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的于大妈把笑声留人间 北京人艺演员金雅琴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36:31
《我爱我家》的于大妈把笑声留人间


2016年06月24日  来源:京华时报



金雅琴的学生前来吊唁。京华时报记者 吴平 摄

  她是《我爱我家》里风风火火的于大妈,是《我们俩》中慈祥的奶奶,也是北京人艺舞台上演绎了大大小小无数个角色的演员,80多岁高龄的她将东京电影节影后、金鸡奖影后收入囊中时,称自己的演艺事业刚刚开始……昨天凌晨3点多,一生眷恋舞台的北京人艺演员金雅琴因病离世,享年91岁。据悉,金雅琴的追悼会将于6月29日上午在八宝山兰厅举行。

  安详离世

  病重期间仍惦记舞台

  昨天,金雅琴的家人在位于史家胡同的家中为她设立了灵堂,方便亲友前来悼念。在金雅琴的灵堂旁边,摆放着金雅琴生前获得的东京电影节以及金鸡奖影后的奖杯,金雅琴的遗像也是2005年获得这两项奖项后所拍的照片,屋内还挂着《我们俩》的电影海报。屋内摆放的书籍很大一部分都和电影、电视表演相关。

  金雅琴的女儿牛响铃在接受采访时称:“妈妈患癌症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了,但是家人一直瞒着她,在去世前两周她由于摔了一跤骨折了病情开始恶化,但到临终前一天意识都一直很清楚,她是在睡梦中不知不觉走的,走的时候很安详,没有什么痛苦。”

  牛响铃说:“因为知道母亲的病情,所以没有送她上医院,而是在家中陪伴她度过最后的时光。这期间,英达、导演王为念还有她的一些朋友以及北京人艺的同事都来家里探望她,她在最后的时刻也很快乐。”牛响铃回忆道:“英达前一段时间来的时候,还对我妈妈说,您快点儿好起来,好起来咱们还拍戏。当时我妈妈说,我都躺下了,还怎么拍啊,英达就说‘躺着咱们就拍躺着的,坐着咱们就拍坐着的’,我妈妈听了以后抱着英达的胳膊不放手。”

  一生离不开舞台

  因女儿挡戏生气

  牛响铃称,母亲一生离不开舞台,为此还经常和自己闹别扭。牛响铃称:“在母亲生病卧床期间,王为念导演还想请她演一部电视剧,我和他说:‘老太太卧床去不了了’。后来王为念来家里看她,她特别高兴。”牛响铃说她帮妈妈推了不少的戏:“因为妈妈的身体原因,在她上了年纪后,那些去外地的戏、时间特别长的戏我就帮她推了,因为担心她受不了。2012年北京人艺排《甲子园》,当时唐烨导演问我老太太能不能演,我说她眼睛不好,掉下台去怎么办啊,就没有同意她演。后来她知道后,又和我生气,说‘你最坏了,不和我商量就自己做主不让我演戏’。”牛响铃说:“母亲后期参加了很多电视栏目的录制,她只要一见到观众就很开心。”

  牛响铃回忆,“母亲最后一次登上话剧舞台,是1998年参加我策划的话剧折子戏《流金岁月》的演出,其实话剧是没有折子戏的,但是因为这些老艺术家身体原因,当时我爸爸说,看看这些能上舞台的老艺术家,他们能演什么就演什么,能和谁搭戏就和谁搭戏,后来这台演出的所有老艺术家都是我妈妈带着我一个一个去找来的,妈妈在那次演出了《日出》里的翠喜、《三块钱国币》里的吴太太。”

  因为金雅琴一生热爱舞台,所以给她穿的寿衣是她获得东京电影节影后时,北京人艺的雪茹阿姨送给她的。“雪茹阿姨生前是她最好的朋友,如今她们俩人都走了,这也是对她们俩的一种纪念。”

  包揽各种角色

  鲜活小人物打动人心

  1925年生于黑龙江的金雅琴,曾用名白微。她自幼便热爱表演,1943年至1945年参加艺术剧社——祖国剧团表演话剧。1949年进入华北大学三部戏剧科学习。1950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1952年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演员直至1986年离休。

  金雅琴一生在舞台上塑造了大量鲜活的艺术形象。她的表演风格泼辣大胆、富于激情、自然流畅,善于突破自身局限,塑造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日出》中的顾八奶奶、《茶馆》中的庞四奶奶、《悭吝人》中的格洛特婆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中的马玛叶娃、《三块钱国币》中的吴太太等舞台角色都被她刻画得丰满、鲜活,被观众记忆至今。

