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寨卡病毒已成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48:02
世卫组织:寨卡病毒已成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16年02月02日10:59  中国新闻网 微博         收藏本文     
  中新社纽约2月1日电世界卫生组织1日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寨卡病毒的爆发和传播已经构成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呼吁国际社会联手应对。

  世卫组织当天针对寨卡病毒召开紧急委员会会议,并宣布寨卡病毒的流行已经构成“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担心,寨卡病毒传播得过于迅速,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世卫组织表示,宣布寨卡病毒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必要的,这种快速传播的病毒可能与异常增多的新生儿小头畸形有关联。

  有报告称,寨卡病毒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目前尚未确定寨卡病毒同新生儿小头畸形有肯定的联系。但近期在巴西出现的疫情中,当地 卫生局发现在普通民众中发生的寨卡病毒感染有所上升,且在巴西东北部出生并患有小头症的婴儿数量出现增多情况。数据显示,去年10月以来,巴西出现了近 4000个疑似小头畸形病例,而2014年仅为150个类似病例。

  世卫组织统计,截至目前,美洲、非洲等已有超过20个国家报告出现寨卡病毒传播。疫情最严重的是巴西、哥伦比亚等美洲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称,寨卡病毒是一种新出现的蚊媒病毒,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通过丛林黄热病监测网络在恒河猴中发现的。随后于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类中间做出确认。已经在非洲、美洲、亚洲等地记录发生寨卡病毒病疫情。

  哥伦比亚国家卫生研究院30日发布公报称,该国已有2万余人确诊感染寨卡病毒,其中包括2116名孕妇。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寨卡病毒爆发这一“不同寻常的事件”需要国际社会协调应对。并建议孕妇避免去寨卡病毒爆发地区旅行;寨卡病毒流行地区的孕妇应寻求医生的帮助,并采取防护措施保护自己免受蚊虫叮咬。

  世卫组织警告,寨卡病毒可能在美洲地区大爆发。据报,世卫组织预计,今年美洲可能有多达400万人感染寨卡病毒。(完)

文章关键词: 世卫组织病毒寨卡病毒
http://health.sina.com.cn/d/2016-02-02/doc-ifxnzanh0565963.shtml世卫组织:寨卡病毒已成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16年02月02日10:59  中国新闻网 微博         收藏本文     
  中新社纽约2月1日电世界卫生组织1日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寨卡病毒的爆发和传播已经构成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呼吁国际社会联手应对。

  世卫组织当天针对寨卡病毒召开紧急委员会会议,并宣布寨卡病毒的流行已经构成“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担心,寨卡病毒传播得过于迅速,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世卫组织表示,宣布寨卡病毒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必要的,这种快速传播的病毒可能与异常增多的新生儿小头畸形有关联。

  有报告称,寨卡病毒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目前尚未确定寨卡病毒同新生儿小头畸形有肯定的联系。但近期在巴西出现的疫情中,当地 卫生局发现在普通民众中发生的寨卡病毒感染有所上升,且在巴西东北部出生并患有小头症的婴儿数量出现增多情况。数据显示,去年10月以来,巴西出现了近 4000个疑似小头畸形病例,而2014年仅为150个类似病例。

  世卫组织统计,截至目前,美洲、非洲等已有超过20个国家报告出现寨卡病毒传播。疫情最严重的是巴西、哥伦比亚等美洲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称,寨卡病毒是一种新出现的蚊媒病毒,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通过丛林黄热病监测网络在恒河猴中发现的。随后于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类中间做出确认。已经在非洲、美洲、亚洲等地记录发生寨卡病毒病疫情。

  哥伦比亚国家卫生研究院30日发布公报称,该国已有2万余人确诊感染寨卡病毒,其中包括2116名孕妇。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寨卡病毒爆发这一“不同寻常的事件”需要国际社会协调应对。并建议孕妇避免去寨卡病毒爆发地区旅行;寨卡病毒流行地区的孕妇应寻求医生的帮助,并采取防护措施保护自己免受蚊虫叮咬。

  世卫组织警告,寨卡病毒可能在美洲地区大爆发。据报,世卫组织预计,今年美洲可能有多达400万人感染寨卡病毒。(完)

文章关键词: 世卫组织病毒寨卡病毒
http://health.sina.com.cn/d/2016-02-02/doc-ifxnzanh0565963.shtml
  总是南美和非洲那出事
如何防止寨卡病毒扩散?
2016-02-02 11:37:18 来源: 网易健康(北京)
分享到:
0
(原标题:关于目前寨卡疫情的一些问答)




寨卡病毒来自哪里?

寨卡病毒第一次在1947年被发现,并在1952年第一次被公诸于世。它已经在非洲和东南亚肆虐很久了——但是直到10年之前,仅仅只有少于15例病例被报道在科学文献中。2007年,寨卡病毒在雅浦大暴发——一个在西太平洋的岛群,位于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密克罗尼西亚;此后,它又在其它太平洋岛屿之间传播,最后来到在巴西,从那里开始迅速蔓延到美洲南部、中部、墨西哥和加勒比海。

为什么疫情暴发如此迅速?

过去,寨卡病毒在非洲和亚洲的大暴发都可能未被人们发现,科学家们也并没有关注这些地区。但目前的大规模疫情则是必然发生的事件。拉丁美洲有大量的埃及伊蚊,又称黄热病蚊,它是寨卡病毒传播的重要媒介。(在世界各地增殖的亚洲虎蚊,即白纹伊蚊,也被认为是寨卡的传播媒介。)另外,在美洲,没人对寨卡病毒有的免疫力。人们在各地旅行也加重了病毒的扩散。伊蚊飞行距离仅有几百米,而携带寨卡病毒的人在各地旅行,将病毒从一个城市带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国家带到另一个国家。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寨卡病毒极其快速地传播。

寨卡病毒会传播到美国和欧洲吗?

美国和欧洲都已经有“输入性病例”的事件发生了——来自病毒肆虐的国家的人携带病毒进入了。考虑到拉丁美洲严重的疫情,这样的事件是预料之内的。关键问题是,这是否会引发局部的疫情暴发,即蚊子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病毒。这绝对是有可能的:白纹伊蚊在欧洲南部的几个国家出没(它们可能向北移动),在美国南部和东部也有大量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存在。

如果是这样的话,科学家们根据过去控制虫媒疾病的经验预计,疫情暴发会比其它地方的疫情小得多。例如,最近在佛罗里达州、德克萨斯和夏威夷暴发了登革热疫情,然而仅有几百人感染了;2007年,意大利北部暴发了一种叫做“奇昆古尼亚热”的虫媒疾病,它是由一名来自印度携带病毒的男子导致的,也只感染了197人。在这些国家疫情暴发规模较小的一个原因可能是,人们在户外的时间更少,而蚊子难以进入室内。这些国家的蚊子数量较少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寨卡病毒一定会引起先天畸形吗?

不。尽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在巴西寨卡疫区出生的小头畸形婴儿数量急剧增加。因为大脑发育不全,小头畸形患儿的头比正常的要小得多。但是,科学家们要再过几个月才能获得第一项针对孕妇感染寨卡病毒的对照实验研究结果。在寨卡疫情暴发几个月后,巴西的医生在6月和7月首先在孕妇的超声检查中发现小头畸形病例增多。在巴伊亚州联邦大学工作的胎儿医学专家Manoel Sarno说,他现在看到的小头畸形脑损伤状态看起来不同于其他感染引起的小头畸形,如巨细胞病毒(CMV)或风疹病毒引起的小头畸形。他和他的同事们开始在8月跟踪研究感染病毒孕妇的情况;他们的研究结果将于夏季晚期公布。类似的研究正在巴西和哥伦比亚进行中。

科学家们对于寨卡疫情的暴发还有什么不清楚的?

科学家们对寨卡疫情的暴发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为实验室诊断性测试有局限性,所以科学家们很难确定感染者。最准确的测试方法——测定患者血液中的病毒RNA——只在症状出现一周内有效。在那之后,研究人员可以测试血液中的抗体。但测试寨卡病毒的抗体会和检测登革热的抗体交叉反应,而登革热在巴西和拉丁美洲非常普遍,所以几乎所有成年人都有对登革热抗体。这使得人们很难辨别小头畸形患儿的母亲是否在怀孕前期感染了寨卡病毒。

研究人员也想知道寨卡病毒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概率。一位在非洲感染了寨卡的美国科学家在2008年回家后将病毒传染给了他的妻子,而第二例可能的性传播病例在2013年法属的波利尼西亚发生。但研究人员不知道性传播寨卡的概率有多大。(“如果我是男人,而且有寨卡发病症状,在几个月内我都不会有不安全的性行为,”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部的病毒学家Scott Weaver最近对纽约时报的记者说。)

有什么药可以治疗寨卡?

现在没有药物能治疗寨卡。在去年之前,寨卡都非常罕见,并被认为没有什么危害,所以没有人费心去寻找可能治疗的药物。而且尽管现在的疫情严重,但是还是没有出现大规模购买抗病毒药物的情况,因为绝大多数感染者都不会出现什么症状。并且目前还不清楚,孕妇服用药物是否可以预防先天畸形;而当她们被感染并出现症状时已经来不及了。用针对寨卡的疫苗或许有助于预防畸形。

什么时候能生产出疫苗呢?

研发疫苗将需要几年时间。几组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寻找潜在的疫苗,而这一过程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大多数制造疫苗的过程都要依靠现有的疫苗:例如,许多疫苗都是将病原体上的蛋白拼接到无害的微生物上;现在研究人员也正在用这个方法制作寨卡的疫苗。一旦有了一个可能有效的疫苗,它先必须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之后才能由于人类。人类试验一开始是小规模的安全研究,之后继续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来检验这种疫苗是否有好的效果。这些过程总共需要10到15个月。由于疫情严重,时间紧迫,即使能压缩时间,也可能至少需要5到7年来制作疫苗,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主任Anthony Fauci说。

我们要如何防止病毒扩散?

