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中国航空报》暗示歼十工程进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48:08
《中国航空报》暗示歼十工程进展


前不久,中国航空工业系统的机关报《中国航空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风雨征程写辉煌——献给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创建三十周年”,作者朱西蓉。这篇文章回顾介绍了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创建三十年来的历程。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篇文章中屡次提到了该所“某重点型号工程”的研制情况,文章称该工程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歼击机”,并披露该“重点型号”采用了“全新的空气动力布局”和“先进的电子飞控系统”。说到这里,再把目前成飞正在研制的几种型号歼击机一一数来,所谓“重点型号”究竟何方神圣几乎已是呼之欲出了——不正是那个“千呼万唤不出来”,充满了神秘色彩,让众多国人期盼已久的歼十吗?


除此之外,这篇文章还介绍了该所研制歼九战斗机、两种改进型歼七战斗机等许多鲜为人知的的幕后故事。


歼九战斗机的风洞模型。从这张照片可清晰地看见该机的鸭翼气动布局。文章中称“重点型号”落户成都飞机所正是由于该所在歼九研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先进气动布局的经验,而成飞目前其它型号均为常规气动布局,由此可以判断“重点型号”必是歼十无疑


研制歼九起家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和成都飞机制造公司(简称成飞,目前已组建集团公司)均源于中国大陆的第一个飞机设计制造基地——沈阳飞机制造厂(今天的沈阳飞机制造公司)。七十年代初,中国正值动荡时期,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特殊的国内形势,使国内的国防工业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为了增强国防实力,瞄准世界发达国家先进歼击机,中国决定着手研制新一代歼击机——歼九,并从沈阳六零一所分迁500人到成都,进驻原13航校,建立六零一分所。


时值“文革”高峰,社会上派性斗争尚未结束,无政府状态依然存在。尤其是1976年全国的“地震恐慌”更是闹得人心惶惶。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大院内却是另一番景象。全所上下一门心思搞科研,他们把教室当研究室、试验室,把皮机库当车间,排除各种子扰,埋头于新机研制和研究所建设。研制歼九是中国大陆航空工业紧跟世界先进水平的第一次尝试,也是对年轻的研究所设计队伍的一次锻炼。文章披露该项目“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几经周折,五次改动战术指标”。可见当时研制新机的困难程度。结果五年内,该所拿出五个总体设计方案,进行了100多项试验,完成了1500多次高、低速风洞试验,组织了大量的技术攻关。虽然歼九战斗机最终被中国军方放弃,但这个项目对研究所的技术成长起到了很大的牵引和推动作用。此时,一个初具规模的歼击机研究所在中国大西南已显露端倪。


歼七Ⅲ初试锋芒


198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研制歼七Ⅲ型飞机,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为总体设计单位。歼七Ⅲ型飞机是一种高空、高速全天候的歼击机,能在昼间、夜间和复杂象条件下作战,是应空军急需最早列为国家重点项目的型号任务。


当时“文革”结束不久,而中国大陆的航空工业经过十年内乱仍停留在五十年代的水平。而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又组建不久,技术力量、试验设备、基本建设等方面均有不少欠缺,要在短短几年内研制出一种高空、高速轻型全天候歼击机,困难重重。据文章披露:1981年是歼七Ⅲ图纸设计最紧张的一年。当时,全所缺少100多名设计员,发图的新成品设计资料只提供了70%,发图前需完成的试验还没有完成,而试验室因国家基建战线太长被列入停缓建单位。结果全所人员累计加班达四万多小时,终于按时完成了设计发图任务和发图前试验。


1984年4月,歼七Ⅲ型飞机首飞成功,1987年歼七Ⅲ型飞机设计定型,并当年装备部队形成战斗力。1988年,为了满足解放军空、海军对夜间作战飞机综合性能更高的紧迫要求,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又接受了在歼七Ⅲ飞机设计定型基础上,改进研制歼七D型飞机的任务。历时三年,于1991年8月首飞成功,1994年11月通过设计定型,投入小批生产。如今歼七Ⅲ、歼七D两种战斗机已成为解放军空军昼、夜间作战的重要机种。1999年10月1日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式上,两机编队飞越天安门接受检阅。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也获得了国务院、中央军委阅兵装备工作小组授予的“在建国5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装备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奖牌。



“新型号”方案被中央采纳



尽管当初的歼九飞机项目虽然最终下马,但是通过这个项目,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在鸭翼气动布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歼九项目下马之后,该所仍然继续进行鸭翼气动布局研究工作,从而为该所拿下国家下一代歼击机项目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八十年代中期,经过多次新机方案论证会之后,中央和航空部决定,新机选用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的新式气动布局方案。从此该所成为新型号飞机研制的主机所。文章称:这个新型号飞机“是我国首次自行研制新型歼击机,属国家重大专项。该机要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技术水平,适应2000年作战环境,是我国航空工业打基础、上水平、跨时代的重要门槛,无论在设计思想、设计方法,还是在高等手段上都有一个质的飞跃,其意义十分重大。为此,上级对新机研制提出了三大奋斗目标,即:‘研制一架满足战技要求的飞机;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技术、跨世纪的航空科技队伍;建立一个具有研制先进歼击机能力的航空科研基地’。”