  离休之后,她不放弃对表演艺术的热情和追求,晚年时仍广泛活跃在荧屏和银幕上。情景喜剧《闲人马大姐》中的刘奶奶、《我爱我家》中的于大妈,这些经典形象为观众带去无数欢笑。2005年她凭借电影《我们俩》,获得第1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和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收获了荣誉的同时也收获了观众的喜爱。

  生活中,她与丈夫牛星丽的伉俪情深更是被北京人艺的人传为佳话,一生为人爽朗、乐观的生活态度更是被熟悉她的人津津乐道。

  >>追忆

  杨立新 为人爽朗自称“大龙虾”

  与金雅琴在《我爱我家》中合作的杨立新也是她北京人艺的同事,提到金雅琴,杨立新称:“金雅琴老师是特别爽朗的一个人,我们一起拍电视剧她总让我说台词大点儿声,她耳朵不好、眼睛也不太好,所以总是自称自己是‘大龙虾’。”

  杨立新说:“我来剧院的时候,金老师已经是老太太了,她原来在国统区演戏时是大美人儿,她在电视剧《杜十娘》中演老鸨演得特别好,是因为她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后来‘文革’中,因为她不是工农兵形象,又加上北京人艺的话剧舞台上女演员一直不是主要角色,因此她在话剧舞台上演出的配角居多,但也都很有特点。”

  任鸣 《我们俩》是她真实生活写照

  北京人艺院长任鸣称:“金雅琴老师晚年在舞台上大放异彩,她出演的电影《我们俩》还获得了东京电影节大奖,这说明是金子早晚要发光,她是一个一辈子追求表演的人,晚年的表演是集她一生表演功力的爆发。”

  任鸣称:“以前我和金老师住一个院,出出进进总能看见她,她为人热情,《我们俩》这个电影就是她生活中真实的写照。”

  张福元 生活中永远充满欢声笑语

  和金雅琴共事20多年的人艺演员张福元称:“金雅琴在话剧舞台上演出的都是一些小角色,像什么媒婆一类的,比较主要的可能就是《日出》中的顾八奶奶了,但是她是北京人艺资格很老的演员,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和造诣,因此她后期在影视剧中的表现都是舞台上的积累。她在表演上从不藏着掖着,年轻演员不会演都去请教她,她指导演员如何去演,很直率。生活中她大大咧咧,为人很热情,每天都过得很嗨,如果你去她家里,她一定会留你吃饭,不管你吃没吃,都得留下吃,而且她的家里永远都是欢声笑语、嘻嘻哈哈的。”

  唐烨 经常去询问她北京人艺的旧事

  北京人艺导演唐烨回忆称:“当时排话剧《甲子园》,我和何冀平老师一起去她的家里,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她,金老师可热情了,而且对于演戏也特别有热情。她虽然眼睛不好,但是只要是她认识了你,不管在什么地方见到你都会热情地和你聊天,她是北京人艺的元老级人物,所以关于北京人艺的一些事情,我们不知道的都去咨询她,她也热情地给我们解答,每年北京人艺的团拜会她都会来参加,她特别关心剧院,关心剧院新排了什么戏、由谁来演、每场次怎么处理,只要是北京人艺的事情她都特别的热心。”

  京华时报记者 杨杨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6/06-24/7915935.shtml


《我爱我家》的于大妈把笑声留人间


2016年06月24日  来源:京华时报



金雅琴的学生前来吊唁。京华时报记者 吴平 摄

  她是《我爱我家》里风风火火的于大妈,是《我们俩》中慈祥的奶奶,也是北京人艺舞台上演绎了大大小小无数个角色的演员,80多岁高龄的她将东京电影节影后、金鸡奖影后收入囊中时,称自己的演艺事业刚刚开始……昨天凌晨3点多,一生眷恋舞台的北京人艺演员金雅琴因病离世,享年91岁。据悉,金雅琴的追悼会将于6月29日上午在八宝山兰厅举行。

  安详离世

  病重期间仍惦记舞台

  昨天,金雅琴的家人在位于史家胡同的家中为她设立了灵堂,方便亲友前来悼念。在金雅琴的灵堂旁边,摆放着金雅琴生前获得的东京电影节以及金鸡奖影后的奖杯,金雅琴的遗像也是2005年获得这两项奖项后所拍的照片,屋内还挂着《我们俩》的电影海报。屋内摆放的书籍很大一部分都和电影、电视表演相关。

  金雅琴的女儿牛响铃在接受采访时称:“妈妈患癌症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了,但是家人一直瞒着她,在去世前两周她由于摔了一跤骨折了病情开始恶化,但到临终前一天意识都一直很清楚,她是在睡梦中不知不觉走的,走的时候很安详,没有什么痛苦。”

