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境内突现美元荒 大行意外回笼美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0:55:18
彷佛一夜之间,境内的美元流动性突然就紧张起来了。以前提供美元流动性的大行开始拆入美元,多家商业银行亦纷纷在拆借市场和掉期市场买入美元。

短短几天,美元/人民币掉期急速下滑,其中一周和一月期掉期点子周二收盘均创下逾两年新低。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这是多重因素联合施压的结果,与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不无关系,也有境内美元流动性紧张的因素;同时也不排除大行在掉期市场“奉命结汇”的可能,以平缓未来人民币可能面临的贬值压力。

“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后,美元自然要升值,大家都去换美元了。”一股份行交易员表示。

美国费城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哈克周一表示,美联储应该在6月中的政策会议上升息,除非在这之前的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正脱离正轨。 此前美国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总裁罗森格伦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美国经济)“接近全面达到”美联储升息的条件。

亦有股份行交易主管认为:“美元流动性都被央妈收走了。”

在他看来,掉期曲线大幅下滑不是因为这一两天某些事件的冲击,而是央妈一直以来在掉期市场收割美元流动性积累到一定程度的集中爆发。

美元拆借利率周二开始全面上调,隔夜上浮至0.5%,三个月上浮至0.9%。而掉期市场则连续四天陷入了某种疯狂。

从上周四开始境内美元/人民币掉期曲线开始急速下行:一年期掉期两天内下滑170点,后一直在560点附近徘徊;接着短端启动断崖式下跌,两个交易日内,一月期掉期腰斩,一周期跌去八成,隔夜掉期点更是间或出现负值。与此同时,离岸美元/人民币掉期曲线却持续走高。

美元/人民币一周期掉期周二收盘报2.3点,为逾两年新低,一个月期收盘报26点,亦创逾两年新低,一年期报525点,收盘创逾两个月新低,较上周二分别下跌86.86%、67.09%,33.38%。

而同期在离岸市场上,美元/人民币一周期掉期报15.5点,一个月期报98点,一年期报1615点,较上周二分别上涨5.95%、18.07%,4.19%。

当这一趋势持续四天,许多一开始不以为意的小银行也感到焦虑,开始大量买入美元。

“我们也不知道市场上为什么大家都在买美元,但是大家都在买我们也只好跟着买,就怕明天买不到了。”一位城商行交易主管称。由于城商行没有在掉期市场交易的资格,他们只能选择在即期市场上购汇。

央妈收美元为哪般

有分析人士认为,境内的掉期市场是中资行主导的,而大行在即期和掉期市场“奉命结汇”之后,必然要拆借美元以保证足够的流动性,这就抬升了境内的美元需求。

“之前央妈就在掉期市场做buy/sell来获得美元来干预即期市场,同时也通过远期购汇20%的准备金收走了美元,市场上美元的流动性越来越少。五月以来大行开始在市场上拆借美元,境内的美元流动性就更紧张了。”前述股份行交易主管称。

亦有贸易公司的外汇交易主管表示,6月有两大黑天鹅事件会影响人民币贬值预期:美联储加息和英国退欧。如果不幸这两件事都发生了,那必将给人民币预期带来极大的冲击,央行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准备好弹药。

而或许正是央行的这一预期管理,令以往一贯供应美元流动性的大行反手在市场回笼美元,更是触动市场神经,引发市场对美元流动性紧缺的焦虑情绪。

“第一天(美元)紧张的时候觉得是偶然一天,没关系,第二天也这样,接连三天了,人的心理和忍耐度是有限的,都焦躁起来,...我们也只能这样,能收(外汇)尽量收。”一城商行交易员指出。

不过上述贸易公司交易主管指出,央行在掉期市场干预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一方面用的美元少,几个大单就可以打下来;另一方面可以稳定市场情绪。另外,央行也做出姿态,表示不会坐等人民币贬值

而之所以在长短端都干预,也是央行的交易策略,为了使用最少的弹药达到最好的效果。因为一旦黑天鹅事件发生后,人民币贬值预期将大幅增强,这会导致外贸企业推迟结汇,进而银行结售汇逆差就会扩大,这会进一步加重贬值预期,形成恶性循环。

此前,外管局曾多次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正常化。

半年考核加剧恐慌气氛

尽管距离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末的流动性考核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如果考虑到6月中旬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因为这距离考核时点可能只有约10个交易日,那么银行提前动手进行流动性管理可能并不算晚。

