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分钟历史微电影剧本 刺杀 (完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54:36


一,我剧本业余爱好者,这是练笔
二,不会丑化朱棣
三, 自娱自乐
四,求结尾灵感
五,不管好坏,坚持写完。
六,夸张了一点武力


正文:(全部放此楼和2楼)

旁白:
明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因数次北征的不顺利,加上永乐十九年的奉天殿大火,明成祖朱棣心情郁闷,身体也每况愈下。


朱棣将朝中大事逐渐交给太子朱高炽,拖着病体,自己固执的准备着下一次北征。



场景一,外,日

下午,不过才几十米高的景山顶上

年老的朱棣(64岁)和肥胖的太子(40多)在前,太子在3名太监的搀扶下仍然气喘吁吁。朱棣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衰老,甩开太监的搀扶。固执而艰难的走在最前面。



警惕的皇太孙(20出头)和阴沉的赵王(30多)在后。后面是上百锦衣卫。




到了山顶,太监搬来龙椅。朱棣疲惫的坐下。

朱棣(自语):还没有老。



朱棣(看着远方,突然兴奋的站起来):看看!尔等看看这等气象。

刚刚建好的北京城的壮丽景象就在众人脚下,一览无余。

朱棣(继续):萧仪懂什么?一场大火,有违天意?

(朱棣抬头看着天空,提高音调)天子守边,亲征北元。这是为你(指太子),为你(指皇太孙),还有你(指赵王)。为了你们在拼命!

说完,朱棣疲惫的倒在椅子上。

太子三人(跪下):儿臣明白父皇苦心。






场景二,日,外

景山下。

太监用轿子抬下异常疲惫的朱棣。

太子被一个八人大轿抬下来(背景:历史上的太子朱高炽有两百来斤

这2人糟糕的身体状况,赵王看在眼里。露出阴险的笑容。

赵王抬头看着远处景山后面的钟鼓楼



场景三,内,夜

景山后面的钟鼓楼开始报时。

(电脑动画)北京城全景。

北京赵王府,赵王在密室里坐立不安。

旁边站着他的护军首领(留守卫指挥使)伍某某。

赵王(焦急):二更了。怎么还不来?(害怕)莫非钦天监里有锦衣卫的眼线?



侍卫(门外):严公公到。

一个矮小的中年太监(便服),严某某,兴奋的进来。(对侍卫):你们退下。

侍卫退下。

严太监把门关上,赵王急忙走过去:快讲。快讲。

严太监从袖中拿出一张纸条。

赵王拿到灯前。

“近日将有易主之变。”

赵王(如释重负):天意不可违





一张地图啪的放在桌上,赵王在中,伍指挥使和几个其他护军军官围在他旁边。

伍指挥使(指着地图):皇上后日去通州视察漕运。回来时我们就在此处动手!

一,我剧本业余爱好者,这是练笔
二,不会丑化朱棣
三, 自娱自乐
四,求结尾灵感
五,不管好坏,坚持写完。
六,夸张了一点武力


正文:(全部放此楼和2楼)

旁白:
明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因数次北征的不顺利,加上永乐十九年的奉天殿大火,明成祖朱棣心情郁闷,身体也每况愈下。


朱棣将朝中大事逐渐交给太子朱高炽,拖着病体,自己固执的准备着下一次北征。



场景一,外,日

下午,不过才几十米高的景山顶上

年老的朱棣(64岁)和肥胖的太子(40多)在前,太子在3名太监的搀扶下仍然气喘吁吁。朱棣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衰老,甩开太监的搀扶。固执而艰难的走在最前面。



警惕的皇太孙(20出头)和阴沉的赵王(30多)在后。后面是上百锦衣卫。




到了山顶,太监搬来龙椅。朱棣疲惫的坐下。

朱棣(自语):还没有老。



朱棣(看着远方,突然兴奋的站起来):看看!尔等看看这等气象。

刚刚建好的北京城的壮丽景象就在众人脚下,一览无余。

朱棣(继续):萧仪懂什么?一场大火,有违天意?

(朱棣抬头看着天空,提高音调)天子守边,亲征北元。这是为你(指太子),为你(指皇太孙),还有你(指赵王)。为了你们在拼命!

说完,朱棣疲惫的倒在椅子上。

太子三人(跪下):儿臣明白父皇苦心。






场景二,日,外

景山下。

太监用轿子抬下异常疲惫的朱棣。

太子被一个八人大轿抬下来(背景:历史上的太子朱高炽有两百来斤

这2人糟糕的身体状况,赵王看在眼里。露出阴险的笑容。

赵王抬头看着远处景山后面的钟鼓楼



场景三,内,夜

景山后面的钟鼓楼开始报时。

(电脑动画)北京城全景。

北京赵王府,赵王在密室里坐立不安。

旁边站着他的护军首领(留守卫指挥使)伍某某。

赵王(焦急):二更了。怎么还不来?(害怕)莫非钦天监里有锦衣卫的眼线?



侍卫(门外):严公公到。

一个矮小的中年太监(便服),严某某,兴奋的进来。(对侍卫):你们退下。

侍卫退下。

严太监把门关上,赵王急忙走过去:快讲。快讲。

严太监从袖中拿出一张纸条。

赵王拿到灯前。

“近日将有易主之变。”

赵王(如释重负):天意不可违





一张地图啪的放在桌上,赵王在中,伍指挥使和几个其他护军军官围在他旁边。

伍指挥使(指着地图):皇上后日去通州视察漕运。回来时我们就在此处动手!


场景四,外,日

离京城七里,大通河上,远处是一望无垠的高粱地。
河边百米外,是一片砖窑和墓碑作坊。
背景介绍:明朝中前期北京工程量浩大,所需高质量贡砖,大部分来自山东,但是其它一般用途的砖(比如明初将元朝用土夯筑的城墙改为砖墙,以及后来修外城等等),均采用北京周围的砖窑,因此周边砖窑数量巨大

河边两岸离河40,50米,十步一人,站满了锦衣卫。

朱棣的大船鼓帆而驶。船头是十多名手持盾牌的锦衣卫。


场景五,内,日

朱棣在布置华丽的船舱中批阅公文。
锦衣卫某大汉将军(一个一米九多的大个)郭某警惕的站在朱棣身边。
背景知识(我百度查的),大汉将军,明代殿廷卫士的称号。锦衣卫所属曾编有大汉将军1500人,取身材高大者为殿廷卫士,以资壮观。 凡朝会及皇帝出巡,侍从扈行。



朱(叹气):大臣们说什么,我不在乎。我所担心的是,我百年之后,我定下的国策,太子不能执行。
(朱棣和郭的对话,要自然随便很多。自称“我”,他是把锦衣卫的郭看成心腹。反而朱棣和皇子们的对话却生远不少)
郭:太子宽厚孝顺,必不敢有违。

朱:真正像我的,是老二,对我的北征,他会坚持下去。可惜他勇武有余,智计不足。哎。(背景:老2汉王因1416年的夺嫡事件,被朱棣徙封到山东)

老大看起来老实,心里却有自己的主意。

老三人够聪明,见识却太短。

你很像我当年。。。若是我的儿子,我还担心什么?

