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可能传过的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32:00
那些年可能传过的谣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2016年04月03日 



[导读] 人们经常会对经验之事主观臆断并得出错误观点,这种情况很普遍,不仅会伤害自身,还会阻碍科学进步——。科学家需要有效地沟通观点,排除简单的、精简过的信息。

那些年可能传过的谣

本报记者  常丽君  综合外电




    人们经常会对经验之事主观臆断并得出错误观点,这种情况很普遍,不仅会伤害自身,还会阻碍科学进步——
    1997年,韩国西南部医生开始用超声方法对甲状腺癌做早期筛查。由于只需30到50美元,这一筛查服务很快扩展到全国,查出的甲状腺癌病例也随之飙升,从1999年每10万人中5例升高到2011年的70例。2/3的确诊者选择了甲状腺切除手术,而术后终生需要服药,且会带来副作用。
    高成本、广泛的公共卫生计划可能拯救生命,但这一次却未必。目前,甲状腺癌虽然最常见,但死亡率却只有十万分之一。韩国医生曾在2014年提议停止甲状腺癌筛查,而韩国甲状腺协会认为,筛查和治疗是基本人权。
    很多国家都认为,不管对什么癌症,早期检查能挽救生命,这一观点已成为一种不变的信念。
    盲目信仰癌症筛查只是一个例子。人们坚持着各种有关人体生物学与行为的观念,科学家们也不例外,即使有证据证明那些观念是错的。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科维里心脑研究所所长尼古拉斯·斯皮策说,科学家们以为自己很客观,不会相信某些传说或谣言,但其实他们也会。
    这些谣言通常从一个事实的种子开始,逐渐扩大。加上人们的希望或担忧,如对死亡的恐惧,它开始变形、扩大而失真,谣言就成长兴盛起来。谣言会造成伤害和浪费;还会误导或遏制有前景的研究,而辟谣的工作又相当复杂。
    最近,《自然》杂志专门调查了5种长期流传的谣言,以及它们的起源和影响。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神经科学与教育专家保罗·霍华德说,科学家应努力破除谣言,也有责任遏制新谣言的产生。“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谣言最初是怎样产生的,为何如此普遍而持久。”
    谣言一:不管什么癌症,筛查能挽救生命
    对于易患某些癌症,如肺癌、宫颈癌、结肠癌的高风险人群,定期筛查是有利的,但不是对所有癌症都是如此。然而一些病人和医生却坚决捍卫着那些无效的检查。
    早期检查能挽救生命的观念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医生们发现,如果在刚出现症状时就能发现并给予治疗,治疗效果最好。随后的逻辑飞跃是,肿瘤发现得越早,生存的机会就越大。美国癌症协会首席医官奥蒂斯·布劳利说:“我们还在妈妈膝上时就受到过这样的教导:治疗癌症的方法就是及早发现并切除它(肿瘤)。”
    但对甲状腺、前列腺和乳腺癌等,大型随机实验证据表明,早期筛查并不像宣传的那样能挽救生命。如考克兰临床对照实验数据库中对5个前列腺癌筛查做的评估,总共341342名参与者,结果显示筛查并未显著降低死亡率。
    “人们好像只是在想象事实,癌症发现得早一定是好事。但并非对所有癌症都是如此。”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安东尼·米勒说。米勒主管加拿大国家乳腺癌筛查研究25年,对近9万名40岁到59岁妇女做了检查,发现每年的乳房X光片检查并没有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因为有些肿瘤不管何时查出并治疗,都会导致死亡,而且侵入式的早期检查还有很多副作用。许多癌症发展缓慢,如果不管它也不会造成什么损害,而人们为了终结风险采取了不必要的甲状腺、乳腺和前列腺切除术。所以在整体水平上,利益(挽救生命)没有大于风险(死亡或不必要的治疗)。
