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走進華人家庭---專訪海爾美東總經銷林谷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03:48
星岛日报(美)

海爾集團,中國家電用品的龍頭。從1984年創立至今,已經發展出1萬5千多項產品。2004年營業額超過1016億人民幣,並成為中國最有價值的品牌。  

在海爾遍及全球的5萬8千多個營業點中,位於紐約法拉盛的美東總經銷,從去年夏天開始,一肩扛起美東華人市場的開發責任,也準備再寫下海爾的另一頁傳奇故事。
  
買家電,找瑪麗
  

“買家電,找瑪麗就錯不了!”透過中文廣播,這也許是許多紐約華人耳熟能詳的一句廣告台詞。  

2005年10月的一個下午,記者拜訪位於法拉盛北方大道的海爾專賣店。在店門前,遇到了久聞大名的銷售經理張瑪麗。她一邊從容地調度門口的貨車下貨,一邊向記者介紹店內陳列的商品。  

從海爾最負盛名的冰箱、冷氣,到華人偏愛的小尺寸洗衣機、洗碗機,以及一般賣場少見的紅酒冷藏櫃、啤酒冷藏櫃,與超音波珠寶清潔機。瑪麗說明,雖然店內只能展示40至50種商品,但配合產品型錄,包含不同顏色及尺寸,實際可以供應400種以上的商品。  

與瑪麗閒聊的過程中,她認為,銷售家電產品,最難的並不是對於產品的知識,而是瞭解顧客的心理,以及滿足他們的需求。  


“華人來買東西,第一要求的是便宜。價錢談完後,就開始要求質量。這兩點,海爾都沒問題。我們再加上售後服務的保證,替顧客解決所有的問題。比如,如果對產品有問題,我們會幫客人聯絡總公司,這就不是每一家店都有的了。所以我們說,來我們這,買到的是100個放心,這也是我們的經營理念。”她自豪地說明。  

在與美國海爾的協議中,成立於2004年的美東總經銷,必須肩負華人以及亞裔市場的開發責任。而至今,雖然許多方向都還只是可能,但不禁叫人好奇,是誰在帶領海爾這個巨人,一步步走進美東華人的家庭?  

透過瑪麗的介紹,記者終於找到了幕後的推手,公司負責人林谷隆。
  
  談到新公司今年的銷售成績,林谷隆的神情中有著掩飾不住的得意。  

“我們今年創下銷售紀錄的分體式冷氣機,對許多華人來說,也許已是很熟悉的商品。但以美國而言,還算是比較奇特的產品,多數人還是在使用窗型的冷氣。分體式冷氣機安靜,效果又好。而且今年到現在為止,我們安裝的冷氣,還沒有故障過。另外,海爾也是以壓縮機著名,加上客人間的口耳相傳…”他對此津津樂道。  

林谷隆說,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有些人家裡已經有中央空調,還要裝分體式冷氣。他問客人為什麼?客人說,平常自己都在房間裡,為了省電,沒有理由每個房間都開空調。  

“又好比上次我去華埠,幫一個俱樂部裝冷氣。他們已經裝了兩部窗型冷氣,加起來接近5噸,每天一直吹,但卻不冷。我們到那看了,發現是因為冷氣都裝在一面窗上,沒有對流,所以不冷。我們建議他裝分體式冷氣,兩台對吹。但他不相信,說不如裝4部,加上原來的5噸,等於是13噸,但那只是一間600尺的房間。後來我說:我裝兩部,如果不管用,我不收錢。結果我們一裝完,他打電話來,高興死了!”從林谷隆的言談中,不難體會他對這份工作的熱誠。  

就這樣一個接一個,据林谷隆表示,因為美國人不懂,所以買的少。今年美國海爾進的2、3個貨櫃的分體式冷氣,幾乎都被他訂光了。  


回憶當初選擇經營海爾的動機,林谷隆解釋,大約在前年開始有這個念頭。當時他對於海爾家電的印象,僅止於這是中國的龍頭品牌,應該不會吃虧。但對於這家公司及產品不是很瞭解,所以花了很多時間摸索。  

“海爾的電器,又便宜,又沒什麼故障,而且在國內又是第一大品牌,客人熟悉度高,為什麼不買?”他整理出心得。  

至於真正簽約,他回想是一個機緣。在去年,林谷隆跟一位朋友參加一個派對,遇到當時美國海爾的總裁。聽到這個構想,他當時覺得還滿有道理的,因為海爾也想切進華人的零售市場,甚至在一開始時,美國海爾曾想過入股林谷隆的公司。但是後來擔心其它的經銷商會有意見,因而作罷。  

