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字“诗”,值十万!?你认为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18:02


故乡
作者  施云


故乡真小
小得只盛得下
两个字

***********************************
据说,此诗系获湖北“咸宁第二届世界华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作品

图为一等奖诗歌的石刻


故乡
作者  施云


故乡真小
小得只盛得下
两个字

***********************************
据说,此诗系获湖北“咸宁第二届世界华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作品

图为一等奖诗歌的石刻
从完全不懂诗的我的角度来看,

比“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要强100倍。
我记起了哈木累特那句台词:活着还是不活  是个问题,后人各种研究分析解读,哈哈
现代所谓的诗歌就是个笑话。

当年看介绍《草叶集》的文章,还把不押韵当作优点。

我就想,
韵都不压,除了写得短一点,和散文有啥区别。
以无文化为荣。
这也叫诗?好短,就几个字。世界其实很小,一个词。--我也会写诗了
还不如张宗昌呢,而且是远远不如
或许人家千金买乌骨呢@(一-一)@
这首诗很不错的……我很喜欢。

池鱼思故渊 发表于 2015-12-30 23:49
还不如张宗昌呢,而且是远远不如


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哒

我就记得他这首诗了,这首诗在我看来非常棒,真的,不开玩笑。
由远及近,先是说了整个大明湖很大,然后拉到近景的荷花,再聚焦到荷花上面的蛤蟆,空间感很好。有静有动,静物的荷花,一戳一蹦哒的蛤蟆,动感十足。另外前三句写景,运用了“顶真”的手法,联系紧密,最后一句由静转动,简洁凝练的做出转折,绝对是点睛之笔。三字句、七字句、五字句交替使用,毫不死板,错落有致。
池鱼思故渊 发表于 2015-12-30 23:49
还不如张宗昌呢,而且是远远不如


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哒

我就记得他这首诗了,这首诗在我看来非常棒,真的,不开玩笑。
由远及近,先是说了整个大明湖很大,然后拉到近景的荷花,再聚焦到荷花上面的蛤蟆,空间感很好。有静有动,静物的荷花,一戳一蹦哒的蛤蟆,动感十足。另外前三句写景,运用了“顶真”的手法,联系紧密,最后一句由静转动,简洁凝练的做出转折,绝对是点睛之笔。三字句、七字句、五字句交替使用,毫不死板,错落有致。
那女子真美,美的真是,上面二点,下面二点。


越来越觉得这首诗有味道,简单说下我的理解吧。我觉得这首诗最绝的是没有把故乡只能盛得下的那两个字说出来,非常引人遐思。我看新闻评论大部分人都认为那两个字就是“故乡”,而事实上我认为可以有很多,比如,回忆、怀念、童年、父母、故居、离愁……故乡很小,只盛得下两个字,但两个字很多,承载了在故乡时的所有时光,这样的反差,也很有表现的张力。并不是简单、不押韵的诗都是瞎写的,这首诗我认为值得第一名。至于值得不值得十万,那就是比赛赞助商的事儿了。

越来越觉得这首诗有味道,简单说下我的理解吧。我觉得这首诗最绝的是没有把故乡只能盛得下的那两个字说出来,非常引人遐思。我看新闻评论大部分人都认为那两个字就是“故乡”,而事实上我认为可以有很多,比如,回忆、怀念、童年、父母、故居、离愁……故乡很小,只盛得下两个字,但两个字很多,承载了在故乡时的所有时光,这样的反差,也很有表现的张力。并不是简单、不押韵的诗都是瞎写的,这首诗我认为值得第一名。至于值得不值得十万,那就是比赛赞助商的事儿了。
这也叫诗?好短,就几个字。世界其实很小,一个词。--我也会写诗了

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材╮(╯▽╰)╭
而且,这个意境明显不如故乡,东施效颦。
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一般的情况,如果在故乡以外工作/读书的话,所在的城市总是要比故乡大而繁华的,所以对比起来,故乡就小了。故乡虽小,但占据回忆的分量却大,这样就有了反差。
然而世界呢,一般的印象,总是大的。硬要说它很小,有违和感。世界这个词所能引动人的情感,也远不如故乡一词,很难让人有深入的体会。
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打油诗写成这样,也很不错了啊。朗朗上口。
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材╮(╯▽╰)╭
而且,这个意境明显不如故乡 ...
这样写并不是要说明意境什么的,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现代人把这样的所谓现代诗当成诗,很没意思。我也写过一段时间现代诗,后来毕业了,回头一看实在没意思,扔了
各种标榜所谓现代艺术、现代文艺的狗屁玩意,都是美国人搞出来的,因为自己没有文化底蕴,只有把全世界拉低到和自己一个水平,才能用自己丰富的经验控制话语权。
咸宁很大
大得能代表
世界
这样写并不是要说明意境什么的,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现代人把这样的所谓现代诗当成诗,很没意思。我也写 ...
直说了吧。你那层楼写的“现代诗”当诗确实很没意思。但是主楼的诗很有意思。
直说了吧。你那层楼写的“现代诗”当诗确实很没意思。但是主楼的诗很有意思。
被人说出了其实没文化的本质,所以要拼命争辩一下?哈哈哈
什么狗屁意境,放个屁还能说是首好诗呢,下本钱吹就是了!好不好大家谁心里没谱?
什么现代诗?就是狗屁!
趵突泉,泉突趵,三个眼一块冒。
张主席看了都要拍案而起了吧···大炮开兮轰他娘
燃烧的音符 发表于 2015-12-31 00:14
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

