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朱明后人清封侯:煞费苦心的摆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16:26:44
很少有人知道,朱元璋的一个后代在清代被封为“延恩侯”,并且一直世袭到清朝灭亡。

  清朝入关之初,在如何对待明代皇室这一敏感问题上表现得十分聪明。李自成军曾将崇祯帝后暴尸三日,引起北京士民的极大反感。而清军一入北京,多尔衮立刻为崇祯帝后隆重发丧,谕令“官民人等为崇祯帝服丧三日,以展舆情”。这一举动令百姓大为感动,纷纷称颂多尔衮“仁慈”,对争取北方人心起到了很大作用,为亡国之主举行盛大葬礼,已属旷世之盛典,康熙皇帝又前后六次趋谒明太祖陵,并且行三跪九叩大礼,把在场的南京数万父老感动得流泪不止,江南的民心也因此得到安抚。

  面子工程做得如此漂亮,但是内里上,清王朝对朱元璋的子孙毫不放过。为了防止人们拥戴朱氏后人造反,从清朝入关到康熙晚年,清政权把各地明代数百名宗室藩王诛戮殆尽,宁可错杀千人,绝不放过一个。

  到了雍正年间,天下已经彻底太平。雍正皇帝又想起“受命之君”应该“礼遇”前代子孙,这样才能显示“兴灭继绝”之盛意。所以他命人在天下访一个“合格”的朱氏后代,封以高官,来显示清王朝的宽宏大量。经过几年寻找,礼部发现了一个合格人选,直隶正定知府朱之琏。朱之琏的祖父被清军俘虏,编入汉军,至他已经做了三代旗人,因为一直对大清恭顺忠诚,没有二心,所以前些年没有被杀掉。雍正大喜,遂封朱之琏为“一等延恩侯”,世袭罔替,负责祭祀明代皇陵。天下臣民皆认为此举超越前代,有“上古遗风”,纷纷称赞圣朝之殊仁盛德。

  从朱之琏开始,直到最后一个延恩侯,总共传了12代。这个侯爵与其他贵族不同,专靠朝廷赐给的几十顷祭田过活。他们没有根基,没有势力,为了防止人们借他的名头对清朝统治构成威胁,政府对他们的生活严格控制,除了春秋两季去祭扫十三陵外,不许进行任何其他社会活动,所以他们实际上是大清王朝的一个摆设,纯粹是社会生活圈子之外的人物。过了几代之后,整个大清社会几乎都忘了他们的存在。虽然是朱元璋的后代,他们对保护祖陵并没有什么热情。因为所有的生活来源都是花剩下的祭祀经费,所以历代延恩侯们总是本着少花钱少办事原则,祭扫活动“草草将事,若儿戏然,疑非朱氏血胤也”。

  清朝灭亡之后,最后一个延恩侯朱爆勋仍然靠从溥仪小朝廷领取微薄的津贴过活。

  延恩侯最后一次出现在历史上,是在1924年。原来溥仪的英国老师庄士敦偶然在故纸堆中发现清代还有过一个这样的侯爵,遂起了好奇心,建议溥仪召见一次,看看这个朱元璋的子孙长得什么样。1924年9月7日,大明王朝的最后子孙与大清王朝的最后继承人在紫禁城见面了。这一年延恩侯已经40多岁了,庄士敦记载他圆脸膛,身材魁梧,看上去憨厚老实,但显然文化程度不高。侯爷告诉庄士敦,他有两个小儿子,一个9岁,一个4岁。因为溥仪小朝廷津贴发放不及时,延恩侯生活已经十分困窘,甚至连官服也早就卖了:“我外面穿戴的这套冠服,是为这次谒见特地借来的。”他掀起长袍让庄士敦看他里面的破烂衣服,“我这套衣服今晚就得还给人家”。几日后庄士敦派仆人给延恩侯送了些礼物,仆人回来汇报,说延恩侯家确实已经非常穷困,几间房子已经东倒西歪了。

  在这次召见之后不久,溥仪就被赶出了故宫,“惶惶逃往天津,陷入隐姓埋名和贫困潦倒的境地”,无力再顾及这个大清王朝的旧摆设,最后一个延恩侯从此也就在历史上消失,不知所终了。

 来源:《文史参考》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1-06/03/c_13908908.htm很少有人知道,朱元璋的一个后代在清代被封为“延恩侯”,并且一直世袭到清朝灭亡。

