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的历史(更新至第四部分伊斯兰教文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04:56


醒来睡不着了,发帖后试试继续睡。
从第七版《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著)中摘出关于伊斯兰教历史码成文字。(P211~)
伊斯兰教的兴起
600年至1000年间的几个世纪中,伊斯兰教的出现,是欧亚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穆斯林武士的惊人征服,和大约1000年前亚历山大大帝的政府一样,统一了整个中东地区。7、8世纪,伊斯兰教的政府使从比利牛斯山脉到印度,从摩洛哥到中亚的所有地区都统一到伊斯兰教的星月旗下。
一、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中世纪最有影响的历史人物,生于569年。6岁时母亲去世,先由祖母,后由伯父抚养长大。有关他青少年时期的情况知道的很少。传说他12岁时曾随伯父跟商队去过叙利亚,在这次旅行中,可能获得一些有关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知识。穆罕默德25岁时同一位富孀结婚,她为他生了几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儿子都早年夭折了。
穆罕默德40岁时,经历了一段精神极度紧张的时期;在此过程中,他开始相信上帝选他为先知,选他当亚伯拉罕、摩西和耶稣的继承人。有人要他描述默示经过,他回答说,《古兰经》的全部经文在天国里,每次他所得到的只是一部分,通常由天使加百列传授给他,并让他一字一句地重复。穆罕默德这时认为,他已接受了神的感召,要去证实安拉的唯一性和超然存在,去警告人们最后审判日终将来临,去告诫他们对忠实的报答是上天堂,对邪恶的惩罚是下地狱。
穆罕默德的教诲,在他死后不久被记录成书,成为伊斯兰教这一新教的圣典。“伊斯兰”意为“顺服上帝的旨意”。穆罕默德没有建立教士组织,也没有确定专为拯救灵魂的具体圣事。但是,他的确要求信徒们履行某些仪式,即伊斯兰教的“五功”。它们是:
1 念功:信徒一生必须完全理解、绝对接受地背诵“除安拉外,再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2 拜功:信徒应每日礼拜5次,分别在晨、晌、晡、昏、宵5个时间内举行:脱掉鞋子,戴上头巾,在一张地毯上面朝麦加方向祈祷。
3 课功:穆斯林应慷慨施舍,作为献给安拉的贡品和虔诚的行为。
4 斋功:穆斯林必须在斋月每日从黎明到日落禁食。
5 朝功:穆斯林一生如条件允许应朝觐麦加一次。
这些仪式为信徒们提供了一种特别强有力的社会纽带。他们一起祈祷、斋戒、一起为不太幸运的兄弟们承担责任;他们-富人和穷人,黄种人、白种人、棕种人和黑人-一起到麦加去朝觐。而且,《古兰经》还对虔诚信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风俗和卫生、结婚和离婚、商业和政治、犯罪及惩罚、和平与战争予以指导。因此,伊斯兰教既是一种宗教信仰,又是一种社会法规和政治制度。它不仅为信徒们提供宗教戒律,而且为个人和公众生活提供明确的指导。与基督教世界不同,伊斯兰教国家中并不存在世俗生活与宗教生活之间,现世与教会之间的严格区分。伊斯兰教认为,凡属于凯撒的就是属于神的,而凡属于神的也就是属于凯撒的。“沙里亚”,即圣典,直到近代仍是整个穆斯林世界的国法,而且仍是穆斯林国家的基本法。
穆罕默德渐渐说服人们皈依这些教义。首先是他的直系亲属和私人朋友,这些人后来作为“先知的伙伴”,享有崇高的威望。随着这一小股皈依者的发展,麦加的富商们开始感到惊恐,害怕穆罕默德的教义将消弱过去的宗教信仰和阻止朝拜者去麦加放有“黑石”的天房中做礼拜。由于反对势力的增长,穆罕默德应邀前往麦地那,即麦加以北约300英里处的商路上的一座城市。这里杂居着阿拉伯部落和犹太部落的居民,因此,穆罕默德被当做仲裁者收到欢迎。622年,穆罕默德移居麦地那,阿拉伯人称这一事件为“希吉拉”,伊斯兰教历以这一年为纪元元年。
由于穆罕默德的教义主要基于犹太教的教义、传说和经典,他希望自己能作为麦地那犹太人的先知的继承者受到他们的欢迎,但麦地那犹太人嘲弄了他的要求。于是,穆罕默德转而反对他们,最终将他们驱逐出城,并把他们的财产分给了他的信徒。穆罕默德逐渐说服了麦地那的阿拉伯人接受他的宗教信仰,并以他的教义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神权政治国家。
穆罕默德以麦地那为基地,组织了对麦加商队的一次次袭击。这种袭击时阿拉伯游牧民普遍接受的一种经济活动。如今,他们聚集在“先知”的旗帜下,希望获得战利品,并顺便得到灵魂的拯救。到630年时,穆斯林已十分强大,完全有能力占领麦加,因而,穆罕默德将收藏在麦加天房中的黑石定为伊斯兰教的主要圣物。这样,他实现了和麦加上任的和解,从而维护了伊斯兰教的基本信条,并使其扎根于传统的阿拉伯习俗之中。到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时,大多数阿拉伯部落-虽不是全部-已承认他至高无上的地位,并向他进贡。
二、征服时代
正因为穆斯林社会是穆罕默德天才的结果,所以他死后,这一社会似乎很可能彻底分裂。部落酋长们认为,他们对穆罕默德的服从,已随着他的去世而结束。于是,他们停止纳贡,重新开始自由行动。这种撤离,伊斯兰教历史上称为“叛教的”部落,迫使他们回归伊斯兰教社会,引发了一系列经过适当谋划的战役。这些战役制服了“叛教的”部落,迫使他们回归伊斯兰教社会。但是,被制服的部落成员愠怒愤恨,显然一有机会还会叛离。穆斯林首领们明白,缓和这种不满的理想办法是,发动对外袭击,使每个贝都因人都有希望获得自己所喜爱的战利品。结果,这些袭击不是作为传播信仰的宗教战争开始的。穆罕默德并不认为伊斯兰是一种普遍的信仰,也不认为上帝选派他来向阿拉伯人以外的其他人传教。因此,阿拉伯人发动袭击,其原因正是为了让骚动的贝都因人一心忠于麦地那这一需求。
领导这些袭击的首领为哈里发,即代理人,他被选来代表起世俗作用的先知。当然,作为先知的穆罕默德不可能有继承人,但是,社会的世俗首领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穆罕默德的岳父艾卜伯克尔当选为哈里发,只意味着他是信仰的守卫者,而非宗教领袖。正是在艾卜伯克尔领导下,叛教的部落被迫恢复信仰,阿拉伯人开始了最早的对外侵略。
