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最该学习瑞士的“学徒”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53:18
中国制造最该学习瑞士的“学徒”精神

2016-04-27 15:02:31 来源: 新华网
作者:康斯坦丁

由于连续的金融危机、琳琅满目的股灾以及越来越惊悚的失业率,世界各国重新开始审视经济结构,基本达成一致:应该重视实体产业了。

于是,德国推出了工业4.0概念,试图重组整个制造业产业链;美国则依托于领先世界10年的科技,强大的品牌输出能力,编制了连接一切的工业互联网;中国也不甘示弱。毕竟,我们手里有最大的消费市场、最大的产值,以及最勤奋的制造员工,中国制造2025规划虽然不及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的普及率高,但却代表着中国发展制造业的决心。

制造业正重新火爆,环顾各国的制造业,有太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美国、德国自然不用赘述,他们一直引领着世界制造的潮流。日本制造有些没落,底蕴犹在。相比之下,瑞士制造显得不是那么耀眼。但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知晓一些瑞士制造的秘密之后,笔者反倒是认为,瑞士制造之于中国更有参考价值,尤其是在人才体系建制方面,最值得借鉴。

在职业教育中诞生的瑞士制造

瑞士制造给世界的形象非常独特,他不像美国制造动辄输出20个国际品牌,也不像日本制造动辄输出20套现场管理办法,更不会像中国制造,眼睛一闭一睁就能输出20K的苹果手机,但它早已人们心中建立起高品质的形象。尤其是机械手表,简直是准确、可靠和精美的代名词。以至于,经销商中流传着一套简单的定价策略:手表的价格同瑞士境内完成的工序数量成正比。也就是说,但凡路过瑞士境内的手表,都会镀上一层金。

高品质常常依托于枯燥的制造流程,也是执著和毅力的最佳体现。事实上,了解瑞士制造和教育的人都清楚,他们之所以能淬炼出高品质,主要得益于整个民族对“技能”的崇拜,而且他们的职业教育也非常成功。

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高学历被认为是成为精英、受人尊重的必要条件之一,硕士的审美性总要高于木匠或者面点师。但瑞士人的观念却有所不同。他们不会因学历低而郁闷,有一技之长同样能在社会上获得尊重,领取足够高的薪水。

事实上,75%的瑞士学生在初中毕业之后,会选择职业教育,在他们精力最旺盛,好奇心最重的年纪去探索个人的兴趣和潜质。此外,提供职业教育的并不是所谓的学校,而是一些比较优质的企业,不一定是大企业,但一定是好的企业。理论上讲,但凡能提供学徒岗位的企业,都会被认为是非常具有前景的企业。

在整个学徒期间,员工可以探索个人兴趣,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行规律,通过师徒相授的模式把一些制造业的秘密完整地传承下来,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相对来讲,企业提供学徒岗位并不吃亏,一方面可以吸纳年轻人的创意,熟知新一代员工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地把自己的企业文化传播开来,取得社会认同感。

学徒制如果运营得当,绝对是一件双赢的事儿。职业教育的成功让瑞士有了无与伦比的民众制造基础,正如巴西的足球、美国的篮球以及中国的乒乓球,能永远不断地涌现出人才,甚至是天赋秉义的大才。此外,瑞士的学徒和企业都比较没有焦虑情绪。或许,正是这种平和、专注的心态,以及对工匠技艺的崇拜,他们才舍得花时间淬炼出高品质。

中国制造最该学习瑞士的“学徒”精神

中国制造正处于转型的风口,非常有可能瘫软在未来的竞争中。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缺乏高精专的技术人才。相比于德国的工业4.0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最该学习的应该是瑞士的“学徒”精神。过去30年,中国制造依靠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给世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料,但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抛开环境污染、经济畸形不谈,最该控诉地还是现行制造模式耽误了一代人的成长。

某杂志在描述东部沿海制造企业员工时,写到:“这些年轻人大概只用2个小时就望见了自己的一生,流水线好像一个永动机,永远不会停止转动;上夜班是最难熬的事儿,每次低头看表都只过了5分钟……员工在这种状态下工作,不是学徒,而是机器或者叫做工具。

事实上,中国比较流行的制造模式下,工程师会把一个复杂的操作流程分解成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步骤,这样每一个员工负责的任务就会变得非常简单,简单到只是拧一颗螺丝、贴一张贴纸,或者仅仅是把一箱子iPhone搬运到仓库里……在这种制造模式下,员工仅仅需要3天就能考核上岗,适应工作环境,最大的难点不是操作技术,而是管理者的情绪解读。

