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的“考教授闹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42:39
文革中的”考教授“闹剧

1973年12月30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白寿彝接到通知,下午到学校开会。在那个无课可教的年代,“开会”成了他的主要工作。当他走进会场时,发现全校各系教授、副教授已悉数到场,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份“试卷”。白寿彝突然醒悟,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座谈会,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考试”。与此同时,北京17所院校的613名正副教授被骗到“考场”,接受了这次“突然袭击”。

“九一三”事件之后,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现败象。周恩来借中央开展“批林整风”运动的机会,开始着手批判存在于各项工作中的极左思潮,以期扭转已经危如累卵的中国政局。文化教育领域,便是他着力挽救的“文革”重灾区。1972年7月,在会见来访的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时,周恩来用少有的强硬语气对陪同会见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周培源说:“你回去要把北大理科办好,把基础理论水平提高。这是我交给你的任务,有什么障碍要扫除,有什么钉子要拔掉。”

然而,想拔掉这颗“钉子”,没有那么简单。周恩来主持下恢复的大学入学“文化考查”刚刚实行一年,“四人帮”便抛出“白卷英雄”张铁生、“小学生事件”等一系列事件。刚刚恢复平静的校园又被卷入新一轮的“教育革命”中。“考教授”的一幕,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演了……

“不要把文化考查看成单纯的业务问题”

1973年3月,时任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的毛远新在盘锦考察。当地一个大队支书兴奋地对毛远新说起了村里知识青年的新变化:“青年春节回来带回很多书,这回可好啦,知道学习啦,还有人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毛远新纳闷:“这是怎么回事?”大队支书说:“去年中专招生考试了,大学招生也要考,这个风声传得很快。”这位大队支书所说的招生考试,便是上一年刚刚实行的工农兵学员“文化考查”制度。

“文革”开始后,大学停止招生,中小学停课闹革命,教授、老师都成了“臭老九”,全国教育一片混乱。直到1970年,部分大学才恢复招生。不过这次招生凭的不是分数,而是靠“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当年中央批转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中明确规定,上大学的条件是“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具有三年以上实际经验、年龄20岁左右、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具体招生办法则是:“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

能否上大学不在学业水平高低,关键看家庭出身。这样一来,工厂领导、大队支书、军队干部等基层官员,掌握了知识青年们上大学的生杀大权。一时间,“唯成分论”和“走后门”之风盛行。有的地方政审要查“内外三代”、“八大父母”(父母以外还有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伯、叔、姑、舅、姨等父母)、“三代赤贫”、社会关系中“没有任何‘分子’”,本人表现要“党团化”。有些地方,上大学的名额被负责招生干部的垄断。他们将自己的子女、亲属和老上级的孩子送进大学校门,据说有的地方“后门”名单已经安排到1980年了。据统计,1972年清华大学招生2000人,发现并制止的“后门”就有242起。(《中国考试通史5》)那些没关系、出身又“不过硬”的青年,为了获得大学的“入场券”,甚至需要付出婚姻和身体的代价。文革中的”考教授“闹剧

1973年12月30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白寿彝接到通知,下午到学校开会。在那个无课可教的年代,“开会”成了他的主要工作。当他走进会场时,发现全校各系教授、副教授已悉数到场,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份“试卷”。白寿彝突然醒悟,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座谈会,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考试”。与此同时,北京17所院校的613名正副教授被骗到“考场”,接受了这次“突然袭击”。

“九一三”事件之后,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现败象。周恩来借中央开展“批林整风”运动的机会,开始着手批判存在于各项工作中的极左思潮,以期扭转已经危如累卵的中国政局。文化教育领域,便是他着力挽救的“文革”重灾区。1972年7月,在会见来访的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时,周恩来用少有的强硬语气对陪同会见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周培源说:“你回去要把北大理科办好,把基础理论水平提高。这是我交给你的任务,有什么障碍要扫除,有什么钉子要拔掉。”

