》之义,无论同姓之鲁、卫,异姓之齐、宋,非种之楚、越,中国可以退为夷狄,夷狄可以进为中国,专以礼教为标准,而无亲疏之别。其后经数千年混杂数千百人种,而称中华如故。以此推之,华之所以为华,以文化言,不以血统言,可决知也。故欲知中华民族为何等民族,则于其民族命名之顷,而已含定义于其中。与西人学说拟之,实采合于文化说,而背于血统说。”

此文系统阐述了“中华民族”一体化融合和发展。代表了中国这一时期对“中华民族”概念的理解和描述。

至此梁启超的大民族的概念逐步瓦解,“民族”概念开始脱离中华文明的照耀和哺育。

=================

第三个阶段,1912年元旦,孙中山先生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也郑重宣告: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nation)之统一。”

并且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用法律形式将各nation平等规定下来:"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这就是"五族(nation)共和"的思想。
到此时,“民族”概念已和西方“nation”趋同,逐渐延续至今。

当然,这里又要提及一位,李大钊同志,其于1917年2月19日和4月18日在《甲寅》日刊上分别发表《新中华民族主义》和《大亚细亚主义》两文,针对日本人宣扬的以日本大和nation为中心的大亚细亚主义,提出了中国人应激发出一种以各nation融合为基础的"新中华民族"主义的自觉,来实现对古老中华民族的 “更生再造”,从而当仁不让地承担起有关"兴亚"责任的思想主张。(PS:日本的阿伊努族几乎全被大和同化,所以,李大钊文中提到的日本nation,实际就是指大和nation,和“中华民族”是不同的理解方式)
这里,李大钊同志是个本本土土的中国人,他的看法也算是中国“民族”概念理解的一个反复吧。毕竟中华文明下的思维不是那么容易去根的。

后面的,没有什么更新的含义了,“民族”一词进入中国,完成了其华丽转身变成了nation直至今日。传统“大民族”概念长期处于弱化地位。

需要记住和强调一点:团结中国的,挽救中国的毕竟不是nation,而是骨子里的“大民族”。


/////////////////////////////////////////////////////////


(后续内容见楼下)


接楼上

什么是"中华"?


刚才有问“中华”的,很抱歉,我也确实没交代“中华”的由来,直接蹦出了个“中华民族”。下面就说一下“中华”、“华夏”、“中国”之类的由来。

我听过一些爱好者和学者对于“中华”的理解,看似他们对此都有不同见解,有些我是不认同的。很遗憾,作为中华儿女,至今没有对“中华”由来有统一的认识,这真的很遗憾,也感到很虚,因为“根”的认识太模糊。

《辞源》对“中华”的解释为:我国古代华夏族兴起于黄河流域一带,居四方之中,文化发达,历史悠久,因称其地带为中华,亦称中原、中国。

有人说, “中华”是民族概念,指的是族群;“中原”则是个地理概念,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国”是政权概念,指统治的疆域。所以辞源解释牵强,混淆了三个概念。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

辞源对“中华”的解释是到目前我认为最为准确的和最能体现中华文明核心文化的权威说法。

===============

下面来分析一下:

我们先看“中国”, “中国”一词最早出于《诗经》,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可考为“国中”的倒叙。“国”,《说文》中解释说:“邑,国也。”邑就是国。那么什么是“邑”呢?商周时期,人们将人类聚居的地方称作邑。因此,“国中”后作“中国”就是指人们聚居地的区域里。这是一个很明确的地方位置的地理概念。直到周代晚期(也有说秦汉以后),“国”才具备疆土地域的境界和范围及国家的含义。而商周时期,国家的概念用“邦”来表示。

再看“中原”,无需多言,就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也是华夏族人们聚居地,同“中国”一样是指同一个地方的地理概念。


最后看“中华”,它由“中国”演变而来,其中“中”就是指“中国”,“华”是个修饰词,是光鲜美丽、光明而伟大的意思,是对华夏儿女的自我肯定,亦作“华夏”缩写。这里,有人说“华”同“夏”是同时存在的古代中国两族人,但不论是从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均没有支持这一说法。同时,有学者表示,“华”早于“夏”,为华族,后有夏,但无史料支撑。《论语》中多次提到夏,却从来没有提到华。《诗经》中则多次提到“华”,但不是指族,如《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出车》“昔我往矣,黍稷方华。”;《诗经·著》“尚之以琼华乎尔。”分别指花,开花,光华。因此,“中华”字面解释就是“华的夏,华的中国”,还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只是加了个修饰来表示先进高贵,同样是指同一个地方的地理概念。“中华”作为民族概念是要等到19世纪才出现的,拿19世纪舶来的概念来解释几千年前本土的东西,有失偏颇。

因此,中华原指就是中原就是中国,很明确的东西。


上面花了两大段来解释古“中华”的含义,也就是为了明确我们中国人的本。

同时也简介了一下“民族”这个词在中国的发展史。

通过这样的介绍,无非是为了说明“中华民族”的根本意义不是Bluntchli Johann Caspar的nation概念,“中华民族”是我们本有的根和本。


我泱泱中华,烁烁华夏,莘莘儿女不同血统,不同习惯,不同风俗,但我们同居一地,同历史同文化,共生计共未来,恢华数千年,怎能容尔等拿一个nation来羞辱!


