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伊战争中最血腥的一幕——霍拉姆沙赫尔之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00:49
小大扫描到手机 2014-09-20 21:34:48  新民晚报  

    说起发生在1980年至1988年的两伊战争,许多人以为这只是两个石油富国凭借购买的外国武器打的一场“低水平战争”。然而,历史需要细看,这场战争仍然给世界军事殿堂提供了诸多值得认真思考的经验和教训。本文就为您讲述那场战争中最血腥的一幕——霍拉姆沙赫尔之战。
    中东大国伊拉克和伊朗长期就围绕阿拉伯河主权和互相支持对方国内库尔德叛乱武装等问题剑拔弩张。1979年伊朗革命后,当时刚成为伊拉克总统的萨达姆认为伊朗将陷入持续动乱,于是想“浑水摸鱼”,靠“铁血政策”解决上述问题。
    1980年9月7日,伊拉克借口伊朗向其境内派遣恐怖分子,派兵进入两国早先划定的非武装区。作为报复,伊朗也向阿拉伯河对岸的伊拉克村镇进行炮击。
    至此,战争已经迫在眉睫了。
    军力对比 发生变化
    就军力而言,上世纪70年代后,革命前的伊朗巴列维王国利用石油收入暴涨的机会,全面提升军力,从西方购入大批现代化武器。到1979年初,伊朗空军拥有447架军用飞机,其中包括77架高性能的美制F-14战机,伊拉克空军仅有339架性能落后的苏制飞机。在海军方面,伊朗拥有7艘护卫舰、4艘炮舰、6艘导弹艇和14艘水陆两用气垫艇,伊拉克海军仅有12艘快艇。在陆军方面,双方实力貌似“半斤八两”——伊朗陆军兵力比伊拉克多(28.5万对19万),但在作战单位对比上,两者几乎相当,伊拉克按苏军体制编成3个军(10个师),而伊朗按美军体制编成3个集团军(6个师)。双方拥有的坦克数量也基本相当,伊拉克有1800辆坦克,伊朗则装备1735辆。在大口径火炮方面,伊拉克有800门,伊朗有1000门。
    尽管两伊地面力量似乎势均力敌,但伊朗军队几乎全集中在靠近伊拉克的西部国境,而伊拉克却需要关注三个战略方向(伊朗、土耳其和叙利亚),同时还要镇压国内库尔德人和什叶派的武装叛乱。按照这样的实力对比,伊朗无疑占据绝对优势。不过,伊朗巴列维政权的倒台使情况发生了变化。
    1979年2月11日,伊朗2500年的君主制寿终正寝,巴列维家族对伊朗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被终结,建立了以霍梅尼为代表的神职人员执掌政权的“伊斯兰共和国”。由于视军队为巴列维国王压迫民众的机器,掌握大权的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不仅不信任军队,而且认为保留大量武装人员是对新生的伊斯兰共和国的威胁。为此,他另起炉灶,在1979年2月20日成立革命卫队,并通过革命卫队在军队里展开“大清洗”。从1979年2月到9月,有85名高级军官被处决,数百名军官(包括所有少将和准将)被送进监狱或强迫退役。到两伊战争爆发前,至少有1.2万名伊朗军官遭“清洗”,这导致伊朗军队丧失一半以上的校级军官和飞行员,军队人数从28.5万人锐减至15万人,大部分作战单位严重缺编,大量战机、车辆和火炮因缺少零件和保养而无法使用,部分作战单位被直接解散。
    在此期间,伊拉克军队却增加到20万人,12个旅被秘密扩编为师,拥有的陆战装备包括2750辆坦克、2500辆装甲车和920门火炮,还购置了140架苏-20前线轰炸机和米格-23歼击机。只有在海军方面,伊朗在战前还保有优势。
    当然,战争胜负并不是简单的数据对比所能决定。一支军队的强弱还取决于兵员素质,战斗经验,军事理念以及指挥体制,在这些方面,伊朗和伊拉克有着天壤之别。
    两伊战争前,两伊都是高度集权的国家,其中伊朗因为在1953年爆发过反对巴列维国王的军官政变,因此巴列维对军队极不放心,采取分权的手法控制军队。在伊朗,没有负责统一指挥的三军总参谋部,所有最终决定权都被国王控制。伊朗还设有4套独立的情报机构,这些情报机构的主要责任与其说是搜集外军情报,不如说是监视国内军政高官。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军队更是一盘散沙。至于伊拉克,虽然也没有统一的总参谋部,但萨达姆的强人形象以及其任人唯亲的作风使得伊拉克军队至少效忠同一领袖,萨达姆组建的共和国卫队更是精锐。
   
