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僵尸大学生,提高211,985大学的含金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3:32:36
本论坛里有个@山人五四系列,还有山人54,0504,0054,O5O4等一系列马甲
该ID的爱好是呼吁去除僵尸国企

那我今儿模仿一下,去除僵尸大学生,提高211,985大学的含金量

大家知道,大学含金量的下降始于99年的大学扩招,
但是其实,大学含金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全国高考分数线的不均等
比如说,甘肃一本480,湖北一本580,上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差距至少就是100分
甚至别的省考上3本的都比某些省的一本高
在1分可以定生死的高考中,来个差100分,什么概念?
由此而出现的情况,就是同一个大学,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同一个寝室,省与省学生之间分数差距50分正常,差100分不奇怪,碰上北大清华落下来的,差200分都有可能

等这些大学生毕业进入到用人单位之后
好的大家自然觉得理所当然
碰到差的,人家不会说“你怎么学得这么差”。而是会说“某某大学的学生怎么这么差”
一下子就把招牌砸了

我觉得,这样的砸牌子的大学生,就是僵尸大学生

要提高211,985的含金量,去除这些僵尸大学生是应该的
扩招,二本,三本,专科,高职随便扩,给僵尸大学生一个后路
但是好大学免了本论坛里有个@山人五四系列,还有山人54,0504,0054,O5O4等一系列马甲
该ID的爱好是呼吁去除僵尸国企

那我今儿模仿一下,去除僵尸大学生,提高211,985大学的含金量

大家知道,大学含金量的下降始于99年的大学扩招,
但是其实,大学含金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全国高考分数线的不均等
比如说,甘肃一本480,湖北一本580,上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差距至少就是100分
甚至别的省考上3本的都比某些省的一本高
在1分可以定生死的高考中,来个差100分,什么概念?
由此而出现的情况,就是同一个大学,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同一个寝室,省与省学生之间分数差距50分正常,差100分不奇怪,碰上北大清华落下来的,差200分都有可能

等这些大学生毕业进入到用人单位之后
好的大家自然觉得理所当然
碰到差的,人家不会说“你怎么学得这么差”。而是会说“某某大学的学生怎么这么差”
一下子就把招牌砸了

我觉得,这样的砸牌子的大学生,就是僵尸大学生

要提高211,985的含金量,去除这些僵尸大学生是应该的
扩招,二本,三本,专科,高职随便扩,给僵尸大学生一个后路
但是好大学免了
大学要办好,生源质量很重要,严格考核、严格淘汰也很重要,大学招生卡一道,拿毕业证和学位证上也要卡一道
哪有那么大差距,就去年来说,甘肃一本理科475,文科517。湖北理科一本510,文科521。甘肃和湖北去年分数线都是是历年最低。

月椴寒烟 发表于 2016-5-16 21:33
哪有那么大差距,就去年来说,甘肃一本理科475,文科517。湖北理科一本510,文科521。甘肃和湖北去年分数线 ...


湖北分低是因为教育部门为了掩盖部属高校湖北年年减招的真相,把几所二本强升成一本,人为的降低分数线。不这样搞,在往外省调名额就搞不下去了。今年四万名额要是真的执行下去,你知道会是什么后果吗,湖北一万多一本二本被调到外省,武大华科本省招生人数可能会降到一千出头。
月椴寒烟 发表于 2016-5-16 21:33
哪有那么大差距,就去年来说,甘肃一本理科475,文科517。湖北理科一本510,文科521。甘肃和湖北去年分数线 ...


湖北分低是因为教育部门为了掩盖部属高校湖北年年减招的真相,把几所二本强升成一本,人为的降低分数线。不这样搞,在往外省调名额就搞不下去了。今年四万名额要是真的执行下去,你知道会是什么后果吗,湖北一万多一本二本被调到外省,武大华科本省招生人数可能会降到一千出头。
拿最北方的某9举实例,系里约150人,入学成绩最高的是山东几个地区的学生,比省内学生高约60分(当时是全国一套卷,三南除外)。毕业时,没有拿到学位证的山东学生有一半(四门补考学位证就没有了)。最后保研和考研的学生分布平均,最低分数入学的北京、天津、上海的学生大有人在。系里排前三名的学生分别是安徽的、省内委培的(比校省内录取线低30分左右$、和浙江的。现在混的不错的,已经是温州某地级市市委书记了(温州人),还有某大国企房地产公司省总经理(辽宁人)。所以,不能以入学成绩最为评判该生的素质唯一标准,大学的经历对人生是有颠覆作用的。
湖北分低是因为教育部门为了掩盖部属高校湖北年年减招的真相,把几所二本强升成一本,人为的降低分数线。 ...
没说别的,就楼主这例子举的让我很惊讶……甘肃去年清华提档线理科660多,湖北670多,哪来的100分200分的差距……让我很尴尬
领导就是要不平等,不然名额的哪有操作空间?都卡死了,领导成摆设了