防止蚊虫叮咬(也云注:尤其是要担心白天咬人的蚊子!)。

人们可以通过倒掉如花盆、空瓶和废旧轮胎中的水,来减少蚊子的数量——伊蚊会在这些地方繁殖。人们也可以减少暴露的皮肤——特别是孕妇或是将要怀孕的妇女。比如,使用纱窗、多穿衣服并使用杀虫剂。但是,过去的经历表明在疫情暴发时控制蚊子并不会有什么效果,而且这样的控制方法很难持续下去。

有没有控制蚊子的好方法?

虽然目前没有什么好方法,但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英国生物科技公司Oxitec开发了针对埃及伊蚊杀虫剂,它含有能在蚊子成年后杀死它们的基因结构。当含有这种基因的雄性蚊子被释放到野外时,它们会和当地的雌性蚊子交配并产生无法成活的后代,从而减少蚊子数量。


在另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用名叫Wolbachia菌株来感染埃及伊蚊,Wolbachia能减少蚊子传播疾病的能力。研究人员原本为了控制登革热而开发这些方法,但寨卡的严重疫情使他们转向研究这种药物。但同样的,研发这些方法都需要几年的时间。

译者: FreemanZ 原作者:Gretchen Vogel, Jon Cohen, Martin Enserink

原载于微信公众号:北京也云感染论坛
http://jiankang.163.com/16/0202/11/BEQL90O400380014.html
美确诊首例本土感染寨卡病例 性接触增传播风险
美确诊首例本土感染寨卡病例 性接触增传播风险
2016年02月03日10:47  中国新闻网 微博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原标题:美确诊首例本土感染寨卡病例 性接触增传播风险
http://health.sina.com.cn/hc/2016-02-03/doc-ifxnzanh0644661.shtml
  中新社休斯敦2月2日电 (记者 王欢)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县卫生官员2日确认,当地一名病患因性接触感染了寨卡病毒,这也是美国首例在本土被传染的病例。

  达拉斯县卫生和人类服务部2日发表声明称,一名患者因与另一名从寨卡病毒爆发国家返回的染病者有过性接触,从而被感染。

  热带病毒寨卡,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过去一年,寨卡已经感染了约100万巴西人,并蔓延至南美和中美洲23个国家。

  “这一发现证实,寨卡病毒可以通过性交传播,必须加大力度向公众宣传,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该机构主任汤普森(Zachary Thompson)指出,“对于性传播感染的最有效预防方法,就是禁欲和使用安全套。”

  得州大学医学分校传染病专家韦斯拉吉斯(Nikos Vasilakis)表示,“目前真正的问题是,被感染后病毒会在精液中停留多久?”他指出,最近有证据表明,病毒会在患者的口水中存活一段时间,这也增加了另一种病毒传播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1日就寨卡病毒的爆发和传播发出国际警报,几小时后,美国第四大城市休斯敦所在的哈里斯县公共卫生和环境服务部证实,当地又确诊3例新增病例,总数达到7例。被感染者均在近期去过拉丁美洲,表现出的症状为发热、皮疹和关节痛。

  目前,蚊子仍是传播寨卡病毒的最大威胁,特别是在墨西哥湾的温暖地区。“寨卡病毒就在我们一门之隔的墨西哥。”韦斯拉吉斯称,“如果病毒一旦在美国南部落地大肆传播,可能会有2500万至3000万人面临被传染的风险。”

  在当前缺乏疫苗和治疗手段的情况下,得州大学寨卡病毒研究小组建议,减少感染风险的最好方法是在屋内使用杀虫剂和香薰去除蚊虫,以及在性接触中采取防护措施。(完)

文章关键词: 性接触本土首例病例病毒
韩国出现5例疑似寨卡病毒感染
http://health.sina.com.cn/hc/2016-02-03/doc-ifxnzanh0642708.shtml
韩国出现5例疑似寨卡病毒感染
2016年02月03日10:28  中国新闻网 微博         我有话说(3人参与) 收藏本文     
  中新网2月3日电 据韩媒报道,韩国防疫当局最新消息称,截至目前韩国境内共接到五起寨卡(Zika)病毒感染可疑案例,其中三起确诊为阴性,两起仍在检测中。韩国传染病应对级别仍维持在“关注”阶段。

  据报道,按照韩国的防疫机制,海外爆发新型传染病时应对级别为“关注”,国内出现患者时将上调至“注意”。寨卡热是寨卡病毒引发的一种蚊媒传染病,被感染后的症状包括发热、疹子、关节痛、结膜炎。症状可持续数日至一周,也有可能没有特殊症状。有传孕妇感染病毒,其产下的婴儿有可能出现小头症。

  当地时间2月2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WTO)正式宣布寨卡病毒疫情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后,韩国防疫当局就寨卡病毒的预防紧急召开会议。

  韩国疾病管理本部在会上表示,寨卡在韩国传播的可能性低,但要注意在海外感染该类病毒后入境韩国的患者。出席会议的疾病学、妇产科、感染内科、昆虫学等各界专家㛑一致判断,目前寨卡病毒通过蚊虫在韩国传染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韩国无埃及丛林蚊等病毒载体,白蚊虽为病原体但在冬季停止活跃,而且白蚊一般在深林中才有繁殖,仅占韩国蚊虫量的2%-3%,传播力弱。

  专家指出,寨卡病毒最可能的情况是通过人类载体携带入境。日前,韩国保健福祉部(卫生部)已将寨卡热列为第四类法定传染病。第四类传染病是指,在国内发现的新发传染病或有发生隐患的传染病,以及有从国外传入国内隐患的传染病。非典型性肺炎(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正属于第四类法定传染病。

当地时间1月29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工作人员进行烟熏灭蚊。
  在韩国,出现确诊患者前指定为法定传染病较为罕见。韩国保健部官员表示,每年约有4万人、每周约有600人从巴西进入韩国,泰国年均入境客为170万人左右,印尼入境客为40万人。考虑到游客入境情况、疫情扩散趋势等,提前将寨卡热列为法定传染病。

  寨卡热被列为法定传染病后,为已经感染或疑似感染病毒的患者进 行诊疗的医务人员必须及时告知保健所相关情况,违者将被处以200万韩元(1.99万元)以下罚款。

  报道指出,韩国疾病管理本部建议孕妇不宜到近两个月爆发寨卡病毒的国家旅游,若不可避免出行且在回国后出现发热、起疹、眼内充血等症状,应立即向相关医疗部门申报。其他人群前往高危感染国家时,应做好蚊虫防治工作,回国后一个月内不宜献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寨卡病毒正在美洲进行“爆炸式”传播,预计该病毒可能在美洲感染300万至400万人。寨卡病毒目前已肆虐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21个南美洲、10个亚洲、非洲和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均已报告了感染病例。
美国确诊首例性传播寨卡病例
http://health.sina.com.cn/hc/2016-02-04/doc-ifxpfhzq2422732.shtml
美国确诊首例性传播寨卡病例
2016年02月04日09:38  京华时报 收藏本文     
  据新华社电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2日证实,卫生当局确诊首例在美国本土传播的寨卡热病例。患者来自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县,与一名从寨卡流行地区返回美国的染病者发生性接触后,感染寨卡病毒。

  性传播十分罕见

  达拉斯县卫生与公众服务局当天发表声明说,与患者发生性接触的感染者去过委内瑞拉,但患者本人一直未离开美国。鉴于医疗保密原则及个人隐私考虑,当局不会公开这名患者的具体信息。

  该局局长扎卡里·汤普森说:“这种情况十分罕见,但不乏先例。我们一直没排除这种可能性:寨卡病毒可以经由性传播。”

  寨卡病毒一般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但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病毒也可以经过性行为传播。一名科罗拉多州的男子2008年在非洲染上寨卡热,回国后将病毒传染给妻子。此外,研究人员曾在南太平洋塔希提岛一名男子的精液中发现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最早于1947年在乌干达被发现,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包括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寨卡并不是一个致命性病毒,大约80%的感染者并无明显症状。

  自2015年起,寨卡病毒在美洲快速蔓延,目前该地区25个国家和地区已报告发现该病毒。与此同时,巴西东北部地区小头症病例激增。过去5年, 巴西年均报告小头症病例数仅163例,但2015年下半年至目前,巴西已报告近4200例小头症疑似病例。科学界怀疑,这些病例可能与寨卡病毒流行存在密 切关系。

  小头症是婴儿在子宫或婴儿期大脑发育异常导致头部非正常变小的罕见病。一般而言,小头症出现的概率介于3000至5000名新生儿中出现1名。

  防蚊子叮咬为主

  在南美和加勒比地区发现的寨卡病例中,主要传播途径是伊蚊叮咬。伊蚊也是大部分黄热病和登革热病例的罪魁祸首。美联社报道,在美国,这类蚊子主要活 跃在南方。虽然美国眼下尚无经由伊蚊叮咬传播的寨卡病例,卫生部门还是呼吁市民做好防护措施预防蚊子叮咬,敦促孕妇考虑推迟赴寨卡病毒流行地区旅行。

  世界卫生组织1日宣布,巴西密集出现的新生儿小头症病例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些病例可能与寨卡病毒流行存在密切关系。这是继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质炎及埃博拉疫情后,世卫组织发布的第四个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世卫组织表示,迄今为止,中国尚未报告任何寨卡病毒病例,但如同在世界其他地区一样,有可能出现少数与旅行相关的“输入性”病例。不过,中国冬季气候条件不适合伊蚊活动,疫情在冬季传播的风险很低。

  美国去年共报告30例“输入性”寨卡病例,一些欧洲国家近来也出现“输入性”寨卡病例。医学界至今尚无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和有效治疗手段。

