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去产能“言行不一” 现在欧美怒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03:29
凤凰财经讯 “去产能”是今年中国的五大任务之一,中央已明确全国5年时间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从各地上报的减产的计划来看,地方设定目标之和已远超中央。然而,事实却是,中国多处钢铁厂重新恢复生产。目前,中国钢铁产品在海外的低价倾销及去产能承诺与行动的“表里不一”已经深深地激怒了欧盟和美国。

德国经济部长Gabriel今日称,呼吁在与中国的钢铁贸易实践中采取激进手段。虽然没有国家希望与中国进行贸易战,但不能因此就在钢铁贸易争端上有所保留。若中国违反市场经济规则,则欧盟无法给予中国市场经济体地位。

据英媒报道,4月11日上万钢铁工人在德国城市杜伊斯堡街头举行罢工,要求政府有效应对来自中国进口的廉价钢材和保护就业机会。这次罢工只是德国全境钢铁工人罢工的一部分,工会统计罢工总人数超过4.5万人。

美国方面的行动则更加激烈。据环球时报消息,美国当地时间4月26日,美国最大综合性钢企美国钢铁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申诉,请求针对数十家中国大型钢铁生产商和分销商在美的“不公平贸易活动”进行调查,要求当局将所有涉及不公平贸易的中国钢铁产品赶出美国市场。中国商务部网站显示,这项申诉针对的是中国河北钢铁[0.00% 资金 研报]集团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等约40家中国钢铁企业输美碳钢与合金钢产品。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对美国钢铁公司的行动表示支持。

此外,今年12月份欧盟将决定是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而现在钢铁问题成为“把柄”,被美国和欧盟揪住不放。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相关条款,在2016年12月11日之后,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替代国”做法将失去多边法律依据,各成员方应立即停止使用“替代国”做法。这是让西方国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重要机会。

如果中国顺利获取这一地位的话,欧洲再想对中国商品征收反倾销税的话,就变得越来越难。很多欧盟成员国继而担忧,如果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随着欧盟反倾销措施的解除,欧洲相关产业和就业还将受到进一步的冲击。

对于中国的钢铁倾销,中方此前的解释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产能过剩问题,已采取积极措施,过去3年压缩了9000多万吨钢铁产能,今后将在此基础上再压减粗钢产能1至1.5亿吨。

2月4日,国务院公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指出将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近日,据媒体报道,占全国钢铁总产能约27%的河北省宣布要在未来五年内淘汰1亿吨产能。江苏则提出,到2018年底,压减钢铁产能1255万吨。加上贵州、辽宁等省份,各地方之和已经超过1亿~1.5亿吨的全国目标。有知情人表示,一方面是各地的官员也想借此拼政绩,另一方面是为了争取更多的中央安置资金和政策优惠。

然而,真实情况是中国多处钢铁厂重新恢复生产。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停产5个月的河北唐山松汀钢铁厂已重新点火。此外,近期天铁集团、唐山港[-0.39% 资金 研报]陆等钢厂全面恢复生产,山西海鑫也计划4月底5月初恢复生产。预计4月份中国粗钢日均产量很可能将会创下历史新高。此前,路透社引述麦格理分析师Ian Roper称,去年中国关闭的5000万-6000万吨产能中,现已恢复生产的超过4000万吨。

事实上,钢企是很多地方经济的“命脉”,政绩考核时出业绩的“关键”,此外又涉及当地就业稳定问题。所以许多地方政府一致的选择是,哪怕是“僵尸企业”,也要用地方财政为其“续命”。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表示,客观地说,去产能本来应该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而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分解去产能指标的做法,很难赢得市场的支持。黄益平建议,地方政府需消除软预算约束,究竟哪一家企业需要关闭要让市场决定。

对于国内来说,大量的僵尸企业不但制约经济增长,还遏制创新和产业升级;对于国外来说,产能过剩引起的中国钢铁产品低价倾销带来了大量贸易纠纷,甚至对12月份中国顺利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产生威胁。解决钢铁去产能问题迫在眉睫。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428/14353350_0.shtml凤凰财经讯 “去产能”是今年中国的五大任务之一,中央已明确全国5年时间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从各地上报的减产的计划来看,地方设定目标之和已远超中央。然而,事实却是,中国多处钢铁厂重新恢复生产。目前,中国钢铁产品在海外的低价倾销及去产能承诺与行动的“表里不一”已经深深地激怒了欧盟和美国。

