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碧溪“禹穴”石刻能说明大禹是大理人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6:46:48


清碧溪“禹穴”石刻能说明大禹是大理人吗?





      游览清碧溪,人们都会发现断崖上“禹穴”两个大字,而且现在更加艳丽了!初,我只觉得这是名人效应而已……



      最近得知旅游及学术部门的朋友正在论证,从伏羲神农到黄帝尧舜禹,大禹开创的夏朝都在大理。大禹治水,治理的就是西洱河,而不是黄河长江,大理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进入商朝长江流域的文明包括大理文化才转移到黄河流域……



      作为土生土长的大理人,我倒是很希望这是真的。但这是极其严肃的大课题。这样大胆的推测,要改写中国的上古史,没有翔实充分可靠的有力证据,那是不严肃的,要遭到耻笑的!



      无知无识,年近八旬的古稀老头,本来没有资格插喙,但对这摩崖石刻不得不说上几句。远观害怕看不清楚,昨天我攀爬到了石刻下,进行了仔细观察。


这是远观









这是近看

      没有任何明确的时间记载。这个自称杨仲瑷的太守,到底是什么时代人?



      从百度得知:“我国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看来这个杨仲瑷绝对不可能是汉代人,李白是唐代人啊!况且那时云南大理远在西南夷之外,并没有并入中原王朝。唐代大理是南诏国,宋挥玉斧,大理是大理国,与宋朝没有官吏隶属关系,有可能的,只是元代或明清以后的人了。明代地方长官偶有太守的称谓。那么他到底是什么人呢?我想若是大理最高地方长官,查查大理地方府志,应该会清楚的,否则就是一个好事者也!



     其次,唐明皇时代的李白,到过大理没有?我的回答是肯定没有。新、旧唐书中都有李白传,李白出生西域,后随做大商人的父亲回到四川,是江油人。我猜那个太守杨仲瑷倒是四川广汉人,刻石是借李白扬自己的名而已!



      江油,离相传大禹的出生地不远,李白曾书写过“禹穴”俩字。现在,抄录一点有关大禹与李白的史料,供大家欣赏:

西汉扬雄著《蜀本纪》曰:“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

     《盐铁论••国疾》记载:“禹出西羌。”

     《后汉书••戴良传》记载:“大禹出西羌。”

      三国谯周著《蜀本纪》:“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其地名刳(kū)儿坪。”

      《孟子》的一句话:“禹生石纽,西夷人也”,“禹兴西羌”。

      还有相传东晋《华阳国志》作者扬雄在古石泉县城后面的石纽山上刻下“石纽”二字。

      李白年青时曾居“岷江之阳”,“青莲好古,大书禹穴”,这位大诗人将“禹穴”二字书于绝壁之上,至今赫然清晰。



       我在重庆退休前曾经去过大禹的出生地,见过“石纽”、“禹穴”的石刻。大理清碧溪的这俩字与李白书写的这两字一模一样。我可以断言,大理清碧溪的这俩字“禹穴”就是杨仲瑷太守,从四川的北川县模拓过来的。说是李白书也不为过。


                                                           这就是四川北川县刳儿坪据说是李白所写的拓片

     全国刻有“禹穴”的有三个地方:

      一,是出生地的四川。而是葬地浙江会稽。三是大禹的藏书地。
      二.相传为夏禹的葬地。在今浙江省绍兴之会稽山。还有会稽宛委山。相传禹于此得黄帝之书而复藏之。
      三.相传为夏禹决汉水时的住处。位于陕西省东安康地区旬阳县关口乡,相传大禹治汉水曾于此歇息,称女娲洞。

       现在又有了我们大理清碧溪的禹穴。叫什么呢?


     不过从李白一生的轨迹看,李白是没有到过大理的。



       李白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幼年迁居四川绵川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少年时就在这一带度过,他喜道好仙,写有《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的诗,“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二十四岁,仗剑去国,顺长江而下,“远渡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足迹至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他兴高采烈地写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可见这几年连他的婆娘都看不起他,有点窝囊!他到了长安,玄宗命他供奉翰林。可是,李白生性狂傲。在给皇帝草诏时,让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报弄是非,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终未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辞职后又混迹在东南一带。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是被释放后的心情表达。此后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死于安徽当涂县。



        可见他没有时间来大理。会不会在天宝战争中随唐军来到大理呢,那就更不会了。这从他写的诗篇中可以看出。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鲜于仲通六万兵,征蛮一战全军没”之后,奸臣杨国忠隐瞒败绩,正向更加危险的边缘滑去,“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喧呼救边急,全鸟皆夜鸣”。强征夜捉,不教而战,把中原人民拖上了南征的战车。“怯卒非战士”,那不义战争的结果,自然是“千去不一还,投躯岂全生!”包括李宓在内的全都城了“万人冢”中的枯骨。无论是新婚别的健儿,还是垂老别中的老翁,他们的亲人连空房都守不成了。可见他看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他是反对天宝战争的。



