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是怎样亡国的?文章好像另有所指(我是转帖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21:11:58


有人说,大明亡于反腐。
有人说,大明亡于没给李自成一个能上访的渠道。
还有人说,大明亡于魏忠贤乱政。
而崇祯皇帝的哥哥,木匠天才朱由校,临终嘱咐比自己小五岁的弟弟时,却说魏忠贤[可计大事]。
魏忠贤肯定不是个好人,其人党同伐异,残忍恶毒。
但魏忠贤对运营腐败的王朝体系,还是有一定能力的。
魏忠贤曾经起用在辽阳战败后备受责难的熊廷弼,曾经抛开私怨推荐赵南星等能臣。
魏忠贤主政期间,辽东的局势也能保持平稳。
由此可见,这位木匠天才的明熹宗,还是有一定识人能力的,魏忠贤的确是一个有能力的坏人。
崇祯接班之后,各地流民纷纷举事起义,关外满清也跃跃欲试 。
崇祯皇帝肯定不是个坏人,但他在大事上,真的是很糊涂。
他起用空谈家主政,杀了袁崇焕,17年换了17个刑部尚书。
他哥哥明熹宗起用了一个魏忠贤,而他起用了更多的太监,却没一个像魏忠贤那样有能力的。
——崇祯,这个所谓的好人皇帝,压根就不具备掌控一个腐败体系的本事,历史上能掌控腐败体系的,都是恶人,绝对不可能是一个平庸的好人。
大明的历史舞台上,崇祯皇帝朱由检,为了能当一个独揽大权的虚荣君王,干掉了魏忠贤,赢得了几声干巴巴的喝彩,也算是过了一把瘾。
至于掌控王朝体系的能力,崇祯手里,最后只有一根能吊死自己的绳子,那些处理军国大事的经验,都被魏忠贤带走了。
1644年4月20日,崇祯皇帝听到了太监在议论[魏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此时,他或许能够明白了,是他的平庸和无能,才会这么快就把大明给玩坏了。
5天之后,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朱由检,老老实实上吊去了。
X
——人治时代不可能有永远的朝代 ,大明是注定要亡的,只是碰巧亡在一个假模假样的好人皇帝,打掉有能力的恶人之时。
——大明的命运,由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平庸与无能,最后大大加快了亡国的速度 。
关于崇祯为什么会如此平庸无能,有一种戏说,说大明朝皇家出身贫民,暴富得天下,所以害怕士族颠覆,于是选妃选后多是平民家族,不料导致基因一代不如一代。悲催的最后一代两兄弟,一个做了木匠,一个上了吊, 血统和大明都没保住 。
崇祯的平庸与无能,这对大明来说,是一件坏事。
这对满清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那一刻,李自成考虑的,是抢来的金银珠宝。
那一刻,吴三桂考虑的,是美女陈圆圆。
那一刻,多尔衮考虑的,是怎么把大明的江山都抢过来。
至于老百姓,历史上,老百姓从来都不会去考虑这些事情。
最后,历史也一样,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这些老百姓。
当历史遇到这种情况,那个天下就没有理由不走向崩溃。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13198b7c40102wojx.html?mtch=cul&pos=56&vt=4

