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空城计成功的奥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01:31
事件概要: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 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诸葛亮巧用空城计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诸葛亮的士兵问道:“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他说:"兵法云,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如果是司马昭和曹操的话,我是绝对不敢实施此计的."
      问题是:司马懿撤兵的原因真的像他说那样“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就是里面必有埋伏,难道司马懿的军队不可以包围西城吗?难道不可以派小股军队试探进攻吗?却要快快撤退,放跑诸葛亮呢?
       实际上司马懿就是要放跑诸葛亮。原因一,司马懿统兵的目的在于掌握兵权,如果抓了诸葛亮,对手没有了,自己的兵权也没有了。原因二,司马懿如果真的抓了诸葛亮,那么功高盖主,最后必为曹家不容。原因三,司马懿内有雄心,不会甘愿久屈人下。而,诸葛亮正是洞察了司马懿的心思,才会使用空城计。高手过招看似凶险,实际上都心知肚明。
      诸葛亮最终成为丞相楷模,而司马懿最终将曹家踩在脚下。事件概要: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 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诸葛亮巧用空城计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诸葛亮的士兵问道:“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他说:"兵法云,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如果是司马昭和曹操的话,我是绝对不敢实施此计的."
      问题是:司马懿撤兵的原因真的像他说那样“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就是里面必有埋伏,难道司马懿的军队不可以包围西城吗?难道不可以派小股军队试探进攻吗?却要快快撤退,放跑诸葛亮呢?
       实际上司马懿就是要放跑诸葛亮。原因一,司马懿统兵的目的在于掌握兵权,如果抓了诸葛亮,对手没有了,自己的兵权也没有了。原因二,司马懿如果真的抓了诸葛亮,那么功高盖主,最后必为曹家不容。原因三,司马懿内有雄心,不会甘愿久屈人下。而,诸葛亮正是洞察了司马懿的心思,才会使用空城计。高手过招看似凶险,实际上都心知肚明。
      诸葛亮最终成为丞相楷模,而司马懿最终将曹家踩在脚下。
应莞尔,千年之后效诸葛
尤可叹,百世以来学曹蛮
不是诸葛计谋多妙,而是罗贯中编的妙。
这又不是历史,诸葛亮又没实施过空城计
碰到一2竿子  丞相嗝屁矣
主要是罗贯中编的好!诸葛亮就没摆过什么空城计!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虚构的历史就不要瞎掰了!胆小谨慎的诸葛亮怎么会出此险着,精明如司马懿怎么会如此轻易上当?
我站在城楼 观山景
耳听得城外 乱纷纷
旌旗招展 空翻影
却原来是司马 发来的兵

…………
这也能发。。。军畅。。。
超级感动123 发表于 2016-5-12 15:06
虚构的历史就不要瞎掰了!胆小谨慎的诸葛亮怎么会出此险着,精明如司马懿怎么会如此轻易上当?
诸葛亮什么时候胆小了?就算要纠正虚构也别矫枉过正啊。


真正的将领,是要在敌方小股部队进来侦察后,不出动,否则战前计策不是白忙活了吗?
敌不动,我亦不动。敌不真正动,我也不应该真正动。
说诸葛亮胆小,能当上宰相,而且是常年打仗才混出来的宰相?

