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杀手"攻击示意图曝光 轨迹多变(图)——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39:31
http://news.163.com/15/1228/13/BBU67OOA0001124J.html






从传统的定义来说,弹道导弹就是在发射之后,遵循预先制定好的弹道,以接近抛物线的轨迹飞行的导弹。弹道导弹必有的部件是惯性制导仪(机械惯性陀螺或激光陀螺),它能实时测量导弹的加速度,从而推算出导弹此时的飞行路径,并与预先制定的弹道作比较。如果陀螺仪测量出导弹偏离了预先制定的弹道,弹上相应的控制系统就发出指令,使导弹改变飞行状态,直至与预定的弹道吻合,这也是“弹道导弹”一名的由来。

反舰弹道导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弹道导弹。很显然,要“反舰”,那么导弹的弹道就不能完全在发射之前就被预定。至少在飞行轨迹的末端,导弹必须具有依据目标的运动状态而临时进行自由机动的能力,只有这样,反舰弹道导弹才能命中在大海中航行的军舰。反舰弹道导弹是一种“非典型”的弹道导弹,从目前国际上对此类导弹形成的共识来看,一般认为,反舰弹道导弹是一种复合弹道导弹,它在弹道的上升段、中段与普通的弹道导弹一般无大的差别,但在弹道的末端,反舰弹道导弹的制导原理、制导系统与飞航式导弹相似。

冷战时期,美国研制的“潘兴”-2中程弹道导弹就是这样的复合弹道导弹。尽管它的打击对象不是军舰,而是大战时苏联陆军设置的前进后勤基地、装甲集群驻屯地,但为了打击这些位置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目标,“潘兴”-2 破天荒地在弹道导弹上同时安装了惯性制导、雷达地形匹配末制导两套制导系统。在导弹的上升段与中段,“潘兴”-2 维持抛物线弹道。当进入弹道末端、导弹重入大气层后,“潘兴”-2 的弹头即开始打开减速装置,使弹头的速度逐渐下降,从接近3000 米/ 秒降低到1100 米/ 秒。当弹头的速度降低到已不会引起黑障的时候,弹上的末端地形匹配制导雷达开机,扫描下方陆地,与输入导弹的电子地图进行比对识别。此后,导弹一边在大气层内滑翔,一边使用气动舵面,更精确地修订航迹,直至精确命中目标。

复杂的制导系统和控制系统使得“潘兴”-2 的外观也与其他弹道导弹显得不同。传统的单弹头弹道导弹,其弹头内只有战斗部,因而在导弹重入大气层时,只剩下一个圆锥体扎向地面。而“潘兴”-2 的弹头除了一枚战斗部,还需要安装整流罩、雷达、火控元件和飞行控制系统,因而“潘兴”-2的弹头又尖又长,外表呈流线型。弹头最前端是整流罩,内部装有雷达天线;接着是仪器舱,装有雷达的控制系统、火控元件;接下来才是战斗部。

媒体公布的“东风”-21D 照片中,导弹头部也是又尖又长,这与“潘兴”-2 的外观可谓是异曲同工。不过,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服役于1985 年的“潘兴”-2,安装的制导雷达体积、重量偏大,在其20 多年之后才出世的“东风”-21D,弹上搭载的雷达在小型化方面应当有巨大的进步,即便是用较小直径的雷达天线,也可能拥有比“潘兴”-2 更远的探测距离和更大角度的探测扇面。甚至“东风”-21D 有可能安装小型简易相控阵雷达,在获得更好的探测精度、探测距离的同时,导弹本身的体积还能进一步缩小。从成本上讲,相控阵雷达的造价比传统机械扫描雷达高,但对于反舰弹道导弹这样一种本身就比较昂贵、所要对付的目标更昂贵的武器来说,换用小型相控阵给全弹成本带来的涨幅,或许也是可以接受的。

