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之父”迎111岁生日:年纪老了,思想不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35:50
http://news.ifeng.com/a/20160112/47042382_0.shtml

原标题:“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迎111岁生日:年纪老了,思想不老

澎湃新闻记者 林夏

1月13日,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文化学家、思想家周有光将迎来111(虚)岁华诞。9日,一场名为“走向世界,走向文明——周有光先生111岁华诞座谈会”在上海古籍书店举行,原上海社科院世经所所长伍贻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韦森等十多位嘉宾前来,遥祝周老生日快乐。

座谈会还请到了周有光先生的外甥女、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张马力和其弟弟等亲属参加。张马力教授回忆了与有光舅舅的相处。有光舅舅给她印象最深的,除了沈从文先生评价的“他是个大百科”外,就是他的顽强生命力。去年1月,周老的独子周晓平突然去世,给他带来沉重打击。后来,他病重住院,医院几次发出病危通知,但没想到1个多月后他就出院了。那段时间,张马力等十多位周有光的外甥、外甥女轮流去北京照顾他。张马力和弟弟去年5月进京,看到舅舅整个人都变了,整日蜷缩在家中破旧的沙发上,或者躲在小书房里,不愿意吃饭,任凭他们怎么劝都不愿意。有一天,保姆突然给张马力打电话,说周老开始吃饭了。他终于又活过来了。他要张马力的弟弟唱歌给他听,还要求吃西餐,要去外面的馆子吃正宗的西餐。

如今111岁的周有光,依旧保持着每天看外文报纸的习惯,他也常说:不要从中国看世界,而要从世界看中国。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在发言中提到,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周老先生至今还在提醒大家要走向世界,走向文明。韦森教授则把周有光看作自己的人生导师之一,他特别提到周老文章中平实的语言,他用这些朴实、浅显的语言去阐释伟大的思想。

许纪霖教授说,他第一次见周有光是在1978年,那年他21岁,周老72岁,如今38年过去了,令他不禁感慨。他觉得,周老的人生经历正是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走过的路。周有光出生在科举制废除后的第二年,是中国第一代知识分子,也是五四之子。他是世界公民,但也很爱国。寿则多辱,但是令许纪霖敬佩的是,周老越老越有童心。这童心首先表现在有善心,周老有很多话,不是什么深刻的哲理,听起来似常识。然而,这个世界不是靠哲理维持的,普世价值不是什么深刻的道理,而是平庸的、庸常的价值。周老的童心,其次表现在豁达,永远充满好奇心。他在90多岁时,还学会了使用电脑。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季卫东提到了汉语拼音方案,他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周有光是所有受过小学教育的中国人的导师。他认为汉语拼音方案的推广——这在当时可能只是一件小事,对于汉语的世界化、计算机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不得不佩服周老当年的预见性,让汉语拉丁化、音素化,使得如今的中国很方便地融入世界主流文化。他说,如今我们依然处在十字路口,更需要学者发现小事、做实事,这对文化、对价值观的影响很大。

百岁后,周有光出版了《朝闻道集》、《拾贝集》等书,成为当今中国重要的启蒙读物,110岁时他又出版了《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近日,后浪出版公司又推出了周有光谈话集《岁岁年年有光》,收录他在100岁后的谈话录。在这次座谈会的开始,播放了一段视频,是去年周有光110岁生日时拍摄的,镜头中的他活力依旧。最近,网络上又出现了一段庆祝他111岁寿辰的视频,是他过去一年的生活片段的记录。在病房中,他对着镜头,清清楚楚地说出:年纪老了,思想不老。http://news.ifeng.com/a/20160112/47042382_0.shtml

原标题:“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迎111岁生日:年纪老了,思想不老

澎湃新闻记者 林夏

1月13日,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文化学家、思想家周有光将迎来111(虚)岁华诞。9日,一场名为“走向世界,走向文明——周有光先生111岁华诞座谈会”在上海古籍书店举行,原上海社科院世经所所长伍贻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韦森等十多位嘉宾前来,遥祝周老生日快乐。