有人说,大明亡于反腐。
有人说,大明亡于没给李自成一个能上访的渠道。
还有人说,大明亡于魏忠贤乱政。
而崇祯皇帝的哥哥,木匠天才朱由校,临终嘱咐比自己小五岁的弟弟时,却说魏忠贤[可计大事]。
魏忠贤肯定不是个好人,其人党同伐异,残忍恶毒。
但魏忠贤对运营腐败的王朝体系,还是有一定能力的。
魏忠贤曾经起用在辽阳战败后备受责难的熊廷弼,曾经抛开私怨推荐赵南星等能臣。
魏忠贤主政期间,辽东的局势也能保持平稳。
由此可见,这位木匠天才的明熹宗,还是有一定识人能力的,魏忠贤的确是一个有能力的坏人。
崇祯接班之后,各地流民纷纷举事起义,关外满清也跃跃欲试 。
崇祯皇帝肯定不是个坏人,但他在大事上,真的是很糊涂。
他起用空谈家主政,杀了袁崇焕,17年换了17个刑部尚书。
他哥哥明熹宗起用了一个魏忠贤,而他起用了更多的太监,却没一个像魏忠贤那样有能力的。
——崇祯,这个所谓的好人皇帝,压根就不具备掌控一个腐败体系的本事,历史上能掌控腐败体系的,都是恶人,绝对不可能是一个平庸的好人。
大明的历史舞台上,崇祯皇帝朱由检,为了能当一个独揽大权的虚荣君王,干掉了魏忠贤,赢得了几声干巴巴的喝彩,也算是过了一把瘾。
至于掌控王朝体系的能力,崇祯手里,最后只有一根能吊死自己的绳子,那些处理军国大事的经验,都被魏忠贤带走了。
1644年4月20日,崇祯皇帝听到了太监在议论[魏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此时,他或许能够明白了,是他的平庸和无能,才会这么快就把大明给玩坏了。
5天之后,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朱由检,老老实实上吊去了。
X
——人治时代不可能有永远的朝代 ,大明是注定要亡的,只是碰巧亡在一个假模假样的好人皇帝,打掉有能力的恶人之时。
——大明的命运,由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平庸与无能,最后大大加快了亡国的速度 。
关于崇祯为什么会如此平庸无能,有一种戏说,说大明朝皇家出身贫民,暴富得天下,所以害怕士族颠覆,于是选妃选后多是平民家族,不料导致基因一代不如一代。悲催的最后一代两兄弟,一个做了木匠,一个上了吊, 血统和大明都没保住 。
崇祯的平庸与无能,这对大明来说,是一件坏事。
这对满清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那一刻,李自成考虑的,是抢来的金银珠宝。
那一刻,吴三桂考虑的,是美女陈圆圆。
那一刻,多尔衮考虑的,是怎么把大明的江山都抢过来。
至于老百姓,历史上,老百姓从来都不会去考虑这些事情。
最后,历史也一样,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这些老百姓。
当历史遇到这种情况,那个天下就没有理由不走向崩溃。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13198b7c40102wojx.html?mtch=cul&pos=56&vt=4
这篇文章有讽啊……
有些类似的可以看李林甫。
李林甫肯定不能说品德高尚,但他的掌控证据推行政令的能力是出类拔萃的,有他在就能弹压住内朝和边疆的各路货色。

其实不妨这样看,假如一个朝廷体系本身就是很混账的, 皇帝昏聩,朝臣偏执无能, 那么一个想干大事的人会是个“好人”么?
他不巴结皇帝身边的宦官宠妃,能揣摩准圣意博得赏识长期掌权么? 他不精于权斗脸厚心黑,能在其它派系的争权夺利中独善其身还身居高位么?

有时候历史其实是很无奈的,而人们又太喜欢用脸谱来解读历史了。
又在借古喻今,以古讽今。
亡于精英阶层的逆淘汰
任何时候都是一样,一个有能力的贪官,胜过十个没能力的庸官。可现实中往往是没能力的的贪官和没能力的庸官交替执政,让人很无奈
前面的坑太大了,想力挽狂澜谈何容易
明朝后期主要是几个首辅水平不行啊,有的爱唱戏演戏,观察天象啥的,继任者听说特长是外语好,跟番邦打交道没障碍,但是对国内术手无策。
明朝后期主要是几个首辅水平不行啊,有的爱唱戏演戏,观察天象啥的,继任者听说特长是外语好,跟番邦打交道 ...
外语好,哈哈
明朝后期主要是几个首辅水平不行啊,有的爱唱戏演戏,观察天象啥的,继任者听说特长是外语好,跟番邦打交道 ...
我居然看懂了


我看懂了! 美国人选奥巴马这样的好人上台,完全于事无补嘛。

内有财政危机,人民频繁起义,外有后清咄咄逼人,更有皇商勾结仇寇,美(HOUMING)国江山危矣!

不过接下来几年还是有希望的,无论是老巫婆还是床破,都是不错的坏人,要不,选床破试试?貌似他更厉害。

我看懂了! 美国人选奥巴马这样的好人上台,完全于事无补嘛。

内有财政危机,人民频繁起义,外有后清咄咄逼人,更有皇商勾结仇寇,美(HOUMING)国江山危矣!

不过接下来几年还是有希望的,无论是老巫婆还是床破,都是不错的坏人,要不,选床破试试?貌似他更厉害。
白云居士 发表于 2016-1-24 22:23
有些类似的可以看李林甫。
李林甫肯定不能说品德高尚,但他的掌控证据推行政令的能力是出类拔萃的,有他在 ...
李林甫之前的几任宰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哪一个能力不在李林甫之上?
北枫2 发表于 2016-1-25 00:02
明朝后期主要是几个首辅水平不行啊,有的爱唱戏演戏,观察天象啥的,继任者听说特长是外语好,跟番邦打交道 ...
观察天象的是哪个?不太明白
仰望星空……
不像崇祯,像雍正。
观察天象的是哪个?不太明白
观天象,仰望星空者也。


大明怎样亡国的?一堆光拿钱不干事的名嘴,一边批判别人的腐败,一边拼命阻止自己的所得给国家上税,然后迅速的勾结外敌做带路党。

真是很讽刺啊!!!

