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转帖』军事观察评论:要飞船,不要航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2:19:26
  纵观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应付地区性危
机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海上力量始终是充当了美国向外投送力量的“急先锋”。即使是开战,海军也多是捷足先登,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多国部队投掷的第一批弹药是从包括美国海军航空母舰在内的军舰上发射出去的。

  争论不休的航母未来走向

  今天,航空母舰这个海上“巨无霸”仍是美国对外干涉的重要兵器。冷战后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航空母舰的作用无可替代。当人们关注着印度洋地震海啸大劫难时,美国派去了包括“林肯”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在内的战斗群。9月25日,印度和美国海军在印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海岸附近举行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代号“马拉巴尔-05”的联合演习,美国又首度派遣了“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战斗群,与印度海军的“维拉特”号航空母舰一同参加演习。航空母舰对许多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来说至今仍是代表海军强大与国家实力的象征。

  正在这种海上主战兵器大显威风的时候,国际军事领域却对它未来的作用提出挑战性质疑问。还有报道称,在新一轮国防评估中,美国可能让现行主力型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建造计划下马,取而代之的是既隐形,又可向岸上投送力量的舰艇,即美国现在准备发展的“21世纪舰艇”系列。这一系列舰艇包括:新型航空母舰、巡洋舰和驱逐舰等。而冷战结束不久美国提出的“火力舰”构想尽管已经被美国政府“枪毙”,但是它的许多技术设想仍将会被用于未来新型舰艇的建造上。

  围绕着航空母舰未来走向的争论起源于航空母舰大国——美国。美国学者假设:2015年,中东地区纷争再起,驻中东的美军或其他盟国部队遭受包括洲际弹道导弹和战术核武器的打击。如果美国总统再敢向这一地区派出载有5000官兵和数十架舰载机的航空母舰,完全可能使其成为导弹和战术核武器的“靶子”。因此,他们指出,美国的决策者必须从现在开始要另做打算。美国海军的一位将领写道:“在导弹激增的年代里,你还会把数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开进波斯湾地区,以便舰载机和导弹能把要打击的目标纳入射程之内吗?……不出10年,你绝对不会这样做了。”此话不能不引起国防和军队建设者的高度重视和深思。

  不可否认,在未来10年,或者2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里,航空母舰作为海上主战兵器不会彻底地退出海战这一历史舞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战争场上所扮演的战争角色必将发生根本性转变,最终退出战争舞台。这也许是一个大胆的设想,但只要我们回溯一下战列舰的生与灭,我们就可以看出今天航空母舰的未来。

  战列舰兴亡启示录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战检验,许多国家均认为,战列舰将是海战第一利刃,特别是像在大西洋海域进行的日德兰海战,舰队的航速和火炮的口径成为杀伤对方、夺取海战胜利的关键性因素。正是因此,战列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尽风头,人们对战列舰的崇敬导致战后各国大力建造此种船坚巨炮的“海上堡垒”。

  倒是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在造战列舰的同时还把目光转向了一种新型海战兵器身上,这就是航空母舰。这就为此后在太平洋发生的几场大规模海战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证明了美日两国对新技术发展的敏感度远远超出了其他国家。当德国的“俾斯麦”号和“梯比兹”号战列舰驶出船厂之际,美国和日本却把一艘艘航空母舰送上了海洋。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战列舰被推上海战兵器发展的顶峰。在许多国家的造船者眼中,满载排水量近6万吨战列舰并不显得过于笨重,舰炮口径达460毫米并不显得庞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些庞然大物被一一击沉,并没有发挥像人们想象中的那种作用。原因何在?只要我们看看当时的技术发展和海战样式的转变,就可以知道战列舰被迫退出历史舞台的根本原因。

  应该说,取而代之的是由航空技术与航海技术相结合的航空母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海战不再以舰炮射程来划分战场范围,也不以战舰的速度决定胜负,而是以航空兵活动半径来确定胜负和优劣。

  发生在美日之间的珊瑚海战和中途岛海战锁定航空母舰海战主力舰种的崇高地位,它兼顾了航海优势与航空优势之大成,不仅扩大的海战的半径,而且也把海战引向了水面舰艇之上的空中,海战第一次成为立体化军事行动。首先是一种追求新技术的思维模式,而不单单是航空母舰本身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上的胜利。

