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红火龙牌熄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21:23:53
车市红火龙牌熄火
  



● 于泽远(北京)
蔡新友(插图)
  中国汽车市场增长之快让人直呼“井喷”,不过,风光和大卖的主要是国际品牌,“土”牌子受到冷遇,技术、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都远远落后。
  目前,一场有关中国汽车的论战,正从经济层面延烧到意识形态领域。民族品牌等同于民族自尊?不少网民正为此争个不休。
  九月的长春寒意已浓,但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一汽)的合资组装车间里却是一片火热的景象,一辆辆德国奥迪A6加长版轿车正不断地走下生产线。
  奥迪中国区总监何闻山(Trevor Hill)说,这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豪华轿车下半年将生产2万8000辆,产品依然供不应求。
  而同属一汽集团的国产高档轿车红旗,显然要冷清得多。一汽集团有关人士私下里介绍,曾经是中国最高领导人专用车的红旗,现在的产销量还赶不上一汽集团各种合资品牌的零头。
  奥迪的风光与红旗的落寞真切地反映了国际品牌与自主品牌的生存现状。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生产的100个轿车品牌中,自主品牌虽然勉强占有37个,但市场份额还不到十分之一,洋品牌占据了中国市场份额的90%。
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的速度之快让人们直呼“井喷”(指剧增),汽车产业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官方上月发布的数据,目前中国汽车行业已有各类生产企业580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近220万人,相关从业人员3500多万。汽车产量去年达到507万辆,总产值已达1万1000多亿元人民币(约2291亿新元)。
  同时,市场的消费主体已经由公款购车为主转向私人购买,私人汽车保有量占总保有量的比例,已从1999年不到40%提高到近60%。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汽车市场。
  有关专家预测,2005年至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年需求增长率至少为10%。2010年需求将达到1000万辆。
  中国车市“如此多娇”,引得国际各汽车巨头“竞折腰”。除了在中国经营20年的德国大众汽车外,美国通用、福特,日本本田、丰田和日产,德国奔驰、宝马、法国雪铁龙(Citroen)、标致(Peugeot)以及韩国现代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竞相推出各自的拳头产品,争夺这个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市场。
  统计显示,到2010年,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总额可望达到130亿美元,并使中国汽车产量达到每年60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认为,在世界汽车市场总体趋于疲软的形势下,中国市场就像是国际汽车巨头的救命稻草。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虽经多年奋斗,产生了一些诸如奇瑞、吉利等新的品牌,并且有些品牌已经远销南亚和中东等地,但这些品牌无论是生产规模、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都远不是国际品牌的对手。
自主品牌引发「何龙之争」
  自主品牌的尴尬地位让很多业内人士忧心忡忡,但也有专家对自主品牌到底有多重要表示怀疑。今年8月,一场论战从广州的一个汽车论坛蔓延到整个中国。
  对阵的是两名颇有声望的重量级人物:中国世贸谈判前首席代表龙永图和前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
  龙永图认为:中国不必为自主品牌而搞自主品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本土生产的汽车叫别克(Buick)也好,叫大众(Volkswagen)也好,只要它的许多核心零部件和核心的技术都是在中国开发和使用的,那么它叫什么名字就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在高起点的基础上参与全球化的合作和竞争。
  何光远反驳说,没有自己的品牌,造多少车都是别人的辉煌,没有自己的品牌,在世界经济中就没有地位。中国汽车的“三大家”一汽、上汽和东风汽车集团都在忙着“傍大款”(依靠有钱人),指望它们搞自主品牌,已经靠不住了。
  “何龙之争”引来众多人士加入战团。短短一个月, 仅在搜狐网上就有近千万网民关注这一话题;6万多网民投票表达观点,发表了近8000条跟贴评论;几百名业内人士和记者发表了评论。
  尽管有人呼吁对民族品牌进行理性的讨论,但在民族品牌等同于民族自尊的常规逻辑下,曾经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立下汗马功劳的龙永图成了众人批判的对象,甚至被戴上“不要祖国”、“包藏祸心”的帽子。
  一些专家对“何龙之争”中的情绪化和政治化倾向感到忧虑。知名汽车专家何仑认为,自主品牌原本是一个经济问题,但眼下的讨论却已经上升到意识形态领域,成了不支持自主品牌就是“卖国”,似乎要回到“全民共讨之”的政治运动年代。这种谩骂式的争论对弄清自主品牌的利弊又有多少实际意义?