    不宣而战 闪电突击
    1980年9月22日凌晨,伊拉克声称“伊朗炮击悬挂伊拉克国旗的船只”,派遣战机轰炸德黑兰、大不里士、哈马丹等15座伊朗城市和多个空军基地,两伊战争正式爆发。
    在第一天的空袭中,萨达姆决心效仿以色列在1967年“六日战争”中的作为——以“闪电战”将伊朗空军瘫痪在地面上。9月22日中午,伊拉克空军出动两波机群,一波至少有192架,另一波至少有60架,袭击伊朗8个空军基地、4个机场和4个陆军设施,以便为地面部队深入伊朗腹地铺平道路。然而,伊拉克空军本领不济,袭击未达预期效果。大多露天停放的伊朗飞机没有被摧毁,只有1架F-4E“鬼怪”战机报废。不过,伊拉克空军成功打击了伊朗的燃料储备,伊朗后来不得不花费宝贵的外汇购买燃料。
    萨达姆的不宣而战,无形中解救了大批伊朗前王国军人。伊朗总统巴尼萨德尔在霍梅尼授权下,宣布全国总动员,同时释放大多数在押军官。就在伊拉克第一波空袭过去仅2小时,伊朗空军第31、32、61战术大队便开始准备反击,他们派遣F-4E机群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及其周边军事基地实施狂轰滥炸,大批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1MF、米格-23MS和米格-23BN战斗机被炸毁,伊朗飞机却毫发无损地离去。
    伊拉克的战略目的没有实现,但地面进攻仍得按时打响。
    9月23日,伊拉克军队跨过边境线,分三路向伊朗纵深推进。伊拉克的进攻主力是4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及1个摩托化步兵师,目标直取伊朗的产油区胡泽斯坦省,以实现将阿拉伯河与伊朗分隔开,并在此建立受伊拉克控制的“缓冲区”。伊拉克的核心目标是拿下阿拉伯河畔重镇霍拉姆沙赫尔。
   
    预判落空 陷入泥潭
    伊拉克的进攻起初未遭到伊朗军队的有效抵抗,因为他们在战前根本没有完成战争动员。伊拉克人进攻霍拉姆沙赫尔时,驻守在此的伊朗军队只有一个不满员的师,其中很大一部分兵力还呆在伊朗与苏联边境的西阿塞拜疆省。正是由于这种无序的指挥体系,伊朗在战争之初几乎无法组织起有效防御。
    值得一提的是,霍梅尼成立的革命卫队表现出极高的战斗热情,但由于他们装备的大都是轻武器,且缺乏正规军事训练,完全成为敌人坦克和炮兵的牺牲品。当然,伊拉克人的战斗力也不值得恭维,他们直到10月初才攻入霍拉姆沙赫尔城区。在巷战中,伊朗正规军和革命卫队与侵略军展开血战,双方共有7000人战死。在付出沉重伤亡和百余辆坦克的代价后,伊拉克军队于10月24日勉强攻占霍拉姆沙赫尔。也正是因为此战之惨烈,霍拉姆沙赫尔被伊拉克改名为“血城”。
    尽管伊朗方面在开战时一度出现崩溃迹象,但终究没有被完全击垮,造成这种局面的最重要原因不是伊朗人抵抗多么顽强,而是因为萨达姆对战争的预判和作战计划的制定过于保守。对萨达姆来说,最初的战争动机只是想“赚点便宜”,没有长期战争打算。更要命的是,萨达姆认为伊拉克军队会得到伊朗境内阿拉伯民族的支持,并协助推翻“波斯异族压迫者”。然而,伊朗胡齐斯坦省的阿拉伯人表现却极为冷漠。
    到1980年11月,随着冬雨到来,伊拉克军队在伊朗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萨达姆不得不支付远高于预期的代价来维持这场即将耗尽伊拉克国力的战争。
   