  争夺新高地:信息与航天技术

  然而,今天随着导弹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航空母舰的优势地位却在被渐渐地削弱。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严肃的问题:要不要用二战主力装备航空母舰来装备我们21世纪的部队,来应付21世纪初的挑前,回答是否定的。这是因为时代又把人类社会推进了一个全新时期,再用50年前的技术显然已经落后于时代。

  目前,发达国家都在把争夺的制高点放在信息和航天技术上。尽管人们当前还不能够准确地描绘出信息技术与航天技术融合所带来的新型武器装备,但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融合的端倪。那就是:战场空间正在向新的领域(外空和计算机空间)渗透,这种潮流不可阻挡,只有投入到时代的大潮中,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装备,我们的军队建设,才会不停滞不前。战列舰的命运正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必须要参与信息与航天技术的竞争,并在这两个领域里有所建树。

  2000年,美航天司令部司令埃伯哈特指出,当太空变得对于军队的地面、海上和空中作战更加必不可少时,美国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空间控制上。2001年1月11日,美国航天委员会指出,要防止针对美国的太空珍珠港事件,认为像陆、海、空一样,太空这个“介子”将毫不例外地成为军事争夺的场所,美国应早有准备。其实,美国对太空技术的追求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已经开始了。那时,包括肯尼迪在内的美国领导人已开始关注外空领域里的军事竞争,指出,谁控制外空,谁就会控制地球。道理很简单:居高临下总是军事家夺取战场主动权的首选目标。

  看清楚未来10年、20年世界军事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就不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主战兵器应付21世纪的挑战。

  2003年2月下旬,美国举行太空战演习。据报道,这是继2000年1月大规模太空战演习后又是一次大规模太空战演习。两年前的太空战刺激了俄罗斯,普京下令成立航天兵。美国正在研制的空天飞机,计划在大气层外飞行,然后扎进大气层内格斗或投掷弹药,然后再进入大气层外飞行。这就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国土防空将怎么?投资几百亿去搞航空母舰编队?当然我们如果像美国那样有实力,我们可以为海军的每个舰队配备几个航空母舰编队,但我们毕竟财力有限。然而,事情并不只是经费这么简单。从长远看,再造航空母舰绝对是一种浪费,也没有多少价值。

  任何武器装备都有战场生存空间

  讲航空母舰与飞船,主要提醒大家注意战场空间与武器装备发展的关系。任何武器装备都有它的战场生存空间,比方说直升机,从早期人们用它来进行战场侦察和观察,到现在直升机部队可以独立地遂行作战任务。用外军的话来说,它的生存空间就在树梢和固定翼飞机之间,其他空间它去不了,正因为它填补了战场上的这个空白区,它才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还有轻武器,就是视距内的战场空间,手枪主要用于自卫,机枪主要是为步兵杀伤视距内敌人,但它们所占的战场空间仅此而已。

  若没了战场生存空间,任何武器都将被淘汰出局。冷兵器时代的大刀长矛,都可谓是利器,结果被火枪所代替。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战列舰也是绝好的武器,但是它的空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完全让航空母舰给占了,它不得不退出战争舞台。当然,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美国的战列舰“密苏里”、“威斯康星”号也参战了,但这时的战列舰已是今昔比。它们发射的弹药主要是巡航导弹。

  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的战列舰再次退出现役。这就提醒我们:要不要保留那些动又不能动,用又不能用的老爷装备?我觉得,不能用,就扔掉它,我们造新的和管用的武器。在军队建设上,不能讲“破家值万贯”这个老理。不能用,就要淘汰它。这是由战场空间与武器装备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

  把握前进脉搏,武装先进武器

  从空间上看,战场空间的扩大和武器装备的发展源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诸多社会领域里,军事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反应最为灵敏的领域,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类的军事活动也会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齐头并进。人类还处徒手交战时,战场空间只局限于身体与身体对抗的范畴,后来有了大刀、长矛,人们不再徒手格斗。火药出现后,近身搏杀渐渐从战场上消失,战场空间开始以火器的射程为尺度来圈定战场范围。当信息技术全面用于军事领域时,人类战场又在向计算机空间渗透,美国近年来就一直在准备着打“网络中心战”。

  信息战可从地球这端发起,打击地球另一端目标,或摧毁目标国家的银行系统,或瘫痪目标国家的交通管制体系,其作战效能并不比在某城市投下原子弹低;参战者也由过去穿军装的官兵扩大到平民百姓。“9·11”事件中,袭击美国的不是穿军装的士兵,而是平民百姓,所动用的打击工具不是战斗机或坦克,而是民航客机。这种空间上的扩大是前所未有的,战争形态因此而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全面的变化,我们必须要重新认定安全、战争、军队建设、作战样式的本质含义,而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经验之上。