国产“东风”-21 系列导弹是世界上当今唯一仍在发展的中程弹道导弹系统。相比之下,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便不再投入资源发展中导,美国则早早将中程战略打击任务交给了核“战斧”巡航导弹。“东风”-21 导弹研制于上世纪80 年代,最初部署在东北及华北地区,用于对苏联远东地区的要点进行威慑。90 年代中期的台海危机之后,“东风”-21 导弹的常规弹头型大量制造,主要部署在东南沿海。从结构上看,“东风”-21 采用二级布局,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推进剂配方均与“巨浪”-1 潜射弹道导弹相似。“东风”-21 的初期型外观上也与“巨浪”-1 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从90 年代起,我国陆续推出“东风”-21 的改进型,其中“东风”-21C 的整体性能已相当先进,该弹采用了末端机动变轨体制以增强突防能力,这为发展“东风”-21D 型反舰弹道导弹奠定了基础。简单地说,“东风”-21C 型导弹在弹头增加了变向机构以及相应的控制系统,“东风”-21D 型导弹则是在“东风”-21C 的基础上,再增加了主动雷达末制导系统以及星- 弹通信系统。

导弹系统的构成

反舰弹道导弹只是整个反舰弹道导弹作战系统的一部分。隔着两千多千米,发射一枚弹道导弹,就准确地命中一艘在海上自由航行的航空母舰,这显然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需要一个庞大先进的系统予以支撑。如果粗略地划分,反舰弹道导弹系统是由以下4 个部分组成:导弹武器、发射平台、信息获取平台、通讯/ 指挥系统。导弹武器前文已有介绍,这里主要介绍后三个分系统的情况。

发射平台不仅是弹道导弹的发射车,它还包括了导弹的弹道设定系统、导弹基地,以及机动发射车的定位系统。发射平台必须连接在整个通讯/ 指挥系统中,以获取弹道导弹所打击的目标参数,并依据战役指挥机构的命令决定是否发射导弹、发射多少枚。中国反舰弹道导弹的发射,目前来看仍由二炮的中程弹道导弹旅来执行,这意味着还需要在二炮和海军之间“打通经脉”,在两个军种间统一数据格式和通信协议,建立一条通畅的数据链和指挥通道。

信息获取平台是整个反舰弹道导弹系统的关键。从战役战术的要求来说,信息获取平台的使命是感知敌方水面舰艇战斗群的位置、航速、航向,以供反舰弹道导弹装订射击诸元。对敌方舰艇的监控应当是实时的,或至少是准实时的,否则反舰弹道导弹无法进行准确的射击,作战效率大打折扣。目前可用于对敌方水面舰艇实施监测的装备包括:海洋监视卫星群(约需15 颗以上的雷达侦查卫星组成群组);远程长航时隐身无人机;大型预警机。此外,在必要的情况下,前出的我方水面舰艇、潜艇,如碰巧在雷达/ 声呐探测范围内发现了敌舰,也可以提供相关的信息。

通讯/ 指挥系统负责将上述三个平台连接起来。这个系统整合全战区的装备与作战平台,使其相互协调。由于战区总面积可能超过500 万平方千米,战区内的作战平台与探测平台多达数百个,因此需要一套庞大复杂的系统来保证将战区内的所有单元纳入统一的指挥体系中,并保证其能正常运行。这一套系统以卫星通信为基础,大部分设备与功能与当今的C4ISR 系统有相似之处,独特之处在于星- 弹通信系统,即通信卫星与飞行中的反舰弹道导弹直接联系,向反舰导弹输入敌舰新的位置和航向参数,即传统意义上的中段修正指令,进一步提高反舰导弹的命中率。当然,中段修正指令不是每次导弹射击都会用到,如果敌舰在我方探测平台第一次发现其踪迹之后,仍傻不愣登地维持原来的航速和航向,那么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可以不需中段指令修正。但这一套系统仍然需要建立起来,以应对复杂的对海作战环境。