郭(跪下):臣不敢有此奢望,臣只求肝脑涂地,保皇上安全。

朱棣:出去透透气。

朱棣站起,太监披上孔雀裘,朱棣走出。

盾牌手们立刻围近一步。
郭:皇上小心。百姓众多,恐有奸人行刺。

朱棣(笑):有天下第一勇士在,我怕什么?

周围的百姓都跪下。

突然,一名百姓从怀中拔出飞镖,朝朱棣掷来!

郭某(马上挡在朱棣身前):保护皇上!

百姓离岸四十米,大船离岸三十米,这共七十米距离,飞镖飞到后来,劲力已弱。
一个盾牌手轻松的挡住了速度已经很慢,正在下降阶段的飞镖。

假冒的刺客沿着河岸和砖窑工地之间飞奔

锦衣卫在后面紧追。



------------------------------------------------------------------------


大船离另一侧河岸只有十来米距离,郭抢过一支撑船的长竹竿,撑跳到岸上,一匹高头大马飞驰过来,郭飞身上马。

刺客在河的另一侧飞奔。还有几米,他就要跑过这片烧砖工地,可以跑进无边无际的高粱地,逃得无影无踪。

郭在马上飞驰,弯弓搭箭。

一支重箭破空而出,飞过四十多米的运河,再飞过四五十米的河岸。将刚刚转到砖窑工地后面的刺客大腿射了个对穿。

刺客拖着伤腿。蹒跚挣扎着继续跑,数名锦衣卫将他扑倒,捆了。
-------------------

郭(高声命令手下):所有百姓退后五十步!有携带兵刃者立时捆了。

锦衣卫们将老百姓往后推攘,警戒线由原来的离岸四十米变成现在七十来米。刺客除非有强弓,不然无法够到朱棣。

锦衣卫开始对老百姓逐个搜身。

 




场景七,外,日


郭上了大船,落了桅,停到另一边岸上,郭上岸。朱棣不再出来,在船舱中躲着。

刺客被五花大绑押到岸边。

腿上伤口虽然简单包扎,但是仍然在流血。刺客单腿站立不跪。锦衣卫猛踢他腿弯。刺客跪下。

锦衣卫发现异状,扯下帽子,一头长发落下,原来是个18,19岁的漂亮女孩

朱棣(在船舱中):问她何人指使?

女刺客(高喊):朱棣!你这个奸臣!   凡我大明子孙,人人得而诛之!何需指使?

朱棣(在船舱里听了,暴怒,激烈咳嗽):拿烙铁!塞她嘴里!

郭不忍。低声吩咐掌嘴。

刺客见可以策反此人(低声):郭XX,你瞎了狗眼,为朱棣老贼卖命!每次出巡,老贼都将你家眷看管,你以为他信得过你?

郭(急):你还要命吗?!
 
锦衣卫拿过烙铁。

郭痛苦的心理挣扎,终于点点头。

他转过身,不忍观看

烙铁插入女孩嘴里,发出恐怖的烧肉声音。青烟冒起。
但是那女孩强忍巨大痛苦而不发出任何声音,满头大汗,一双眼睛圆睁

郭握紧拳头,走远,他受不了这声音

郭突然听到细微的握紧拳头的声音。

抬头看到一个刻碑的中年人。花白头发,脸上满是皱纹,如同刀刻一般。

郭走近。


郭看到了中年人满脸的愤怒,眼睛都快喷出火来。
-------------------

郭看到他手中紧握手中的铁锤和凿子,警惕起来。

郭:这是为长陵所刻?

中年人:他不配

郭:锤和凿给我

中年人:容我刻最后两个字。

中年人又刻下两个字,将锤凿交给郭。

看看郭,又看看碑,最后似乎是下定决心。

拿起一块砖,将碑上最后两个字的前面一个名字抹去。

郭疑心大起。

中年人:我见将军有慈悲仁义之心,我告诉你我的秘密。

这碑上,刻满了这二十年来刺杀朱棣而牺牲的义士。

郭扶起碑。碑上既然有三十多个名字。

郭眼前闪现朱棣的各种酷刑。和这几十位勇士前仆后继的身影。

郭看到最后加上去的那个名字。冯某。

郭:你就是天下暗器第一的冯某?

冯(不正面回答):我刚刚抹去的是我女儿的名字。她还年轻。求将军救她。



场景八,日,内

锦衣卫:那女刺客不肯写出何人指使。

朱棣: 送她去浣衣局!(会遭侮辱)


场景九,日,外‘

郭接过碑。

中年人(笑):你在后面射杀我,朱棣会对你言听计从。

(他对天一拜。)兄弟们,血已经留得太多,原谅我,我要救我女儿。不得不如此。



-------------------


朱棣大船升帆,准备离开。

冯:我知道何人指使。

冯傻笑着,缓慢向前走去。神态马上恢复到一个普通的制砖工人的模样。

所有人都注视他。郭在后面搭箭待发,一脸狐疑。



朱棣:出去看看。太监搀扶他走出来。

几名锦衣卫对冯搜身。

锦衣卫:没有利器!

朱棣从舱中露出大半个身体。盾牌手紧靠他身边。

冯故意装做笨拙,毫无功夫底子。
冯:方才看见那女娃和一个。。。

冯突然摔倒。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他吸引。连朱棣也分开身前两个保护他的盾牌手。想看看冯摔倒的冏态。

在冯走近大船这个过程中,郭一直撘箭瞄准他。

郭突然预感他并不是真正的投降朝廷,而是马上就要出手。


但是冯到底要用什么暗器?

郭突然看到地上半块残砖!

郭:皇上小心。他是刺客!