  从武器装备发展看,恩格斯在其《反杜林论》一书中写道:“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又是整个生产为基础的,因而是以‘经济力量’,以‘经济情况’,以暴力所拥有的物质资料为基础的。”正是在生产力推动下,武器装备的破坏力也越来越巨大。演进的主要特点是:生产力发展到的地方,人类活动到了哪里,战场空间也会随之紧随其后接踵而来。因此,在武器装备发展上,要不断地把握社会生产力的前进脉搏,保证用先进的武器装备武装自己的军队。

  空间与武器装备是相互依存而且相辅相承的关系。战场空间的扩展对武器装备的发展形成无形的牵引力,武器装备的发展又进一步扩大战场的空间。武器装备历来是战士行动的长臂,借助武器装备,战士可以最大限度地把物理杀伤力发挥出来。战船的广泛使用把战场空间推向在海洋,飞机的出现则又把战场空间推向了天空;人类征服太空的努力则又把战场空间带入了太空,军用卫星和航天飞机等武器装备的广泛使用使太空不再成为人类平静的一隅,而近年来兴起的计算机空间战场应运而生了诸多的“数字化部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应用把战争扩大到了看似无形胜有形的电磁空间。

  反过来,战场空间的扩展也带来新式武器装备的诞生,而新生代武器装备一经出现便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它们或是占据新的战场空间,或是替代旧有的武器装备,战场空间与武器装备形成了螺旋上升的运动定式。战场空间与武器装备的关系还表现在这样一个方面:即每种武器装备的出现都是当时战场需要的结果,然而当一种新武器装备出现后,旧武器装备所占有战场空间则自然而然地让位于新的武器装备。每种武器装备的发展都有其存在的战场空间。尽管在目前条件下,还没有一种兵器能够占据航空母舰在海战场中所占据的空间,但人们已经看到了这种“巨无霸”的地位开始动摇。

  要飞船,不要航母

  今天,在看战场空间和武器装备发展时,首先要有时代意识,与时俱进。我们不能用冷兵器时代的眼光去看机械化时代武器装备的发展,更不能用机械化时代的战场空间和武器发展观念去发展信息时代的武器装备,这样做有点南辕北辙。我们只能把眼光放在未来,放在下场战争,寻找跨越式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使武器装备适应未来战场空间的需要,成为未来战场的“撒手锏”。否则,发展出来的武器装备只能永远落后于时代。武器装备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依据向前发展。

  一位伟人说过:落后就要挨打。而这种落后在一定程度上是军队建设落后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表现。我认为,军队现状,特别是它的武器装备应该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

  这也是我们今天提出要飞船,不要航空母舰的根本原因。

来源:人民网  作者:滕建群纵观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应付地区性危
机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海上力量始终是充当了美国向外投送力量的“急先锋”。即使是开战,海军也多是捷足先登,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多国部队投掷的第一批弹药是从包括美国海军航空母舰在内的军舰上发射出去的。

  争论不休的航母未来走向

  今天,航空母舰这个海上“巨无霸”仍是美国对外干涉的重要兵器。冷战后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航空母舰的作用无可替代。当人们关注着印度洋地震海啸大劫难时,美国派去了包括“林肯”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在内的战斗群。9月25日,印度和美国海军在印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海岸附近举行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代号“马拉巴尔-05”的联合演习,美国又首度派遣了“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战斗群,与印度海军的“维拉特”号航空母舰一同参加演习。航空母舰对许多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来说至今仍是代表海军强大与国家实力的象征。

  正在这种海上主战兵器大显威风的时候,国际军事领域却对它未来的作用提出挑战性质疑问。还有报道称,在新一轮国防评估中,美国可能让现行主力型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建造计划下马,取而代之的是既隐形,又可向岸上投送力量的舰艇,即美国现在准备发展的“21世纪舰艇”系列。这一系列舰艇包括:新型航空母舰、巡洋舰和驱逐舰等。而冷战结束不久美国提出的“火力舰”构想尽管已经被美国政府“枪毙”,但是它的许多技术设想仍将会被用于未来新型舰艇的建造上。