634年,欧麦尔继艾卜伯克尔之后当选为哈里发,在他的领导下,早期的对外侵略发展成正式的征服战争。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貌似强大的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不久便暴露出其外强中干的实质。这两个帝国之间的一系列战争削弱了它们各自的实力,而它们的国民对繁重的捐税和宗教迫害也极为不满。此外,当整个整个的部落被有关财富的迷人传说所吸引,从阿拉伯半岛各地向北迁移时,穆斯林军队也就由小股袭击队变成大规模的武装部队,任何想让他们返回贫瘠家园的企图,都将引起新的、很可能是致命的“变节”。结果,穆斯林首领率领贝都因军队进入叙利亚。因此,随之而来的大规模征服并不意味着伊斯兰教的扩张,而是意味着阿拉伯部落的扩张;这些阿拉伯部落在较早几个世纪中,已多次向北推进,进入“肥沃新月”地带。当时,扩张的规模空前,一方面是因为那两个帝国异常虚弱,一方面是因为新的伊斯兰教信仰所促成的团结和力量。
阿拉伯人一旦开始侵略,便充分利用他们沙漠作战的经验。他们不像拜占廷人和波斯人那样骑马作战,而是骑骆驼作战。这样可以随意发动进攻,而一旦需要,又可撤回到沙漠的安全地带。正如后来的维京人,因控制着海洋而能劫掠欧洲沿海一样,这是的阿拉伯人利用他们的“沙漠之舟”,进攻富庶的帝国。阿拉伯人在他们所征服的省份里,选择沙漠边缘的城市作为他们的主要根据地,并不是偶然的。如果他们所处的位置合适,他们会利用现成的城市,如大马士革;如果必要,他们也会建立新的城市。这些有守备部队驻防的城市满足了正在形成的阿拉伯帝国的需要,就像后来的直布罗陀、马耳他和新加坡满足了不列颠海上帝国的需要那样。
636年,阿拉伯人在约旦河支流耶尔穆克河的河谷中,赢得了对拜占廷人的决定性胜利。他们乘眯眼的沙暴发动进攻,几乎全歼由希腊、亚美尼亚和叙利亚基督徒组成的混合部队。皇帝希拉克略逃进君士坦丁堡,将整个叙利亚丢给了胜利者。哈里发欧麦尔这是转而进攻富裕的邻邦伊拉克。那里的闪米特人已部分地皈依基督教,疏远了波斯和琐罗亚斯德教统治者。这种分裂有助于637年夏天阿拉伯人在卡迪西亚取得的伟大胜利。波斯皇帝仓皇撤离位于卡迪西亚附近的首都泰西封,向东逃窜。
在耶尔穆克和卡迪西亚所取得的惊人胜利,给穆斯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从而进一步壮大了大批来自西南部沙漠的贝都因部落。阿拉伯军队如洪流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他们向西进入埃及,向东进入波斯。欧麦尔的哈里发继承者们,在宗教热情和游牧民贪婪之心的驱使下,继续举起伊斯兰教的旗帜,乘胜对外征战。在北非,阿拉伯军队得到当地柏柏尔皈依者的增援,迅速进入摩洛哥,然后,穿过直布罗陀海峡,攻入西班牙。711年,他们战胜西班牙的最后一个西哥特国王罗德里戈,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入法国。不过,732年,在法国的图尔,他们却被查理·马特打败。
与此同时,其他穆斯林势力正在向东扩张,进入印度西北部的信德省。然后,他们又北上,一直到达中亚的怛逻斯。因此,先前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简单宗教,已迅速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到750年,伊斯兰教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亚的广大地区。(~P216)

醒来睡不着了,发帖后试试继续睡。
从第七版《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著)中摘出关于伊斯兰教历史码成文字。(P211~)
伊斯兰教的兴起
600年至1000年间的几个世纪中,伊斯兰教的出现,是欧亚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穆斯林武士的惊人征服,和大约1000年前亚历山大大帝的政府一样,统一了整个中东地区。7、8世纪,伊斯兰教的政府使从比利牛斯山脉到印度,从摩洛哥到中亚的所有地区都统一到伊斯兰教的星月旗下。
一、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中世纪最有影响的历史人物,生于569年。6岁时母亲去世,先由祖母,后由伯父抚养长大。有关他青少年时期的情况知道的很少。传说他12岁时曾随伯父跟商队去过叙利亚,在这次旅行中,可能获得一些有关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知识。穆罕默德25岁时同一位富孀结婚,她为他生了几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儿子都早年夭折了。
穆罕默德40岁时,经历了一段精神极度紧张的时期;在此过程中,他开始相信上帝选他为先知,选他当亚伯拉罕、摩西和耶稣的继承人。有人要他描述默示经过,他回答说,《古兰经》的全部经文在天国里,每次他所得到的只是一部分,通常由天使加百列传授给他,并让他一字一句地重复。穆罕默德这时认为,他已接受了神的感召,要去证实安拉的唯一性和超然存在,去警告人们最后审判日终将来临,去告诫他们对忠实的报答是上天堂,对邪恶的惩罚是下地狱。
穆罕默德的教诲,在他死后不久被记录成书,成为伊斯兰教这一新教的圣典。“伊斯兰”意为“顺服上帝的旨意”。穆罕默德没有建立教士组织,也没有确定专为拯救灵魂的具体圣事。但是,他的确要求信徒们履行某些仪式,即伊斯兰教的“五功”。它们是:
1 念功:信徒一生必须完全理解、绝对接受地背诵“除安拉外,再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2 拜功:信徒应每日礼拜5次,分别在晨、晌、晡、昏、宵5个时间内举行:脱掉鞋子,戴上头巾,在一张地毯上面朝麦加方向祈祷。
3 课功:穆斯林应慷慨施舍,作为献给安拉的贡品和虔诚的行为。
4 斋功:穆斯林必须在斋月每日从黎明到日落禁食。
5 朝功:穆斯林一生如条件允许应朝觐麦加一次。
这些仪式为信徒们提供了一种特别强有力的社会纽带。他们一起祈祷、斋戒、一起为不太幸运的兄弟们承担责任;他们-富人和穷人,黄种人、白种人、棕种人和黑人-一起到麦加去朝觐。而且,《古兰经》还对虔诚信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风俗和卫生、结婚和离婚、商业和政治、犯罪及惩罚、和平与战争予以指导。因此,伊斯兰教既是一种宗教信仰,又是一种社会法规和政治制度。它不仅为信徒们提供宗教戒律,而且为个人和公众生活提供明确的指导。与基督教世界不同,伊斯兰教国家中并不存在世俗生活与宗教生活之间,现世与教会之间的严格区分。伊斯兰教认为,凡属于凯撒的就是属于神的,而凡属于神的也就是属于凯撒的。“沙里亚”,即圣典,直到近代仍是整个穆斯林世界的国法,而且仍是穆斯林国家的基本法。
