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原创』三国后期人物杂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7:09:27


我一直认为中国历史上最值得研究最经典的就是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了。这两个时期贤臣猛将数不胜数,经典典故多如牛毛呀~!至于小日本最让他们意淫的战国时代,我觉得有个网友说的不错,那不过是几个村之间的农民械斗。三国时代的前期就不用我多说了,吕布,关羽,张飞,张辽,许褚,马超,周瑜这些人大家太熟悉了。三国的后期应该是在诸葛亮大大死后这个时期,应该是从诸葛武侯最后一次北伐病故五丈原说起~!
      诸葛一生谨慎,每一次作战都是周密部署谨慎小心。可惜那时他手下可用的大将寥寥无几。唯一健在的蜀中五虎上将就剩下一个赵云了(而且年龄也偏大了60多岁了)。赵云虽然勇猛,但是给大耳朵刘备当了一辈子的贴身保镖,没有大规模指挥兵团的作战经验。演义里把赵云同志神话了。一对一的单条还行,领兵作战能力与魏延还差了一截。说道老赵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了。此人就是蜀汉一流悍将陈到。
      陈到,字叔至,汝南人,乃是刘备手下最精锐的部队之一白眊兵的指挥官。白眊兵是刘备的亲军卫队,都是一群身经百战的老兵痞组成的。战斗力非常的强悍。是刘备传统的王牌军。他们的指挥官陈到在刘备帐下是几乎可与赵云并列的悍将。官封亭侯,征西将军,协助李严镇守白帝,《三国志》称“征南(赵云)厚重,征西(陈到)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列。”史书记载陈到 “名位常并赵云,俱以忠勇之将称”。《三国志 诸葛亮集》中提到:“陈到所督,是先帝帐下的精锐,蜀国的上等部队。”夷陵之战蜀军被东吴名将陆逊火烧连营战败,陈到与傅彤断后掩护刘备主力撤退。傅彤战死,陈到率白眊兵数百,力战东吴追兵硬是挡住了东吴大军的追击。其勇猛可堪比当年三将军张飞当阳桥之战力退数万曹军。230年,陈到病逝于任上。可是这位蜀国一流猛将在《三国演义》里面居然连名字都没有,实在奇怪。可能是三国名将太多一个赵云已经够典型,而且两人又是如此的相像。所以罗贯中只好委屈陈到,将二人合并了。于是演义中陈到的威猛只好在赵云的影子里闪现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9 16:55:30编辑过]


我一直认为中国历史上最值得研究最经典的就是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了。这两个时期贤臣猛将数不胜数,经典典故多如牛毛呀~!至于小日本最让他们意淫的战国时代,我觉得有个网友说的不错,那不过是几个村之间的农民械斗。三国时代的前期就不用我多说了,吕布,关羽,张飞,张辽,许褚,马超,周瑜这些人大家太熟悉了。三国的后期应该是在诸葛亮大大死后这个时期,应该是从诸葛武侯最后一次北伐病故五丈原说起~!
      诸葛一生谨慎,每一次作战都是周密部署谨慎小心。可惜那时他手下可用的大将寥寥无几。唯一健在的蜀中五虎上将就剩下一个赵云了(而且年龄也偏大了60多岁了)。赵云虽然勇猛,但是给大耳朵刘备当了一辈子的贴身保镖,没有大规模指挥兵团的作战经验。演义里把赵云同志神话了。一对一的单条还行,领兵作战能力与魏延还差了一截。说道老赵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了。此人就是蜀汉一流悍将陈到。
      陈到,字叔至,汝南人,乃是刘备手下最精锐的部队之一白眊兵的指挥官。白眊兵是刘备的亲军卫队,都是一群身经百战的老兵痞组成的。战斗力非常的强悍。是刘备传统的王牌军。他们的指挥官陈到在刘备帐下是几乎可与赵云并列的悍将。官封亭侯,征西将军,协助李严镇守白帝,《三国志》称“征南(赵云)厚重,征西(陈到)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列。”史书记载陈到 “名位常并赵云,俱以忠勇之将称”。《三国志 诸葛亮集》中提到:“陈到所督,是先帝帐下的精锐,蜀国的上等部队。”夷陵之战蜀军被东吴名将陆逊火烧连营战败,陈到与傅彤断后掩护刘备主力撤退。傅彤战死,陈到率白眊兵数百,力战东吴追兵硬是挡住了东吴大军的追击。其勇猛可堪比当年三将军张飞当阳桥之战力退数万曹军。230年,陈到病逝于任上。可是这位蜀国一流猛将在《三国演义》里面居然连名字都没有,实在奇怪。可能是三国名将太多一个赵云已经够典型,而且两人又是如此的相像。所以罗贯中只好委屈陈到,将二人合并了。于是演义中陈到的威猛只好在赵云的影子里闪现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9 16:55:30编辑过]