然而,想拔掉这颗“钉子”,没有那么简单。周恩来主持下恢复的大学入学“文化考查”刚刚实行一年,“四人帮”便抛出“白卷英雄”张铁生、“小学生事件”等一系列事件。刚刚恢复平静的校园又被卷入新一轮的“教育革命”中。“考教授”的一幕,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演了……

“不要把文化考查看成单纯的业务问题”

1973年3月,时任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的毛远新在盘锦考察。当地一个大队支书兴奋地对毛远新说起了村里知识青年的新变化:“青年春节回来带回很多书,这回可好啦,知道学习啦,还有人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毛远新纳闷:“这是怎么回事?”大队支书说:“去年中专招生考试了,大学招生也要考,这个风声传得很快。”这位大队支书所说的招生考试,便是上一年刚刚实行的工农兵学员“文化考查”制度。

“文革”开始后,大学停止招生,中小学停课闹革命,教授、老师都成了“臭老九”,全国教育一片混乱。直到1970年,部分大学才恢复招生。不过这次招生凭的不是分数,而是靠“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当年中央批转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中明确规定,上大学的条件是“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具有三年以上实际经验、年龄20岁左右、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具体招生办法则是:“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

能否上大学不在学业水平高低,关键看家庭出身。这样一来,工厂领导、大队支书、军队干部等基层官员,掌握了知识青年们上大学的生杀大权。一时间,“唯成分论”和“走后门”之风盛行。有的地方政审要查“内外三代”、“八大父母”(父母以外还有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伯、叔、姑、舅、姨等父母)、“三代赤贫”、社会关系中“没有任何‘分子’”,本人表现要“党团化”。有些地方,上大学的名额被负责招生干部的垄断。他们将自己的子女、亲属和老上级的孩子送进大学校门,据说有的地方“后门”名单已经安排到1980年了。据统计,1972年清华大学招生2000人,发现并制止的“后门”就有242起。(《中国考试通史5》)那些没关系、出身又“不过硬”的青年,为了获得大学的“入场券”,甚至需要付出婚姻和身体的代价。

文章链接
http://m.sohu.com/n/421076818/
通过这种畸形模式推荐进入大学的工农兵学员,水平可想而知。据《北京市革命委员会科教组关于高等学校试办补习班的报告》统计,1971年北京市11所高校招收的工农兵学员,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20%,初中文化程度的60%,相当于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0%。有的工农兵学员甚至只上过扫盲班。

为此,许多大学不得不给新生们补小数、分数的课程。令老师们感到无奈的是,许多新生甚至搞不明白1/2为什么大于1/4。有位被本单位敲锣打鼓送上大学的“活学活用积极分子”,由于文化水平太低,上课如驾云,觉得“对不起党,对不起群众”,竟然自杀了。(《中国考试通史5》)

为了扭转教育界的乱象,1972年七八月间周恩来主持召开了高校停止招生6年来的第一次高校招生工作座谈会。对工农兵学员进行“文化考查”的“国务院39号文件”(即《关于高等学校一九七三年招生工作的意见》),就诞生于这次会议。

当时作为会议工作人员的前国家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见证了“39号文件”出炉的全过程。杨学为曾向媒体回忆,“39号文件”对张春桥此前搞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简称“全教会纪要”)做了两处重大修改。其一,“全教会纪要”规定的大学招生文化条件“一般应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改为“目前,应保证学生具有初中毕业以上的实际文化程度”。杨学为解释说,当时很多学校不上课,即使毕业也不一定有初中毕业的实际水平,增加“实际”为限定条件旨在保证入学者的水平。其二,在推荐制招生办法之外,增加了“文化考查”一项。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文化考查”虽然不是高考,但实质上起到了考试的作用。

当时,政治环境波诡云谲,杨学为记得加上“文化考查”后,国务院科教组副组长迟群又加了一句暗藏玄机的话:“同时也要防止‘分数挂帅’”。(《恢复高考30年:恢复高考,历史记住这条脉络》,《羊城晚报》)