  牛响铃说:“因为知道母亲的病情,所以没有送她上医院,而是在家中陪伴她度过最后的时光。这期间,英达、导演王为念还有她的一些朋友以及北京人艺的同事都来家里探望她,她在最后的时刻也很快乐。”牛响铃回忆道:“英达前一段时间来的时候,还对我妈妈说,您快点儿好起来,好起来咱们还拍戏。当时我妈妈说,我都躺下了,还怎么拍啊,英达就说‘躺着咱们就拍躺着的,坐着咱们就拍坐着的’,我妈妈听了以后抱着英达的胳膊不放手。”

  一生离不开舞台

  因女儿挡戏生气

  牛响铃称,母亲一生离不开舞台,为此还经常和自己闹别扭。牛响铃称:“在母亲生病卧床期间,王为念导演还想请她演一部电视剧,我和他说:‘老太太卧床去不了了’。后来王为念来家里看她,她特别高兴。”牛响铃说她帮妈妈推了不少的戏:“因为妈妈的身体原因,在她上了年纪后,那些去外地的戏、时间特别长的戏我就帮她推了,因为担心她受不了。2012年北京人艺排《甲子园》,当时唐烨导演问我老太太能不能演,我说她眼睛不好,掉下台去怎么办啊,就没有同意她演。后来她知道后,又和我生气,说‘你最坏了,不和我商量就自己做主不让我演戏’。”牛响铃说:“母亲后期参加了很多电视栏目的录制,她只要一见到观众就很开心。”

  牛响铃回忆,“母亲最后一次登上话剧舞台,是1998年参加我策划的话剧折子戏《流金岁月》的演出,其实话剧是没有折子戏的,但是因为这些老艺术家身体原因,当时我爸爸说,看看这些能上舞台的老艺术家,他们能演什么就演什么,能和谁搭戏就和谁搭戏,后来这台演出的所有老艺术家都是我妈妈带着我一个一个去找来的,妈妈在那次演出了《日出》里的翠喜、《三块钱国币》里的吴太太。”

  因为金雅琴一生热爱舞台,所以给她穿的寿衣是她获得东京电影节影后时,北京人艺的雪茹阿姨送给她的。“雪茹阿姨生前是她最好的朋友,如今她们俩人都走了,这也是对她们俩的一种纪念。”

  包揽各种角色

  鲜活小人物打动人心

  1925年生于黑龙江的金雅琴,曾用名白微。她自幼便热爱表演,1943年至1945年参加艺术剧社——祖国剧团表演话剧。1949年进入华北大学三部戏剧科学习。1950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1952年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演员直至1986年离休。

  金雅琴一生在舞台上塑造了大量鲜活的艺术形象。她的表演风格泼辣大胆、富于激情、自然流畅,善于突破自身局限,塑造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日出》中的顾八奶奶、《茶馆》中的庞四奶奶、《悭吝人》中的格洛特婆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中的马玛叶娃、《三块钱国币》中的吴太太等舞台角色都被她刻画得丰满、鲜活,被观众记忆至今。

  离休之后,她不放弃对表演艺术的热情和追求,晚年时仍广泛活跃在荧屏和银幕上。情景喜剧《闲人马大姐》中的刘奶奶、《我爱我家》中的于大妈,这些经典形象为观众带去无数欢笑。2005年她凭借电影《我们俩》,获得第1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和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收获了荣誉的同时也收获了观众的喜爱。

  生活中,她与丈夫牛星丽的伉俪情深更是被北京人艺的人传为佳话,一生为人爽朗、乐观的生活态度更是被熟悉她的人津津乐道。

  >>追忆

  杨立新 为人爽朗自称“大龙虾”

  与金雅琴在《我爱我家》中合作的杨立新也是她北京人艺的同事,提到金雅琴,杨立新称:“金雅琴老师是特别爽朗的一个人,我们一起拍电视剧她总让我说台词大点儿声,她耳朵不好、眼睛也不太好,所以总是自称自己是‘大龙虾’。”

  杨立新说:“我来剧院的时候,金老师已经是老太太了,她原来在国统区演戏时是大美人儿,她在电视剧《杜十娘》中演老鸨演得特别好,是因为她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后来‘文革’中,因为她不是工农兵形象,又加上北京人艺的话剧舞台上女演员一直不是主要角色,因此她在话剧舞台上演出的配角居多,但也都很有特点。”

  任鸣 《我们俩》是她真实生活写照

  北京人艺院长任鸣称:“金雅琴老师晚年在舞台上大放异彩,她出演的电影《我们俩》还获得了东京电影节大奖,这说明是金子早晚要发光,她是一个一辈子追求表演的人,晚年的表演是集她一生表演功力的爆发。”

  任鸣称:“以前我和金老师住一个院,出出进进总能看见她,她为人热情,《我们俩》这个电影就是她生活中真实的写照。”