對林谷隆而言,成為海爾的美東總經銷,是自己事業一個全新的開始。他回憶在去年夏天,公司剛成立時,雖然當時是冷氣的旺季,但因為冷氣必須在3、4月就下單訂貨,所以自己當時拿到的,都不是熱門機種,吃了許多苦頭。  

此外,因為美國海爾是大公司,加上成長快速。他認為像自己這樣的小經銷商,可能是營業額與其它連鎖大賣場比起來,實在微不足道。訂一個貨,可能要4、5個禮拜才能送到。但這一年來自己不斷爭取,而且在銷售量上也取得成績。從今年5月開始,總公司開始注重這個市場。在價格上,也給了他們很多優惠。  

他說明“我們的成長,總公司也看得到。比如去年剛開張時,就有許多華人顧客在問分體式冷氣機,但當時美國海爾並沒有這項商品。我覺得,這麼多人來問,應該不會賣不掉,所以請總公司代訂了一個貨櫃。貨進來時是8月底,雖然已經是夏末,賣得不是很好,但已經引起了總公司的注意,所以今年也開始引進分體式冷氣,而且尺寸不只一種。此外,我們現在也有自己的倉庫,不但可以直接賣給客人,也可以出貨給其它經銷商。”

生活習慣引導市場

  對於店內的暢銷產品,瑪麗認為,分體式冷氣是今年夏天的主力商品。至於其餘的時間,則是冰箱及洗衣機,這3樣是海爾的拳頭產品。  

她補充“規格多是主因。比如冰箱,尺寸從1.8到20立方尺都有。而以用途而言,有冷藏的、還有冰啤酒、冰飲料等不同用途。至於洗衣機,華人多喜歡小型的洗衣機,像4.9磅、6.9磅,適合單身或公寓使用,而且搬家時方便。”  

談到短期的計畫,林谷隆仍然強調生活習慣。雖然目前扮演美東華人市場總經銷的角色,他認為海爾的產品雖多,但仍無法滿足美國華人的所有需求。  

“比如說4個爐頭連烤箱的瓦斯爐,海爾目前就沒有。上個禮拜我去幫客人送冰箱,發現他的爐頭是空的。當時我想,如果我有爐頭,他可能就一起買了,感覺好像少了一筆生意。所以,雖然目前以專賣海爾家電為主,但未來還是會跨足其他品牌。”他分析。  
海爾在美國的歷史已經有6、7年的歷史,而雖然自己是美東地區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總經銷。美國海爾也同時出貨給一些美國大型連鎖店,像Best Buy或Wal-Mart等。分析彼此的差異,林谷隆認為,這些連鎖店大多只挑6、7種產品賣,比如佔全美超過50%市場的小冰箱等。  

“但有些時候,說來還是讓人有點生氣。我到某些大賣場去看,發現他們的售價,甚至比我的進價還低。但問題是,他們的商品,選擇較少,而且不見得能滿足華人的需求。所以我認為,服務還是我們的附加價值。”林谷隆強調。  

家電是一種耐久財,記者好奇,作為總經銷,如何保證海爾的售後服務?對此,瑪麗認為,可以買到海爾產品的地方很多,但並非專賣海爾。作為總經銷的優勢,就是充分體現服務的強項,保證可退可換。這與許多大賣場,貨物一出門,保固就變成顧客與代理商之間的關係不一樣。  

“而且許多華人語言不通,最常見的,就是東西買了卻不會操作,找我們服務、比較不用擔心。我們常接到客人打來的詢問電話,問如何使用的問題,甚至不是跟我們買東西的客人,也打電話來。我們都認為,海爾應該額外給我們一份薪水…”她笑著說。
  需求尚未滿足
  與許多早期留學美國的台灣學生一樣,出生於台北的林谷隆,在1983年完成電腦科學的碩士學位後不久,選擇在法拉盛落地生根。當時他在今日的喜來登飯店一帶,開了一加小型的電腦店,販售台灣的組裝電腦,對象主要是留學生、一般家庭及公司。而隨著美國個人電腦市場的快速發展,他所創立的隆信電腦公司,也一度成長至月營業額4、500萬美元,員工最多時達到近150人的企業規模。  

但隨著電腦銷售利潤逐漸下滑,林谷隆開始尋找新的商機,將事業重心轉向家電。2004年,他與其他3位股東簽下了美國海爾的美東經銷權。由於他是股東當中,唯一勉強算有家電銷售經驗的,所以順理成章地接下了經營的任務。對於這項事業轉變,林谷隆自認還算是符合潮流。  