遂行反舰作战,第一步是必须发现目标。目前可由多个信息获取平台、以多种手段对目标可能海域进行探测。如敌方舰队正在进行通信或开启雷达,可以无线电测向装置对其进行概略定位。如果敌方通信时间足够长或是通信频段较为“原始”,无线电测向装置甚至可以精确定位,那么反舰弹道导弹就可以根据这些参数立即发射。但一般情况下,精确定位需要对海搜索雷达或红外探测装置发现敌方舰队,并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这样不仅能对敌方舰队进行精确定位,还能准确地知道敌方舰队到底有几艘舰、舰种分别是什么,以便于指挥机构作出决策,我们到底要打掉对方多少艘船、打击哪几艘船。

接下来的流程,是信息获取平台将获取的信息传回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的计算机系统解算出射击参数。如更高层级的指挥机构已作出“对敌方舰队实施打击”的决策并下放相应权限,参数就会发送至导弹发射平台,并立即输入到反舰弹道导弹,导弹随即发射。

射程2500 千米的弹道导弹最大飞行速度约2500 ~ 3000 米/ 秒,导弹从发射到击中目标约须20 分钟。如敌方舰队采取针对性的全速机动,在这段时间里,敌舰可能机动约10 海里。如弹上的主动雷达末制导系统最大探测距离80 千米、雷达搜索扇面30°,理论上敌舰在20 分钟内是跑不出末制导雷达的搜索范围的。但为保险起见,还可根据信息获取平台传来的实时信息,让在太空中飞行的反舰弹道导弹进行一到两次中段修正。

在接近目标所在区域后,导弹进入再入段,早已与一、二级助推器脱离的弹头张开阻力板,利用大气阻力减速。当速度降低到4 马赫以下时,包裹在弹头外部的炽热空气电离层消失,导弹雷达开机,主动搜索目标舰队,并依据雷达获取的敌方舰队信息,识别出哪一个目标才是导弹所要攻击的目标。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导弹与敌舰末端防御系统的对抗了。

从上述作战流程可知,反舰弹道导弹并不神秘,它的所有分系统、平台都是我们可以理解的存在。搭建这样一个庞大的作战系统,也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技术含量不亚于打造一支航母战斗群。不过这也是常理,世界上并不存在“投机取巧”的取胜之道。同时,反舰弹道导弹也并非不可拦截的,海基反导系统、高性能的区域防空系统都对反舰弹道导弹有一定的拦截能力。从中国目前的形势来看,反舰导弹并不是反航母唯一可行的方式,它的意义在于为中国新添了一种反航母的手段。毕竟“双管齐下”甚至“多管齐下”,让敌方的防御系统、指挥系统疲于奔命,是一个非常有效、事半功倍的突破方式。

杨易颖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杨易颖_NN2426http://news.163.com/15/1228/13/BBU67OOA0001124J.html






从传统的定义来说,弹道导弹就是在发射之后,遵循预先制定好的弹道,以接近抛物线的轨迹飞行的导弹。弹道导弹必有的部件是惯性制导仪(机械惯性陀螺或激光陀螺),它能实时测量导弹的加速度,从而推算出导弹此时的飞行路径,并与预先制定的弹道作比较。如果陀螺仪测量出导弹偏离了预先制定的弹道,弹上相应的控制系统就发出指令,使导弹改变飞行状态,直至与预定的弹道吻合,这也是“弹道导弹”一名的由来。

反舰弹道导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弹道导弹。很显然,要“反舰”,那么导弹的弹道就不能完全在发射之前就被预定。至少在飞行轨迹的末端,导弹必须具有依据目标的运动状态而临时进行自由机动的能力,只有这样,反舰弹道导弹才能命中在大海中航行的军舰。反舰弹道导弹是一种“非典型”的弹道导弹,从目前国际上对此类导弹形成的共识来看,一般认为,反舰弹道导弹是一种复合弹道导弹,它在弹道的上升段、中段与普通的弹道导弹一般无大的差别,但在弹道的末端,反舰弹道导弹的制导原理、制导系统与飞航式导弹相似。