    维持平衡 各自整军
    对伊拉克和伊朗来说,冬季通常大雨滂沱,导致补给困难,于是从1980年11月到次年5月,双方进入一种“冷平衡”阶段。不过,伊朗决心利用空中优势让萨达姆吃点苦头。1980年11月28日下午,伊朗出动F-4和F-5战机,对伊拉克南部重镇巴士拉展开猛烈空袭,并击落1架伊拉克米格-21战机,伊朗军队的“珍珠”行动由此拉开帷幕。
    11月29日夜,伊朗海军第421部队派出6艘舰艇,护送一支突击队奇袭阿拉伯河入海口的巴卡尔和奥马耶石油钻井平台,这两座平台不仅从事石油生产,还是伊拉克的预警雷达站,号称“萨达姆之眼”。伊朗突击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10分钟内击毙所有伊拉克守军,然后放置大量炸药。当他们被直升机撤运后,两座钻井平台便响起阵阵爆炸声。与此同时,伊朗导弹艇“佩坎”号和“乔尚”号封锁了伊拉克仅有的两个港口——乌姆盖斯尔和法奥,把伊拉克海军舰艇和60多艘外国油轮都堵在港口里。
    作为报复,伊拉克在12月底曾向潘贾温发动小规模进攻,但遭到伊朗空军轰炸,不得不撤退。
    总的来说,“冷平衡”阶段,双方几乎都没有能力发起决定性进攻,都需要时间重组军队。伊拉克企图组建一支能有效执行城市作战的陆军单位,并在占领区修建战略公路,维持占领军的补给。伊朗则加快军队拨乱反正的步伐,大量被看押的军官返回部队,大量退役官兵被召回,民兵规模不断扩大,还重启了军事院校的培训课程。为便于协调指挥,德黑兰还成立了最高国防会议,统一指挥三军及各类临时性武装。
   
    伊朗反攻 战局巨变
    1981年5月,伊朗军队开始向沦陷区发起进攻,重点是解放霍拉姆沙赫尔。虽然伊拉克对伊朗的反攻早有预料,但仍被打得措手不及。经过三天激战,伊朗成功将围攻阿巴丹的伊拉克军队赶过卡伦河。
    11月29日至12月7日,伊朗投入7个革命卫队旅和7个旅的正规军,发起代号“耶路撒冷之路”的攻势,夺回霍拉姆沙赫尔的门户博斯坦,击溃伊拉克2个师和1个旅。
    “耶路撒冷之路”可说是“人海战术”在现代战争中取得成功的一个范例。11月30日10时左右,伊拉克士兵正躺在博斯坦外的阵地上晒太阳。炮弹突然如疾风暴雨般呼啸而来,惊慌失措的伊拉克士兵蜷缩在战壕里。等到炮火延伸射击后,他们透过逐渐消散的硝烟惊恐地看到,上万名革命卫队高喊“真主伟大”,一排排地用身体引爆地雷,为坦克进攻扫清道路,接着大批革命卫队迅速突破防线,攻克了伊拉克苦心经营近一年的堡垒。
    从战略角度上讲,“耶路撒冷之路”切断了伊拉克军队在伊朗南部的物资补给线,使伊拉克给霍拉姆沙赫尔的守军运输补给时不得不从北部绕远路。
    慑于伊朗的猛烈反击,原本就信心不足的萨达姆开始寻求媾和。1982年2月,伊拉克第一副总理拉马丹公开宣布,伊拉克准备从伊朗撤军,条件是签订停战协定。两个月后,萨达姆私下表示愿意降低停战条件,表示只要签订停战协议,就同意无条件撤军。对于伊拉克的表态,伊朗以一系列猛烈攻势作为回应。
   
    攻势如潮 收复失地
    第一场攻势被称为“法特霍尔莫宾”。该攻势开始于1982年3月22日,主要战场在迪兹富勒和舒什之间的山区,两伊各自投入10万部队。会战中,伊朗空军把状态最好的约90架F-4E战机集中到毗邻战线的瓦达提基地,对紧靠前线的伊拉克后方目标展开攻击。在其中一次攻击中,整整一个伊拉克装甲师被鬼怪机群杀戮殆尽。这一战术也被称为“战场空中遮断”。