(后续见下楼)

接楼上

什么是"中华"?


刚才有问“中华”的,很抱歉,我也确实没交代“中华”的由来,直接蹦出了个“中华民族”。下面就说一下“中华”、“华夏”、“中国”之类的由来。

我听过一些爱好者和学者对于“中华”的理解,看似他们对此都有不同见解,有些我是不认同的。很遗憾,作为中华儿女,至今没有对“中华”由来有统一的认识,这真的很遗憾,也感到很虚,因为“根”的认识太模糊。

《辞源》对“中华”的解释为:我国古代华夏族兴起于黄河流域一带,居四方之中,文化发达,历史悠久,因称其地带为中华,亦称中原、中国。

有人说, “中华”是民族概念,指的是族群;“中原”则是个地理概念,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国”是政权概念,指统治的疆域。所以辞源解释牵强,混淆了三个概念。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

辞源对“中华”的解释是到目前我认为最为准确的和最能体现中华文明核心文化的权威说法。

===============

下面来分析一下:

我们先看“中国”, “中国”一词最早出于《诗经》,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可考为“国中”的倒叙。“国”,《说文》中解释说:“邑,国也。”邑就是国。那么什么是“邑”呢?商周时期,人们将人类聚居的地方称作邑。因此,“国中”后作“中国”就是指人们聚居地的区域里。这是一个很明确的地方位置的地理概念。直到周代晚期(也有说秦汉以后),“国”才具备疆土地域的境界和范围及国家的含义。而商周时期,国家的概念用“邦”来表示。

再看“中原”,无需多言,就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也是华夏族人们聚居地,同“中国”一样是指同一个地方的地理概念。


最后看“中华”,它由“中国”演变而来,其中“中”就是指“中国”,“华”是个修饰词,是光鲜美丽、光明而伟大的意思,是对华夏儿女的自我肯定,亦作“华夏”缩写。这里,有人说“华”同“夏”是同时存在的古代中国两族人,但不论是从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均没有支持这一说法。同时,有学者表示,“华”早于“夏”,为华族,后有夏,但无史料支撑。《论语》中多次提到夏,却从来没有提到华。《诗经》中则多次提到“华”,但不是指族,如《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出车》“昔我往矣,黍稷方华。”;《诗经·著》“尚之以琼华乎尔。”分别指花,开花,光华。因此,“中华”字面解释就是“华的夏,华的中国”,还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只是加了个修饰来表示先进高贵,同样是指同一个地方的地理概念。“中华”作为民族概念是要等到19世纪才出现的,拿19世纪舶来的概念来解释几千年前本土的东西,有失偏颇。

因此,中华原指就是中原就是中国,很明确的东西。


上面花了两大段来解释古“中华”的含义,也就是为了明确我们中国人的本。

同时也简介了一下“民族”这个词在中国的发展史。

通过这样的介绍,无非是为了说明“中华民族”的根本意义不是Bluntchli Johann Caspar的nation概念,“中华民族”是我们本有的根和本。


我泱泱中华,烁烁华夏,莘莘儿女不同血统,不同习惯,不同风俗,但我们同居一地,同历史同文化,共生计共未来,恢华数千年,怎能容尔等拿一个nation来羞辱!


(后续见下楼)


不好意思,前面有些激动。继续

作为一个中国人,甚或泛中华文化圈的人,都为成为唯一现存四大文明的一员而庆幸而自豪。然而,是什么支撑中华文明延续至今?地理优势?无外族入侵?构成单一?科技军事?
是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怎么来?是高呼民族(nation)差异而来?是“书同文,车同轨”,拜我大秦一统六国而赐。即便是秦一统之前,国人也谓之:楚人、秦人、燕人、周人等,均按地域而称,入秦则为秦人,入燕则为燕人,而无所谓民族隔阂。

有人说中国实为汉一统,是汉族的天下。也有不少人叫嚣着什么大汉族主义。何为汉?一个单一民族?

从三个方面说:

第一,中国人的传统没有nation概念,却有着强烈的文明自豪感和身份认同,因此,我们常说自己是华夏儿女、唐人,其实“汉”也一样,同“夏、唐”均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我们称呼自己夏、唐、汉是因为自豪,是为了纪念我们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历史就没有一个汉族一说;

第二,从生物遗传学上来看,今日南方汉族,多低鼻梁,大瞳距,体格精炼。北方汉族多高鼻梁,中等瞳距,身材魁梧。基因上也证实了这种差异。明显违背Bluntchli Johann Caspar关于nation特质的第二条;

第三,从风俗习惯上看,南方和东北人多喜吃稻米,黄河流域则喜欢吃麦面,穿着习惯,家居摆设,唱起山歌都不是一种韵味。还有“正统”而与众不同的客家文化,也明显违背Bluntchli Johann Caspar关于nation特质的第七条。

因此,汉不是一个nation。

==============

中国人自古就有入则为华,出则为夷的理念,包容、吸收、共聚成就了我们这个文明的特质。拿一个西欧局部概念来阐述中国,居然还有这么多人觉得理所当然,殊不知,达尔文若无环球科考也绝对提不出普世的进化论来。

很是小看西欧的nation概念,不过是 小国寡民,一叶障目的说辞。

“逐鹿中原”据对是一个能体现中华思想的词汇,纵观中国历史,唐,元,清均是按现在民族分类上说是所谓“外”族掌权,它中断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它让中国人用起了“英文”?他们都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与其说他们被同化吸收,不如说这一群人在古老中国这个奇异的地方,用西方人不能理解的一种方式完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共聚和大同。
/////

