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版的“生产建设兵团”----让沙漠盛开鲜花的“基布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16:58


以下网络:
加利利湖附近的达加尼亚基布兹,被犹太人誉为“基布兹之母”。1909年,一批东欧的犹太青年为着理想远道而来,在这块当时还是一片贫瘠的沼泽地上建立了第一个类似集体农庄的生产组织,希伯来语叫作“基布兹”。今天,基布兹的总数已近300个,仍是以色列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更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加利利湖四周的达加尼亚基布兹,被犹太人誉为“基布兹之母”。1909年,一批东欧的犹太青年为着抱负远道而来,在这块那时还是一片贫瘠的沼泽地上成立了第一个近似集体农庄的生产组织,希伯来语叫作“基布兹”。若是你真的想知道甚么才是“共产主义”生活,那你必然不要错过这里;若是你想同一个处所看遍全球所有珍贵的植物,那你必然不要错过这里;若是你想尽览戈壁绿洲,那你必然不要错过这里;若是你想知道自然与人类的调和之美,那你更不要错过这里。
  还有还有,在这里有一名出格的老人——紮布,真的是可爱到了极致!若是你看过《白雪公主》的故事,你必然会感觉他就像白雪公主带着她的小矮人们回到童话世界中时,掉慎遗忘在尘寰的一个……
  我们的人平易近公社作为完全的掉败而记入中国的现代史,而以色列的人平易近公社固然也是用均匀主义的编制进行分派,但它却古迹般地、成功地存在到今天,并且社员们都享受高程度的生活。他们的人平易近公社竟然有四星级宾馆,欢迎大量参观人平易近公社的八方旅客。


基布兹:
对以色列的高科技农业,早有所闻。在当今世界农业圈里,经常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以色列农业。凡是去过以色列的人都有这样的同感:一个自然资源严重匮乏、水源奇缺、生存、生产条件都极为恶劣的国家,竟然在一片荒漠之中创造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迹,步入世界达国家行列,占据着世界高科技农业的领先地位。
以色列朋友热情地告诉我们:“农业是以色列的立国之本,可以说没有高科技农业就没有以色列!”出于职业习惯,记者在采访中很快发现,在以色列大城市或小乡镇,无论是超级市场或农贸市场,以至酒店的佳肴和市民的餐桌上,肉蛋奶鱼和各种蔬菜、水果品种繁多,琳琅满目,时鲜对路,富裕充足,选择余地很大,真可谓丰餐足食之邦。每当问及这些农产品源于何处时,以色列朋友都会自豪地翘起拇指说:“我们的食品来自基布兹!”基布兹,在以色列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它不仅蕴涵着以色列人团结拼搏进取的集体主义精神,也包容了“劳动创造一切”的国粹精神。据以色列文献记载,在公元前37年,自哈斯莫尼王朝灭亡后,犹太人从此失去了独立和家园,成为一个没有祖国的民族。在经历了2000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生活之后,特别是经历了二战法西斯种族灭绝大屠杀的浩劫之后,聪明绝顶的犹太人痛定思痛,猛然醒悟,犹太人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建立自己的国家。于是1948年5月14日,一个犹太人的以色列国宣告诞生。犹太人在痛失国土2000多年后又在故土复国成功,这在世界文明史中堪称一大奇迹。面对浩翰的沙漠和二战留下的一片废墟,以色列人清醒地意识到,为了生存和重建自己的家园,全国上下总动员,无论科学家、文学家,还是企业家、艺术家、商界骄子,都必须从事同一职业——劳动,垦荒种粮种菜,不劳者不得食。如今,许多以色列农业专家、学者都这样说:“尽管当时农业水平相当粗放,但它使以色列生存下来,并站稳了脚跟!”或许是犹太人千百年来所繁衍下来的相互依靠、相互保护、共创财富、共赴国难的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犹太人深深懂得只有劳动,才能改造自己、改造自然、改造环境并赖以生存和发展。于是犹太人从1919年起在太巴列湖南岸首创了第一个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全新的农业劳动组织——基布兹。自以色列建国伊始,基布兹这种类似于中国人民公社的集体农庄得以迅猛发展,并日臻完善。