“39号文件”下发全国,凭着“文化考查”这一条,不用动员,全国的中小学生和知识青年又开始拿起书本了。在常人眼里这是件好事,但政治嗅觉灵敏的毛远新却嗅出了不一样的味道。1973年7月10日,在辽宁省文化考查问题座谈会上他说:“中专、大学招生是个指挥棒,很灵……过去对‘读书无用’论批判那么久,不如大学一考,这才灵呢。”他说,对指挥棒也要分析,问题是往哪里指,要把指挥棒指向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有人总在‘初中毕业以上的实际文化程度’上打转转。我对这个问题不感兴趣……核心的问题是,最基本的东西还是毛主席讲的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我不管你什么初中以上、以下的。”讲话中,毛远新几次火药味十足地强调:“不要把文化考查看成单纯的业务问题,是个路线问题,这是一场斗争,是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捍卫文化大革命成果的问题。”

正当毛远新为反击“39号文件”寻找抓手的时候,“白卷英雄”张铁生恰逢其时地出现了。
“白卷英雄”催生“考教授”

1973年6月,高校招生工作根据“39号文件”的规定对推荐上来的工农兵学员进行文化考查。在辽宁兴城白塔公社插队落户的张铁生也参加了这次考试。虽然考卷中没有难题、怪题,而且还是开卷考试,但平时疏于学习的张铁生还是考“糊”了。自知上大学无望,张铁生在他的“白卷”后面给“领导”写了封陈情信,说自己是因为忙于队里的生产才无暇学习的,希望“领导”能考虑考虑他这个小队长。

张铁生写这封信的目的,不过是想走“苦情”路线,看看能不能被破格录取,没想到却意外得到了毛远新的赏识。看罢信后,毛远新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直白地说:“(张铁生)是块有棱有角的石头,我要拿起这块石头打人了。”

1973年7月19日,《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在头版头条发表了张铁生的“白卷宣言”,而且还加上了编者按。编者按中写道:“(张铁生)对物理化学这门课的考试,似乎交了‘白卷’,然而对整个大学招生的路线问题,却交了一份颇有见解、发人深省的答卷。”不久,《人民日报》、《红旗》等刊物纷纷转载。《人民日报》配发的编者按称:“这封信提出了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确实发人深思”。张铁生被塑造成一名反潮流的“白卷英雄”,而刚刚开始恢复的“文化考查”则被认为是“旧高考制度的复辟、是对教育革命的反扑”。

“白卷英雄”被抛出后,遭到许多读者的反对,仅《辽宁日报》几天之内就收到了2000多封群众来信。有人在信中问:“交白卷的可以上大学,那样还要学校干什么?”为了压制反对的声音,毛远新在沈阳医学院的一名属下,想出了“考教授”的办法。

一天,沈阳医学院(现改为中国医科大学)以开会为名,把基础部38名教授、讲师召集到第四教室,拿出事前策划的“要使大多数人答不上来”的考题,突然宣布考试。突然让长期不接触的数理化公式的教授们做题,考试结果可想而知。学院让教师们说“认识”、谈“感想”。许多没答上题来的教师只好在重压下承认“张铁生交白卷可以理解”。(《“交白卷”与“考教授”》载于1978.4.28《光明日报》)

“考教授”的成果汇报到毛远新那里,立刻得到他的击赏。毛远新指示:“这个办法很好,各校都可以试试。”于是,“考教授”之风率先在辽宁各高校刮起。
北京200名教授交白卷

1973年12月12日至15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原本是讨论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问题。会开到最后一天,毛泽东话锋一转突然谈到了“张铁生的信”。他说:“不要看不起‘儿童团’,在北京要把八大学院的教授集中起来,出一批题目考他们。”(《中国共产党北京历史大事记 1949-1978》,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毛泽东一言既出,国务院科教组和北京市科教组马上行动起来。12月30日,两科教组开会决定效法辽宁,对北京市的高校教授进行考试。为了获得突然袭击的效果,上午开完会,下午就组织人到清华出题,并通知北京17所院校,下午举行教授座谈会。当天下午5时,北京市科教组调集了20辆小轿车带着刚赶印出来的考卷,奔赴这17所高校。