德国经济部长Gabriel今日称,呼吁在与中国的钢铁贸易实践中采取激进手段。虽然没有国家希望与中国进行贸易战,但不能因此就在钢铁贸易争端上有所保留。若中国违反市场经济规则,则欧盟无法给予中国市场经济体地位。

据英媒报道,4月11日上万钢铁工人在德国城市杜伊斯堡街头举行罢工,要求政府有效应对来自中国进口的廉价钢材和保护就业机会。这次罢工只是德国全境钢铁工人罢工的一部分,工会统计罢工总人数超过4.5万人。

美国方面的行动则更加激烈。据环球时报消息,美国当地时间4月26日,美国最大综合性钢企美国钢铁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申诉,请求针对数十家中国大型钢铁生产商和分销商在美的“不公平贸易活动”进行调查,要求当局将所有涉及不公平贸易的中国钢铁产品赶出美国市场。中国商务部网站显示,这项申诉针对的是中国河北钢铁[0.00% 资金 研报]集团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等约40家中国钢铁企业输美碳钢与合金钢产品。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对美国钢铁公司的行动表示支持。

此外,今年12月份欧盟将决定是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而现在钢铁问题成为“把柄”,被美国和欧盟揪住不放。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相关条款,在2016年12月11日之后,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替代国”做法将失去多边法律依据,各成员方应立即停止使用“替代国”做法。这是让西方国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重要机会。

如果中国顺利获取这一地位的话,欧洲再想对中国商品征收反倾销税的话,就变得越来越难。很多欧盟成员国继而担忧,如果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随着欧盟反倾销措施的解除,欧洲相关产业和就业还将受到进一步的冲击。

对于中国的钢铁倾销,中方此前的解释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产能过剩问题,已采取积极措施,过去3年压缩了9000多万吨钢铁产能,今后将在此基础上再压减粗钢产能1至1.5亿吨。

2月4日,国务院公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指出将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近日,据媒体报道,占全国钢铁总产能约27%的河北省宣布要在未来五年内淘汰1亿吨产能。江苏则提出,到2018年底,压减钢铁产能1255万吨。加上贵州、辽宁等省份,各地方之和已经超过1亿~1.5亿吨的全国目标。有知情人表示,一方面是各地的官员也想借此拼政绩,另一方面是为了争取更多的中央安置资金和政策优惠。

然而,真实情况是中国多处钢铁厂重新恢复生产。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停产5个月的河北唐山松汀钢铁厂已重新点火。此外,近期天铁集团、唐山港[-0.39% 资金 研报]陆等钢厂全面恢复生产,山西海鑫也计划4月底5月初恢复生产。预计4月份中国粗钢日均产量很可能将会创下历史新高。此前,路透社引述麦格理分析师Ian Roper称,去年中国关闭的5000万-6000万吨产能中,现已恢复生产的超过4000万吨。

事实上,钢企是很多地方经济的“命脉”,政绩考核时出业绩的“关键”,此外又涉及当地就业稳定问题。所以许多地方政府一致的选择是,哪怕是“僵尸企业”,也要用地方财政为其“续命”。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表示,客观地说,去产能本来应该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而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分解去产能指标的做法,很难赢得市场的支持。黄益平建议,地方政府需消除软预算约束,究竟哪一家企业需要关闭要让市场决定。

对于国内来说,大量的僵尸企业不但制约经济增长,还遏制创新和产业升级;对于国外来说,产能过剩引起的中国钢铁产品低价倾销带来了大量贸易纠纷,甚至对12月份中国顺利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产生威胁。解决钢铁去产能问题迫在眉睫。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428/14353350_0.shtml
中国生产国内消耗,关欧美什么事
中国削减的产能是粗钢,欧美要求中国削减的产能是合金钢,这根本就是两回事。
怒了?
行啊
拿你的白妹子来换我的钢材产能
一个白妹子嫁给我天朝屌丝男,我减少一万吨
划算吧。
当年吹嘘的知识经济呢?现在要争粗钢这么“低端”的饭吃?
  科学理论的进展往往吹起美好但空虚的泡泡,技术进步却能带来真正的需求。