以色列的基布兹,融社会、经济于一体,一切生产资料和财产属成员公有,一切权利归全体成员大会。基布兹成员来去自由,外来人若想成为基布兹的一员,来时的财产必须全部充公,考察期限两年,经全体成员大会举手表决通过,才被正式接纳并享受基布兹待遇;若要离开基布兹去做城市居民,离开时不能带走基布兹分配的任何财物。基布兹的日常活动由各专门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规定基布兹成员的权利和义务既分明又统一,每一位成员都必须在基布兹所属的农场、企业、服务部门从事相应的工作,劳动不领取任何工资报酬,即使其成员在外兼职的收入,也必须如数交公。同时,基布兹为成员提供一切生产生活保障,成员一日三餐在公共食堂免费享用丰盛的自助餐;现代设施完备的住房由基布兹免费提供,但乔迁新居时不准带走住房内的任何财物,因为新房设施照样齐备;成员衣物的洗涤和修补有专门部门免费服务;使用农机具和车辆,由基布兹免费统一安排;基布兹的孩子只能随母亲生活到13岁,之后就要被统一安排进住青年公寓,接受独立生存的教育和训练,成年后则去留自愿;带有空调的学校、医院、文化娱乐设施等都免费为基布兹成员提供。在基布兹这种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中,成员须有高度的集体主义意识和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自食其力,不剥削他人,共同富裕。
  在举世闻名的戈兰高地的山脚下,有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资源——加利利湖。湖岸四周分布着许多基布兹,有被称为“基布兹之母”的德加尼亚基布兹,还有全国最大的阿菲德基布兹和旅游业发达的兰盖夫基布兹。记者所到之处,发现这些基布兹的市场意识极强,科技水平很高。基布兹每年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都必须根据政府提供的市场需求信息作好周密的计划,提前向农业和水利部门提出用水、用肥、用电的申请,形成种养加工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基布兹的果园、葡萄园、香蕉园、蔬菜基地、粮食基地、奶牛场、乳制品加工厂、农机修造厂、渔场和旅游观光设施等都是经过科学家、农业专家和教授反复考察论证后确定兴建的,产业分布合理,产品按合同包销,农业产业化在这里得到真正体现。
当然。基布兹主人也毫不掩饰地告诉记者,前些年有少数基布兹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品种品质更新不及时,也出现过牛奶过剩倒入加利利湖,鸡蛋过剩关闭养鸡场的情况。但精明的犹太人很快瞄准市场调整了过来,转忧为喜。
采访中,记者看到以色列农业紧紧依托高科技而发展。以色列是世界上最贫水的国家之一,全国年人均淡水占有量仅360立方米,每亩耕地占水量只有252立方米,大大低于5000立方米的国际标准。为解决水资源奇缺的严重困难,以色列科学家研制出一整套节水农业新技术和崭新的节水设施,彻底摒弃了传统的自流灌溉的模式,全面普及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完全用电脑自动控制的喷灌和滴灌技术,每季农作物和果树所需的水分、肥料、杀虫剂等均编入电脑程序,自动适时随喷灌和滴灌输入土层,确保优质高产。记者无论在基布兹参观,还是在沙漠种植场考察,印象最深的就是以色列在农业上最舍得投入,全国基布兹和公共绿地的灌溉设施几乎全是由政府专业部门无偿铺设。无论在兰盖夫基布兹的香蕉园,还是在内格夫沙漠的防护林带,无论漫步地中海滨的特拉维夫、海法和岩石裸露的耶路撒冷,还是涉足红海滨的艾拉特和死海海岸的绿化带,在以色列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凡是有树木、庄稼、绿菌和鲜花的地方,无处不见纵横交错的滴灌管道,绿色出现在哪里,滴灌设施就延伸到哪里。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烈的生存意识、科技意识和坚实的经济基础,要全国性地普及电脑灌溉只能是梦境之中的事情。由于有了高科技作后盾,尽管基布兹种植的粮食不多,但以色列靠出口高科技农业技术及设施,出口优质种子、花卉、水果而获取外汇,再进口粮食供应市民,这一出一进,外汇还富足有余,可见犹太人的聪慧。以色列在全国建立有装备先进的庞大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国家科研机构的最新科研成果通过农业服务网络很快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只要农户一个电话,服务人员就会立即开车到现场解决问题。以色列还建有一套信息灵敏的销售渠道,基布兹的农产品在收获的当天,就可直接运往海外市场。