穆罕默德渐渐说服人们皈依这些教义。首先是他的直系亲属和私人朋友,这些人后来作为“先知的伙伴”,享有崇高的威望。随着这一小股皈依者的发展,麦加的富商们开始感到惊恐,害怕穆罕默德的教义将消弱过去的宗教信仰和阻止朝拜者去麦加放有“黑石”的天房中做礼拜。由于反对势力的增长,穆罕默德应邀前往麦地那,即麦加以北约300英里处的商路上的一座城市。这里杂居着阿拉伯部落和犹太部落的居民,因此,穆罕默德被当做仲裁者收到欢迎。622年,穆罕默德移居麦地那,阿拉伯人称这一事件为“希吉拉”,伊斯兰教历以这一年为纪元元年。
由于穆罕默德的教义主要基于犹太教的教义、传说和经典,他希望自己能作为麦地那犹太人的先知的继承者受到他们的欢迎,但麦地那犹太人嘲弄了他的要求。于是,穆罕默德转而反对他们,最终将他们驱逐出城,并把他们的财产分给了他的信徒。穆罕默德逐渐说服了麦地那的阿拉伯人接受他的宗教信仰,并以他的教义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神权政治国家。
穆罕默德以麦地那为基地,组织了对麦加商队的一次次袭击。这种袭击时阿拉伯游牧民普遍接受的一种经济活动。如今,他们聚集在“先知”的旗帜下,希望获得战利品,并顺便得到灵魂的拯救。到630年时,穆斯林已十分强大,完全有能力占领麦加,因而,穆罕默德将收藏在麦加天房中的黑石定为伊斯兰教的主要圣物。这样,他实现了和麦加上任的和解,从而维护了伊斯兰教的基本信条,并使其扎根于传统的阿拉伯习俗之中。到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时,大多数阿拉伯部落-虽不是全部-已承认他至高无上的地位,并向他进贡。
二、征服时代
正因为穆斯林社会是穆罕默德天才的结果,所以他死后,这一社会似乎很可能彻底分裂。部落酋长们认为,他们对穆罕默德的服从,已随着他的去世而结束。于是,他们停止纳贡,重新开始自由行动。这种撤离,伊斯兰教历史上称为“叛教的”部落,迫使他们回归伊斯兰教社会,引发了一系列经过适当谋划的战役。这些战役制服了“叛教的”部落,迫使他们回归伊斯兰教社会。但是,被制服的部落成员愠怒愤恨,显然一有机会还会叛离。穆斯林首领们明白,缓和这种不满的理想办法是,发动对外袭击,使每个贝都因人都有希望获得自己所喜爱的战利品。结果,这些袭击不是作为传播信仰的宗教战争开始的。穆罕默德并不认为伊斯兰是一种普遍的信仰,也不认为上帝选派他来向阿拉伯人以外的其他人传教。因此,阿拉伯人发动袭击,其原因正是为了让骚动的贝都因人一心忠于麦地那这一需求。
领导这些袭击的首领为哈里发,即代理人,他被选来代表起世俗作用的先知。当然,作为先知的穆罕默德不可能有继承人,但是,社会的世俗首领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穆罕默德的岳父艾卜伯克尔当选为哈里发,只意味着他是信仰的守卫者,而非宗教领袖。正是在艾卜伯克尔领导下,叛教的部落被迫恢复信仰,阿拉伯人开始了最早的对外侵略。
634年,欧麦尔继艾卜伯克尔之后当选为哈里发,在他的领导下,早期的对外侵略发展成正式的征服战争。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貌似强大的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不久便暴露出其外强中干的实质。这两个帝国之间的一系列战争削弱了它们各自的实力,而它们的国民对繁重的捐税和宗教迫害也极为不满。此外,当整个整个的部落被有关财富的迷人传说所吸引,从阿拉伯半岛各地向北迁移时,穆斯林军队也就由小股袭击队变成大规模的武装部队,任何想让他们返回贫瘠家园的企图,都将引起新的、很可能是致命的“变节”。结果,穆斯林首领率领贝都因军队进入叙利亚。因此,随之而来的大规模征服并不意味着伊斯兰教的扩张,而是意味着阿拉伯部落的扩张;这些阿拉伯部落在较早几个世纪中,已多次向北推进,进入“肥沃新月”地带。当时,扩张的规模空前,一方面是因为那两个帝国异常虚弱,一方面是因为新的伊斯兰教信仰所促成的团结和力量。
阿拉伯人一旦开始侵略,便充分利用他们沙漠作战的经验。他们不像拜占廷人和波斯人那样骑马作战,而是骑骆驼作战。这样可以随意发动进攻,而一旦需要,又可撤回到沙漠的安全地带。正如后来的维京人,因控制着海洋而能劫掠欧洲沿海一样,这是的阿拉伯人利用他们的“沙漠之舟”,进攻富庶的帝国。阿拉伯人在他们所征服的省份里,选择沙漠边缘的城市作为他们的主要根据地,并不是偶然的。如果他们所处的位置合适,他们会利用现成的城市,如大马士革;如果必要,他们也会建立新的城市。这些有守备部队驻防的城市满足了正在形成的阿拉伯帝国的需要,就像后来的直布罗陀、马耳他和新加坡满足了不列颠海上帝国的需要那样。
636年,阿拉伯人在约旦河支流耶尔穆克河的河谷中,赢得了对拜占廷人的决定性胜利。他们乘眯眼的沙暴发动进攻,几乎全歼由希腊、亚美尼亚和叙利亚基督徒组成的混合部队。皇帝希拉克略逃进君士坦丁堡,将整个叙利亚丢给了胜利者。哈里发欧麦尔这是转而进攻富裕的邻邦伊拉克。那里的闪米特人已部分地皈依基督教,疏远了波斯和琐罗亚斯德教统治者。这种分裂有助于637年夏天阿拉伯人在卡迪西亚取得的伟大胜利。波斯皇帝仓皇撤离位于卡迪西亚附近的首都泰西封,向东逃窜。
在耶尔穆克和卡迪西亚所取得的惊人胜利,给穆斯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从而进一步壮大了大批来自西南部沙漠的贝都因部落。阿拉伯军队如洪流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他们向西进入埃及,向东进入波斯。欧麦尔的哈里发继承者们,在宗教热情和游牧民贪婪之心的驱使下,继续举起伊斯兰教的旗帜,乘胜对外征战。在北非,阿拉伯军队得到当地柏柏尔皈依者的增援,迅速进入摩洛哥,然后,穿过直布罗陀海峡,攻入西班牙。711年,他们战胜西班牙的最后一个西哥特国王罗德里戈,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入法国。不过,732年,在法国的图尔,他们却被查理·马特打败。
与此同时,其他穆斯林势力正在向东扩张,进入印度西北部的信德省。然后,他们又北上,一直到达中亚的怛逻斯。因此,先前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简单宗教,已迅速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到750年,伊斯兰教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亚的广大地区。(~P216)