电脑不在身边,手机写的,不好意思

昨天有朋友强调了“族”,因为“族”不仅有近代民族(nation)的含义,也表示氏族、家族的含义。而氏族、家族在中国历史中占有极重要的一席,是传统。

诚然,氏族、家族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族”是构成华夏基础的单体单元,然而“族”并不妨碍一个辉煌文明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氏族、家族是一个有限范围的概念,当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时,氏族、家族已不能直接调动社会和文明的发展,必然会在“族”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一个新的体系,产生新的概念来保障文明的发展。

这一点,我们不妨从中国古代政治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改变的来分析一下:

政治层面:
上古时期,是禅让制,是朴实文化的雏形,我们抛开不谈,只从有“族”的概念谈起

到了夏商周,出现的世袭制和宗法制实质上就是“族”的体现,秉承血脉家族的关系来治理和维系社会及国家的发展。

然而发展到周以后,社会和人口有了极大发展,靠原本宗法血缘关系已经不能支撑国家的管理,于是礼乐制开始出现,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周礼。礼乐制的出现使得宗法制在上层建筑中的地位不断弱化,最终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成为维系中国家庭家族观念直至今日的基础。

如果说礼乐制还不能否定宗法制的主导地位,那么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客卿制则完全颠覆了宗法制在构建国家设计层面的地位。

社会层面:
社会层面的发展也可以看出以血脉为系“族”的变化。春秋时期,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出现实质上已经动摇的宗族血脉的权利地位。两汉以来,逐步发展为三纲五常,五伦五常,五伦伍德。汉以后,从庙堂到民间,五伦五德成为历代社会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而“族”的观念则处于从属和补充地位,直至今日。

PS:包括儒学(强调是学说是社会科学,不是宗教)在内,也是受到周的礼乐制的影响,孔子就特别推崇周礼

===========

我国民族政策的发展
由于以下要说的民族问题均是现在意义的民族即nation,为书写和阅读方便,我还是改回中文
下面说一说我党在不同时期的民族政策,浅薄地很,望谅解

第一个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全面入侵中国,中华民族瞬间到了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捍卫中华民族生存的大旗,发出“全民族实行抗日”的伟大号召,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目标抗击日寇。

这一时期的民族问题根本点是一个中心,那就是全民族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并不是说反抗国内民族压迫的问题不重要,这两个问题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不慎重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就不利于全民族共同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会分裂。

抗战初期,1937年党颁布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规定:“动员蒙民,回民及其它少数民族,在民族自决和自治的原则下,共同抗日。”

注意,这里将民族自决和民族自治相提并论。这是为了统战的需要,提高民族统一抗战的热情。然而我党很快意识到民族自决的局限性、脆弱性和危害性,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外部势力的挑唆政策下少数民族上层分裂出一些企图通过民族自决进行分裂的势力。因此自1938年以后,在我党有关民族政策方面的文献中“民族自决”和“联邦制”的提法就逐步消失了。
到1941年5月,中共中央批准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要》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这是我们党明确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从此,它成为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的主要方针,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己管理自己事务的权利,它既保障了全国各民族人民的联合团结,有利于集中中华各民族的力量对日作战。同时,它又能粉碎帝国主义打着“民族自决”、“民族独立”的旗帜分裂中国的阴谋。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制定的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为核心的民族政策,是解决当时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完全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它标志着党的民族政策开始走向成熟。

////

第二个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到1949年9月,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中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和政策正式形成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党的民族政策都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并成为当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世界最强六大资本帝国主义国家,除美国外,德、意、日三国战败,英、法在二战中极大削弱,苏联在这场人类浩劫中也千疮百孔,中国更是受国民党当局高压统治,民不聊生。此时,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巨变,美国在这场战争中不仅没有摧残,反而成为唯一的战争“暴发户”,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比重急剧升至第一位,产能、军事力量也跃居世界第一,美国妄图称霸全球的野心付诸实际行动。

苏联方面,由于其二战对其国内形势的影响以及国际事务的剧变,苏联错误的判断了中国国内形式,过高地估计了美国及国民党的力量,做出了共产主义在中国的悲观论断。为保全其在“雅尔塔协议”中所获得的中国东北利益,避免出现以美苏矛盾对立而爆发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因而不止一次地公开表态在中国他们只支持国民党,表现出民族利己主义行为。

此时,中国国内的民族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以美国为首的国民党当局对少数民族在经济上对少数民族进行剥削和掠夺,生活毫无保障;政治上进行残酷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丑化民族风俗习惯;军事上的压迫,勾结土匪军阀,挑动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在云南挑起傈僳族与白族、哈尼族与白族的民族纠纷,在四川挑起松坪沟羌族和松潘藏族之间的矛盾。

此时,反对民主压迫,求得民族解放、民族平等和民族和睦,保证国家完整避免沦为新殖民主义的玩物成为当的民族工作重心。

解放战争后期,新中国主权建立提上议事日程。民族政策由抗战时期的民族自决逐步转变为民族自治,这是保全国家领土完整,避免再次遭受帝国主义挑拨瓜分的现实需求。

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理论强调通过民族自决来反对民族压迫,达到民族平等的目标。不得不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理论对民族自决表述尤其历史和地理局限性,其局限性不仅仅在于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绝对军事政治压迫,还在于其将民族问题(平等、共聚、共融)和文明发展进程相割裂,而后者是主要的历史局限性,因为在欧洲不存在长久文明持续发展的可供参考。