评价这个一下!
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

评价这个一下!
我不喜欢这个……
在博物馆看到有一个空的展台,就随手放了一块在路上捡的石头。等再回到那个展台时,发现有很多人围着那个石头拍照!
江山一笼统,地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被人说出了其实没文化的本质,所以要拼命争辩一下?哈哈哈
什么狗屁意境,放个屁还能说是首好诗呢,下本 ...
呵呵,你看不上的就是吹,好不好的谱都在你心里,你就是文坛第一人,乾纲独断,别人的意见都是放屁。
秃驴,竟敢跟贫道抢师太。。。十三万到手了


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

江山一笼统,地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

江山一笼统,地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我记起了哈木累特那句台词:活着还是不活  是个问题,后人各种研究分析解读,哈哈
英文原文
to be or not to be
翻译一般是生存或者毁灭
翻译的都不准确
直说了吧。你那层楼写的“现代诗”当诗确实很没意思。但是主楼的诗很有意思。

你懂什么
凡是我们屌丝看不懂买不起不会的东西统统都是装逼
我们屌丝生存艰难
比一般社会大众看不懂买不起不会的要多一些也是正常的
但是你敢说我不懂?
你装逼!
燃烧的音符 发表于 2015-12-31 11:29
我不喜欢这个……
可是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比蛤蟆蹦达有趣多了。。。。所以,不管在景点刻碑上还是在天桥撂地上,文字就是个玩意儿,凭爱好罢了。所谓文评、赏析一类,也就在高考阅读理解巴掌大的那块纸耍耍威风。。。
callmeK 发表于 2015-12-31 12:43
英文原文
to be or not to be
翻译一般是生存或者毁灭
2b or not 2b...

可是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比蛤蟆蹦达有趣多了。。。。所以,不管在景点刻碑上还是在天桥撂地上,文字就是 ...
光有趣没用啊……审美虽然千差万别,但是毕竟会有公认的、通行的,或者说是“普世的”部分,所以文无第一,然而有“第一梯队”。
两句话,十三个字也叫诗?
不喜欢现代诗(什么梨花体---)还有所谓的现代艺术,什么行为艺术之类,看不懂,欣赏不了。
还是喜欢古体诗词,尤其是词。
大部分人neng欣赏的文艺作品就是高中甚至初中学习的那些
因为老师学校教过
所以他知道怎么欣赏
可笑的是以为这是自己的独特品味
其实除开那一点点内容
无论是美术 音乐还是文学
他都欣赏不了
遥远的泰山,

展现出阴暗的身影;

厚重的基础,

支撑起浅薄的高层;

假如某一天,

有人将那乾坤颠倒;

陈旧的传统,

必将遭逢地裂山崩


故乡真小
小得盛不下
……
诗词讲究意境,有很多诗留下悬念让人去猜。
不同阅历,思想境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猜想。
所以才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但现在艺术这东西,有些人硬是搞成你看不懂不等于不是艺术,那是你没艺术欣赏水平云云,才会出现莫名其妙的艺术,互相捧臭脚。
不少电视剧经常有这方面的讽刺,某人瞎画一通,搞个画展,请某某来捧个场,然后大卖。“画家”和几个哥们喝醉了说出真相,我Y就一个开车的,小学绘画课学了两下,某日遇到某个写生的问他画些啥,他说乱画,别人看不懂的就是好画。

故乡真小
小得盛不下
……
诗词讲究意境,有很多诗留下悬念让人去猜。
不同阅历,思想境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猜想。
所以才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但现在艺术这东西,有些人硬是搞成你看不懂不等于不是艺术,那是你没艺术欣赏水平云云,才会出现莫名其妙的艺术,互相捧臭脚。
不少电视剧经常有这方面的讽刺,某人瞎画一通,搞个画展,请某某来捧个场,然后大卖。“画家”和几个哥们喝醉了说出真相,我Y就一个开车的,小学绘画课学了两下,某日遇到某个写生的问他画些啥,他说乱画,别人看不懂的就是好画。
那女子真美,美的真是,上面二点,下面二点。
敢问兄台,何为下面两点?
燃烧的音符 发表于 2015-12-31 00:11
这首诗很不错的……我很喜欢。
确实不错,一点都不啰嗦,两个字就是故乡。
燃烧的音符 发表于 2015-12-31 13:38
光有趣没用啊……审美虽然千差万别,但是毕竟会有公认的、通行的,或者说是“普世的”部分,所以文无第一 ...
第一梯队是谁认证的?你看看这个帖子里的回复意见,哪个算公认的,哪个属于普世的?作品的生命力在于流传,what、how、where、when。陶渊明写归去来,张继写枫桥夜泊,杜甫写秋兴八首时,没见得当时怎么被公认。是不是好东西,见见光验一验比一比,好的自然好,装13的自然死。

还有一节,搞文字创作的时候,作者的思想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复杂,后来的各种品鉴赏析大多都是扯淡。鲁迅的“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纯粹是调皮,他要是想到怎么去表情态、设伏笔,根本不会这么写,乱七八糟的解说是卖嘴皮吃饭的小文人加的。我大学写话剧剧本,演出完了小记者来问我,你当时为什么会给人物起那个名字呢?我心说那是哥买萝卜的时候听吆喝听差了一个词,顺手捡的名字。但这个回答显然不是主流的,于是就呵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