  据新华社

文章关键词: 登革热结膜炎脊髓灰质炎流感寨卡病毒
我国已发现首例寨卡病毒携带者
http://baobao.sohu.com/20160212/n437246159.shtml
2月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9日通报,我国确诊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据通报,这例患者,男性,34岁,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人,为广东省东莞市某公司工作人员,发病前有委内瑞拉旅行史。患者于1月28日在委内瑞拉出现发热伴头晕、头痛症状,曾在当地医院接受门诊治疗,后于2月2日从委内瑞拉出发,途经我国香港特区、广东省深圳市,于5日抵达江西省赣州市赣县,6日收入赣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接受隔离治疗。9日,国家卫计委组织的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标本复核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目前,患者仍在赣县人民医院接受隔离治疗,体温正常、皮疹消退,病情已明显好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江西省卫生计生部门分别组织专家对输入病例带来的传播风险进行了评估。专家们认为,寨卡病毒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是通过伊蚊叮咬感染;江西省不属于伊蚊主要分布地区,目前正值冬末春初,尚未发现蚊媒活动,广东省近期气温较低,尚未进入伊蚊活跃期。因此,此次输入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极低。
  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正指导江西、广东等省份卫生计生委按照相关诊疗方案和防控要求,落实各项防治措施,严防疫情传播扩散。
  该病例有关情况已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我国香港特区等通报。
  专家提示,公众如近期到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家和地区旅行,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一旦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旅行史。
  近些年,人类遭受到了多种病毒袭击,从非典、禽流感到埃博拉,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如今对于病毒我们已经谈虎色变。权威组织和专家表示,寨卡不是埃博拉那样的致死病毒,公众无需恐慌,但需要借鉴埃博拉防治的经验教训,迅速开展相关疫苗及治疗方法的研究。
  世卫组织发言人林德梅尔介绍说,寨卡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这种蚊子还会传播登革热、基孔肯亚热病和黄肝病;但相对于其他疾病,寨卡病毒感染的症状相对温和。
浙江确诊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者 曾被外国蚊子叮了一口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20/c_128735686.htm
浙江确诊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者 曾被外国蚊子叮了一口
2016年02月20日 06:43:31  来源: 钱江晚报
评论0
打印
字大
字小
  昨天下午,浙江省卫计委通报,浙江首次确诊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男性,38岁,义乌人。

  过年前,记者就曾对在美洲肆孽的寨卡病毒进行了报道,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这到底是个什么病毒,有什么危害。

  春节长假结束,我国确诊了两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再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没想到这么快,寨卡病毒就出现在了我们身边。

  我省的这个病例是怎么感染的?他现在情况如何?会不会传染给其他人?

  昨晚,钱报记者采访了浙大一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大国际医院感染科专家李兰娟,她让大家放心,这个病毒对人体的影响就等同于一次发烧感冒,当然前提是你不是孕妇。

  被萨摩亚的蚊子叮了一口

  义乌男回国途中发烧了

  根据浙江省卫生计生委的通报,这位患者是38岁的男性,义乌人,今年2月2日去斐济和萨摩亚旅游(斐济和萨摩亚为疫情发生国),2月15日返回义乌。

  患者自诉,在回国途中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发热、畏寒等症状,在萨摩亚旅行期间有蚊虫叮咬史。

  省卫生计生委根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关于患者入境时健康检疫、检验的相关信息通报,立即组织开展应对工作,将患者转运至义乌市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昨天,中国疾控中心复核检测患者标本寨卡病毒核酸阳性。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患者标本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省卫生计生委按照寨卡病毒病防控相关要求和诊疗方案,组织流行病学和临床治疗专家,积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例隔离治疗、宣传教育、风险评估等工作,加大疫情和蚊媒密度监测力度,切实防范疫情扩散蔓延。

  “患者还在医院,但已经退烧了。”昨晚,李兰娟告诉钱报记者,因为病情很稳定,所以浙大一院、浙大国际医院等专家们都没有赶到义乌去,不过早在国内出现首例感染者之前,这些医院就已经早早准备好了。

  “比如我们的实验室,只需要三四个小时就能检测出是否是寨卡病毒。”李兰娟透露,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如果收治了没有明显诱因的发热症状,都会询问病人有没有去过南美等寨卡病毒疫区,真发现了这些病例,也能在最短时间里做出确认。

  半个月出现三例病例

  医生说晒晒太阳也能预防

  才半个月时间,国内就已经确诊了三例病例,寨卡病毒会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在李兰娟看来,大家大可不必为这些事情担心。

  寨卡病毒不像H7N9那样人传人,而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是通过伊蚊叮咬感染,现在冬末春初,尚未进入伊蚊活跃期,这样的输入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较低。

  而且寨卡病毒的抵抗力实在是弱了些,“60摄氏度的高温,30分钟就能灭活,紫外线也能灭活。”李兰娟说,像晒晒太阳这样舒服的事情,也算是对寨卡病毒的预防了。

  如果大家被这些可恶的蚊子咬过一口,感染上了寨卡病毒,也不用担心,只要你不是孕妇,它对你的影响就等同于一次发烧感冒,“不会像H7N9那样重症病例这么多,2~7天就会好。”李兰娟说。

  寨卡病毒会导致胎儿小头畸形,相当于病毒影响了孕妇和胎儿的神经系统,造成头部无法正常发育。所以省卫生计生委特别提醒孕妇及计划怀孕女性,近期要慎重考虑前往发生疫情国家和地区。

  因为这种病毒属于蚊媒传播疾病,换句话说蚊子是罪魁祸首,所以大家对寨卡病毒的重视,应该转换成如何防蚊。之前,相关的专家通过钱报也进行了相应提醒,蚊帐、蚊香、花露水就可以早早备起来了,一旦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旅行史。如果你最近一定要去寨卡病毒病比较流行的国家和地区,务必注意做好防蚊措施。(记者 张苗)
关于寨卡病毒,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http://news.sina.com.cn/o/2016-02-04/doc-ifxpfhzk8888256.shtml
关于寨卡病毒,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分享
2016年02月04日13:00         南方都市报
  原标题:关于寨卡病毒,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非洲埃博拉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美洲又出现一种蚊媒病毒——寨卡病毒传播疾病的暴发流行。2015年5月以来,巴西发生了大规模寨卡病毒感染疫情。据世界卫生组织1月底统计,美洲、非洲等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出现寨卡病毒传播,蔓延迅速。

  寨卡病毒只能通过蚊虫传播吗?感染后病情严重吗?是否无药可治?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症吗?寨卡病毒会不会影响中国?南都记者采访专家一一解读。

  1. 什么是寨卡病毒(Zika Virus)?

  寨卡原本是非洲乌干达南部一片丛林的名字,科学家们最早从生活在那片丛林里的一只猕恒河猴身上分离出了这种病毒,被称之为寨卡病毒,1952年又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出该病毒,1968年,在尼日利亚发现了人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并逐渐扩散到东南亚、西太平洋岛国等地区。

  首次得到文件记载的寨卡病毒病暴发疫情于2007年发生在西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发病185例。2013年10月开始,法属波利尼西亚也发生寨卡病毒暴发,发生病例大约有上万例。2015年5月,巴西发现首例本地感染病例,其后疫情持续发酵,直到发生了大规模疫情。


  截至2016年1月,至少在非洲、亚洲、美洲的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

  据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和研究中心王凌航介绍,目前本土居民感染的国家主要是美国以南的拉丁美洲地区,包括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洪都拉斯、法属圭亚那、委内瑞拉、巴巴多斯、玻利维亚、多米尼加等。

  2. 寨卡病毒能人际间传播吗?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和研究中心王凌航介绍,寨卡病毒是一种能通过蚊虫传播的虫媒病毒,主要是通过伊蚊传播。伊蚊主要有两种,一种叫埃及伊蚊(背部有四条线),主要在热带区域,另一种叫白纹伊蚊(头部有一条线),可以分布到温带区域。这两种蚊子的六条腿上都有黑白相间的花纹,所以也都叫花脚蚊。


  世卫组织发言人林德梅尔介绍说,寨卡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这种蚊子还会传播登革热、基孔肯亚热和黄热病。必须要有伊蚊的存在,才能把寨卡病毒传染给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寨卡病毒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寨卡病毒不会因为接触而传染。

  国家卫计委2月3日印发的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介绍,被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寨卡病毒有可能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乳汁中可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罕见血源传播和性传播。

  3. 美国发现首个疑似经性传播感染病例,目前是否能够说明能够人际传播?

  据《中国日报》援引外媒报道,美国疾病控制中心2月2日证实,美国首次发现了可能通过性传播,而不是蚊虫叮咬传播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这个病例出现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当地卫生官员表示该患者未曾去南美洲国家旅行,很可能在同从疫区国家返回的病人有过性接触后受到感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倪大新介绍,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蚊虫传播,通过人际传播的情况非常罕见,在此前总共也只有过1例性传播和1例经血传播的病例报道。

  4. 染上寨卡病毒之后会有反应吗?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和研究中心王凌航介绍,寨卡病毒无症状感染很常见,出现临床症状表现的病例在20%-25%,也就是说4个人或者5个人感染了病毒,只有1个人会出现临床症状。

  而且,专家说,和埃博拉、麻疹比起来,虽然寨卡病毒引起广泛关注,但绝大多数临床症状也都是轻微的,可以在2-7天内自愈,真正需要住院的很少。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


2016年1月29日在乌干达拍摄的寨卡森林。新华/法新

  5. 几天内可能出现症状?