延伸了解: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的相互诋毁
中世纪时,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是不共戴天的死敌,在欧洲、中东和海外的战场上互相厮杀。他们也相互贬低,正如以下两种说法所表明的。第一种说法出自西班牙托莱多市的一位穆斯林法官之口,他将北欧人视为末等民族。第二种说法出自一位基督教主之口,他表达了西方世界对穆斯林道德堕落的共同看法。
赛义德·安德鲁斯(Sa'id-Andalusi)法官说:......就民族之林中没有发展科学的其他民族而论,它们与其说是人类,不如说像动物。那些深居北方的人,其所在地与太阳相距极远,故当地气候寒冷,空气闷塞,人也因此受到影响,变得生性冷漠、脾气粗暴。因而,他们都长得高大,皮肤苍白,头发很长。由于同样的原因,他们智力迟钝、不聪颖,无知和愚昧成了他们的特点。他们大多做事荒唐,处于心理盲状态,就像斯拉夫人、保加利亚人和其他邻近民族一样。
萨坦尼亚(Sultaniyah)的主教威廉·亚当说:在穆斯林教派中,不仅未禁止任何性行为,而且还允许和赞扬各种性行为。因此,在他们当中,除了有无数的妓女外,还有许多剃光胡须、涂脂抹粉、手腕和脚踝上戴着镯子的脂粉气十足的男人。......因此,穆斯林忘却了人类的尊严,不知羞耻地为那些脂粉气十足的男人所吸引,并公然地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就像我们社会中夫妻公开地生活在一起那样。(~P216)
三、从阿拉伯王国到伊斯兰教帝国(《全球通史》第七版P217~)
第一阶段的扩张完成后,阿拉伯人便安顿下来,享受胜利果实。他们实际上是其属国的占领军,大多数居住在军事重镇里,由此控制着周围的乡村。由于哈里发欧麦尔一开始就规定他的追随者不应在被占领的行省里享受封地,所以,他们这时享受政府津贴。支付这些津贴的资金来自伊斯兰教国家没收的土地和征收的捐税,向非穆斯林征收的捐税比向穆斯林征收的高。除此之外,非穆斯林其实并未受到干扰,也没有被迫改变信仰。确实,皈依伊斯兰教极不不受统治者欢迎,因为这意味着降低税收。因此,信奉伊斯兰教,实际上是阿拉伯武士贵族的特权,他们统治了人数远为众多的诸被征服民族。
不久,日益增长的“马瓦里”,即非阿拉伯穆斯林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状况。这些新教徒成群结队的涌入城市,充当雇员、工匠、店主和商人,为阿拉伯贵族的需要服务。作为穆斯林,他们要求与阿拉伯人平等,但未得到承认。虽然“马瓦里”也在伊斯兰教军队中服役,但通常只能作为步兵参战;步兵得到的薪俸和战利品少于阿拉伯骑兵。
随着帝国的扩张,随着财富从属国行省源源不断流入城市,“马瓦里”的人数和财富也不断增长,但他们仍然被排除在统治集团之外。于是,他们成为城市中的不安定因素,决心取得与他们经济实力相称的社会地位。人们开始有充分理由认为,阿拉伯伍麦叶哈里发王朝是征服战争完成后百无一用的一个寄生集团;伍麦叶王朝曾与661年,从麦地那迁都大马士革。因此,对阿拉伯贵族的抵抗运动,既是一场民族反抗运动,又是一场社会反抗运动。
为争夺王位而突然爆发的十年内乱,以750年阿拔斯哈里发王朝的建立宣告结束;阿拔斯王朝的建立,其意义远远超过单纯的改朝换代。“马瓦里”,尤其是波斯人,这时代替了旧贵族。阿拉伯军人不再是享受薪俸的特权阶层,而是被皇家常备军所取代;皇家常备军开始时主要由波斯人组成。从前的军事重镇,如今在“马瓦里”的控制下,变成了巨大的商业中心。一部分阿拉伯人开始加入市民和农民的行列,另一部分则重新退回到游牧生活。
帝国的结构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尤其是762年随着首都从大马士革东迁到巴格达,情况更是如此。这实际上意味着,阿拔斯哈里发政权开始放弃地中海,接受波斯的传统,寻求波斯的支持。哈里发不再是阿拉伯部落的酋长,而是一位由神决定的专制君主,即“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他的权利并不依赖于部落的支持,而是建立在享有薪俸的官僚和常备军的基础上。因此,哈里发统治已成为同前泰西封、波斯利斯和巴比伦的许多君主政体相类似的东方君主政体。在这一君主政体所强加的秩序与防护下,一种融合了犹太传统、希腊-罗马传统和波斯-美索不达米亚传统的混合文明,在随后几个世纪中逐渐形成。伊斯兰教不再仅仅是上层骑士贵族的宗教信条,而成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文明。(~P218)

延伸了解: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的相互诋毁
中世纪时,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是不共戴天的死敌,在欧洲、中东和海外的战场上互相厮杀。他们也相互贬低,正如以下两种说法所表明的。第一种说法出自西班牙托莱多市的一位穆斯林法官之口,他将北欧人视为末等民族。第二种说法出自一位基督教主之口,他表达了西方世界对穆斯林道德堕落的共同看法。
赛义德·安德鲁斯(Sa'id-Andalusi)法官说:......就民族之林中没有发展科学的其他民族而论,它们与其说是人类,不如说像动物。那些深居北方的人,其所在地与太阳相距极远,故当地气候寒冷,空气闷塞,人也因此受到影响,变得生性冷漠、脾气粗暴。因而,他们都长得高大,皮肤苍白,头发很长。由于同样的原因,他们智力迟钝、不聪颖,无知和愚昧成了他们的特点。他们大多做事荒唐,处于心理盲状态,就像斯拉夫人、保加利亚人和其他邻近民族一样。
萨坦尼亚(Sultaniyah)的主教威廉·亚当说:在穆斯林教派中,不仅未禁止任何性行为,而且还允许和赞扬各种性行为。因此,在他们当中,除了有无数的妓女外,还有许多剃光胡须、涂脂抹粉、手腕和脚踝上戴着镯子的脂粉气十足的男人。......因此,穆斯林忘却了人类的尊严,不知羞耻地为那些脂粉气十足的男人所吸引,并公然地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就像我们社会中夫妻公开地生活在一起那样。(~P216)
三、从阿拉伯王国到伊斯兰教帝国(《全球通史》第七版P217~)
第一阶段的扩张完成后,阿拉伯人便安顿下来,享受胜利果实。他们实际上是其属国的占领军,大多数居住在军事重镇里,由此控制着周围的乡村。由于哈里发欧麦尔一开始就规定他的追随者不应在被占领的行省里享受封地,所以,他们这时享受政府津贴。支付这些津贴的资金来自伊斯兰教国家没收的土地和征收的捐税,向非穆斯林征收的捐税比向穆斯林征收的高。除此之外,非穆斯林其实并未受到干扰,也没有被迫改变信仰。确实,皈依伊斯兰教极不不受统治者欢迎,因为这意味着降低税收。因此,信奉伊斯兰教,实际上是阿拉伯武士贵族的特权,他们统治了人数远为众多的诸被征服民族。