冷战时期,美国研制的“潘兴”-2中程弹道导弹就是这样的复合弹道导弹。尽管它的打击对象不是军舰,而是大战时苏联陆军设置的前进后勤基地、装甲集群驻屯地,但为了打击这些位置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目标,“潘兴”-2 破天荒地在弹道导弹上同时安装了惯性制导、雷达地形匹配末制导两套制导系统。在导弹的上升段与中段,“潘兴”-2 维持抛物线弹道。当进入弹道末端、导弹重入大气层后,“潘兴”-2 的弹头即开始打开减速装置,使弹头的速度逐渐下降,从接近3000 米/ 秒降低到1100 米/ 秒。当弹头的速度降低到已不会引起黑障的时候,弹上的末端地形匹配制导雷达开机,扫描下方陆地,与输入导弹的电子地图进行比对识别。此后,导弹一边在大气层内滑翔,一边使用气动舵面,更精确地修订航迹,直至精确命中目标。

复杂的制导系统和控制系统使得“潘兴”-2 的外观也与其他弹道导弹显得不同。传统的单弹头弹道导弹,其弹头内只有战斗部,因而在导弹重入大气层时,只剩下一个圆锥体扎向地面。而“潘兴”-2 的弹头除了一枚战斗部,还需要安装整流罩、雷达、火控元件和飞行控制系统,因而“潘兴”-2的弹头又尖又长,外表呈流线型。弹头最前端是整流罩,内部装有雷达天线;接着是仪器舱,装有雷达的控制系统、火控元件;接下来才是战斗部。

媒体公布的“东风”-21D 照片中,导弹头部也是又尖又长,这与“潘兴”-2 的外观可谓是异曲同工。不过,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服役于1985 年的“潘兴”-2,安装的制导雷达体积、重量偏大,在其20 多年之后才出世的“东风”-21D,弹上搭载的雷达在小型化方面应当有巨大的进步,即便是用较小直径的雷达天线,也可能拥有比“潘兴”-2 更远的探测距离和更大角度的探测扇面。甚至“东风”-21D 有可能安装小型简易相控阵雷达,在获得更好的探测精度、探测距离的同时,导弹本身的体积还能进一步缩小。从成本上讲,相控阵雷达的造价比传统机械扫描雷达高,但对于反舰弹道导弹这样一种本身就比较昂贵、所要对付的目标更昂贵的武器来说,换用小型相控阵给全弹成本带来的涨幅,或许也是可以接受的。

国产“东风”-21 系列导弹是世界上当今唯一仍在发展的中程弹道导弹系统。相比之下,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便不再投入资源发展中导,美国则早早将中程战略打击任务交给了核“战斧”巡航导弹。“东风”-21 导弹研制于上世纪80 年代,最初部署在东北及华北地区,用于对苏联远东地区的要点进行威慑。90 年代中期的台海危机之后,“东风”-21 导弹的常规弹头型大量制造,主要部署在东南沿海。从结构上看,“东风”-21 采用二级布局,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推进剂配方均与“巨浪”-1 潜射弹道导弹相似。“东风”-21 的初期型外观上也与“巨浪”-1 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从90 年代起,我国陆续推出“东风”-21 的改进型,其中“东风”-21C 的整体性能已相当先进,该弹采用了末端机动变轨体制以增强突防能力,这为发展“东风”-21D 型反舰弹道导弹奠定了基础。简单地说,“东风”-21C 型导弹在弹头增加了变向机构以及相应的控制系统,“东风”-21D 型导弹则是在“东风”-21C 的基础上,再增加了主动雷达末制导系统以及星- 弹通信系统。

导弹系统的构成

反舰弹道导弹只是整个反舰弹道导弹作战系统的一部分。隔着两千多千米,发射一枚弹道导弹,就准确地命中一艘在海上自由航行的航空母舰,这显然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需要一个庞大先进的系统予以支撑。如果粗略地划分,反舰弹道导弹系统是由以下4 个部分组成:导弹武器、发射平台、信息获取平台、通讯/ 指挥系统。导弹武器前文已有介绍,这里主要介绍后三个分系统的情况。