       李白终身没有机会到大理。清碧溪的“禹穴”两字无疑是太守杨仲瑷借李白之名拓片过来刻上去用来宣传自己的。既然如此,这石刻能否作为大禹是大理人的佐证呢?想必大家会明白的。



      典籍记载“禹生石纽,西夷人也”,“禹兴西羌”。从大范围看,大理人也可以算作西羌、西夷人。但要证实大禹是大理人,要有证据而不是靠演绎推测。我知道就是今天的四川,那个“汶山郡广柔县”是北川县还是汶川县,还有争论。北川县人说是北川,汶川县人说是汶川……历史这少女,就看你怎么打扮了!太离谱,那是要闹笑话的……



清碧溪“禹穴”石刻能说明大禹是大理人吗?




      游览清碧溪,人们都会发现断崖上“禹穴”两个大字,而且现在更加艳丽了!初,我只觉得这是名人效应而已……



      最近得知旅游及学术部门的朋友正在论证,从伏羲神农到黄帝尧舜禹,大禹开创的夏朝都在大理。大禹治水,治理的就是西洱河,而不是黄河长江,大理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进入商朝长江流域的文明包括大理文化才转移到黄河流域……



      作为土生土长的大理人,我倒是很希望这是真的。但这是极其严肃的大课题。这样大胆的推测,要改写中国的上古史,没有翔实充分可靠的有力证据,那是不严肃的,要遭到耻笑的!



      无知无识,年近八旬的古稀老头,本来没有资格插喙,但对这摩崖石刻不得不说上几句。远观害怕看不清楚,昨天我攀爬到了石刻下,进行了仔细观察。

psb.jpg (104.66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24 19:14 上传


这是远观

psb (1).jpg (153.41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24 19:14 上传



psb (2).jpg (140.52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24 19:14 上传



psb (3).jpg (155.54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24 19:14 上传



psb (4).jpg (182.27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24 19:14 上传



这是近看

      没有任何明确的时间记载。这个自称杨仲瑷的太守,到底是什么时代人?



      从百度得知:“我国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看来这个杨仲瑷绝对不可能是汉代人,李白是唐代人啊!况且那时云南大理远在西南夷之外,并没有并入中原王朝。唐代大理是南诏国,宋挥玉斧,大理是大理国,与宋朝没有官吏隶属关系,有可能的,只是元代或明清以后的人了。明代地方长官偶有太守的称谓。那么他到底是什么人呢?我想若是大理最高地方长官,查查大理地方府志,应该会清楚的,否则就是一个好事者也!



     其次,唐明皇时代的李白,到过大理没有?我的回答是肯定没有。新、旧唐书中都有李白传,李白出生西域,后随做大商人的父亲回到四川,是江油人。我猜那个太守杨仲瑷倒是四川广汉人,刻石是借李白扬自己的名而已!



      江油,离相传大禹的出生地不远,李白曾书写过“禹穴”俩字。现在,抄录一点有关大禹与李白的史料,供大家欣赏:

西汉扬雄著《蜀本纪》曰:“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

     《盐铁论••国疾》记载:“禹出西羌。”

     《后汉书••戴良传》记载:“大禹出西羌。”

      三国谯周著《蜀本纪》:“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其地名刳(kū)儿坪。”

      《孟子》的一句话:“禹生石纽,西夷人也”,“禹兴西羌”。

      还有相传东晋《华阳国志》作者扬雄在古石泉县城后面的石纽山上刻下“石纽”二字。

      李白年青时曾居“岷江之阳”,“青莲好古,大书禹穴”,这位大诗人将“禹穴”二字书于绝壁之上,至今赫然清晰。



       我在重庆退休前曾经去过大禹的出生地,见过“石纽”、“禹穴”的石刻。大理清碧溪的这俩字与李白书写的这两字一模一样。我可以断言,大理清碧溪的这俩字“禹穴”就是杨仲瑷太守,从四川的北川县模拓过来的。说是李白书也不为过。

psb (5).jpg (96.3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24 19:16 上传


                                                           这就是四川北川县刳儿坪据说是李白所写的拓片

     全国刻有“禹穴”的有三个地方:

      一,是出生地的四川。而是葬地浙江会稽。三是大禹的藏书地。
      二.相传为夏禹的葬地。在今浙江省绍兴之会稽山。还有会稽宛委山。相传禹于此得黄帝之书而复藏之。
      三.相传为夏禹决汉水时的住处。位于陕西省东安康地区旬阳县关口乡,相传大禹治汉水曾于此歇息,称女娲洞。

       现在又有了我们大理清碧溪的禹穴。叫什么呢?