  记住这个时间:两周。如果你从南美回来之后14天内,没有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那就可以说你没有感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倪大新介绍,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现有相对权威的资料显示为3-12天。所以,在实践中一般在暴露后观察两个星期,如果没有发病就基本没事了。


1月26日,在尼加拉瓜首都马纳瓜,一名卫生部工作人员在居民区灭蚊,防控寨卡疫情。新华社/路透

  6. 临床表现会有哪些呢?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和研究中心王凌航介绍,主要有4类表现:

  一是发热,但寨卡病毒罕见高热,通常是低度热,在37.5度-38.5度之间。

  二是斑丘疹。属于皮疹的一种。在丘疹周围伴有皮肤发红的底盘。

  三是关节痛,主要是像手、足这样的小关节。

  四是非化脓性的结膜炎,也就是有充血但很少有分泌物。

  如果你有南美旅行的报告,又在3-12天内出现了2种或2种以上的表现,就可以被怀疑为是已经感染了寨卡病毒。

  其他感染的症候群还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虚弱无力;腹痛、恶心呕吐、粘膜溃疡、皮肤瘙痒。


1月29日在哥斯达黎加圣何塞一所实验室中拍摄的埃及伊蚊虫卵及幼虫。新华社

  7. 成人能去南美吗?孕妇能去吗?

  据新华社,目前,巴西政府已宣布将派出20万名军人在全国发放预防寨卡病毒的灭蚊传单和药物。里约热内卢市政府也已发布声明称,在奥运会开幕前一个月,专业团队将进驻比赛场馆清除一切可能的蚊子孳生地,保证奥运相关人员不感染寨卡病毒。

  此外,里约位于南半球,8月举行奥运会时正值冬季,气候相对凉爽,不利于蚊虫孳生。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和研究中心王凌航也说,寨卡病毒病很轻微,但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等组织都建议,孕妇不要前往疫情地区,因为孕妇感染寨卡病毒病,可能会导致婴儿产生小头畸形症等先天缺陷。


1月28日,在危地马拉首都危地马拉城,一名医生为一名疑似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抽血。新华社/路透

  美国乔治敦大学高级研究员丹尼尔?卢西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科研人员还在寻找寨卡病毒导致小头症等先天缺陷的科学证据,“现阶段,那些有很多寨卡病例的国家有关暂缓怀孕的建议是合理的”。

  8. 目前是否能够证明,小头畸形症由寨卡病毒引起?

  2015年巴西的寨卡暴发流行中发现了很多小头畸形的新生儿病例,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倪大新说,小头畸形虽然不是一种常见病,但也是一种很早就发现的儿科疾病。小头畸形可由很多原因引起,包括在怀孕期间接触药物、酒精和其他毒素,或者感染其他病毒等。虽然在寨卡病毒流行地区出现小头畸形的明显增加,但两者之间是否为因果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月28日,在巴西萨尔瓦多,一名理疗师照料一名患有小头症的婴儿。寨卡病毒目前被认为是导致新生儿小头症激增的主要诱因。新华社/法新

  9. 去南美的话,应该怎么防护?

  如果你不是孕妇,近期又不得不去疫情爆发的地区,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目前主要是防蚊,避免户外活动。参加户外活动穿长衣长裤,喷洒驱蚊液。如果是长期在当地工作的话,要注意保证周围没有蚊虫孳生地、使用蚊帐等。

  10. 对于未成年的小朋友和婴儿来说,寨卡病毒会不会有更大的威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倪大新表示,根据目前的资料来看,各类人群的易感性差不多。中国此前没有过寨卡病毒传播,大家都没有免疫力,对于寨卡病毒普遍易感。

  11. 感染寨卡病毒病之后,怎么治?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和研究中心王凌航说,寨卡病毒作为一种RNA病毒,目前没有抗病毒药物,且基本都是轻微症状,所以只能也只需对症治疗,主要是多休息,不用卧床休息,只需减少体力活动。另外,需要多饮水。另外,王凌航说,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作为退热剂来治疗寨卡病毒病。

  因为寨卡病毒病非常容易和登革热病毒混淆。登革病毒会引起血小板下降,在没有明确诊断以前就使用阿司匹林,如果同时或者其实感染的是登革病毒,就会加剧出血风险。


1月28日,在哥伦比亚卡利,一名卫生部工作人员喷洒灭蚊药剂。新华社/法新

  12. 怎么样区分寨卡病毒和登革病毒?

  据国家卫计委网站称,目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成功研制该病毒的核酸检测试剂,掌握了寨卡病毒的检测方法。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和研究中心王凌航表示,诊断寨卡病毒主要依据:

  一是血液中是否有寨卡病毒核酸,2-5天(宽泛一些3-7天)采血阳性率较高,超出这一时间范围的阴性结果也不能排除。

  二是通过血清学诊断,在病人出现发热症状4天之后,检查寨卡病毒中和抗体。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为同属,会有交叉免疫反应。单纯寨卡病毒感染的中和抗体滴度会明显升高,大于登革病毒的4倍以上。


1月29日,在哥斯达黎加圣何塞一所实验室中,一名工作人员在研究一只埃及伊蚊的幼虫。新华社

  13. 寨卡病毒有疫苗吗?

  目前没有疫苗,但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和研究中心王凌航表示,研制出疫苗是指日可待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倪大新说,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美国、英国、巴西等已经在着手联合研发疫苗,据报道有望在年内完成研制。

  14. 是否存在通过一例输入病例将寨卡病毒扩散至中国国内的可能?

  鉴于寨卡病毒是蚊子引起,会不会造成由蚊虫被带到中国而引起在中国大陆的扩散和流行呢?可能性是存在的。

  如前面所讲,伊蚊这一寨卡病毒的传播媒介是有可能在温带地区活动的。此前登革病毒主要在东南亚地区流行,登陆美国是白纹伊蚊通过乘坐远洋渡轮而被带到美国的,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热是二战之后最重要的医学昆虫事件。

  这样的事情是否有可能在寨卡病毒上发生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倪大新说,一方面,蚊子飞行能力有限,活动范围只有几百米,不可能自己跨洋过海,飞到很远的另一个国家;另一方面,的确存在感染的蚊子通过飞机、货轮、集装箱等到他国的可能。目前,我国已经建立寨卡病毒病应对联防联控机制,民航、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已经注意到寨卡病毒的问题,加强了对航空器、入境货物的查验、杀虫。因此综合来看,通过蚊虫登陆中国进而造成病毒扩散的概率是极低的,基本不用担心。


寨卡病毒。新华社/路透

  15. 眼下中国还是冬季,但转眼入春入夏,是否会有大面积扩散可能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倪大新介绍,首先,如果国际上其他地区疫情严重,传到我国的概率就大;如果国际上其他地区疫情控制较好,传到我国的概率就小。其次,我国南方少数地区存在能传播寨卡病毒的埃及伊蚊,而且南方大多数省份广泛分布有白纹伊蚊,所以如果在我国蚊虫密切较高的夏季,寨卡病毒传入我国,是存在发生本地传播甚至引起局部聚集性病例的风险。

  当然,目前我国境内还没有发现寨卡病毒病例,国际上对于白蚊伊蚊传播寨卡病毒的能力报道也很少,所以对于白蚊伊蚊在传播寨卡病毒方面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即使病毒传播进来,是否会造成大面积扩散,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整体蚊虫密度的控制。我国目前在登革热等蚊传疾病防控上有较为成功的经验,所以,发现病例后迅速控制,采取措施降低蚊虫密度,是可以避免大规模传播或大规模暴发的。


2月2日,在秘鲁利马的国家卫生研究所,一名技术人员手举一管被蚊子叮咬的患者的血样。新华社/路透

  16. 目前,中国在防控上将采取哪些准备和应对措施?

  国家卫计委2月3日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特别是与疫情发生地有人员往来的口岸地区卫生计生部门,要高度重视寨卡病毒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准备工作,加强与口岸卫生检疫、交通等部门的沟通与联动,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要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使其掌握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提高寨卡病毒病早期识别和诊疗能力。广东、海南、云南等重点省份要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及时、有效开展灭蚊工作,降低蚊媒疾病传播风险。

  采写:南都记者 吴斌 程思炜 发自北京

  (编辑:李湘莹)
世卫发布预防性传播寨卡病毒指导意见
http://news.xinhuanet.com/2016-02/19/c_1118096399.htm
世卫发布预防性传播寨卡病毒指导意见
2016年02月19日 11:46:12  来源: 新华社
评论0
打印
字大
字小
  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基于目前性接触传播寨卡病毒的有限证据,世界卫生组织18日在日内瓦发布“预防潜在性传播寨卡病毒的临时指导意见”。

  这份指导意见说,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伊蚊叮咬,不过来自少数感染病例的证据表明,寨卡病毒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2008年一名在塞内加尔感染寨卡病毒的男性患者返回美国4天后,他的妻子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症状。考虑他的妻子此前一年中未曾离开美国,只是在丈夫返美后与其发生性行为,表明寨卡病毒可由精液传播。

  今年2月2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报告,得克萨斯州一名患者通过性接触感染寨卡病毒。此外,法属玻里尼西亚曾于2013年12月暴发寨卡疫情,当时检疫人员在一名男性患者精液中分离出寨卡病毒。

  基于预防原则,世卫组织建议,要保证所有寨卡病毒感染者及其性伙伴(尤其是孕妇)都能了解性传播寨卡病毒的潜在风险、避孕措施和安全性行为等相关信息,并在可行条件下为上述人群提供避孕套;孕妇的性伙伴如果是生活在或是来自于寨卡病毒传播地区,应该在孕妇孕期采取安全性行为或禁欲;由于大多数寨卡病毒感染无症状,生活在病毒传播地区的人群应考虑采取安全性行为或禁欲,其他从疫情地区返回的人群也应考虑采取安全性行为或至少禁欲4周。

  世卫组织同时表示,关于性接触传播寨卡病毒的现有证据仍十分有限,目前并不建议通过常规精液检测来排查寨卡病毒。一旦发现新的证据,该指导意见将重新评估和更新。

  此外,世界银行18日在华盛顿宣布,为寨卡病毒肆虐最严重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提供1.5亿美元资金,用于抗击寨卡病毒。

  世界银行当天发表声明说,这1.5亿美元的金额是根据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各国提出的资金需求确定的。如果这些国家有进一步的资金需求,世行随时准备提高支持力度。

  声明表示,这些援助资金将支持一系列抗击寨卡行动,包括蚊媒监测与控制,鉴定高危人群、尤其是孕妇及育龄女性,跟踪并护理有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新生儿,加强寨卡知识宣传,等等。

  世行预计,如果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能迅速且有协调地抗击寨卡病毒,那么2016年寨卡病毒对该地区造成的短期经济损失将在35亿美元左右,仅为其国内生产总值的0.06%。

  不过,一些国家尤其是加勒比海国家严重依赖旅游业,受到的经济损失可能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需要国际社会更多的支持。(综合新华社记者张淼、林小春、高攀报道)
应对寨卡病毒,世卫组织教你防蚊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6-02/19/c_135113887.htm
应对寨卡病毒,世卫组织教你防蚊
2016年02月19日 17:11:59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4版 【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鉴于寨卡病毒和新生儿小头症之间可能存在关联,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针对女性的寨卡病毒预防指导,强调防范蚊子叮咬是女性、特别是孕妇预防感染寨卡病毒的最佳途径。那么日常生活中该如何科学地防蚊、驱蚊和灭蚊呢?

