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秀  两地震监测点被废弃近30年(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15:02:45

映秀 两地震监测点被废弃近30年(图)

http://hsb.huash.com   2008年11月14日
  映秀镇牛圈沟口,村民高平(右)站在自家倒塌的房屋旁,他家的地基就建在曾经的地震监测点上
牛圈沟内,地面上就是地震时从地下喷发出来的白色岩石
十月三十日,地震预测爱好者张建国在震中考察
莲花心沟里,这里有两位老人在地震中遇难

    ■本报记者 张宏伟 文/图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     震中映秀镇,从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一下子被全世界所关注。     但很少有人知道,早在上世纪70年代,在汶川县映秀镇,至少有过两个地震监测点,一个距此次地震的震源仅有1.3公里,另一个距震源不超过4公里。     遗憾的是,这两个监测点,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已遭废弃。   曾经的地震监测点距震源仅1.3公里     遭废弃的监测点位于映秀镇西南约3公里的牛圈沟沟口,地震中倒塌的213国道百花大桥边,岷江就在国道下端。这里是张家坪村二组村民高平的宅基,也是沟里漩口镇何家村村民进出的必经之路。附近不少中年人都知道这个监测点。     根据记者随身携带的民用GPS测定,被地震专家初步确认的宏观震中,大约位于东经103°27′35",北纬31°2′40"的莲花心沟内,而被废弃的地震监测点位于东经103°28′22",北纬31°2′43",两者直线距离约1.3公里。     11月3日,高平带着家人回到倒塌的房子处准备重建,他告诉记者,这里的确曾有过一个地震监测点,就在他家倒塌房子处的一块岩石上,可早在20多年前就没有人管了。2006年,他修房子时才炸了那块岩石。     张家坪村52岁的蔡永贵说:“你问那个地震监测点?当时我们队上每个人都晓得,那里有个桩桩儿,上面写着‘地震监测点’,自从1980年以后就没有见过有人来看了。”   西南区曾建多处地应力监测站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研究员、地震专家黄相宁,是唐山大地震过后向国家领导人汇报灾情的3位专家之一。据他回忆,上世纪60年代末,时任地质部部长的李四光受周恩来总理之命,筹建地震地质大队,下设华北、西北、中南和西南4个区队,西南区队在四川汶川、泸定、郫县和西昌等地建立了地应力监测站,主要采用压磁式传感器测量地应力数据,当年映秀的数据在唐山大地震的预测中也有贡献,只可惜当时的预测并没有引起重视。     当年担任地震地质队西南区队队长的常乐远老人回忆,那时候西南地质地震大队对外称为102信箱,最壮大时有800多人,光钻机就5台,整个西南地区都是他们的活动范围。映秀监测点靠近映秀乡的路边,距岷江边约有几十米,是由邹定元和马广明负责建设的。     记者辗转找到年过七旬的邹定元老先生。据他回忆,大约在1970年云南通海地震过后不久,当时是他和另一同志去映秀负责安装的地应力探头。     曾任四川省地震局局长的刘兴怀也回忆,河北地震勘测部门曾在映秀湾电站里建有水氡监测点,后来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也不了了之。而这个被废弃的水氡监测点,距离初步确认的宏观震中的直线距离不到4公里。     正是在刘兴怀的主持下,四川省地震局成功预报了1976年的松潘—平武地震。     那么,当年四川与河北的地震勘测部门同时选择了在映秀建设地震监测点,是巧合还是其他原因?这是一个待解之谜。   李四光: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邹定元老人说:“说起地震预测,不能不提李四光,我们崇拜的就是李四光部长,可惜他去世得太早。”     据2008年9月22日《北京晚报》刊发的《李四光说:地震是可以预报的》一文介绍,李四光生前多次表示,“有人认为地震是不能预报的,如果这样,我们做工作就没有意义了。这个看法是错误的。地震是可以预报的。虽然地震预测的问题,在世界上还未解决,我们相信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首先解决这个问题。”     