在五丈原诸葛亮病危时秘密召见了两个人,一个是他的高级随军参谋兼大内密探中央情报局高级特工FBI费祎,另一个是诸葛武侯的高级伴读书童兼后勤部长杨仪。诸葛丞相对他们进行了精密的部署安排撤兵。孔明那可不是乱盖的,自己快死了。把自己的身后事安排的头头是道,连下一代的接班人该如何的工作也进行了详细的布置。死诸葛吓退活仲达大家应该最熟悉不过了。(事后有人追问司马懿为何不趁机追击蜀军,司马懿挺会安慰自己说道:“孔明活着时候他想什么我都知道,人死了我怎么能知道。”呵呵,说的也有道理呀~!)其撤兵工作安排如下:
一:魏延部断后,姜维为副将(关键时刻魏延若反水,姜维立刻代其主帅位置。厉害~!)。
二:杨仪全权负责撤兵重任,把部队带回汉中。
诸葛亮最担心的就是他死后蜀军能不能逃脱老狐狸司马懿的围歼(司马仲达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一切以把军队安全撤回汉中为目的。这就是在病危时候诸葛亮没有邀请任何一位武将商量,而独招两个文官的原因。魏延在当时是有名的大将,自认才识很高不下于诸葛亮(确实有才有资本)。子午谷偷袭长安,攻占潼关的计划就是这老小子想出来的。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他又怎能玩过老谋深算的卧龙先生呀~!诸葛先生深知老魏的优缺点,知道他不是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魏延长处极长,短处极短。不是个总揽全局的人物。而杨仪呢~!他的行政才能是非常了得的,三国志和蜀汉志中记载“杨仪为人干敏,亮每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可以说是非常理想的后勤参谋人才。但是两人都有极弱的地方,杨仪是心胸不够宽广,魏延是非常骄傲。两个人互相不鸟对方。经常发生矛盾,有时候魏延急了要拔刀,杨仪就吓的哭鼻子。堪称三国一对活宝。
在这两个人的使用问题上,另一个大人物就看的很清楚,那就是吴国的大当家孙权。这个大酒鬼打仗不行,但是在用人识人上确实有一手。史书记载:费祎出使吴国,吴主孙权喝大咧对他说:“杨仪、魏延,牧小人也,虽尝鸣犬之益于是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诸君愦愦,不知防虑于此,岂所谓贻厥孙谋乎!” 费祎回答的很圆滑也很漂亮(怪不得诸葛亮后来安排其做外交部长兼超级大间谍):“仪、延之不协,起于私忿耳,而无黥、韩难御之心也。今方扫除强贼,混一函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舍此不任,防其后患,是犹备有风波而逆废舟楫,非长计也”。这两个酒鬼说的大概意思是。孙权说,这两都是小人虽然都很能干,但是不能委已重权。有朝一日诸葛亮不在了必生祸乱。费祎意思是这两人虽然不团结,却是为了私人恩怨而起,并不是想造反,所以为了北伐事业,不能不用。就象怕有风浪而废弃船只,不是好注意。诸葛先生当然也明白只是爱惜他们的才干。为了北伐大业不得不用。诸葛亮让魏延断后就是为了防止出现内乱的情况,如果魏延有什么问题,就可以让姜维作为断后的主将。
诸葛亮不愧一代奇才。诸葛亮不可能把蜀国的军政大权交给这两位发展不全面的人,他还留了一手。这一手就是前面说的那位酒量不次于孙权而且是孙权大当家的超级闺房酒友大醉侠费祎。费祎谍报能力那真是一流中的一流。中央情报局,克格勃在他面前就是个小KS。跑到魏延那里探听消息。演了一出三国版的无间道。具三国志记载魏延是这么说的:“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费祎回答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遂使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魏延对诸葛武侯很是不满,想取代诸葛亮的位子。他意思是:诸葛亮死了,我还在呀~!家属和后方的府州官员就可以办丧事了。俺魏延大将军应当率领三军去和魏国打仗。他孔明一个人死了难道天下所有的事就都办不成了~!俺老魏是啥人,那可是三国有名的上将军,蜀国军界一把手。怎么能听杨仪这个小老儿话让俺去断后。我呸~!