新机工程秘密展开


在九十年代初的某一年夏天,在极度保密的情况下新机研制进入关键阶段。据文章披露:时值盛夏酷暑,新机的样机总装现场却“由于工作需要,高温下所有门窗被关得死死的”,现场内的电焊机、切割机也不断冒出火花,使得当时现场的室内温度高达40摄氏度以上,人犹如在蒸笼里烘烤。再加之只剩下三个月的研制周期,使的现场的气氛、温度都更加火上加热。设计人员不得不赤膊上阵,紧张地进行样机的总装调试。新机研制的最后决战阶段,该所几乎是在以“拼命”的劲头在赶进度。所里取消了星期天,中年提前一小时上班,晚上11点下班,导致一些技术人员体力不支,甚至中暑晕倒。经过三个月的紧张工作,终于完成全尺寸金属样机总装工作,实现了新机研制第一个重要里程碑。据称“国防科工委、空军总部、各大军区领导人分别来到总装现场,他们进入座舱,了解飞机战技性能,察看新的座舱布置,非常高兴,对全尺寸金属样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九十年代中期,重点型号工程进入详细设计阶段。全所设计人员更是全力以赴。所里采取“人停机不停”,机房24小时开放,人员轮班作业。当时全国刚实行双休日,由于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各研究室都无法实行。结果9个月,全所共发出生产图纸6万多A4页。其中,计算机发图约3万A4页,是中国飞机设计计算机发图之最。


克服飞控技术难关



据文章称:“新型号飞机是一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歼击机。要实现这一质的飞跃,必须闯过以先进气动布局、飞行控制系统、航空电子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关键技术为主的高、新、难三关”。在讨论飞控系统的总体方案时,该所决定跟踪国外最先进的模拟仿真技术,自己完成飞行包软件的改造和升级,完成软、硬件和系统综合的研制。而在该系统研制过程中,“由于国际风云变幻”——显然暗示中美关系的变化,该所在国外无法得到技术支持、国内无人能够提供支持的情况下,只得自己组织攻关修改了数万条计算机程序,终于克服了难关。模拟台平视显示系统是飞控系统的又一难点。文章介绍曾有外商提出可研制软平显,报价60万美元。该所技术人员再次以自己力量解决了技术难题,开发出FQS模拟器、公共管理系统等,据称其技术指标和工作稳定度均达到了国外九十年代水平。在整个型号研制当中,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依靠自己力量建立了以“铁鸟”飞控系统、航空电子系统动态综合模拟试验台为代表的十大关键试验设施,掌握了飞控控制律开发和验证技术、飞控系统综合设计和验证技术、航空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和动态模拟技术等一大批关键技术。 “新型号”的整个研制过程长达十几年,据文章披露,“重点型号飞机已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和辉煌的成果。这个具有跨越时代的重要成果,使我国飞机设计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扬了国威,壮了军威。这个辉煌的成果不仅使我国研制出一架性能先进的新型歼击机,而且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掌握高科技的技术队伍,建立了一个具有研制先进歼击机能力的航空科研基地,圆满实现了上级提出的三个奋斗目标。”文章说:“新型号飞机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航空高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也标志着我国已具备研制新一代航空武器的能力,对于提高我军航空武器装备水平,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有着极为重要和深远的意义。重点型号飞机是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不断创新跨越



三十年来,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除完成国家下达的多项重点型号研制任务和课题研究工作外,还获得了各种科研成果1200多项,拥有国家、部省级各类专家100余名,拥有庞大的计算机群和国家歼击机综合仿真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已成为中国大陆重要的歼击机研制基地。


目前,该所已形成了多型号研制和一批预研项目同时展开的形势。“国家重点型号”研制正在向纵深发展,以“共同投资,共同开发,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新的管理形式开展的外贸出口机FC-1飞机的研制工作进展顺利,该项目以市场为导向,与国外合作,实现从引进技术吸收消化到整机技术输出的进步。



此外,文章称该所在舰载机、新一代歼击机、矢量推力技术、先进气动布局、航天飞机等国防科技领域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也是中国官方媒体第一次证实这些项目的存在。《中国航空报》暗示歼十工程进展


前不久,中国航空工业系统的机关报《中国航空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风雨征程写辉煌——献给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创建三十周年”,作者朱西蓉。这篇文章回顾介绍了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创建三十年来的历程。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篇文章中屡次提到了该所“某重点型号工程”的研制情况,文章称该工程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歼击机”,并披露该“重点型号”采用了“全新的空气动力布局”和“先进的电子飞控系统”。说到这里,再把目前成飞正在研制的几种型号歼击机一一数来,所谓“重点型号”究竟何方神圣几乎已是呼之欲出了——不正是那个“千呼万唤不出来”,充满了神秘色彩,让众多国人期盼已久的歼十吗?


