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国:别开枪!自己人!——地面战场敌我识别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50:21
别开枪!自己人!——地面战场敌我识别技术
  来源: 科普中国分享到




战场敌我识别技术是指用于在较短时间内和一定距离外准确区分敌军、友军和中立部队以确保能正确决定是否交战和射击的技术,利用敌我识别技术最显而易见的作用在于减少或避免误伤,但是在未来的战争中更重要的作用则是要配合武器平台进行可靠的实时战术选择和武器资源调用,使作战效能最大化。未来战场态势瞬息万变,因此,快速、准确及可靠地识别战场目标显得十分重要,具有敌我识别能力的系统将成为21世纪陆军数字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单元之一。为了适应未来数字化陆军的作战需求,美国将战斗识别的网络中心能力、态势感知能力以及协同性作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从工作方式分,战场识别技术主要有“询问-应答(Q&A)”的合作识别技术和非合作识别技术两种。一套完整的合作识别系统由询问器和应答器组成。对于坦克、步兵战车、武装直升机等有攻击装备的平台一般同时装备加装询问器及应答器,而对通信车等没有攻击装备的平台则只装备应答器。非合作识别则无询问器和应答器之分,直接利用识别系统对目标进行识别。


安装到M1“艾布拉姆斯”坦克上的“战场作战识别系统”(BCIS)



从应用范围分,敌我识别涉及空-地、地-地、地-空和空-空识别。陆军主要关注地-地识别和地-空识别。目前地-空敌我识别中大量采用雷达问答方式的合作识别技术,可以比较满意地完成敌我识别任务。地-地敌我识别系统的情况相对复杂,目前同样以合作识别为主,典型的方式为毫米波敌我识别以及激光询问-毫米波(射频)应答复合敌我识别两种。毫米波敌我识别系统由毫米波完成询问和应答;激光询问-毫米波(射频)应答复合敌我识别系统则由激光进行询问,毫米波(射频)进行应答。后一种技术是在近年无线激光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更新的纯激光的敌我识别系统目前尚处于研制阶段。毫米波(33~40GHz)的波束窄、角度分辨率高,穿透战场烟雾能力强,被敌方探测、截获的概率低,隐蔽性较好,因此适用于地面战场上的近程目标识别。


德国研制的ZEFF敌我识别系统



目前,美英等国已经研制并装备多种采用毫米波应答的敌我识别系统,如美国的“战场作战识别系统”(BCIS)和法国的敌友识别系统(BIFF)。在2005年9月19日~10月6日进行的“紧急探索”多国联合演习中,美国、英国和法国分别演示了按照北约STANAG(标准化协议)4579研制的毫米波应答战场目标识别装置(BTID)样机。BTID工作在Ka波段(37GHz),主要由一个询问器和一个全方位应答器组成。询问器可以使炮长通过高速定向天线向另一辆车发送加密消息。如果其它车辆配备了一个BTID应答器,并在位于询问器的主波束范围内,其应答器进行解码,并验证询问消息,并进行答复。接着询问器对答复进行解密和验证,炮长收到表示车辆是“友好的”的视觉和听觉的通知。如果没有收到这样的答复,他将被告知对方是“未知的”。BTID还包括一个数据链模式,可以用它来和相邻的己方车辆交换位置信息,超过1.5km采用应答器,更远的(视距)采用询问器。北约确定的BTID主要技术指标为:识别距离≥5km(地-地);方位角度为60°;俯仰角度为-10°~+45°;方位分辨率为±1.2°;识别概率≥98%;识别时间<1s;数据传输速率为9.6kbit/s。由于采用了新的波形(包括信息结构、加密方式和跳频方式等)和新的防欺骗技术,BTID在演示中达到或超过这些指标。在1000次的试验周期中,BTID对7.4km外目标的识别率达到100%,超过要求的98%。响应时间不到1s。在同一场演习中,美英等国还演示了一种采用激光询问-毫米波(射频)应答复合敌我识别的系统。这种系统名为联合徒步士兵识别装置(DSID),满足正在等待批准的STANAG 4630草案。DSID以人眼安全的1.56μm的激光器作为主要的询问手段,而以344~355MHz波段的无线电作为应答手段。德国通过EADS公司的ZEFF系统对DSID进行资助。ZEFF目前处在第一阶段(配在步枪上),其作用距离为500~900m。计划在2007年对第二阶段的型号进行新一轮的试验,新型号的最大作用距离将达到3000m,这已经达到支援武器的需求并且适合安装在车辆上。