  2008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已经萎靡不振快7年了,而媒体上报导坏消息的时候,往往以”08年金融危机以来”这样的语句作为展开点。和历史上危机不同的是,本次危机的特点就是拖延时间长,1990年和2001年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都很短,市场反弹很快。从宏观历史看,如果不计1990-1991年的轻微衰退和2001年由于911事件所导致的美国宏观经济增速的短期下滑,自1979至1983年的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到2008年以来的这场经济衰退,整个西方世界已经保持了四分之一多个世纪的经济增长。

  本来经济危机和经济繁荣应该是循环往复的,但这次经济危机后,似乎看不到经济重新繁荣的征兆。个人认为,此次危机之所以破坏程度深,对中产阶级的打击超过了以往危机,是因为本次危机在反弹阶段和过往危机有本质上的区别。

  首先,这次危机中,掌握大部分财富的利益集团不愿意割肉来喂养失业人群,反应在宏观层次就是福利社会的崩溃,表现尤以希腊最突出。原因很简单:苏联倒了。西谚有云:两个相互竞争的魔鬼胜过一个善良的天使。福利社会这个词本来是苏联发明并提倡的,西方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平息社会矛盾,在二战后向民众大规模提供福利。但现在东方的魔鬼倒下了,没有了东西矛盾,西方充满了所谓的制度信心,因此,一遇到危机,社会福利就是第一个被砍的目标。

  再次,南北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过去西方的高生活水平是建立在剥削第三世界国家的基础上的,高价出口工业品,低价进口原材料,但现在南方国家出现了中国这样一头怪兽,大规模低价向世界倾销工业品,并把世界上的原材料价格大幅拉高,两重煎熬下,西方很多伪工业国的本质就暴露了,诸如西班牙,葡萄牙这样的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基本没有竞争力,沦为“欧猪四国”就不可避免了。

  从时间轴上来看,人类可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技术(不是科学)的大停滞时期。如果说前面的东西关系,南北关系是浅层因素,技术上的停滞所带来的影响则是全局性和长期性的。

  熊彼特有句名言:经济危机是破坏性的创新,就像草原上每次饥荒,活下来都是身体健壮,更能适应大自然的生物。经济危机的一大好处就是淘汰那些那后的生产力和相关企业,让社会资金更好的聚集于那些有前途,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上。在过去的两百年里,这条规律一直适应,火车替代马车,内燃机取代蒸汽机,电灯淘汰煤气灯,计算机埋葬算盘,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正是由于对以往规律的认识,西方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尤其是美国)慢慢把低端产业向其他地区转移,认为自己只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创新上,抓住高端产业即可。所以我们看到了所谓的”雁行模式“,IT外包,以及富士康这样的企业。上个世纪90年代,我看西方的报导,都充满了自信,针对国内有人抱怨产业转移,所有的西方媒体都会鄙夷的回复:让中国人和印度人流血流汗,我们抓住高端就行了。  

    本次危机后,严格意义上讲,2001年IT泡沫破灭后,西方突然发现,下一个产业突破点,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在哪儿呢?2001年IT泡沫破灭后,美联储为什么将联邦利率大幅下调?因为在找不到新型产业突破点的时候,必须依靠房地产泡沫来推动经济发展,满足资本牟利的需要。当2008年次贷危机导致金融崩盘后,房地产泡沫也就一去不再回头,没有了新的投资方向,所以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美国企业里有着史无前例的充裕现金,国内失业人数一大群,但它们都不愿意投资。
  http://epaper.stcn.com/paper/zqs ... /content_245467.htm

  而媒体上的常规报导都把这归咎于“需求不足”。按照以往经验,只要采用凯恩斯的理论,不停的刺激需求,危机就会过去。 这7年中,美欧日采用了一切办法来刺激经济,除了行政部门的常规刺激政策,金融部门更是以超出常人想象范围的方式来给市场添加助力。美联储一次又一次的搞量化宽松,加息更是一再拖延;欧洲央行许诺无限制的购买债券;日本干脆以威胁以印钞的方式来撬动市场。但即使在这些史无前例的“救心针”作用下,发达国家的就业市场依旧远远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而民间的抗议示威则是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欧洲那些二流发达国家,都快逼近国家破产的地步了。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方面临窘境的同时,东方的中国也进入了所谓的“新常态”时期,传统的刺激政策出现边际效用递减现象,以至于有人开始宣称,今年是最后一次看到7%的增长率。

  因此,凯恩斯的刺激需求理论说明不了当前的窘境,熊彼特的创新衰竭理论反而被越来越多的的人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