郭重箭离铉,直射向冯。

可惜距离太远,冯以极快的速度抓起断砖,掷向朱棣!

砖刚刚离手,重箭就穿透他右胸。



朱棣突遭此袭击,虽然惊慌但没有乱分寸
盾牌手 怕自己单手之力无法挡住飞砖的惊人之势。主动用身体挡飞砖。


飞砖击中盾牌手胸口,他狂喷鲜血而亡。
朱棣(动情):我必高官厚禄对待你儿子。
-------------------
冯大叔拔出右胸重箭,血喷如柱。

四,五只长矛刺来,穿透冯的胸腹。

四名锦衣卫用长矛将冯举在空中。

冯(大喊):朱棣,你必不得好死。

气绝。

远处,郭摸着石碑上冯大叔的名字。露出感动钦佩的神色。





场景九,日,内
船舱外。
郭激烈思想斗争,好几次都迈了半步,但是又退了回来。


朱棣在船舱里面发飙。
朱棣(声音传出来):杀了此砖窑窰主全家。
郭终于下定决心。面露坚毅。


郭进来。

朱棣:你很好。今日多亏你了。我重重有赏。

郭:方才刺杀皇上的女子,求,求,求皇上赏赐臣为妾。


朱棣盯着郭
郭不敢看朱棣。一道汗水从太阳穴流下。


朱棣(突然大笑):英雄爱美女。好!好!就赐给你了。

郭:谢皇上。

退下。

朱棣看着郭背影。半饷。

朱棣:想不到也是好色之徒。

场景十,日,外

京城内

郭回府途中。

下人把冯小妹抬上骡车。

冯小妹半边脸肿大,嘴角血又淌了出来(前面还是改成朱棣命令用匕首绞烂舌头可能好点,烙铁太残忍了,而且真的伤口不容易好。)

她很虚弱。


还她那双大眼睛仍然和第一次见到时一样明亮。

她警惕的看着郭。

郭抓住她的手,她把郭手甩开。

郭:你父亲的碑。。。

冯小妹抓着郭的手,美丽的大眼睛里满是恳求。

郭把她的手放到车后部,掀开遮住的布,下面是那块刻满行刺朱棣义士名字的石碑。

石碑最后,是冯大叔的名字。

冯小妹流泪。

郭看着她眼睛。

场景十一,外,日


车转进一条街。

街上人出奇的少。

郭警惕。

郭突然看到前方的有人露出弩箭。

郭翻身下马。

冲到车后,把她抱出。

四,五只箭射在车上

郭快步跑向战马。

她看着他,满脸羞涩。但是大大的眼睛还是看着他,并没有躲避。

他也盯着她,他不知道到底自己救她,是为了兑现给冯大叔的承诺,还是为了她的目光。那是让他难以抗拒的眼神。

郭“嗯”了一声,他挨了一箭。

~~~~~~~~~~~~~~


郭(笑):不碍事,我披有重甲。



几名郭的下人在拼死抵抗,蒙面人有十几个,个个刀术精湛。

下人伤亡惨重。

郭将她放地上,自己站在她身前。拔出绣春刀,和数名蒙面人人恶斗。

郭砍翻两人,但背上箭伤淌出的鲜血也流了一地。

郭的视线开始有点模糊。

一只手紧紧抓住他的左手。

他转头,她靠着墙挣扎着站起身,主动握着他手。眼睛里面满是关切,满是幸福。

领头蒙面人一刀砍向冯小妹,郭格挡。

一支箭飞来,射中一个蒙面人。

锦衣卫来了。

锦衣卫杀死七八人,擒获领头的蒙面人。

郭(急切):看看他是谁?

冯小妹另一只也伸过来,双手握着他左手。

郭回头,她眼睛是满是笑意,满是幸福。

(虚镜头):有人揭开蒙面,吃惊:伍指挥使!

郭视而不见。

他看着她眼睛。

~~~~~~~

一名锦衣卫:郭大人

郭微微转头。

锦衣卫:皇上改主意了。

郭惊。

锦衣卫:皇上另赐郭大人两名美貌宫女。

旁边锦衣卫从一马车后面把两宫女扶下来。

郭(目不斜视):承蒙皇上龙恩。我既有妻妾,不敢再奢求宫人。


锦衣卫(叹气):咋们不打官腔吧,实话告诉你,郭大人,砖窑窰主招供,这女刺客是暗器高手冯某某之女。


(顿了顿):她不死,皇上睡不着。

郭把她护在身后。

她神色不变,一双美丽的眼睛只看着郭背上的伤口,从他身上取下金创药,轻轻打开,抖出少许,似乎那个锦衣卫讨论的不是她的生死大事,而且其它不相干的事情。



郭脸上青筋凸现,伸手准备去拿刀

锦衣卫A示意手下,从拐角处一辆四马马车

锦衣卫A:夫人和高堂都在车上。

郭痛苦握紧拳头。

冯小妹包扎好伤口,蹒跚着走出。
两个锦衣卫上前。
锦衣卫A:放心,皇上赏了她一个痛快死法儿。

她回头一笑。眼睛充满不舍和幸福。

郭满脑子全是她的眼神。

锦衣卫离开。

郭体力终于支撑不住,轰然倒下,夫人关切的上前。。。


场景十二,内,夜
郭宅地下室。
郭赤裸上身,背上伤口仔细包扎过。

郭在碑上刻下冯小妹的名字。

闪回:日间,她帮他包扎时,在他背后用手指写:报仇!

