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非竞技场 习近平对美释放特别信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7:04:06
北京时间6月6日,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习近平的这一表态正在成为北京在2016年就中美关系等问题的最新表述。在外界看来,此番习近平的讲话较之以往看似区别不大。但当他谈及中美关系时,其表述较之以往就已经呈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而其言辞中,更呈现不易被察觉的变化。
习近平称“宽广的太平洋不应该成为各国博弈的竞技场,而应该成为大家包容合作的大平台”,当这一发言出现时,这较之他2012年时确立的“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表述已经显出了一定程度的变动,在他表示“要就亚太事务加强沟通和合作”,更直接指出“要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时,较之2012年开始北京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热心,这就显出了对美国单方面影响的谨慎,而这一点或许也将成为北京在面对华盛顿时态度转化的一种信号。

可以预料的转化

第八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6月6日于北京开幕前,此前香格里拉峰会上的中美之间正显出一种不太愉快的局面,更有一种“针锋相对”的意味在内,中美双方代表亦未能实现会晤。相比之下,参加中美年度对话与磋商的阵容就极为庞大:美方派出涵盖各领域的庞大代表团,中方亦有含外交、军事、安全、网络、环境、财政、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数十位高级官员参加。这就让不少分析人士把目光聚焦于本次对话了。

伴随着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中国奉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始终致力于促进亚太和平、稳定、发展。中美在亚太地区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应该保持经常性对话,开展更多合作,应对各种挑战,努力培育两国共同而非排他的‘朋友圈’,都做地区繁荣稳定的建设者和守护者”。外界就可以从中读出一些端倪,本年度G20峰会即将于杭州举办,加之中国也已在南海问题上建立自身的“朋友圈”,这种表示恐怕意味着中国在与美国的非对称局面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领袖言论的变化对于大国政策的变更,其参考意义是值得商榷的。但考虑到习近平本次讲话的特征,这一发言就有了它的相对价值。首先,较之2015年,习近平对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讲话多了一条“要就亚太事务加强沟通和合作”;其次,习近平2015年多次强调“增进互信,把握方向”,2016年即仅表示“要增强两国互信”,并未提出大方向,去年谈“相互尊重,聚同化异”,本次大会则直接指出“要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最后,习近平2015年时并未专门谈及中国的战略,本次大会上在提出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议后,他更用两段内容谈及中国的外交战略。很显然,北京在面对华盛顿时,已经显出了相当防御姿态,在中美的结构性矛盾中,北京或许也在由此变得谨慎起来。

其实,就在这一部分发言中,观察人士还能从习近平的发言里发觉一处较为隐秘但颇具颠覆性的表达。习近平表示“宽广的太平洋不应该成为各国博弈的竞技场,而应该成为大家包容合作的大平台”。当这句发言突然出现,进而在某种意义上开始取代了自2012年至今的“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时,这一信号在中美关系于西太平洋上存在消涨时,就呈现了一定程度的参考价值,也让北京的谨慎态度显得更为明显。

维持新型大国关系需要什么

自2012年以来,北京一直致力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是习近平2012年访美前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吐露的观点。就此,习近平曾在2013年4月13日会见克里时强调,双方应该致力于在亚太地区实现良性互动。亦在当年的安纳伯格峰会上强调“中美两国合作好了,就可以做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更在当年12月4日会见美国副总统拜登时重申中美双方要“积极拓展务实合作,妥善处理敏感问题和分歧,确保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这显示出北京对于美国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时还颇有期望,并对美方抱有乐观态度。

伴随着中美于东海、南海上的矛盾日趋激烈,这使得北京在维护中美关系的前提下不得不修正其表述。为此,习近平在2014年的中美第六次磋商期间强调“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更在当年的大会闭幕式指出中美两国“不能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犯错误,否则就会一错皆错”。更在当年的中美首脑“瀛台夜游”期间称“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目标是清楚的”。

可是,当北京试图“不断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时,美国在南海问题上正显出变本加厉的态势。即便习近平曾强调中美“要共同解决问题,而不能被问题牵着鼻子走”,但美国在南海应对中国吹填人工岛的步骤正在逐渐升级。就在2015年5月17日,习近平在会见克里后,再一次谈及了“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但在2015年10月美舰犯境闯入南海,美国更试图寻求域外盟友干预南海问题之后,北京也不难发现中美在太平洋问题上的新型关系正在面临美国单方面影响,中方因此调整战略也就成为大概率事件。

就在5月30日前后,中国外交部已经显出了这种迹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美防长卡特近日发表的有关涉华言论,反映了典型的美式思维、美式霸权。更强调对于任何威胁或损害中国主权和安全的行为,中方一不畏惧,二是必将坚决应对。此后,习近平也在6日的讲话中即首先表示要妥善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进而强调要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更建议中美“应该多从对方的具体处境着想,以务实和建设性的态度加以管控”。“坚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这一信号正显示出中国在中美结构性矛盾面前的变化。