    而在地面作战中,伊朗军队在总参谋长赛义德·希拉兹的指挥下,首先利用装甲部队夜袭,随后由革命卫队展开自杀式“人海冲锋”,这种“用人命消耗子弹”的惨烈进攻方式使伊拉克军队胆战心惊。尽管萨达姆下令“不许后退半步”,但伊朗军队依然攻占了部分阵地。在“法特霍尔莫宾”攻势持续五六天后,萨达姆意识到这是个消耗国力的陷阱,是填不满的黑洞,不得不下令撤退,但为时已晚,伊朗军队凭借人数优势包围了伊拉克2个师,并将其全歼,不仅俘虏近2万人,还缴获大量武器,其中包括400辆坦克。
    仗打到此时,伊拉克空军只剩120架战机,多个陆军王牌师也已丧失战力。萨达姆不得不希望与德黑兰谈判,甚至主动宣布从伊朗全部撤军。伊朗人闻到了胜利的气息,随即于4月30日发起“贝特-奥尔-莫卡达斯”攻势,痛歼正从胡齐斯坦省撤退的伊拉克军队。5月22日,伊朗顺利收复霍拉姆沙赫尔。
    至此,战争又回到两伊传统边界上。萨达姆幻想伊朗会放自己一马,然而他想错了,他能如愿挑起战争,却无法如愿结束战争,惨烈的两伊战争只是刚开了一个头。  萧萧
(责任编辑:CN031)ht tp://news.china.com/history/all/11025807/20140920/18803513_all.html小大扫描到手机 2014-09-20 21:34:48  新民晚报  

    说起发生在1980年至1988年的两伊战争,许多人以为这只是两个石油富国凭借购买的外国武器打的一场“低水平战争”。然而,历史需要细看,这场战争仍然给世界军事殿堂提供了诸多值得认真思考的经验和教训。本文就为您讲述那场战争中最血腥的一幕——霍拉姆沙赫尔之战。
    中东大国伊拉克和伊朗长期就围绕阿拉伯河主权和互相支持对方国内库尔德叛乱武装等问题剑拔弩张。1979年伊朗革命后,当时刚成为伊拉克总统的萨达姆认为伊朗将陷入持续动乱,于是想“浑水摸鱼”,靠“铁血政策”解决上述问题。
    1980年9月7日,伊拉克借口伊朗向其境内派遣恐怖分子,派兵进入两国早先划定的非武装区。作为报复,伊朗也向阿拉伯河对岸的伊拉克村镇进行炮击。
    至此,战争已经迫在眉睫了。
    军力对比 发生变化
    就军力而言,上世纪70年代后,革命前的伊朗巴列维王国利用石油收入暴涨的机会,全面提升军力,从西方购入大批现代化武器。到1979年初,伊朗空军拥有447架军用飞机,其中包括77架高性能的美制F-14战机,伊拉克空军仅有339架性能落后的苏制飞机。在海军方面,伊朗拥有7艘护卫舰、4艘炮舰、6艘导弹艇和14艘水陆两用气垫艇,伊拉克海军仅有12艘快艇。在陆军方面,双方实力貌似“半斤八两”——伊朗陆军兵力比伊拉克多(28.5万对19万),但在作战单位对比上,两者几乎相当,伊拉克按苏军体制编成3个军(10个师),而伊朗按美军体制编成3个集团军(6个师)。双方拥有的坦克数量也基本相当,伊拉克有1800辆坦克,伊朗则装备1735辆。在大口径火炮方面,伊拉克有800门,伊朗有1000门。
    尽管两伊地面力量似乎势均力敌,但伊朗军队几乎全集中在靠近伊拉克的西部国境,而伊拉克却需要关注三个战略方向(伊朗、土耳其和叙利亚),同时还要镇压国内库尔德人和什叶派的武装叛乱。按照这样的实力对比,伊朗无疑占据绝对优势。不过,伊朗巴列维政权的倒台使情况发生了变化。
    1979年2月11日,伊朗2500年的君主制寿终正寝,巴列维家族对伊朗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被终结,建立了以霍梅尼为代表的神职人员执掌政权的“伊斯兰共和国”。由于视军队为巴列维国王压迫民众的机器,掌握大权的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不仅不信任军队,而且认为保留大量武装人员是对新生的伊斯兰共和国的威胁。为此,他另起炉灶,在1979年2月20日成立革命卫队,并通过革命卫队在军队里展开“大清洗”。从1979年2月到9月,有85名高级军官被处决,数百名军官(包括所有少将和准将)被送进监狱或强迫退役。到两伊战争爆发前,至少有1.2万名伊朗军官遭“清洗”,这导致伊朗军队丧失一半以上的校级军官和飞行员,军队人数从28.5万人锐减至15万人,大部分作战单位严重缺编,大量战机、车辆和火炮因缺少零件和保养而无法使用,部分作战单位被直接解散。
    在此期间,伊拉克军队却增加到20万人,12个旅被秘密扩编为师,拥有的陆战装备包括2750辆坦克、2500辆装甲车和920门火炮,还购置了140架苏-20前线轰炸机和米格-23歼击机。只有在海军方面,伊朗在战前还保有优势。
    当然,战争胜负并不是简单的数据对比所能决定。一支军队的强弱还取决于兵员素质,战斗经验,军事理念以及指挥体制,在这些方面,伊朗和伊拉克有着天壤之别。
    两伊战争前,两伊都是高度集权的国家,其中伊朗因为在1953年爆发过反对巴列维国王的军官政变,因此巴列维对军队极不放心,采取分权的手法控制军队。在伊朗,没有负责统一指挥的三军总参谋部,所有最终决定权都被国王控制。伊朗还设有4套独立的情报机构,这些情报机构的主要责任与其说是搜集外军情报,不如说是监视国内军政高官。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军队更是一盘散沙。至于伊拉克,虽然也没有统一的总参谋部,但萨达姆的强人形象以及其任人唯亲的作风使得伊拉克军队至少效忠同一领袖,萨达姆组建的共和国卫队更是精锐。
   