记者通过查询资料得知,1975年2月4日晚7时36分,我国辽宁省海城、营口县一带发生了震级7.3级强烈地震,震中烈度为9度强。在地震烈度7度区域范围内,有鞍山、营口、辽阳三座较大城市,人口167.8万;还有海城、营口、盘山等11个县,人口667万。合计人口834.8万。     据报道,1975年2月4日零时30分,辽宁省地震办公室向全省发出了带有临震预报性质的第14期地震简报,提出小震后面有较大的地震,并于当日早晨6时多向省政府提出了较明确的预报意见。上午10时30分,省政府向全省发出电话通知,并发布临震预报。     海城地震预报拯救了10万余人的生命,避免了数十亿元的经济损失。仅就这一点来说,这次预报可以说是地震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震动了世界。这是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由被动到主动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它开创了人类短临地震预报成功的先河,使人们看到了地震预报的前景是光明的。     1976年6月,美国“赴海城地震考察组”负责人雷利教授在地震现场说:“中国在地震预报方面是第一流的。海城地震预报是十几年来世界上重大的科学成就之一”。   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地震中长期预测     黄相宁告诉记者,李四光当年运用地质力学理论,采用地震地质的分析方法,并落脚到中长期震中预测上,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地震中长期预测。1969年,李四光指出云南通海地震的危险性,并立即派地震地质大队西南区队组织分队奔赴通海开展地震地质工作。分队在1970年1月4日到达通海西北30公里的峨山。1970年1月5日,通海就发生了7.7级地震。     恰好在邹定元老人的桌面上,放着一篇同事王存翰写的《通海大地震纪实》,当时王老担任西南地质地震队峨山组组长。地震发生后,通海当地就有人质疑道:“为什么他们一来就发生了地震?是否就知道要发生地震?为什么不告诉大家?”     刘兴怀说,关于地震是否可预测的问题,已经历了几个轮回,现在又回到唐山大地震后的不可知论上。     年近80的常乐远对于目前地震预测部门的现状发表了三点看法:     第一,搞地震的不搞深度构造,地质队和物探队都撤销了;第二,他认为应该搞“专群结合”,这是周恩来总理当年所倡导的;第三,搞地震的人是否能够把百分之六十的心思用在地震工作上?不是就有地震测量队去作其他工程测量,在这次地震中出了事吗?   群测群防土办法不可丢     在采访中,每一位老地震工作者都不约而同地多次提到“群测群防”这个词。     刘兴怀说,回顾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举国上下群测群防,最多时仅四川省就有专业、群防监测站几百个,对后来的地震预测起到了许多作用。     刘兴怀清楚地记得,当年有个电影放映员叫“黄电影”,每个季度都轮流去各个乡村放电影,开映之前就放地震知识幻灯片,教大家在地震时逃生的方法。     当年群测群防的土办法曾经红火一时,且不说能不能成功预测,至少在提高群众防震意识、普及地震常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刘老还记得,1978年,他随全国科学代表大会访问团出访日本时,在福冈县做了一个群防群测的主题报告,引起日本地震学界的高度重视。之后,日本地震专家、东京大学教授力武常次曾经三次访问中国,其中两次都来四川访问交流。     力武常次曾经表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可以号召大家群测群防,这一点在日本几乎办不到,除非日本政府出钱。但后来由政府出资,在日本建立了许多监测点。“日本拼命学习我们的领导方法和组织方式,而我们自己却丢得差不多了。”刘兴怀一声叹息。   探访地震震中牛圈沟   10月29日,记者在汶川县映秀镇采访时,巧遇一个地震预测爱好者,他叫张建国。     张建国的名片很简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张建国。