“半年因素是季度性因素,(购汇)需求是有的,感觉是因为6月15日FED可能会加息,搅动市场预期,有人提前动手。”另一个股份行交易主管指出。

他并感叹称,中国境内美元利率最近快速上扬,掉期点子迅速下降,显示中国境内对美联储加息的反应比美国更为敏感,但现在来看市场的反应“有点夸张”。

这的确需要考虑到银行的季度性流动性考核的因素,因为这一考核中最重要的是流动性的考核,并不在乎收益,所以很难用交易思维来看待这个市场变化。

其中大行的方向仍是市场的风向标。一外资行交易员称,大行的量比较大,可能有其它渠道拆美元,通过离岸市场之类,无论从利率还是资金层面来看,并没有美元枯竭,美元还是借的到的,只是价格高一点。

他并表示,不排除维持一段时间的美元流动性收紧,考虑到月末或者季度末的资金安排,大家也会提前开始动手。 如果境内美元比较薄的话,未来美元拆借利率上涨的幅度会大一些,这也是市场的一个考虑因素。

“还是密切关注大行的流动性状况,他们松市场就松,他们紧市场就紧张。”他称。(来源:路透)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524/14418009_0.shtml
彷佛一夜之间,境内的美元流动性突然就紧张起来了。以前提供美元流动性的大行开始拆入美元,多家商业银行亦纷纷在拆借市场和掉期市场买入美元。

短短几天,美元/人民币掉期急速下滑,其中一周和一月期掉期点子周二收盘均创下逾两年新低。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这是多重因素联合施压的结果,与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不无关系,也有境内美元流动性紧张的因素;同时也不排除大行在掉期市场“奉命结汇”的可能,以平缓未来人民币可能面临的贬值压力。

“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后,美元自然要升值,大家都去换美元了。”一股份行交易员表示。

美国费城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哈克周一表示,美联储应该在6月中的政策会议上升息,除非在这之前的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正脱离正轨。 此前美国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总裁罗森格伦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美国经济)“接近全面达到”美联储升息的条件。

亦有股份行交易主管认为:“美元流动性都被央妈收走了。”

在他看来,掉期曲线大幅下滑不是因为这一两天某些事件的冲击,而是央妈一直以来在掉期市场收割美元流动性积累到一定程度的集中爆发。

美元拆借利率周二开始全面上调,隔夜上浮至0.5%,三个月上浮至0.9%。而掉期市场则连续四天陷入了某种疯狂。

从上周四开始境内美元/人民币掉期曲线开始急速下行:一年期掉期两天内下滑170点,后一直在560点附近徘徊;接着短端启动断崖式下跌,两个交易日内,一月期掉期腰斩,一周期跌去八成,隔夜掉期点更是间或出现负值。与此同时,离岸美元/人民币掉期曲线却持续走高。

美元/人民币一周期掉期周二收盘报2.3点,为逾两年新低,一个月期收盘报26点,亦创逾两年新低,一年期报525点,收盘创逾两个月新低,较上周二分别下跌86.86%、67.09%,33.38%。

而同期在离岸市场上,美元/人民币一周期掉期报15.5点,一个月期报98点,一年期报1615点,较上周二分别上涨5.95%、18.07%,4.19%。

当这一趋势持续四天,许多一开始不以为意的小银行也感到焦虑,开始大量买入美元。

“我们也不知道市场上为什么大家都在买美元,但是大家都在买我们也只好跟着买,就怕明天买不到了。”一位城商行交易主管称。由于城商行没有在掉期市场交易的资格,他们只能选择在即期市场上购汇。

央妈收美元为哪般

有分析人士认为,境内的掉期市场是中资行主导的,而大行在即期和掉期市场“奉命结汇”之后,必然要拆借美元以保证足够的流动性,这就抬升了境内的美元需求。

“之前央妈就在掉期市场做buy/sell来获得美元来干预即期市场,同时也通过远期购汇20%的准备金收走了美元,市场上美元的流动性越来越少。五月以来大行开始在市场上拆借美元,境内的美元流动性就更紧张了。”前述股份行交易主管称。

亦有贸易公司的外汇交易主管表示,6月有两大黑天鹅事件会影响人民币贬值预期:美联储加息和英国退欧。如果不幸这两件事都发生了,那必将给人民币预期带来极大的冲击,央行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准备好弹药。