    不宣而战 闪电突击
    1980年9月22日凌晨,伊拉克声称“伊朗炮击悬挂伊拉克国旗的船只”,派遣战机轰炸德黑兰、大不里士、哈马丹等15座伊朗城市和多个空军基地,两伊战争正式爆发。
    在第一天的空袭中,萨达姆决心效仿以色列在1967年“六日战争”中的作为——以“闪电战”将伊朗空军瘫痪在地面上。9月22日中午,伊拉克空军出动两波机群,一波至少有192架,另一波至少有60架,袭击伊朗8个空军基地、4个机场和4个陆军设施,以便为地面部队深入伊朗腹地铺平道路。然而,伊拉克空军本领不济,袭击未达预期效果。大多露天停放的伊朗飞机没有被摧毁,只有1架F-4E“鬼怪”战机报废。不过,伊拉克空军成功打击了伊朗的燃料储备,伊朗后来不得不花费宝贵的外汇购买燃料。
    萨达姆的不宣而战,无形中解救了大批伊朗前王国军人。伊朗总统巴尼萨德尔在霍梅尼授权下,宣布全国总动员,同时释放大多数在押军官。就在伊拉克第一波空袭过去仅2小时,伊朗空军第31、32、61战术大队便开始准备反击,他们派遣F-4E机群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及其周边军事基地实施狂轰滥炸,大批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1MF、米格-23MS和米格-23BN战斗机被炸毁,伊朗飞机却毫发无损地离去。
    伊拉克的战略目的没有实现,但地面进攻仍得按时打响。
    9月23日,伊拉克军队跨过边境线,分三路向伊朗纵深推进。伊拉克的进攻主力是4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及1个摩托化步兵师,目标直取伊朗的产油区胡泽斯坦省,以实现将阿拉伯河与伊朗分隔开,并在此建立受伊拉克控制的“缓冲区”。伊拉克的核心目标是拿下阿拉伯河畔重镇霍拉姆沙赫尔。
   
    预判落空 陷入泥潭
    伊拉克的进攻起初未遭到伊朗军队的有效抵抗,因为他们在战前根本没有完成战争动员。伊拉克人进攻霍拉姆沙赫尔时,驻守在此的伊朗军队只有一个不满员的师,其中很大一部分兵力还呆在伊朗与苏联边境的西阿塞拜疆省。正是由于这种无序的指挥体系,伊朗在战争之初几乎无法组织起有效防御。
    值得一提的是,霍梅尼成立的革命卫队表现出极高的战斗热情,但由于他们装备的大都是轻武器,且缺乏正规军事训练,完全成为敌人坦克和炮兵的牺牲品。当然,伊拉克人的战斗力也不值得恭维,他们直到10月初才攻入霍拉姆沙赫尔城区。在巷战中,伊朗正规军和革命卫队与侵略军展开血战,双方共有7000人战死。在付出沉重伤亡和百余辆坦克的代价后,伊拉克军队于10月24日勉强攻占霍拉姆沙赫尔。也正是因为此战之惨烈,霍拉姆沙赫尔被伊拉克改名为“血城”。
    尽管伊朗方面在开战时一度出现崩溃迹象,但终究没有被完全击垮,造成这种局面的最重要原因不是伊朗人抵抗多么顽强,而是因为萨达姆对战争的预判和作战计划的制定过于保守。对萨达姆来说,最初的战争动机只是想“赚点便宜”,没有长期战争打算。更要命的是,萨达姆认为伊拉克军队会得到伊朗境内阿拉伯民族的支持,并协助推翻“波斯异族压迫者”。然而,伊朗胡齐斯坦省的阿拉伯人表现却极为冷漠。
    到1980年11月,随着冬雨到来,伊拉克军队在伊朗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萨达姆不得不支付远高于预期的代价来维持这场即将耗尽伊拉克国力的战争。
   
