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水壶”调查最终结论:电水壶可放心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53:34
“毒水壶”调查最终结论:电水壶可放心用


2016年04月26日  来源:大河网



公证人员出具的公证书

  □策划董林执行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陈骏文吴国强摄影

  核心提示丨自上月25日本报刊发关于“毒水壶”事件的首篇调查报道至今7篇稿件的见报,时间已整整一个月。昨日,针对8只水壶所做实验的完整结果及公证书均已出炉。在此基础上,为让大家吃下“定心丸”,大河报记者北上沈阳,向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下简称中科院金属所)的相关专家进行了最终求证。

  再次求证为水壶,记者北上沈阳请教学术权威

  无论是使用环境的酸碱度还是温度,均不会造成锰大量析出

  4月24日中午,在辽宁省科技馆,大河报记者对世界腐蚀组织主席、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恩厚研究员进行了采访。

  针对“毒水壶”事件,韩恩厚表示,“将恰当的材料,用于恰当的使用环境,不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随后,韩恩厚特意委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环境腐蚀中心研究员宋影伟对记者进行更为详细的解读。

  早在今年3月28日,中科院金属所官方微信针对“毒水壶”就曾撰文指出:4%乙酸的pH值为2.46,酸性与柠檬相近。由此可见,检测电水壶所用的溶液,近似为浓度较大的柠檬水,酸性强,侵蚀性大,与日常生活中煮开水的过程相差较大。

  宋影伟解释说,不锈钢只有与酸性、强碱性物质或盐水接触,才会发生腐蚀反应。自来水的pH值一般约为7,近中性,腐蚀性非常弱。“烧水壶煮水,无论是使用环境的酸碱度还是温度,均不可能造成合金中的锰大量析出。”宋影伟说。

  检测结果公证书、“乙酸实验”结果均已出炉

  用乙酸验证,个别水壶浸出液中锰含量仍未超过生活饮用水的标准

  “请一定告诉读者,这是乙酸,不是自来水。直接对比肯定不合适,但即使是这样,实验的八个壶中只有两个水壶锰析出量超过生活饮用水的标准。”两天前的下午,郑州机械研究所协助本报进行烧水壶检测的工程师侯举超打来电话。

  在检测报告,在取样环节,实验员对上次8只电水壶中不锈钢材料进行切片,为使样品形态符合实际环境,实验员对切割处的“毛刺”进行了打磨清洗。随后,实验员用4%乙酸溶液对样品进行了0.5小时的煮沸加热,并在浸泡24小时后,取浸出液进行锰含量测定。

  昨天下午,记者前往河南省郑州市黄河公证处领取了之前对购买、送检水壶过程所做的“保全证据”公证书。在这两本共计近百页的公证书中记者看到,公证员分别对烧水壶测试前记者通过网络和实体店购买、送检水壶的全过程进行了记录,对送检水壶的购买、取货、送检过程的连续性、产品原真性进行了公证。

  记者手记

  为民生追问我们不遗余力

  24日晚10点半,记者走下从沈阳回郑的高铁,在站台上长叹一口气:与“毒水壶”相伴一个月,报道“最后一站”即将走完。

  从3月25日刊发第一篇稿件至今,7篇稿件贯穿整整一个月。为了一只烧水壶,大河报记者北上沈阳、南下南京,电话咨询过的专业人士更是不计其数。

  不少热心读者甚至家人都曾问过我“这么较真儿,至于吗?”之所以这么做,正是我们看到,近年来在“朋友圈”假消息漫天飞的背后,是民众“再也受不起惊吓”的心。

  在“毒水壶”事件中,作为一个传统纸质媒体,在互联网的语境下与网络谣言之间展开“竞跑”。让我们分外感激的是,在这场和网络谣言的赛跑中,郑州机械研究所、河南省郑州市黄河公证处、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等为我们提供的帮助。创刊21年来,大河报人始终坚持以“民生”为视角,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作为报道的重中之重。

  事关“民生”永无小事,为民生持续追问,这不仅是大河报人的不懈追求,也是媒体“为民发声”的职责所在。




http://www.chinanews.com/life/2016/04-26/7848852.shtml


“毒水壶”调查最终结论:电水壶可放心用


2016年04月26日  来源:大河网



公证人员出具的公证书

  □策划董林执行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陈骏文吴国强摄影

  核心提示丨自上月25日本报刊发关于“毒水壶”事件的首篇调查报道至今7篇稿件的见报,时间已整整一个月。昨日,针对8只水壶所做实验的完整结果及公证书均已出炉。在此基础上,为让大家吃下“定心丸”,大河报记者北上沈阳,向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下简称中科院金属所)的相关专家进行了最终求证。