“徒有其表的铁皮罐”
  就在“何龙之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在中国汽车界素有“疯子”之称的民营汽车老板李书福,带着他的吉利牌轿车出现在德国法兰克福车展的大堂。
  与吉利同去法兰克福车展的还有中国江铃集团生产的自主品牌陆风SUV。
  就在不少媒体为中国自主品牌登上“大雅之堂”欢呼的时候,雄心勃勃准备进军欧洲市场的中国汽车业却遭受一次沉重打击:
  9月14日,德国一家电视台播出了全德汽车俱乐部(ADAC)对陆风汽车进行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me)碰撞试验的报告。
  ADAC在试验评价中宣布,陆风是一个“徒有其表的铁皮罐头”,这是“过去20年的撞击测试历史中最糟糕的成绩”。
  在此之前,价格比同类产品低一半的陆风刚刚进入荷兰等国的市场,ADAC的碰撞试验一下子使中国汽车原本就脆弱的声誉跌入深渊。
  虽然中国汽车界对ADAC的试验动机和结果提出种种质疑,但也有一些学者指出,中国汽车品牌要冲击国际市场,不仅要质量过关,还要学会用国际市场通用的语言说话。那种动不动就指责对方“耍阴谋”的情绪化言辞,和给龙永图扣“卖国”帽子一样解决不了自主品牌所遇到的问题。车市红火龙牌熄火
  



● 于泽远(北京)
蔡新友(插图)
  中国汽车市场增长之快让人直呼“井喷”,不过,风光和大卖的主要是国际品牌,“土”牌子受到冷遇,技术、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都远远落后。
  目前,一场有关中国汽车的论战,正从经济层面延烧到意识形态领域。民族品牌等同于民族自尊?不少网民正为此争个不休。
  九月的长春寒意已浓,但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一汽)的合资组装车间里却是一片火热的景象,一辆辆德国奥迪A6加长版轿车正不断地走下生产线。
  奥迪中国区总监何闻山(Trevor Hill)说,这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豪华轿车下半年将生产2万8000辆,产品依然供不应求。
  而同属一汽集团的国产高档轿车红旗,显然要冷清得多。一汽集团有关人士私下里介绍,曾经是中国最高领导人专用车的红旗,现在的产销量还赶不上一汽集团各种合资品牌的零头。
  奥迪的风光与红旗的落寞真切地反映了国际品牌与自主品牌的生存现状。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生产的100个轿车品牌中,自主品牌虽然勉强占有37个,但市场份额还不到十分之一,洋品牌占据了中国市场份额的90%。
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的速度之快让人们直呼“井喷”(指剧增),汽车产业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官方上月发布的数据,目前中国汽车行业已有各类生产企业580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近220万人,相关从业人员3500多万。汽车产量去年达到507万辆,总产值已达1万1000多亿元人民币(约2291亿新元)。
  同时,市场的消费主体已经由公款购车为主转向私人购买,私人汽车保有量占总保有量的比例,已从1999年不到40%提高到近60%。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汽车市场。
  有关专家预测,2005年至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年需求增长率至少为10%。2010年需求将达到1000万辆。
  中国车市“如此多娇”,引得国际各汽车巨头“竞折腰”。除了在中国经营20年的德国大众汽车外,美国通用、福特,日本本田、丰田和日产,德国奔驰、宝马、法国雪铁龙(Citroen)、标致(Peugeot)以及韩国现代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竞相推出各自的拳头产品,争夺这个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市场。