座谈会还请到了周有光先生的外甥女、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张马力和其弟弟等亲属参加。张马力教授回忆了与有光舅舅的相处。有光舅舅给她印象最深的,除了沈从文先生评价的“他是个大百科”外,就是他的顽强生命力。去年1月,周老的独子周晓平突然去世,给他带来沉重打击。后来,他病重住院,医院几次发出病危通知,但没想到1个多月后他就出院了。那段时间,张马力等十多位周有光的外甥、外甥女轮流去北京照顾他。张马力和弟弟去年5月进京,看到舅舅整个人都变了,整日蜷缩在家中破旧的沙发上,或者躲在小书房里,不愿意吃饭,任凭他们怎么劝都不愿意。有一天,保姆突然给张马力打电话,说周老开始吃饭了。他终于又活过来了。他要张马力的弟弟唱歌给他听,还要求吃西餐,要去外面的馆子吃正宗的西餐。

如今111岁的周有光,依旧保持着每天看外文报纸的习惯,他也常说:不要从中国看世界,而要从世界看中国。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在发言中提到,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周老先生至今还在提醒大家要走向世界,走向文明。韦森教授则把周有光看作自己的人生导师之一,他特别提到周老文章中平实的语言,他用这些朴实、浅显的语言去阐释伟大的思想。

许纪霖教授说,他第一次见周有光是在1978年,那年他21岁,周老72岁,如今38年过去了,令他不禁感慨。他觉得,周老的人生经历正是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走过的路。周有光出生在科举制废除后的第二年,是中国第一代知识分子,也是五四之子。他是世界公民,但也很爱国。寿则多辱,但是令许纪霖敬佩的是,周老越老越有童心。这童心首先表现在有善心,周老有很多话,不是什么深刻的哲理,听起来似常识。然而,这个世界不是靠哲理维持的,普世价值不是什么深刻的道理,而是平庸的、庸常的价值。周老的童心,其次表现在豁达,永远充满好奇心。他在90多岁时,还学会了使用电脑。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季卫东提到了汉语拼音方案,他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周有光是所有受过小学教育的中国人的导师。他认为汉语拼音方案的推广——这在当时可能只是一件小事,对于汉语的世界化、计算机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不得不佩服周老当年的预见性,让汉语拉丁化、音素化,使得如今的中国很方便地融入世界主流文化。他说,如今我们依然处在十字路口,更需要学者发现小事、做实事,这对文化、对价值观的影响很大。

百岁后,周有光出版了《朝闻道集》、《拾贝集》等书,成为当今中国重要的启蒙读物,110岁时他又出版了《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近日,后浪出版公司又推出了周有光谈话集《岁岁年年有光》,收录他在100岁后的谈话录。在这次座谈会的开始,播放了一段视频,是去年周有光110岁生日时拍摄的,镜头中的他活力依旧。最近,网络上又出现了一段庆祝他111岁寿辰的视频,是他过去一年的生活片段的记录。在病房中,他对着镜头,清清楚楚地说出:年纪老了,思想不老。
在周老之前,汉语是怎么注音的呢?
这个拼音化真是厉害,竟然用英文字母注音,用其他就药丸了。
超长待机啊
有一本祖传的康熙字典,读音是相切注音,不会用。
汉语拼音为汉字读音的标准化,普及化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快速扫盲,增加国民识字率,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准备了条件。但现在,汉语拼音已经严重制约了汉字在国际上的推广和国际交流,使用国际音标直接标记汉字,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使用国际音标标记汉字,现在已经具备了师资力量基础,和国民素质基础,希望国家能早日推广。
生在清朝光绪年间,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同龄,今天还活着,真是活化石级人物了!
李楠01 发表于 2016-1-12 19:39
有一本祖传的康熙字典,读音是相切注音,不会用。
汉语拼音为汉字读音的标准化,普及化作出了突出贡献,为 ...
使用国际音标标记汉字