郭脸上露出坚毅的表情。

~~~~~~~~~


场景十三,日,内
冯大叔和冯小妹的人头装
朱棣将一本口供(赵王护军伍指挥使)扔给赵王。
将桌上两个盒子盖打开,冯小妹大大的眼睛,死不瞑目。
朱棣满脸是悲伤

朱棣:是你干的吗?
朱棣剧烈咳嗽起来。



胖胖的太子在一旁扶住朱棣,乖巧的皇太孙从太监处接过茶水,双手毕恭毕敬的递给朱棣

朱棣看着太子父子两,面色转和。

赵王手哆嗦着简单看完伍指挥使的口供。看着人头,吓得说不出话。


太子:父皇息怒。这必是三弟手下策划,三弟必不知情。

赵王(磕头):父皇,我不知情。我真不知情!

朱棣继续咳嗽。

朱棣(挥手):你下去吧。你的三支护军,全都撤掉!

又咳嗽。抬头看太子,皇太孙。

朱棣:北征的马匹和草料准备如何?


太子转身,满脸无奈和怨恨。去拿奏折。
一个玉佩悄无声息的落到厚厚的地毯上。
太子转身过来,又是满脸正常。



(背景:历史上太子对北征极度不满,但是不敢公开反对)

郭远远守在门口,看着这一切。
他的目光一直看着冯小妹人头那大大的眼睛,那曾经充满活力的美丽眼睛。

郭再一次握紧拳头,下定了决心