对于那次荒唐的“考教授”,白寿彝之子白至德至今历历在目。12月30日那天下午,白寿彝说要去学校开会。可令他纳闷的是,没过多久父亲便怒气冲冲地回来了。白至德问:“爸爸,不是开会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白寿彝怒道:“开什么会,一帮骗子,玩弄诡计骗术。”说罢,便钻进了书房。白至德告诉记者,平时父亲喜怒不形于色,很少见到他这样生气。第二天一早,历史系党总支书记找上门来。白至德听到他和父亲在书房里一会儿争论,一会儿合计,好像出了什么大事。临走,支书嘱咐白寿彝好好想想,不要一时冲动。此后的几天,白家人来人往、电话铃不断。通过只言片语,白至德得知,父亲拿到卷子后拒绝答卷,只在卷子上写了三个字:白寿彝,便拂袖而去。白至德说,当时父亲刚从牛棚里解放不久。校领导和朋友们怕他这么硬生生地把“考教授”给顶回去,会再次得罪极左派,都劝他写写检查,避避风头。可老先生硬是死扛到底,就是不买帐。

据统计,北京被骗参加考试的613名教授、副教授中有200人交了白卷,两个大学的教授集体交了白卷,仅有53人考试及格,占考试人数的8.6%。在上海,“考教授”同样遭到了教授们的抵制。复旦大学参加考试的104名正副教授中,仅7人及格,7人拒绝答卷,被判了0分。

如今,这批“考卷”封存于档案馆中尚未解密,记者无法准确了解考题的具体内容。但曾经研究过“上海考题”的复旦大学档案馆研究员杨家润告诉记者,考试科目分政治、语文、数学、理化四部分,试卷首页用黑体大号字写着“大学入学试题”。就数理化而言考题并不算难,今天的初中毕业生都应该能应付。

从江青、姚文元等人在1974年1月25日“中央直属机关和国家机关批林批孔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可以窥知,辽宁和北京的“考教授”,只考了数理化题,上海则增加了政治的考题。

姚文元在讲话中奚落教授们连“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什么都答不出。“有的教授答是注意清洁卫生。”江青说,有的自命为社会科学家,但是对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五大特征嘛,一个也答不上来。谢静宜补充说,还有教授答,基本路线是三要三不要……

教授们的不合作态度,正是组织者们想要达到的效果。他们拿着教授们的“成绩单”声称:文化考查“是检验不出一个人的真正的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撇开一个人所实践的东西,考谁都不行”,“用这样的试题考工农兵完全是刁难和阻碍工农兵人学”。(《“交白卷”与“考教授”》载于1978.4.28《光明日报》)一位监考者说:“在旧的教育制度下,我们工农兵是别想进大学的,今天,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不但进了大学,还来监考教授、副教授,这对自己是一次生动的路线教育。资产阶级攻击我们工农兵学员知识质量差,这些教授的知识质量又是如何?”

为了扩大“考教授”的影响,“考试”之后组织者让教授们谈感想。许多知名的老教授都表示了极大愤慨,认为这种做法根本没必要,什么问题也不能说明,但也有人顺竿爬做了极左派的宣传工具。在国务院科教组的官方刊物《教育革命通讯》中,一篇名为《考教授有感》的文章中写道:在这个事实面前,许多教授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观点。有的说:我一拿到考卷就站到了张铁生一边了。有的说:通过这次考试,我受到了一次亲临其境的教育,认识到旧的考试制度确实害死人。甚至还有人当场赋诗一首:突闻考试实堪惊,此事当年害学生,今日临头识此味,从今开始学新人。