湖北分低是因为教育部门为了掩盖部属高校湖北年年减招的真相,把几所二本强升成一本,人为的降低分数线。 ...
我有几个同学上华科大的,分数基本都在600以上。按楼主意思就是湖北本地人得700分,这可能吗……
月椴寒烟 发表于 2016-5-16 21:51
没说别的,就楼主这例子举的让我很惊讶……甘肃去年清华提档线理科660多,湖北670多,哪来的100分200分的 ...
 北京1999年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线在全国同一张试卷下,且理科主观题很少的情况下,重点本科460分比湖北第三批专科少53分,比湖北重点本科少106分。也就是说在北京可以重点本科北京学生在湖北专科都上不了,也就是说连大学都上不了。
月椴寒烟 发表于 2016-5-16 21:33
哪有那么大差距,就去年来说,甘肃一本理科475,文科517。湖北理科一本510,文科521。甘肃和湖北去年分数线 ...
 北京1999年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线在全国同一张试卷下,且理科主观题很少的情况下,重点本科460分比湖北第三批专科少53分,比湖北重点本科少106分。也就是说在北京可以重点本科北京学生在湖北专科都上不了,也就是说连大学都上不了。
 北京1999年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线在全国同一张试卷下,且理科主观题很少的情况下,重点本科460分比湖北第 ...
你举北京啊,举甘肃干嘛呢~数据不真嘛。
只要国家把部属院校的钱都包了,我不反对。
月椴寒烟 发表于 2016-5-16 21:58
你举北京啊,举甘肃干嘛呢~数据不真嘛。
我就是随便一举,因为这样的分差是肯定存在过的
只要国家把部属院校的钱都包了,我不反对。
学校的钱有很大一部分不是来自学生么?还有校企盈利。
月椴寒烟 发表于 2016-5-16 22:00
学校的钱有很大一部分不是来自学生么?还有校企盈利。
哦,我的意思别让地方政府掏钱就成。
拿最北方的某9举实例,系里约150人,入学成绩最高的是山东几个地区的学生,比省内学生高约60分(当时是全国 ...
你举的这个例子也说明不了什么,高中和大学环境完全不同,高中阶段还是相对公平的阶段,进入大学以后,越是家庭条件差的,越是经济不发达条件下的学生一般而言受到的冲击就会越大,不适应性也会更明显。这个冲击我不知道有没有学者做过研究,这个冲击不亚于出国留学的culture shock。
我就是随便一举,因为这样的分差是肯定存在过的
你去看一下08年以前甘肃和湖北的分数线对比吧。差距存在,但也没你说的那么大。相比,河南和山东的分数线确实挺高的。当然试卷难度也是一个方面,但说实话,对高分学生来说,高中的基本知识点就是那些,大家学的内容大同小异,总体有差距,但并没有100分的差距。
你举的这个例子也说明不了什么,高中和大学环境完全不同,高中阶段还是相对公平的阶段,进入大学以后,越 ...
还是因人而异吧,有坚强的越是家里条件一般的,上大学也约刻苦。大学真是谁学的努力谁牛,不像中学,总有吊人看着天天玩,但成绩也还很好的~
你举的这个例子也说明不了什么,高中和大学环境完全不同,高中阶段还是相对公平的阶段,进入大学以后,越 ...
不用你说,随便一个例子:马加爵。
你举的这个例子也说明不了什么,高中和大学环境完全不同,高中阶段还是相对公平的阶段,进入大学以后,越 ...
抛却教育不公平,分数不是一切
大学是企业吗?

楼主是不是要把二甲以下的医院也归类为僵尸医院?