而或许正是央行的这一预期管理,令以往一贯供应美元流动性的大行反手在市场回笼美元,更是触动市场神经,引发市场对美元流动性紧缺的焦虑情绪。

“第一天(美元)紧张的时候觉得是偶然一天,没关系,第二天也这样,接连三天了,人的心理和忍耐度是有限的,都焦躁起来,...我们也只能这样,能收(外汇)尽量收。”一城商行交易员指出。

不过上述贸易公司交易主管指出,央行在掉期市场干预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一方面用的美元少,几个大单就可以打下来;另一方面可以稳定市场情绪。另外,央行也做出姿态,表示不会坐等人民币贬值

而之所以在长短端都干预,也是央行的交易策略,为了使用最少的弹药达到最好的效果。因为一旦黑天鹅事件发生后,人民币贬值预期将大幅增强,这会导致外贸企业推迟结汇,进而银行结售汇逆差就会扩大,这会进一步加重贬值预期,形成恶性循环。

此前,外管局曾多次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正常化。

半年考核加剧恐慌气氛

尽管距离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末的流动性考核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如果考虑到6月中旬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因为这距离考核时点可能只有约10个交易日,那么银行提前动手进行流动性管理可能并不算晚。

“半年因素是季度性因素,(购汇)需求是有的,感觉是因为6月15日FED可能会加息,搅动市场预期,有人提前动手。”另一个股份行交易主管指出。

他并感叹称,中国境内美元利率最近快速上扬,掉期点子迅速下降,显示中国境内对美联储加息的反应比美国更为敏感,但现在来看市场的反应“有点夸张”。

这的确需要考虑到银行的季度性流动性考核的因素,因为这一考核中最重要的是流动性的考核,并不在乎收益,所以很难用交易思维来看待这个市场变化。

其中大行的方向仍是市场的风向标。一外资行交易员称,大行的量比较大,可能有其它渠道拆美元,通过离岸市场之类,无论从利率还是资金层面来看,并没有美元枯竭,美元还是借的到的,只是价格高一点。

他并表示,不排除维持一段时间的美元流动性收紧,考虑到月末或者季度末的资金安排,大家也会提前开始动手。 如果境内美元比较薄的话,未来美元拆借利率上涨的幅度会大一些,这也是市场的一个考虑因素。

“还是密切关注大行的流动性状况,他们松市场就松,他们紧市场就紧张。”他称。(来源:路透)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524/14418009_0.shtml
外媒:中国银行部门坏账可能达8万亿 人民币不得不贬值
近日当有媒体报道称,中国正加大清理银行坏账力度,由国家主导的一个“债转股”计划从3月初的大约1200亿美元飙升至4月底的2200多亿美元,不到两个月整整增加了1000亿美元。这令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债务负担水平以及处理多个问题能力的担忧日渐加剧。

S&P Global Ratings公司驻北京金融机构部门负责人廖强(音译,Liao Qiang)表示,“迫使银行成为无力偿还贷款的公司的股东”的做法将进一步减少银行今年的利润。这样的做法并起不到维护银行稳定的作用,相反却破坏了它。

也就是说,尽管许多人已经表达了他们对中国最新的“处理上万亿不良贷款”举措的担忧,但是并没有一份分析报告全面地解释该举措对中国银行业、经济或金融系统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直到现在。

法国兴业银行的姚伟(音译,Wei Yao)发表了一篇题为“重组中国企业”的报告,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该报告令人不安,并且对所有近来的悲观论调看法相同,其中最悲观的评价来自凯勒-巴斯,他称中国的不良贷款问题将以悲剧收场。

以下是姚所写的报告的总结部分:

“中国的杠杆率仍在迅速上升,其非金融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高达250%。政府力推的企业部门和资本市场自由化已经开始扰乱债务动态学。中国最大的贷款方和表现欠佳者——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开始,令银行陷入窘境。

随着国企重组的进行,中国的银行们需要救助将变得成为可能。

我们估计银行部门的总损失可能达到8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商业银行总资本的60%以上,财政收入的50%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的12%。当然这可能是多年以后才成为现实,但是如果问题持续发展,那么银行损失额可能更多。

中国在重组企业和银行系统的同时可能仍能够躲开经济危机,但是犯错的余地将很小。”



为了证明上述结论,法国兴业银行还估计中国的银行损失可能达到8万亿元人民币。

在我们细读报告具体内容前,法国兴业银行还令我们回想起1999年中国如何指导债转权以及其结果如何:

“前一轮银行重组始于1999年,在公司部门自由化之后,进展顺利。在中国农业银行2010年成功上市后重组才宣告正式结束。

此次重组的显性成本接近于5.4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那段时期平均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5%。政府,更准确地说是纳税人,买了约80%的单,而新投资者,大多数为外国直接投资和IPO收益,提供了超过15%的资金,这样一来银行承担的资金还不到3%。作为政府的一部分,财政部提供了40%的资金,中国人民银行提供了35%,剩下的部分由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承担。

私营部门也付出了代价。金融压制,表现为利率控制,使家庭们接受低存款利率,同时还要保证利率差。虽然多亏了政府的隐性担保国企们才能享受银行的比本应基于其业绩来确定的利率水平低的贷款利率,但是存贷利率差也足以使银行轻松获得丰厚利润。其结果是,银行没有动力为私企服务,这促使私企们纷纷向影子银行寻求极高利率的贷款。此外,银行也获得了税收减免和其他形式的财政补贴。

然而,得益于经济自由化和全球经济的强势所获得大幅增长成为最大的债务收缩工具。20世纪90年代大胆的国企改革减少了国企的份额,为私企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1978年开展的市场自由化举措最终为中国于2002年加入世贸组织铺平了道路,而加入世贸组织又使中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这是那时的情况,那么现在呢?

“在前一个部分,我们指出国企上市的债务中有12%面临风险。我们的股权策略师们认为10%是基于一份所有上市公司(国企和私企)金融数据的分析报告而对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的基线估计。从更大范围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整个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的占比,或整个公司部门的不良贷款的占比应该更大,达到15%以上。

在银行部门中的占比不到50%的大型银行们比小型银行们经营得更好、更审慎,而在公司部门总债务中占比10%的上市公司应该比没有上市的公司更高效。更重要的是,由于银行们多年来以多种形式开展表外贷款,一些信贷风险可能还因声誉风险关系而存在于银行中。

假设银行对非金融公司的索偿总额和总贷款中各自有15%为不良贷款,那么不良贷款额分别为12万亿元人民币和18.5万亿元人民币。为了评估目前隐藏于银子银行系统的或有风险,我们取2.3万亿到15万亿的中间点,相当于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2%,银行总资产的7.5%,作为银行部门可能承受的不良贷款总额的基点。

根据《经商调查报告》,中国不良贷款的平均收回率为35%。然而,一旦不良贷款识别速度加快,这一比率就可能减小。假设收回率跌至30%,那么15万亿元不良资产的潜在损失将是10.5亿元。不论如何,首道防线应该是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而截至2015年底的时候该部分资金为2.3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损失高达8万亿元人民币。”

简言之,根据兴业银行的报告,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2%面临损失风险。这就是棘手的地方,也是“贬值看起来是不可避免的结局”的原因。

当涉及“警惕贬值风险”问题时,法国兴业银行写道,一个可能的资金来源是由政府债券支持的,而政府债券是量化宽松政策的形式之一,作为三元悖论的结果它将对资金流动和人民币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另一个选择是中国人民银行利用其庞大的储备向银行系统直接注入资金,而这一方法的可能性不大。

“8万亿元人民币亏损按照现在的汇率计算相当于1.2万亿美元。如果再一次向银行注入外汇储备,那么银行可能面临更大的兑换压力,并且尽可能快地使用至少一部分的新资金。任何兑换都将对中国人民币施加相对于美元升值的压力。即使银行们利用衍生品来而不是兑换筹集人民币,这些活动也将影响货币市场。接着中国人民银行将需要作出另一个艰难决定,即是否第二次回购这些美元。从技术层面看,中国人民银行可能选择这么做,这将意味着严重干预外汇市场,逆转旨在增强货币灵活性以及资本账户自由化的改革的成效。”

总之,中国在“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8万亿元以上的银行损失”问题上有两个选择:

“一是利用政府债券为银行筹资,如果中国人民银行帮助吸收供应的债券的话,这将导致要么更高的国内利率,要么更高的货币贬值风险。二是利用外汇储备,这将导致人民币在外汇储备注入后的短期内面临较高的升值风险,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未来阻止人民币贬值的能力也将被削弱。”

这就是凯勒-巴斯认为中国将几乎肯定被迫贬值人民币的原因。(双刀)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525/14421468_0.shtml
报道我们自己的新闻,从来用外媒。

那么我们要自己的通讯社干毛?找个会复制粘贴的不就行了。
贬就贬呗,为了名义上不贬让别人把外汇套走很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