可以说,自此,中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观走向正轨,开始以中华文明为基础的“特例”发展轨迹,也是摆脱西方固有民族概念的开始。从“民族自决”的废除到“民族自治”的确立,标志着党和中国民族政策由稚嫩走向成熟,由教条主义走向中国特色。


/////

第三个时期,建国初期

建国后,中国各民族的到了解放,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民族压迫消失。民族发展均衡和民族心理平等成为我国民族大同目标的绊脚石,因此民族发展和民族平等这一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核心。

各民族的平衡发展是民族团结民族和睦民族大同的必要前提条件,因此,在这一时期,加大对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史工作重点。

政治方面,中国共产党人本着人性化的民族政策,和平解放新疆和西藏,基本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解放斗争。西藏方面,彻底废除了压迫藏族同胞千年的农奴制,是藏族同胞人权史上一次质的飞跃。这一时期内,培养了大量少数民族干部,收编了民族军,自此民族军成为历史,并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军官,为中国革命事业输入了新鲜血液。为民族政治大同铺通了道路。

经济方面,由于解放前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受剥削和压迫,经济普遍落后,工业基础及其薄弱。我党依据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符合各民族特点的土地改革策略,在土地改革中坚持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不伤还少数民族感情,妥善完成了土地改革。

除土地改革外,党还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大力兴建水利工程,在垦区发展种植农业,牧区发展畜牧业都做到极大力度的科学指导和支持,工业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1954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为当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

文化教育方面,由于历时上长期以来,少数民族缺乏有效的文化教育,与中原地区文化落差明显,这也是少数民族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被视为野蛮落后,受歧视压迫的客观原因之一。为消除文化教育上的落差,本着照顾少数民族情绪和文化传承,不采取激进做法,转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字,进行文化传承。同时,本着促进民族大同的目标,在《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教育为人民服务,为民族团结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是新民主主义的内容与民族形式结合”,大力发展统一的基础教育,整顿各级学校,废除不合理的课程,编制国家统一教程,设立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课程,对各阶段的教育进行针对的整治。期间,毛泽东同志曾亲自指示要“有步骤地进行旧有教育事业和旧有社会文化事业的改革工作”。毛泽东同志的这番只是明确指明了民族大同的进度要求,必须是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

建国初期,中华文明的民族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民族大同也逐步走向正轨,成功迈出了中华文明复兴的第一步,并制订了坚履缓步的战略决策。


(后续内容请 移步 101楼 抱歉)

不好意思,前面有些激动。继续

作为一个中国人,甚或泛中华文化圈的人,都为成为唯一现存四大文明的一员而庆幸而自豪。然而,是什么支撑中华文明延续至今?地理优势?无外族入侵?构成单一?科技军事?
是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怎么来?是高呼民族(nation)差异而来?是“书同文,车同轨”,拜我大秦一统六国而赐。即便是秦一统之前,国人也谓之:楚人、秦人、燕人、周人等,均按地域而称,入秦则为秦人,入燕则为燕人,而无所谓民族隔阂。

有人说中国实为汉一统,是汉族的天下。也有不少人叫嚣着什么大汉族主义。何为汉?一个单一民族?

从三个方面说:

第一,中国人的传统没有nation概念,却有着强烈的文明自豪感和身份认同,因此,我们常说自己是华夏儿女、唐人,其实“汉”也一样,同“夏、唐”均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我们称呼自己夏、唐、汉是因为自豪,是为了纪念我们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历史就没有一个汉族一说;

第二,从生物遗传学上来看,今日南方汉族,多低鼻梁,大瞳距,体格精炼。北方汉族多高鼻梁,中等瞳距,身材魁梧。基因上也证实了这种差异。明显违背Bluntchli Johann Caspar关于nation特质的第二条;

第三,从风俗习惯上看,南方和东北人多喜吃稻米,黄河流域则喜欢吃麦面,穿着习惯,家居摆设,唱起山歌都不是一种韵味。还有“正统”而与众不同的客家文化,也明显违背Bluntchli Johann Caspar关于nation特质的第七条。

因此,汉不是一个nation。

==============

中国人自古就有入则为华,出则为夷的理念,包容、吸收、共聚成就了我们这个文明的特质。拿一个西欧局部概念来阐述中国,居然还有这么多人觉得理所当然,殊不知,达尔文若无环球科考也绝对提不出普世的进化论来。

很是小看西欧的nation概念,不过是 小国寡民,一叶障目的说辞。

“逐鹿中原”据对是一个能体现中华思想的词汇,纵观中国历史,唐,元,清均是按现在民族分类上说是所谓“外”族掌权,它中断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它让中国人用起了“英文”?他们都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与其说他们被同化吸收,不如说这一群人在古老中国这个奇异的地方,用西方人不能理解的一种方式完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共聚和大同。
/////