记者将“地震预测 张建国”输进百度查询,可了不得!在《中国国家地理》的一篇文章里说,面前这位老先生居然曾预测到汶川地震!     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地震学家黄相宁多次提到,张建国曾在2007年1月15日提交的报告中,预测到在2008年2月4日至7日间,东经100.0°-104.0°北纬28.4°-32.0°区域间,将发生7.0-7.5级地震。     张建国说,地震预测和地震预报是两个概念。预测是学术意见,而预报则是政府行为,与天气预报一样。在汶川大地震前的一年时间里,就有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预测到这次地震,而他采取的方法是“天干地支”法。张建国解释,“天干地支”预测地震法,就是通过200年来各个地区发生的太阳黑子的活动情况,总结出地震规律,通过这种规律并结合近期太阳黑子活动等,预测地震。这种预测方法得到部分地震工作者的肯定。     10月30日一大早,张建国先生透露一个信息,这次大地震的震中就在映秀镇和漩口镇交界处的牛圈沟。     当天,记者跟随张建国进入牛圈沟口,眼前景象让人吃惊,这里更像是冰川遗迹,河道里全是白花花的大小石头,沟两旁的山体上,两道棱角分明的冲刷印迹如刀削一般,而印迹以上植物茂密,几乎没有损伤。     在牛圈沟,恰逢漩口镇何家村村民王学伦在沟里捡拾树根,他说,真正“骇人”的是牛圈沟里的莲花心沟,地震时那个方向传来巨大的爆炸声,还有人看见地下喷出大量石块。     进入莲花心沟,沟里全是白花花的石头。继续前行,一个用石头垒的墓穴很是醒目,不远处的石头上面写着“此地原有一家人512遇难两位老人”。村民说,地震前,那一家原本是在山峁上,地震过后家变成了沟。     那位目睹“喷石”的村民是76岁的姚公明。姚公明老人说,地震当时他正在山上砍竹子,突然天就下了几滴雨。接着就闻到一股磷肥一样的气味,一下子天就黑了下来,一阵爆炸一样的轰响,对面山沟里石头就像洪水一样喷出沟口,好像还有火花。     有媒体报道说,经过专家专业测算,地震瞬间,有300多万方的固体流倾泻,以每秒高达400米左右的速度,在6秒钟左右内,沿牛圈沟向前推进了2.5公里左右。专家认为,能产生这么巨大的能量、惊人的前进速度,牛圈沟可能就是此次大地震的宏观震中!

映秀 两地震监测点被废弃近30年(图)
http://hsb.huash.com   2008年11月14日   映秀镇牛圈沟口,村民高平(右)站在自家倒塌的房屋旁,他家的地基就建在曾经的地震监测点上牛圈沟内,地面上就是地震时从地下喷发出来的白色岩石十月三十日,地震预测爱好者张建国在震中考察莲花心沟里,这里有两位老人在地震中遇难
    ■本报记者 张宏伟 文/图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     震中映秀镇,从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一下子被全世界所关注。     但很少有人知道,早在上世纪70年代,在汶川县映秀镇,至少有过两个地震监测点,一个距此次地震的震源仅有1.3公里,另一个距震源不超过4公里。     遗憾的是,这两个监测点,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已遭废弃。   曾经的地震监测点距震源仅1.3公里     遭废弃的监测点位于映秀镇西南约3公里的牛圈沟沟口,地震中倒塌的213国道百花大桥边,岷江就在国道下端。这里是张家坪村二组村民高平的宅基,也是沟里漩口镇何家村村民进出的必经之路。附近不少中年人都知道这个监测点。     根据记者随身携带的民用GPS测定,被地震专家初步确认的宏观震中,大约位于东经103°27′35",北纬31°2′40"的莲花心沟内,而被废弃的地震监测点位于东经103°28′22",北纬31°2′43",两者直线距离约1.3公里。     11月3日,高平带着家人回到倒塌的房子处准备重建,他告诉记者,这里的确曾有过一个地震监测点,就在他家倒塌房子处的一块岩石上,可早在20多年前就没有人管了。2006年,他修房子时才炸了那块岩石。     张家坪村52岁的蔡永贵说:“你问那个地震监测点?当时我们队上每个人都晓得,那里有个桩桩儿,上面写着‘地震监测点’,自从1980年以后就没有见过有人来看了。”   西南区曾建多处地应力监测站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研究员、地震专家黄相宁,是唐山大地震过后向国家领导人汇报灾情的3位专家之一。