  围绕着航空母舰未来走向的争论起源于航空母舰大国——美国。美国学者假设:2015年,中东地区纷争再起,驻中东的美军或其他盟国部队遭受包括洲际弹道导弹和战术核武器的打击。如果美国总统再敢向这一地区派出载有5000官兵和数十架舰载机的航空母舰,完全可能使其成为导弹和战术核武器的“靶子”。因此,他们指出,美国的决策者必须从现在开始要另做打算。美国海军的一位将领写道:“在导弹激增的年代里,你还会把数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开进波斯湾地区,以便舰载机和导弹能把要打击的目标纳入射程之内吗?……不出10年,你绝对不会这样做了。”此话不能不引起国防和军队建设者的高度重视和深思。

  不可否认,在未来10年,或者2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里,航空母舰作为海上主战兵器不会彻底地退出海战这一历史舞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战争场上所扮演的战争角色必将发生根本性转变,最终退出战争舞台。这也许是一个大胆的设想,但只要我们回溯一下战列舰的生与灭,我们就可以看出今天航空母舰的未来。

  战列舰兴亡启示录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战检验,许多国家均认为,战列舰将是海战第一利刃,特别是像在大西洋海域进行的日德兰海战,舰队的航速和火炮的口径成为杀伤对方、夺取海战胜利的关键性因素。正是因此,战列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尽风头,人们对战列舰的崇敬导致战后各国大力建造此种船坚巨炮的“海上堡垒”。

  倒是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在造战列舰的同时还把目光转向了一种新型海战兵器身上,这就是航空母舰。这就为此后在太平洋发生的几场大规模海战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证明了美日两国对新技术发展的敏感度远远超出了其他国家。当德国的“俾斯麦”号和“梯比兹”号战列舰驶出船厂之际,美国和日本却把一艘艘航空母舰送上了海洋。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战列舰被推上海战兵器发展的顶峰。在许多国家的造船者眼中,满载排水量近6万吨战列舰并不显得过于笨重,舰炮口径达460毫米并不显得庞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些庞然大物被一一击沉,并没有发挥像人们想象中的那种作用。原因何在?只要我们看看当时的技术发展和海战样式的转变,就可以知道战列舰被迫退出历史舞台的根本原因。

  应该说,取而代之的是由航空技术与航海技术相结合的航空母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海战不再以舰炮射程来划分战场范围,也不以战舰的速度决定胜负,而是以航空兵活动半径来确定胜负和优劣。

  发生在美日之间的珊瑚海战和中途岛海战锁定航空母舰海战主力舰种的崇高地位,它兼顾了航海优势与航空优势之大成,不仅扩大的海战的半径,而且也把海战引向了水面舰艇之上的空中,海战第一次成为立体化军事行动。首先是一种追求新技术的思维模式,而不单单是航空母舰本身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上的胜利。

  争夺新高地:信息与航天技术

  然而,今天随着导弹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航空母舰的优势地位却在被渐渐地削弱。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严肃的问题:要不要用二战主力装备航空母舰来装备我们21世纪的部队,来应付21世纪初的挑前,回答是否定的。这是因为时代又把人类社会推进了一个全新时期,再用50年前的技术显然已经落后于时代。

  目前,发达国家都在把争夺的制高点放在信息和航天技术上。尽管人们当前还不能够准确地描绘出信息技术与航天技术融合所带来的新型武器装备,但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融合的端倪。那就是:战场空间正在向新的领域(外空和计算机空间)渗透,这种潮流不可阻挡,只有投入到时代的大潮中,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装备,我们的军队建设,才会不停滞不前。战列舰的命运正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必须要参与信息与航天技术的竞争,并在这两个领域里有所建树。

  2000年,美航天司令部司令埃伯哈特指出,当太空变得对于军队的地面、海上和空中作战更加必不可少时,美国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空间控制上。2001年1月11日,美国航天委员会指出,要防止针对美国的太空珍珠港事件,认为像陆、海、空一样,太空这个“介子”将毫不例外地成为军事争夺的场所,美国应早有准备。其实,美国对太空技术的追求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已经开始了。那时,包括肯尼迪在内的美国领导人已开始关注外空领域里的军事竞争,指出,谁控制外空,谁就会控制地球。道理很简单:居高临下总是军事家夺取战场主动权的首选目标。

  看清楚未来10年、20年世界军事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就不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主战兵器应付21世纪的挑战。