电脑不在身边,手机写的,不好意思

昨天有朋友强调了“族”,因为“族”不仅有近代民族(nation)的含义,也表示氏族、家族的含义。而氏族、家族在中国历史中占有极重要的一席,是传统。

诚然,氏族、家族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族”是构成华夏基础的单体单元,然而“族”并不妨碍一个辉煌文明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氏族、家族是一个有限范围的概念,当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时,氏族、家族已不能直接调动社会和文明的发展,必然会在“族”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一个新的体系,产生新的概念来保障文明的发展。

这一点,我们不妨从中国古代政治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改变的来分析一下:

政治层面:
上古时期,是禅让制,是朴实文化的雏形,我们抛开不谈,只从有“族”的概念谈起

到了夏商周,出现的世袭制和宗法制实质上就是“族”的体现,秉承血脉家族的关系来治理和维系社会及国家的发展。

然而发展到周以后,社会和人口有了极大发展,靠原本宗法血缘关系已经不能支撑国家的管理,于是礼乐制开始出现,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周礼。礼乐制的出现使得宗法制在上层建筑中的地位不断弱化,最终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成为维系中国家庭家族观念直至今日的基础。

如果说礼乐制还不能否定宗法制的主导地位,那么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客卿制则完全颠覆了宗法制在构建国家设计层面的地位。

社会层面:
社会层面的发展也可以看出以血脉为系“族”的变化。春秋时期,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出现实质上已经动摇的宗族血脉的权利地位。两汉以来,逐步发展为三纲五常,五伦五常,五伦伍德。汉以后,从庙堂到民间,五伦五德成为历代社会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而“族”的观念则处于从属和补充地位,直至今日。

PS:包括儒学(强调是学说是社会科学,不是宗教)在内,也是受到周的礼乐制的影响,孔子就特别推崇周礼

===========

我国民族政策的发展
由于以下要说的民族问题均是现在意义的民族即nation,为书写和阅读方便,我还是改回中文
下面说一说我党在不同时期的民族政策,浅薄地很,望谅解

第一个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全面入侵中国,中华民族瞬间到了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捍卫中华民族生存的大旗,发出“全民族实行抗日”的伟大号召,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目标抗击日寇。

这一时期的民族问题根本点是一个中心,那就是全民族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并不是说反抗国内民族压迫的问题不重要,这两个问题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不慎重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就不利于全民族共同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会分裂。

抗战初期,1937年党颁布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规定:“动员蒙民,回民及其它少数民族,在民族自决和自治的原则下,共同抗日。”

注意,这里将民族自决和民族自治相提并论。这是为了统战的需要,提高民族统一抗战的热情。然而我党很快意识到民族自决的局限性、脆弱性和危害性,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外部势力的挑唆政策下少数民族上层分裂出一些企图通过民族自决进行分裂的势力。因此自1938年以后,在我党有关民族政策方面的文献中“民族自决”和“联邦制”的提法就逐步消失了。
到1941年5月,中共中央批准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要》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这是我们党明确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从此,它成为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的主要方针,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己管理自己事务的权利,它既保障了全国各民族人民的联合团结,有利于集中中华各民族的力量对日作战。同时,它又能粉碎帝国主义打着“民族自决”、“民族独立”的旗帜分裂中国的阴谋。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制定的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为核心的民族政策,是解决当时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完全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它标志着党的民族政策开始走向成熟。

////

第二个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到1949年9月,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中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和政策正式形成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党的民族政策都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并成为当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世界最强六大资本帝国主义国家,除美国外,德、意、日三国战败,英、法在二战中极大削弱,苏联在这场人类浩劫中也千疮百孔,中国更是受国民党当局高压统治,民不聊生。此时,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巨变,美国在这场战争中不仅没有摧残,反而成为唯一的战争“暴发户”,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比重急剧升至第一位,产能、军事力量也跃居世界第一,美国妄图称霸全球的野心付诸实际行动。

苏联方面,由于其二战对其国内形势的影响以及国际事务的剧变,苏联错误的判断了中国国内形式,过高地估计了美国及国民党的力量,做出了共产主义在中国的悲观论断。为保全其在“雅尔塔协议”中所获得的中国东北利益,避免出现以美苏矛盾对立而爆发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因而不止一次地公开表态在中国他们只支持国民党,表现出民族利己主义行为。

此时,中国国内的民族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以美国为首的国民党当局对少数民族在经济上对少数民族进行剥削和掠夺,生活毫无保障;政治上进行残酷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丑化民族风俗习惯;军事上的压迫,勾结土匪军阀,挑动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在云南挑起傈僳族与白族、哈尼族与白族的民族纠纷,在四川挑起松坪沟羌族和松潘藏族之间的矛盾。

此时,反对民主压迫,求得民族解放、民族平等和民族和睦,保证国家完整避免沦为新殖民主义的玩物成为当的民族工作重心。

解放战争后期,新中国主权建立提上议事日程。民族政策由抗战时期的民族自决逐步转变为民族自治,这是保全国家领土完整,避免再次遭受帝国主义挑拨瓜分的现实需求。

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理论强调通过民族自决来反对民族压迫,达到民族平等的目标。不得不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理论对民族自决表述尤其历史和地理局限性,其局限性不仅仅在于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绝对军事政治压迫,还在于其将民族问题(平等、共聚、共融)和文明发展进程相割裂,而后者是主要的历史局限性,因为在欧洲不存在长久文明持续发展的可供参考。