费祎狡猾狡猾滴有,两面派地干活。费祎说:OK没问题,我帮你跟杨仪小儿去说,他一个文官小吏懂什么军事呀~!肯定不会违抗你的命令的。我先闪了找他去~!拜拜~!呜呼~!魏延~!一代大将被人耍了,等明白过来真是追悔莫及。想去追也追不上了~!老魏一看到这种地步了也就豁出去了,他想出来一招。就是赶到杨仪等人的前头在斜谷南口等着杨仪。更绝的是他还把栈道烧了。也不考虑司马懿的虎狼之师随时会追上来。置数万蜀军生命而不顾。这时杨仪超凡的组织应变能力发挥了作用(诸葛丞相眼光真是大大的准),魏延前面不停的烧路,杨仪在后面不断的修。有意思的是两个人还不停的上报中央机关,互相举报对方谋反。
至于中央方面接到两人的举报信怎么应对呢?党政军一把手刘阿斗同志就不用说了,老子英雄儿子狗熊。他老子刘备一生南征北战号称世之枭雄。手下良臣猛将无数。末了到了他这基因突变,除了吃喝玩乐什么都是狗屁不懂。简直就是智障青年。可人家有傻福,诸葛亮在傻阿斗身边栽培了一批跟他品格差不多的文官,蒋琬,董允两个未来的丞相一致认为魏延造反的可能性大得多,都保杨仪不反。于是后主刘禅派蒋琬带领卫戍部队前去解决问题。不过还没赶到地方,魏延就被摆平了。
魏延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也不想想,诸葛丞相在蜀军士兵心目中近乎神话的崇高地位,明显高过他和杨仪两人之间的私斗。文盲将军王平就说出了普通士兵的心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大家顿时散伙。于是乎魏大将军带着一小撮人奔向汉中。杨仪松了口大气,立刻命令马岱领兵追去杀魏延。魏延的人头被带了回来,还被灭三族。这在蜀国是很罕见的事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9 17:05:35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7 22:46:47编辑过]


蒋琬是湖南人,是当地有名的人才。最初在刘表手下任职,刘表死后他的儿子刘琮即位要投降曹操。蒋琬不乐意就投奔了刘备。但是刘备开始并没有在意这个低级官吏,就给了他个小县令当。在成都西南十六公里的广都县。蒋琬觉得自己没有得到重视感到委屈。于是就效仿起庞统了,整天喝酒睡觉。后来刘备外出巡游之广都县发现后大怒,要杀蒋琬。这时候蒋琬的明灯,诸葛丞相说话了,他对刘备说,蒋琬是“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是可以托付一个国家的人才。但刘备好像对蒋琬不太感兴趣,又给他换了个县继续当县令。调到距成都西北50公里什邡,就是我国著名的水利专家李冰去世的地方。直到刘备称汉中王后才被调到中央当了个小秘。我严重怀疑刘备可能是故意折腾蒋琬的。像刘备这样的枭雄不可能对蒋琬这一级别的人才视而不见的。刘备目的可能是要磨练一下蒋琬,去去他身上持才自视甚高的傲气,。后来蒋琬目中无人,自视甚高的疏狂性格收敛了很多。自身的修养也提高了不少。刘备死后诸葛亮就开始重点培养他了。先到丞相府当人事一把手,后来就接手诸葛亮以前的工作后勤供给。蒋琬做的非常不错,诸葛亮很满意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对其评价是:背亲舍德(就是六亲不认,不怕得罪人)。
     
蒋琬执政后应该说是非常的勤政忠于国家,个人修养很高,胸襟很大。比如主管农业的杨敏说他做事糊涂,不如诸葛丞相,他也只是一笑置之。还给别人解释说自己确实不如诸葛丞相。蒋琬执政13年,只有前五年待在成都,其后八年直到他死后一直在汉中绵阳镇守边疆。蒋琬还是有点战略眼光的他看出涪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绵阳是个很重要的战略要地。即使是现在绵阳也是四川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我国彩电业的龙头长虹集团就在绵阳。但是毕竟他和诸葛丞相相比还有有很大的差距。绵阳虽然重要但是汉中才是蜀国的根本。蒋琬在绵阳驻扎了十万重兵,而汉中只有三万人。而且绵阳距离汉中比较远不利于相互支援。