发射平台不仅是弹道导弹的发射车,它还包括了导弹的弹道设定系统、导弹基地,以及机动发射车的定位系统。发射平台必须连接在整个通讯/ 指挥系统中,以获取弹道导弹所打击的目标参数,并依据战役指挥机构的命令决定是否发射导弹、发射多少枚。中国反舰弹道导弹的发射,目前来看仍由二炮的中程弹道导弹旅来执行,这意味着还需要在二炮和海军之间“打通经脉”,在两个军种间统一数据格式和通信协议,建立一条通畅的数据链和指挥通道。

信息获取平台是整个反舰弹道导弹系统的关键。从战役战术的要求来说,信息获取平台的使命是感知敌方水面舰艇战斗群的位置、航速、航向,以供反舰弹道导弹装订射击诸元。对敌方舰艇的监控应当是实时的,或至少是准实时的,否则反舰弹道导弹无法进行准确的射击,作战效率大打折扣。目前可用于对敌方水面舰艇实施监测的装备包括:海洋监视卫星群(约需15 颗以上的雷达侦查卫星组成群组);远程长航时隐身无人机;大型预警机。此外,在必要的情况下,前出的我方水面舰艇、潜艇,如碰巧在雷达/ 声呐探测范围内发现了敌舰,也可以提供相关的信息。

通讯/ 指挥系统负责将上述三个平台连接起来。这个系统整合全战区的装备与作战平台,使其相互协调。由于战区总面积可能超过500 万平方千米,战区内的作战平台与探测平台多达数百个,因此需要一套庞大复杂的系统来保证将战区内的所有单元纳入统一的指挥体系中,并保证其能正常运行。这一套系统以卫星通信为基础,大部分设备与功能与当今的C4ISR 系统有相似之处,独特之处在于星- 弹通信系统,即通信卫星与飞行中的反舰弹道导弹直接联系,向反舰导弹输入敌舰新的位置和航向参数,即传统意义上的中段修正指令,进一步提高反舰导弹的命中率。当然,中段修正指令不是每次导弹射击都会用到,如果敌舰在我方探测平台第一次发现其踪迹之后,仍傻不愣登地维持原来的航速和航向,那么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可以不需中段指令修正。但这一套系统仍然需要建立起来,以应对复杂的对海作战环境。

遂行反舰作战,第一步是必须发现目标。目前可由多个信息获取平台、以多种手段对目标可能海域进行探测。如敌方舰队正在进行通信或开启雷达,可以无线电测向装置对其进行概略定位。如果敌方通信时间足够长或是通信频段较为“原始”,无线电测向装置甚至可以精确定位,那么反舰弹道导弹就可以根据这些参数立即发射。但一般情况下,精确定位需要对海搜索雷达或红外探测装置发现敌方舰队,并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这样不仅能对敌方舰队进行精确定位,还能准确地知道敌方舰队到底有几艘舰、舰种分别是什么,以便于指挥机构作出决策,我们到底要打掉对方多少艘船、打击哪几艘船。

接下来的流程,是信息获取平台将获取的信息传回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的计算机系统解算出射击参数。如更高层级的指挥机构已作出“对敌方舰队实施打击”的决策并下放相应权限,参数就会发送至导弹发射平台,并立即输入到反舰弹道导弹,导弹随即发射。

射程2500 千米的弹道导弹最大飞行速度约2500 ~ 3000 米/ 秒,导弹从发射到击中目标约须20 分钟。如敌方舰队采取针对性的全速机动,在这段时间里,敌舰可能机动约10 海里。如弹上的主动雷达末制导系统最大探测距离80 千米、雷达搜索扇面30°,理论上敌舰在20 分钟内是跑不出末制导雷达的搜索范围的。但为保险起见,还可根据信息获取平台传来的实时信息,让在太空中飞行的反舰弹道导弹进行一到两次中段修正。

在接近目标所在区域后,导弹进入再入段,早已与一、二级助推器脱离的弹头张开阻力板,利用大气阻力减速。当速度降低到4 马赫以下时,包裹在弹头外部的炽热空气电离层消失,导弹雷达开机,主动搜索目标舰队,并依据雷达获取的敌方舰队信息,识别出哪一个目标才是导弹所要攻击的目标。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导弹与敌舰末端防御系统的对抗了。