客户是上帝,中国制造真心在用实践诠释着这句话。为了达成需求,中国制造常常不惜一切代价,包括场地、物料,以及员工的青春,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的员工。

笔者有一位朋友,任职于东南沿海一家大型制造企业,他羡慕地说道:“为了确保生产稳定,企业里的工程师,详细列出了各种条款,以维修、保养设备;车间的环境维护也是事无巨细,但却没有人任何一个checklist是用来‘保养员工’的。”

以需求为导向没有问题,问题是市场需求,总是变幻莫测的,加之,企业管理者常见的决策失误,常常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而这些风险到头来最终都会转嫁到基层员工身上:在一段段疯狂的岁月中,东部沿海的员工常常在夜里12点被叫醒,揉揉睡眼之后,从仓库里拉出设备、架线,调试、生产,一气呵成,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刚刚送过来的手机设计图纸变成产品,以参加第二天早上在巴萨罗那举行的MWC,生产如此紧张而又井井有条。

没有人抱怨客户为什么图纸给晚了,他们只是持续挑战极限,而且贪恋这种“看,这么难的任务,我都能搞定”的快感。但背后的事实是,客户之所以图纸给晚了,是因为他喝多了,但他是上帝。

制造业的员工如宗教般迷恋,于是承担了几乎一切的风险:市场需求旺盛时,员工需求每天工作25个小时,而市场需求低迷时,他们又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在这种极度不稳定的状态下,员工是很难有机会掌握一技之长的,他们会永远焦虑、永远惊恐,他们永远是无奈的最底层。”

现在,应聘者抱怨找不到好工作,企业却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不禁要问,我们的职业教育究竟去哪儿了?

事实上,真正健康的社会中,员工可以通过出卖智力和体力来换取相应的劳动报酬,且要能找到向上流动的路径。中国教育倒不如转型职业教育,在大学之前甚至更早来挖掘学生的职业潜力;企业则是与其抱怨好员工难找,忠诚度不高,倒不如思考校企合作,甚至开办企业大学,把企业需求、职业要求提前传授给学生,比如早点告诉他们,职场里的英文,不care语法,四六级帮助也不大,关键是要会说,能听懂即可……

总之,中国制造在具有强大的批量生产能力之后,更要考虑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唯此方有未来。

netease 本文来源:新华网 中国制造最该学习瑞士的“学徒”精神

2016-04-27 15:02:31 来源: 新华网
作者:康斯坦丁

由于连续的金融危机、琳琅满目的股灾以及越来越惊悚的失业率,世界各国重新开始审视经济结构,基本达成一致:应该重视实体产业了。

于是,德国推出了工业4.0概念,试图重组整个制造业产业链;美国则依托于领先世界10年的科技,强大的品牌输出能力,编制了连接一切的工业互联网;中国也不甘示弱。毕竟,我们手里有最大的消费市场、最大的产值,以及最勤奋的制造员工,中国制造2025规划虽然不及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的普及率高,但却代表着中国发展制造业的决心。

制造业正重新火爆,环顾各国的制造业,有太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美国、德国自然不用赘述,他们一直引领着世界制造的潮流。日本制造有些没落,底蕴犹在。相比之下,瑞士制造显得不是那么耀眼。但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知晓一些瑞士制造的秘密之后,笔者反倒是认为,瑞士制造之于中国更有参考价值,尤其是在人才体系建制方面,最值得借鉴。

在职业教育中诞生的瑞士制造

瑞士制造给世界的形象非常独特,他不像美国制造动辄输出20个国际品牌,也不像日本制造动辄输出20套现场管理办法,更不会像中国制造,眼睛一闭一睁就能输出20K的苹果手机,但它早已人们心中建立起高品质的形象。尤其是机械手表,简直是准确、可靠和精美的代名词。以至于,经销商中流传着一套简单的定价策略:手表的价格同瑞士境内完成的工序数量成正比。也就是说,但凡路过瑞士境内的手表,都会镀上一层金。

高品质常常依托于枯燥的制造流程,也是执著和毅力的最佳体现。事实上,了解瑞士制造和教育的人都清楚,他们之所以能淬炼出高品质,主要得益于整个民族对“技能”的崇拜,而且他们的职业教育也非常成功。

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高学历被认为是成为精英、受人尊重的必要条件之一,硕士的审美性总要高于木匠或者面点师。但瑞士人的观念却有所不同。他们不会因学历低而郁闷,有一技之长同样能在社会上获得尊重,领取足够高的薪水。

事实上,75%的瑞士学生在初中毕业之后,会选择职业教育,在他们精力最旺盛,好奇心最重的年纪去探索个人的兴趣和潜质。此外,提供职业教育的并不是所谓的学校,而是一些比较优质的企业,不一定是大企业,但一定是好的企业。理论上讲,但凡能提供学徒岗位的企业,都会被认为是非常具有前景的企业。