  1.午睡用蚊帐,外出穿长袖。全世界吸血的蚊子有按蚊、库蚊和伊蚊三种。能传播乙型脑炎的库蚊和传播疟疾的按蚊多在夜间活跃,传播寨卡病毒的伊蚊则多在白天活动。世卫组织建议,睡觉,特别是白天睡觉,最好使用蚊帐,还应使用纱窗或关闭门窗防止蚊子进入室内。

  对于在寨卡疫情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者,世卫组织建议他们尽可能别让皮肤暴露在外,穿着浅色、长袖、稍显宽松的衣裤、衣物面料较为紧密最为理想。这是因为蚊子更容易被蓝色、绿色、黑色等深色吸引,紧身且面料稀疏的衣物仍然让蚊子有可乘之机。

  伊蚊也能传播登革热,泰国卫生部门曾在登革热高发时期建议,就预防蚊子叮咬而言,黑色紧身裤袜是女性最不该选择的衣物。

  2.清理积水,杜绝孳生。有些蚊卵能在无水的情况下存活长达一年,少量积水足以让蚊卵发育成幼蚊,成年雌性蚊子在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后会携带该病毒,再通过叮咬他人传播病毒。因此源头防控、清理积水就显得格外重要。

  世卫组织建议,要将“水桶、花盆或者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即使是少量水)的容器排空,使其保持清洁或加以遮盖”,让蚊子无处孳生。

  3.科学安全使用驱蚊剂。世卫组织建议,可在皮肤或是穿着的衣物上使用驱蚊剂,驱蚊剂中应当含有“避蚊胺”(DEET)这一成分。世卫组织强调,要按产品说明所建议的剂量来使用驱蚊剂,这样做对孕妇和胎儿来说也是安全的。美国儿科学会建议,避蚊胺含量在10%到30%间的驱蚊产品对儿童和成年人都是安全的,但两个月以下的婴儿最好不要使用含有这种成分的驱蚊产品。

  可根据户外停留的时长,选择不同避蚊胺浓度的驱蚊产品。避蚊胺浓度在30%的驱蚊液有效时间可达6小时。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建议,在美国环境保护署注册认证的驱蚊液中,含有避蚊胺、派卡瑞丁、伊默宁、柠檬桉叶油这四种成分的驱蚊产品效果最理想。

             (李宓)
  这回中医药管理局的人没出来说点什么???
zmic777 发表于 2016-2-20 09:54
这回中医药管理局的人没出来说点什么???
不明白为什么要中医药管理局的人出来说?
啊哦呃咦呜吁 发表于 2016-2-20 11:20
不明白为什么要中医药管理局的人出来说?
http://news.qq.com/a/20130407/001198.htm
这里有类似的,呵呵
zmic777 发表于 2016-2-20 11:29
http://news.qq.com/a/20130407/001198.htm
这里有类似的,呵呵
影响上目前报道的中国有3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时间上也可能不足,不排除将来出来说两句的可能。
你也可以看看 http://news.163.com/16/0220/08/BG8LGESG00014AED.html
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6-02/8532917.html
中国成功解析首例输入性寨卡病例病毒全基因组信息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6-02/23/c_1118127459.htm
中国成功解析首例输入性寨卡病例病毒全基因组信息
我要评论
2016年02月23日 10:37:33  来源: 新华社
评论0
打印
字大
字小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记者胡浩)记者23日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专家团队与江西省疾控中心合作,对中国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血液标本中的寨卡病毒基因组进行了全面解析,已成功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寨卡病毒近来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2015年,巴西出现首例寨卡病毒本地感染病例,此后寨卡病毒病疫情在美洲国家持续传播、扩散,目前,有本地传播病例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36个,特别是在巴西等寨卡病毒疫情高发的国家还发生了小头畸形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聚集性病例。

  据了解,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和江西省疾防控中心合作确诊了首例输入性病例后,克服了病人血清标本病毒载量极低的困难,釆用高通量序列分析技术,成功地从病人血清样本中直接获得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病毒基因全长10676个碱基,遗传进化分析显示与目前在美洲的流行株具有高度同源性。

  专家介绍,中国输入性病例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解析,对于中国输入性病例的溯源、病毒变异、诊断试剂及疫苗等方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纠错】 [责任编辑: 王萌萌 ]
我国再发现两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http://www.gov.cn/xinwen/2016-02/23/content_5045381.htm
我国再发现两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6-02-23 21:48 来源: 新华社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分享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记者 胡浩)记者23日从国家卫生计生委获悉,我国浙江省新发现两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至此,我国大陆已经确诊五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据了解,新发现的两病例为父子关系,浙江省义乌市人。父38岁,子8岁,均为浙江省首例患者的同团旅游人员。浙江省专家组根据流行病学史、病例的临床表现和检测结果,确诊两例为寨卡病毒病,根据潜伏期确定为与首例病例共同有寨卡病毒病流行地区斐济、萨摩亚旅行史,旅行期间有蚊虫叮咬史,在同一潜伏期的不同时间点发病,确定为共同暴露导致的寨卡病毒感染。
目前,两患者在义乌市某医院接受隔离治疗,体温正常,病情已明显好转。
专家再次提醒,当前南美等地流行寨卡病毒病,公众如近期到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家和地区旅行,要注意做好防蚊措施,一旦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旅行史。孕妇及计划怀孕女性近期要慎重考虑前往发生疫情国家或地区。
此前,我国江西省、广东省和浙江省已各确诊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责任编辑: 杜畅
军事医学科学院与地方科研单位密切合作
首次成功分离出寨卡病毒

http://www.81.cn/jfjbmap/content/2016-02/26/content_2461.htm
军事医学科学院与地方科研单位密切合作
首次成功分离出寨卡病毒

本报北京2月25日电 庄颖娜、特约记者沈基飞报道:今天上午,记者从军事医学科学院了解到,自我国确诊首例输入性寨卡感染病例以来,该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与国家质检总局所属单位、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密切合作,成功分离出2株寨卡病毒,一株来源于从委内瑞拉入境广州的患者尿液标本,另一株来源于从萨摩亚入境深圳的患者血液标本。这也是我国首次成功分离出寨卡病毒,对于我国防控寨卡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2月21日,该院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直接从我国确诊的第二例感染者尿液中获得寨卡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就通俗意义上讲,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好比是警察从案发现场找到“犯罪分子”的DNA证据;而分离出病毒毒株,好比警察将“犯罪分子”当场抓住,相当不易。尤其是直接从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病毒,在国际上尚属首次。此前,由于我国没有寨卡病毒毒株,无法有效开展疫苗与药物研发,极大地阻碍了病毒感染和致病机制等基础问题研究。寨卡病毒中国分离株的获得,既填补了我国病毒资源库的一项空白,也将为我国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诊断试剂、疫苗、药物等产品,以及确定我国哪些蚊子能传播寨卡病毒,提供关键的物质基础。
我国率先完成寨卡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医疗前沿)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 ... content_1656878.htm
我国率先完成寨卡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医疗前沿)
沈基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2月26日   第 14 版)
  春节期间,我国广东省出现寨卡病毒输入性感染病例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迅即启动应急工作机制,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相关单位密切合作,在获得从委内瑞拉归国患者临床标本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于2月21日直接从尿液中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据专家介绍,这是我国首次获得寨卡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也是全球首次直接从患者尿液中获得病毒全基因组。该病毒基因组全长10.8kb,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属于亚洲世系,与巴西、苏里南、波多黎各等美洲国家流行毒株同源性为99.7%;核苷酸序列比对发现20个突变位点,其中5个突变位点导致氨基酸改变。
  专家指出,寨卡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获得,为病毒的溯源和进化提供了重要证据,可用于指导诊断试剂、疫苗和药物的研发,使我国在全球寨卡疫情防控中占得先机。同时,直接从患者尿液获取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解决了复杂临床样品中病原体高通量测序的技术难题,为临床诊疗方案和出院标准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属黄病毒科,是一种主要由伊蚊传播的虫媒病毒。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寨卡丛林中的恒河猴体内分离出该病毒,全长基因组序列在2007年被测出。虽然目前还没有输血传播病例发生,但已经在个别供血者血样中检测到寨卡病毒,他们是无症状的寨卡病毒感染者。感染寨卡病毒的人群中通常仅有20%的人发病,潜伏期为3至12天。寨卡病毒流行的地理分布、临床表现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十分相近,且均为蚊虫叮咬传播,因此很容易造成误诊。
日本确诊一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6-02/25/c_1118161753.htm
日本确诊一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我要评论
2016年02月25日 22:07:28  来源: 新华社
评论0
打印
字大
字小
  新华社东京2月25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厚生劳动省25日宣布,确认曾在巴西逗留的一名10多岁日本男孩感染寨卡病毒。这是自去年寨卡病毒在美洲持续肆虐以来,日本本土首次确诊感染病例。