高科技农业为以色列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全国科研经费占国民总产值的4%,高于世界所有发达国家。40%以上的科研成果当年就能转化为生产力,其效率在世界名列前茅。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500多万的以色列,国内生产总值达700亿美元,人均1.3万美元,排位世界20强之列。在农业方面,以色列以占全国劳力5%的农业人员。提供了全国所需食物的95%,并大量出口花卉到欧洲,仅鲜花一项每年出口达8亿多株,创汇4亿多美元。同时,全国水的再循环使用和防止蒸发、渗漏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以色列水的利用率高达90%以上,温室技术、沙漠养殖技术的开发应用都居世界领先水平。几十年来,基布兹为以色列农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以色列农业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柱,270个基布兹的人口仅占全国人口数的5%。但基布兹所创造的农业产值却占据了全国农业产值的80%以上。
综观以色列基布兹高科技农业之路,无一不证实这样一个道理,生存、环境、科技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同一主题。记者深为基布兹在稳定全国局势、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赞叹。没有基布兹就没有以色列。难怪以色列的缔造者本——古里安对基布兹如此偏爱,他曾弃政从农,辞去总理职务,带头举家迁到条件十分恶劣的内格夫沙漠,落户基布兹当普通农民,由此带动全国热血青年云集萨德博克基布兹,活生生地造出一座美丽的沙漠之城。本—古里安晚年退出政坛后,再度返回这个沙漠基布兹当农民,去世后也安葬在著名的本古里安大学附近的基布兹土地上。
如今,以色列人在深深怀念本——古里安的同时,时刻铭记他的一句名言:“让沙漠盛开鲜花!”

以下网络:
加利利湖附近的达加尼亚基布兹,被犹太人誉为“基布兹之母”。1909年,一批东欧的犹太青年为着理想远道而来,在这块当时还是一片贫瘠的沼泽地上建立了第一个类似集体农庄的生产组织,希伯来语叫作“基布兹”。今天,基布兹的总数已近300个,仍是以色列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更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加利利湖四周的达加尼亚基布兹,被犹太人誉为“基布兹之母”。1909年,一批东欧的犹太青年为着抱负远道而来,在这块那时还是一片贫瘠的沼泽地上成立了第一个近似集体农庄的生产组织,希伯来语叫作“基布兹”。若是你真的想知道甚么才是“共产主义”生活,那你必然不要错过这里;若是你想同一个处所看遍全球所有珍贵的植物,那你必然不要错过这里;若是你想尽览戈壁绿洲,那你必然不要错过这里;若是你想知道自然与人类的调和之美,那你更不要错过这里。
  还有还有,在这里有一名出格的老人——紮布,真的是可爱到了极致!若是你看过《白雪公主》的故事,你必然会感觉他就像白雪公主带着她的小矮人们回到童话世界中时,掉慎遗忘在尘寰的一个……
  我们的人平易近公社作为完全的掉败而记入中国的现代史,而以色列的人平易近公社固然也是用均匀主义的编制进行分派,但它却古迹般地、成功地存在到今天,并且社员们都享受高程度的生活。他们的人平易近公社竟然有四星级宾馆,欢迎大量参观人平易近公社的八方旅客。


基布兹:
对以色列的高科技农业,早有所闻。在当今世界农业圈里,经常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以色列农业。凡是去过以色列的人都有这样的同感:一个自然资源严重匮乏、水源奇缺、生存、生产条件都极为恶劣的国家,竟然在一片荒漠之中创造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迹,步入世界达国家行列,占据着世界高科技农业的领先地位。