“20年前賣一部電腦可以賺3、500塊,但現在這已經是整台電腦的售價。與電腦相較、電器的利潤明顯較高。但雖然如此,一家公司可能買100台電腦,但會買幾台冰箱?最明顯的,現在連戴爾電腦都要開始賣電漿電視。因為電腦正漸漸成為家電的一部份,你說像數位相機的設備,是家電還是電腦?又好比微軟去年推出的媒體中心,希望將家庭的媒體整合。電腦與家電的區分在逐漸淡化。”他說。  

經營電腦20多年,也許是割捨不下,林谷隆依舊看好電腦業的未來。目前家電及電腦兩項事業,約各佔據他一半的工作時間。此外,由於他深信一切東西,只要數位化,與電腦結合,就可以是新產品,創造新的需求。目前他也代理由電腦控制的門禁設備,以及監視系統。  

他操作店內的一套設備為記者說明“每個員工都有自己的識別資料,包含刷卡、眼瞳、及指模等。而且因為配合電腦,可以快速搜尋。每個人什麼時候進來、離開都有紀錄,可以直接結合人事系統,設定出入權限,或是紀錄出勤狀況以便計算薪資等。”  

談到對華人市場的期許,他分析美國海爾當初決定簽約時,不單單只是針對華人市場。美國海爾也需要一家店,能展示6成以上的海爾產品。海爾在美國的所有產品約有2500種,雖然自己目前只是只挑選一些華人感興趣的產品,大約100多種在店內展銷,但還是比一般大賣場要豐富許多。  

由於自己也同時扮演批發商的角色,在他的規劃中,未來將藉此拓展銷售項目,跨足其它家電用品。而且因為需求類似,市場也將推展至美國的亞裔族群。他認為,貨品種類及市場目前看來不是問題,到時候的挑戰,應該就是如何管理了。  

“海爾在美國的營業額不斷在成長,目前外州也有許多家電行來訂貨,所以我們覺得市場的潛力很大。華人市場的需求,與美國普遍狀況不同,而且目前尚未被滿足。未來我們將擴大營業面積,增加銷售據點,真正扮演好美東地區總經銷的角色,並朝有類似需求的亞裔市場前進。”對於未來,林谷隆滿懷期望。星岛日报(美)

海爾集團,中國家電用品的龍頭。從1984年創立至今,已經發展出1萬5千多項產品。2004年營業額超過1016億人民幣,並成為中國最有價值的品牌。  

在海爾遍及全球的5萬8千多個營業點中,位於紐約法拉盛的美東總經銷,從去年夏天開始,一肩扛起美東華人市場的開發責任,也準備再寫下海爾的另一頁傳奇故事。
  
買家電,找瑪麗
  

“買家電,找瑪麗就錯不了!”透過中文廣播,這也許是許多紐約華人耳熟能詳的一句廣告台詞。  

2005年10月的一個下午,記者拜訪位於法拉盛北方大道的海爾專賣店。在店門前,遇到了久聞大名的銷售經理張瑪麗。她一邊從容地調度門口的貨車下貨,一邊向記者介紹店內陳列的商品。  

從海爾最負盛名的冰箱、冷氣,到華人偏愛的小尺寸洗衣機、洗碗機,以及一般賣場少見的紅酒冷藏櫃、啤酒冷藏櫃,與超音波珠寶清潔機。瑪麗說明,雖然店內只能展示40至50種商品,但配合產品型錄,包含不同顏色及尺寸,實際可以供應400種以上的商品。  

與瑪麗閒聊的過程中,她認為,銷售家電產品,最難的並不是對於產品的知識,而是瞭解顧客的心理,以及滿足他們的需求。  


“華人來買東西,第一要求的是便宜。價錢談完後,就開始要求質量。這兩點,海爾都沒問題。我們再加上售後服務的保證,替顧客解決所有的問題。比如,如果對產品有問題,我們會幫客人聯絡總公司,這就不是每一家店都有的了。所以我們說,來我們這,買到的是100個放心,這也是我們的經營理念。”她自豪地說明。  

在與美國海爾的協議中,成立於2004年的美東總經銷,必須肩負華人以及亞裔市場的開發責任。而至今,雖然許多方向都還只是可能,但不禁叫人好奇,是誰在帶領海爾這個巨人,一步步走進美東華人的家庭?  