大明怎样亡国的?一堆光拿钱不干事的名嘴,一边批判别人的腐败,一边拼命阻止自己的所得给国家上税,然后迅速的勾结外敌做带路党。

真是很讽刺啊!!!
白云居士 发表于 2016-1-24 22:23
有些类似的可以看李林甫。
李林甫肯定不能说品德高尚,但他的掌控证据推行政令的能力是出类拔萃的,有他在 ...
所以清流误国啊。。。。。
永远爱海军 发表于 2016-1-24 23:34
任何时候都是一样,一个有能力的贪官,胜过十个没能力的庸官。可现实中往往是没能力的的贪官和没能力的庸官 ...
突然想起了刘跨跃,中国高铁。
风君子 发表于 2016-1-25 10:39
李林甫之前的几任宰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哪一个能力不在李林甫之上?
姚崇、宋璟、张说等的时代与李的时代差别没有几年,皇帝还是一个人啊
爱无限马甲2 发表于 2016-1-25 10:06
我居然看懂了
不就那么几个人嘛,这才不到20年啊。
马甸 发表于 2016-1-25 14:54
姚崇、宋璟、张说等的时代与李的时代差别没有几年,皇帝还是一个人啊
姚崇、宋璟、张说这三人真实水平还真就不如李林甫。 我是指管理大唐官僚能力这块。
量子时代 发表于 2016-1-25 14:40
观天象,仰望星空者也。
哦,多难兴邦嘛
春秋笔法?
superjimmy2003 发表于 2016-1-25 15:02
哦,多难兴邦嘛
多难兴邦就是一个屁话,就是糊弄百姓的。
明朝后期主要是几个首辅水平不行啊,有的爱唱戏演戏,观察天象啥的,继任者听说特长是外语好,跟番邦打交道 ...
大胆的缓贼,锦衣卫何在,拿下
政治里面没好人。。。
观察者2000 发表于 2016-1-24 23:53
说的就是半羽,志大才疏
正常政治蜜月期过了,前段时间还是写打油诗赞美今上呢,没准捧的和摔的就是同一批人咧。
明末党争从万历二十二年“京察”开始,一直到弘光朝,始终没有停止过。无论是在政治问题上,还是在军事问题上,都争论不休。甚至东林党之名都是由党争而得来。大体上(万历一朝),东林是处于被压制的一方。但东林党的好处在于他不是简单的以地域集合,所以屡次下台屡次复起。东林党真正完全执政,只能说从天启元年到天启四年上半年三年多的时间里,其他的时候,基本上处于不间断的政治斗争漩涡中,别说实现自身的政治主张,别被拱下台就不错了。阉党大兴后东林几乎算是遭了灭门之灾。至于到了崇祯,他最恨大臣结党,让东林党打击阉党的工作做完以后,罢钱谦益作为开端,东林党人老的老弱的弱,就基本上告别政治舞台了。