~~~~~

太子等将朱棣搀扶出房间,郭弯腰捡起地上玉佩,然后赶紧跟上朱棣。

~~~~~~~~~

场景十四,外,日

旁白: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424年,朱棣进行了他最后一次北征。

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漠。天气转冷。寒风呼啸。

一个军士拿着短刀,哆嗦着。

一个把总快步跑来。

把总:动手!

军士把短刀刺入战马脖子。战马痛苦挣扎。嘶叫。

镜头升高。

整个北征大军,上万帐篷,数十万人,到处开始杀马。数十里寒地到处充满战马的哀叫。。。

场景十五,内

朱棣帐篷。

朱棣(无可奈何,长叹):撤军

朱棣咳嗽。


郭:皇上,臣有机密禀报

朱棣点头。

郭:皇上回朝,需得小心太子。

刺客招供,太子为幕后指使,赵王的确不知情。

朱(剧烈咳嗽):胡说八道!怎么会是太子?皇位本就要传他!

郭(冷静):太子不满北征已久。摄于皇上威严,太子不敢当面反对。

太子称刺杀皇上,是为苍生造福。

郭拿出玉佩。

朱棣盯着玉佩,联想太子种种可疑,突然吐出一口鲜血。

解释:郭是故意气朱棣(郭不能直接杀朱,那样自己会被诛九族),才谎称太子是主使。 朱棣联想到3个儿子均有反叛行为。而且,最关键是太子会改他定下的国策,才会吐血

标题,刺杀。也指郭最后这段诽谤太子,氣死朱棣的话


场景十六,内,日

榆木川


朱棣昏迷中。口中喃喃自语:不可坏我大事。千秋鸿业!北征!西洋!

场景十七,夜
御医摇头。
太监(低声):皇上归天。

一个大臣捂住他嘴。



场景十八,日,外

郭把碑立在当年冯氏父女刺杀朱棣的河边。

他抚摸着碑上最后一个名字,冯小妹。她美丽的眼睛又浮现在他眼前。

场景四,外,日

离京城七里,大通河上,远处是一望无垠的高粱地。
河边百米外,是一片砖窑和墓碑作坊。
背景介绍:明朝中前期北京工程量浩大,所需高质量贡砖,大部分来自山东,但是其它一般用途的砖(比如明初将元朝用土夯筑的城墙改为砖墙,以及后来修外城等等),均采用北京周围的砖窑,因此周边砖窑数量巨大

河边两岸离河40,50米,十步一人,站满了锦衣卫。

朱棣的大船鼓帆而驶。船头是十多名手持盾牌的锦衣卫。


场景五,内,日

朱棣在布置华丽的船舱中批阅公文。
锦衣卫某大汉将军(一个一米九多的大个)郭某警惕的站在朱棣身边。
背景知识(我百度查的),大汉将军,明代殿廷卫士的称号。锦衣卫所属曾编有大汉将军1500人,取身材高大者为殿廷卫士,以资壮观。 凡朝会及皇帝出巡,侍从扈行。



朱(叹气):大臣们说什么,我不在乎。我所担心的是,我百年之后,我定下的国策,太子不能执行。
(朱棣和郭的对话,要自然随便很多。自称“我”,他是把锦衣卫的郭看成心腹。反而朱棣和皇子们的对话却生远不少)
郭:太子宽厚孝顺,必不敢有违。

朱:真正像我的,是老二,对我的北征,他会坚持下去。可惜他勇武有余,智计不足。哎。(背景:老2汉王因1416年的夺嫡事件,被朱棣徙封到山东)

老大看起来老实,心里却有自己的主意。

老三人够聪明,见识却太短。

你很像我当年。。。若是我的儿子,我还担心什么?

郭(跪下):臣不敢有此奢望,臣只求肝脑涂地,保皇上安全。

朱棣:出去透透气。

朱棣站起,太监披上孔雀裘,朱棣走出。

盾牌手们立刻围近一步。
郭:皇上小心。百姓众多,恐有奸人行刺。

朱棣(笑):有天下第一勇士在,我怕什么?

周围的百姓都跪下。

突然,一名百姓从怀中拔出飞镖,朝朱棣掷来!

郭某(马上挡在朱棣身前):保护皇上!

百姓离岸四十米,大船离岸三十米,这共七十米距离,飞镖飞到后来,劲力已弱。
一个盾牌手轻松的挡住了速度已经很慢,正在下降阶段的飞镖。

假冒的刺客沿着河岸和砖窑工地之间飞奔

锦衣卫在后面紧追。



------------------------------------------------------------------------


大船离另一侧河岸只有十来米距离,郭抢过一支撑船的长竹竿,撑跳到岸上,一匹高头大马飞驰过来,郭飞身上马。

刺客在河的另一侧飞奔。还有几米,他就要跑过这片烧砖工地,可以跑进无边无际的高粱地,逃得无影无踪。

郭在马上飞驰,弯弓搭箭。

一支重箭破空而出,飞过四十多米的运河,再飞过四五十米的河岸。将刚刚转到砖窑工地后面的刺客大腿射了个对穿。

刺客拖着伤腿。蹒跚挣扎着继续跑,数名锦衣卫将他扑倒,捆了。
-------------------

郭(高声命令手下):所有百姓退后五十步!有携带兵刃者立时捆了。

锦衣卫们将老百姓往后推攘,警戒线由原来的离岸四十米变成现在七十来米。刺客除非有强弓,不然无法够到朱棣。

锦衣卫开始对老百姓逐个搜身。

 




场景七,外,日


郭上了大船,落了桅,停到另一边岸上,郭上岸。朱棣不再出来,在船舱中躲着。

刺客被五花大绑押到岸边。

腿上伤口虽然简单包扎,但是仍然在流血。刺客单腿站立不跪。锦衣卫猛踢他腿弯。刺客跪下。

锦衣卫发现异状,扯下帽子,一头长发落下,原来是个18,19岁的漂亮女孩

朱棣(在船舱中):问她何人指使?

女刺客(高喊):朱棣!你这个奸臣!   凡我大明子孙,人人得而诛之!何需指使?

朱棣(在船舱里听了,暴怒,激烈咳嗽):拿烙铁!塞她嘴里!

郭不忍。低声吩咐掌嘴。

刺客见可以策反此人(低声):郭XX,你瞎了狗眼,为朱棣老贼卖命!每次出巡,老贼都将你家眷看管,你以为他信得过你?

郭(急):你还要命吗?!
 
锦衣卫拿过烙铁。

郭痛苦的心理挣扎,终于点点头。

他转过身,不忍观看

烙铁插入女孩嘴里,发出恐怖的烧肉声音。青烟冒起。
但是那女孩强忍巨大痛苦而不发出任何声音,满头大汗,一双眼睛圆睁

郭握紧拳头,走远,他受不了这声音

郭突然听到细微的握紧拳头的声音。

抬头看到一个刻碑的中年人。花白头发,脸上满是皱纹,如同刀刻一般。

郭走近。


郭看到了中年人满脸的愤怒,眼睛都快喷出火来。
-------------------

郭看到他手中紧握手中的铁锤和凿子,警惕起来。

郭:这是为长陵所刻?

中年人:他不配

郭:锤和凿给我

中年人:容我刻最后两个字。

中年人又刻下两个字,将锤凿交给郭。

看看郭,又看看碑,最后似乎是下定决心。

拿起一块砖,将碑上最后两个字的前面一个名字抹去。

郭疑心大起。

中年人:我见将军有慈悲仁义之心,我告诉你我的秘密。

这碑上,刻满了这二十年来刺杀朱棣而牺牲的义士。

郭扶起碑。碑上既然有三十多个名字。

郭眼前闪现朱棣的各种酷刑。和这几十位勇士前仆后继的身影。

郭看到最后加上去的那个名字。冯某。

郭:你就是天下暗器第一的冯某?

冯(不正面回答):我刚刚抹去的是我女儿的名字。她还年轻。求将军救她。



场景八,日,内

锦衣卫:那女刺客不肯写出何人指使。

朱棣: 送她去浣衣局!(会遭侮辱)


场景九,日,外‘

郭接过碑。

中年人(笑):你在后面射杀我,朱棣会对你言听计从。

(他对天一拜。)兄弟们,血已经留得太多,原谅我,我要救我女儿。不得不如此。



-------------------


朱棣大船升帆,准备离开。

冯:我知道何人指使。

冯傻笑着,缓慢向前走去。神态马上恢复到一个普通的制砖工人的模样。

所有人都注视他。郭在后面搭箭待发,一脸狐疑。



朱棣:出去看看。太监搀扶他走出来。

几名锦衣卫对冯搜身。

锦衣卫:没有利器!

朱棣从舱中露出大半个身体。盾牌手紧靠他身边。

冯故意装做笨拙,毫无功夫底子。
冯:方才看见那女娃和一个。。。

冯突然摔倒。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他吸引。连朱棣也分开身前两个保护他的盾牌手。想看看冯摔倒的冏态。

在冯走近大船这个过程中,郭一直撘箭瞄准他。

郭突然预感他并不是真正的投降朝廷,而是马上就要出手。


但是冯到底要用什么暗器?

郭突然看到地上半块残砖!

郭:皇上小心。他是刺客!


郭重箭离铉,直射向冯。

可惜距离太远,冯以极快的速度抓起断砖,掷向朱棣!

砖刚刚离手,重箭就穿透他右胸。



朱棣突遭此袭击,虽然惊慌但没有乱分寸
盾牌手 怕自己单手之力无法挡住飞砖的惊人之势。主动用身体挡飞砖。


飞砖击中盾牌手胸口,他狂喷鲜血而亡。
朱棣(动情):我必高官厚禄对待你儿子。
-------------------
冯大叔拔出右胸重箭,血喷如柱。

四,五只长矛刺来,穿透冯的胸腹。

四名锦衣卫用长矛将冯举在空中。

冯(大喊):朱棣,你必不得好死。

气绝。

远处,郭摸着石碑上冯大叔的名字。露出感动钦佩的神色。





场景九,日,内
船舱外。
郭激烈思想斗争,好几次都迈了半步,但是又退了回来。


朱棣在船舱里面发飙。
朱棣(声音传出来):杀了此砖窑窰主全家。
郭终于下定决心。面露坚毅。


郭进来。

朱棣:你很好。今日多亏你了。我重重有赏。

郭:方才刺杀皇上的女子,求,求,求皇上赏赐臣为妾。


朱棣盯着郭
郭不敢看朱棣。一道汗水从太阳穴流下。


朱棣(突然大笑):英雄爱美女。好!好!就赐给你了。

郭:谢皇上。

退下。

朱棣看着郭背影。半饷。

朱棣:想不到也是好色之徒。

场景十,日,外

京城内

郭回府途中。

下人把冯小妹抬上骡车。

冯小妹半边脸肿大,嘴角血又淌了出来(前面还是改成朱棣命令用匕首绞烂舌头可能好点,烙铁太残忍了,而且真的伤口不容易好。)

她很虚弱。


还她那双大眼睛仍然和第一次见到时一样明亮。

她警惕的看着郭。

郭抓住她的手,她把郭手甩开。

郭:你父亲的碑。。。

冯小妹抓着郭的手,美丽的大眼睛里满是恳求。

郭把她的手放到车后部,掀开遮住的布,下面是那块刻满行刺朱棣义士名字的石碑。

石碑最后,是冯大叔的名字。

冯小妹流泪。

郭看着她眼睛。

场景十一,外,日


车转进一条街。

街上人出奇的少。

郭警惕。

郭突然看到前方的有人露出弩箭。

郭翻身下马。

冲到车后,把她抱出。

四,五只箭射在车上

郭快步跑向战马。

她看着他,满脸羞涩。但是大大的眼睛还是看着他,并没有躲避。

他也盯着她,他不知道到底自己救她,是为了兑现给冯大叔的承诺,还是为了她的目光。那是让他难以抗拒的眼神。

郭“嗯”了一声,他挨了一箭。

~~~~~~~~~~~~~~


郭(笑):不碍事,我披有重甲。



几名郭的下人在拼死抵抗,蒙面人有十几个,个个刀术精湛。

下人伤亡惨重。

郭将她放地上,自己站在她身前。拔出绣春刀,和数名蒙面人人恶斗。

郭砍翻两人,但背上箭伤淌出的鲜血也流了一地。

郭的视线开始有点模糊。

一只手紧紧抓住他的左手。

他转头,她靠着墙挣扎着站起身,主动握着他手。眼睛里面满是关切,满是幸福。

领头蒙面人一刀砍向冯小妹,郭格挡。

一支箭飞来,射中一个蒙面人。

锦衣卫来了。

锦衣卫杀死七八人,擒获领头的蒙面人。

郭(急切):看看他是谁?