事实上,习近平“宽广的太平洋不应该成为各国博弈的竞技场”是作为中美“要就亚太事务加强沟通和合作”的补充的,北京希望亚太成为“大家包容合作的大平台”。从这里看去,习近平的发言也将成为北京发觉美国加强单方面影响,在审慎面对当前局势后,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途径展开调整的一种信号。北京时间6月6日,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习近平的这一表态正在成为北京在2016年就中美关系等问题的最新表述。在外界看来,此番习近平的讲话较之以往看似区别不大。但当他谈及中美关系时,其表述较之以往就已经呈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而其言辞中,更呈现不易被察觉的变化。
习近平称“宽广的太平洋不应该成为各国博弈的竞技场,而应该成为大家包容合作的大平台”,当这一发言出现时,这较之他2012年时确立的“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表述已经显出了一定程度的变动,在他表示“要就亚太事务加强沟通和合作”,更直接指出“要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时,较之2012年开始北京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热心,这就显出了对美国单方面影响的谨慎,而这一点或许也将成为北京在面对华盛顿时态度转化的一种信号。

可以预料的转化

第八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6月6日于北京开幕前,此前香格里拉峰会上的中美之间正显出一种不太愉快的局面,更有一种“针锋相对”的意味在内,中美双方代表亦未能实现会晤。相比之下,参加中美年度对话与磋商的阵容就极为庞大:美方派出涵盖各领域的庞大代表团,中方亦有含外交、军事、安全、网络、环境、财政、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数十位高级官员参加。这就让不少分析人士把目光聚焦于本次对话了。

伴随着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中国奉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始终致力于促进亚太和平、稳定、发展。中美在亚太地区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应该保持经常性对话,开展更多合作,应对各种挑战,努力培育两国共同而非排他的‘朋友圈’,都做地区繁荣稳定的建设者和守护者”。外界就可以从中读出一些端倪,本年度G20峰会即将于杭州举办,加之中国也已在南海问题上建立自身的“朋友圈”,这种表示恐怕意味着中国在与美国的非对称局面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领袖言论的变化对于大国政策的变更,其参考意义是值得商榷的。但考虑到习近平本次讲话的特征,这一发言就有了它的相对价值。首先,较之2015年,习近平对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讲话多了一条“要就亚太事务加强沟通和合作”;其次,习近平2015年多次强调“增进互信,把握方向”,2016年即仅表示“要增强两国互信”,并未提出大方向,去年谈“相互尊重,聚同化异”,本次大会则直接指出“要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最后,习近平2015年时并未专门谈及中国的战略,本次大会上在提出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议后,他更用两段内容谈及中国的外交战略。很显然,北京在面对华盛顿时,已经显出了相当防御姿态,在中美的结构性矛盾中,北京或许也在由此变得谨慎起来。

其实,就在这一部分发言中,观察人士还能从习近平的发言里发觉一处较为隐秘但颇具颠覆性的表达。习近平表示“宽广的太平洋不应该成为各国博弈的竞技场,而应该成为大家包容合作的大平台”。当这句发言突然出现,进而在某种意义上开始取代了自2012年至今的“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时,这一信号在中美关系于西太平洋上存在消涨时,就呈现了一定程度的参考价值,也让北京的谨慎态度显得更为明显。

维持新型大国关系需要什么

自2012年以来,北京一直致力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是习近平2012年访美前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吐露的观点。就此,习近平曾在2013年4月13日会见克里时强调,双方应该致力于在亚太地区实现良性互动。亦在当年的安纳伯格峰会上强调“中美两国合作好了,就可以做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更在当年12月4日会见美国副总统拜登时重申中美双方要“积极拓展务实合作,妥善处理敏感问题和分歧,确保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这显示出北京对于美国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时还颇有期望,并对美方抱有乐观态度。

伴随着中美于东海、南海上的矛盾日趋激烈,这使得北京在维护中美关系的前提下不得不修正其表述。为此,习近平在2014年的中美第六次磋商期间强调“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更在当年的大会闭幕式指出中美两国“不能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犯错误,否则就会一错皆错”。更在当年的中美首脑“瀛台夜游”期间称“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目标是清楚的”。

可是,当北京试图“不断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时,美国在南海问题上正显出变本加厉的态势。即便习近平曾强调中美“要共同解决问题,而不能被问题牵着鼻子走”,但美国在南海应对中国吹填人工岛的步骤正在逐渐升级。就在2015年5月17日,习近平在会见克里后,再一次谈及了“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但在2015年10月美舰犯境闯入南海,美国更试图寻求域外盟友干预南海问题之后,北京也不难发现中美在太平洋问题上的新型关系正在面临美国单方面影响,中方因此调整战略也就成为大概率事件。

就在5月30日前后,中国外交部已经显出了这种迹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美防长卡特近日发表的有关涉华言论,反映了典型的美式思维、美式霸权。更强调对于任何威胁或损害中国主权和安全的行为,中方一不畏惧,二是必将坚决应对。此后,习近平也在6日的讲话中即首先表示要妥善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进而强调要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更建议中美“应该多从对方的具体处境着想,以务实和建设性的态度加以管控”。“坚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这一信号正显示出中国在中美结构性矛盾面前的变化。

事实上,习近平“宽广的太平洋不应该成为各国博弈的竞技场”是作为中美“要就亚太事务加强沟通和合作”的补充的,北京希望亚太成为“大家包容合作的大平台”。从这里看去,习近平的发言也将成为北京发觉美国加强单方面影响,在审慎面对当前局势后,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途径展开调整的一种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