就在此时244年魏国的大将军曹爽欲立威名于天下,采用邓飏等人的建议,与大将夏侯玄一同举兵16万人伐蜀进攻汉中。此时汉中的主将,爱兵如子的皇亲国戚,后主刘阿斗的舅舅行车骑将军吴懿已经病死在任上。汉中由文盲将军王平接任太守之职。
王平,字子均,魏国降将,巴西人(也可能是徐州沛人)。王平最初为曹操帐下一员战将,通晓汉中地理,在汉中之战时被任命为徐晃的副将,因受徐晃排挤而投降于刘备。官至:镇北大将军,汉中太守,安汉侯。其识字不满十,与士卒同甘共苦,而生性谨严,训练苛刻,很少说话。三国志中陈寿评价:“王平忠勇而严整”。蜀国后期,原有的著名将领先后去世。当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王平在北,这三员蜀将名声都很大。王平还是蜀国三大精锐部队之一。诸葛丞相由南中少数民族组建的无当飞军第一任指挥官。
魏国大将军曹爽率十六万大军,与大将夏侯玄一起从骆口直逼汉中。而汉中蜀军不足三万。汉中大震,绝大多数将领认为应该放弃所有关隘退到汉中,乐城死守。王平力排众议,认为“汉中距此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提出分兵据兴势。在汉中以北各据点逐级防守。当时只有蒋琬的表弟刘敏坚决支持他。刘敏,左护军、扬威将军。湖南泉陵人。与其表兄蒋琬都是当地的名人。于是这两个人虚虚实实,刘敏分兵居兴势山,多张旗帜,弥亘百余里。故部疑阵。王平在后接应。一直坚持到蒋琬从绵阳发来的援军。曹爽这次不爽了~!被这两个人搞的蒙头转向,不知所措。这时费祎也从成都带兵赶来。截了曹爽的后路。曹爽大军损伤颇重。
蒋琬执政13年中唯一的一次军事作战行动。就是这次的汉中保卫战中,蜀国三大丞相一起出马。但是亮点却是文盲将军王平和蒋琬的表弟刘敏。王平和刘敏在兴势山之战基本上就把曹爽搞定了。蒋琬执政当中从来没有主动进攻过魏国。除了这次汉中保卫战。而这期间,蜀国的同盟吴国却对魏国三次战役。其中两次规模较大,但是蜀国却一点配合也没有。结果吴国对魏国的进攻都以失败告终。气的吴国大将朱然,步骘大骂蒋琬说蜀国不够意思。两人分别上书孙权,大说特说蒋琬的坏话,说蒋琬有私通魏国的嫌疑出卖吴国。也难怪他们发牢骚,以前诸葛丞相在时每次都是蜀国主动联系吴国对魏国作战。合着蒋琬呢~!作壁上观在着看热闹啊。但是孙权却对蒋琬好像格外有好感,安抚大家说,不会的我对蜀国不错呀~!他们应该不会的。最有意思的是孙权当着众位大臣的面说的一句话:“朕为诸君破家保之”。意思是我用俺老孙全家人的性命来保蒋琬不会私通魏国出卖吴国的。呵呵~!古往今来众多帝王中孙权可是第一个用君主全家的性命来保全别国大臣的清白。古今中外也找不出第二个了。孙权有时候也蛮可爱的,真是个可人呀~!

蒋琬是湖南人,是当地有名的人才。最初在刘表手下任职,刘表死后他的儿子刘琮即位要投降曹操。蒋琬不乐意就投奔了刘备。但是刘备开始并没有在意这个低级官吏,就给了他个小县令当。在成都西南十六公里的广都县。蒋琬觉得自己没有得到重视感到委屈。于是就效仿起庞统了,整天喝酒睡觉。后来刘备外出巡游之广都县发现后大怒,要杀蒋琬。这时候蒋琬的明灯,诸葛丞相说话了,他对刘备说,蒋琬是“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是可以托付一个国家的人才。但刘备好像对蒋琬不太感兴趣,又给他换了个县继续当县令。调到距成都西北50公里什邡,就是我国著名的水利专家李冰去世的地方。直到刘备称汉中王后才被调到中央当了个小秘。我严重怀疑刘备可能是故意折腾蒋琬的。像刘备这样的枭雄不可能对蒋琬这一级别的人才视而不见的。刘备目的可能是要磨练一下蒋琬,去去他身上持才自视甚高的傲气,。后来蒋琬目中无人,自视甚高的疏狂性格收敛了很多。自身的修养也提高了不少。刘备死后诸葛亮就开始重点培养他了。先到丞相府当人事一把手,后来就接手诸葛亮以前的工作后勤供给。蒋琬做的非常不错,诸葛亮很满意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对其评价是:背亲舍德(就是六亲不认,不怕得罪人)。
     