  张福元 生活中永远充满欢声笑语

  和金雅琴共事20多年的人艺演员张福元称:“金雅琴在话剧舞台上演出的都是一些小角色,像什么媒婆一类的,比较主要的可能就是《日出》中的顾八奶奶了,但是她是北京人艺资格很老的演员,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和造诣,因此她后期在影视剧中的表现都是舞台上的积累。她在表演上从不藏着掖着,年轻演员不会演都去请教她,她指导演员如何去演,很直率。生活中她大大咧咧,为人很热情,每天都过得很嗨,如果你去她家里,她一定会留你吃饭,不管你吃没吃,都得留下吃,而且她的家里永远都是欢声笑语、嘻嘻哈哈的。”

  唐烨 经常去询问她北京人艺的旧事

  北京人艺导演唐烨回忆称:“当时排话剧《甲子园》,我和何冀平老师一起去她的家里,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她,金老师可热情了,而且对于演戏也特别有热情。她虽然眼睛不好,但是只要是她认识了你,不管在什么地方见到你都会热情地和你聊天,她是北京人艺的元老级人物,所以关于北京人艺的一些事情,我们不知道的都去咨询她,她也热情地给我们解答,每年北京人艺的团拜会她都会来参加,她特别关心剧院,关心剧院新排了什么戏、由谁来演、每场次怎么处理,只要是北京人艺的事情她都特别的热心。”

  京华时报记者 杨杨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6/06-24/7915935.shtml


金雅琴从生活中来带有烟火气息


2016年06月24日  来源:京华时报


  有一年打开电视看电影,遇到一部正在播的电影,它仿佛具有很特别的气质,可以让人停下手中的遥控器,一口气看下来,并且在看完之后,忍不住去寻找它的片名。这部电影叫《我们俩》,马俪文导演作品,著名表演艺术家金雅琴与青年演员宫哲合作演出。

  当时这部电影带来的感觉是完全陌生的。导演在镜头语言方面体现出强大的功力,可以感受到整个荧屏上情绪在自然、缓慢、有力地流淌。这是部只有两个人戏份的作品,但在观看的时候,却一点儿也不觉得乏味,反而会被带到电影的情境中去。直到现在,《我们俩》仍是马俪文最优秀的电影,金雅琴也贡献出她最精彩的银幕角色。
  因为《我们俩》,金雅琴获得了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同届竞争影后的人有张静初、李冰冰、梅婷。算起来,金雅琴荣获影后称号是在2005年,整整80岁,然后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她说到一句话,“虽然80多岁了,但电影对我来说还是个新的课题,我将来的艺术生涯,现在可以说是刚刚开始。”可见金雅琴对电影艺术的重视。
  在《我们俩》之后,金雅琴又曾在《万家灯火》《麦田》《大胃王》这三部电影中出演配角或客串,但可能因为年龄和角色分配原因,此后的大银幕作品,并没有给人留下太深印象。于是,《我们俩》就成了金雅琴的大银幕代表作。对于一位年逾八十的演员来说,有这么一部代表作已经足够,可以凭借一部电影获得两个影后(金雅琴获得的另一个奖项是第1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称谓的,也算是凤毛麟角了。
  对于更多观众而言,金雅琴的主要征战领域在电视剧市场。在《我爱我家》中饰演的于大妈,金雅琴塑造了一个对工作热心肠、平时喜欢摆点小架子、凡事不甘居人后的居委会主任形象。当年《我爱我家》脍炙人口,除了它的喜剧形式平易近人外,这部戏对中国社会的微妙折射,以及对世态人情的温暖表达,是它另外的魅力所在。金雅琴的表演,是从生活中来的,带有烟火气息。
  在《我爱我家》中还是大妈,到了《闲人马大姐》中就成了奶奶。金雅琴在《闲人马大姐》中饰演的刘奶奶,同样是个具有感染力的角色。虽然同样是配角,但金雅琴可以强大到出场时不输主角。这固然和过去的热播电视剧注重群戏有关,但也需要演员付出足够的心力,才能完成角色任务。像金雅琴这一代的表演艺术家,经历的事情多,感受的生活多,观察的事物也多,自然会有足够多的艺术积累,最近频频有老艺术家去世的消息,生老病死是无法阻挡的事情,但专属于那一代表演艺术家的表演方式,以及他们对艺术的那种热爱,恐怕在后来的艺人身上,体现得不多了。
  金雅琴去世后,许多明星、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了悼念,一方面是感谢她参演的那些作品在过去年代的陪伴,另一方面则是感慨老一辈艺术家的修养与成就。媒体不吝版面进行报道,除了单纯的纪念之外,也包含有其他更多想要传递的信息。在视频内容的形式与内涵都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通过追忆一个人物,回顾一段往事,或能找拾到某些失落的东西。
  (韩浩月)
于大妈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