  2003年2月下旬,美国举行太空战演习。据报道,这是继2000年1月大规模太空战演习后又是一次大规模太空战演习。两年前的太空战刺激了俄罗斯,普京下令成立航天兵。美国正在研制的空天飞机,计划在大气层外飞行,然后扎进大气层内格斗或投掷弹药,然后再进入大气层外飞行。这就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国土防空将怎么?投资几百亿去搞航空母舰编队?当然我们如果像美国那样有实力,我们可以为海军的每个舰队配备几个航空母舰编队,但我们毕竟财力有限。然而,事情并不只是经费这么简单。从长远看,再造航空母舰绝对是一种浪费,也没有多少价值。

  任何武器装备都有战场生存空间

  讲航空母舰与飞船,主要提醒大家注意战场空间与武器装备发展的关系。任何武器装备都有它的战场生存空间,比方说直升机,从早期人们用它来进行战场侦察和观察,到现在直升机部队可以独立地遂行作战任务。用外军的话来说,它的生存空间就在树梢和固定翼飞机之间,其他空间它去不了,正因为它填补了战场上的这个空白区,它才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还有轻武器,就是视距内的战场空间,手枪主要用于自卫,机枪主要是为步兵杀伤视距内敌人,但它们所占的战场空间仅此而已。

  若没了战场生存空间,任何武器都将被淘汰出局。冷兵器时代的大刀长矛,都可谓是利器,结果被火枪所代替。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战列舰也是绝好的武器,但是它的空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完全让航空母舰给占了,它不得不退出战争舞台。当然,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美国的战列舰“密苏里”、“威斯康星”号也参战了,但这时的战列舰已是今昔比。它们发射的弹药主要是巡航导弹。

  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的战列舰再次退出现役。这就提醒我们:要不要保留那些动又不能动,用又不能用的老爷装备?我觉得,不能用,就扔掉它,我们造新的和管用的武器。在军队建设上,不能讲“破家值万贯”这个老理。不能用,就要淘汰它。这是由战场空间与武器装备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

  把握前进脉搏,武装先进武器

  从空间上看,战场空间的扩大和武器装备的发展源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诸多社会领域里,军事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反应最为灵敏的领域,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类的军事活动也会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齐头并进。人类还处徒手交战时,战场空间只局限于身体与身体对抗的范畴,后来有了大刀、长矛,人们不再徒手格斗。火药出现后,近身搏杀渐渐从战场上消失,战场空间开始以火器的射程为尺度来圈定战场范围。当信息技术全面用于军事领域时,人类战场又在向计算机空间渗透,美国近年来就一直在准备着打“网络中心战”。

  信息战可从地球这端发起,打击地球另一端目标,或摧毁目标国家的银行系统,或瘫痪目标国家的交通管制体系,其作战效能并不比在某城市投下原子弹低;参战者也由过去穿军装的官兵扩大到平民百姓。“9·11”事件中,袭击美国的不是穿军装的士兵,而是平民百姓,所动用的打击工具不是战斗机或坦克,而是民航客机。这种空间上的扩大是前所未有的,战争形态因此而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全面的变化,我们必须要重新认定安全、战争、军队建设、作战样式的本质含义,而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经验之上。

  从武器装备发展看,恩格斯在其《反杜林论》一书中写道:“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又是整个生产为基础的,因而是以‘经济力量’,以‘经济情况’,以暴力所拥有的物质资料为基础的。”正是在生产力推动下,武器装备的破坏力也越来越巨大。演进的主要特点是:生产力发展到的地方,人类活动到了哪里,战场空间也会随之紧随其后接踵而来。因此,在武器装备发展上,要不断地把握社会生产力的前进脉搏,保证用先进的武器装备武装自己的军队。

  空间与武器装备是相互依存而且相辅相承的关系。战场空间的扩展对武器装备的发展形成无形的牵引力,武器装备的发展又进一步扩大战场的空间。武器装备历来是战士行动的长臂,借助武器装备,战士可以最大限度地把物理杀伤力发挥出来。战船的广泛使用把战场空间推向在海洋,飞机的出现则又把战场空间推向了天空;人类征服太空的努力则又把战场空间带入了太空,军用卫星和航天飞机等武器装备的广泛使用使太空不再成为人类平静的一隅,而近年来兴起的计算机空间战场应运而生了诸多的“数字化部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应用把战争扩大到了看似无形胜有形的电磁空间。