  这名患者家住神奈川县,本月9日至20日与家人一起去巴西旅游。厚生劳动省说,患者的体温已经下降,目前正在家中休养。由于现在正值冬季,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不活跃,病毒在日本国内扩散的风险不高。

  寨卡病毒会引起寨卡热,这种蚊媒传染病的症状包括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目前,寨卡病毒主要在美洲传播,并被认为与当地新生儿小头症病例激增存在关联。
中国大陆确诊第六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6-02/27/c_128757028.htm
中国大陆确诊第六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我要评论
2016年02月27日 07:53:05  来源: 新华社
评论0
打印
字大
字小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记者胡浩)记者26日从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了解到,浙江省新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这是中国大陆确诊的第六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新确诊的这名患者,女,42岁,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在南美洲苏里南工作,有被蚊虫叮咬史;21日回国探亲,归国途中发现全身发痒、皮疹逐渐增多等症状,未发热。患者回到温州住地后,主动到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并向接诊医生告诉其疫情发生国旅行史,该院立即将患者收治入院。2月26日浙江省专家组根据流行病学史、病例的临床表现和样本检测结果,确诊为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目前,患者状况良好,体温正常,病情已明显好转。

  此前,江西省、广东省已各确诊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浙江省确诊三例。
广东省新增两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http://health.cnr.cn/jkgdxw/20160301/t20160301_521495728.shtml
广东省新增两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03-01 07:19: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广东省新增两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27日夜间通报,广东省新增两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截至目前,广东共确诊3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其中,首例确诊患者已于25日痊愈出院。
  据了解,两例患者为来自委内瑞拉(该国为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的姐弟(弟弟,6岁;姐姐,8岁),华人。其中弟弟于2月25日抵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入境健康检疫时发现有发热。检验检疫部门立即通报卫生计生部门。卫生计生部门迅速对病例采取隔离治疗,对从委内瑞拉同行回国的家属开展应急监测,发现其姐姐出现皮疹症状。2月27日,广东省专家组根据姐弟两人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两人为寨卡病毒病确诊病例。目前患者病情稳定,在医院隔离治疗。
  专家评估认为,目前广东气温较低,尚未进入伊蚊活跃期,病例在入境后及时发现并实施隔离,本起疫情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较低。
  专家提醒,当前南美等地流行寨卡病毒病,公众如近期到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家或地区旅行,要注意做好防蚊措施,一旦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旅行史。孕妇及计划怀孕女性近期要慎重考虑前往发生疫情国家或地区。如必须前往疫情国家,请务必做好防蚊措施。(记者 董子畅)
编辑:何微
关键词:病毒感染,输入性,症状,广东省,病毒病
粤接受医学观察人员中发现一输入性寨卡病例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6-03/02/c_128768670.htm
粤接受医学观察人员中发现一输入性寨卡病例
我要评论2016年03月02日 14:13:13 来源: 广州日报 我有话要说(0人参与).
评论0.打印 字大 字小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昨晚通报,广东省在接受医学观察人员中发现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患者郑某,男,40岁,江门市人,发病前在委内瑞拉工作,系2月27日广东省报告的2例寨卡病毒病确诊病例(姐弟两人)父亲,患者于2月25日从委内瑞拉回国,2月27日,当地卫生计生部门对其采取了医学观察。2月29日,患者出现皮疹。经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患者样本寨卡病毒核酸阳性。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其为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确诊病例。患者目前已在医院接受隔离治疗,病情稳定。

  专家分析,清明节前后,从疫情发生国家返乡华侨华人较多,本省仍可能继续发现输入性病例。专家提醒:从疫情发生国家回粤人员要做好防蚊措施,自我健康观察12天,发现有发热和皮疹,及时到医院诊治,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旅行史。孕妇及计划怀孕女性近期要慎重考虑前往发生疫情国家(地区),如必须前往疫情国家,请务必做好防蚊措施。随着气温回升,蚊媒密度增高,寨卡病毒病本地传播风险将增大,公众要“人人动手,翻盆倒罐,清除积水,清理蚊媒孳生地”。  (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粤卫信)
研究称首次发现寨卡病毒引发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证据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6-03/01/c_128766416.htm
研究称首次发现寨卡病毒引发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证据
我要评论2016年03月01日 15:46:03 来源: 新华社 我有话要说(0人参与).
评论0.打印 字大 字小 ..  新华社伦敦2月29日电(记者张家伟)一个国际团队2月29日在英国《柳叶刀》杂志发表报告称,研究首次发现了感染寨卡病毒会引发罕见神经系统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证据。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由多种病毒引起,主要症状为四肢软瘫,严重时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2013年至2014年寨卡病毒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地区大范围传播,来自法国、英国等国家的研究人员对42名在此期间患上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患血液样本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寨卡病毒正是引发该病的原因。

  据研究人员介绍,三类证据证明在这一地区传播的寨卡病毒引发了格林-巴利综合征。首先,格林-巴利综合征病患数量在寨卡病毒疫情暴发后上升了20倍;其次,90%的病患是在感染寨卡病毒约一周后出现这一综合征;最后,研究者排除了在该地区同样普遍的登革热病毒会引发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病率上升的因素。

  研究称,这42名病患无人因此死亡,其中一些人患病数月后行走仍有困难。研究作者之一巴黎巴斯德研究所教授阿诺·丰塔内说,这类病患的病情比普通格林-巴利综合征病患的病情更容易恶化,不过一旦前者度过了较严重的发病阶段,他们往往能恢复得更好。

  基于分析数据,研究人员预测,约每4000名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中会有1人患上格林-巴利综合征。

  但研究人员表示,仍需要更多研究来证明寨卡病毒在美洲地区的大范围传播会引起当地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增加,因为很多当地因素会对此有影响。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尚未宣布证实寨卡病毒与格林-巴利综合征之间的因果关系。

  除格林-巴利综合征外,寨卡病毒传播与新生儿小头症病例增加之间的联系也引起关注。世卫组织此前表示,虽然目前仍未证实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症之间的因果关系,但不断积累的证据正显示它们之间存在联系。
华人科学家研究显示寨卡病毒能杀死神经干细胞
http://news.sohu.com/20160306/n439511149.shtml
华人科学家研究显示寨卡病毒能杀死神经干细胞

    正文
    我来说两句(3人参与)

扫描到手机
2016-03-06 03:48:21
来源:华商报

    手机看新闻
    保存到博客

原标题:寨卡病毒能杀死神经干细胞

  据新华社电 在美国工作的多名华人科学家4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寨卡病毒能感染并杀死对大脑发育至关重要的神经干细胞。这一重大发现为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症之间的关联提供了可能的病理解释。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明囯莉、宋洪军,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唐恒立以及埃默里大学的金鹏带领4个研究组联合攻关,从2月初开始连续工作约1个月,获得了上述发现。谈起这项研究的起因,脑神经网络专家宋洪军教授说,大脑发育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生长直接相关,所以他们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新生儿小头症是不是因为神经干细胞出了问题?因此,他们利用细胞培养的方法,把人类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干细胞,再利用寨卡病毒感染神经干细胞。结果他们发现,寨卡病毒不仅可以“非常好”地感染神经干细胞,而且这些干细胞被感染后就像“病毒工厂”一样,会产生更多的寨卡病毒,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从整体上看,神经干细胞的生长也减缓了。因此,该研究“迈出研究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关联很重要的第一步,了解到小头症起源细胞会被寨卡病毒影响”。

  研究人员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研究寨卡病毒对大脑的影响以及寨卡病毒感染的细胞学机制、分子学机制和病理学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筛选治疗药物。
(责任编辑:钟庆辉 UN660)
最新研究:寨卡病毒可能导致先天失明等更多病症

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6-03/8659426.html

最新研究:寨卡病毒可能导致先天失明等更多病症
2016-03-06 11:40:00 中国新闻网 分享
参与

视频:寨卡病毒肆虐多地 世卫多证据显示与小头症有关来源:央视新闻

美国和巴西科学家开展的最新研究显示,寨卡病毒可能造成的胎儿发育异常病症不仅限于新生儿小头症、积水性无脑和死胎,还包括胎儿脑钙化、胎盘功能不足、羊水少、胎儿发育迟缓、中枢神经受损和先天失明等。

这一研究成果于4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周刊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巴西生物医药研究机构Fiocruz对里约热内卢一家诊所的88名孕妇进行了跟踪研究,得出上述结论。

这88名孕妇中,72人被确认感染寨卡病毒,其中42人同意进行超声波检查。这里面,有12名孕妇在检查时被查出胎儿发育异常。

在已经生产的8名孕妇中,只有2人生出的胎儿发育正常。2人诞下死胎,两个胎儿体重不足,一个胎儿出现明显的小头症,还有眼部功能障碍,很可能是先天失明,还有一个胎儿被发现母体没有羊水后依靠紧急剖宫产手术取出。

研究负责人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临床儿科教授卡琳·尼尔森说:“我们发现寨卡病毒和胎儿发育异常之间存在强烈关联,这些之前尚未被证实。即使胎儿未受病毒影响,胎盘似乎受到损害,这可能导致死胎。”

尼尔森说,这些孕妇大多数是在怀孕的前6个月感染寨卡病毒的,但是也有一些是在临盆前3个月才感染的,产下2名死胎的孕妇在怀孕前期和中期的超声波检查中均未出现异常,生产时月份已经很大。

寨卡病毒最早于1947年在乌干达被发现,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包括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寨卡并不是一个致命性病毒,大约80%的感染者并无明显症状。