和拼音差不多吧。
李楠01 发表于 2016-1-12 19:39
有一本祖传的康熙字典,读音是相切注音,不会用。
汉语拼音为汉字读音的标准化,普及化作出了突出贡献,为 ...
国际音标和电脑键盘不匹配,不好用。
上海那地方就是总能出一些长寿老人,估计是水土方面的原因吧,其实上海的气候,北方人很不习惯的。
当年给汉语拼音方案设计者打杂的,居然成为汉语拼音之父。
浙江一个富翁去世后,其妻子嫁给司机,这司机难道成为企业创始人。
现在的汉语拼音虽然用的是拉丁字母,但是在发音上貌似受俄语的影响不小。
当年给汉语拼音方案设计者打杂的,居然成为汉语拼音之父。
浙江一个富翁去世后,其妻子嫁给司机,这司机难 ...
那真正的设计者是哪个?
lcgzzhy 发表于 2016-1-12 18:55
在周老之前,汉语是怎么注音的呢?
这个拼音化真是厉害,竟然用英文字母注音,用其他就药丸了。
其实也有很多的,
如威妥玛式拼音法,
现在港台还在用。

有些装酷的小清新也学着用。。


其实吗,本国文字转外文读音哪个国家都有,
比如日本的罗马音。
旧称注音字母,是为汉语汉字注音而设定的符号。以章太炎的记音字母作蓝本,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作家夏羽提出用注音符号作为汉字字母拼写其他语言
注音符号共计39个字母,排列以“ㄍㄎ”开头;1920年改订字母顺序,增加一个字母“ㄜ”共计达40个。注音初期以读音统一会所定字音为标准,故有“万v、兀Ng、广Gn”三个字母,后以北京音为标准,
“万、兀、广”只作注方言之用,目前仍使用的有37个(声母21个,韵母16个)。 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把注音字母改称为“注音符号”,正式的称呼是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
1926年9月,国语统一筹备会拟订并通过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并于同年11月自行发表。1928年9月,由教育部公布,作为国音字母第二式。国语罗马字方案的产生是我国拉丁化运动的新开端,
拉丁化方案的制订成为汉字改革运动的主流。当时许多著名的学者,如鲁迅、郭沫若等,都积极支持并参与拉丁化文字运动,许多刊物载文或出专号表示对拉丁新文字的支持。很多学者还亲自实践,
编拟拉丁化拼音方案,例如钱玄同、赵元任、林语堂等,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拉丁化拼音方案。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1955年来,汉语拼音的推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汉语拼音已经成为识读汉字、学习普通话、
培养和提高阅读及写作能力的重要工具,成为改革和创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重要依据,成为编制盲文、手语、旗语、灯语的重要基础,广泛用于中文文献排序检索以及工业、
科技领域的型号和代号等多个方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汉语拼音输入汉字被普遍使用,汉语拼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须臾不可或缺。汉语拼音作为拼写中国人名、
地名的国际标准,作为各外文语种在指称中国事物、表达中国概念时的重要依据,作为我国对外交流的文化桥梁,被广泛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对外交流等领域。汉语拼音作为一种科学、
方便、实用的语言文字工具,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信息化提供了极大便利,为我国扫除文盲、普及教育、发展科技、提高信息化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古代注音用反切,用两个字表音,一取声母 一取韵母,快速连读。
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但在中国古代各地“言语异声,文字异性”,严重阻碍了华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秦灭六国后统一文字,实现了形义上的一致,
但读音仍不统一,直到清末维新运动兴起,制定民族共同语标准音才得到朝野各界的重视和注意。经过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1913年2月
,读音统一会议在北京召开,正式揭开了谋求读音统一、推行国语运动的序幕。   