真正的将领,是要在敌方小股部队进来侦察后,不出动,否则战前计策不是白忙活了吗?
敌不动,我亦不动。敌不真正动,我也不应该真正动。
说诸葛亮胆小,能当上宰相,而且是常年打仗才混出来的宰相?
别信小说瞎扯了。唐某就是当年看言情小说,对美女用欲擒故纵的计策,结果美女跟别人走了。
正史上,诸葛亮从没摆过什么空城计,马谡失街亭更是跟司马懿一点关系都没有。
请楼主讲解孔明借东风的成功奥秘。
先不说这本来就是纯属虚构的,只说楼主摆出来的几个原因,个人觉得有点匪夷所思了
按楼主的说法,司马懿作为一支球队的主教练,为了保住教练的席位,应该天天踢假球故意输球才行了
别信小说瞎扯了。唐某就是当年看言情小说,对美女用欲擒故纵的计策,结果美女跟别人走了。
说的好正确,我竟无语凝噎
colinlin 发表于 2016-5-12 15:10
我站在城楼 观山景
耳听得城外 乱纷纷
旌旗招展 空翻影
脑补了马连良老师的声音。
流星雪 发表于 2016-5-12 15:51
先不说这本来就是纯属虚构的,只说楼主摆出来的几个原因,个人觉得有点匪夷所思了
按楼主的说法,司马懿作 ...
诸葛亮一出时候,司马懿尚无取代之意,那时候正是曹睿最信赖的人呢。但是高平陵事变之后,司马家明显在策划取代。
这都是小说家言,跟历史无关。
流星雪 发表于 2016-5-12 15:51
先不说这本来就是纯属虚构的,只说楼主摆出来的几个原因,个人觉得有点匪夷所思了
按楼主的说法,司马懿作 ...
空城计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在这个设置的剧情里,还有点道理的

你要类比足球,也得看具体条件嘛

如果只有两只球队,你要是一直赢,对方就破产解散了,最后剩你一个,教练也是要丢饭碗的,那假球肯定还是要踢一踢的
这是小说   历史上诸葛亮没有摆着空城计  

虚构没发生的事楼主也能分析出点事来?
历史中,摆空城计的不是赵云么?
smoon66885 发表于 2016-5-12 17:13
历史中,摆空城计的不是赵云么?
那是裴注云别传里的空寨记。云别传存疑。


不过司马懿强令张合追击诸葛亮造成张合身亡之事,有可能是司马懿有别的想法。
高平陵之后,夏侯霸逃到蜀汉,姜维问他司马家下一步会怎么干,夏侯霸说彼方营立家门无暇他顾。说明在曹魏内部已经形成了司马家有取代之意的共识,司马家关注的重点是夺权而不是攻击蜀吴。果然后来发生淮南三叛。

不过司马懿强令张合追击诸葛亮造成张合身亡之事,有可能是司马懿有别的想法。
高平陵之后,夏侯霸逃到蜀汉,姜维问他司马家下一步会怎么干,夏侯霸说彼方营立家门无暇他顾。说明在曹魏内部已经形成了司马家有取代之意的共识,司马家关注的重点是夺权而不是攻击蜀吴。果然后来发生淮南三叛。
大道无形 发表于 2016-5-12 17:23
不过司马懿强令张合追击诸葛亮造成张合身亡之事,有可能是司马懿有别的想法。
李丰事件之后,夏侯霸逃到蜀 ...
司马懿夺权也是被曹家人一步步逼的,他是没反心的。
比如曹爽伐蜀,司马懿就一直反对。如果不是他给夏侯玄写信让他劝曹爽及早退兵,曹爽很可能全军覆没,如果司马懿想从曹爽手里夺权,这个行为就不符合逻辑了。而且高平陵之后司马懿也没有欺凌郭太后和曹芳。
司马懿背上篡逆的名声,主要还是给司马师和司马昭背了锅。
诸葛亮何尝不明白司马懿的自私想法,所以空城计才能成功啊
脑补了马连良老师的声音。
跟马连良教叫老师?

躬耕民0707 发表于 2016-5-12 17:35
司马懿夺权也是被曹家人一步步逼的,他是没反心的。
比如曹爽伐蜀,司马懿就一直反对。如果不是他给夏侯 ...