要不把重点中学水平以下的普通农村中学,也都算是僵尸中学吧?
全国统一试卷,看分数上。当然如果同分下,肯定得按各省的录取率算。其中一定要杜绝宗教少民特常加分的
抛却教育不公平,分数不是一切
对某些人来说高考分数的确不算什么,但是对有些人就是改变命运的钥匙。抛开教育不公平,这种话京津沪最没资格对别的地区讲。
大宋的高考名额分配争论 司马光VS欧阳修

北宋年间,两位我们熟知的大臣,吵了天翻地覆的一架。

司马光

一位是砸光的司马光,一位是醉酒的欧阳修。

他们吵架的话题,是关于高考名额分配的问题。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司马光是北方人,来自山西。欧阳修是南方人,来自江西。

2
自从唐代恢复科举这个高考制度之后,一直是北方考生占据绝对优势。而来自京城的本地考生,更是占了大大的光——长安分配的名额远超其他地区。

大家都是一样的考生,都是读的孔夫子的教材,都是去京城考的全国统一卷。但是,如果你出生在江苏这类地方,那么不好意思,每次去京城考试的江苏考生,只能有2-3个名额。而如果你出生在长安,那么恭喜你,每次你们的名额都多达数十人,甚至有时超过百人。

当时这种情况,连柳宗元都看不下去了:“京兆尹岁贡秀才,常与百郡相抗。”全国的考生加起来,还没长安一个地方的多。


3

但长安学生的好日子,随着安史之乱的到来,结束了。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再到北宋,北方就没消停过。常年处于战争状态的北方人,更加尚武。

而随着中国经济中心向南方搬迁,日子更安稳的南方人,读书的风气却越来越好,学霸也是越来越多。

等到司马光和欧阳修的时代,崇文的南方学生,在高考中已经形成了对北方学生碾压性的绝对优势。

4
这种碾压,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

我们先要了解一下北宋时期的科举制度。简单来说,省略到考秀才的步骤,首先你要在乡试中,也就是在自己的省里考中举人,然后才有资格去汴京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省试。

那么,如果你有幸出生在南方,恭喜你,你不用打仗,但是跟你一起参加乡试的有两三千人,而成为举人获得省试名额的,只有二、三十人,录取率为1%。

如果你出生在北方,比如说跟西夏打仗的陕西,不幸的是,你们省只有10个进京名额,只能产生十个举人。但是跟你一起参加乡试的,只有一百个人,录取率为10%!

而如果参加乡试的都不足十个人,录取率就是100%甚至超过100%!这种情况,在一些北方省份,不是没有……

这种考试制度,在北宋叫做“解额制”。

北方地区的录取率是南方地区的十倍,但是北方学生的代表司马光,还是不满意!

因为,南方学霸对北方学渣的碾压,已经到了解额制都搞不定的程度。


5
这种碾压很简单。

江苏三千学子参加乡试,只有30人能够去汴京,但可以想见,这杀出重重围困,从独木桥上走过来的30个举人,到了省试,那个个都是学霸中的学霸,750分的高考卷子,都能考到740分以上,堪称学神。

而陕西的那10个举人,虽然也获得了进京考试的资格,但是,同样750分的高考卷子,只能考400多分,还是当不了进士。

这就是司马光不满意的地方。

他提出一个解决办法——逐路取人法。

“路”,在北宋就相当于现代的“省”。

司马光指出,在全国统一考试中,像陕西这样的北方省份,那么不管他们那10个举人考的怎么样,都必须要有一个人录取为进士。

司马光强调,如果有些北方省份,连10个举人都招不满,比如说只有6个举人,那么,这六个人之中,也必须有一个被录取为进士。除非,这个省,连5个举人都没有……

简单来说,当时北宋全国一共23个省。这样可以保证,每个省,都能产生一名进士,除非你那个省连五个举人都没有。

但是,这对南方的学霸们来说,无疑是很不公平的。30个江苏学生,人人都能考740分以上,结果你跟我说,只能录取3个人做进士?北方那家伙才考500分,就能当进士,不公平啊!

6
欧阳修就是南方学霸们的代言人。

欧阳修

他说出了南方学子和家长们的心声:南方孩子们要从乡试中杀出重围,已经如此艰难,正所谓人艰不拆,如若省试再实行配额制,必将“使有艺者屈落,无艺者滥得……”

好文艺的说。

7
这次吵架非常有名,在中国历史上,以第一次关于考生名额配置的争论,被载入史册。

你一定觉得欧阳修做的很对,考试嘛,就是要公平,国家取士,就是要取最优秀的人才。

但我觉得,司马光能够写出《资治通鉴》,会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严格来说,两个人都没错。

实际上,两个人都是在提倡一种公平。

欧阳修提倡的“以才取人法”,叫做“考试公平”。

司马光提倡的“逐路取人法”,叫做“区域公平”。

欧阳修是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而司马光是为了鼓励落后地区的学习积极性,区域公平也很重要啊。你想一想,凭什么北方人要在北边跟金人辽人西夏人打的马革裹尸,杨家将呼家将打得家里都摆满了牌位,而南方人却可以安安稳稳的读书、考试、做官,没事了喝醉酒写写“醉翁之意不在酒”……

8
你一定要问吵架的结果?