可以说,自此,中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观走向正轨,开始以中华文明为基础的“特例”发展轨迹,也是摆脱西方固有民族概念的开始。从“民族自决”的废除到“民族自治”的确立,标志着党和中国民族政策由稚嫩走向成熟,由教条主义走向中国特色。


/////

第三个时期,建国初期

建国后,中国各民族的到了解放,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民族压迫消失。民族发展均衡和民族心理平等成为我国民族大同目标的绊脚石,因此民族发展和民族平等这一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核心。

各民族的平衡发展是民族团结民族和睦民族大同的必要前提条件,因此,在这一时期,加大对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史工作重点。

政治方面,中国共产党人本着人性化的民族政策,和平解放新疆和西藏,基本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解放斗争。西藏方面,彻底废除了压迫藏族同胞千年的农奴制,是藏族同胞人权史上一次质的飞跃。这一时期内,培养了大量少数民族干部,收编了民族军,自此民族军成为历史,并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军官,为中国革命事业输入了新鲜血液。为民族政治大同铺通了道路。

经济方面,由于解放前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受剥削和压迫,经济普遍落后,工业基础及其薄弱。我党依据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符合各民族特点的土地改革策略,在土地改革中坚持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不伤还少数民族感情,妥善完成了土地改革。

除土地改革外,党还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大力兴建水利工程,在垦区发展种植农业,牧区发展畜牧业都做到极大力度的科学指导和支持,工业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1954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为当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

文化教育方面,由于历时上长期以来,少数民族缺乏有效的文化教育,与中原地区文化落差明显,这也是少数民族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被视为野蛮落后,受歧视压迫的客观原因之一。为消除文化教育上的落差,本着照顾少数民族情绪和文化传承,不采取激进做法,转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字,进行文化传承。同时,本着促进民族大同的目标,在《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教育为人民服务,为民族团结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是新民主主义的内容与民族形式结合”,大力发展统一的基础教育,整顿各级学校,废除不合理的课程,编制国家统一教程,设立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课程,对各阶段的教育进行针对的整治。期间,毛泽东同志曾亲自指示要“有步骤地进行旧有教育事业和旧有社会文化事业的改革工作”。毛泽东同志的这番只是明确指明了民族大同的进度要求,必须是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

建国初期,中华文明的民族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民族大同也逐步走向正轨,成功迈出了中华文明复兴的第一步,并制订了坚履缓步的战略决策。


(后续内容请 移步 101楼 抱歉)
确实,儒家不是宗教!期待后续!
这个,宗教不是舶来品吧,民族概念才是。
linshangren 发表于 2016-7-5 16:28
这个,宗教不是舶来品吧,民族概念才是。
宗教就是舶来品,原始宗教如萨满不算。
linshangren 发表于 2016-7-5 16:28
这个,宗教不是舶来品吧,民族概念才是。
宗教 这个词 最早出现在《宋史·儒林传》中《吕祖谦传》“荫补入官,后举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调南外宗教”。这里的宗教是个官名。
故汉语宗和教一般是分开的,宗主要来源于佛法,一段时间内,宗教特指佛教。
那个时候的宗教和英文单词religion(即我们现在说的宗教)不是一个概念。
因此,现实宗教的含义实际上是个舶来物
cleverblue 发表于 2016-7-5 16:25
确实,儒家不是宗教!期待后续!
谢谢支持,写的比较慢,想哪写哪,见谅
打个记号,养肥了再看。
我只是汉人,不是什么中华民族。
我只是汉人,不是什么中华民族。
后面要写到汉
民族这个词也不是日本人发明的
民族这个词也不是日本人发明的

是瑞士-德国人Bluntchli Johann Caspar于18世纪整理出来的
明朝遗民 发表于 2016-7-5 18:26
我只是汉人,不是什么中华民族。
中华原本就是汉(华夏)
中华原本就是汉(华夏)
华夏是华夏,汉是华夏的继承者,至于中华是什么嘛玩意儿就不知道了。
治大国如烹小鲜,无为而有为,顺其自然,我d是啥都管,管天,管地,管做爱,管生孩子,管死,累不累啊。
安拉也要信春哥 发表于 2016-7-5 20:00
华夏是华夏,汉是华夏的继承者,至于中华是什么嘛玩意儿就不知道了。
中华最初即指华夏,因居天下之中。至于后来随着疆域扩大,外延不断延伸是以后的事了。

安拉也要信春哥 发表于 2016-7-5 20:00
华夏是华夏,汉是华夏的继承者,至于中华是什么嘛玩意儿就不知道了。


后面会说的,稍等
开始写了,请见三楼
安拉也要信春哥 发表于 2016-7-5 20:00
华夏是华夏,汉是华夏的继承者,至于中华是什么嘛玩意儿就不知道了。


后面会说的,稍等
开始写了,请见三楼
反正这个锅得由毛主席背,那么多民族是他凭空搞出来的
还给只有方言没有文字的民族造字,以至于现在彝族拿着汉族给他们造的字说跟三星堆文字一样

安拉也要信春哥 发表于 2016-7-5 20:00
华夏是华夏,汉是华夏的继承者,至于中华是什么嘛玩意儿就不知道了。


华夏族就是汉族,仅仅指汉族,不包括任何外族与少民
安拉也要信春哥 发表于 2016-7-5 20:00
华夏是华夏,汉是华夏的继承者,至于中华是什么嘛玩意儿就不知道了。