    维持平衡 各自整军
    对伊拉克和伊朗来说,冬季通常大雨滂沱,导致补给困难,于是从1980年11月到次年5月,双方进入一种“冷平衡”阶段。不过,伊朗决心利用空中优势让萨达姆吃点苦头。1980年11月28日下午,伊朗出动F-4和F-5战机,对伊拉克南部重镇巴士拉展开猛烈空袭,并击落1架伊拉克米格-21战机,伊朗军队的“珍珠”行动由此拉开帷幕。
    11月29日夜,伊朗海军第421部队派出6艘舰艇,护送一支突击队奇袭阿拉伯河入海口的巴卡尔和奥马耶石油钻井平台,这两座平台不仅从事石油生产,还是伊拉克的预警雷达站,号称“萨达姆之眼”。伊朗突击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10分钟内击毙所有伊拉克守军,然后放置大量炸药。当他们被直升机撤运后,两座钻井平台便响起阵阵爆炸声。与此同时,伊朗导弹艇“佩坎”号和“乔尚”号封锁了伊拉克仅有的两个港口——乌姆盖斯尔和法奥,把伊拉克海军舰艇和60多艘外国油轮都堵在港口里。
    作为报复,伊拉克在12月底曾向潘贾温发动小规模进攻,但遭到伊朗空军轰炸,不得不撤退。
    总的来说,“冷平衡”阶段,双方几乎都没有能力发起决定性进攻,都需要时间重组军队。伊拉克企图组建一支能有效执行城市作战的陆军单位,并在占领区修建战略公路,维持占领军的补给。伊朗则加快军队拨乱反正的步伐,大量被看押的军官返回部队,大量退役官兵被召回,民兵规模不断扩大,还重启了军事院校的培训课程。为便于协调指挥,德黑兰还成立了最高国防会议,统一指挥三军及各类临时性武装。
   
    伊朗反攻 战局巨变
    1981年5月,伊朗军队开始向沦陷区发起进攻,重点是解放霍拉姆沙赫尔。虽然伊拉克对伊朗的反攻早有预料,但仍被打得措手不及。经过三天激战,伊朗成功将围攻阿巴丹的伊拉克军队赶过卡伦河。
    11月29日至12月7日,伊朗投入7个革命卫队旅和7个旅的正规军,发起代号“耶路撒冷之路”的攻势,夺回霍拉姆沙赫尔的门户博斯坦,击溃伊拉克2个师和1个旅。
    “耶路撒冷之路”可说是“人海战术”在现代战争中取得成功的一个范例。11月30日10时左右,伊拉克士兵正躺在博斯坦外的阵地上晒太阳。炮弹突然如疾风暴雨般呼啸而来,惊慌失措的伊拉克士兵蜷缩在战壕里。等到炮火延伸射击后,他们透过逐渐消散的硝烟惊恐地看到,上万名革命卫队高喊“真主伟大”,一排排地用身体引爆地雷,为坦克进攻扫清道路,接着大批革命卫队迅速突破防线,攻克了伊拉克苦心经营近一年的堡垒。
    从战略角度上讲,“耶路撒冷之路”切断了伊拉克军队在伊朗南部的物资补给线,使伊拉克给霍拉姆沙赫尔的守军运输补给时不得不从北部绕远路。
    慑于伊朗的猛烈反击,原本就信心不足的萨达姆开始寻求媾和。1982年2月,伊拉克第一副总理拉马丹公开宣布,伊拉克准备从伊朗撤军,条件是签订停战协定。两个月后,萨达姆私下表示愿意降低停战条件,表示只要签订停战协议,就同意无条件撤军。对于伊拉克的表态,伊朗以一系列猛烈攻势作为回应。
   