后面出来的复社,虽然自己扯是东林后嗣,但基本属于是扯东林的皮做大旗了。


浙党才是明末朋党中最早形成的一个党派,盘踞内阁也是时间最长。而浙党是在其首领沈一贯编制关系、排斥异己、遍置私人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浙党逐步的形成、势力的扩张与沈一贯在朝廷中的地位水涨船高,终于在沈一贯为内阁首辅的时期(万历三十年代左右)作为最强的朝中势力,与万历一朝的国政大事息息相关,而浙党引发与朝中的各个党派的党争(与沈鲤互斗,楚太子案、妖书案等等一系列党争案),可以说是对万历中后期政局的影响是深远的。
万历二十三年,沈一贯以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万历二十二年七月陈于陛、沈一贯入阁后,赵志皋为首辅,次辅为张位,内阁合共四人。万历二十四年十二月陈于陛病故,万历二十六年六月,次辅张位因涉嫌妖书《忧危竑议》而被革职,当年十月,首辅赵志皋家居养病,内阁中沈一贯一人主政,前后历时三年。“浙人沈一贯为相,擅权自恣,多置私人于要路”。万历二十九年九月,阁臣赵志皋病故后,内阁仅余沈一贯一人。后原礼部尚书沈鲤、朱赓以东阁大学士入阁。万历二十九年十一月,沈一贯成为当朝首辅。而沈鲤入阁后,与同年左都御史温纯、门生礼部右侍郎郭正域等深自结纳,朋党之争,渐露苗头,并以此逐步展开。之后历经楚宗、妖书、京察等党争,最后沈一贯和沈鲤都双双下台。但当时浙党已经成形,明朝的朋党之争,再也无法平息。
而明史对沈一贯的评价是:“至楚宗、妖书、京察三事,独犯不韪,论者丑之,虽其党不能解免也。”叶珍在《明纪编余》曾言:“庸相方从哲独居政府,(神宗)若喜其无能也而安之。然辅臣不能持政,而台省持之。于是亓诗教、赵兴邦、官应震、吴亮嗣辈,称为当关虎豹,凡中外之得选为台省,皆寝不发。旧台省更得以笼致后进,必入其党矣。”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明朝的党争形成及发展和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有很大的关系。因神宗长期实行静摄,一方面对官员的升黜,不免为廷臣言论所左右,或者轻易裁处;另一方面,官员人数少了,意见容易被把持。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十个人的董事会,过半数只要统一五个人的意见,一百人的董事会,过半数要统一意见相比就难度大多了。人数少的时候,又碰上皇帝不管事,大佬的意见就显得很重要。所以浙党、东林、阉党都不过顺应当时政治形势的产物。浙党开始的党争,其中未必没有万历寻求政治平衡的想法;到了阉党,天启比万历还不管事,所以也做的最大。就说不上政治平衡了。而到了崇祯,敢结党的都给我回家自己玩去。于是,崇祯朝有政争,但没有党争,朝廷日子过得也还凑合嘛。要不是碰上王朝末期积重难返……


东林党在政治实务上虽然算不上出色,但总体还算维持住了局面,没更好,也没更坏——从开征辽饷的杂项来看,东林党还算务实。政治斗争上要清算浙党为首的三党,但浙齐楚三党当年也是把东林一个不落的全赶下台——双方本来玩的就是这一套政治游戏,你方唱罢我登台。但三党投靠阉党以后引入人身毁灭,就是不按政治规矩出牌了。东林党全面下台的局面又不是没有,你把他们全部赶下台个七八年以后再复起他们本来也不认为有什么大不了。但在政治斗争中杀人,还是捏造罪名杀人,不但杀东林,连其他非东林也要算在东林里一起杀。这才是彻底的坏了政治斗争的规矩。就是现在的全面防腐,证据确凿,康师傅和老郭也就进去住长期宾馆,需要肉体毁灭吗?除了得势的阉党成员,谁喜欢这一套?所以在阉党执政的时候,这朝堂才是基本没法看了。




从历史上前后来说,东林的势力比齐党楚党略强,但还比不上浙党。更别提齐楚浙三党合一的阉党了。但历史上由于东林出过杨涟左光斗几个还算清正的人,所以名声比其它朋党好不少,算是明朝党争的烂泥塘里,不怎么黑的泥鳅。但基本上所谓崇祯被东林忽悠,东林在崇祯朝不断做大,不许向江南派赋,不许收商税,废除锦衣卫,与曹化淳等宦官结怨等等,基本上都是胡扯和谣言。我都不知道这么系统的谣言,到底是谁造出来的。


随便举个例子,说东林党抗税导致明末某省茶税只收了有六两。


我一翻明朝史料,这个省是那里呢?浙江!


明明是浙党/阉党的地盘,怎么能怪到东林党头上去?


但没办法,现在网上谣言才有市场。
明代除了皇帝杀人可以不受惩罚,其它高层人物窃取生杀大柄,终究难逃一报。严世蕃害了沈炼,自己搭进去了;张居正时期死了刘台和洪朝选,虽说不一定是他拿的主意,最后大公子张敬修自尽,算是赔命了。这当然谈不上因果报应,微观上看是政治斗争的结果,宏观上则符合皇权政治运行的逻辑。皇权不能允许其它人拥有最高审判权,在自身不断再生的过程中,必然来借“伸张正义”来重塑威严。魏忠贤天启五年杀东林杨、左诸人,审讯之后连案都不敢定,只能让锦衣卫把他们直接打死。这事当年肯定是得到熹宗的支持的,但魏某办事不利索,已然落了把柄。


现在毅宗要洗白皇权,就是要让魏忠贤、田尔耕、许显纯诸人给先帝背锅,魏忠贤又能怎样?崇祯朝仍然有党争,但那和杀魏忠贤无关。王永光、张捷这些没定案的“阉党余孽”还在朝廷上活跃,也没有说给魏忠贤翻案的,无他,拉拉确实比较有才的队友像吕纯如啊、冯铨啊之类还有价值,魏公公也配?