据他回忆,上世纪60年代末,时任地质部部长的李四光受周恩来总理之命,筹建地震地质大队,下设华北、西北、中南和西南4个区队,西南区队在四川汶川、泸定、郫县和西昌等地建立了地应力监测站,主要采用压磁式传感器测量地应力数据,当年映秀的数据在唐山大地震的预测中也有贡献,只可惜当时的预测并没有引起重视。     当年担任地震地质队西南区队队长的常乐远老人回忆,那时候西南地质地震大队对外称为102信箱,最壮大时有800多人,光钻机就5台,整个西南地区都是他们的活动范围。映秀监测点靠近映秀乡的路边,距岷江边约有几十米,是由邹定元和马广明负责建设的。     记者辗转找到年过七旬的邹定元老先生。据他回忆,大约在1970年云南通海地震过后不久,当时是他和另一同志去映秀负责安装的地应力探头。     曾任四川省地震局局长的刘兴怀也回忆,河北地震勘测部门曾在映秀湾电站里建有水氡监测点,后来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也不了了之。而这个被废弃的水氡监测点,距离初步确认的宏观震中的直线距离不到4公里。     正是在刘兴怀的主持下,四川省地震局成功预报了1976年的松潘—平武地震。     那么,当年四川与河北的地震勘测部门同时选择了在映秀建设地震监测点,是巧合还是其他原因?这是一个待解之谜。   李四光: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邹定元老人说:“说起地震预测,不能不提李四光,我们崇拜的就是李四光部长,可惜他去世得太早。”     据2008年9月22日《北京晚报》刊发的《李四光说:地震是可以预报的》一文介绍,李四光生前多次表示,“有人认为地震是不能预报的,如果这样,我们做工作就没有意义了。这个看法是错误的。地震是可以预报的。虽然地震预测的问题,在世界上还未解决,我们相信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首先解决这个问题。”     记者通过查询资料得知,1975年2月4日晚7时36分,我国辽宁省海城、营口县一带发生了震级7.3级强烈地震,震中烈度为9度强。在地震烈度7度区域范围内,有鞍山、营口、辽阳三座较大城市,人口167.8万;还有海城、营口、盘山等11个县,人口667万。合计人口834.8万。     据报道,1975年2月4日零时30分,辽宁省地震办公室向全省发出了带有临震预报性质的第14期地震简报,提出小震后面有较大的地震,并于当日早晨6时多向省政府提出了较明确的预报意见。上午10时30分,省政府向全省发出电话通知,并发布临震预报。     海城地震预报拯救了10万余人的生命,避免了数十亿元的经济损失。仅就这一点来说,这次预报可以说是地震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震动了世界。这是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由被动到主动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它开创了人类短临地震预报成功的先河,使人们看到了地震预报的前景是光明的。     1976年6月,美国“赴海城地震考察组”负责人雷利教授在地震现场说:“中国在地震预报方面是第一流的。海城地震预报是十几年来世界上重大的科学成就之一”。   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地震中长期预测     黄相宁告诉记者,李四光当年运用地质力学理论,采用地震地质的分析方法,并落脚到中长期震中预测上,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地震中长期预测。1969年,李四光指出云南通海地震的危险性,并立即派地震地质大队西南区队组织分队奔赴通海开展地震地质工作。分队在1970年1月4日到达通海西北30公里的峨山。1970年1月5日,通海就发生了7.7级地震。     恰好在邹定元老人的桌面上,放着一篇同事王存翰写的《通海大地震纪实》,当时王老担任西南地质地震队峨山组组长。地震发生后,通海当地就有人质疑道:“为什么他们一来就发生了地震?是否就知道要发生地震?为什么不告诉大家?”     刘兴怀说,关于地震是否可预测的问题,已经历了几个轮回,现在又回到唐山大地震后的不可知论上。     