从上述作战流程可知,反舰弹道导弹并不神秘,它的所有分系统、平台都是我们可以理解的存在。搭建这样一个庞大的作战系统,也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技术含量不亚于打造一支航母战斗群。不过这也是常理,世界上并不存在“投机取巧”的取胜之道。同时,反舰弹道导弹也并非不可拦截的,海基反导系统、高性能的区域防空系统都对反舰弹道导弹有一定的拦截能力。从中国目前的形势来看,反舰导弹并不是反航母唯一可行的方式,它的意义在于为中国新添了一种反航母的手段。毕竟“双管齐下”甚至“多管齐下”,让敌方的防御系统、指挥系统疲于奔命,是一个非常有效、事半功倍的突破方式。

杨易颖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杨易颖_NN2426
好长,居然看完了。
其实潘兴2导弹的制导技术要求比东风26更高
打地面目标一向比打海面目标难度大,能打海面目标的巡航导弹50年代就有了,能打地面目标的巡航导弹80年代才出现
打低价值目标得不偿失   打高价值战术目标  等于打  战略目标  必然会遭受战略反击
貌似很简单的样子,我也来做一个
枪管短后座 发表于 2015-12-29 02:22
其实潘兴2导弹的制导技术要求比东风26更高
打地面目标一向比打海面目标难度大,能打海面目标的巡航导弹50 ...
您说的是 弗里茨 吗
看上去简单是因为在导弹发射的阶段,整个反舰程序已经完成了90%了。在大洋上搜索和持续跟踪目标才是比较难的部分。
就是打你的航母了,有本事来战略反击啊
其实潘兴2导弹的制导技术要求比东风26更高
打地面目标一向比打海面目标难度大,能打海面目标的巡航导弹50 ...
拿巡航导弹的技术说弹道导弹的制导问题……
打低价值目标得不偿失   打高价值战术目标  等于打  战略目标  必然会遭受战略反击
当敌方用高价值战术目标袭击我方时,我方乖乖躺好就对了。
其实潘兴2导弹的制导技术要求比东风26更高
打地面目标一向比打海面目标难度大,能打海面目标的巡航导弹50 ...
你在逗我?
其实潘兴2导弹的制导技术要求比东风26更高
打地面目标一向比打海面目标难度大,能打海面目标的巡航导弹50 ...
能打地面目标的弹道导弹二战就有了
能打地面目标的弹道导弹二战就有了
巡航导弹也是吧。
枪管短后座 发表于 2015-12-29 02:22
其实潘兴2导弹的制导技术要求比东风26更高
打地面目标一向比打海面目标难度大,能打海面目标的巡航导弹50 ...
从空中打击地面目标你怎么不说一战就有了呢?
枪管短后座 发表于 2015-12-29 02:22
其实潘兴2导弹的制导技术要求比东风26更高
打地面目标一向比打海面目标难度大,能打海面目标的巡航导弹50 ...
V1算什么导弹啊?V2呢?他们打击的好像就是地面目标吧?
枪管短后座 发表于 2015-12-29 02:22
其实潘兴2导弹的制导技术要求比东风26更高
打地面目标一向比打海面目标难度大,能打海面目标的巡航导弹50 ...
嗯,肯定的,美爹导弹技术领先土鳖40年。所以服役于1985 年的“潘兴”-2在技术上仍然遥遥领先于20 多年之后才出世的“东风”-21D。
这下层主满意了?
打低价值目标得不偿失   打高价值战术目标  等于打  战略目标  必然会遭受战略反击
同样道理适用于美国的武器。
枪管短后座 发表于 2015-12-29 02:22
其实潘兴2导弹的制导技术要求比东风26更高
打地面目标一向比打海面目标难度大,能打海面目标的巡航导弹50 ...
我觉得你不清楚的事还是不要信口开河:
1、你真的认为上世纪七十代末的制导技术要求比四十年后的DF26要高吗?
2、你知道什么是巡航导弹吗?免费科普一下:巡航导弹是导弹的一种。即主要以巡航状态在稠密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旧称飞航式导弹。巡航状态指导弹在火箭助推器加速后,主发动机的推力与阻力平衡,弹翼的升力与重力平衡,以近于恒速、等高度飞行的状态。