在整个学徒期间,员工可以探索个人兴趣,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行规律,通过师徒相授的模式把一些制造业的秘密完整地传承下来,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相对来讲,企业提供学徒岗位并不吃亏,一方面可以吸纳年轻人的创意,熟知新一代员工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地把自己的企业文化传播开来,取得社会认同感。

学徒制如果运营得当,绝对是一件双赢的事儿。职业教育的成功让瑞士有了无与伦比的民众制造基础,正如巴西的足球、美国的篮球以及中国的乒乓球,能永远不断地涌现出人才,甚至是天赋秉义的大才。此外,瑞士的学徒和企业都比较没有焦虑情绪。或许,正是这种平和、专注的心态,以及对工匠技艺的崇拜,他们才舍得花时间淬炼出高品质。

中国制造最该学习瑞士的“学徒”精神

中国制造正处于转型的风口,非常有可能瘫软在未来的竞争中。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缺乏高精专的技术人才。相比于德国的工业4.0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最该学习的应该是瑞士的“学徒”精神。过去30年,中国制造依靠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给世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料,但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抛开环境污染、经济畸形不谈,最该控诉地还是现行制造模式耽误了一代人的成长。

某杂志在描述东部沿海制造企业员工时,写到:“这些年轻人大概只用2个小时就望见了自己的一生,流水线好像一个永动机,永远不会停止转动;上夜班是最难熬的事儿,每次低头看表都只过了5分钟……员工在这种状态下工作,不是学徒,而是机器或者叫做工具。

事实上,中国比较流行的制造模式下,工程师会把一个复杂的操作流程分解成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步骤,这样每一个员工负责的任务就会变得非常简单,简单到只是拧一颗螺丝、贴一张贴纸,或者仅仅是把一箱子iPhone搬运到仓库里……在这种制造模式下,员工仅仅需要3天就能考核上岗,适应工作环境,最大的难点不是操作技术,而是管理者的情绪解读。

客户是上帝,中国制造真心在用实践诠释着这句话。为了达成需求,中国制造常常不惜一切代价,包括场地、物料,以及员工的青春,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的员工。

笔者有一位朋友,任职于东南沿海一家大型制造企业,他羡慕地说道:“为了确保生产稳定,企业里的工程师,详细列出了各种条款,以维修、保养设备;车间的环境维护也是事无巨细,但却没有人任何一个checklist是用来‘保养员工’的。”

以需求为导向没有问题,问题是市场需求,总是变幻莫测的,加之,企业管理者常见的决策失误,常常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而这些风险到头来最终都会转嫁到基层员工身上:在一段段疯狂的岁月中,东部沿海的员工常常在夜里12点被叫醒,揉揉睡眼之后,从仓库里拉出设备、架线,调试、生产,一气呵成,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刚刚送过来的手机设计图纸变成产品,以参加第二天早上在巴萨罗那举行的MWC,生产如此紧张而又井井有条。

没有人抱怨客户为什么图纸给晚了,他们只是持续挑战极限,而且贪恋这种“看,这么难的任务,我都能搞定”的快感。但背后的事实是,客户之所以图纸给晚了,是因为他喝多了,但他是上帝。

制造业的员工如宗教般迷恋,于是承担了几乎一切的风险:市场需求旺盛时,员工需求每天工作25个小时,而市场需求低迷时,他们又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在这种极度不稳定的状态下,员工是很难有机会掌握一技之长的,他们会永远焦虑、永远惊恐,他们永远是无奈的最底层。”

现在,应聘者抱怨找不到好工作,企业却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不禁要问,我们的职业教育究竟去哪儿了?

事实上,真正健康的社会中,员工可以通过出卖智力和体力来换取相应的劳动报酬,且要能找到向上流动的路径。中国教育倒不如转型职业教育,在大学之前甚至更早来挖掘学生的职业潜力;企业则是与其抱怨好员工难找,忠诚度不高,倒不如思考校企合作,甚至开办企业大学,把企业需求、职业要求提前传授给学生,比如早点告诉他们,职场里的英文,不care语法,四六级帮助也不大,关键是要会说,能听懂即可……