不久,日益增长的“马瓦里”,即非阿拉伯穆斯林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状况。这些新教徒成群结队的涌入城市,充当雇员、工匠、店主和商人,为阿拉伯贵族的需要服务。作为穆斯林,他们要求与阿拉伯人平等,但未得到承认。虽然“马瓦里”也在伊斯兰教军队中服役,但通常只能作为步兵参战;步兵得到的薪俸和战利品少于阿拉伯骑兵。
随着帝国的扩张,随着财富从属国行省源源不断流入城市,“马瓦里”的人数和财富也不断增长,但他们仍然被排除在统治集团之外。于是,他们成为城市中的不安定因素,决心取得与他们经济实力相称的社会地位。人们开始有充分理由认为,阿拉伯伍麦叶哈里发王朝是征服战争完成后百无一用的一个寄生集团;伍麦叶王朝曾与661年,从麦地那迁都大马士革。因此,对阿拉伯贵族的抵抗运动,既是一场民族反抗运动,又是一场社会反抗运动。
为争夺王位而突然爆发的十年内乱,以750年阿拔斯哈里发王朝的建立宣告结束;阿拔斯王朝的建立,其意义远远超过单纯的改朝换代。“马瓦里”,尤其是波斯人,这时代替了旧贵族。阿拉伯军人不再是享受薪俸的特权阶层,而是被皇家常备军所取代;皇家常备军开始时主要由波斯人组成。从前的军事重镇,如今在“马瓦里”的控制下,变成了巨大的商业中心。一部分阿拉伯人开始加入市民和农民的行列,另一部分则重新退回到游牧生活。
帝国的结构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尤其是762年随着首都从大马士革东迁到巴格达,情况更是如此。这实际上意味着,阿拔斯哈里发政权开始放弃地中海,接受波斯的传统,寻求波斯的支持。哈里发不再是阿拉伯部落的酋长,而是一位由神决定的专制君主,即“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他的权利并不依赖于部落的支持,而是建立在享有薪俸的官僚和常备军的基础上。因此,哈里发统治已成为同前泰西封、波斯利斯和巴比伦的许多君主政体相类似的东方君主政体。在这一君主政体所强加的秩序与防护下,一种融合了犹太传统、希腊-罗马传统和波斯-美索不达米亚传统的混合文明,在随后几个世纪中逐渐形成。伊斯兰教不再仅仅是上层骑士贵族的宗教信条,而成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文明。(~P218)


四、伊斯兰教文明(第七版《全球通史》P218~)
哈里发曼苏尔选择巴格达作为阿拔斯王朝的首都所在地,他预见到了这一选择的辉煌前景:
这个东濒底格里斯河、西临幼发拉底河的岛屿,是一个世界性的市场。溯底格里斯河而上的所有船只......都将在这里停泊;顺底格里斯河而下、沿幼发拉底河运来的货物,也将在这里停卸。这里将是山区、伊斯法罕和霍拉桑诸地区居民的交通要道。感谢安拉,为我保留了 这块地方,并使在我之前来这里的人们忽略了它。真主啊,我要在这里建筑城市,并终生居住在这里,我的子孙也将居住此地。无疑,它将成为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
曼苏尔的的期望很快得到全面实现。一个世纪内,巴格达的人口约达100万。城市的中心是一座直径约两英里的城堡,里边有哈里发的宫廷、官员们的官邸和禁卫军的营房。城堡外围建立了巨大的商业中心,由富饶的两河流域地区提供充裕的产品。主要作物有小麦、大麦、稻米、椰枣和橄榄。各行省还提供了丰富的金属资源,如来自兴都库什山脉的白银,来自努比亚和苏丹的黄金,来自伊斯法罕的铜以及来自波斯、中亚和西西里岛的铁。帝国境内的许多地方都蕴藏着宝石,波斯湾水域还生产珍珠。工业也很繁荣,就从事生产的人数和产值而言,纺织业最为重要。从中国战俘身上学到了造纸术,迅速传遍伊斯兰世界,并于900年传入西班牙。
如此繁荣的经济,遍布辽阔的阿拔斯帝国,大大促进了地区间的贸易。如前章所述,穆斯林商人或走陆路经过中亚,或从水路同印度、锡兰、东南亚和中国通商。他们还同非洲进行广泛的贸易,由此获得黄金、象牙、乌木和奴隶。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发现的大批铸于7至11世纪的穆斯林硬币,证实了穆斯林商人同北方国家的贸易。如此广泛的贸易交流,促进了银行业的高速发展,结果各主要城市都设有分行,在巴格达开的支票,可以在摩洛哥兑现。
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们便在其奢侈豪华的宫殿里纵情享受。《一千零一夜》的描写了最著名的哈里发哈伦·赖世德(786-809在位)。他是一个有文化素养的统治者,身边簇拥着一批诗人、乐师、歌手、舞女、学者和才子。室内常见的游戏是象棋、骰子和十五子棋;室外的运动有打猎、猎鹰、放鹰、马球、射箭、击剑、掷标枪和骑马比赛等。哈伦与查理曼处于同一时代,但他们各自的首都,巴格达和艾克斯拉沙佩勒简直无法相比,如同今天的巴格达和巴黎无法相比一样,不过是在相反的意义上。
阿拔斯王朝不仅以富裕和豪华著称,而且以一段时期内在宗教事务上比较宽容而闻名于世,很明显,这种宽容在当时的西方是绝对没有的。伊斯兰教教法在一定程度上可用来说明这一点。这一神圣法律承认,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同穆斯林一样,都属于“有经人”。两者都有一部圣典,即成文的启示书。他们的信仰被认为是真实的,不过还不完整,因为穆罕默德已取代了摩西和耶稣基督。因此,伊斯兰教宽容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它允许他们坚持自己的信仰,只是予以某些限制和处罚。(~P219关于伊斯兰文明待续)
除自身原先的成就外,穆斯林还在翻译和传播古代著作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伍麦叶王朝的哈里发们不信任任何非阿拉伯人,对他们的文明也不感兴趣。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们则不同。他们曾得到基督教徒、犹太教徒和波斯琐罗亚斯德教徒的有力支持,因而度量也更为宽宏。“智慧之城”巴格达拥有一大批翻译家,其中著名的翻译家侯赛因·伊本·易司哈格(809-873)就是一位基督教徒。他曾出访希腊语国家,收集手稿,同助手一起翻译了许多著作,其中包括希波克拉底、盖伦、欧几里得、托勒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作品。另一个伟大的翻译中心位于穆斯林西班牙的托莱多市。12、13世纪,这里的翻译家有犹太人、西班牙人和来自欧洲各地的外国学者。这一活动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欧洲人对希腊学问已缺乏直接的了解,甚至长期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穆斯林的学术成就在西欧准备重新开始自己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腊著作的作用。