在当时,还是欧阳修赢了,江苏地区的考生家长们热泪盈眶。

但最终结果呢?

不说北宋和南宋的命运。这次争论,只是没有实现司马光提出的逐路取人法,但乡试中的解额制,依然存在。江苏考生,在乡试中的录取率,依然只有1%。三千考生,依然只能产生30个举人。

而如果以考试公平论,江苏的三千考生,至少300个人可以当进士吧?

再说一个结果,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他为国事忙的昏天黑地,死后得到的谥号,是文人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文正。

嗯,中国历史上得到这个谥号的官员,极少。一般能想的起来的,也就是魏征、范仲淹、曾国藩、刘统勋。

而欧阳修的谥号,是文忠。在谥号上,仅次于文正,苏东坡、张居正、林则徐、李鸿章,都是这个谥号。

9
南方学生对北方学生的碾压,仍在继续。而争议也一直在继续。

到了朱元璋的洪武三十年的一次会试中,居然出现了录取的51名学生,全是南方人的情况。这次考试,因此被称为“南榜”。

连身为南方人的朱元璋,自己都感到不公平了,大笔一挥再考一次,这次录取的61个学生,全是北方人,因此被称为“北榜”。


到了明宣宗的时候,南北考试正式成为定例,全国不再使用统一的高考卷子。北方人考北卷,南方人考南卷。

这下公平了吧?

但是马上又有人出来说,我们四川属于南方还是北方?

于是又加了一个“中卷”。四川、广西、云南、贵州,还有朱元璋的老家凤阳,都考“中卷”。

不过还是有个录取比例。南、北、中三个地区的录取比例为55%:35%:10%。


明朝三百年,一直用的这个制度。

10

这个制度一直持续到康熙时代。但康熙爷是什么人,他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弊端:比例是死的,人是活的!

康熙帝指出,每年的招生录取比例,应该采取灵活对待的态度。

比如说,国家今年准备招收100个进士。按之前的比例,南方要录取55人,北方要录取35人。但是,如果南方是100个考生参加,北方是200个考生参加,这不就不公平了吗?

再细分一下,南方55人,江苏和浙江的考生,各占几人?广东省又该是几人?南方各省之间,也不公平啊。

康熙帝强调,今后每一届的会试,采取灵活的招生制度,按照全国23个省每一届的生源比例,来确定进士的录取比例。

这显然比司马光的逐路取人法要科学一点。

司马光是不管你来自哪个省,不管你那个省有多少人参加考试,反正你这个省,每十个举人中只能有一个进士。

江苏的乡试考生是三千,江苏举人录取率是1%,有三十个人可以去参加全国考试,进士录取率是10%,最终三千江苏考生,能有三个人当进士。

陕西的乡试考生是300人,举人录取率是10%,同样有30个人参加全国考试,进士录取率也是10%,最终,三百个陕西考生,也能有三个人当进士。

而康熙爷的办法是:

比如,康熙30年,全国有一万人参加各个省的乡试,而江苏就有1000人参加乡试,那么等到康熙31年全国会试的时候,江苏的进士录取率是10%。虽然江苏的举人录取率只有2%,也就是只有20个人能当举人,但是到了全国考试的时候,如果当年录取100个进士,江苏就有十个名额,也就是说江苏这20个举人,就有10个能成为进士。

全国有一万人参加各个省的乡试,而奉天只有300个人参加乡试,那么奉天这一届的进士录取率,只有3%。他们的举人录取率即使有20%,是江苏省的十倍,也就是也能产生60个举人,但是到了全国考试的时候,如果当年录取100个进士,奉天只能有3个名额。60个奉天举人,只能有3个被录取为进士。



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http://cul.sohu.com/20160516/n449735924.shtml
superdirex 发表于 2016-5-16 21:30
大学要办好,生源质量很重要,严格考核、严格淘汰也很重要,大学招生卡一道,拿毕业证和学位证上也要卡一道 ...
正规大学,每学期要是学分不够,那是要退学的

我上学的时候宿舍有2个哥们都被退学了,因为挂科太多,又没有春哥庇佑,所以走了。

其中一个家伙还欠着我的香烟钱呢。
哪有那么大差距,就去年来说,甘肃一本理科475,文科517。湖北理科一本510,文科521。甘肃和湖北去年分数线 ...
去年湖北跟甘肃是同一张试卷?
山人五四 发表于 2016-5-16 22:20
大学是企业吗?