高平陵之前,司马懿是没有反心,之后就有了,或者说,策划高平陵的时候,起了反心。权臣都这样,要么被曹爽彻底架空,以后任人宰割,要么干脆取而代之。君不见司马懿招哥俩商量起事,司马昭小哥吓得说不出话么?
按说司马懿跟王凌关系不错,而且有提拔之恩。王凌为什么要策划曹彪代替曹芳呢?显然是明摆着发展下去司马家将取代么。从曹芳角度看,王凌是反贼,从曹家天下角度,王凌是忠臣啊。
换个角度说,司马父子三人每人平了一叛,不能说这三叛之间什么关系没有。高平陵之前,曹魏内部比较稳定,之后立即出现大规模内乱,其中第三叛还是整个三国期间最大规模的战役。如果说司马懿对此不负任何责任,说不过去吧。负责任的话,那就是奠定了取代的基础。
后世史家一般认为王凌和文钦是大魏忠臣,诸葛诞是自疑反叛。既然王凌为大魏忠臣,那么司马懿就是大魏奸臣。这个逻辑可以说得通吧。
躬耕民0707 发表于 2016-5-12 17:35
司马懿夺权也是被曹家人一步步逼的,他是没反心的。
比如曹爽伐蜀,司马懿就一直反对。如果不是他给夏侯 ...


高平陵之前,司马懿是没有反心,之后就有了,或者说,策划高平陵的时候,起了反心。权臣都这样,要么被曹爽彻底架空,以后任人宰割,要么干脆取而代之。君不见司马懿招哥俩商量起事,司马昭小哥吓得说不出话么?
按说司马懿跟王凌关系不错,而且有提拔之恩。王凌为什么要策划曹彪代替曹芳呢?显然是明摆着发展下去司马家将取代么。从曹芳角度看,王凌是反贼,从曹家天下角度,王凌是忠臣啊。
换个角度说,司马父子三人每人平了一叛,不能说这三叛之间什么关系没有。高平陵之前,曹魏内部比较稳定,之后立即出现大规模内乱,其中第三叛还是整个三国期间最大规模的战役。如果说司马懿对此不负任何责任,说不过去吧。负责任的话,那就是奠定了取代的基础。
后世史家一般认为王凌和文钦是大魏忠臣,诸葛诞是自疑反叛。既然王凌为大魏忠臣,那么司马懿就是大魏奸臣。这个逻辑可以说得通吧。
你无需猜测别的,单就多疑的人而言,他就算把城里部署搞清楚了他也不会像你说的做,城外有埋伏怎么办?敌人就是要瓮中捉鳖。
分析的有道理,虽然历史上一直质疑空城计的真伪,但历史也未必简单
李成梁式的养宼自重。。。
倒是赵子龙空营退敌更实际,毕竟就算二杆子杀进来,赵云也能冲出去
唐鸢 发表于 2016-5-12 15:27
别信小说瞎扯了。唐某就是当年看言情小说,对美女用欲擒故纵的计策,结果美女跟别人走了。
好有道理
诸葛亮的所谓空城计是小说写的,事实上,如果按照正史《三国志》的记载,可以看到在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斗法中,司马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长处,耗死了诸葛亮,可以说,两个人军事战略战术没什么差异,但正是没有水平差距,在各自充分发挥长处的前提下,蜀汉没有赢的希望,因为实力就是差一截。
fsnzboy 发表于 2016-5-12 19:19
李成梁式的养宼自重。。。
在李成梁眼里努尔哈赤根本就算不上寇,不够格!
懒散的狐狸 发表于 2016-5-12 19:53
对美女最有效的手段是单刀直入,霸王硬上弓,直接征服阴道。
简单粗暴,至理名言!

大道无形 发表于 2016-5-12 17:18
那是裴注云别传里的空寨记。云别传存疑。


不是说最早对《云别传》怀疑的是清人谁谁谁吗,而史书总是离时代越远消亡越多。
虽然我反感有些云粉的无脑行径,但是过分疑古也不可取,毕竟对赵云的正面评价并非始于演义。
当然最近有部片子完全可以改个名字,简直看吐。
大道无形 发表于 2016-5-12 17:18
那是裴注云别传里的空寨记。云别传存疑。


不是说最早对《云别传》怀疑的是清人谁谁谁吗,而史书总是离时代越远消亡越多。
虽然我反感有些云粉的无脑行径,但是过分疑古也不可取,毕竟对赵云的正面评价并非始于演义。
当然最近有部片子完全可以改个名字,简直看吐。
这个解读其实非常不错!不过如果能找到小说中许多处隐性情节并列举才有意思,否则没有说服力只是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