经过一场“考教授”的折腾,刚刚开始的高等学校入学文化考试夭折了。此后,“四人帮”又抛出“小学生事件”、批判《园丁之歌》等一系列事件,批判“师道尊严”。刚刚恢复平静的校园又卷入到政治的疾风暴雨中。
对文革,北师大女附中某公主表示有话说
神马教授治校自主招生喊了很长时间了,不要低估教师的权力欲望。
前几年还有个校长考教师
考教授确实搞笑,但是我觉得考一考也没坏处。不但可以考还要废除终生制。

不过教授的绩效考核,还是应该主要在业务上,不是考试上。
文革是观察中国人人性的一个窗口,能看出很多事来。如果放开民主,让老百姓参与到国家政治事务中来,那这样的人间闹剧还会上演。对于老百姓,吃好喝好过好就行了。对于政客而言,谁鼓动老百姓参与进来搞对手,谁就是政治流氓!
极左极右什么的在政治领域严格控制
在其他领域最好不要插手


我们这里也曾经有过一个工农兵大学毕业的。刚退休没两年。楼里抽烟的人少,我常溜到他办公室抽烟,听他聊聊老故事。退休时,我出差,没能参加欢送会,就提前把贵州一朋友送我的茅台转给了他,算是饯行了。
据说80年代前混得风生水起,90年代就不行了。
人还是挺聪明的,工作也挺认真,但是基础太差。老领导专门给他很多进修的机会,但效果不大。2000年后就干点杂活了。

我们这里也曾经有过一个工农兵大学毕业的。刚退休没两年。楼里抽烟的人少,我常溜到他办公室抽烟,听他聊聊老故事。退休时,我出差,没能参加欢送会,就提前把贵州一朋友送我的茅台转给了他,算是饯行了。
据说80年代前混得风生水起,90年代就不行了。
人还是挺聪明的,工作也挺认真,但是基础太差。老领导专门给他很多进修的机会,但效果不大。2000年后就干点杂活了。
作为一个基层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左右之争我看不懂。
但是,反智主义真的不能再出现了。
楼上这些人没看出楼主的意图是什么?

楼主,别白费劲了,刘源都喊取消高考了,还要这么多教授有社么用?交个白卷又能怎么的?
duncan0819 发表于 2016-4-28 08:27
作为一个基层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左右之争我看不懂。
但是,反智主义真的不能再出现了。
完全同意,任何情况下,反智主义都不能再出现了,否则对于国家民族真的是巨大倒退。


熬锅肉 发表于 2016-4-28 08:09
我们这里也曾经有过一个工农兵大学毕业的。刚退休没两年。楼里抽烟的人少,我常溜到他办公室抽烟,听他聊聊 ...


我师父也是工农兵,但是他非常聪明,现在是大项目总设计师。他跟我说,搞技术早晚不重要,关键在于悟性。他想退休养老,老总就是不放。
熬锅肉 发表于 2016-4-28 08:09
我们这里也曾经有过一个工农兵大学毕业的。刚退休没两年。楼里抽烟的人少,我常溜到他办公室抽烟,听他聊聊 ...


我师父也是工农兵,但是他非常聪明,现在是大项目总设计师。他跟我说,搞技术早晚不重要,关键在于悟性。他想退休养老,老总就是不放。
教育必须有层次,必须择优,在教师资源不足时尤其如此,但是,中国历史上,文人集团确实喜欢阿斗式的统治者,对吾党这样太强势的,总是不合作甚至抗拒,加上小圈子里的权力欲,确实也是个问题:教育了半天,学生却不跟自己走怎么办?