透過瑪麗的介紹,記者終於找到了幕後的推手,公司負責人林谷隆。
  
  談到新公司今年的銷售成績,林谷隆的神情中有著掩飾不住的得意。  

“我們今年創下銷售紀錄的分體式冷氣機,對許多華人來說,也許已是很熟悉的商品。但以美國而言,還算是比較奇特的產品,多數人還是在使用窗型的冷氣。分體式冷氣機安靜,效果又好。而且今年到現在為止,我們安裝的冷氣,還沒有故障過。另外,海爾也是以壓縮機著名,加上客人間的口耳相傳…”他對此津津樂道。  

林谷隆說,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有些人家裡已經有中央空調,還要裝分體式冷氣。他問客人為什麼?客人說,平常自己都在房間裡,為了省電,沒有理由每個房間都開空調。  

“又好比上次我去華埠,幫一個俱樂部裝冷氣。他們已經裝了兩部窗型冷氣,加起來接近5噸,每天一直吹,但卻不冷。我們到那看了,發現是因為冷氣都裝在一面窗上,沒有對流,所以不冷。我們建議他裝分體式冷氣,兩台對吹。但他不相信,說不如裝4部,加上原來的5噸,等於是13噸,但那只是一間600尺的房間。後來我說:我裝兩部,如果不管用,我不收錢。結果我們一裝完,他打電話來,高興死了!”從林谷隆的言談中,不難體會他對這份工作的熱誠。  

就這樣一個接一個,据林谷隆表示,因為美國人不懂,所以買的少。今年美國海爾進的2、3個貨櫃的分體式冷氣,幾乎都被他訂光了。  


回憶當初選擇經營海爾的動機,林谷隆解釋,大約在前年開始有這個念頭。當時他對於海爾家電的印象,僅止於這是中國的龍頭品牌,應該不會吃虧。但對於這家公司及產品不是很瞭解,所以花了很多時間摸索。  

“海爾的電器,又便宜,又沒什麼故障,而且在國內又是第一大品牌,客人熟悉度高,為什麼不買?”他整理出心得。  

至於真正簽約,他回想是一個機緣。在去年,林谷隆跟一位朋友參加一個派對,遇到當時美國海爾的總裁。聽到這個構想,他當時覺得還滿有道理的,因為海爾也想切進華人的零售市場,甚至在一開始時,美國海爾曾想過入股林谷隆的公司。但是後來擔心其它的經銷商會有意見,因而作罷。  

對林谷隆而言,成為海爾的美東總經銷,是自己事業一個全新的開始。他回憶在去年夏天,公司剛成立時,雖然當時是冷氣的旺季,但因為冷氣必須在3、4月就下單訂貨,所以自己當時拿到的,都不是熱門機種,吃了許多苦頭。  

此外,因為美國海爾是大公司,加上成長快速。他認為像自己這樣的小經銷商,可能是營業額與其它連鎖大賣場比起來,實在微不足道。訂一個貨,可能要4、5個禮拜才能送到。但這一年來自己不斷爭取,而且在銷售量上也取得成績。從今年5月開始,總公司開始注重這個市場。在價格上,也給了他們很多優惠。  

他說明“我們的成長,總公司也看得到。比如去年剛開張時,就有許多華人顧客在問分體式冷氣機,但當時美國海爾並沒有這項商品。我覺得,這麼多人來問,應該不會賣不掉,所以請總公司代訂了一個貨櫃。貨進來時是8月底,雖然已經是夏末,賣得不是很好,但已經引起了總公司的注意,所以今年也開始引進分體式冷氣,而且尺寸不只一種。此外,我們現在也有自己的倉庫,不但可以直接賣給客人,也可以出貨給其它經銷商。”

生活習慣引導市場

  對於店內的暢銷產品,瑪麗認為,分體式冷氣是今年夏天的主力商品。至於其餘的時間,則是冰箱及洗衣機,這3樣是海爾的拳頭產品。  

她補充“規格多是主因。比如冰箱,尺寸從1.8到20立方尺都有。而以用途而言,有冷藏的、還有冰啤酒、冰飲料等不同用途。至於洗衣機,華人多喜歡小型的洗衣機,像4.9磅、6.9磅,適合單身或公寓使用,而且搬家時方便。”  