冯小妹另一只也伸过来,双手握着他左手。

郭回头,她眼睛是满是笑意,满是幸福。

(虚镜头):有人揭开蒙面,吃惊:伍指挥使!

郭视而不见。

他看着她眼睛。

~~~~~~~

一名锦衣卫:郭大人

郭微微转头。

锦衣卫:皇上改主意了。

郭惊。

锦衣卫:皇上另赐郭大人两名美貌宫女。

旁边锦衣卫从一马车后面把两宫女扶下来。

郭(目不斜视):承蒙皇上龙恩。我既有妻妾,不敢再奢求宫人。


锦衣卫(叹气):咋们不打官腔吧,实话告诉你,郭大人,砖窑窰主招供,这女刺客是暗器高手冯某某之女。


(顿了顿):她不死,皇上睡不着。

郭把她护在身后。

她神色不变,一双美丽的眼睛只看着郭背上的伤口,从他身上取下金创药,轻轻打开,抖出少许,似乎那个锦衣卫讨论的不是她的生死大事,而且其它不相干的事情。



郭脸上青筋凸现,伸手准备去拿刀

锦衣卫A示意手下,从拐角处一辆四马马车

锦衣卫A:夫人和高堂都在车上。

郭痛苦握紧拳头。

冯小妹包扎好伤口,蹒跚着走出。
两个锦衣卫上前。
锦衣卫A:放心,皇上赏了她一个痛快死法儿。

她回头一笑。眼睛充满不舍和幸福。

郭满脑子全是她的眼神。

锦衣卫离开。

郭体力终于支撑不住,轰然倒下,夫人关切的上前。。。


场景十二,内,夜
郭宅地下室。
郭赤裸上身,背上伤口仔细包扎过。

郭在碑上刻下冯小妹的名字。

闪回:日间,她帮他包扎时,在他背后用手指写:报仇!

郭脸上露出坚毅的表情。

~~~~~~~~~


场景十三,日,内
冯大叔和冯小妹的人头装
朱棣将一本口供(赵王护军伍指挥使)扔给赵王。
将桌上两个盒子盖打开,冯小妹大大的眼睛,死不瞑目。
朱棣满脸是悲伤

朱棣:是你干的吗?
朱棣剧烈咳嗽起来。



胖胖的太子在一旁扶住朱棣,乖巧的皇太孙从太监处接过茶水,双手毕恭毕敬的递给朱棣

朱棣看着太子父子两,面色转和。

赵王手哆嗦着简单看完伍指挥使的口供。看着人头,吓得说不出话。


太子:父皇息怒。这必是三弟手下策划,三弟必不知情。

赵王(磕头):父皇,我不知情。我真不知情!

朱棣继续咳嗽。

朱棣(挥手):你下去吧。你的三支护军,全都撤掉!

又咳嗽。抬头看太子,皇太孙。

朱棣:北征的马匹和草料准备如何?


太子转身,满脸无奈和怨恨。去拿奏折。
一个玉佩悄无声息的落到厚厚的地毯上。
太子转身过来,又是满脸正常。



(背景:历史上太子对北征极度不满,但是不敢公开反对)

郭远远守在门口,看着这一切。
他的目光一直看着冯小妹人头那大大的眼睛,那曾经充满活力的美丽眼睛。

郭再一次握紧拳头,下定了决心

~~~~~

太子等将朱棣搀扶出房间,郭弯腰捡起地上玉佩,然后赶紧跟上朱棣。

~~~~~~~~~

场景十四,外,日

旁白: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424年,朱棣进行了他最后一次北征。

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漠。天气转冷。寒风呼啸。

一个军士拿着短刀,哆嗦着。

一个把总快步跑来。

把总:动手!

军士把短刀刺入战马脖子。战马痛苦挣扎。嘶叫。

镜头升高。

整个北征大军,上万帐篷,数十万人,到处开始杀马。数十里寒地到处充满战马的哀叫。。。

场景十五,内

朱棣帐篷。

朱棣(无可奈何,长叹):撤军

朱棣咳嗽。


郭:皇上,臣有机密禀报

朱棣点头。

郭:皇上回朝,需得小心太子。

刺客招供,太子为幕后指使,赵王的确不知情。

朱(剧烈咳嗽):胡说八道!怎么会是太子?皇位本就要传他!

郭(冷静):太子不满北征已久。摄于皇上威严,太子不敢当面反对。

太子称刺杀皇上,是为苍生造福。

郭拿出玉佩。

朱棣盯着玉佩,联想太子种种可疑,突然吐出一口鲜血。

解释:郭是故意气朱棣(郭不能直接杀朱,那样自己会被诛九族),才谎称太子是主使。 朱棣联想到3个儿子均有反叛行为。而且,最关键是太子会改他定下的国策,才会吐血

标题,刺杀。也指郭最后这段诽谤太子,氣死朱棣的话


场景十六,内,日

榆木川


朱棣昏迷中。口中喃喃自语:不可坏我大事。千秋鸿业!北征!西洋!