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首先研制成功V-1巡航导弹。1951年,美空军和马丁公司签订了SSM-A-1巡航导弹的生产协议,生产型号B-61A,导弹绰号斗牛士,1952年开始投入生产,美军首批订购了84枚。
。。。。楼主想说明什么?
后段还是靠雷达引导 看完感觉就是 用弹道导弹把一枚反舰导弹投送过去
lanedd516 发表于 2015-12-29 03:03
就是打你的航母了,有本事来战略反击啊
当年鬼子大概也差不多用你这种豪气炸了珍珠港。。。
其实潘兴2导弹的制导技术要求比东风26更高
打地面目标一向比打海面目标难度大,能打海面目标的巡航导弹50 ...
不谈运动静止目标大小就是耍流氓
照楼主这样写东26就是垃圾,楼主满意了吧
其实潘兴2导弹的制导技术要求比东风26更高
打地面目标一向比打海面目标难度大,能打海面目标的巡航导弹50 ...
层主重新发明了巡航导弹的历史,不说V-1那鼻祖,洲际导弹成熟前美帝还搞了那伐鹤这样的超级远程巡航导弹执行对地打击任务
可否主动雷达、红外成像、反辐射头共同寄生。
xdz 发表于 2015-12-29 10:19
当年鬼子大概也差不多用你这种豪气炸了珍珠港。。。
当年法国大概也差不多用你这种奴性亡了国
看着挺高大上。
当年鬼子大概也差不多用你这种豪气炸了珍珠港。。。
当时的美国是世界头号工业国,钢铁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现在的中国,在主要工业品上,基本做到了,中国VS外国。在核聚变、量子科技上,中国并不逊色美国。
JZL1985 发表于 2015-12-29 11:52
当时的美国是世界头号工业国,钢铁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现在的中国,在主要工业品上,基本做到了,中国VS ...
兄台勇气可嘉,怕会是眼高手低了。
sm32999 发表于 2015-12-29 02:28
打低价值目标得不偿失   打高价值战术目标  等于打  战略目标  必然会遭受战略反击
那就啥也不打呗
兄台勇气可嘉,怕会是眼高手低了。
这是事实。中国正在复刻美国崛起的过程。
sm32999 发表于 2015-12-29 02:28
打低价值目标得不偿失   打高价值战术目标  等于打  战略目标  必然会遭受战略反击
这就有一个悖论了,我方出动导弹攻击敌方战略目标,那肯定是我方的战略目标也被攻击或者是被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就算知道攻击对方战略目标会引发对方战略反击....
枪管短后座 发表于 2015-12-29 02:22
其实潘兴2导弹的制导技术要求比东风26更高
打地面目标一向比打海面目标难度大,能打海面目标的巡航导弹50 ...
弹道导弹不一样,其特性决定了容易打固定目标,打移动目标涉及的技术复杂的多,你看问题太片面。
超音速飞行器还没有列上去呢
对于美国人来说

你能打掉他的航母
战争就不会爆发
你拿他的航母没办法
战争就迫在眉睫

当然,和平情况下偷袭不算
没实战过,实际效果未知~
xiumulaisite 发表于 2015-12-29 08:00
能打地面目标的弹道导弹二战就有了
比如这个目标是伦敦
下回先拉小鬼子试弹
DDDDDHM威胁最大的时候是在发射管里  这叫威慑
为何现在的美帝只打技术落后自己一个时代以上的国家  因为对方无力反击也不敢反击  有反击能力的国家他都不会打  最多经济上搞一搞锁死你的科技树
土工的做法是科技上紧跟美帝然后经济上和美帝水乳交融  结果是美帝除了小动作恶心你一下就剩下嘴炮了
有一个疑问呀,那弹头速度都降到4M一下了,按美帝现在的技术,拦截这种蛋蛋不是很难吧。你不会说一口气放好几百枚蛋蛋吧。像下饺子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