  再次求证为水壶,记者北上沈阳请教学术权威

  无论是使用环境的酸碱度还是温度,均不会造成锰大量析出

  4月24日中午,在辽宁省科技馆,大河报记者对世界腐蚀组织主席、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恩厚研究员进行了采访。

  针对“毒水壶”事件,韩恩厚表示,“将恰当的材料,用于恰当的使用环境,不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随后,韩恩厚特意委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环境腐蚀中心研究员宋影伟对记者进行更为详细的解读。

  早在今年3月28日,中科院金属所官方微信针对“毒水壶”就曾撰文指出:4%乙酸的pH值为2.46,酸性与柠檬相近。由此可见,检测电水壶所用的溶液,近似为浓度较大的柠檬水,酸性强,侵蚀性大,与日常生活中煮开水的过程相差较大。

  宋影伟解释说,不锈钢只有与酸性、强碱性物质或盐水接触,才会发生腐蚀反应。自来水的pH值一般约为7,近中性,腐蚀性非常弱。“烧水壶煮水,无论是使用环境的酸碱度还是温度,均不可能造成合金中的锰大量析出。”宋影伟说。

  检测结果公证书、“乙酸实验”结果均已出炉

  用乙酸验证,个别水壶浸出液中锰含量仍未超过生活饮用水的标准

  “请一定告诉读者,这是乙酸,不是自来水。直接对比肯定不合适,但即使是这样,实验的八个壶中只有两个水壶锰析出量超过生活饮用水的标准。”两天前的下午,郑州机械研究所协助本报进行烧水壶检测的工程师侯举超打来电话。

  在检测报告,在取样环节,实验员对上次8只电水壶中不锈钢材料进行切片,为使样品形态符合实际环境,实验员对切割处的“毛刺”进行了打磨清洗。随后,实验员用4%乙酸溶液对样品进行了0.5小时的煮沸加热,并在浸泡24小时后,取浸出液进行锰含量测定。

  昨天下午,记者前往河南省郑州市黄河公证处领取了之前对购买、送检水壶过程所做的“保全证据”公证书。在这两本共计近百页的公证书中记者看到,公证员分别对烧水壶测试前记者通过网络和实体店购买、送检水壶的全过程进行了记录,对送检水壶的购买、取货、送检过程的连续性、产品原真性进行了公证。

  记者手记

  为民生追问我们不遗余力

  24日晚10点半,记者走下从沈阳回郑的高铁,在站台上长叹一口气:与“毒水壶”相伴一个月,报道“最后一站”即将走完。

  从3月25日刊发第一篇稿件至今,7篇稿件贯穿整整一个月。为了一只烧水壶,大河报记者北上沈阳、南下南京,电话咨询过的专业人士更是不计其数。

  不少热心读者甚至家人都曾问过我“这么较真儿,至于吗?”之所以这么做,正是我们看到,近年来在“朋友圈”假消息漫天飞的背后,是民众“再也受不起惊吓”的心。

  在“毒水壶”事件中,作为一个传统纸质媒体,在互联网的语境下与网络谣言之间展开“竞跑”。让我们分外感激的是,在这场和网络谣言的赛跑中,郑州机械研究所、河南省郑州市黄河公证处、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等为我们提供的帮助。创刊21年来,大河报人始终坚持以“民生”为视角,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作为报道的重中之重。

  事关“民生”永无小事,为民生持续追问,这不仅是大河报人的不懈追求,也是媒体“为民发声”的职责所在。




http://www.chinanews.com/life/2016/04-26/7848852.shtml


无干货

检测的产品,具体哪种材料,含锰量多少,能充分代表市面上五花八门的电水壶吗,没说
浸泡24小时后,水中含锰量多少,没说

关键的全省略,这算什么呢
有点化学常识就知道,烧开的自来水是没法溶解不锈钢中的锰元素的,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毒水壶”之说。
无干货

检测的产品,具体哪种材料,含锰量多少,能充分代表市面上五花八门的电水壶吗,没说

记者太low,把检测报告发报纸上就对了。

太便宜的热水壶别去买
这个怎么说呢,可以去参考苏泊尔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