     不过从李白一生的轨迹看,李白是没有到过大理的。



       李白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幼年迁居四川绵川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少年时就在这一带度过,他喜道好仙,写有《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的诗,“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二十四岁,仗剑去国,顺长江而下,“远渡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足迹至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他兴高采烈地写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可见这几年连他的婆娘都看不起他,有点窝囊!他到了长安,玄宗命他供奉翰林。可是,李白生性狂傲。在给皇帝草诏时,让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报弄是非,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终未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辞职后又混迹在东南一带。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是被释放后的心情表达。此后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死于安徽当涂县。



        可见他没有时间来大理。会不会在天宝战争中随唐军来到大理呢,那就更不会了。这从他写的诗篇中可以看出。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鲜于仲通六万兵,征蛮一战全军没”之后,奸臣杨国忠隐瞒败绩,正向更加危险的边缘滑去,“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喧呼救边急,全鸟皆夜鸣”。强征夜捉,不教而战,把中原人民拖上了南征的战车。“怯卒非战士”,那不义战争的结果,自然是“千去不一还,投躯岂全生!”包括李宓在内的全都城了“万人冢”中的枯骨。无论是新婚别的健儿,还是垂老别中的老翁,他们的亲人连空房都守不成了。可见他看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他是反对天宝战争的。



       李白终身没有机会到大理。清碧溪的“禹穴”两字无疑是太守杨仲瑷借李白之名拓片过来刻上去用来宣传自己的。既然如此,这石刻能否作为大禹是大理人的佐证呢?想必大家会明白的。



      典籍记载“禹生石纽,西夷人也”,“禹兴西羌”。从大范围看,大理人也可以算作西羌、西夷人。但要证实大禹是大理人,要有证据而不是靠演绎推测。我知道就是今天的四川,那个“汶山郡广柔县”是北川县还是汶川县,还有争论。北川县人说是北川,汶川县人说是汶川……历史这少女,就看你怎么打扮了!太离谱,那是要闹笑话的……

我再次编辑后提交,为什么老说“来路不明”无法提交?
最近得知旅游及学术部门的朋友正在论证,从伏羲神农到黄帝尧舜禹,大禹开创的夏朝都在大理。大禹治水,治理的就是西洱河,而不是黄河长江,大理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进入商朝长江流域的文明包括大理文化才转移到黄河流域……


贵州和四川,也有所谓学者甚至地方政府,这么考证过。用文基本一模一样。
曹操观海的地点到你会发现山东无棣也有一个。。。其实现在为了商业利益,那些历史文献都无所谓了
狐狸大仙 发表于 2016-4-25 17:24
最近得知旅游及学术部门的朋友正在论证,从伏羲神农到黄帝尧舜禹,大禹开创的夏朝都在大理。大禹治水,治理 ...
如果有确凿证据史料,当然是好事……
关宁铁骑 发表于 2016-4-26 06:01
曹操观海的地点到你会发现山东无棣也有一个。。。其实现在为了商业利益,那些历史文献都无所谓了
先生说的有道理……
历史文献个求啊。

基本就是拿山海经什么的硬套。山海经说五千里,这里就硬说“上古时期一里可能是一步”,于是就考证成“距某县城五千步远”的一个地方。

khdgxlt 发表于 2016-4-24 19:26
我再次编辑后提交,为什么老说“来路不明”无法提交?
你没发原文地扯链接。
狐狸大仙 发表于 2016-4-26 09:32
历史文献个求啊。

基本就是拿山海经什么的硬套。山海经说五千里,这里就硬说“上古时期一里可能是一步” ...
山海经等古籍,时代久远,现代人很难读懂,于是就成了可爱的小姑娘,任人打扮了……
emellzzq 发表于 2016-4-26 11:56
你没发原文地扯链接。
啊,我再试试看
我有个客户叫张子禹,楼下怎么解释?
L55配DM53 发表于 2016-4-27 08:38
我有个客户叫张子禹,楼下怎么解释?

这就是你客户进入社会的代号嘛……
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描猫画虎,穿凿附会而已,纵黑白狸奴以获运财子鼠,先生何必过于认真。
comlee 发表于 2016-4-30 19:20
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描猫画虎,穿凿附会而已,纵黑白狸奴以获运财子鼠,先生何必过于认真。
穿凿附会而已
——先生说得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