蔡元培倡议召开“读音统一会”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后,汉语读音统一问题即被新政权提上了议事日程。1912年7月,全国教育会议召开,教育总长蔡元培发表了主旨演讲,
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其中有一大问题,是国语统一办法。现在有人提议:初等小学宜教国语,不宜教国文。既要教国语,非先统一国语不可;然而,
中国语言各处不同,若限定以一地方之语言为标准,则必招各地方之反对,故必有至公平之办法。国语既一,乃可定音标。从前中央教育会虽提出此案,
因关系重要,尚未解决。”   

在蔡元培先生主持下,教育部通过了“采用注音字母案”,并成立了读音统一会筹备处,聘请同盟会元老吴稚晖主持此事。12月,
教育部公布“读音统一会章程”:“一、审定一切字音为法定国音;二、将所有国音均析为至单至纯之音素,审定所有音素总数;三、采定字母,每一音素均以一字母表之。”   

读音统一会会员的产生有多种途径:教育部延聘若干人;每省推举2人,由行政长官推举;蒙藏各1人,由在京蒙藏机关选派;华侨代表1人,
由侨界推选。会员资格有一定的要求,必须具备下列四条之一:精通音韵;深通小学(古称文字学为小学);通晓一种或两种以上外语;熟谙多种方言。
最后确定会员80人,据历史学者崔明海的《制定“国音”尝试:1913年的读音统一会》一文记述:“其中江苏17人、浙江9人、直隶8人、湖南4人、
福建4人、广东4人、湖北3人、四川3人、广西3人、山东2人、山西2人、河南2人、陕西2人、甘肃2人、安徽2人、江西2人、奉天2人、吉林2人、
黑龙江2人、云南1人、贵州1人、新疆1人、蒙古1人,籍贯不明1人。以上80人中,延聘员约30余人,部派员10余人,余则各省选派的代表,实到者不足80人。”   

从这个名单可以看出,虽然每省最多推举两人,但来自江浙的代表却多达20余人,而一些省份不过一两人,紧靠北京的直隶也仅有7人。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教育部延聘选派的代表中大多是江浙人氏,这份名单为后来会议上的南北之争埋下了伏笔。   

会议上的“南北战争”   

晚清官话字母创制者、直隶人王照也被教育部聘为读音统一会会员。王照是清末“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之一,学者范福潮在《南方周末》曾撰文介绍说:
“王照在‘戊戌变法’时,也算个人物,但比起康、梁和‘六君子’来,名气要小得多,以至年代久远,后人们不大记得他。王照是直隶宁河人氏,字小航,号水东
。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三十五岁进士及第,虽称不上少年得志,但对科举时代的举子来说,这个年纪并不算迟。”   

变法失败后,王照流亡日本,不久又潜回国内。先隐居山东,庚子年后,他诡称赵姓,在天津、保定一带活动。王照是个颇有见识的知识分子,
他认为强国富民必须先从国民的教育入手,而各国教育皆依靠文言一致,拼音简便。所以他后来远离现实政治,集中精力研究一种统一中国语言文字的官话字母,
以达启迪民智之目的,实现自己当年的救国理想。   

王照明确提出应以北京话为基础来统一全国的语言,他在《官话合声字母凡例》(1901)中说,官话的代表“宜取京话。因北至黑龙江,西逾太行宛洛,
南距扬子江,东傅于海,纵横数千里之土语,与京话略通。是京话推广最便,故曰‘官话’。余谓官者,公也,官话者公用之话,自宜择其占幅员人数多者”。   

王照的理论得到很多人的赞成和支持,比较著名者有直隶总督袁世凯、两江总督周馥、音韵学家劳乃宣、教育家严修、桐城派领袖吴汝纶等人。
他们都曾经帮助王照宣扬和传播官话字母,劳乃宣甚至还在给皇帝奏折中说:“是故今日欲救中国,非教育普及不可;欲教育普及,非有易识之字不可;
欲为易识之字,非用拼音之法不可。”   