至于说魏忠贤有什么“能力”的,多半都是扯淡,反正捧袁崇焕的就说魏忠贤支持袁崇焕——然而天启六年袁崇焕被撤了。黑袁的就说魏忠贤罢免袁崇焕——然而除了袁崇焕参与的那两场战役,魏公公还有什么“边功”呢?这还是靠着孙承宗主持修筑的堡垒而已,可别腆着脸说这也是魏公公支持的,孙承宗自己是熹宗特简的人选、大萌破天荒的枢辅、阁臣督师,用着他支持?


当然,魏公公确实有一项真正体现他的能力的功绩——那就是修三大殿,还是宫廷事务老本行。三大殿在万历二十五年烧毁,到四十三年正式开工重建,但后来军事兴起,到天启二年就停了。天启五年重启三大殿工程,正是阉党得势的时候,主管工程的崔呈秀、徐大化、孙杰等工部官员全是阉党。《熹宗实录》载:“三殿大工开工,自天启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起,至七年八月初二日报竣,总筭钱粮给与领状者共五百七十八万八千一百三十五两。”两年半内,工部核准报销的款项就有578.8万两,为了这个,魏忠贤生生地把各省用于周转的库银全掏空了,跟商人赊下的银子到崇祯年间还没还完。天启七年八月,三大殿修完了,熹宗也死了,魏公公生命的意义也就结束了,正好。杨士聪《玉堂荟记》:吴金薄者,家巨富,天启中殿工,至透借金薄饰殿,节欠至二百万,累年不能给完。再来看看修三大殿之后的帑藏情况。天启六年五月六日,北京地震、王恭厂火药大爆炸,众官纷纷上疏,要求皇帝停止殿工、暂缓用刑。熹宗回复:前览枢臣王永光所奏停工缓刑,言若忠爱。朕熟思旬日,念皇极殿工已八九,止用银一百五拾万,不扰民、不侈壮丽。复查边储岁解不缺,外发帑又二千万,已同逝波,究无实济。之后熹宗就抛出“朝廷一共发了2000万两帑银,为什么还是打不赢,一定是被官员贪污了”的论调,开始追查熊廷弼当年在山海关私吞的17万两银子。


熹宗为何如此不要脸面呢?最简单的解释,内帑真的没钱了呗!明初本来没有什么专供皇家的货币内帑,只有实物收入。内帑银是正统朝把400万石江南税粮折成100万两金花银,送入内库的产物,其中一部分本来就是要支付京军武官俸禄的,挪移之后仍然要支出,剩下的归皇帝支配,因此皇帝攒私房钱不易。三大殿光是那两年半就花了578万两,之后到天启七年十月工程全部结束,又多算出100万两来,岂止是皇极殿所谓150万两呢!实际上,崇祯初年以后,明廷基本没有大批量发过内帑。为啥呢?全被天启朝给掏空了呗!


有人不信文官写的东西,那给你们看个锦衣卫写的材料。

王世德《崇祯遗录》:熹宗在位七年,神宗四十余年蓄积扫地无余。兵兴以来,帑藏悬磬。

魏阉粉不读书。魏忠贤挖空家底、拿几百万两银子去修三大殿,天启坐看魏忠贤越出政治游戏规则亮刀杀人,让党争激化到不可收拾,这叫哪门子好?幸亏死的早而已。不然还不如崇祯撑得久。
木匠善于构思,很容易出政治家,所以天启很可能是个被低估或者故意摸黑的皇帝
天启不英年早逝,明朝国祚起码还能延续50年,不是说天启出色,而是崇祯太无能了     
杀袁崇焕,过于信亲信太监,活该。重要的他看不见,比如袁崇焕阻挡了多长时间的清军,地盘扩大了多少。
说真么多,根本是什么???是忘于士大夫阶级的贪婪,为了钱财,可以不要国家。不管党争中的浙党楚党,还是后来的东林党。表面道德文章,背地里贪赃敛财。国家的税收都快没了,还不准对商人征税,还对老百姓征税。都钻钱眼里了。
说真么多,根本是什么???是忘于士大夫阶级的贪婪,为了钱财,可以不要国家。不管党争中的浙党楚党,还是 ...
是人就贪 这是人性
明朝后期主要是几个首辅水平不行啊,有的爱唱戏演戏,观察天象啥的,继任者听说特长是外语好,跟番邦打交道 ...
历史轮回已经百分90了。
历史轮回已经百分90了。
这也太悲观了吧。
这也太悲观了吧。
我说的我回复里的内容 跟目前相似度百分90。
不错,霉国驴象两党长期搞党争,必然像古罗马一样分崩离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