  反过来,战场空间的扩展也带来新式武器装备的诞生,而新生代武器装备一经出现便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它们或是占据新的战场空间,或是替代旧有的武器装备,战场空间与武器装备形成了螺旋上升的运动定式。战场空间与武器装备的关系还表现在这样一个方面:即每种武器装备的出现都是当时战场需要的结果,然而当一种新武器装备出现后,旧武器装备所占有战场空间则自然而然地让位于新的武器装备。每种武器装备的发展都有其存在的战场空间。尽管在目前条件下,还没有一种兵器能够占据航空母舰在海战场中所占据的空间,但人们已经看到了这种“巨无霸”的地位开始动摇。

  要飞船,不要航母

  今天,在看战场空间和武器装备发展时,首先要有时代意识,与时俱进。我们不能用冷兵器时代的眼光去看机械化时代武器装备的发展,更不能用机械化时代的战场空间和武器发展观念去发展信息时代的武器装备,这样做有点南辕北辙。我们只能把眼光放在未来,放在下场战争,寻找跨越式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使武器装备适应未来战场空间的需要,成为未来战场的“撒手锏”。否则,发展出来的武器装备只能永远落后于时代。武器装备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依据向前发展。

  一位伟人说过:落后就要挨打。而这种落后在一定程度上是军队建设落后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表现。我认为,军队现状,特别是它的武器装备应该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

  这也是我们今天提出要飞船,不要航空母舰的根本原因。

来源:人民网  作者:滕建群
又来了,好高骛远[em06][em06]
同意楼主的,踩死楼上的
[B]以下是引用[I]兰陵王[/I]在2005-10-14 8:39:00的发言:[/B][BR]同意楼主的,踩死楼上的
准备开骂吗?奉陪到底啊
这文章发的太片面了,只看到打仗,而且是打大丈,航母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战争.
这个军事评论员连美国目前的航母建造计划都没有概念,还尼米兹建造计划呢,晕。凑热闹......
要飞船,不要航母
[B]以下是引用[I]耗子药煮面[/I]在2005-10-14 8:52:00的发言:[/B][BR]的准备开骂吗?奉陪到底啊


[em12][em12][em12]
都要才对!!
即使是版竹发的也要说不
两回事。
如同要空军还是要陆军的讨论会有意义吗?
请版主研究一下两个关键。
现代的国防力量是构筑于系统之上的,而不是任何一个独门兵器。
良好运作的任何一个系统,都需要均衡配置,均衡发展。
面叔说:胡总书记叫大家高瞻远瞩,没让大家好高骛远!
赞一个!大家要好好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
群山环抱
飞船就只是为了战争?
  pengdong
可以,但都需要钱,都需要很多很多钱。
中国无法跨越没有航母的100年!
饭要一口口的吃!!
两个都要,一个都不能少!
哈哈!按照楼主的逻辑,有了核武器,其他的武器都可以不要了!!!
打听一下飞船在太空运行一周要多少钱?
写这文章的人脑袋进水。。。我们有了坦克就可以不要枪了?白痴逻辑。
楼主的观点纯属谬论!不由得让人想起半个世纪前人们叫嚷着“要导弹,不要飞机”可结果怎么样了?
[B]以下是引用[I]caec99[/I]在2005-10-16 1:37:00的发言:[/B][BR]
楼主的观点纯属谬论!不由得让人想起半个世纪前人们叫嚷着“要导弹,不要飞机”可结果怎么样了?

不要骂楼主,他是转载[em05]
飞船可不是象造飞机,造坦克那样流水线生产,就算有几艘又能起到什么作用?美国人航天不比我们差吧?人家还没有说要放弃航空母舰。即使将来要搞天军,也无法同时替代其它所有军种,如果没有其他的强有力的保证,我们的飞船发射都成问题。
[B]以下是引用[I]wangu[/I]在2005-10-15 15:33:00的发言:[/B][BR]两个都要,一个都不能少!

是啊
[em05]
顺便税一下,神6九个亿.
还不如在月球做个基地,有空打向地球打发炮弹的好。
wangu
中短期内,这是实力问题,中国造航母也解决不了问题。
长期看,当中国具备和潜在的敌人进行抗衡的实力时,人类已经进入天权时代。
caec99
那些在二战前,叫嚣战列舰致胜的美国、英国、日本海军将领们又怎么样呢?
GSTSQZLXF
9亿,那是直接费用,整个载人航天从1992年到6号发射,已经投入了200亿,到中国载人航天的第三步完成,至少还需要1500亿和十几年时间。
要有多少艘航母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呢?一两艘起到的作用最多就是威慑罢了,真正要有战斗力起码要有4艘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