而读音统一筹备会的召集人、崇尚无政府主义的吴稚晖早就有废除汉语汉文,推行万国新语的激进主张。据崔明海研究:“他(吴稚晖)认为中国语言文字改革,
上策必径弃汉语而改习万国新语;其次则改用欧洲科学精进国的文字;再次,则在中国文字上附加读音。不过,他料想推行万国新语和拼音文字一时难以实现,
退而求其次的办法就只能在中国文字上附加读音了。吴稚晖和章太炎当时都反对王照等人所创制的简字、切音字,离旧文而独立,失信于社会。”    1913年2月,
王照接到教育部聘书后随即北上,途经天津顺访严修,谈及吴稚晖的主张及读音统一会宗旨、章程,感觉会议内容与其初衷不十分相符,因此心怀疑虑。
他对该会所聘代表也有异议,认为教育部所聘请会员省籍不均,以江浙籍为多;而教育部指派的10余名本部司员中,也不过是吴稚晖的帮手而已。   

2月15日,读音统一大会在北京开幕,实到会议代表44人,来自江苏的吴稚晖得29票当选议长,王照得5票当选副议长。会议开始后,
以吴稚晖和王照为代表的南北两派便展开了激烈争论,其中关于南语中的浊音和入声问题成为焦点。南派学者汪荣宝甚至说“南人若无浊音及入声,
便过不得日子”。但王照对此不以为然,他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北音统一读音,字母去浊声,韵母废入声。”   

吴稚晖不同意王照的意见,他生性幽默,环顾会场四周诙谐地说:“浊音字甚雄壮,乃中国之元气。德文浊音字多,故其国强;我国官话不用浊音,故弱。
”据说吴稚晖还有板有眼地现场清唱了一段南戏戈阳腔,以此来证明浊音的雄壮——把国运的强弱与是否使用浊音联系起来,这种事只有吴稚晖才能办出来。   

王照听了气得浑身发抖,忍不住破口大骂:“老王八蛋,惟知嬉皮笑脸,何尝懂得语音学,亦敢与老子争一日短长。”斯文衣冠居然说出这种粗野难听的话来,
与会者不禁愕然,但吴稚晖却毫不在乎,笑嘻嘻地起立回答说:“王先生误矣!殆气昏欤?稚晖姓吴,非贵本家也。”会场内顿时哄堂大笑,这也算是读音统一会上一段轻松的小插曲吧。   

后来表决时,王照提出应以省为单位,无论每省有多少会员,只有一票表决权。这一提案遭到江苏代表汪荣宝的极力反对,汪称“若每省一个表决权,从此中国古书都废了”。
章太炎弟子、来自浙江的朱希祖与汪荣宝观点一致,他认为若以北音统一读音,字母去浊声,韵母废入声,则“一切书籍读法诗词歌曲等韵皆一扫而空,彼辈谬见,
盖专为中小学校便利说法,不知中小学校毕业以后若欲浏览文学,必别读一种旧音韵,不可使一人所读文字前后变成两种,欲统一而反分离,荒谬绝伦矣”。这一观点代表了不少会员特别是江浙会员的意见。   

王照对此嗤之以鼻,他反问汪荣宝:“此语做何解释?”未等汪回答,王照又接着质问道:“是否苏浙以外更无读书人?”   

当时,教育总长蔡元培已离职,部务暂由次长董鸿袆代行。王照率领直隶等北方代表向董次长辞行,称此次读音统一会乃是“江浙读音统一会,
我等外省人阑入多日,甚为抱歉”。董氏为挽留安抚王照等人,同意一省一票制度,南方代表汪荣宝、朱希祖、马幼渔等虽然极力反对,也未奏效。
13个浊音字母入围一事也以每省一票而泡汤。朱希祖等南方代表对此极为失望,认为“此等办法不如不统一之为妙”。 
对于读音统一会上的这场“南北战争”,与会的教育部佥事兼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周树人(鲁迅)事后在《门外文谈》中有着生动的描述:“劳乃宣和王照他两位都有简字,
进步得很,可以照音写字了。民国初年,教育部要制字母,他们俩都是会员。劳先生派了一位代表,王先生是亲到的,为了入声存废问题,曾和吴稚晖先生大战,
战得吴先生肚子一凹,棉裤也落了下来。但结果总算几经斟酌,制成了一种东西,叫作‘注音字母’。”   