  清朝入关之初,在如何对待明代皇室这一敏感问题上表现得十分聪明。李自成军曾将崇祯帝后暴尸三日,引起北京士民的极大反感。而清军一入北京,多尔衮立刻为崇祯帝后隆重发丧,谕令“官民人等为崇祯帝服丧三日,以展舆情”。这一举动令百姓大为感动,纷纷称颂多尔衮“仁慈”,对争取北方人心起到了很大作用,为亡国之主举行盛大葬礼,已属旷世之盛典,康熙皇帝又前后六次趋谒明太祖陵,并且行三跪九叩大礼,把在场的南京数万父老感动得流泪不止,江南的民心也因此得到安抚。

  面子工程做得如此漂亮,但是内里上,清王朝对朱元璋的子孙毫不放过。为了防止人们拥戴朱氏后人造反,从清朝入关到康熙晚年,清政权把各地明代数百名宗室藩王诛戮殆尽,宁可错杀千人,绝不放过一个。

  到了雍正年间,天下已经彻底太平。雍正皇帝又想起“受命之君”应该“礼遇”前代子孙,这样才能显示“兴灭继绝”之盛意。所以他命人在天下访一个“合格”的朱氏后代,封以高官,来显示清王朝的宽宏大量。经过几年寻找,礼部发现了一个合格人选,直隶正定知府朱之琏。朱之琏的祖父被清军俘虏,编入汉军,至他已经做了三代旗人,因为一直对大清恭顺忠诚,没有二心,所以前些年没有被杀掉。雍正大喜,遂封朱之琏为“一等延恩侯”,世袭罔替,负责祭祀明代皇陵。天下臣民皆认为此举超越前代,有“上古遗风”,纷纷称赞圣朝之殊仁盛德。

  从朱之琏开始,直到最后一个延恩侯,总共传了12代。这个侯爵与其他贵族不同,专靠朝廷赐给的几十顷祭田过活。他们没有根基,没有势力,为了防止人们借他的名头对清朝统治构成威胁,政府对他们的生活严格控制,除了春秋两季去祭扫十三陵外,不许进行任何其他社会活动,所以他们实际上是大清王朝的一个摆设,纯粹是社会生活圈子之外的人物。过了几代之后,整个大清社会几乎都忘了他们的存在。虽然是朱元璋的后代,他们对保护祖陵并没有什么热情。因为所有的生活来源都是花剩下的祭祀经费,所以历代延恩侯们总是本着少花钱少办事原则,祭扫活动“草草将事,若儿戏然,疑非朱氏血胤也”。

  清朝灭亡之后,最后一个延恩侯朱爆勋仍然靠从溥仪小朝廷领取微薄的津贴过活。

  延恩侯最后一次出现在历史上,是在1924年。原来溥仪的英国老师庄士敦偶然在故纸堆中发现清代还有过一个这样的侯爵,遂起了好奇心,建议溥仪召见一次,看看这个朱元璋的子孙长得什么样。1924年9月7日,大明王朝的最后子孙与大清王朝的最后继承人在紫禁城见面了。这一年延恩侯已经40多岁了,庄士敦记载他圆脸膛,身材魁梧,看上去憨厚老实,但显然文化程度不高。侯爷告诉庄士敦,他有两个小儿子,一个9岁,一个4岁。因为溥仪小朝廷津贴发放不及时,延恩侯生活已经十分困窘,甚至连官服也早就卖了:“我外面穿戴的这套冠服,是为这次谒见特地借来的。”他掀起长袍让庄士敦看他里面的破烂衣服,“我这套衣服今晚就得还给人家”。几日后庄士敦派仆人给延恩侯送了些礼物,仆人回来汇报,说延恩侯家确实已经非常穷困,几间房子已经东倒西歪了。

  在这次召见之后不久,溥仪就被赶出了故宫,“惶惶逃往天津,陷入隐姓埋名和贫困潦倒的境地”,无力再顾及这个大清王朝的旧摆设,最后一个延恩侯从此也就在历史上消失,不知所终了。

 来源:《文史参考》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1-06/03/c_13908908.htm
朱之琏及其父祖明显与朱元璋所定字辈不符合

不过 除了相对和平的禅让 大多数王朝对前朝都是连摆设也没有的
被发现的正宗的都被满清以冒充前朝后裔的罪名干掉了。
感觉是闰土见鲁迅,一个没落地主一个贫苦农民
二王三恪制度从舜帝就开始了,太祖当年也是遵守的,正国级、副国级的封号没有吝啬
“李自成军曾将崇祯帝后暴尸三日”,这个有出处吗?
当年清兵入关打的旗号是为崇祯复仇,收取天下也自认承袭朱明法统,但必竞得国不正