蒋琬执政后应该说是非常的勤政忠于国家,个人修养很高,胸襟很大。比如主管农业的杨敏说他做事糊涂,不如诸葛丞相,他也只是一笑置之。还给别人解释说自己确实不如诸葛丞相。蒋琬执政13年,只有前五年待在成都,其后八年直到他死后一直在汉中绵阳镇守边疆。蒋琬还是有点战略眼光的他看出涪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绵阳是个很重要的战略要地。即使是现在绵阳也是四川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我国彩电业的龙头长虹集团就在绵阳。但是毕竟他和诸葛丞相相比还有有很大的差距。绵阳虽然重要但是汉中才是蜀国的根本。蒋琬在绵阳驻扎了十万重兵,而汉中只有三万人。而且绵阳距离汉中比较远不利于相互支援。
就在此时244年魏国的大将军曹爽欲立威名于天下,采用邓飏等人的建议,与大将夏侯玄一同举兵16万人伐蜀进攻汉中。此时汉中的主将,爱兵如子的皇亲国戚,后主刘阿斗的舅舅行车骑将军吴懿已经病死在任上。汉中由文盲将军王平接任太守之职。
王平,字子均,魏国降将,巴西人(也可能是徐州沛人)。王平最初为曹操帐下一员战将,通晓汉中地理,在汉中之战时被任命为徐晃的副将,因受徐晃排挤而投降于刘备。官至:镇北大将军,汉中太守,安汉侯。其识字不满十,与士卒同甘共苦,而生性谨严,训练苛刻,很少说话。三国志中陈寿评价:“王平忠勇而严整”。蜀国后期,原有的著名将领先后去世。当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王平在北,这三员蜀将名声都很大。王平还是蜀国三大精锐部队之一。诸葛丞相由南中少数民族组建的无当飞军第一任指挥官。
魏国大将军曹爽率十六万大军,与大将夏侯玄一起从骆口直逼汉中。而汉中蜀军不足三万。汉中大震,绝大多数将领认为应该放弃所有关隘退到汉中,乐城死守。王平力排众议,认为“汉中距此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提出分兵据兴势。在汉中以北各据点逐级防守。当时只有蒋琬的表弟刘敏坚决支持他。刘敏,左护军、扬威将军。湖南泉陵人。与其表兄蒋琬都是当地的名人。于是这两个人虚虚实实,刘敏分兵居兴势山,多张旗帜,弥亘百余里。故部疑阵。王平在后接应。一直坚持到蒋琬从绵阳发来的援军。曹爽这次不爽了~!被这两个人搞的蒙头转向,不知所措。这时费祎也从成都带兵赶来。截了曹爽的后路。曹爽大军损伤颇重。
蒋琬执政13年中唯一的一次军事作战行动。就是这次的汉中保卫战中,蜀国三大丞相一起出马。但是亮点却是文盲将军王平和蒋琬的表弟刘敏。王平和刘敏在兴势山之战基本上就把曹爽搞定了。蒋琬执政当中从来没有主动进攻过魏国。除了这次汉中保卫战。而这期间,蜀国的同盟吴国却对魏国三次战役。其中两次规模较大,但是蜀国却一点配合也没有。结果吴国对魏国的进攻都以失败告终。气的吴国大将朱然,步骘大骂蒋琬说蜀国不够意思。两人分别上书孙权,大说特说蒋琬的坏话,说蒋琬有私通魏国的嫌疑出卖吴国。也难怪他们发牢骚,以前诸葛丞相在时每次都是蜀国主动联系吴国对魏国作战。合着蒋琬呢~!作壁上观在着看热闹啊。但是孙权却对蒋琬好像格外有好感,安抚大家说,不会的我对蜀国不错呀~!他们应该不会的。最有意思的是孙权当着众位大臣的面说的一句话:“朕为诸君破家保之”。意思是我用俺老孙全家人的性命来保蒋琬不会私通魏国出卖吴国的。呵呵~!古往今来众多帝王中孙权可是第一个用君主全家的性命来保全别国大臣的清白。古今中外也找不出第二个了。孙权有时候也蛮可爱的,真是个可人呀~!