楼主是不是要把二甲以下的医院也归类为僵尸医院?
你能理解你自己“僵尸企业”理论的荒谬性就好

国家还一直给新能源,风电,太阳能企业补贴呢,算不算僵尸企业?
去年湖北跟甘肃是同一张试卷?
评论看完再发表评论。
bigbluetooth 发表于 2016-5-16 21:49
拿最北方的某9举实例,系里约150人,入学成绩最高的是山东几个地区的学生,比省内学生高约60分(当时是全国 ...
我也是211 985毕业的,当年寝室老二河南的,高考成绩比我高100分,大学里挂了两科,考研也没考上,学习水平那叫一个水,毕业论文直接抄专著的。
楼主上的理论八成没上过大学。


惭愧啊,我就是大学没有学好的那一种,不过,人家北京天津的同学虽然高考成绩低但大学成绩都很好。。可能是我这种边远地区的进了大城市心理上不适应吧。但是,可见用高考成绩衡量不同地区学生也不太准确

惭愧啊,我就是大学没有学好的那一种,不过,人家北京天津的同学虽然高考成绩低但大学成绩都很好。。可能是我这种边远地区的进了大城市心理上不适应吧。但是,可见用高考成绩衡量不同地区学生也不太准确
对某些人来说高考分数的确不算什么,但是对有些人就是改变命运的钥匙。抛开教育不公平,这种话京津沪最没 ...
你误解了我的原意。我的意思是说:分数不代表一切,即使拿到了改变命运的钥匙,如果不继续努力,还是打不开改变命运的大门。关于教育公平问题,我是反对京津沪的超国民待遇的。他们的资源更丰富,高考落榜后的出路也比其他地方多。没有任何理由享受高录取率。
bigbluetooth 发表于 2016-5-16 21:49
拿最北方的某9举实例,系里约150人,入学成绩最高的是山东几个地区的学生,比省内学生高约60分(当时是全国 ...
没错。如果入学就决定一切,幼儿园就该全国统招了。
最恶心的反正是北京,毕竟要照顾在京的达官贵人嘛,我的平头百姓那自然是有多远滚多远了
拿最北方的某9举实例,系里约150人,入学成绩最高的是山东几个地区的学生,比省内学生高约60分(当时是全国 ...
按你这个逻辑,怎么决定谁应该上大学了,北京上海的学生素质教育确实好,在同一所大学的表现可能比应试教育的学生好,但是这是建立在他们高考压力小的基础上,要是山东江苏的学生高考压力也这么小,那么也就可以进行素质教育,那时候在对比不同省人在高校中的表现才是合理的
按你这个逻辑,怎么决定谁应该上大学了,北京上海的学生素质教育确实好,在同一所大学的表现可能比应试教 ...
你说的就是问题的关键,教育不公是历史也是现实问题。现在国家渐渐有钱了,公平问题迫在眉睫。
北岳剑派 发表于 2016-5-16 23:19
我也是211 985毕业的,当年寝室老二河南的,高考成绩比我高100分,大学里挂了两科,考研也没考上,学习水 ...
很多学生到了大学废了

原因有很多

和低分考生一起就是一个
大学要缩编而不是扩编。
职业学校才需要扩编。三本,四本,没有资格叫本科。应该全部职业化,降级为专科。
大学是搞学术的,不是批量生产职业技术劳动者的地方。
湖北分低是因为教育部门为了掩盖部属高校湖北年年减招的真相,把几所二本强升成一本,人为的降低分数线 ...
生源质量太差,看我大山东,每年这些好学校都是扩招的
大学要缩编而不是扩编。
职业学校才需要扩编。三本,四本,没有资格叫本科。应该全部职业化,降级为专科。 ...
我替你总结下,培养精英,剩下全部干活去,像你这种人多了去了,就看普通民众的抗忽悠能力了,无非是阶级固化,垄断优质教育资源那一套
tiancailai 发表于 2016-5-17 05:24
很多学生到了大学废了

原因有很多
按照你的说法,每个学校里应该是山东、河南的学生最优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