去年起,寨卡病毒在美洲快速蔓延,这一地区近3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现这种病毒。虽然科学家尚未证实寨卡病毒为新生儿小头症的直接致病原因,但在寨卡病毒肆虐的巴西,已经确诊近640多例新生儿小头症,另有4200例小头症疑似病例。科研人员怀疑,大多数病例与母亲感染寨卡病毒有关。

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上月底在《科学公共图书馆·被忽视的热带病》杂志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寨卡病毒危害可能不止于新生儿小头症,还有积水性无脑和死胎。医疗人员在关注小头症的同时,还需警惕积水性无脑和死胎等情况,这意味着寨卡感染病例可能比已知的更多。(记者王宏彬,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广东:新增两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总病例达7例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6-03/07/c_128780653.htm
广东:新增两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总病例达7例
我要评论
2016年03月07日 19:12:13  来源: 大洋网
评论0
打印
字大
字小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3月7日通报,广东新增两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截止目前,全省共报告7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全部是输入性,当中1例治愈出院。

  两例患者为来自委内瑞拉(该国为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的华人父女(父亲,47岁;女儿,6岁),在广东省的住址为江门恩平市。3月3日从委内瑞拉回国抵粤,3月5日出现发热、皮疹症状,患者主动到医院诊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经省疾控中心复核检测,患者标本寨卡病毒核酸阳性。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为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确诊病例。患者目前已在医院接受隔离治疗,病情稳定。

  专家分析,清明节前后,从疫情发生国家返乡华侨华人较多,我省仍可能继续发现输入性病例。专家提醒:从疫情发生国家回粤人员要做好防蚊措施,自我健康观察12天,发现有发热和皮疹,及时到医院诊治,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旅行史。孕妇及计划怀孕女性近期要慎重考虑前往发生疫情国家/地区,如必须前往疫情国家,请务必做好防蚊措施。随着气温回升,蚊媒密度增高,寨卡病毒病本地传播风险将增大,公众要“人人动手,翻盆倒罐,清除积水,清理蚊媒孳生地”。(记者何雪华通讯员粤卫信)
寨卡病毒或致更多病症包括胎儿脑钙化发育迟缓
http://health.cnr.cn/jkgdxw/20160308/t20160308_521558165.shtml
寨卡病毒或致更多病症包括胎儿脑钙化发育迟缓
2016-03-08 07:39:00 来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寨卡病毒或致更多病症

  当地时间3月4日,智利圣地亚哥一名科学家在参与抗寨卡病毒喷剂的研制工作。
  新华社电 美国和巴西科学家开展的最新研究显示,寨卡病毒可能造成的胎儿发育异常病症不仅限于新生儿小头症、积水性无脑和死胎,还包括胎儿脑钙化、胎盘功能不足、羊水少、胎儿发育迟缓、中枢神经受损和先天失明等。
  这一研究成果于4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周刊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巴西生物医药研究机构Fiocruz对里约热内卢一家诊所的88名孕妇进行了跟踪研究,得出上述结论。
  影响胎儿发育
  这88名孕妇中,72人被确认感染寨卡病毒,其中42人同意进行超声波检查。这里面,有12名孕妇在检查时被查出胎儿发育异常。
  在已经生产的8名孕妇中,只有2人生出的胎儿发育正常。2人诞下死胎,两个胎儿体重不足,一个胎儿出现明显的小头症,还有眼部功能障碍,很可能是先天失明,还有一个胎儿被发现母体没有羊水后依靠紧急剖宫产手术取出。
  研究负责人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临床儿科教授卡琳·尼尔森说:“我们发现寨卡病毒和胎儿发育异常之间存在强烈关联,这些之前尚未被证实。即使胎儿未受病毒影响,胎盘似乎受到损害,这可能导致死胎。”
  尼尔森说,这些孕妇大多数是在怀孕的前6个月感染寨卡病毒的,但是也有一些是在临盆前3个月才感染的,产下2名死胎的孕妇在怀孕前期和中期的超声波检查中均未出现异常,生产时月份已经很大。
  感染病例或更多
  寨卡病毒最早于1947年在乌干达被发现,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包括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寨卡并不是一个致命性病毒,大约80%的感染者并无明显症状。
  去年起,寨卡病毒在美洲快速蔓延,这一地区近3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现这种病毒。虽然科学家尚未证实寨卡病毒为新生儿小头症的直接致病原因,但在寨卡病毒肆虐的巴西,已经确诊近640多例新生儿小头症,另有4200例小头症疑似病例。科研人员怀疑,大多数病例与母亲感染寨卡病毒有关。
  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上月底在《科学公共图书馆·被忽视的热带病》杂志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寨卡病毒危害可能不止于新生儿小头症,还有积水性无脑和死胎。医疗人员在关注小头症的同时,还需警惕积水性无脑和死胎等情况,这意味着寨卡感染病例可能比已知的更多。(王宏彬)
编辑:何微
关键词:病症,钙化,胎盘功能,Fiocruz,胎儿发育
老挝报告首例本土感染寨卡病例
老挝报告首例本土感染寨卡病例
我要评论
2016年03月06日 09:33:21 来源: 新华社

    评论0
    打印
    字大
    字小

    世界卫生组织5日说,老挝确诊了该国首例本土感染的寨卡病例。自此,全球已有41个国家出现本土传播的寨卡病例。老挝的邻国泰国上个月确诊该国首例本土感染的寨卡病例,患者已经治愈出院。

    寨卡病毒通常经蚊子叮咬传播,引起寨卡热,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包括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这种病毒被认为对孕妇的威胁最大,因为它可能会引起新生儿小头症等疾病。(王宏彬)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6-03/06/c_128776649.htm
世卫组织警告南半球进入寨卡热高发期
世卫组织警告南半球进入寨卡热高发期
我要评论
2016年03月06日 09:36:11 来源: 新华社

    评论0
    打印
    字大
    字小

    新华社日内瓦3月4日电(记者张淼)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布鲁斯·艾尔沃德4日在日内瓦警告说,鉴于登革热和寨卡热由同一蚊媒传播,预计处于登革热高发期的南半球也会进入寨卡热高发期。

    艾尔沃德当天在日内瓦万国宫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南半球正处于蚊媒传播疾病的高发期,相信寨卡热也进入了高发阶段。不过,巴西里约奥运会将在今年8月举行,届时将是寨卡病毒传播的衰退期。

    艾尔沃德说,目前全球出现寨卡病毒本地传播的国家和地区共有47个,分布在美洲、亚洲、非洲和欧洲,其中8个国家和地区的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病率上升。巴西是目前唯一被证实小头症与寨卡病毒存在关联的国家,该国共确诊可能因寨卡病毒引发的小头症病例641例。

    他指出,有关寨卡病毒与小头症及格林-巴利综合征之间因果关系的证据正在不断积累。日前发布在英国《柳叶刀》杂志上的研究显示,感染寨卡病毒的人患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概率是其他人的35倍。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6-03/06/c_128776643.htm
弄不好   全球的人类  要毁在这个小病毒上
亚洲好像还好
挪威确诊三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6-03/11/c_128790942.htm
挪威确诊三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我要评论
2016年03月11日 10:12:42  来源: 新华社
评论0
打印
字大
字小
    新华社奥斯陆3月10日电(记者梁有昶 张淑惠)挪威公共卫生研究所10日宣布,自今年2月开始对寨卡病毒进行筛查以来,挪威共有3人确认感染该病毒,其中包括两名孕妇。

    该研究所在一份声明中说,截至目前挪威卫生机构共进行了大约50份寨卡病毒检测,迄今已有两名孕妇和一名男子被确认为阳性。

    挪威公共卫生研究所主任医师比约恩霍尔特说,在过去几个星期,一些欧洲国家已经发现曾经前往美洲寨卡病毒疫区的旅行者中出现感染病例,因此挪威出现感染病例也不足为奇,预计感染者的数量还会上升。

    挪威公共卫生研究所建议怀孕妇女不要前往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地区,同时也建议从疫区返回挪威的孕妇无论是否出现症状都要到各地的妇产中心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寨卡病毒会引起寨卡热,这种蚊媒传染病的症状包括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目前,寨卡病毒主要在美洲传播,并被认为与当地新生儿小头症病例激增存在关联。
一种常见蚊类也可能传播寨卡病毒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6-03/11/c_128790949.htm
一种常见蚊类也可能传播寨卡病毒
我要评论
2016年03月11日 07:44:46  来源: 新华社
评论0
打印
字大
字小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3月10日电(记者刘隆)寨卡病毒的传播媒介此前被认为主要是埃及伊蚊。然而,巴西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发现,一种更常见的蚊类——致倦库蚊也有可能是寨卡病毒的传播媒介。

  巴西奥斯瓦尔多·克鲁斯基金会的研究人员发现,致倦库蚊具有传播寨卡病毒的能力。研究人员向200只致倦库蚊体内注入感染了寨卡病毒的兔子血液,结果发现,病毒在蚊子体内循环,并达至唾液腺。这意味着,致倦库蚊有能力在叮咬人类时传播病毒。

  但研究人员说,此研究尚未发表和接受同行评审,还需进一步证实野生的致倦库蚊是否已携带了寨卡病毒,并具备病毒传播能力。他们接下来会捕捉疫区的野生致倦库蚊进行后续研究。

  库蚊又称家蚊,多于夜间活动,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目前已证实是日本脑炎、西尼罗河热等病毒的载体。在巴西,这种蚊子比埃及伊蚊更为常见。致倦库蚊还可大量存活于美国南部等气候温和的地区,这可能使疫情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

  此外,巴西等多国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在另一项研究中还发现,尽管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传播寨卡病毒的媒介,但二者的传播率较低。这表明,易感人群基数大、嗜人蚊子密度高等因素更可能是导致寨卡病毒快速传播的原因。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科学杂志《科学公共图书馆》上。

