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法国的d510能否压制日本的96式战斗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1:12:13
法国d510,美国p35,日本96战。谁的性能更好?按37年状态算。法国d510,美国p35,日本96战。谁的性能更好?按37年状态算。
火力510最好,速度都差不多 综合的话p35好点
但是p35狗斗不行
这个什么情况??


D510是不是凯申引进过?

D510是不是凯申引进过?
P35战斗机,什么节奏??
D510是不是凯申引进过?
引进过一些
中国于1937年订购34架D.510C型,日本也同时购买1架作为研究,1937年底,法国空军再次增购50架。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法国空军的D.510战斗机并非德国Bf 109对手,法国战败前夕,2个大队撤至北非,1942年底盟军进攻北非时,D.510还曾起飞抵抗。此后,D.510在欧洲战场再无作战行动。
1937年5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作为庆祝英皇乔治六世加冕典礼特使参加英国举行的盛大典礼,并借机顺道率代表团访问欧洲各国,秘密向各国商洽贷款及购买军火事宜,以准备对日抗战。孔祥熙的这次欧洲之行向各国提出了多种型号作战飞机的采购计划,其中包括:英国布里斯托尔“斗士”Hs 123双翼战斗机36架;法国地瓦丁D.510战斗机34架、莫朗·苏尼尔MS 406单翼战斗机12架、包台斯63双发轻型轰炸机8架;德国亨舍尔俯冲轰炸机12架;意大利菲亚特G50战斗机50架。其中,意大利以政治原因拒售任何飞机,英国恐得罪日本而颇有难色,法国以“欧洲形势紧张,须充实国防”为由拒绝出售MS406和包台斯63,最后仅答应将性能稍差的D.510出售给中国,并将数量减少为24架。德国在政府中亲华派促成下答应出售Hs 123。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由于实力悬殊,华东战局很快告急。在中国政府再三催促下,地瓦丁公司于1937年底从法国装船起运,将前10架D.510C运往安南(今越南)海防,起岸后经滇越铁路运抵昆明巫家坝机场进行组装。虽然飞机已抵达,但是中国空军此时正陷于保卫上海、保卫南京的苦战中,无法抽出人员接收新机,加之在“七七”事变爆发前,国内便一直有雇用外籍驾驶人员以求在短时间内增强我空军作战能力的舆论。1937年11月间,孔祥熙电请巴黎军火商奥廷纳代为招聘有关人员,经洽商确定聘请法籍飞行员及机械师各8人,合同期自1938年4月至10月。很快,法国方面便聘到16人,这批法国人由赖俾特带领,于1938年6月初抵达昆明,由中国空军军官学校进行考试。最后,1名飞行员因健康原因被拒,其余均予聘用,再加上原在武汉作战的美国志愿大队解散时所留用3名外籍飞行员,共计18名外籍人士,合组为空军第41队(又名“法员队”)。中国航空委员会委任赖俾特为第41队队长,中国方面另外配备中方地勤、管理人员若干,旋即在昆明正式成立,随即准备前往汉口作战,但由于飞机为分散装箱运输,部分零件和武器未抵达,无法形成战斗力而暂留昆明待命。与此同时,日本海军鹿屋航空队于1938年9月28日早晨派9架三菱96陆攻轰炸机空袭昆明。上午9时许,驻昆明巫家坝机场的中国笕桥中央航校首先接到警报,北美AT-6教练机迅速疏散,驱逐组教员周庭芳带领学员洪其伟和吴国培、高又新等驾驶霍克Ⅱ起飞迎战,第41中队也起飞3架D.510C战斗机拦截。另外,正在空中训练的空军军官学校第8期学员黎宗彦驾驶霍克Ⅱ刚要着陆,又迅速拉起,加入编队。在空中,霍克Ⅱ首先发现日机并开火,击伤日军1架96陆攻轰炸机。随后第41中队2架由外籍飞行员驾驶的D.510C也赶到,但并未投入战斗,而是坐观霍克Ⅱ奋勇攻击。剩余的日本飞机还是顺利投弹,并造成巨大损害:3架D.510C被炸毁,1架被炸伤,1名法国机械师负重伤。