除此之外,这篇文章还介绍了该所研制歼九战斗机、两种改进型歼七战斗机等许多鲜为人知的的幕后故事。


歼九战斗机的风洞模型。从这张照片可清晰地看见该机的鸭翼气动布局。文章中称“重点型号”落户成都飞机所正是由于该所在歼九研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先进气动布局的经验,而成飞目前其它型号均为常规气动布局,由此可以判断“重点型号”必是歼十无疑


研制歼九起家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和成都飞机制造公司(简称成飞,目前已组建集团公司)均源于中国大陆的第一个飞机设计制造基地——沈阳飞机制造厂(今天的沈阳飞机制造公司)。七十年代初,中国正值动荡时期,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特殊的国内形势,使国内的国防工业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为了增强国防实力,瞄准世界发达国家先进歼击机,中国决定着手研制新一代歼击机——歼九,并从沈阳六零一所分迁500人到成都,进驻原13航校,建立六零一分所。


时值“文革”高峰,社会上派性斗争尚未结束,无政府状态依然存在。尤其是1976年全国的“地震恐慌”更是闹得人心惶惶。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大院内却是另一番景象。全所上下一门心思搞科研,他们把教室当研究室、试验室,把皮机库当车间,排除各种子扰,埋头于新机研制和研究所建设。研制歼九是中国大陆航空工业紧跟世界先进水平的第一次尝试,也是对年轻的研究所设计队伍的一次锻炼。文章披露该项目“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几经周折,五次改动战术指标”。可见当时研制新机的困难程度。结果五年内,该所拿出五个总体设计方案,进行了100多项试验,完成了1500多次高、低速风洞试验,组织了大量的技术攻关。虽然歼九战斗机最终被中国军方放弃,但这个项目对研究所的技术成长起到了很大的牵引和推动作用。此时,一个初具规模的歼击机研究所在中国大西南已显露端倪。


歼七Ⅲ初试锋芒


198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研制歼七Ⅲ型飞机,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为总体设计单位。歼七Ⅲ型飞机是一种高空、高速全天候的歼击机,能在昼间、夜间和复杂象条件下作战,是应空军急需最早列为国家重点项目的型号任务。


当时“文革”结束不久,而中国大陆的航空工业经过十年内乱仍停留在五十年代的水平。而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又组建不久,技术力量、试验设备、基本建设等方面均有不少欠缺,要在短短几年内研制出一种高空、高速轻型全天候歼击机,困难重重。据文章披露:1981年是歼七Ⅲ图纸设计最紧张的一年。当时,全所缺少100多名设计员,发图的新成品设计资料只提供了70%,发图前需完成的试验还没有完成,而试验室因国家基建战线太长被列入停缓建单位。结果全所人员累计加班达四万多小时,终于按时完成了设计发图任务和发图前试验。


1984年4月,歼七Ⅲ型飞机首飞成功,1987年歼七Ⅲ型飞机设计定型,并当年装备部队形成战斗力。1988年,为了满足解放军空、海军对夜间作战飞机综合性能更高的紧迫要求,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又接受了在歼七Ⅲ飞机设计定型基础上,改进研制歼七D型飞机的任务。历时三年,于1991年8月首飞成功,1994年11月通过设计定型,投入小批生产。如今歼七Ⅲ、歼七D两种战斗机已成为解放军空军昼、夜间作战的重要机种。1999年10月1日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式上,两机编队飞越天安门接受检阅。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也获得了国务院、中央军委阅兵装备工作小组授予的“在建国5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装备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奖牌。



“新型号”方案被中央采纳



尽管当初的歼九飞机项目虽然最终下马,但是通过这个项目,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在鸭翼气动布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歼九项目下马之后,该所仍然继续进行鸭翼气动布局研究工作,从而为该所拿下国家下一代歼击机项目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八十年代中期,经过多次新机方案论证会之后,中央和航空部决定,新机选用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的新式气动布局方案。从此该所成为新型号飞机研制的主机所。文章称:这个新型号飞机“是我国首次自行研制新型歼击机,属国家重大专项。该机要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技术水平,适应2000年作战环境,是我国航空工业打基础、上水平、跨时代的重要门槛,无论在设计思想、设计方法,还是在高等手段上都有一个质的飞跃,其意义十分重大。为此,上级对新机研制提出了三大奋斗目标,即:‘研制一架满足战技要求的飞机;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技术、跨世纪的航空科技队伍;建立一个具有研制先进歼击机能力的航空科研基地’。”