  白纹伊蚊又称亚洲虎蚊,被认为是埃及伊蚊的近亲,多生活在植被较密集地区。
世卫组织建议“精准”灭蚊防寨卡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6-03/11/c_128790969.htm
世卫组织建议“精准”灭蚊防寨卡
我要评论
2016年03月11日 07:57:01  来源: 新华社
评论0
打印
字大
字小
    世界卫生组织官员9日说,大规模喷洒灭蚊剂的做法不一定能有效遏制寨卡病毒传播,而应采用更“精准”灭蚊手段。世卫组织7日至9日在日内瓦召开有关寨卡病毒的专家咨询会,讨论了研发寨卡病毒检测方法及疫苗等议题。

    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玛丽-波勒·基尼指出,专家们没有找出证据,证明传统控制蚊虫的方法有效控制了登革热病毒传播,因而这种方法同样难以应对也由蚊子传播的寨卡病毒。她说,传播寨卡病毒的伊蚊有“蚊子中的蟑螂”之称,主要在室内活动,而且难以根除。因而,灭蚊重点应放在社区和住宅。(刘学)
云南严防寨卡病毒病和登革热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3/17/c_128807975.htm
云南严防寨卡病毒病和登革热
我要评论
2016年03月17日 11:32:14  来源: 光明日报
评论0
打印
字大
字小
本报昆明3月16日电(记者张勇、任维东)为进一步加大对寨卡病毒病和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防控力度,根据全国爱卫办的统一部署,云南省目前正在全面深入开展“清洁家园,灭蚊防病”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布下天罗地网消灭蚊子。

云南各州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了《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防控工作方案》,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科学防控、全民参与”的原则,实施网格化管理,明确了责任。德宏、临沧、西双版纳等边境州市对高风险地区加强了病例监测、人员培训、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有效开展疫情风险评估,提供预警和防控建议。边境地区卫生、出入境检验检疫、公安等部门共享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和黄热病等虫媒传染病监测信息,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建立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各州市还多渠道、多形式广泛深入开展灭蚊防病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宣传,仅景洪市就发放各类宣传材料一万余份。3月2日至10日,由省寄防所相关专家组成3个督导组,分别对德宏、临沧、西双版纳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等虫媒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了督察指导,对重点区域防控工作提出建议,对发现的问题实施问题导向原则,采取问题清单制挂牌督促整改。

近日在西双版纳州举行的“清洁家园,灭蚊防病”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启动仪式上,有关部门还开展了灭蚊防病知识宣传咨询、虫媒传染病义诊检测、现场示范消杀和整治环境卫生动员等活动,当地干部群众、志愿者一万余人参加了现场活动。
哥伦比亚国家卫生研究所称寨卡病毒高峰期已结束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6-03/8725315.html
哥伦比亚国家卫生研究所称寨卡病毒高峰期已结束

2016-03-17 15:20:00环球网 赵怡蓁 分享 参与
  【环球网报道 实习记者 赵怡蓁】据法国《观点报》3月17日报道,哥伦比亚于当地时间3月16日宣布,目前形势比预期有所改善,该国寨卡病毒的感染高峰已经结束。
  根据报道,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哥伦比亚国家卫生研究所主任奥斯皮纳(Martha Lucia Ospina)排除该国达到60万例寨卡病毒感染的可能。奥斯皮纳称,事实证明寨卡病毒的感染高峰期已经结束。卡塔纳赫、圣玛尔塔和圣安德烈斯岛等地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已经有所下降。
  报道指出,哥伦比亚是继巴西之后感染寨卡病毒的第二大国。最新的官方数据显示,该国已经确认5.1万起感染病例,其中9500名感染者为孕妇。
一些美洲国家借助绝育等高科技手段应对寨卡病毒
http://news.xinhuanet.com/2016-03/18/c_1118378691.htm
一些美洲国家借助绝育等高科技手段应对寨卡病毒
我要评论
2016年03月18日 19:56:24  来源: 新华社
评论0
打印
字大
字小
  新华社墨西哥城3月17日电(记者安阳)目前,寨卡病毒继续在巴西、哥伦比亚等多个美洲国家和地区肆虐。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病变之间存在关联。为阻止病毒蔓延,作为寨卡疫情重灾区的多个美洲国家借助高科技手段,向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宣战。

  巴西是受寨卡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为帮助巴西防控寨卡疫情,国际原子能机构向巴西提供了小型钴60辐照装置用于灭蚊。其原理是用这一小型辐射装置产生的电离射线照射人工饲养的雄性伊蚊,使其不育,将不育的雄性伊蚊大量释放到野外后,它们会与野外雌性伊蚊交配,但交配后雌性伊蚊所产的卵无法孵化,从而让伊蚊“断子绝孙”。

  巴西还计划在全国境内投放转基因伊蚊,以减少病毒传播。这种转基因伊蚊由英国牛津昆虫技术公司开发,该公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修改雄性伊蚊的基因。将转基因雄伊蚊投放到野外后,可导致与其交配的野外雌伊蚊产下的幼虫早亡,从而达到减少伊蚊数量的目的。目前该公司已在巴西、巴拿马及开曼群岛等地开展相关试验,数据显示,这种转基因伊蚊可使试验区的伊蚊数量减少超过90%。

  墨西哥媒体报道说,智利一家企业还研发出一种防蚊洗衣液,主要成分是石墨烯、铜粉和内酯。洗衣液会散发出一种令蚊子厌恶的特殊气味,使用后可以在衣物上形成一道屏障,保护人类免受蚊虫叮咬。

  此外,美国谷歌公司日前宣布,将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运用大数据绘制寨卡病毒传播地图。公司将通过手机定位系统收集人的移动方式、天气模式等数据,据此预测蚊子活跃范围和疫情可能暴发的区域,以帮助政府更高效地调配资源集中灭蚊。
欧盟拨款1000万欧元资助寨卡病毒研究
http://digi.163.com/16/0317/11/BIBT8NBN00162OUT.html
欧盟拨款1000万欧元资助寨卡病毒研究
2016-03-17 11:08:40 来源: cnbeta网站(台州)
分享到:
0
(原标题:欧盟拨款1000万欧元资助寨卡病毒研究)
摘要:欧盟委员会3月15日宣布,将从“地平线2020”科研规划中拨款1000万欧元,资助寨卡病毒研究。欧盟委员会表示,这1000万欧元将首先用于研究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症之间的关联。一旦证实二者之间确实存在联系,研究人员将继续研发抗寨卡病毒的方法,包括开发病毒检测方法以及就可能的治疗方法或疫苗开展试验。
主管卫生与食品安全的欧盟委员维特尼斯·安德柳凯蒂斯表示,欧盟范围内已有一些旅行者从美洲寨卡疫区归来后被发现感染寨卡病毒,欧盟委员会正在严密监控这一动向。随着夏天的到来,欧盟委员会将与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欧盟成员国紧密合作,实施必要措施,确保有序应对寨卡疫情。


“地平线2020”科研规划也被称为第八个欧盟科研框架计划,是此前欧盟一系列科研计划的强化延续。据欧盟委员会介绍,除上述款项之外,“地平线2020”框架下已有其他一些研究项目有望助力寨卡病毒研究,如拨款4000万欧元的针对疟疾和其他被忽视传染病的疫苗开发项目,以及拨款1000万欧元的病媒传播疾病控制研究。病媒是指能够在人类间或动物和人类间传播病原体的媒介生物。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传播。越来越多的医学调查证据指向孕妇感染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症等出生缺陷存在因果关系。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议孕妇和计划怀孕的女性考虑推迟到寨卡热流行地区的旅行计划,但也强调目前欧盟范围内发生寨卡病毒大范围传播的几率仍极低。
寨卡病毒可唾液传播?
http://news.163.com/16/0320/12/BIJQCOBN00014AED.html
寨卡病毒可唾液传播?
2016-03-20 12:54:48 来源: 羊城晚报(广州)
分享到:
0
(原标题:寨卡病毒可唾液传播?)
羊城晚报讯 记者王倩、通讯员蔡珊珊报道:19日,在中山大学举办的基于寨卡病毒的新发传染病防控论坛上,有专家表示,寨卡病毒有通过唾液传播的可能,疾控部门正努力让这一外来病毒不要“留下来”。

广东8病例均为委内瑞拉归国人员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宋铁在论坛上透露,截至今年3月14日,中国内地报告输入性寨卡病例共13例,均为轻症,其中广东8例(另有1名隐性感染者)、浙江4例、江西1例,病源输入国主要是委内瑞拉(9例)、萨摩亚(3例)、苏里南(1例),病例入境口岸绝大部分集中在广东。

宋铁表示,经过调查,广东发现的8例输入性病例均为委内瑞拉归国人员,籍贯均为江门恩平市。专家表示,由于恩平地区有十几万人在委内瑞拉经商务工,因此恩平是疾控部门最为关注的寨卡传播发病高风险地区。此外,江门、深圳、东莞也是热点地区。

从病例唾液分离出寨卡病毒


目前,国际上对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已形成初步共识,即主要通过伊蚊传播,但同时,母婴、血液和性传播也是被证实的传播途径。宋铁透露,在已确诊的国内寨卡病例身上,分别从血液、尿液、唾液及精液中检出了寨卡病毒。虽然这种病毒导致的发病时间并不长,但各种体液却可以长时间携带病毒,其中,精液带毒时间更是长达27—62天,如防控不到位,可导致二次传播,在实际治疗中还发现,有的男性病例本身无症状,却传染给了配偶。

有关唾液是否传染寨卡的观点,目前医学界并无定论,有国际传染病专家表示,寨卡病毒“可以通过唾液传播”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在病人体液样本中发现的处于存活状态的寨卡病毒数量十分稀少。不过,巴西健康部门官员已发布警告,怀孕妇女应尽量避免与陌生人接吻,或与其共享餐具,因为寨卡病毒“很有可能可以通过唾液传播”。

王倩、蔡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