最后应该强调的是,两条基本纽带,即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将哈里发统治下的不同民族联系在一起。阿拉伯语的传播,比阿拉伯人的政府效果更为显著。到11世纪时,阿拉伯语已代替古希腊语、拉丁语、科普特语和阿拉米语,在从摩洛哥到波斯的广大地区流行,并一直持续到今天。这一公用语言说明,虽然在这一地区,除了占优势的闪米特人外,还有苏丹黑人,除了占优势的穆斯林外,还有黎巴嫩基督徒和埃及科普特教徒,但他们之间却存在着一种彼此认同的情感。甚至在这片已永久阿拉伯化的辽阔地区之外,阿拉伯语对其他穆斯林民族的语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阿拉伯词汇在这些语言中,如希腊和拉丁词汇在英语中一样被普遍使用;其中有些语言(乌尔都语、马来语、斯瓦希里语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土耳其语)都是用阿拉伯文字母拼写的。
伊斯兰教也是一条强有力的纽带,一条比基督教更有利得多的纽带,因为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而且是一种社会和政治体系与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如同语言为阿拉伯世界打下基础一样,宗教信仰也为伊斯兰教文明提供了基础。众所周知,伊斯兰教文明在征服后的几个世纪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带有基督教、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和阿拉伯宗教的成分,带有希腊-罗马、波斯-美索不达米亚的行政、文化和科学诸成分的综合体。因为,它不是早先各种文化的简单拼凑,而是代表全新文明的一种融合。它虽然来源不一,有多种组成部分,但却明显带有阿拉伯伊斯兰教的独特印记。
到目前为止,伊斯兰教依然是一股较重要的势力,是世界的第二大宗教。它拥有近10亿信徒,约占世界人口的18%。而基督教大约有17亿信徒,约占世界人口的33%。穆斯林(照字义即阿拉意志的“顺从者”)分布在从非洲的大西洋海岸越过北非、穿过中东和南亚、直达印度尼西亚的辽阔地域。因此,许多种族群体占据了虔诚徒众的阵营;阿拉伯人,即伊斯兰教的传世人,现在成了伊斯兰教中的少数派。(~P222)

四、伊斯兰教文明(第七版《全球通史》P218~)
哈里发曼苏尔选择巴格达作为阿拔斯王朝的首都所在地,他预见到了这一选择的辉煌前景:
这个东濒底格里斯河、西临幼发拉底河的岛屿,是一个世界性的市场。溯底格里斯河而上的所有船只......都将在这里停泊;顺底格里斯河而下、沿幼发拉底河运来的货物,也将在这里停卸。这里将是山区、伊斯法罕和霍拉桑诸地区居民的交通要道。感谢安拉,为我保留了 这块地方,并使在我之前来这里的人们忽略了它。真主啊,我要在这里建筑城市,并终生居住在这里,我的子孙也将居住此地。无疑,它将成为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
曼苏尔的的期望很快得到全面实现。一个世纪内,巴格达的人口约达100万。城市的中心是一座直径约两英里的城堡,里边有哈里发的宫廷、官员们的官邸和禁卫军的营房。城堡外围建立了巨大的商业中心,由富饶的两河流域地区提供充裕的产品。主要作物有小麦、大麦、稻米、椰枣和橄榄。各行省还提供了丰富的金属资源,如来自兴都库什山脉的白银,来自努比亚和苏丹的黄金,来自伊斯法罕的铜以及来自波斯、中亚和西西里岛的铁。帝国境内的许多地方都蕴藏着宝石,波斯湾水域还生产珍珠。工业也很繁荣,就从事生产的人数和产值而言,纺织业最为重要。从中国战俘身上学到了造纸术,迅速传遍伊斯兰世界,并于900年传入西班牙。
如此繁荣的经济,遍布辽阔的阿拔斯帝国,大大促进了地区间的贸易。如前章所述,穆斯林商人或走陆路经过中亚,或从水路同印度、锡兰、东南亚和中国通商。他们还同非洲进行广泛的贸易,由此获得黄金、象牙、乌木和奴隶。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发现的大批铸于7至11世纪的穆斯林硬币,证实了穆斯林商人同北方国家的贸易。如此广泛的贸易交流,促进了银行业的高速发展,结果各主要城市都设有分行,在巴格达开的支票,可以在摩洛哥兑现。
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们便在其奢侈豪华的宫殿里纵情享受。《一千零一夜》的描写了最著名的哈里发哈伦·赖世德(786-809在位)。他是一个有文化素养的统治者,身边簇拥着一批诗人、乐师、歌手、舞女、学者和才子。室内常见的游戏是象棋、骰子和十五子棋;室外的运动有打猎、猎鹰、放鹰、马球、射箭、击剑、掷标枪和骑马比赛等。哈伦与查理曼处于同一时代,但他们各自的首都,巴格达和艾克斯拉沙佩勒简直无法相比,如同今天的巴格达和巴黎无法相比一样,不过是在相反的意义上。
阿拔斯王朝不仅以富裕和豪华著称,而且以一段时期内在宗教事务上比较宽容而闻名于世,很明显,这种宽容在当时的西方是绝对没有的。伊斯兰教教法在一定程度上可用来说明这一点。这一神圣法律承认,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同穆斯林一样,都属于“有经人”。两者都有一部圣典,即成文的启示书。他们的信仰被认为是真实的,不过还不完整,因为穆罕默德已取代了摩西和耶稣基督。因此,伊斯兰教宽容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它允许他们坚持自己的信仰,只是予以某些限制和处罚。(~P219关于伊斯兰文明待续)