    然而对癌症患者本人来说,查出肿瘤并切除掉很可能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生命被挽救了,这些个人体验让错误观念一直存在。年龄及其他风险因素能从定期筛查中得到什么利益,一直是肿瘤学家们争论的话题。
    布劳利说,目前把这么多精力放在筛查上,减少了对癌症研究的投入。“对于乳腺癌,我们已花了太多时间争论40岁还是50岁(开始筛查),而不是更好的检查方法上。”比如什么方法能查出长得更快而不是更慢的肿瘤。美国加州斯坦福预防研究中心流行病学家约翰·罗恩尼蒂斯说,根据对19种重大疾病的筛查来看,很少有哪种真的降低了死亡率。
    要让人们改变行为是很难的。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达特茅斯卫生政策和临床实践研究生的吉尔伯特·韦尔奇说,很多人宁愿每隔几年去做一次快速筛查,也不愿通过更好的饮食和锻炼来预防癌症。医生和病人都认为,筛查简单且对健康有好处。其实筛查并不会降低患癌风险。
    谣言二:抗氧化剂是好的,自由基是坏的
    1945年12月,化学家德翰·哈曼的妻子建议他读一篇题为《明天你可能更年轻》的文章,这激起了他对衰老的兴趣。几年后,哈曼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助理,他灵光突现地产生了一个想法,衰老是由自由基造成的,自由基是一种会导致细胞损伤的活性分子,是身体新陈代谢的副产品。
    科学家围绕着自由基衰老理论及其推演的抗氧化剂争论不休,抗氧化剂是能中和自由基的分子,有利于身体健康。到上世纪90年代,许多人还在服用抗氧化剂做补充,如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
    然而到了本世纪初,试图构建理论的科学家遇到了令人困惑的结果:产生过多自由基的转基因小鼠和正常小鼠的寿命几乎一样,而产生过多抗氧化剂的转基因小鼠寿命并不比正常小鼠更长。这是第一次反面数据的回击,伦敦大学学院的戴维·杰姆斯在2003年才首次发表反面研究结果。随后的一项人体研究表明,补充抗氧化剂会抑制锻炼身体带来的保健效果;另一项相关研究显示其死亡率更高。
    但这些结果都没有影响全球的抗氧化剂市场,2013年市值达21亿美元,据预测到2020年会增加到31亿美元。杰姆斯说,这是个巨大的市场。由于人们可以从中牟利,所以使得氧化和衰老的概念经久不息。
    今天,大部分研究衰老的人都同意,自由基会导致细胞损伤,但这似乎是人体对压力的正常反应。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一位新陈代谢研究人员迈克尔·利斯托说,这一观念仍在阻碍着公众从自由基中获益。
    谣言三:人类脑部异常大,有更多神经元
    人脑的优势通常被归功于其超大尺寸,以及其中神经元和辅助神经胶质细胞的密度。
    然而这些都不是真的。美国佐治亚州艾默里大学神经科学家罗莉·马里诺说,我们特意挑出了让人类占据上风的数字,相比于同样大小的动物,人脑是它们的7倍大。但小鼠和海豚的脑比例和人类一样,还有些鸟的脑比例更大。
    华盛顿特区乔治·华盛顿大学生物人类学家切特·舍伍德说:“人脑符合比例放大法则。我们有一个按比例放大的灵长类脑部。”甚至连细胞数量也被夸大了:论文、评论和教科书中经常说,人脑有1000亿个神经元;而精确检测提出,这一数字更接近860亿。这听起来像是个凑整的错误,但140亿个神经元差不多等于两只猕猴脑神经元数量的总和了。
    人脑与其它灵长类动物脑的不同之处在于,智人进化使其大脑皮层有了额外扩展,扩展部分与思维和语言功能有关,其他脑区的神经结构与功能也发生了独特改变。
    人脑独一无二是因为其有更多神经元,这一谣言对神经科学家很不利,因为这样人们就很少去探索其他可能性了,舍伍德指出,能量代谢、脑细胞发育速度、神经元长距连接等都是人类与众不同的地方,相对来说似乎与神经元总数没什么关系。