与采用询问-应答方式的合作识别技术相比,非合作识别技术则是通过获得和利用目标的图像、频谱特征等信息来完成识别任务。由于不需要对方的应答,因此这种方式从工作过程来看更加简直直接,因此是未来一种很重要的发展方向。非合作识别有可能需要综合利用多种传感器的信息,这就需要利用贝叶斯估计、卡尔曼滤波、Dempster-Shafer证据推理、模糊推理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对多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这些数据融合方法实现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非合作识别技术的实际应用还需要很长的时间。除了合作和非合作识别这两种识别技术之外,在未来的数字化战场上,所有协同作战的各级作战人员还将可以通过通信网络近实时地交换各自的位置信息,这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误伤,而且还能够提高部队的态势感知能力以及快速与敌方目标交战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己方军队的生存能力和杀伤能力。




http://news.xinhuanet.com/science/2016-02/05/c_135068074.htm



别开枪!自己人!——地面战场敌我识别技术
  来源: 科普中国分享到




战场敌我识别技术是指用于在较短时间内和一定距离外准确区分敌军、友军和中立部队以确保能正确决定是否交战和射击的技术,利用敌我识别技术最显而易见的作用在于减少或避免误伤,但是在未来的战争中更重要的作用则是要配合武器平台进行可靠的实时战术选择和武器资源调用,使作战效能最大化。未来战场态势瞬息万变,因此,快速、准确及可靠地识别战场目标显得十分重要,具有敌我识别能力的系统将成为21世纪陆军数字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单元之一。为了适应未来数字化陆军的作战需求,美国将战斗识别的网络中心能力、态势感知能力以及协同性作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从工作方式分,战场识别技术主要有“询问-应答(Q&A)”的合作识别技术和非合作识别技术两种。一套完整的合作识别系统由询问器和应答器组成。对于坦克、步兵战车、武装直升机等有攻击装备的平台一般同时装备加装询问器及应答器,而对通信车等没有攻击装备的平台则只装备应答器。非合作识别则无询问器和应答器之分,直接利用识别系统对目标进行识别。


安装到M1“艾布拉姆斯”坦克上的“战场作战识别系统”(BCIS)



从应用范围分,敌我识别涉及空-地、地-地、地-空和空-空识别。陆军主要关注地-地识别和地-空识别。目前地-空敌我识别中大量采用雷达问答方式的合作识别技术,可以比较满意地完成敌我识别任务。地-地敌我识别系统的情况相对复杂,目前同样以合作识别为主,典型的方式为毫米波敌我识别以及激光询问-毫米波(射频)应答复合敌我识别两种。毫米波敌我识别系统由毫米波完成询问和应答;激光询问-毫米波(射频)应答复合敌我识别系统则由激光进行询问,毫米波(射频)进行应答。后一种技术是在近年无线激光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更新的纯激光的敌我识别系统目前尚处于研制阶段。毫米波(33~40GHz)的波束窄、角度分辨率高,穿透战场烟雾能力强,被敌方探测、截获的概率低,隐蔽性较好,因此适用于地面战场上的近程目标识别。