最近查阅清朝的古建资料,连带看了一些清朝的法律制度,发现清虽承明制,但为了维护满族统治,利用其征服者的地位,可是做了不少严酷歹毒的事情。而且一些事就和楼主所述类似,表里不一,表面上宽仁,实则刻毒。例如文字狱就是,皇上嘴里天花乱坠说什么不因言获罪,真实施起来一点小事诛人家九族。

最近查阅清朝的古建资料,连带看了一些清朝的法律制度,发现清虽承明制,但为了维护满族统治,利用其征服者的地位,可是做了不少严酷歹毒的事情。而且一些事就和楼主所述类似,表里不一,表面上宽仁,实则刻毒。例如文字狱就是,皇上嘴里天花乱坠说什么不因言获罪,真实施起来一点小事诛人家九族。
lxjcad2012 发表于 2016-2-25 15:50
“李自成军曾将崇祯帝后暴尸三日”,这个有出处吗?
当年崇祯吊死后,李自成看到崇祯的尸首的时候是用个门板抬着的,但李自成并没有下令好好收敛,好像很随意的用个薄棺材收敛掉了,这也让很多终于明朝的士人心寒,这也是李自成一直得不到这些人拥戴的重要原因,反倒是满清进关后下令厚葬了崇祯,一对比~~~~但没见过李自成暴尸崇祯的记载啊
凤翔千仞 发表于 2016-3-1 22:45
最近查阅清朝的古建资料,连带看了一些清朝的法律制度,发现清虽承明制,但为了维护满族统治,利用其征服者 ...
这个事情就看你咋说了,最表里如一的就是赶尽杀绝,但你觉得这个表里如一真的号么?
步步回头 发表于 2016-3-3 13:55
当年崇祯吊死后,李自成看到崇祯的尸首的时候是用个门板抬着的,但李自成并没有下令好好收敛,好像很随意 ...
文中出现了“好象”这个词,就只能呵呵了!
lxjcad2012 发表于 2016-3-5 10:33
文中出现了“好象”这个词,就只能呵呵了!
虽然我用了“好像”,可惜这都是历史~~~~李自成干的这个事给地主和士人阶层的印象非常之不好,再加上满清打着给崇祯报仇的旗号进关,进北京后第一件事厚葬崇祯并按皇帝的利益修陵,所以很快地主和士人这两个阶层就从观望变成了配合,说句不好听的话,没那个逗逼的剃发令满清遇到的抵抗会小很多~~~~
尊重死人,可以显示统治者的心胸。活人要是杀,那可是要颠覆政权的。所以,历代历朝不过如此而已。
最近查阅清朝的古建资料,连带看了一些清朝的法律制度,发现清虽承明制,但为了维护满族统治,利用其征服者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清朝入关之初,在如何对待明代皇室这一敏感问题上表现得十分聪明。李自成军曾将崇祯帝后暴尸三日,引起北京士民的极大反感。而清军一入北京,多尔衮立刻为崇祯帝后隆重发丧,谕令“官民人等为崇祯帝服丧三日,以展舆情”。这一举动令百姓大为感动,纷纷称颂多尔衮“仁慈”,对争取北方人心起到了很大作用,为亡国之主举行盛大葬礼,已属旷世之盛典,康熙皇帝又前后六次趋谒明太祖陵,并且行三跪九叩大礼,把在场的南京数万父老感动得流泪不止,江南的民心也因此得到安抚。

这里边史官到底掺了多少私货,就明末的破事,百姓还会未朱明皇族感动?
路啦啦噜啦啦噜 发表于 2016-3-14 13:50
清朝入关之初,在如何对待明代皇室这一敏感问题上表现得十分聪明。李自成军曾将崇祯帝后暴尸三日,引起北京士 ...
金陵一代应该没有造过明朝的反 作为故都还是有点小怀念的
zhepro 发表于 2016-3-14 14:33
金陵一代应该没有造过明朝的反 作为故都还是有点小怀念的
没造反的原因多了,就明末的破政策。数万父老感动个鬼
路啦啦噜啦啦噜 发表于 2016-3-14 14:36
没造反的原因多了,就明末的破政策。数万父老感动个鬼
金陵城里的人 多多少少可能和旧朝廷有点关系  有几万应该不夸张

zhepro 发表于 2016-3-14 14:38
金陵城里的人 多多少少可能和旧朝廷有点关系  有几万应该不夸张
根旧朝廷有关系就感动?发银子和升官才让人感动好不
路啦啦噜啦啦噜 发表于 2016-3-14 14:46
根旧朝廷有关系就感动?发银子和升官才让人感动好不
康麻子玩的是马洛斯理论的的第三/四层需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