    脑科学领域专家已开始探索这些方面,如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人脑连接体计划”以及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蓝脑计划”,正努力从连接方式上理解脑功能,而不是大小。
    谣言四:用个人偏爱的教学方式,会学得最好
    人们还赋予了大脑其他神秘特性。一个谣言就是,如果用个人偏爱的方式去教导他们,他们会学得最好。比如有些人通过口头指导方式学得最好,而视觉偏好者通过图像方式学得最好。
    这个谣言有两个真实的地方:许多人对获得信息的方式有所偏好,证据显示,当教师提供多种感官信息时,教学效果最好。结合人们对学习和自身独特性的渴望,制造谣言的条件就成熟了。
    霍华德-琼斯说:“学习方式具备了成为谣言的一切条件:事实的种子、情感偏见和一厢情愿的想法。”荷兰开放大学教育心理学家保罗·克什纳也说,就像糖果、色情片和电视一样,“你的偏好不一定对你有好处,只是更适合你”。
    2008年,4位认知神经科学家回顾了支持和反对学习方式论的科学证据。只有少数研究对此观点进行了严格检验,其中大部分显示,用个人偏好的方式教学并无益处。其中一项研究的作者写道:“在众多流行的教学方法之间作比较,我们认为,个人偏好的方式更有效的观点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
    然而,提倡某些学习方式的书籍和测验并未停止,这是个获利的行业。科学家也助长了这一谣言的传播:过去5年来,有360多篇论文引用过学习方式论。
    过去几十年来,对教育方法的研究显示,能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确实存在,包括让学生自己总结或解释概念。看起来几乎所有人(除了有学习障碍的群体)以图文结合的方式都能学得最好,而不是单独用其中一种。
    然而,学习方式的谣言使这些有证据支持的观念很难进入课堂。例如当霍华德-琼斯对教师们说要打破学习方式论的谣言时,他们通常不愿意听。“他们满脸失望的表情。教师们在这些观念上投入了希望、时间和精力,以后对有科学证据支持的教学方式就失去了兴趣。”
    谣言五:人口数量呈指数增长
    人们对人口过多的恐惧从1798年托马斯·马尔萨斯时代就开始了,他预测不加控制的指数级人口增长会导致饥荒和贫困。
    但人口没有、也不是以指数方式增长,将来也不可能这样,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人口研究员乔尔·科恩说。目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只有1965年前的一半。现在估计有73亿人,预计2050年会达到97亿。人口增长速度会导致世界末日的观念一直存在。如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巴特利特从1969年至今做过1742场演讲,都是关于人口指数增长及其严重后果的。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全球食物增产的速度超过人口增长。单是人类种植的谷物就能养活100亿到120亿的人口。然而在全世界范围内,饥饿和营养不良仍然存在。科恩说,因为约55%的粮食用于饲料、制造燃料及其他材料,或被浪费掉了,剩下的也不是平均分配,富人多而穷人少。
    “人口过多实际上不是人口太多,而是贫困问题。”美国企业研究所人口统计学家尼古拉斯· 埃伯斯塔德说,然而社会学家和生物学家不去研究贫穷为何存在,如何可持续地支持不断增加的人口,而是自说自话,争论人口过多的定义和原因。
    科恩对破除人口过多及其他无处不在的谣言并不乐观,但他同意尽量阻止未来的误导性观念是值得的。当一位研究人员的推论超过了另一位研究人员得出的较狭义推论时,就像自由基,谣言就产生了。斯皮策称这种现象为“演绎外推”,会导致很难消除的错误观念。为了预防这种情况,“我们要确保每个推论都经过证实,不会超出数据范围”。除此之外,霍华德-琼斯说,还有沟通问题。科学家需要有效地沟通观点,排除简单的、精简过的信息。那些年可能传过的谣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2016年04月03日 