华夏族就是汉族,仅仅指汉族,不包括任何外族与少民
汉族绵延半万年历史你不谈,拿个百年前的生造出来的族号说事。
炎黄部落是华夏族,夏族,诸夏,就是汉族也仅包括汉族(不包括任何外族),被炎黄驱散的蚩尤部,就是一些少民祖先

现代民族国家概念从西方引入,我国古代不是现代民族国家,而是朝,只有华夏(汉人)跟夷狄概念

汉:宜悬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唐:世人皆重华夏而贱夷狄,唯朕独爱之如一

汉朝蛮帮绕着走
唐朝蛮帮敬弯酒
明朝蛮帮敢动手
清朝蛮帮专爆头
再强调

炎黄部落是华夏族,夏族,诸夏,就是汉族也仅包括汉族(不包括任何外族),被炎黄驱散的蚩尤部, ...
  南方百越之地和所谓的蚩尤一点关系都没有
反正这个锅得由毛主席背,那么多民族是他凭空搞出来的
还给只有方言没有文字的民族造字,以至于现在彝族拿 ...
   你干嘛不把日本,朝韩都当成华夏?朝鲜语日语有大量古汉语成分,居然舍近求远和一些根本听不懂语言的族群认亲。说实话,说北方官话的和说粤语的,在一起根本无法沟通,本身长相就明显不同,都是汉,嘿嘿嘿
hw4849 发表于 2016-7-5 16:36
宗教就是舶来品,原始宗教如萨满不算。
萨满教那是迷信,宗教本质上和迷信是对立的。
宗教和马克思学说比,是世界观不同,不信给你本佛经,你用马克思主义去批判。马克思的学说拿到宗教领域基本上连发力点都找不到。
胜捷军 发表于 2016-7-5 18:41
中华原本就是汉(华夏)
如果中华就是华夏,那新疆、西藏、内蒙怎么解释。
zmic787 发表于 2016-7-5 22:04
南方百越之地和所谓的蚩尤一点关系都没有
百越绝对不全是同源,但跟华夏族(汉族)无关,现代分子生物学,人类学,90%以上的汉人都是O3-M122(炎黄部落父系标志基因),是最纯净的民族,没有之一,汉族虚无论是西方对中国最邪恶的污蔑
神农轩辕正天机 发表于 2016-7-5 21:53
再强调

炎黄部落是华夏族,夏族,诸夏,就是汉族也仅包括汉族(不包括任何外族),被炎黄驱散的蚩尤部, ...
你可知唐按今日nation观来看,实际上是 鲜卑族 入主中原
那么你怎么解释你的汉族呢?

汉人、唐人、华夏人又作何解?

请君听我慢慢说
CheckAndBalance 发表于 2016-7-5 22:15
你可知唐按今日nation观来看,实际上是 鲜卑族 入主中原
那么你怎么解释你的汉族呢?
炎黄部落是华夏族,夏族,诸夏,就是汉族也仅包括汉族(不包括任何外族),中国引进西方概念,成立民族国家后,才有中华民族,包括少民

鲜卑今安在,从基因也证明,鲜卑被杀光(不同鲜卑族群互杀与被汉人消灭),几乎没有后裔,现代战争也能证明,越战后猴子男女比例变为1:7,古时更甚,都是杀男留女,所以造成今天中国南北方居民容貌的不同

神农轩辕正天机 发表于 2016-7-5 22:14
百越绝对不全是同源,但跟华夏族(汉族)无关,现代分子生物学,人类学,90%以上的汉人都是O3-M122(炎黄 ...


O3组基因有12个亚种,并非汉族独有代表性基因。举例,我国蒙古族具有较高的O3基因组,而独龙族则几乎100%的O3基因组,而汉族O3基因组比例也不是高达90%,而是在70-80%左右。
即便如此,也只能是从血统的角度用西方 nation 划归法其中一个指标去考究,而nation定义特质是同时具备8点。
因此说,西方人Bluntchli Johann Caspar总结的nation概念不过是 小国寡民 一叶障目的说辞,放我中华则不通。换句话就是说 “中国是特例的”。

再者,现今的民族(nation)概念诞生于18实际,传入中国已经到19世纪了,而我“华夏”概念诞生于3000年前,你拿一个18/19世纪的概念去套用我泱泱大国的文明史,岂不是太不自重!
神农轩辕正天机 发表于 2016-7-5 22:14
百越绝对不全是同源,但跟华夏族(汉族)无关,现代分子生物学,人类学,90%以上的汉人都是O3-M122(炎黄 ...


O3组基因有12个亚种,并非汉族独有代表性基因。举例,我国蒙古族具有较高的O3基因组,而独龙族则几乎100%的O3基因组,而汉族O3基因组比例也不是高达90%,而是在70-80%左右。
即便如此,也只能是从血统的角度用西方 nation 划归法其中一个指标去考究,而nation定义特质是同时具备8点。
因此说,西方人Bluntchli Johann Caspar总结的nation概念不过是 小国寡民 一叶障目的说辞,放我中华则不通。换句话就是说 “中国是特例的”。

再者,现今的民族(nation)概念诞生于18实际,传入中国已经到19世纪了,而我“华夏”概念诞生于3000年前,你拿一个18/19世纪的概念去套用我泱泱大国的文明史,岂不是太不自重!
百越绝对不全是同源,但跟华夏族(汉族)无关,现代分子生物学,人类学,90%以上的汉人都是O3-M122(炎黄 ...
明眼人都知道北人和南人长相有明显区别,你居然说纯正?新的指鹿为马?