德国研制的ZEFF敌我识别系统



目前,美英等国已经研制并装备多种采用毫米波应答的敌我识别系统,如美国的“战场作战识别系统”(BCIS)和法国的敌友识别系统(BIFF)。在2005年9月19日~10月6日进行的“紧急探索”多国联合演习中,美国、英国和法国分别演示了按照北约STANAG(标准化协议)4579研制的毫米波应答战场目标识别装置(BTID)样机。BTID工作在Ka波段(37GHz),主要由一个询问器和一个全方位应答器组成。询问器可以使炮长通过高速定向天线向另一辆车发送加密消息。如果其它车辆配备了一个BTID应答器,并在位于询问器的主波束范围内,其应答器进行解码,并验证询问消息,并进行答复。接着询问器对答复进行解密和验证,炮长收到表示车辆是“友好的”的视觉和听觉的通知。如果没有收到这样的答复,他将被告知对方是“未知的”。BTID还包括一个数据链模式,可以用它来和相邻的己方车辆交换位置信息,超过1.5km采用应答器,更远的(视距)采用询问器。北约确定的BTID主要技术指标为:识别距离≥5km(地-地);方位角度为60°;俯仰角度为-10°~+45°;方位分辨率为±1.2°;识别概率≥98%;识别时间<1s;数据传输速率为9.6kbit/s。由于采用了新的波形(包括信息结构、加密方式和跳频方式等)和新的防欺骗技术,BTID在演示中达到或超过这些指标。在1000次的试验周期中,BTID对7.4km外目标的识别率达到100%,超过要求的98%。响应时间不到1s。在同一场演习中,美英等国还演示了一种采用激光询问-毫米波(射频)应答复合敌我识别的系统。这种系统名为联合徒步士兵识别装置(DSID),满足正在等待批准的STANAG 4630草案。DSID以人眼安全的1.56μm的激光器作为主要的询问手段,而以344~355MHz波段的无线电作为应答手段。德国通过EADS公司的ZEFF系统对DSID进行资助。ZEFF目前处在第一阶段(配在步枪上),其作用距离为500~900m。计划在2007年对第二阶段的型号进行新一轮的试验,新型号的最大作用距离将达到3000m,这已经达到支援武器的需求并且适合安装在车辆上。




与采用询问-应答方式的合作识别技术相比,非合作识别技术则是通过获得和利用目标的图像、频谱特征等信息来完成识别任务。由于不需要对方的应答,因此这种方式从工作过程来看更加简直直接,因此是未来一种很重要的发展方向。非合作识别有可能需要综合利用多种传感器的信息,这就需要利用贝叶斯估计、卡尔曼滤波、Dempster-Shafer证据推理、模糊推理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对多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这些数据融合方法实现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非合作识别技术的实际应用还需要很长的时间。除了合作和非合作识别这两种识别技术之外,在未来的数字化战场上,所有协同作战的各级作战人员还将可以通过通信网络近实时地交换各自的位置信息,这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误伤,而且还能够提高部队的态势感知能力以及快速与敌方目标交战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己方军队的生存能力和杀伤能力。




http://news.xinhuanet.com/science/2016-02/05/c_135068074.htm



这才是有价值的好帖
敌我识别一直是个大问题,目前是部分解决,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敌我识别最困难的是巷战,高度紧张的士兵,往往不加识别就开火
滚刀粽子 发表于 2016-2-27 13:07
敌我识别一直是个大问题,目前是部分解决,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不假,同文同种基因相同还会出带路党呢,当然这是更高级别的已经脱离战场态势了。
口令不对就是一枪
假如设备被敌方缴获怎么办?每场战斗都要更换密码的话也很麻烦啊。
队长  是我    别开枪     我给你带个话儿…


宝塔镇河妖……
玩COD时让别炸带闪光标志的友军,尼玛一顿狂轰滥炸压根没留意闪光在哪
那朝鲜战场上忽悠我军是自己人的老香蕉汉奸狗就容易识别了
bf4的中文配音笑而不语:
他妈的,快停火,是友军。。。。
别打了,自己人,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