除自身原先的成就外,穆斯林还在翻译和传播古代著作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伍麦叶王朝的哈里发们不信任任何非阿拉伯人,对他们的文明也不感兴趣。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们则不同。他们曾得到基督教徒、犹太教徒和波斯琐罗亚斯德教徒的有力支持,因而度量也更为宽宏。“智慧之城”巴格达拥有一大批翻译家,其中著名的翻译家侯赛因·伊本·易司哈格(809-873)就是一位基督教徒。他曾出访希腊语国家,收集手稿,同助手一起翻译了许多著作,其中包括希波克拉底、盖伦、欧几里得、托勒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作品。另一个伟大的翻译中心位于穆斯林西班牙的托莱多市。12、13世纪,这里的翻译家有犹太人、西班牙人和来自欧洲各地的外国学者。这一活动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欧洲人对希腊学问已缺乏直接的了解,甚至长期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穆斯林的学术成就在西欧准备重新开始自己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腊著作的作用。
最后应该强调的是,两条基本纽带,即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将哈里发统治下的不同民族联系在一起。阿拉伯语的传播,比阿拉伯人的政府效果更为显著。到11世纪时,阿拉伯语已代替古希腊语、拉丁语、科普特语和阿拉米语,在从摩洛哥到波斯的广大地区流行,并一直持续到今天。这一公用语言说明,虽然在这一地区,除了占优势的闪米特人外,还有苏丹黑人,除了占优势的穆斯林外,还有黎巴嫩基督徒和埃及科普特教徒,但他们之间却存在着一种彼此认同的情感。甚至在这片已永久阿拉伯化的辽阔地区之外,阿拉伯语对其他穆斯林民族的语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阿拉伯词汇在这些语言中,如希腊和拉丁词汇在英语中一样被普遍使用;其中有些语言(乌尔都语、马来语、斯瓦希里语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土耳其语)都是用阿拉伯文字母拼写的。
伊斯兰教也是一条强有力的纽带,一条比基督教更有利得多的纽带,因为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而且是一种社会和政治体系与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如同语言为阿拉伯世界打下基础一样,宗教信仰也为伊斯兰教文明提供了基础。众所周知,伊斯兰教文明在征服后的几个世纪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带有基督教、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和阿拉伯宗教的成分,带有希腊-罗马、波斯-美索不达米亚的行政、文化和科学诸成分的综合体。因为,它不是早先各种文化的简单拼凑,而是代表全新文明的一种融合。它虽然来源不一,有多种组成部分,但却明显带有阿拉伯伊斯兰教的独特印记。
到目前为止,伊斯兰教依然是一股较重要的势力,是世界的第二大宗教。它拥有近10亿信徒,约占世界人口的18%。而基督教大约有17亿信徒,约占世界人口的33%。穆斯林(照字义即阿拉意志的“顺从者”)分布在从非洲的大西洋海岸越过北非、穿过中东和南亚、直达印度尼西亚的辽阔地域。因此,许多种族群体占据了虔诚徒众的阵营;阿拉伯人,即伊斯兰教的传世人,现在成了伊斯兰教中的少数派。(~P222)
占楼补充第五节。
甘肃、宁夏两省从来都没有声音哈,如同消失了一样,仿佛不是中国国土。


先知啪啪了无数的妹纸,却木有一个成年的男性继承人
导致死后教派纷争不断,到现在都木有消停
为了不影响主帖就把网上关于奧姆真理教的内容帖这。
日本臭名昭著的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的最后一名被告日前被判死刑,这一跨世纪审判再次勾起全世界对于奥姆真理教所实施的恐怖活动的痛苦回忆。实际上,奥姆真理教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它曾暗中策划一系列颠覆国家政权的“宏伟计划”,而且很多计划都已到了实施阶段。其中,最骇人听闻的当属“十一月战争”计划:使用俄制军用直升机喷洒毒气,“集中消灭”国家元首,并通过获取浓缩型核武器将“日本拖入与美俄的核战争中”,最终利用国家权力真空之机控制混乱的日本。
奥姆教主曾拜谒明孝陵
奥姆真理教是上世纪80年代出现在日本的一个邪教团体。教主麻原彰晃本名松本智津夫,1955年出生,是一个双目半盲的宗教狂人。麻原的祖父为日本法西斯时代的警官,奉命到朝鲜镇压当地人民的反抗并长期在当地驻扎,故麻原之父生于朝鲜益山郡,在日本战败后才返回熊本县老家居住,以制作榻榻米为生。麻原虽然在传教过程中屡托神迹,但最终调查表明,他早年曾因诈取保险费和无照卖药受到处罚,是为了敛财而成立奥姆真理教,他曾对友人说过:“现在做什么买卖最赚钱呢?那就是宗教。”
奥姆真理教创立于1984年,最初,麻原的宗教活动以瑜伽为起点。1986年,麻原声称在喜马拉雅山得道,开始大量招收信徒。1988年他向达赖喇嘛“布施”一亿日元,获得推荐信,并因此使奥姆真理教在日本获得合法地位。此后,该教信徒大增,一度达到出家教徒1400人,在家修行者1.4万人的规模。
实际上,麻原本人还曾到过中国。1994年2月,麻原率奥姆真理教内村井秀夫、新实智光、井上嘉浩、早川纪代秀、远藤诚一、中川智正等重要人员来华。麻原自称明太祖朱元璋转世,因此前往明孝陵参访。(其实麻原更有名的是所谓埃及国王转世之说,并也曾到过埃及)。访华途中,麻原说:“1997年,我将成为日本之王;到2003年,世界大部分地区都将纳入奥姆真理教的势力范围,仇视真理的人必须尽早杀掉。”麻原表达了以武力推翻日本政府、建立“奥姆国家”、进而征服世界的野心。
策划核战争暴力颠覆政权
与媒体上曝光度极高的东京地铁毒气案相比,奥姆真理教策划的“十一月战争”计划才是一个“宏伟而缜密”的疯狂计划。该计划原定于1995年11月实施,结果当年3月日本警方突击搜查奥姆真理教事务所时,找到骨干成员早川纪代秀记载该计划的笔记,该阴谋因此败露。该计划核心内容是:在1995年11月日本国会开幕式上,用军用直升机飞到东京上空向整个东京都散播有毒气体,包括沙林毒气、肉毒杆菌和VX瓦斯。为实施这一计划,早在1991年,奥姆真理教就在其位于山梨县上九一色村的基地进行了一次试验,使用的是自己制造的飞行器,结果失败。后来又斥资从俄罗斯购买两架直升机,其中一架在警察搜查其总部时,就停在其总部大门前。
据说,当时奥姆真理教拥有的沙林毒气化学原料有几十万吨,可以使超过100亿成人死亡,而据日本《文艺春秋》披露的消息,即使投放效果不佳,“理论上依然可以干掉1亿人”。因而奥姆真理教对于这一计划很有信心,并将目标确定为“杀死1200万东京都市民的大多数”,包括日本国会大厦出席会议的天皇及内阁全体成员。为此,日本政治机关所在中心千代田区将成为投放的第一地点。教团还计划给“特别行动队”调配6000支AK47步枪。“早川笔记”还透露,该组织已经做好从海外买船,将T72坦克、米格29战机和“志愿作战人员”一齐运到日本,从东京港登陆的准备。并标明所需购买的武器单价和人员经费。