CheckAndBalance 发表于 2016-7-5 22:27
O3组基因有12个亚种,并非汉族独有代表性基因。举例,我国蒙古族具有较高的O3基因组,而独龙族则几乎100% ...


是你自己概念不清,我国古代没有现代民族国家概念,是朝,只有华夏(汉族)与夷狄概念

由于通婚,少民自然有汉人血统,比如今天蒙古人O1-119比例已经很低,但汉人确保持了纯净性,某些省份炎黄基因频率高达98%,比如山东

华夏或者夏族,诸夏,是对炎帝与黄帝部落后裔的称法,更蒙古无关,因为那时还没有蒙古


只能回复几条,现在这里编辑下

基因纯净度都看父系,不看母系,母系标志是mtDNA,古时都是杀男留女

这个数据的意思是,今天100个汉族中,有90个以上是当年炎帝与黄帝的后裔中男性的后代,是最纯净的民族,没有之一,也可能是华夏文明存续至今的主要原因之一
CheckAndBalance 发表于 2016-7-5 22:27
O3组基因有12个亚种,并非汉族独有代表性基因。举例,我国蒙古族具有较高的O3基因组,而独龙族则几乎100% ...


是你自己概念不清,我国古代没有现代民族国家概念,是朝,只有华夏(汉族)与夷狄概念

由于通婚,少民自然有汉人血统,比如今天蒙古人O1-119比例已经很低,但汉人确保持了纯净性,某些省份炎黄基因频率高达98%,比如山东

华夏或者夏族,诸夏,是对炎帝与黄帝部落后裔的称法,更蒙古无关,因为那时还没有蒙古


只能回复几条,现在这里编辑下

基因纯净度都看父系,不看母系,母系标志是mtDNA,古时都是杀男留女

这个数据的意思是,今天100个汉族中,有90个以上是当年炎帝与黄帝的后裔中男性的后代,是最纯净的民族,没有之一,也可能是华夏文明存续至今的主要原因之一
神农轩辕正天机 发表于 2016-7-5 22:38
是你自己概念不清,我国古代没有现代民族国家概念,是朝,只有华夏(汉族)与夷狄概念

由于通婚,少民 ...
你可知蚩尤六部众聚集地就在近日山东境内

还有,你反复说到的族,民族概念实质上是西方人所指的nation概念,这个东西是舶来品,很晚很晚才出现的概念

有华夏的时候,提出民族概念人的先祖可能还没进化好呢!

可能是对于 华夏 二字我们的理解差异比较明显,请参照3楼我对“中华”看法的解释,中间有提到华夏,地域概念悠闲,凡生于此长于此皆为华夏儿女,所谓 入为华出则为夷。

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中华文化圈中的大民族概念和nation的民族概念是根本不同的原因。
神农轩辕正天机 发表于 2016-7-5 22:38
是你自己概念不清,我国古代没有现代民族国家概念,是朝,只有华夏(汉族)与夷狄概念

由于通婚,少 ...

在4楼我又补充阐述了 对 汉 的理解,望求同存异

也是分感谢捧场和交流
CheckAndBalance 发表于 2016-7-5 22:54
在4楼我又补充阐述了 对 汉 的理解,望求同存异

也是分感谢捧场和交流
正在交流,事实上现在不只你,很多人搞混了族,与民族国家中"民族"的概念,我国古代对“族”更加重视,因为中国不信教,是祖先崇拜,搞乱了族还得了?

世人皆重华夏(汉人)而贱夷狄,唯朕独爱之如一,比较符合现代普世圣母价值观,但依然在区分汉人与夷狄

到了明代,是什么?:君主华夷,还在区分,汉人与外族
廪君蛮 发表于 2016-7-5 21:52
汉族绵延半万年历史你不谈,拿个百年前的生造出来的族号说事。
别着急,后面就说千年文明史,请看二三四楼
北岳剑派 发表于 2016-7-5 22:14
如果中华就是华夏,那新疆、西藏、内蒙怎么解释。
抢来的呗,这还用说。。

历史没有教科书上那么温柔,所谓同化,汉化,并不成功,都是物理抹杀,汉人基因已经说明了一切,汉族中几乎没有外族后代

中国历史,或者华夏文明史,本质就是汉人不断对外征服殖民,以至领土的扩张,只不过后来蒙古人过来杀了一波,满清奴化300年,都给整成羊了
神农轩辕正天机 发表于 2016-7-5 23:26
正在交流,事实上现在不只你,很多人搞混了族,与民族国家中"民族"的概念,我国古代对“族”更加重视,因 ...
族,原指 氏族,家族。但这是对于小部众而言。

到周代,族 逐渐被 祖 取代,原因就是族人众多,血脉繁杂,已经不能用单独的明确的家族、氏族来统指。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或华夏的概念远远大于族的概念。

至于后来的民族,则是19世纪以后的事情了
神农轩辕正天机 发表于 2016-7-5 23:40
抢来的呗,这还用说。。

历史没有教科书上那么温柔,所谓同化,汉化,并不成功,都是物理抹杀,汉人基 ...
按你的说法,那就是藏独有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