    攻势如潮 收复失地
    第一场攻势被称为“法特霍尔莫宾”。该攻势开始于1982年3月22日,主要战场在迪兹富勒和舒什之间的山区,两伊各自投入10万部队。会战中,伊朗空军把状态最好的约90架F-4E战机集中到毗邻战线的瓦达提基地,对紧靠前线的伊拉克后方目标展开攻击。在其中一次攻击中,整整一个伊拉克装甲师被鬼怪机群杀戮殆尽。这一战术也被称为“战场空中遮断”。

    而在地面作战中,伊朗军队在总参谋长赛义德·希拉兹的指挥下,首先利用装甲部队夜袭,随后由革命卫队展开自杀式“人海冲锋”,这种“用人命消耗子弹”的惨烈进攻方式使伊拉克军队胆战心惊。尽管萨达姆下令“不许后退半步”,但伊朗军队依然攻占了部分阵地。在“法特霍尔莫宾”攻势持续五六天后,萨达姆意识到这是个消耗国力的陷阱,是填不满的黑洞,不得不下令撤退,但为时已晚,伊朗军队凭借人数优势包围了伊拉克2个师,并将其全歼,不仅俘虏近2万人,还缴获大量武器,其中包括400辆坦克。
    仗打到此时,伊拉克空军只剩120架战机,多个陆军王牌师也已丧失战力。萨达姆不得不希望与德黑兰谈判,甚至主动宣布从伊朗全部撤军。伊朗人闻到了胜利的气息,随即于4月30日发起“贝特-奥尔-莫卡达斯”攻势,痛歼正从胡齐斯坦省撤退的伊拉克军队。5月22日,伊朗顺利收复霍拉姆沙赫尔。
    至此,战争又回到两伊传统边界上。萨达姆幻想伊朗会放自己一马,然而他想错了,他能如愿挑起战争,却无法如愿结束战争,惨烈的两伊战争只是刚开了一个头。  萧萧
(责任编辑:CN031)ht tp://news.china.com/history/all/11025807/20140920/18803513_all.html
这种战争越多越好啊!!!{:158:}
革命卫队的少年们高呼真主至大的口号,脖子上挂着塑料制的钥匙,在战争中完蛋就可以开启天堂之门。
中国也捞了点银子
“人海排雷”。。。
兔子竟然两头卖武器。。
一排排地用身体引爆地雷,为坦克进攻扫清道路
             -----人体能能够引爆反坦克地雷吗?
这种段子每隔几年就出现一次
一排排地用身体引爆地雷,为坦克进攻扫清道路
             -----人体能能够引爆反坦克地雷吗?
骑摩托车……
尼玛,真怕了伊斯兰,这也做得到,为什么不用炮火犁地?没有足够的炮火?赴死的勇气虽然让人心惊,但感觉多长点脑子更有用……
尼玛,真怕了伊斯兰,这也做得到,为什么不用炮火犁地?没有足够的炮火?赴死的勇气虽然让人心惊,但感觉多 ...
炮弹得进口,人可以国产⊙﹏⊙
我也很想知道人如何给坦克趟雷
拿人给坦克开路是什么技术路线