其后,第41中队仅怀特·海德一人参加过1次空战,加以该队外籍飞行员行为散漫,屡生事端,蹉跎时日不肯投入战斗。其后第41队队长赖俾特携密潜逃、飞行员葛朗自行离队,中国航空委员会于1938年底将第41中队撤销,并于1939年2月底解雇留用的3名外籍飞行员,由外国人驾驶中国空军D.510C的历史就此结束。
第41中队解散后,留下的D.510C战斗机会同后续组装完成的一起转交空军军官学校作为战斗教练机,在训练的同时也担任当地防空警戒任务。1939年4月8日,日本海军第14航空队24架96陆攻轰炸机空袭昆明,中国空军奋起反击。空军军官学校驱逐组组长胡庄如率12架D.510C战斗机配合其他战机升空迎战,无战果,3架D.510C严重受损。但中国空军未来的王牌,空军军官学校第8期学员高又新,在驾驶D.510C攻击日机时充分显示了无畏精神,高又新连续10次向96陆攻轰炸机发起攻击,直到燃油用尽、发动机散热器被日机击坏才迫降乡间。次日,日本飞机再次来袭,中国空军仍然无功而返。中国空军检讨D.510C性能和作战使用缺陷时发现,虽然其装备有威力巨大的20毫米口径航炮,且日本96陆攻轰炸机过分突出航程和载弹量的设计也使其防护脆弱。中国空军战斗机仅凭7.62毫米口径机枪也多次击落过96陆攻轰炸机,按照中国飞行员的想法,要是20毫米口径航炮直接命中96陆攻轰炸机,可能只需两三发就能将其打得凌空爆炸,但事与愿违,往往在发射几炮后或俯冲攻击时卡壳。此外,冷却回路系统只要略微受损,发动机便无法工作。
27月31日,第5大队第17中队奉令前往昆明接收12架D.510C战斗机,担任陪都重庆防空作战任务。10月,第17中队移防成都接替川西地区空防任务。11月4日,日本海军为报复中、苏空军,对汉口基地袭击,出动72架96陆攻分为2个编队轰炸成都,第1编队进犯成都市区正北凤凰山机场;第编队轰炸成都西面温江机场。我第5大队起飞分头应战,凤凰山方面,第17中队队长岑泽鎏上尉带领7架D.510C战斗机和第27中队7架伊-152在4000米高度上,分别在成都、温江间和成都、新繁间实施拦截。虽然伊-152首先与日机接触,但还是D.510C先打开局面。富有经验的岑泽鎏上尉带队正面水平迎头攻击以发挥20毫米口径航炮强大火力,他准确连射击中1架日机,将其击落,但自己也遭日机击中迫降。此战后,D.510C维护问题日渐频繁,最多同时能派出4架D.510C参战。1940年5月19日夜,第17中队胡庄如上尉率领2架D.510C和1架伊-152拦截日机对成都的袭击,无战果,这是第17中队的D.510C的最后一次行动。1940年6月,第5大队接收新式苏制伊-153战斗机,仅剩的4架D.510C战斗机交由第3大队第7中队接收。
由于当时中国空军飞机补给来源匮乏,数量不断下降,加之敌方新型三菱“零”式舰战活跃于我方上空,完全夺取制空权。为保存实力,我军除在特别有利情况下出击外,均采取避战态势,由于缺乏零备件,D.510C甚少出动。1940年7月24日,唯一能起飞的1架D.510C起飞拦截攻击成都的日本陆航三菱97式轰炸机编队,由于缺乏维护,D.510C的速度始终提不上去。在被日机甩下前,只能进行一次有效攻击。10月4日,2架D.510C试图拦截第一次出现在成都地区的日军三菱“零”式舰战,无战果,反被击落1架。次日,另1架在凤凰山待修的D.510被“零”式击毁在地面。11月,D.510C移交给第3大队第28中队,12月26日,最后1架保持飞行状态的D.510在空中疏散途中遭“零”D.510C再无作战记录。
D.510装备2挺12.7mm机枪比较合适。
D510的20炮卡壳问题太严重了,严重影响了其性能和战绩
这飞机的外形绝对有特点!
凯申还不如买MS406,可惜高卢鸡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