新机工程秘密展开


在九十年代初的某一年夏天,在极度保密的情况下新机研制进入关键阶段。据文章披露:时值盛夏酷暑,新机的样机总装现场却“由于工作需要,高温下所有门窗被关得死死的”,现场内的电焊机、切割机也不断冒出火花,使得当时现场的室内温度高达40摄氏度以上,人犹如在蒸笼里烘烤。再加之只剩下三个月的研制周期,使的现场的气氛、温度都更加火上加热。设计人员不得不赤膊上阵,紧张地进行样机的总装调试。新机研制的最后决战阶段,该所几乎是在以“拼命”的劲头在赶进度。所里取消了星期天,中年提前一小时上班,晚上11点下班,导致一些技术人员体力不支,甚至中暑晕倒。经过三个月的紧张工作,终于完成全尺寸金属样机总装工作,实现了新机研制第一个重要里程碑。据称“国防科工委、空军总部、各大军区领导人分别来到总装现场,他们进入座舱,了解飞机战技性能,察看新的座舱布置,非常高兴,对全尺寸金属样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九十年代中期,重点型号工程进入详细设计阶段。全所设计人员更是全力以赴。所里采取“人停机不停”,机房24小时开放,人员轮班作业。当时全国刚实行双休日,由于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各研究室都无法实行。结果9个月,全所共发出生产图纸6万多A4页。其中,计算机发图约3万A4页,是中国飞机设计计算机发图之最。


克服飞控技术难关



据文章称:“新型号飞机是一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歼击机。要实现这一质的飞跃,必须闯过以先进气动布局、飞行控制系统、航空电子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关键技术为主的高、新、难三关”。在讨论飞控系统的总体方案时,该所决定跟踪国外最先进的模拟仿真技术,自己完成飞行包软件的改造和升级,完成软、硬件和系统综合的研制。而在该系统研制过程中,“由于国际风云变幻”——显然暗示中美关系的变化,该所在国外无法得到技术支持、国内无人能够提供支持的情况下,只得自己组织攻关修改了数万条计算机程序,终于克服了难关。模拟台平视显示系统是飞控系统的又一难点。文章介绍曾有外商提出可研制软平显,报价60万美元。该所技术人员再次以自己力量解决了技术难题,开发出FQS模拟器、公共管理系统等,据称其技术指标和工作稳定度均达到了国外九十年代水平。在整个型号研制当中,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依靠自己力量建立了以“铁鸟”飞控系统、航空电子系统动态综合模拟试验台为代表的十大关键试验设施,掌握了飞控控制律开发和验证技术、飞控系统综合设计和验证技术、航空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和动态模拟技术等一大批关键技术。 “新型号”的整个研制过程长达十几年,据文章披露,“重点型号飞机已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和辉煌的成果。这个具有跨越时代的重要成果,使我国飞机设计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扬了国威,壮了军威。这个辉煌的成果不仅使我国研制出一架性能先进的新型歼击机,而且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掌握高科技的技术队伍,建立了一个具有研制先进歼击机能力的航空科研基地,圆满实现了上级提出的三个奋斗目标。”文章说:“新型号飞机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航空高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也标志着我国已具备研制新一代航空武器的能力,对于提高我军航空武器装备水平,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有着极为重要和深远的意义。重点型号飞机是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不断创新跨越



三十年来,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除完成国家下达的多项重点型号研制任务和课题研究工作外,还获得了各种科研成果1200多项,拥有国家、部省级各类专家100余名,拥有庞大的计算机群和国家歼击机综合仿真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已成为中国大陆重要的歼击机研制基地。


目前,该所已形成了多型号研制和一批预研项目同时展开的形势。“国家重点型号”研制正在向纵深发展,以“共同投资,共同开发,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新的管理形式开展的外贸出口机FC-1飞机的研制工作进展顺利,该项目以市场为导向,与国外合作,实现从引进技术吸收消化到整机技术输出的进步。



此外,文章称该所在舰载机、新一代歼击机、矢量推力技术、先进气动布局、航天飞机等国防科技领域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也是中国官方媒体第一次证实这些项目的存在。
我也好
看得辛苦
唔!
最后一段最让人兴奋!
好文章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厉害!!!
“风雨征程写辉煌——献给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创建三十周年”---算算是哪年的文章了,还是看看作者朱西蓉近期的新作--宋文骢总师的介绍
8错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已阅,请中宣部宣传
顶一下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期待看到编队飞翔的10号。[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
含沙射影!顶
激动ANF兴奋!
好!!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