场景十七,夜
御医摇头。
太监(低声):皇上归天。

一个大臣捂住他嘴。



场景十八,日,外

郭把碑立在当年冯氏父女刺杀朱棣的河边。

他抚摸着碑上最后一个名字,冯小妹。她美丽的眼睛又浮现在他眼前。
…………这个微电影感觉拍摄成本有些高啊
从场景到服装到演员感觉都不好办=_=


重复了


请看上面那楼

重复了


请看上面那楼


正常版结尾建议
汉王府屋顶上响起脚步,门外传来一声,纪大人求见汉王,纪纲上场,“王爷深夜操劳国事,实为百官之楷模,下官为皇上效力,只求京城太平,望王爷体谅下官的苦处”

港台武侠版结尾建议,
朱棣突然像鸟一般飞起,连续几掌,打的地面连续爆炸,刺客被炸死。
第二天,汉王府外,圣旨到。。。。。。

正常版结尾建议
汉王府屋顶上响起脚步,门外传来一声,纪大人求见汉王,纪纲上场,“王爷深夜操劳国事,实为百官之楷模,下官为皇上效力,只求京城太平,望王爷体谅下官的苦处”

港台武侠版结尾建议,
朱棣突然像鸟一般飞起,连续几掌,打的地面连续爆炸,刺客被炸死。
第二天,汉王府外,圣旨到。。。。。。
拍摄古装片从服装道具场景都比时装剧要高出不少成本
核辐射 发表于 2016-5-18 12:23
拍摄古装片从服装道具场景都比时装剧要高出不少成本
自娱自乐
不过谢谢阁下提醒
加一个韩国版,请用没有音调的韩腔来读。

汉王抱着朱棣大哭道
阿爸
前轱辘不转后轱辘转
思密达
靖难我很努力的啦,
我冲锋在前思密达
你摸着我背鼓励啊
现在怎么变了
不该相信解缙的话
台湾版可以这样

朱棣:煦,你真的有确定不肯去封地吗?你真的有确想谋反吗?
汉王朱高煦:阿爸,不是这个样子的啦,解缙他们不理解我,难道阿爸你也要误会我吗?
太子朱高炽:阿旭啊,如果你真的想要太子的位子,我让给你好了,你总是用李世民来打比喻,难道我们也要像玄武门之变那个样子吗?我想起来都心里好痛好痛哎。
解缙:皇上、王爷,你们把舌头捋直了说话好不好嘛?这个样子人家实在受不了,不用纪纲来暗算啦,我自己躺倒雪地冻死算了。
斡难河畔 发表于 2016-5-18 12:00
正常版结尾建议
赵王府屋顶上响起脚步,门外传来一声,纪大人求见赵王,纪纲上场,“王爷深夜操劳国事,实 ...
哈哈。妙!

朱棣突然像鸟一般飞起,连续几掌,打的地面连续爆炸,刺客被炸死。
我就喜欢你们这样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也就是一本道。
还是港台武侠版结尾建议好笑,
朱棣突然像鸟一般飞起,连续几掌,打的地面连续爆炸,刺客被炸死。
我窃以为可以掏出两把火铳,左右开弓,这样就比较客观实际

zhemg 发表于 2016-5-18 16:37
我窃以为可以掏出两把火铳,左右开弓,这样就比较客观实际


当时只有火门枪。

两把火门枪?如何点火?
zhemg 发表于 2016-5-18 16:37
我窃以为可以掏出两把火铳,左右开弓,这样就比较客观实际


当时只有火门枪。

两把火门枪?如何点火?
当时只有火门枪。

两把火门枪?如何点火?
这么说嘴里得叼个蜡烛?
zhemg 发表于 2016-5-18 23:28
这么说嘴里得叼个蜡烛?
火门枪蜡烛能点?去看看油管火门枪的复制品射击
我就喜欢你们这样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也就是一本道。
一本道步兵好评
火门枪蜡烛能点?去看看油管火门枪的复制品射击
擦,这么专业,你想累死导演么
第一部分,用用锦衣卫抬轿似乎不妥。
锦衣卫是国家正式的官员,专门的太监应该更好些。
皇帝日常用的是步舆,明不太清楚,清朝时要用16人抬。
好像抬步舆和辇对配合要求极高。

不过这是有些较真了。要是每个场景都如此的话,人工成本就把导演给疯掉了。

天涯点滴 发表于 2016-5-19 09:50
第一部分,用用锦衣卫抬轿似乎不妥。
锦衣卫是国家正式的官员,专门的太监应该更好些。
皇帝日常用的是步 ...
谢谢阁下建议。我马上改
zhemg 发表于 2016-5-19 09:23
擦,这么专业,你想累死导演么
火门枪神机营用,锦衣卫用不方便
用神射手比近身刺杀靠谱。
大汉-勇士 发表于 2016-5-19 11:49
用神射手比近身刺杀靠谱。
阁下所言极是
烙铁插嘴里?真是胡闹!古代识字率很低,万一受刑者不识字怎么招供?何况人还能活吗,既使当时不死,不能吃饭喝水也很快会死的,送浣衣局还有何意义

想拍刑讯美女,楼主去看看乱世英雄吕不韦笫18集
大林8888 发表于 2016-5-19 12:18
烙铁插嘴里?真是胡闹!古代识字率很低,万一受刑者不识字怎么招供?何况人还能活吗,既使当时不死,不能吃 ...

你仔细听听女刺客说的话,文化程度很高

烙铁插嘴里。这是真实的酷刑之一,可查



历史上朱棣把一个人的鼻子,耳朵割了。烤熟了给那个人吃。

朱棣在被痛骂的前提下完全可能做出非常残忍的事情。你可以百度朱棣 性格

TOM-橙子 发表于 2016-5-19 12:11
阁下所言极是


历史上朱棣把一个人的鼻子,耳朵割了。烤熟了给那个人吃。

朱棣在被痛骂的前提下完全可能做出非常残忍的事情。你可以百度朱棣 性格
TOM-橙子 发表于 2016-5-19 12:28
你仔细听听女刺客说的话,文化程度很高

烙铁插嘴里。这是真实的酷刑之一,可查
好吧,朱棣盛怒之下用主要以惩罚犯人为目的的酷刑也可以理解,但是后面又何必送浣衣局呢,直接剁成肉酱喂狗岂不更解气。而且,“送浣衣局”在电影里说出来,绝大多数观众是不了解那是什么意思的。另外,都不知道刺客的身份,如何“诛她九族”呢
大林8888 发表于 2016-5-19 14:47
好吧,朱棣盛怒之下用主要以惩罚犯人为目的的酷刑也可以理解,但是后面又何必送浣衣局呢,直接剁成肉酱喂 ...
阁下很有道理。我再想想

谢谢建议
大林8888 发表于 2016-5-19 14:47
好吧,朱棣盛怒之下用主要以惩罚犯人为目的的酷刑也可以理解,但是后面又何必送浣衣局呢,直接剁成肉酱喂 ...
关于这个暗器高手冯大叔,我今天写了两种结局。不知道哪种好?
TOM-橙子 发表于 2016-5-21 13:18
关于这个暗器高手冯大叔,我今天写了两种结局。不知道哪种好?
第二种结局精彩