“注音字母”的诞生及影响 
  几大派系争论数月无果,主持会议的吴稚晖无奈之下辞去议长一走了之,接任的王照后来也因病请假,会议临时由直隶代表王璞主持。
这时浙江代表朱希祖建议在其师章太炎制定的36个纽文(声母)、22个韵文(韵母)中选出39个,作为注音符号。朱随即写出提案,邀请马幼渔、
周树人、许寿裳、钱稻孙等人共同具名向大会提出。议案大意为:“反切音标须用简单之汉字,不用新造之简字,一也;读音须依最近韵书之有反切者,
从其是,不从多数,少数所读合乎旧反切,虽少数亦从也,不合则虽多数不从也,二也;合则为正音统一全国,不合为闰音,亦须记于音表,
以为各省比拟声音之用,并供古韵学家、博言学家参考之,三也;总之,一国不许有二种文字,如日本、朝鲜,此其最要关键也。”   

朱希祖倡导使用的这套符号是他的老师章太炎所创,与前述三派无关,可称为“简单汉字派”,后来被命名为“注音字母”。这种字母用的是汉字笔画,
符号选用古代简单的汉字,它以章氏纽韵文为基础,并吸取了当时各种方案的精华,“京音为主,兼顾南北”,所以赞成者颇多,表决时实到会员45人,最后以29票赞成通过。   

客观地说,1913年的读音统一会是中国近代语文改革史上一次重大转折,对以后汉语的演变和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但毋庸讳言,这次会议简单地采用多数表决法,
以议会政治的方式解决学术问题,其结果很难圆满,几年后的“新文化运动”后期,国音之争再起就是其后遗症——当然,这属另话了。   

读音统一会上的争论虽然激烈,但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三种方案:一、偏旁派,主张仿照日本片假名,用音近之汉字,取其偏旁为字母;二、符号派,主张另外制定一套符号系统;三、罗马字母派。 
 注音字母”方案通过后,恰逢“二次革命”爆发,国内局势动荡不安,此案遂被束之高阁。“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汉字改革呼声高涨,各地积极推行注音字母和国语。
在这种形势下,教育部于1918年11月正式公布了“注音字母”,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法定的汉字形式的拼音字母。1930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根据吴稚晖的建议,把注音字母改称为“注音符号”。   

目前台湾和部分海外华人依然在使用这套注音字母,1958年以前内地也一直在用,直到《汉语拼音方案》正式公布后方才停止,当时读小学的人对此应该都还有印象。
1950年代,周恩来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中对注音字母作了很高的评价,他在文中这样说:“辛亥革命之后,产生了注音字母,
这是中国第一套由国家正式公布并且在中小学校普遍推行过的拼音字母。注音字母对于识字教育和读音统一有过一定的贡献。”   

1920年代末,天安门城楼西侧城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字:“国语统一,言文一致。”近百年时光倏忽而逝,当年确定的目标直到今天还没有完全实现——我们禁不住问自己,前面的路,究竟还有多远?
http://hlj.ifeng.com/culture/detail_2015_04/09/3764253_1.shtml
当年给汉语拼音方案设计者打杂的,居然成为汉语拼音之父。
浙江一个富翁去世后,其妻子嫁给司机,这司机难 ...
本来也想说这个问题,但是老人家年纪大了想想就算了,而且你说是打杂也太难听了。
拉打杂的推动汉语拉丁化、音素化、系表结构化、宗教化、西化,
不是有“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吗?