在“十一月战争”计划中,奥姆真理教将控制国家核设施或至少自身获得核武器作为主要目标,这样就能“将日本拖入和美国、俄罗斯的核战争中”,进而使该教能更好地控制一片混乱的日本。为此,奥姆真理教一直在尝试获得能够制造“浓缩型核武器”的原材料。1993年4月到5月期间,早川在笔记中写道:“澳大利亚南部地区是获得铀矿的一个理想地方”,后来他又记载说,日本中部岐阜县也是获得铀的可能矿区。为此,奥姆真理教成员企图购买当地土地,进行隐秘开采,幸好当地政府没有同意。
除了“十一月战争”的主体计划,奥姆真理教还制定一连串五花八门的子计划,例如从1994年起,奥姆真理教开始在陆上自卫队空降第一团中发展信徒,并计划在兵变之后以挟持该团团长的方式迫使该团加入自己一方。在奥姆真理教覆灭之时,这名团长的家中已被安放窃听器。
花巨资参选想“和平演变”
其实,以麻原为首的奥姆真理教在策划暴力夺取政权之初,还曾尝试过参选议员这种掌握国家权力的“正常途径”。麻原在1990年2月组建所谓的“真理党”,参加日本的众议院选举,结果耗巨资推出的25名候选人全军覆没。
此外,1994年奥姆真理教内部宣布建立“真理国”,并颁布“宪法”,宣布采用政教合一的政体,信徒有服兵役的义务。同时,麻原利用奥姆真理教的干部,以日本目前政府机构为参考,建立了省厅制的“影子政府”,甚至任命了各部“大臣”。
麻原还招收以奥姆真理教的出家修行信徒为主要成员的“白衣爱教军”,作为夺取政权的主力。麻原通过和俄罗斯的交流,利用俄方不明所以的机会,设计了所谓“军训旅游”,安排这些人员到俄罗斯特种部队受训,使其具备战斗能力。麻原还在教内设立地下兵工厂,生产沙林毒气和自动步枪,在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发生时,其地下兵工厂已经生产出自动步枪的样枪。
奥姆真理教要求信徒严格禁欲,严禁男女的性生活,但是高级成员则生活腐化堕落。
麻原彰晃在创立奥姆真理教后,实施集团生活的方式,在东京和富士山下等处建立了不少集体生活据点。麻原与妻子生有2个儿子和四个女儿。
  麻原的四女儿出版了一本书,叫《我为什么是麻原彰晃的女儿》。书中说,父亲先后有100多个情妇,都是教团的干部或成员,至少生了15个孩子。书中介绍,头号情妇,是奥姆真理教的第二号人物,被称为“女帝”。父亲与这位女人共生了三个孩子,并经常作为麻原彰晃的妻子出场。麻原曾开玩笑说:“我已经是德川家光了,养了这么多的爱妃贵人。”
  麻原彰晃的女儿说,教团内有一支被称为“荼枳尼天”的情妇部队,每一个成员都由管理情妇的“女帝”亲自面试,按照麻原彰晃喜欢的模样录用。录用后,就送往父亲的地方伺候左右。其中包括后来从教团逃脱后成为著名AV女优的女性。麻原彰晃的女儿透露,其父亲喜欢的女人,都是白净皮肤长头发。
麻原虽然在传教过程中屡托神迹,但最终调查表明,他早年曾因诈取保险费和无照卖药受到处罚,是为了敛财而成立奥姆真理教,他曾对友人说过:“现在做什么买卖最赚钱呢?那就是宗教。”
1986年,麻原声称在喜马拉雅山得道,开始大量招收信徒。1988年他向达赖喇嘛“布施”一亿日元,获得推荐信,并因此使奥姆真理教在日本获得合法地位。
1994年2月,麻原率奥姆真理教内村井秀夫、新实智光、井上嘉浩、早川纪代秀、远藤诚一、中川智正等重要人员来华。麻原自称明太祖朱元璋转世,因此前往明孝陵参访。(其实麻原更有名的是所谓埃及国王转世之说,并也曾到过埃及)。访华途中,麻原说:“1997年,我将成为日本之王;到2003年,世界大部分地区都将纳入奥姆真理教的势力范围,仇视真理的人必须尽早杀掉。”麻原表达了以武力推翻日本政府、建立“奥姆国家”、进而征服世界的野心。
对比下星月教的发迹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穆罕默德渐渐说服人们皈依这些教义。首先是他的直系亲属和私人朋友,这些人后来作为“先知的伙伴”,享有崇高的威望。
先搞安利、玫琳凯的都发了…
晚上继续码历史书。
呵呵,YSL再吹狠点,地盘大有鸟用,都是沙漠,不是近代石油的发现,想搞恐袭都没钱。
萨坦尼亚(Sultaniyah)的主教威廉·亚当说:在穆斯林教派中,不仅未禁止任何性行为,而且还允许和赞扬各种性行为。因此,在他们当中,除了有无数的妓女外,还有许多剃光胡须、涂脂抹粉、手腕和脚踝上戴着镯子的脂粉气十足的男人。......因此,穆斯林忘却了人类的尊严,不知羞耻地为那些脂粉气十足的男人所吸引,并公然地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就像我们社会中夫妻公开地生活在一起那样。
这一点基督徒认识的入木三分!
麻原彰晃曾对友人说过:“现在做什么买卖最赚钱呢?那就是宗教。”
伊斯兰教所设立的讲经学校完全就是邪恶的存在!封闭的、单向灌输的内容极易控制听教信徒。
琉球解放阵线 发表于 2016-4-25 20:30
晚上继续码历史书。
建议同时参考伊斯兰相关史籍,有汉译版的。
建议同时参考伊斯兰相关史籍,有汉译版的。
那就得找斯塔夫里阿诺斯书里的参考书目了…
已更新到第三部分。睡觉!
你接受不了它的文化,他还看不起你的文化,文化这种东西属于公共产品范畴,如何改变取决于发展时期和策略需要
你接受不了它的文化,他还看不起你的文化,文化这种东西属于公共产品范畴,如何改变取决于发展时期和策略需 ...
宗教信仰如何改变取决于发展时期和策略需要。宗教信仰是个筐…
今晚码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已更新。伊斯兰教文明。
从中国战俘身上学到了造纸术,迅速传遍伊斯兰世界,并于900年传入西班牙。
连发编辑。
今晚继续伊斯兰教文明。
由于穆罕默德的教义主要基于犹太教的教义、传说和经典,他希望自己能作为麦地那犹太人的先知的继承者受到他们的欢迎,但麦地那犹太人嘲弄了他的要求。于是,穆罕默德转而反对他们,最终将他们驱逐出城,并把他们的财产分给了他的信徒。
怛罗斯之战(Battle of Talas,怛,音dá)是唐玄宗时大唐的势力与来自阿拉伯帝国的势力在中亚诸国相遇而导致的战役。怛罗斯所在地还未完全确定,但应在葱岭以西、接近哈萨克斯坦塔拉兹的附近地区。战役的发生时间在751年7月-8月(唐玄宗天宝十年)。以阿拉伯帝国胜利告终。
有学者认为怛罗斯战役是一场当时历史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直接碰撞,也有学者认为这场战争仅是两个帝国边疆上的抵触和小冲突。
这一神圣法律承认,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同穆斯林一样,都属于“有经人”。
晚上更最后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