以色列朋友热情地告诉我们:“农业是以色列的立国之本,可以说没有高科技农业就没有以色列!”出于职业习惯,记者在采访中很快发现,在以色列大城市或小乡镇,无论是超级市场或农贸市场,以至酒店的佳肴和市民的餐桌上,肉蛋奶鱼和各种蔬菜、水果品种繁多,琳琅满目,时鲜对路,富裕充足,选择余地很大,真可谓丰餐足食之邦。每当问及这些农产品源于何处时,以色列朋友都会自豪地翘起拇指说:“我们的食品来自基布兹!”基布兹,在以色列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它不仅蕴涵着以色列人团结拼搏进取的集体主义精神,也包容了“劳动创造一切”的国粹精神。据以色列文献记载,在公元前37年,自哈斯莫尼王朝灭亡后,犹太人从此失去了独立和家园,成为一个没有祖国的民族。在经历了2000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生活之后,特别是经历了二战法西斯种族灭绝大屠杀的浩劫之后,聪明绝顶的犹太人痛定思痛,猛然醒悟,犹太人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建立自己的国家。于是1948年5月14日,一个犹太人的以色列国宣告诞生。犹太人在痛失国土2000多年后又在故土复国成功,这在世界文明史中堪称一大奇迹。面对浩翰的沙漠和二战留下的一片废墟,以色列人清醒地意识到,为了生存和重建自己的家园,全国上下总动员,无论科学家、文学家,还是企业家、艺术家、商界骄子,都必须从事同一职业——劳动,垦荒种粮种菜,不劳者不得食。如今,许多以色列农业专家、学者都这样说:“尽管当时农业水平相当粗放,但它使以色列生存下来,并站稳了脚跟!”或许是犹太人千百年来所繁衍下来的相互依靠、相互保护、共创财富、共赴国难的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犹太人深深懂得只有劳动,才能改造自己、改造自然、改造环境并赖以生存和发展。于是犹太人从1919年起在太巴列湖南岸首创了第一个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全新的农业劳动组织——基布兹。自以色列建国伊始,基布兹这种类似于中国人民公社的集体农庄得以迅猛发展,并日臻完善。
以色列的基布兹,融社会、经济于一体,一切生产资料和财产属成员公有,一切权利归全体成员大会。基布兹成员来去自由,外来人若想成为基布兹的一员,来时的财产必须全部充公,考察期限两年,经全体成员大会举手表决通过,才被正式接纳并享受基布兹待遇;若要离开基布兹去做城市居民,离开时不能带走基布兹分配的任何财物。基布兹的日常活动由各专门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规定基布兹成员的权利和义务既分明又统一,每一位成员都必须在基布兹所属的农场、企业、服务部门从事相应的工作,劳动不领取任何工资报酬,即使其成员在外兼职的收入,也必须如数交公。同时,基布兹为成员提供一切生产生活保障,成员一日三餐在公共食堂免费享用丰盛的自助餐;现代设施完备的住房由基布兹免费提供,但乔迁新居时不准带走住房内的任何财物,因为新房设施照样齐备;成员衣物的洗涤和修补有专门部门免费服务;使用农机具和车辆,由基布兹免费统一安排;基布兹的孩子只能随母亲生活到13岁,之后就要被统一安排进住青年公寓,接受独立生存的教育和训练,成年后则去留自愿;带有空调的学校、医院、文化娱乐设施等都免费为基布兹成员提供。在基布兹这种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中,成员须有高度的集体主义意识和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自食其力,不剥削他人,共同富裕。
  在举世闻名的戈兰高地的山脚下,有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资源——加利利湖。湖岸四周分布着许多基布兹,有被称为“基布兹之母”的德加尼亚基布兹,还有全国最大的阿菲德基布兹和旅游业发达的兰盖夫基布兹。记者所到之处,发现这些基布兹的市场意识极强,科技水平很高。基布兹每年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都必须根据政府提供的市场需求信息作好周密的计划,提前向农业和水利部门提出用水、用肥、用电的申请,形成种养加工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基布兹的果园、葡萄园、香蕉园、蔬菜基地、粮食基地、奶牛场、乳制品加工厂、农机修造厂、渔场和旅游观光设施等都是经过科学家、农业专家和教授反复考察论证后确定兴建的,产业分布合理,产品按合同包销,农业产业化在这里得到真正体现。