想想中国这史诗够宏大的,有空前的否定性文豪,有顶天立地的重生,有荒唐的政变,有卑鄙的企图搭便车,
还会有新东西的。
周老先生的汉语拼音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并不是什么没有就不行的玩意儿,他更当不起“语言文字学家”、“思想家”。

至于鼓吹汉语拼音化,那是祸国殃民。
有一本祖传的康熙字典,读音是相切注音,不会用。
汉语拼音为汉字读音的标准化,普及化作出了突出贡献,为 ...
对于我来说,学会了国际音标就能够拼方言了
其实也有很多的,
如威妥玛式拼音法,
现在港台还在用。

比如著名的常凯申,小清新们会用吗
现在的汉语拼音虽然用的是拉丁字母,但是在发音上貌似受俄语的影响不小。
是的,当初苏联人给中国制作的一套拼音和现代拼音区别不大,个人感觉更简洁
李楠01 发表于 2016-1-12 19:39
有一本祖传的康熙字典,读音是相切注音,不会用。
汉语拼音为汉字读音的标准化,普及化作出了突出贡献,为 ...
国际音标更麻烦。  而且以后打字咋办啊。音标输入?
国际音标更麻烦。  而且以后打字咋办啊。音标输入?
五笔输入法很难吗?
使用国际音标标记汉字

和拼音差不多吧。
噢,汉语拼音完全可以用国际音标标记。但是书写,记忆都不方便,而且音调什么的还要重新斟酌。字典,读音教学都要改革,麻烦不小。
好处是外国人学汉语更方便,中国人学英语也更容易,有利于国际交流。
李楠01 发表于 2016-1-13 06:18
五笔输入法很难吗?
说来很怪,我这个科班出身的4年都没学会五笔。。真是惭愧。 现在都是拼音打字。
说来很怪,我这个科班出身的4年都没学会五笔。。真是惭愧。 现在都是拼音打字。
那啥,我也不会了。当年盲打130,这几年忘了咋打了。
蛋总 发表于 2016-1-13 09:17
说来很怪,我这个科班出身的4年都没学会五笔。。真是惭愧。 现在都是拼音打字。
那是你没静下心去学,基本上一周到一个月也就学会了啊。

不过现在拼音输入法也智能化了,全篇输入速度比一般用五笔的也差不多了
yg199350 发表于 2016-1-12 20:18
上海那地方就是总能出一些长寿老人,估计是水土方面的原因吧,其实上海的气候,北方人很不习惯的。
江苏常州青果巷的,街坊里另一位赵元任先生也高寿90
fatwildcat 发表于 2016-1-13 09:25
那是你没静下心去学,基本上一周到一个月也就学会了啊。

不过现在拼音输入法也智能化了,全篇输入速度 ...
说的也是, 我还去学校图书馆特地借了一本书来看, 尼玛 每次看不到20分钟就不想看了, 下次再看就不知道间隔了多久了, 但是智能ABC用的很爽,后来就没学了五笔了, 心中总觉得会五笔的都是牛人
蛋总 发表于 2016-1-13 09:32
说的也是, 我还去学校图书馆特地借了一本书来看, 尼玛 每次看不到20分钟就不想看了, 下次再看就不知道 ...