文革的提出,不是没看到问题,但方法完全错误、直至荒唐,然后极左势力趁机操弄权力来了。

在吾国,左右一种都是存在,政治主张不同,不是不可共处,但是治大国如烹小鲜,稍有不慎,就走入极端化,极左就是借助左派想夺权的机会主义分子为主,出现这种局面,左派的旗帜毛主席要负主责。

但是文革虽然起源于左,的本质却是极端,当时极左的很多人,现在却是右或极右,可见,反左(不是反极左)杜绝不了这个事再来一次,因为极右以及部分右也是欢迎文革的,他们不喜欢的是:文革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能想打倒谁就打倒谁。
ly203 发表于 2016-4-28 09:36
我师父也是工农兵,但是他非常聪明,现在是大项目总设计师。他跟我说,搞技术早晚不重要,关键在于悟性 ...
工农兵大学生不是都差,而是良莠不齐。有一部分本来就是文革前的高中生,基础很好;有的就不行了。所以教育起来难度大,课堂上照顾谁都不行。
我师父也是工农兵,但是他非常聪明,现在是大项目总设计师。他跟我说,搞技术早晚不重要,关键在于悟性 ...
我知道一个老医生也是工农兵,升职称一直受压制,但是看病比后来的论文型医生牛。
ly203 发表于 2016-4-28 09:36
我师父也是工农兵,但是他非常聪明,现在是大项目总设计师。他跟我说,搞技术早晚不重要,关键在于悟性 ...
其实最重要的是悟性啊,不管什么学位,没悟性上不了台阶。
现在还不是要考,考外语,考论文。因此催生了一个行业,外语培训外语代考论文代写论文有偿发表。
用数理化知识考一考理工科教授未尝不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首先能够做到,尤其是在学术界。

国内的高中毕业生在全世界来说都具有非常高的质量,但是在大学当中却普遍的,被大学教师的低水平所耽误,因此保持对大学教师的,高的知识水平非常重要,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严格要求教师,这样才会形成,循环向前的推进力量
工农兵大学生不是都差,而是良莠不齐。有一部分本来就是文革前的高中生,基础很好;有的就不行了。所以教 ...
我父亲也是工农兵大学生。高中的时候因为不满不能高考了,还写了一篇偏激的文章。当时造反派找他,幸好亲戚在县里武装部让他当兵去了。当兵就想上大学,送去湖南大学,回来提干,一直在部队退休。所以,现在提起太祖还一肚子气。
r626 发表于 2016-4-28 13:21
用数理化知识考一考理工科教授未尝不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首先能够做到,尤其是在学术界。

国内的高 ...
恩,对头

刘翔的师傅也要跑得和刘翔一样快才行,要求别人做到,自己首先要做到,
同理,
其他各项体育教练一样的要求,

觉得最悲催的,应该是举重队教练
 高校已然成为学术腐败的渊薮,欺世盗名的总部。“抄袭门”成了大学的通用门户,上至院士、博导,下至研究生、本科生,抄袭剽窃成风,巧取豪夺成性,弄虚作假为常,欺世盗名为荣,可见资本导引而来的不劳而获的剥削思想已经融进了高等学府这块道德上最终的圣地,名牌大学已沦为江湖名利场。本文写作期间,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周祖德及其学生谢鸣的一年前的一篇论文又涉嫌抄袭,64岁的武汉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2009年院士候选人周祖德教授的声誉,正在甄别之中。

  名校对涉及社会公平基石的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文过饰非,矢口否认不公平现象,比如某著名学者鼓吹,“只有拉大贫富差距,才能推动社会进步。”一步步沦为强势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这些名校的很多教授博导深得商业上“品牌价值”的底蕴,在国际上没多少分量,在国内却打着“名校名家”的招牌称霸江湖,抢眼银屏,走穴成风,俨然学术明星一般。更为恶劣的是,学阀风气弥漫高校,许多所谓“名家”欺世盗名,压制有创新精神和挑战学科权威能力的年轻教师,甚至将他们扼杀在摇篮中,以维护自己的学阀权威。这种污浊的校园风气,对正处于青春成长,树立世界观,很快就要走向社会的学子们导向如何,那还用多说吗?