[导读] 人们经常会对经验之事主观臆断并得出错误观点,这种情况很普遍,不仅会伤害自身,还会阻碍科学进步——。科学家需要有效地沟通观点,排除简单的、精简过的信息。

那些年可能传过的谣

本报记者  常丽君  综合外电




    人们经常会对经验之事主观臆断并得出错误观点,这种情况很普遍,不仅会伤害自身,还会阻碍科学进步——
    1997年,韩国西南部医生开始用超声方法对甲状腺癌做早期筛查。由于只需30到50美元,这一筛查服务很快扩展到全国,查出的甲状腺癌病例也随之飙升,从1999年每10万人中5例升高到2011年的70例。2/3的确诊者选择了甲状腺切除手术,而术后终生需要服药,且会带来副作用。
    高成本、广泛的公共卫生计划可能拯救生命,但这一次却未必。目前,甲状腺癌虽然最常见,但死亡率却只有十万分之一。韩国医生曾在2014年提议停止甲状腺癌筛查,而韩国甲状腺协会认为,筛查和治疗是基本人权。
    很多国家都认为,不管对什么癌症,早期检查能挽救生命,这一观点已成为一种不变的信念。
    盲目信仰癌症筛查只是一个例子。人们坚持着各种有关人体生物学与行为的观念,科学家们也不例外,即使有证据证明那些观念是错的。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科维里心脑研究所所长尼古拉斯·斯皮策说,科学家们以为自己很客观,不会相信某些传说或谣言,但其实他们也会。
    这些谣言通常从一个事实的种子开始,逐渐扩大。加上人们的希望或担忧,如对死亡的恐惧,它开始变形、扩大而失真,谣言就成长兴盛起来。谣言会造成伤害和浪费;还会误导或遏制有前景的研究,而辟谣的工作又相当复杂。
    最近,《自然》杂志专门调查了5种长期流传的谣言,以及它们的起源和影响。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神经科学与教育专家保罗·霍华德说,科学家应努力破除谣言,也有责任遏制新谣言的产生。“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谣言最初是怎样产生的,为何如此普遍而持久。”
    谣言一:不管什么癌症,筛查能挽救生命
    对于易患某些癌症,如肺癌、宫颈癌、结肠癌的高风险人群,定期筛查是有利的,但不是对所有癌症都是如此。然而一些病人和医生却坚决捍卫着那些无效的检查。
    早期检查能挽救生命的观念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医生们发现,如果在刚出现症状时就能发现并给予治疗,治疗效果最好。随后的逻辑飞跃是,肿瘤发现得越早,生存的机会就越大。美国癌症协会首席医官奥蒂斯·布劳利说:“我们还在妈妈膝上时就受到过这样的教导:治疗癌症的方法就是及早发现并切除它(肿瘤)。”
    但对甲状腺、前列腺和乳腺癌等,大型随机实验证据表明,早期筛查并不像宣传的那样能挽救生命。如考克兰临床对照实验数据库中对5个前列腺癌筛查做的评估,总共341342名参与者,结果显示筛查并未显著降低死亡率。
    “人们好像只是在想象事实,癌症发现得早一定是好事。但并非对所有癌症都是如此。”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安东尼·米勒说。米勒主管加拿大国家乳腺癌筛查研究25年,对近9万名40岁到59岁妇女做了检查,发现每年的乳房X光片检查并没有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因为有些肿瘤不管何时查出并治疗,都会导致死亡,而且侵入式的早期检查还有很多副作用。许多癌症发展缓慢,如果不管它也不会造成什么损害,而人们为了终结风险采取了不必要的甲状腺、乳腺和前列腺切除术。所以在整体水平上,利益(挽救生命)没有大于风险(死亡或不必要的治疗)。