二十年前的确还算牛,那时拼音输入法的智能还跟不上,打五笔的能比打拼音的快很多,专业一点的完全赶的上口语速度(这点拼音似乎现在还不行)。现在嘛一般上网闲扯,写写东西和拼音打的速度也差不多了
李楠01 发表于 2016-1-13 06:18
五笔输入法很难吗?
必须要吐槽一下五笔,拆字完全反人类,违反了书写汉字的顺序,难学的很,还是拼音好,上过学的都会用
必须要吐槽一下五笔,拆字完全反人类,违反了书写汉字的顺序,难学的很,还是拼音好,上过学的都会用
哈哈,有同感。不过,当处的确是是五笔输入法把汉字代入了计算机时代。
加勒比小海带 发表于 2016-1-13 10:12
必须要吐槽一下五笔,拆字完全反人类,违反了书写汉字的顺序,难学的很,还是拼音好,上过学的都会用
用五笔你至少还记得字怎么写,用拼音就连一点儿笔顺都不记得了。
其实拆字也简单啊,基本上是抓大放小。最烦的是,86版和之后的版本,拆字方法不一样了。
李楠01 发表于 2016-1-12 19:39
有一本祖传的康熙字典,读音是相切注音,不会用。
汉语拼音为汉字读音的标准化,普及化作出了突出贡献,为 ...
你在讲笑话么,国际音标根本就不国际,语言学之外根本没几个人系统掌握。
你在讲笑话么,国际音标根本就不国际,语言学之外根本没几个人系统掌握。
系统掌握?汉字有几个人做到系统掌握的?能用就够了。国际音标107个音符,加上音调标注系统,可以对所有的语言进行注音。英语使用了其中的48个音符,汉语普通话有50多个音符就可以满足需要,只是音调标注麻烦。
李楠01 发表于 2016-1-14 08:48
系统掌握?汉字有几个人做到系统掌握的?能用就够了。国际音标107个音符,加上音调标注系统,可以对所有 ...
汉字有十多亿人系统掌握还不够,
你的原话“汉语拼音已经严重制约了汉字在国际上的推广和国际交流,使用国际音标直接标记汉字”
分明是针对不熟悉汉字只熟悉拉丁字母的人而言的,我就是告诉你:这些人里面没几个能掌握国际音标的。
也没有几种语言的拉丁转写是按照国际音标来的,或者说国际音标根本不承担这个作用。
蛋总 发表于 2016-1-13 09:32
说的也是, 我还去学校图书馆特地借了一本书来看, 尼玛 每次看不到20分钟就不想看了, 下次再看就不知道 ...
我来告诉你,用五笔的都是不会玩拼音的。我前女友,现在老婆都是五笔打字,无一例外他们不会拼拼音!没办法才学的五笔。
汉字有十多亿人系统掌握还不够,
你的原话“汉语拼音已经严重制约了汉字在国际上的推广和国际交流,使用 ...
哦,没出过国,还真不了解欧美国家民众的语言水平。
zcw 发表于 2016-1-14 10:59
我来告诉你,用五笔的都是不会玩拼音的。我前女友,现在老婆都是五笔打字,无一例外他们不会拼拼音!没办 ...

你这是扯淡,我打字平时就用五笔,想不起字什么样了就用拼音打。现在还在用五笔的基本有两大类人,一是很早很早就用电脑的,那时拼音还不成熟,用五笔快很多很多,但这类人基本年纪都不算大,接受过正统小学拼音教学的,用拼音打字一点问题没有,我就是这类人;二就是200X年后电脑大量普及了,很多老人家(4,50岁以上)也用电脑了,有文字输入的需求,但基本都不会拼音,像我爸,70年代的大学生,他就不会拼音,最开始用手写板,但那玩意儿实在不好用,后来就强行学了五笔。
所以,年纪小一点的不会拼音,除非是没接受过小学教育的,不然绝对不可能,这几年我接触了不少小学没念完就辍学的问题少年少女,用拼音打字都流畅得很.......
sunnerman 发表于 2016-1-14 12:07
你这是扯淡,我打字平时就用五笔,想不起字什么样了就用拼音打。现在还在用五笔的基本有两大类人,一是 ...
好吧,我亲身经历的事也成扯淡了,他们不是不会拼音,而是NL不分,GH不分,ZC不分,前鼻音后鼻音不分,打字成功率很低,当然现在的模糊拼音输入下不是大问题,但当你她们接触电脑时候用的智能ABC里就是大问题。现在用五笔习惯了,就再也改不会拼音了。
zcw 发表于 2016-1-14 12:47
好吧,我亲身经历的事也成扯淡了,他们不是不会拼音,而是NL不分,GH不分,ZC不分,前鼻音后鼻音不分,打 ...
你这不正说明他她们会拼音打字嘛?打得慢点,或是有错别字而已,你最开始说的是“不会拼音”哦?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打字”这项技能无非就是聊聊天,偶尔打点文档,什么前后韵不分根本不是个事儿,就是慢点而已,这类占大多数的人去学五笔完全是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