总之,中国制造在具有强大的批量生产能力之后,更要考虑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唯此方有未来。

netease 本文来源:新华网

看故宫博物院美轮美奂的玉白菜,瓷器,珐琅,刺绣就知道,中国工艺从不缺乏精雕细琢,只是缺乏 对工匠的尊重,虽然千百年来工匠一直处于卑下的地位,但他们才是故宫艺术文物的创造者
瑞士没法学,瑞士工人收入太高了。。。
问题的症结还是在于我们之前处于产业链的底层,只能以价换量,以压榨员工的“服务”来赢得竞争优势。但随着国内需求升级,国内的产业也会跟着升级。中国现在的职业教育发展很快,楼主担心的问题不用过多久就能解决,但总归需要时间。
龙旗下 发表于 2016-4-30 23:36
看故宫博物院美轮美奂的玉白菜,瓷器,珐琅,刺绣就知道,中国工艺从不缺乏精雕细琢,只是缺乏 对工匠的 ...
我认为应该查找这些工匠的身份和来源并公布和宣传才对
欧洲和日本的工人都接触过,真没觉得比中国工人强,无论水平还是工作态度。把制造业低迷归于工人身上完全就是胡扯。
中国工人大多还是很敬业的好不……吃苦耐劳也是不错的。
我认为应该查找这些工匠的身份和来源并公布和宣传才对

五一节了………
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下岗忙,嘿!每天每日讨薪忙。
五一节了………
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下岗忙,嘿!每天每日讨薪忙。
工会是干嘛的?
这种帖子居然还有人认真回复,真搞笑!

市场需求旺盛时,员工需求每天工作25个小时。
看故宫博物院美轮美奂的玉白菜,瓷器,珐琅,刺绣就知道,中国工艺从不缺乏精雕细琢,只是缺乏 对工匠的 ...
主要是市场太小。
为皇家贵族服务,皇家贵族才多少人?
这种小市场正适合瑞士这种小国,不适合中国。

看故宫博物院美轮美奂的玉白菜,瓷器,珐琅,刺绣就知道,中国工艺从不缺乏精雕细琢,只是缺乏 对工匠的 ...
主要是市场太小。
为皇家贵胄服务,皇家贵胄才多少人?
这种小市场正适合瑞士这种小国,不适合中国。


blackhawk00000 发表于 2016-5-1 08:21
工会是干嘛的?


过年过节发点油,洗衣粉,要啥自行车

瑞士最牛逼的还是金融/制药/精密机械,这个国家大约是精华版的德国,真豪中的真豪
blackhawk00000 发表于 2016-5-1 08:21
工会是干嘛的?


过年过节发点油,洗衣粉,要啥自行车

瑞士最牛逼的还是金融/制药/精密机械,这个国家大约是精华版的德国,真豪中的真豪
问题的症结还是在于我们之前处于产业链的底层,只能以价换量,以压榨员工的“服务”来赢得竞争优势。但随着 ...
脱离社会发展水平奢谈工匠精神纯属耍流氓
不把职业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制    一切白说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有大段时间可以供工匠们慢慢打磨自己的技艺,那个年代凡是跟上工业革命步伐的国家(西欧一干国家,北欧等)都有足够的时间去纠错,去选择路子,去精益求精。一旦发现哪条路子错了,或者工艺路线错了,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不行,还可以倾销到殖民地,捞回老本(反正殖民地国家基本都是封建甚至原始生产力状态,你给他啥,他就要啥)。总之那是一个相当宽松的环境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严格上讲,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宽松的环境了,但是也还将就,德国,日本就是那个时代崛起的(1860年代)

现在这个时代,基本没有可能容你慢慢十年磨一剑。你慢慢磨的功夫,技术进步可能将你的努力一夜之间就颠覆了。例如:三角函数表,以前是靠人工查表的,很多工厂的技术员专职查三角函数表,结果计算机的大量应用,让他们一下子就不需要这么干了。
所以,在一个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决定干什么,比怎么干更重要
而这,往往是最难的
兔子在工业基础领域有些行业,怎么都无法赶超欧美,就是因为错过了那个可容许你慢慢纠错,慢慢魔剑的时代
现在提倡工匠精神,呵呵
你给工匠提供了容许他们慢慢磨剑的环境了吗?
如果没有,那就是扯


如今这个时代,不可能了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有大段时间可以供工匠们慢慢打磨自己的技艺,那个年代凡是跟上工业革命步伐的国家(西欧一干国家,北欧等)都有足够的时间去纠错,去选择路子,去精益求精。一旦发现哪条路子错了,或者工艺路线错了,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不行,还可以倾销到殖民地,捞回老本(反正殖民地国家基本都是封建甚至原始生产力状态,你给他啥,他就要啥)。总之那是一个相当宽松的环境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严格上讲,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宽松的环境了,但是也还将就,德国,日本就是那个时代崛起的(1860年代)