但是,这个剧本究竟是想表达什么呢,写朱棣英明神武粉碎赵王的阴谋?宫廷斗争的残酷?还是“义士”们的英雄气概?或者说“义士”们被赵王利用的悲剧?LZ还是应该先介绍一下总体思路
大林8888 发表于 2016-5-21 14:30
第二种结局精彩

但是,这个剧本究竟是想表达什么呢,写朱棣英明神武粉碎赵王的阴谋?宫廷斗争的残酷? ...
哎。我也写乱了,主要是表现刺客的大无畏精神。谢谢你的回答;。我按第二种结局写下去
TOM-橙子 发表于 2016-5-21 17:30
哎。我也写乱了,主要是表现刺客的大无畏精神。谢谢你的回答;。我按第二种结局写下去
如果强调刺客的大无畏精神的话,刺杀朱棣的理由最好不要是“背叛太祖遗命”,那样格局就小了,好像刺客只是为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某一派卖命一样。应该强调朱棣的罪名是为一己私利挑起内战,荼毒生灵滥杀忠良,穷兵黩武压榨百姓,等等,刺客是为了天下苍生而诛灭暴君
大林8888 发表于 2016-5-21 19:52
如果强调刺客的大无畏精神的话,刺杀朱棣的理由最好不要是“背叛太祖遗命”,那样格局就小了,好像刺客只 ...
所言极是

我想想如何改


武力是挺夸张的。
楼上各位基本把问题都说完了,我也没啥好说的。

郭:这是为长陵所刻?
中年人:他不配

这两句对话有点莫名其妙。
大路边上遇到一个人刻碑,就联想到长陵。
问的不合理,观众看了也一头雾水。

郭接过碑

改为郭沉默,面露难色比较好。
楼主写郭和刺客的互动有点亲密了,让人觉得他们是一伙的。

前面下笔墨刻意渲染了天子出行戒备森严。
后面地上有半块砖,被人利用了,矛盾。
我的建议是,
锦衣卫清理道路,细心的把地上的石子、树枝什么的都清理干净,
然后才放刺客上前答话,
刺客假装手里有东西,出手,诱使周围锦衣卫射箭,
然后徒手接下其中几支箭,向朱棣扔过去。
射向朱棣的箭被锦衣卫悉数挡下,朱棣又惊又怒。
刺客万箭穿心,死不瞑目。
这样安排虽然更狗血,但是逻辑上没有矛盾。
而且死亡场面更有感染力。

其实表现刺客无畏也不一定非要扯国家大义天下苍生什么的。
格局小不是坏处。格局太大的话,最后就不好圆回来了。

还有一点,楼主写刺客的目的,是为了写一种大无畏的精神。
目前你写的这些内容里,虽然表现了刺客的武力和无畏,
但这种精神并没有体现出来。即使有,也打动不了观众。
因为他死的太快。
观众还没有接近他,理解他,他就死了。
我的建议是,采用双线叙事,一边写朱棣这边,一边写刺客这边,
写刺客为什么要出手,写刺客的计划,准备,
顺带解释为什么要让女儿先出手(被逼?大义?)引皇帝停船靠岸。

武力是挺夸张的。
楼上各位基本把问题都说完了,我也没啥好说的。

郭:这是为长陵所刻?
中年人:他不配

这两句对话有点莫名其妙。
大路边上遇到一个人刻碑,就联想到长陵。
问的不合理,观众看了也一头雾水。

郭接过碑

改为郭沉默,面露难色比较好。
楼主写郭和刺客的互动有点亲密了,让人觉得他们是一伙的。

前面下笔墨刻意渲染了天子出行戒备森严。
后面地上有半块砖,被人利用了,矛盾。
我的建议是,
锦衣卫清理道路,细心的把地上的石子、树枝什么的都清理干净,
然后才放刺客上前答话,
刺客假装手里有东西,出手,诱使周围锦衣卫射箭,
然后徒手接下其中几支箭,向朱棣扔过去。
射向朱棣的箭被锦衣卫悉数挡下,朱棣又惊又怒。
刺客万箭穿心,死不瞑目。
这样安排虽然更狗血,但是逻辑上没有矛盾。
而且死亡场面更有感染力。

其实表现刺客无畏也不一定非要扯国家大义天下苍生什么的。
格局小不是坏处。格局太大的话,最后就不好圆回来了。

还有一点,楼主写刺客的目的,是为了写一种大无畏的精神。
目前你写的这些内容里,虽然表现了刺客的武力和无畏,
但这种精神并没有体现出来。即使有,也打动不了观众。
因为他死的太快。
观众还没有接近他,理解他,他就死了。
我的建议是,采用双线叙事,一边写朱棣这边,一边写刺客这边,
写刺客为什么要出手,写刺客的计划,准备,
顺带解释为什么要让女儿先出手(被逼?大义?)引皇帝停船靠岸。
这个题材的微电影不好拍。建议换家庭喜剧或者悬疑一类的。
西门吸血 发表于 2016-5-21 23:10
武力是挺夸张的。
楼上各位基本把问题都说完了,我也没啥好说的。
谢谢阁下,提得句句在理啊

说实话,我自己都有点乱了

阁下建议我逐条想想,再次谢谢
西门吸血 发表于 2016-5-21 23:10
武力是挺夸张的。
楼上各位基本把问题都说完了,我也没啥好说的。

第一,长陵当时正在建造。

第二,我可以把前面郭骑射的距离改短,改成二十来米,大家喝彩,这就为全剧的武力设定基调是完完全全不夸张(和现实一样)。

这样锦衣卫就在警戒的时候不会注意地上半块砖。(那种城墙砖,特别大,就算半块一般人也扔不远,何况七十米)


第四,我本来准备写十五分钟,现在增加到二十五分钟,不想拖太长。我目前水平,驾驭不了太复杂的感情描写。


其他几点我完全同意阁下
唐某以前写过一个关于明初的电影剧本《问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32a520100cqaa.html
唐鸢 发表于 2016-5-22 10:20
唐某以前写过一个关于明初的电影剧本《问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32a520100cqaa.html
好。我马上看看
TOM-橙子 发表于 2016-5-21 13:05
阁下很有道理。我再想想

谢谢建议
皇帝又怎么会像屌丝那样义气用事呢? 换洗局的事情不难解决,加个字幕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