是有某种便携式反坦克地雷引爆器么
伊教徒,越多越好,越多越好,处女管够
反坦克雷都是布撒器布撒的吧,在地面上用于迟滞而不是消灭装甲力量,步兵肉眼能看见。
oldcaticu44 发表于 2016-2-25 23:26
这种战争越多越好啊!!!
然并卵,抵不过绿绿子宫武器。
绿绿的子宫才是最强大的武器
然并卵,抵不过绿绿子宫武器。
伊朗计生,这是有态度的绿绿国家
没啥可嘲笑人家的吧?危急关头士兵用生命为后续攻击部队开辟通道,不就是我们的黄继光、董存瑞和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不胜枚举的滚雷英雄做过的壮举嘛。说实话,超大真是江河日下……
骑摩托车……
扯蛋,伊朗组建摩托车游击队是用火箭筒打坦克的,网上有大量老照片,而且是在战争后期伊朗坦克不足的时期。
所谓搞人体排雷,纯粹是伊拉克和西方当年捏造的谎言,从来没见到这样的图片和视频,给伊朗造成巨大伤亡的是伊拉克的炮火,因为伊朗物资不足组织时间长,苏联和西方向伊拉克提供了大量卫星情报,使得伊朗的攻击路线均暴露在炮火陷阱之下。
死者代言人 发表于 2016-2-26 08:58
没啥可嘲笑人家的吧?危急关头士兵用生命为后续攻击部队开辟通道,不就是我们的黄继光、董存瑞和对越自卫反 ...
我们是危急时刻战士自发的行为,所以是壮举,
而不是战前计划好的有组织的人肉攻击,
麻烦开喷之前先弄清楚情况。
米格25 发表于 2016-2-26 00:24
一排排地用身体引爆地雷,为坦克进攻扫清道路
             -----人体能能够引爆反坦克地雷吗?
有几率,曾经有玩反坦克地雷杯具的例子。。。
打得这么烂,看来萨达姆的指挥水平真不是一般的差
扯蛋,伊朗组建摩托车游击队是用火箭筒打坦克的,网上有大量老照片,而且是在战争后期伊朗坦克不足的时期 ...
你说别人扯淡的时候自己已经扯着蛋了~那你告诉我人体如何排反坦克地雷?你真的了解两伊战争?
所谓搞人体排雷,纯粹是伊拉克和西方当年捏造的谎言,从来没见到这样的图片和视频,给伊朗造成巨大伤亡的是 ...
伊拉克制造这样的谣言恐吓自己的士兵和百姓?
伊拉克制造这样的谣言恐吓自己的士兵和百姓?
“不,我只是深爱着毛拉们!”
未来伊朗得到大毛的军事支持真是要成为军事强国了。
搞不懂萨达姆90年代为嘛发神经入侵科威特
伊拉克要这么不经打,两伊战争何以又打了八年?
有几率,曾经有玩反坦克地雷杯具的例子。。。
比如自由军用来当锅烤馕

feibob 发表于 2016-2-27 07:42
伊拉克要这么不经打,两伊战争何以又打了八年?


战争开始的时候伊朗人的反击确实犀利,但当伊朗攻入伊拉克领土以后,战局又开始慢慢逆转,变成伊朗人开始头痛。不管伊拉克还是伊朗,当进入对方的固有领土以后,就开始遭遇各种不顺。事实就是战争打到后期,双方都没有实力消灭对手,都只是在不停地拉锯消耗国力,再打下去完全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最终停战了事。
feibob 发表于 2016-2-27 07:42
伊拉克要这么不经打,两伊战争何以又打了八年?


战争开始的时候伊朗人的反击确实犀利,但当伊朗攻入伊拉克领土以后,战局又开始慢慢逆转,变成伊朗人开始头痛。不管伊拉克还是伊朗,当进入对方的固有领土以后,就开始遭遇各种不顺。事实就是战争打到后期,双方都没有实力消灭对手,都只是在不停地拉锯消耗国力,再打下去完全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最终停战了事。
战争开始的时候伊朗人的反击确实犀利,但当伊朗攻入伊拉克领土以后,战局又开始慢慢逆转,变成伊朗人开 ...
俺说的就是楼主只讲半截……
典型的一战水平。还有人幻想伊朗的战斗力吗?
伊拉克要这么不经打,两伊战争何以又打了八年?
阿拉伯同盟(沙特科威特等)的资金支持,美国苏联的武器、情报支持,战争后期不计后果的使用化学武器还有大规模导弹袭击伊朗重要城市等。
典型的一战水平。还有人幻想伊朗的战斗力吗?
至少两伊陆军都在大量使用装甲部队和战术导弹,而且空军也都能使用各种空对地(海)制导武器。如果这也叫一战水平那怎么样评价同期的中越边境战争,难道称之为上古石器时代的?

搞不懂萨达姆90年代为嘛发神经入侵科威特
打两伊战争借了科威特不少钱,想一次性赖账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chen-yuan123 发表于 2016-2-27 09:50
至少两伊陆军都在大量使用装甲部队和战术导弹,而且空军也都能使用各种空对地(海)制导武器。如果这也叫 ...
你说对了,中越之战某些方面还不如一战。一战至少飞机创造性地参战了。
2016-2-27 10:24 上传

两伊战争最后不是伊朗求和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