談到短期的計畫,林谷隆仍然強調生活習慣。雖然目前扮演美東華人市場總經銷的角色,他認為海爾的產品雖多,但仍無法滿足美國華人的所有需求。  

“比如說4個爐頭連烤箱的瓦斯爐,海爾目前就沒有。上個禮拜我去幫客人送冰箱,發現他的爐頭是空的。當時我想,如果我有爐頭,他可能就一起買了,感覺好像少了一筆生意。所以,雖然目前以專賣海爾家電為主,但未來還是會跨足其他品牌。”他分析。  
海爾在美國的歷史已經有6、7年的歷史,而雖然自己是美東地區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總經銷。美國海爾也同時出貨給一些美國大型連鎖店,像Best Buy或Wal-Mart等。分析彼此的差異,林谷隆認為,這些連鎖店大多只挑6、7種產品賣,比如佔全美超過50%市場的小冰箱等。  

“但有些時候,說來還是讓人有點生氣。我到某些大賣場去看,發現他們的售價,甚至比我的進價還低。但問題是,他們的商品,選擇較少,而且不見得能滿足華人的需求。所以我認為,服務還是我們的附加價值。”林谷隆強調。  

家電是一種耐久財,記者好奇,作為總經銷,如何保證海爾的售後服務?對此,瑪麗認為,可以買到海爾產品的地方很多,但並非專賣海爾。作為總經銷的優勢,就是充分體現服務的強項,保證可退可換。這與許多大賣場,貨物一出門,保固就變成顧客與代理商之間的關係不一樣。  

“而且許多華人語言不通,最常見的,就是東西買了卻不會操作,找我們服務、比較不用擔心。我們常接到客人打來的詢問電話,問如何使用的問題,甚至不是跟我們買東西的客人,也打電話來。我們都認為,海爾應該額外給我們一份薪水…”她笑著說。
  需求尚未滿足
  與許多早期留學美國的台灣學生一樣,出生於台北的林谷隆,在1983年完成電腦科學的碩士學位後不久,選擇在法拉盛落地生根。當時他在今日的喜來登飯店一帶,開了一加小型的電腦店,販售台灣的組裝電腦,對象主要是留學生、一般家庭及公司。而隨著美國個人電腦市場的快速發展,他所創立的隆信電腦公司,也一度成長至月營業額4、500萬美元,員工最多時達到近150人的企業規模。  

但隨著電腦銷售利潤逐漸下滑,林谷隆開始尋找新的商機,將事業重心轉向家電。2004年,他與其他3位股東簽下了美國海爾的美東經銷權。由於他是股東當中,唯一勉強算有家電銷售經驗的,所以順理成章地接下了經營的任務。對於這項事業轉變,林谷隆自認還算是符合潮流。  

“20年前賣一部電腦可以賺3、500塊,但現在這已經是整台電腦的售價。與電腦相較、電器的利潤明顯較高。但雖然如此,一家公司可能買100台電腦,但會買幾台冰箱?最明顯的,現在連戴爾電腦都要開始賣電漿電視。因為電腦正漸漸成為家電的一部份,你說像數位相機的設備,是家電還是電腦?又好比微軟去年推出的媒體中心,希望將家庭的媒體整合。電腦與家電的區分在逐漸淡化。”他說。  

經營電腦20多年,也許是割捨不下,林谷隆依舊看好電腦業的未來。目前家電及電腦兩項事業,約各佔據他一半的工作時間。此外,由於他深信一切東西,只要數位化,與電腦結合,就可以是新產品,創造新的需求。目前他也代理由電腦控制的門禁設備,以及監視系統。  

他操作店內的一套設備為記者說明“每個員工都有自己的識別資料,包含刷卡、眼瞳、及指模等。而且因為配合電腦,可以快速搜尋。每個人什麼時候進來、離開都有紀錄,可以直接結合人事系統,設定出入權限,或是紀錄出勤狀況以便計算薪資等。”  

談到對華人市場的期許,他分析美國海爾當初決定簽約時,不單單只是針對華人市場。美國海爾也需要一家店,能展示6成以上的海爾產品。海爾在美國的所有產品約有2500種,雖然自己目前只是只挑選一些華人感興趣的產品,大約100多種在店內展銷,但還是比一般大賣場要豐富許多。  

由於自己也同時扮演批發商的角色,在他的規劃中,未來將藉此拓展銷售項目,跨足其它家電用品。而且因為需求類似,市場也將推展至美國的亞裔族群。他認為,貨品種類及市場目前看來不是問題,到時候的挑戰,應該就是如何管理了。  

“海爾在美國的營業額不斷在成長,目前外州也有許多家電行來訂貨,所以我們覺得市場的潛力很大。華人市場的需求,與美國普遍狀況不同,而且目前尚未被滿足。未來我們將擴大營業面積,增加銷售據點,真正扮演好美東地區總經銷的角色,並朝有類似需求的亞裔市場前進。”對於未來,林谷隆滿懷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