    然而对癌症患者本人来说,查出肿瘤并切除掉很可能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生命被挽救了,这些个人体验让错误观念一直存在。年龄及其他风险因素能从定期筛查中得到什么利益,一直是肿瘤学家们争论的话题。
    布劳利说,目前把这么多精力放在筛查上,减少了对癌症研究的投入。“对于乳腺癌,我们已花了太多时间争论40岁还是50岁(开始筛查),而不是更好的检查方法上。”比如什么方法能查出长得更快而不是更慢的肿瘤。美国加州斯坦福预防研究中心流行病学家约翰·罗恩尼蒂斯说,根据对19种重大疾病的筛查来看,很少有哪种真的降低了死亡率。
    要让人们改变行为是很难的。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达特茅斯卫生政策和临床实践研究生的吉尔伯特·韦尔奇说,很多人宁愿每隔几年去做一次快速筛查,也不愿通过更好的饮食和锻炼来预防癌症。医生和病人都认为,筛查简单且对健康有好处。其实筛查并不会降低患癌风险。
    谣言二:抗氧化剂是好的,自由基是坏的
    1945年12月,化学家德翰·哈曼的妻子建议他读一篇题为《明天你可能更年轻》的文章,这激起了他对衰老的兴趣。几年后,哈曼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助理,他灵光突现地产生了一个想法,衰老是由自由基造成的,自由基是一种会导致细胞损伤的活性分子,是身体新陈代谢的副产品。
    科学家围绕着自由基衰老理论及其推演的抗氧化剂争论不休,抗氧化剂是能中和自由基的分子,有利于身体健康。到上世纪90年代,许多人还在服用抗氧化剂做补充,如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
    然而到了本世纪初,试图构建理论的科学家遇到了令人困惑的结果:产生过多自由基的转基因小鼠和正常小鼠的寿命几乎一样,而产生过多抗氧化剂的转基因小鼠寿命并不比正常小鼠更长。这是第一次反面数据的回击,伦敦大学学院的戴维·杰姆斯在2003年才首次发表反面研究结果。随后的一项人体研究表明,补充抗氧化剂会抑制锻炼身体带来的保健效果;另一项相关研究显示其死亡率更高。
    但这些结果都没有影响全球的抗氧化剂市场,2013年市值达21亿美元,据预测到2020年会增加到31亿美元。杰姆斯说,这是个巨大的市场。由于人们可以从中牟利,所以使得氧化和衰老的概念经久不息。
    今天,大部分研究衰老的人都同意,自由基会导致细胞损伤,但这似乎是人体对压力的正常反应。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一位新陈代谢研究人员迈克尔·利斯托说,这一观念仍在阻碍着公众从自由基中获益。
    谣言三:人类脑部异常大,有更多神经元
    人脑的优势通常被归功于其超大尺寸,以及其中神经元和辅助神经胶质细胞的密度。
    然而这些都不是真的。美国佐治亚州艾默里大学神经科学家罗莉·马里诺说,我们特意挑出了让人类占据上风的数字,相比于同样大小的动物,人脑是它们的7倍大。但小鼠和海豚的脑比例和人类一样,还有些鸟的脑比例更大。
    华盛顿特区乔治·华盛顿大学生物人类学家切特·舍伍德说:“人脑符合比例放大法则。我们有一个按比例放大的灵长类脑部。”甚至连细胞数量也被夸大了:论文、评论和教科书中经常说,人脑有1000亿个神经元;而精确检测提出,这一数字更接近860亿。这听起来像是个凑整的错误,但140亿个神经元差不多等于两只猕猴脑神经元数量的总和了。
    人脑与其它灵长类动物脑的不同之处在于,智人进化使其大脑皮层有了额外扩展,扩展部分与思维和语言功能有关,其他脑区的神经结构与功能也发生了独特改变。
    人脑独一无二是因为其有更多神经元,这一谣言对神经科学家很不利,因为这样人们就很少去探索其他可能性了,舍伍德指出,能量代谢、脑细胞发育速度、神经元长距连接等都是人类与众不同的地方,相对来说似乎与神经元总数没什么关系。
    脑科学领域专家已开始探索这些方面,如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人脑连接体计划”以及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蓝脑计划”,正努力从连接方式上理解脑功能,而不是大小。