  中学名校也不含糊,本属社会基础教育的初高中,在“产业化”背景下,校长们把握国家几十年的资源优化配置,处于当今商品社会卖方市场“双子座”(另一星座医院再文专叙)顶端,长袖善舞,招财进宝,把名校演变成有钱人子弟的贵族学校,寒门学子只配极高分考中,作为学校标榜教学“水平”的幌子。可以说,各地名中学已经成为区分家长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试金石”,中考成为草根阶层家长们的梦魇。昔黄埔军校大门楹联对此可做反向注解,难怪大众草根公言“共不如国”,危险呵!
  教育一旦陷入“商业运营”的黑洞,其大学精神、人文理念在追名逐利的漩涡中不断流失,不仅是对社会主义教育培养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的反动,也是对中国传统“有教无类”教育理念的反动,甚至也不是资本主义适用性教育的翻版,而是渗透了封建官僚利益集团拜金思想的畸形业态,其带来的恶劣后果不可胜数,影响的是国家社会人文的大幅倒退和对未来几代人的树人大计。

更有许多教授导师,中小学教师、校长利用工作之便和权利,诱奸女生,甚至给官员、富豪充当掮客输送处女。
真乃中华民族教育历史以来的莫大耻辱。
对现在很有意义哈


学生物的,,,家里养花都养不活


学电的,,,家里连电器都屗会修


还有很多种////


比如学经济的,,,,抄股超不过老股民


哎,,,,
赵家 发表于 2016-4-28 13:34
恩,对头

刘翔的师傅也要跑得和刘翔一样快才行,要求别人做到,自己首先要做到,
刘翔的师傅对于运动理论和训练原理的水平 要比刘翔高才对

你这比喻完全是没事找事儿

刘翔的师傅对于运动理论和训练原理的水平 要比刘翔高才对

你这比喻完全是没事找事儿
爱因斯坦的老师可以吗?
僵尸帝国 发表于 2016-4-28 14:33
爱因斯坦的老师可以吗?
你想说什么 爱因斯坦什么时期的老师?
用数理化知识考一考理工科教授未尝不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首先能够做到,尤其是在学术界。

国内的高 ...
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数理化知识。

用相对论可以吗?

我想知道爱因斯坦的大学老师长啥样?
你想说什么 爱因斯坦什么时期的老师?
大学时候的咯。
僵尸帝国 发表于 2016-4-28 14:36
大学时候的咯。
考大学的时候没问题啊
 高校已然成为学术腐败的渊薮,欺世盗名的总部。“抄袭门”成了大学的通用门户,上至院士、博导,下至研究 ...
更有许多教授导师,中小学教师、校长利用工作之便和权利,诱奸女生,甚至给官员、富豪充当掮客输送处女。
开始夸大了吧?哪家学校给官员和富豪输送处女?
楼主可察1下习的上大学时间,
楼主可察1下习上大学时间,
楼主可察1下习上大学时间,
刘翔的师傅对于运动理论和训练原理的水平 要比刘翔高才对

你这比喻完全是没事找事儿
教授的学识和理论的水平 比学生高有疑问

再问一句,有哪个高中教师考得过高考状元?
他们是不是要再上次高考,考得过他们的学生再回来教书啊
考教授才是没事找,还包括你们这帮赞同的人,
吃撑了闹的
赵家 发表于 2016-4-28 14:56
教授的学识和理论的水平 比学生高有疑问

再问一句,有哪个高中教师考得过高考状元?
用不着考过状元

但是起码在自己教授的学科上要处于上等水平

各学科综合要达到平均水平
琉球解放阵线 发表于 2016-4-28 14:53
更有许多教授导师,中小学教师、校长利用工作之便和权利,诱奸女生,甚至给官员、富豪充当掮客输送处女。 ...
不是学校送的,是学校提供条件——学生主动自荐的
大道至真 发表于 2016-4-28 13:36
 高校已然成为学术腐败的渊薮,欺世盗名的总部。“抄袭门”成了大学的通用门户,上至院士、博导,下至研究 ...
一叶障目,把错误的个体无限放大而去否定正确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