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给南极望远镜装“吹风机”和“千里眼” (1/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2:40:05

4月15日消息,在深入南极内陆、自然环境恶劣的昆仑站,中国科学家对架设在这里的望远镜改造“升级”,加装“吹风机”和“千里眼”。至此,中国在南极昆仑站3台光学望远镜全部实现无人值守、远程自动化观测。4月15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杨世海在南京公布了上述成果。杨世海是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天文望远镜任务的主要执行人。 杨世海 摄





http://www.chinanews.com/tp/hd2011/2016/04-15/628192.shtml




4月15日消息,在深入南极内陆、自然环境恶劣的昆仑站,中国科学家对架设在这里的望远镜改造“升级”,加装“吹风机”和“千里眼”。至此,中国在南极昆仑站3台光学望远镜全部实现无人值守、远程自动化观测。4月15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杨世海在南京公布了上述成果。杨世海是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天文望远镜任务的主要执行人。 杨世海 摄




http://www.chinanews.com/tp/hd2011/2016/04-15/628192.shtml


4月15日消息,在深入南极内陆、自然环境恶劣的昆仑站,中国科学家对架设在这里的望远镜改造“升级”,加装“吹风机”和“千里眼”。至此,中国在南极昆仑站3台光学望远镜全部实现无人值守、远程自动化观测。4月15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杨世海在南京公布了上述成果。杨世海是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天文望远镜任务的主要执行人。 杨世海 摄





图为望远镜被装上内部“吹风机”。

图为中国科学家对望远镜设备进行改造维护。 杨世海 摄
 据杨世海介绍,目前,中国在昆仑站已布设3台望远镜,数量居世界前列。它们分别是AST3-1、AST3-2这两台大口径南极巡天望远镜,以及1台“CSTAR中国之星”小口径望远镜。
  不像位于沿海的中山站,昆仑站深入南极内陆,距中山站1250公里,观测条件得天独厚,但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在这里,“望远镜们”常年面临海拔4087米、零下80摄氏度的极端“考验”。
  杨世海表示,本次科考首先清理现场,给望远镜进行全面“体检”,排除去年观测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在软硬件方面为AST3-2进行了升级换代。
  结霜、降雪总是引发望远镜“视线”模糊。此次任务中,杨世海为巡天望远镜AST3-2装上内外3部“吹风机”,为镜片“吹风扫雪”,让上万公里外南京实验室的远程观测“视野”清晰无扰。
  记者从现场图片看到,外部“吹风机”被架设在两三米高的钢架顶端,对准望远镜镜头“吹气”。它既能“吐”冷风,也能“吐”暖风,温度可控。
  为能“监控”现场,科学家在“吹风机”旁还安装了微型摄像头。科学家在千万公里外动动鼠标,就可现场“追踪”并操控。
  安装“吹风机”、摄像头看似简单,在南极实现起来却颇具难度、耗时耗力。杨世海说,昆仑站室外“白茫茫,透心凉”,一些精细动作不得不脱去手套徒手操作,皮肤接触到酷寒的金属,会怪异地产生强烈灼烧感。起风时,工作几十分钟人就会被冻僵,需回室内恢复后再重返现场。
  未来,“搬家”到昆仑站“定居”的中国望远镜将增多。此次,科考人员加装了新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为今后望远镜“新成员”储备“续航”能力。
  南京天文光学研究所李正阳博士告诉记者,身负奔赴南极“使命”的AST3-3望远镜正在南京研制,AST3-3望远镜有望突破中国无法开展近红外观测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