  统计显示,到2010年,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总额可望达到130亿美元,并使中国汽车产量达到每年60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认为,在世界汽车市场总体趋于疲软的形势下,中国市场就像是国际汽车巨头的救命稻草。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虽经多年奋斗,产生了一些诸如奇瑞、吉利等新的品牌,并且有些品牌已经远销南亚和中东等地,但这些品牌无论是生产规模、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都远不是国际品牌的对手。
自主品牌引发「何龙之争」
  自主品牌的尴尬地位让很多业内人士忧心忡忡,但也有专家对自主品牌到底有多重要表示怀疑。今年8月,一场论战从广州的一个汽车论坛蔓延到整个中国。
  对阵的是两名颇有声望的重量级人物:中国世贸谈判前首席代表龙永图和前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
  龙永图认为:中国不必为自主品牌而搞自主品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本土生产的汽车叫别克(Buick)也好,叫大众(Volkswagen)也好,只要它的许多核心零部件和核心的技术都是在中国开发和使用的,那么它叫什么名字就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在高起点的基础上参与全球化的合作和竞争。
  何光远反驳说,没有自己的品牌,造多少车都是别人的辉煌,没有自己的品牌,在世界经济中就没有地位。中国汽车的“三大家”一汽、上汽和东风汽车集团都在忙着“傍大款”(依靠有钱人),指望它们搞自主品牌,已经靠不住了。
  “何龙之争”引来众多人士加入战团。短短一个月, 仅在搜狐网上就有近千万网民关注这一话题;6万多网民投票表达观点,发表了近8000条跟贴评论;几百名业内人士和记者发表了评论。
  尽管有人呼吁对民族品牌进行理性的讨论,但在民族品牌等同于民族自尊的常规逻辑下,曾经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立下汗马功劳的龙永图成了众人批判的对象,甚至被戴上“不要祖国”、“包藏祸心”的帽子。
  一些专家对“何龙之争”中的情绪化和政治化倾向感到忧虑。知名汽车专家何仑认为,自主品牌原本是一个经济问题,但眼下的讨论却已经上升到意识形态领域,成了不支持自主品牌就是“卖国”,似乎要回到“全民共讨之”的政治运动年代。这种谩骂式的争论对弄清自主品牌的利弊又有多少实际意义?
“徒有其表的铁皮罐”
  就在“何龙之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在中国汽车界素有“疯子”之称的民营汽车老板李书福,带着他的吉利牌轿车出现在德国法兰克福车展的大堂。
  与吉利同去法兰克福车展的还有中国江铃集团生产的自主品牌陆风SUV。
  就在不少媒体为中国自主品牌登上“大雅之堂”欢呼的时候,雄心勃勃准备进军欧洲市场的中国汽车业却遭受一次沉重打击:
  9月14日,德国一家电视台播出了全德汽车俱乐部(ADAC)对陆风汽车进行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me)碰撞试验的报告。
  ADAC在试验评价中宣布,陆风是一个“徒有其表的铁皮罐头”,这是“过去20年的撞击测试历史中最糟糕的成绩”。
  在此之前,价格比同类产品低一半的陆风刚刚进入荷兰等国的市场,ADAC的碰撞试验一下子使中国汽车原本就脆弱的声誉跌入深渊。
  虽然中国汽车界对ADAC的试验动机和结果提出种种质疑,但也有一些学者指出,中国汽车品牌要冲击国际市场,不仅要质量过关,还要学会用国际市场通用的语言说话。那种动不动就指责对方“耍阴谋”的情绪化言辞,和给龙永图扣“卖国”帽子一样解决不了自主品牌所遇到的问题。
只有见到每天严重的堵车,和污染,才知道骑车的好。[em01]
楼上的代表我,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