    谣言四:用个人偏爱的教学方式,会学得最好
    人们还赋予了大脑其他神秘特性。一个谣言就是,如果用个人偏爱的方式去教导他们,他们会学得最好。比如有些人通过口头指导方式学得最好,而视觉偏好者通过图像方式学得最好。
    这个谣言有两个真实的地方:许多人对获得信息的方式有所偏好,证据显示,当教师提供多种感官信息时,教学效果最好。结合人们对学习和自身独特性的渴望,制造谣言的条件就成熟了。
    霍华德-琼斯说:“学习方式具备了成为谣言的一切条件:事实的种子、情感偏见和一厢情愿的想法。”荷兰开放大学教育心理学家保罗·克什纳也说,就像糖果、色情片和电视一样,“你的偏好不一定对你有好处,只是更适合你”。
    2008年,4位认知神经科学家回顾了支持和反对学习方式论的科学证据。只有少数研究对此观点进行了严格检验,其中大部分显示,用个人偏好的方式教学并无益处。其中一项研究的作者写道:“在众多流行的教学方法之间作比较,我们认为,个人偏好的方式更有效的观点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
    然而,提倡某些学习方式的书籍和测验并未停止,这是个获利的行业。科学家也助长了这一谣言的传播:过去5年来,有360多篇论文引用过学习方式论。
    过去几十年来,对教育方法的研究显示,能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确实存在,包括让学生自己总结或解释概念。看起来几乎所有人(除了有学习障碍的群体)以图文结合的方式都能学得最好,而不是单独用其中一种。
    然而,学习方式的谣言使这些有证据支持的观念很难进入课堂。例如当霍华德-琼斯对教师们说要打破学习方式论的谣言时,他们通常不愿意听。“他们满脸失望的表情。教师们在这些观念上投入了希望、时间和精力,以后对有科学证据支持的教学方式就失去了兴趣。”
    谣言五:人口数量呈指数增长
    人们对人口过多的恐惧从1798年托马斯·马尔萨斯时代就开始了,他预测不加控制的指数级人口增长会导致饥荒和贫困。
    但人口没有、也不是以指数方式增长,将来也不可能这样,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人口研究员乔尔·科恩说。目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只有1965年前的一半。现在估计有73亿人,预计2050年会达到97亿。人口增长速度会导致世界末日的观念一直存在。如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巴特利特从1969年至今做过1742场演讲,都是关于人口指数增长及其严重后果的。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全球食物增产的速度超过人口增长。单是人类种植的谷物就能养活100亿到120亿的人口。然而在全世界范围内,饥饿和营养不良仍然存在。科恩说,因为约55%的粮食用于饲料、制造燃料及其他材料,或被浪费掉了,剩下的也不是平均分配,富人多而穷人少。
    “人口过多实际上不是人口太多,而是贫困问题。”美国企业研究所人口统计学家尼古拉斯· 埃伯斯塔德说,然而社会学家和生物学家不去研究贫穷为何存在,如何可持续地支持不断增加的人口,而是自说自话,争论人口过多的定义和原因。
    科恩对破除人口过多及其他无处不在的谣言并不乐观,但他同意尽量阻止未来的误导性观念是值得的。当一位研究人员的推论超过了另一位研究人员得出的较狭义推论时,就像自由基,谣言就产生了。斯皮策称这种现象为“演绎外推”,会导致很难消除的错误观念。为了预防这种情况,“我们要确保每个推论都经过证实,不会超出数据范围”。除此之外,霍华德-琼斯说,还有沟通问题。科学家需要有效地沟通观点,排除简单的、精简过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