写的不错呀
赞一个先
[em07]楼主对时事用语颇为精通啊,大概也是主簿,参军之类的角色吧[em01]
[B]以下是引用[I]闲言碎语[/I]在2005-10-9 22:30:00的发言:[/B][BR]赞一个先
[em07]楼主对时事用语颇为精通啊,大概也是主簿,参军之类的角色吧[em01]


呵呵,精辟
三国时期,情义二字还是为人所看重的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8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4.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如果简单的认为蒋琬只是个守成保守的人算是冤枉他了。其实按当时的国力来看蜀国再这三家里算是实力最弱的,特别是荆州这个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被吴国占领,不仅在战略上处于被动,更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兵员人才输出基地。蒋琬接手后首要的是安定内部,恢复经济,扩充实力储备力量。其次才是北伐。而且蒋琬这个人很有自知之明,自认为各方面都不如诸葛丞相。其亲眼目睹诸葛丞相北伐之艰辛,如硬要秉承诸葛丞相遗志继续北伐,搞不好会劳民伤财,刚刚稳固的政权又要崩溃。<o:p></o:p></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8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4.0pt">其实蒋琬还是很想北伐的,并不是一味的消极防守。他想出了一个很有创意北伐计划。蒋琬认为以诸葛丞相这个三国奇人的智慧,都不能从汉中北部秦岭群山中打通一条北伐的通道。自己就别在做这种无趣的尝试了。那我何不从水路打通呢<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四川是汉水沔水的源头(就是现在的汉江)。然后顺流而下直接进攻荆襄地区,这是一个全新的战略很有创意。这个方案提出后秘密讨论了很长时间,但是很可惜最后这个提议被否决了。原因就是顺流而下容易,但是撤退时要逆流而上可就困难的多了,万一战事不顺的话撤都撤不回来会全军覆没的。夷陵之战就是因为水路被吴军封死,大将黄权撤不回来最后不得不降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蒋琬旧病复发病倒了。这个蒋氏北伐计划就此流产。<o:p></o:p></P>
楼主厉害啊,精晓三国
早知道不如投降司马懿算了,也会比现在的位置高。
<P>高手精辟</P>
高,实在是高!
楼主太帅了 但还没讲姜维时期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0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5.0pt">虽然北伐不成,但是蒋琬对西北地区却非常的感兴趣,他的想法就是把青海甘肃地区从魏国手中夺过来。马超死后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就越来越不安分了。蒋琬想重新树立起蜀国在西北少数民族中的权威,以前马超在世时西北的少数民族如羌族等视马超为天神,马超跺跺脚这些少数民族部落就要震三下怕的不得了。现在情况不同了,这些少数民族部落在魏国的挑动下反复无常。蒋琬现在需要塑造起另外一个类似马超的强势人物来震住这些不安分的部落。于是蜀国最后一个星将级人物姜维闪亮登场了(姜维的发家史暂且不表一会再说)。蒋琬向后主力表姜维为凉州刺史,就是现在的甘肃武威市。随后蒋琬回到涪这个战略要地亲自镇守,结果没过多久就病情加重急忙赶回成都,很快就病死了。<o:p></o:p></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8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4.0pt">综观蒋琬执政期间可以说他是非常敬业的,在诸葛丞相死后接手蜀国到其病死这十三年中。蒋琬大半时间是在涪和汉中这两个地方度过的。而且他品格高尚,公私分明,团结同志,不搞集体主义任人唯用,稳重守成不急功近利,不搞形象工程采取务实的态度发展经济。这些都是诸葛丞相生前非常看重他的地方。蒋琬同志还继续诸葛丞相的阳光工程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看淡名利,在汉中期间他把大将军的职位强行的让位给费祎,后来还把尚书令这个职位让费祎和姜维两人。可以说在内政方面蒋琬不次于诸葛丞相,有些方面还做的非常的出色,只是在对外作战和战略方向上与诸葛丞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总的来说蒋琬这个被诸葛丞相一手栽培起来的继任者,做的非常的不错,使蜀国安然度过了诸葛亮死后这段危机,在不显山露水的情况下积极发展。可以说蒋琬是颗黄金级别的螺丝钉。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o:p></o:p></P>
好象在什么地方看过了。
<P>小子认为楼主对魏延的论处不妥</P>
<P>魏延反主投降而被擒,诸葛亮的观点认为他是一个反水之将,不利于战不利于心。怕日后也反水。</P>
<P>日后更是处处压制。以制诸葛亮死后魏延反水。</P>
<P>再则,子午谷计划,此计划异常大胆,少有不慎便是覆没下场。奈何诸葛亮性子谨慎,又与魏延不和,否定了这一计划。</P>
<P>可叹,若是诸葛亮放下芥蒂改用魏文长的子午。若夺下长安直逼关内,历史却不知道要怎么改写了。</P>
<P>却只被后人认为小人的可悲下场</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7 13:03:43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7 22:27:10编辑过]
喝革命的小酒,这可是优良传统啊……
看过, 但觉得确实水平高:)
<P>至于小日本最让他们意淫的战国时代,我觉得有个网友说的不错,那不过是几个村之间的农民械斗。</P>
<P>这段好</P>
在谋与情上 ,  &lt;三国&gt;和&lt;红楼梦&gt;是很难逾越的作品 ---
搂主还有没有 请继续[em0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9 12:11:26编辑过]
<P>高啊!高,佩服啊,五体投地!</P>
呵呵,楼主继续,东汉也是不错的几位帝王都是明君.