现在这个时代,基本没有可能容你慢慢十年磨一剑。你慢慢磨的功夫,技术进步可能将你的努力一夜之间就颠覆了。例如:三角函数表,以前是靠人工查表的,很多工厂的技术员专职查三角函数表,结果计算机的大量应用,让他们一下子就不需要这么干了。
所以,在一个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决定干什么,比怎么干更重要
而这,往往是最难的
兔子在工业基础领域有些行业,怎么都无法赶超欧美,就是因为错过了那个可容许你慢慢纠错,慢慢魔剑的时代
现在提倡工匠精神,呵呵
你给工匠提供了容许他们慢慢磨剑的环境了吗?
如果没有,那就是扯


如今这个时代,不可能了
导弹与捣蛋 发表于 2016-5-1 09:15
脱离社会发展水平奢谈工匠精神纯属耍流氓
没有给工匠们一个宽松环境
工匠们傻了,去给你慢慢磨剑
十年磨一剑?
十年的功夫,别人已经别墅,豪车,美女都有了,而且享受了十年
人生有几个十年
又有几个可以精力充沛去干事业的十年?
现在提倡工匠们去磨剑
现在才觉得剑不够锋利
早干啥去了?
早些年随便在广州生产贩卖袜子,内衣,玩具挣大钱的时候,自愿捆绑为老美低端生产链条上的一个节点的时候,怎么不分出一部分利润,培养一批大国工匠。
现在觉得缺乏产业升级的动力,同时自己的产品品质怎么也无法提高,想起了工匠的重要性
早干啥去了
我党早干啥去了
每次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从来都是被动行事
从来都是被形势倒逼
这样很酸爽吗
没有给工匠们一个宽松环境
工匠们傻了,去给你慢慢磨剑
十年磨一剑?


你以为党国眼光有多长远?教育投入长年没有2%
从来都是被动行事
从来都是被形势倒逼
这样很酸爽吗

被动不是问题
我们基督徒也是被动的
也是因为离上帝的喜悦有差距,不得不升级


你以为党国眼光有多长远?教育投入长年没有2%
那是因为党国距离美国并不遥远

没有美国距离上帝那么遥远


blackhawk00000 发表于 2016-5-1 10:12
你以为党国眼光有多长远?教育投入长年没有2%
可能这就是 自成体系,被欧美列强长期摒弃于主流之外的代价吧
经常顾头顾不了腚
晚上睡觉,心里也知道,哪些该干不该干,哪些要改,哪些需要重点投资,哪些钱不该乱花
早上一起来,各种利益纠葛,各种现状乱如麻,就得过且过了
那是因为党国距离美国并不遥远

没有美国距离上帝那么遥远
党国举例美帝-差远了,人均8000不到比人均四五万,我们这辈子都追不上美帝
没有给工匠们一个宽松环境
工匠们傻了,去给你慢慢磨剑
十年磨一剑?

还是磨剑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年轻的时候不磨剑  老了还是一无所有
党国举例美帝-差远了,人均8000不到比人均四五万,我们这辈子都追不上美帝
人均8000都这么悲观  以前人均1000  500的时候呢? 这么快就忘了?那就是短短的10多年前吧。
党国举例美帝-差远了,人均8000不到比人均四五万,我们这辈子都追不上美帝
这点距离,比美帝到上帝的距离差远了

美帝比中国更任重道远,不得不放长眼


阿尔卑斯雪山顶上好多同胞在卖手表,这才是正能量。
人均8000都这么悲观  以前人均1000  500的时候呢? 这么快就忘了?那就是短短的10多年前吧。
说的对,现在的问题比80年代时好多了,那时差距大到几乎可以说是让人绝望
还是磨剑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年轻的时候不磨剑  老了还是一无所有
赞同。人生的精彩,不仅仅是在青少年期。
我一直反对过把瘾就死的人生哲学。
人生,就是细水长流。
不过很长一段时间,兔子国流行过把瘾就死。
人生,就是细水长流。
不过很长一段时间,兔子国流行过把瘾就死。

细水长流,是流向远方的上帝。

美帝又不是太远,不用学美帝。



1990年:3.04%
1991年:2.86%
1992年:2.74%
1993年:2.51%
1994年:2.51%
1995年:2.41%
1996年:2.46%
1997年:2.49%
1998年:2.59%
1999年:2.79%
2000年:2.87%
2001年:3.19%
2002年:3.41%
2003年:3.28%
2004年:2.79%
2005年:2.81%
2006年:3.01%
2007年:3.32%
2008年:3.48%
2009年:3.59%
2010年:3.66%
2011年:3.93%
2012年:4.28%.
2013年:4.30%
2014年:4.15%

这是中国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