当然。基布兹主人也毫不掩饰地告诉记者,前些年有少数基布兹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品种品质更新不及时,也出现过牛奶过剩倒入加利利湖,鸡蛋过剩关闭养鸡场的情况。但精明的犹太人很快瞄准市场调整了过来,转忧为喜。
采访中,记者看到以色列农业紧紧依托高科技而发展。以色列是世界上最贫水的国家之一,全国年人均淡水占有量仅360立方米,每亩耕地占水量只有252立方米,大大低于5000立方米的国际标准。为解决水资源奇缺的严重困难,以色列科学家研制出一整套节水农业新技术和崭新的节水设施,彻底摒弃了传统的自流灌溉的模式,全面普及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完全用电脑自动控制的喷灌和滴灌技术,每季农作物和果树所需的水分、肥料、杀虫剂等均编入电脑程序,自动适时随喷灌和滴灌输入土层,确保优质高产。记者无论在基布兹参观,还是在沙漠种植场考察,印象最深的就是以色列在农业上最舍得投入,全国基布兹和公共绿地的灌溉设施几乎全是由政府专业部门无偿铺设。无论在兰盖夫基布兹的香蕉园,还是在内格夫沙漠的防护林带,无论漫步地中海滨的特拉维夫、海法和岩石裸露的耶路撒冷,还是涉足红海滨的艾拉特和死海海岸的绿化带,在以色列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凡是有树木、庄稼、绿菌和鲜花的地方,无处不见纵横交错的滴灌管道,绿色出现在哪里,滴灌设施就延伸到哪里。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烈的生存意识、科技意识和坚实的经济基础,要全国性地普及电脑灌溉只能是梦境之中的事情。由于有了高科技作后盾,尽管基布兹种植的粮食不多,但以色列靠出口高科技农业技术及设施,出口优质种子、花卉、水果而获取外汇,再进口粮食供应市民,这一出一进,外汇还富足有余,可见犹太人的聪慧。以色列在全国建立有装备先进的庞大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国家科研机构的最新科研成果通过农业服务网络很快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只要农户一个电话,服务人员就会立即开车到现场解决问题。以色列还建有一套信息灵敏的销售渠道,基布兹的农产品在收获的当天,就可直接运往海外市场。
高科技农业为以色列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全国科研经费占国民总产值的4%,高于世界所有发达国家。40%以上的科研成果当年就能转化为生产力,其效率在世界名列前茅。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500多万的以色列,国内生产总值达700亿美元,人均1.3万美元,排位世界20强之列。在农业方面,以色列以占全国劳力5%的农业人员。提供了全国所需食物的95%,并大量出口花卉到欧洲,仅鲜花一项每年出口达8亿多株,创汇4亿多美元。同时,全国水的再循环使用和防止蒸发、渗漏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以色列水的利用率高达90%以上,温室技术、沙漠养殖技术的开发应用都居世界领先水平。几十年来,基布兹为以色列农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以色列农业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柱,270个基布兹的人口仅占全国人口数的5%。但基布兹所创造的农业产值却占据了全国农业产值的80%以上。
综观以色列基布兹高科技农业之路,无一不证实这样一个道理,生存、环境、科技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同一主题。记者深为基布兹在稳定全国局势、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赞叹。没有基布兹就没有以色列。难怪以色列的缔造者本——古里安对基布兹如此偏爱,他曾弃政从农,辞去总理职务,带头举家迁到条件十分恶劣的内格夫沙漠,落户基布兹当普通农民,由此带动全国热血青年云集萨德博克基布兹,活生生地造出一座美丽的沙漠之城。本—古里安晚年退出政坛后,再度返回这个沙漠基布兹当农民,去世后也安葬在著名的本古里安大学附近的基布兹土地上。
如今,以色列人在深深怀念本——古里安的同时,时刻铭记他的一句名言:“让沙漠盛开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