继续继续啊!呵呵~~
喜欢这个贴子,呵
我觉得还应有邓艾,陆抗.
好贴,再赞一个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8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4.0pt">费祎死了,而蜀汉四英中最后一任丞相董允却死的更早。是和蒋琬在同一年死去的。董允虽然在政绩,能力方面虽然不如前面三个丞相出色。但是他对蜀国今后发展存亡的影响却非常的重要,自从刘备立太子刘禅董允就被选为太子舍人,后升为太子洗马。在后宫教导侍奉太子刘禅。刘禅继承帝位后董允升为黄门侍郎。诸葛亮北伐中原时担心刘禅年轻,分不清是非。认为董允公正无私,襟怀坦白,于是在《出师表》中推荐董允与费祎、郭攸之共同担任宫中辅佐的职务。由于不久后费祎担任参军,郭攸之仅仅是挂名而已,所以宫中辅佐刘禅的任务就由董允独力承担。不久后,董允升为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领御卫亲兵。董允和他的父亲董和一样,刚正不阿,为人正直,礼贤下士、不求高官厚禄。他经常义正严匡的指正后主刘禅犯的错误。对下董允经常训斥蜀国的大害虫宦官黄皓。说他带坏了后主。黄皓非常害怕董允,不敢胡作非为见董允就绕着走。董允在世时黄皓职务一直没有超过黄门丞。刘禅好色老想着找些美女补充后宫,董允坚决反对,并以自古以来天子后妃不超过十二人为理由训导后主。《三国志—董允传》中记载:允内侍历年,翼赞王室。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董允说他:秉心公亮,董允匡主,义形於色,皆蜀臣之良矣。蜀国灭亡后蜀中百姓都非常怀念董允丞相,认为如果不是董允早逝,后主刘禅就不会被宦官黄皓之流迷惑而导致蜀国被灭。公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46</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蜀汉延熙九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董允和蒋琬在同一年去世。蒋琬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1</FONT>月,董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FONT>在月二人相继病逝。可谓是蜀国之大不幸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o:p></o:p></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8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4.0pt">董允的继任者吕乂是荆州南阳人就是现在的河南南阳,喜欢琴棋书画,他在新都,绵竹任县令的时候心怀仁慈,体恤百姓。为百姓所爱戴。政绩是蜀汉各郡县最好的。后升任巴西太守。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征调各郡县兵员,而调发诸郡,多不相救。送来的兵员编制不足,素质参差不齐。很多郡县又以个种理由推托拒不发兵。只有吕乂募兵五千,慰喻检制,士卒皆服无逃窜者。后升任汉中太守,兼领督农,供继军粮。后又任广汉、蜀郡太守。诸葛亮死后士兵难于管教很多士兵逃亡。蜀郡地区人口众多鸡鸣狗盗之辈层出。吕乂到任后,严加整束,开喻劝导,卓有政绩。短短数年就查出万余名逃避兵役者。在接替董允升任尚书令后日理万机,不遗余力。但是他在担任尚书令时,在任人为官上却犯下了错误。他好用文人俗吏。所以此后在蜀汉声名渐渐不佳。诸葛丞相的阳光工程从此彻底断档。吕乂接替董允只做了五年丞相就去世了。吕乂历职内外,谦靖少言,治身节俭,为政精简不烦。三国志中陈寿对他的评价是:“吕乂临郡则垂称,处朝则被损,亦黄、薛之流亚矣。”把他比做西汉治郡名臣黄霸和薛稷来之流亚。<o:p></o:p></P>
好同志,好贴