年近80的常乐远对于目前地震预测部门的现状发表了三点看法:     第一,搞地震的不搞深度构造,地质队和物探队都撤销了;第二,他认为应该搞“专群结合”,这是周恩来总理当年所倡导的;第三,搞地震的人是否能够把百分之六十的心思用在地震工作上?不是就有地震测量队去作其他工程测量,在这次地震中出了事吗?   群测群防土办法不可丢     在采访中,每一位老地震工作者都不约而同地多次提到“群测群防”这个词。     刘兴怀说,回顾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举国上下群测群防,最多时仅四川省就有专业、群防监测站几百个,对后来的地震预测起到了许多作用。     刘兴怀清楚地记得,当年有个电影放映员叫“黄电影”,每个季度都轮流去各个乡村放电影,开映之前就放地震知识幻灯片,教大家在地震时逃生的方法。     当年群测群防的土办法曾经红火一时,且不说能不能成功预测,至少在提高群众防震意识、普及地震常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刘老还记得,1978年,他随全国科学代表大会访问团出访日本时,在福冈县做了一个群防群测的主题报告,引起日本地震学界的高度重视。之后,日本地震专家、东京大学教授力武常次曾经三次访问中国,其中两次都来四川访问交流。     力武常次曾经表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可以号召大家群测群防,这一点在日本几乎办不到,除非日本政府出钱。但后来由政府出资,在日本建立了许多监测点。“日本拼命学习我们的领导方法和组织方式,而我们自己却丢得差不多了。”刘兴怀一声叹息。   探访地震震中牛圈沟   10月29日,记者在汶川县映秀镇采访时,巧遇一个地震预测爱好者,他叫张建国。     张建国的名片很简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张建国。记者将“地震预测 张建国”输进百度查询,可了不得!在《中国国家地理》的一篇文章里说,面前这位老先生居然曾预测到汶川地震!     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地震学家黄相宁多次提到,张建国曾在2007年1月15日提交的报告中,预测到在2008年2月4日至7日间,东经100.0°-104.0°北纬28.4°-32.0°区域间,将发生7.0-7.5级地震。     张建国说,地震预测和地震预报是两个概念。预测是学术意见,而预报则是政府行为,与天气预报一样。在汶川大地震前的一年时间里,就有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预测到这次地震,而他采取的方法是“天干地支”法。张建国解释,“天干地支”预测地震法,就是通过200年来各个地区发生的太阳黑子的活动情况,总结出地震规律,通过这种规律并结合近期太阳黑子活动等,预测地震。这种预测方法得到部分地震工作者的肯定。     10月30日一大早,张建国先生透露一个信息,这次大地震的震中就在映秀镇和漩口镇交界处的牛圈沟。     当天,记者跟随张建国进入牛圈沟口,眼前景象让人吃惊,这里更像是冰川遗迹,河道里全是白花花的大小石头,沟两旁的山体上,两道棱角分明的冲刷印迹如刀削一般,而印迹以上植物茂密,几乎没有损伤。     在牛圈沟,恰逢漩口镇何家村村民王学伦在沟里捡拾树根,他说,真正“骇人”的是牛圈沟里的莲花心沟,地震时那个方向传来巨大的爆炸声,还有人看见地下喷出大量石块。     进入莲花心沟,沟里全是白花花的石头。继续前行,一个用石头垒的墓穴很是醒目,不远处的石头上面写着“此地原有一家人512遇难两位老人”。村民说,地震前,那一家原本是在山峁上,地震过后家变成了沟。     那位目睹“喷石”的村民是76岁的姚公明。姚公明老人说,地震当时他正在山上砍竹子,突然天就下了几滴雨。接着就闻到一股磷肥一样的气味,一下子天就黑了下来,一阵爆炸一样的轰响,对面山沟里石头就像洪水一样喷出沟口,好像还有火花。     有媒体报道说,经过专家专业测算,地震瞬间,有300多万方的固体流倾泻,以每秒高达400米左右的速度,在6秒钟左右内,沿牛圈沟向前推进了2.5公里左右。专家认为,能产生这么巨大的能量、惊人的前进速度,牛圈沟可能就是此次大地震的宏观震中!
麻烦转过来的时候好歹也编辑一下,高官也不能这样啊~~
[:a9:] 谁对此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