<P 16pt">历史上一个政权,一个国家都是先从内部出现问题而导致灭亡的。蜀国也不例外。他的政权内部出现了严重的腐烂。假如刘备当初把皇位让给了二儿子鲁王刘永,假如董允能够多活几年,再假如大将军费祎能够提高警惕严防刺客。或许蜀汉政权还能够多延续几年等待时机,等到魏,吴两家内部首先出现问题,进而挺进中原一统全国。可惜历史就是历史。蜀汉政权首先在任人上出现了大问题。这个问题就出在吕乂的继任者陈祗的身上。而陈祗犯下的低级错误,就是直接引出导致灭亡蜀国的头号大奸臣黄皓隆重登场了。说道任命陈祗当尚书令上,大将军费祎负有一定的责任。陈祗是河南汝南人,出身很好属于高干子弟。他的外公是蜀国大司徒许靖的哥哥,自幼长于许靖家。少年之时就很出名了,小伙长的也比较精神属于帅哥级别。而且多才多艺,也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深受费祎的看重,可能是费祎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吧~!董允升任尚书令后,费祎就让陈祗代董允为侍中。但是陈祗不像董允那样义正匡主,义形於色。反而和宦官黄皓互为表里,事事顺从后主逢迎拍马。吕乂死后陈祗又以侍中守尚书令,加镇军将军。费祎常年驻守在外,对宫内的情况疏于过问。如果时间再长点,费祎或许能发现陈祗身上的缺点,弥补错误。可惜陈祗当尚书令不到一年,费大将军就遇刺身亡了。陈祗就更加无所顾忌了。和后主,黄皓三人玩的那个开心呀,天天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疏于朝政。以至于陈祗在景耀元年(258年)死后,后主刘禅深感痛惜,以言流涕,乃下诏曰:“祗统职一纪,柔嘉惟则,干肃有章,和义利物,庶绩允明。命不融远,联用悼焉。夫存有令问则亡加美谥,谥曰忠侯”。靠~!一个马屁精竟然混到被封侯,和关二哥,诸葛亮平起平坐。而黄皓这个缺少男性荷尔蒙的死太监,地位日益提升,从黄门丞升到黄门令,又升中常侍、最后做到奉车都尉。而董允在世时黄皓官不过一个小小的黄门丞。黄皓得到后主宠信后,就开始不断的诋毁董允,积尽诬蔑。他编造的罪证极其可笑说董允有一次上朝奏事时,眼睛向上面看,这是眼里没有后主。把董允的进谏说成是故意跟后主挑刺,和后主对着干。时间长了后主不由得就怨恨起董允了。三国志中记载"后主追怨允日深,谓为自轻"。他还为色主刘禅“增广声色遍选民间美女,网罗歌伎。怂恿后主外出游观。贪污受贿,玩弄权柄。连爱劝人投降的谯周都看不下去了。上疏劝谏道: "如今雄哲之士都思念明主,盼望陛下能实现先帝遗愿,使国家复归一统。然宫中池苑之观不断,土木之作屡兴,臣夙夜兴叹。今汉室遭难,天下三分,诚非尽情享乐之时。愿陛下省乐官,息增造,以副蜀民之望。"可是后主刘禅那能听的进去呀~!说起谯周呀~!这个人有点意思,他是巴西西充人,自幼丧父,与母兄相依为命。年轻时读书非常刻苦 ,精通六经,颇晓天文,善观天象。诸葛亮在时任命他为太史,刘禅即位后官拜光禄大夫。谯周本是益州牧刘璋手下,刘备围成都,谯周论天命,力劝刘璋投降。诸葛亮北伐,谯周说天象不吉不宜北伐。姜维北伐他又劝阻,说不利天时。还写了本《仇国论》,以为不宜兴兵。邓艾围攻成都,他又把他的天象学说拿出来力劝后主降魏。这厮简直就是一个和平天使呀~!<o:p></o:p></P>
<P><BR line-break"><BR line-break"> </P>
<p>Niu ren ya!!</p>
看得舒畅啊!!好文!!
<p>绵阳虽然重要但是汉中才是蜀国的根本。蒋琬在绵阳驻扎了十万重兵,而汉中只有三万人。而且绵阳距离汉中比较远不利于相互支援。<br/></p><p>搂主,这点不妥,俺可是地到汉中人!!!</p><p>因为汉中地方太小,平时根本养不起10余万大军,而且汉中道路险恶,从四川给汉中补给是很困难的。而绵阳就很适合屯驻大军,离汉中也不是很远,一旦汉中有事,汉中守军完全可以凭借汉中地理优势以少数兵力拖延时间,等候绵阳部队前来援助,再借助优势地理环境击溃敌人!!!!嗬嗬,俺祖先就是这样干的!!!嗬嗬嗬嗬,杀了不少人,抢了不少马!!!&nbsp; [em07][em07][em07]</p>[em07][em07][em07][em07][em07][em07][em07]
悲情很重!